主宾重复句分析

主宾重复句分析

一、主宾同语反复的句子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盛蕾[1](2021)在《现代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文中指出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中包含丰富的语言拷贝现象,有同语式(如“好是好,可是……”)、重动句(如“看书看傻了”)、紧缩复句(如“想去就去”)等,这些结构在汉语研究领域比较常见,但由于其涉及范围较广,且结构间区别性特征明显,以往研究多聚焦于某一类具体结构的微观分析,对拷贝现象的整体性关注不足,因此研究缺乏对不同结构内部共性的发掘,难以打破汉语拷贝现象的研究壁垒。汉语拷贝现象的形式共性背后是否存在着实质共性?哪些结构可以被纳入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它们在形式和功能方面又有怎样的典型特征?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本文以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认知和语用研究视角下,基于象似性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新标记理论,采用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对自建语料库中的各类拷贝结构进行了类别划分、形式描写和功能分析,并深入发掘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在形式和功能层面的典型特征。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本文证明了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是一个开放性的范畴,该范畴由多种类型的拷贝结构组成。具体如下:(1)就结构性质而言,拷贝式话题结构是句法层面的拷贝现象,话题与述题部分的语义相关度高,连续性强,且同形部分是语义表达的核心所在,有别于语用拷贝、修辞复用和话题复指等。(2)就结构成分和关系而言,话题部分在语法单位(包括词、短语及小句)、词类构成(包括体词性成分或谓词性成分)、指称性(包括有定、无定及无指称性)、信息特征(包括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等方面具有多样性,由于述题对话题的拷贝程度存在差异(完全拷贝或不完全拷贝),使得述题与话题之间关系的紧密性亦有不同。(3)就结构位置而言,拷贝式话题结构单位大小不一(可处于单句之内或小句之间),且话题在表达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可居于“主话题”或“次话题”之位)。2.本文基于新标记理论,发现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内部构成了以原型结构群为核心的连续统。从成员类别看,拷贝式话题结构分布在“X是Ⅹ”、“X就Ⅹ”、“说X就X”等34种格式中,可整合为三大结构群的八个类别,分别是:原型结构群(包括象似结构和紧缩结构)、变异结构群(包括延伸结构、松散结构和限制结构)和毗邻结构群(包括任指结构、固化结构和拷贝式右置句)。从成员关系看,本文根据组合、聚合、分布、频率、意义、历时等六个标准确定了范畴成员的位置,其中原型结构群居于范畴连续统的核心部分,变异结构群次之,毗邻结构群居于范畴边缘。3.本文探讨了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在表层形式和深层功能方面的典型特征。(1)在表层形式方面,本文依据话题、述题及其关系的7个特征束标准,对形式特征的分布频度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谓词性”“非指称性”“已知信息”“可加停顿或语气词”等是话题部分的高频特征,话题的“弱延续性”和述题中拷贝部分的“谓词性”是述题部分的高频特征,“紧密性”是述题与话题关系的高频特征。(2)在语用功能方面,本文探讨了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的“否定”功能,按照“否定量域的大小”将结构的功能特征分为8类,并根据“否定强弱差异”划分出结构功能强度的4个等级。结果表明,“肯定和否定协同表达”是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典型功能,其中“较强否定,较弱肯定”功能证明了原型结构群与变异结构群之间具有亲缘关系,而“较弱否定,较强肯定”功能则是拷贝式话题结构与一般话题结构之间的区别性特征。(3)在形式与功能的关系方面,本文筛选出6个衡量指标作为自变量,运用多元逻辑回归的方法,探讨了结构类别、表层形式对否定功能(因变量)的影响。结果证明:结构类别和形式特征能够共同预测“否定功能强度”,其中,原型结构群、变异结构群、话题为“谓词性成分”、话题后“不能加或不宜加停顿或语气词”、话题为“已知信息”等对“否定功能强度”具有显着影响。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在形式和功能上构成了无标记匹配。4.本文分析了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言语互动功能,对其口语性特征进一步作出了解释。从说话人视角看,主观性表达是结构的本质特征,结构的主观性主要受到语码形式(包括“话语单位大小”和“格式自由度”)和结构功能(包括“主观视角”“主观情感”和“主观认识”)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差异。从互动关系看,该结构传递了“礼貌”的信息,本文阐述了拷贝式话题结构的11种礼貌策略,总结了结构的回应性、程式化和范畴化特征,并探讨了结构在言语互动中的社会和心理动因。综上所述,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中包含着多种拷贝现象,该范畴从形式层面到功能层面均存在一个连续统,表层拷贝现象对应着话语背后某种程度的“否定”功能,凸显了范畴内部的共性。本文从话题结构的角度对汉语拷贝现象进行认知语用分析,这可能是发掘汉语本质特征的一种新的尝试,该过程或许有助于开阔拷贝现象研究的视野,有助于反哺上位研究,解决话题层面的某些争议。

葛萌[2](2020)在《现代汉语预期偏离构式“VP是VP”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在认知语用的视角下,研究“好是好”、“说是说”这类由谓词性成分构成的现代汉语预期偏离构式,记为“VP是VP”。本文主要运用语义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该构式的内部组成、篇章功能、语用原则及认知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与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综述同语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理论方法与语料来源等。第二章“VP是VP”构式及构件研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判定单用的谓词性同语式——“VP是VP”是一个隐性的复句构式。VP主要由形容词性成分和动词性成分充当,分析其在音节长度、语言单位、结构类型、语义等方面的特征。“是”为判断动词,并具有语气副词的部分功能。第三章“VP是VP”构式的语义分析与认知机制。以语料为支撑,分析“VP是VP”与后续句的逻辑语义,揭露前后分句共同构成的“让步——转折”关系。以“VP是VP”在对话和语篇中的使用为切入点,分析其具有的交际主观性和主观性。基于认知与语用的共同作用,利用预期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剖析“VP是VP”构式的预期偏离义。第四章古代汉语中的“X则X矣”构式。分析“则”“矣”的历时发展与性质功能、“X则X矣”的构式语义等。将“X则X矣”与“VP是VP”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句式、修辞和文化等角度剖析人们选择预期偏离构式进行主观性表达的原因。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价值,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王姝婷[3](2019)在《关于日语同语反复的研究 ——以关联理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我们经常会在日常会话中听到“想了又想”、“高是高”、“总归,小学生就是小学生”等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作“同语反复”,是指前后句子成分由同一词语充当构成的句子。前后句子成分虽表面相同,但实际表达意义不同。近年,各国学者都对同语反复这一语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Grice认为,人们之间的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相互配合默契。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应该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这一原则包含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根据Grice的观点来看,同语反复是由于违反了四个准则中“量的准则”从而产生会话意义的。英国语言学家Levinson对同语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真值条件相同的同语在会话中产生不同的意义,是因为有不同的语用隐含,而这种语用隐含也是由具体的语境决定的。澳大利亚语言学家Wierzbicka对Levinson的纯语用解释提出了批评,认为同语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规约性的,约定俗成的,只需从语义学角度去研究。相比之下,笔者认为由法国认知心理学家Sperber和英国的着名语用学家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却能为同语反复提供较为合理的解释。根据关联理论,并不是先确定会话中的语境再判断其关联性,而是先假定有待处理的新信息是关联的,然后选择适当的语境来证实这种假设。本论文将以前后句子成分相同的同语反复为研究对象,以语用学观点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通过列举实际生活中同语反复的应用实例研究日语同语反复的语言形式、分类化以及其语用意义和功能,对其字面背后的真正含义和作用进行解读。论文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第一章是概论。本章首先阐明了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以Grice和Levinson等学者的观点为基础,本文提出了根据关联理论对同语反复这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探索其语用学意义和机能;关于研究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了科学归纳法;接下来是先行研究。先行研究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梳理了关于同语反复的先行研究及关于关联理论的先行研究。第二章是有关同语反复以及关联理论的介绍。同语反复主要从定义方面进行了介绍。即同语反复是指前后句子成分由同一词语充当构成的句子。理论方面则主要从原则和条件两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进行了介绍。关联理论是由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进一步发展而来的。关联原则包括“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在关联理论中,关联性被看作是输入到认知过程中的话语、思想、行为、情景等的一种特性。①当这些内容需要在脑海中经过处理才能被理解时,就可以认为其具有关联性。第三章主要是从句法理论的视角将同语反复分为名词性同语反复、动词性同语反复、形容词以及形容动词性同语反复。并通过举出具体的例子,运用关联理论说明其在语用学角度的实际意义。最佳关联性是指以最少的劳动量获得最多的信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最佳关联性理论对同语反复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解释。例如,A说:“铃木可真是喜欢恶作剧呢,真拿他没办法”,B答道:“男孩子就是男孩子啊”。在这一范例中,当A听到“男孩子就是男孩子啊”这一同语反复表达时,首先要根据自己的认知对其字面意义以及符合男孩子的特征进行阐释。例如:“男孩子很强壮”、“男孩子很勇敢”、“男孩子喜欢恶作剧”、“男孩子喜欢玩游戏”、“男孩子很鲁莽”等特征会浮现在其脑海中。而根据关联理论,A知道B说的话一定与自己所说的相关联,从而选择了“男孩子喜欢恶作剧”这一特征对其进行了理解,获得了最佳关联性,达到了顺畅交流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同语反复并不单单只是同一句子成分的重复,而是需要结合语境,运用最佳关联性对其进行除字面意思以外的进一步理解。第四章以坂原的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同语反复的分类化。即通过举具体实例说明了同语反复异质化、同质化、差异化的区别。比如:“杂种就是杂种,金毛巡回犬就是金毛巡回犬”这种同语反复是异质化的表现;“就算不吃肉,老虎也是老虎”是同质化的表现;“只有吃了肉,老虎才是老虎啊”则是差异化的表现。第五章主要以关联理论为核心,结合认知原则、交际原则以及关联理论的条件,举出具体实例,分析了同语反复的语用机能及其意义。例如,体言型同语反复有强调两者差异、表明说话人态度的作用;用言型同语反复有转换话题、表示程度的差异、表示时间的持续性以及极端状态等作用。正确运用同语反复,可以简洁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还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引起对方重视,使其陷入思考。第六章归纳总结本文内容。本论文在句法理论视角下对日语同语反复进行了分类,并且以语用学观点中的关联理论为框架,对同语反复的语用意义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在日常交流中,仅仅明白单词和句子的字面意思是不够的,需要结合语境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若能正确理解同语反复这一表达背后的意义,可以使交流更加简洁且准确。本论文还有很多研究不充分的地方需要进行进一步探究。例如,在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日语同语反复的过程中,只考察了前后句子成分相同的同语反复的语言形式及其语用机能。今后将要对如「ぉ金はマネーだ」等形式的近义词反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除日语之外,英语以及汉语中的同语反复也同样值得思考及推敲,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将不同语言的同语反复进行对比,探究其在语用论下的深意。此外,还将对形容词性同语反复的语言形式及其语用机能进行更全面的考察。

闫浩[4](2019)在《同语式“X是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同语式“X是X”从形式上看似是一种语义重复,却有着丰富的语义,在现代汉语交际过程中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同语式的语义、语法功能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同语式结构的语义特点和语法功能,运用语用学理论讨论同语式与语境的关系;其次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总结偏误的类型,分析二语习得者在使用同语式时产生偏误的原因,提出相应教学策略,丰富同语式的教学方式。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总结并分析了同语式“X是X”本体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选题目的和思路。第二章分别论述了单项式和多项式的语法功能,在句子中能够作哪些成分,在作不同成分时对整个句子有什么样的影响。第三章从构式角度分析了同语式“X是X”内部成分,从不同语义类型前后“X”的不同,同时讨论了“是”的词性并总结了“是”前加上副词的类型。第四章分析同语式中的单项式和双项式的语义,并论述了同语式“X是X”的语用功能及篇章表达效果。第五章对同语式“X是X”展开问卷调查,汇总并分析问卷的调查结果,总结二语习得者在使用同语式“X是X”时出现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第六章中从教学方面入手,提出了实物教学、对比教学、构式理论教学三种策略,以期为同语式“X是X”的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刘隐[5](2019)在《同语式“X倒是X”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X倒是X”是“X(副词)是X”同语式中比较独特的一类。由于“倒”的存在,其语义接近于表让步义的“X是X”,可概括为“不完全认同”。基本不能单用,多是作句子成分或是转折复句的小句。相对来说,“X”的词类限制较大,多是名词、形容词、动词,词组或短语较少。根据X2是否带定语、状语和补语,“X倒是X”同语式可分两类:(1)“X1倒是X2”同形类,表申辩/确认性不完全认同;(2)“X1倒是X2+”扩展类,表评价和解释性不完全认同。在同形类中,X1和X2的语义也有差别,X为体词性成分时,X1单纯表指称意义,X2则表示凸显其理性义;X为谓词性成分时,X1表指称义,X2表陈述义。在话语交际中,“X倒是X”遵循礼貌原则和最佳关联原则,是一种积极的语用策略。虽然其本身非表义重点,但能够预示新信息的出现,为下文与听话人预期有出入的信息做铺垫,减少对方心理落差。对话中有少数“X倒是X”具有部分话语标记的特征,但是凝固化程度不高,可以看做是“准话语标记”。

盛蕾,张艳华[6](2018)在《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984~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成果颇丰。目前,学者们研究的方向主要有4个:讨论拷贝结构的定性问题;分类讨论不同拷贝结构的具体特征;从"拷贝"的格式特征出发,关注拷贝结构的话题性研究;从拷贝形成的认知心理出发,探讨有关拷贝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但就当前研究成果来看,拷贝结构研究范围划定仍不够明确,不同结构的研究成果不够均衡,结构与结构之间关系的互通性发掘较少,已有研究成果有时无法形成统一认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拷贝结构研究中引入"话题"视角,将拷贝结构看作一个连续统,考察其共时与历时交错的痕迹,探寻修辞与语法之间互补与共生的可能。

李洁[7](2018)在《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汉语拷贝结构”是指:同一句法成分在同一结构中的不同的句法位置出现两次,并导致产生结构义的结构形式。拷贝结构在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形式。本论文在大规模语料统计基础上,采用多平面和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拷贝结构进行了探讨。首先,把“拷贝”与“重复”、“重叠”的进行了区别性分析,并对“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给予界定,列出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拷贝结构形式。其次,细致分析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式特点和构成手段。根据拷贝的结构形式,将拷贝结构分成双边框架式和单边框架式两种类型。拷贝结构主要有拷贝成分的话题化、小句紧缩、对举和语义隐含四种手段。第三,深入探讨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特征、功能和形成动因。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主要特征有四个方面:具有口语语体色彩、结构的独立性差、多为对称型结构、可以无限排列等。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的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功能。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成动因,主要有四个:主观强调的目的、对称的审美心理、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较高的使用频率。第四,从拷贝结构的形式入手,分析了“同语结构”。汉语界比较认同的典型的同语结构主要是两类:一是判断式的“X+(adv)+是+X”结构;二是让步式的“X是X”结构。对同语结构“X就是X”和“VP也是VP”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五,从语篇衔接的角度观察了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回声拷贝结构并非只有“X就X”结构,让步义的“X是X”在交际中也常常是一种回声拷贝结构。第六,从话题的角度,分析了拷贝式话题结构。对“V也/都V”和“V了也就V了”进行了个案分析。第七,从结构的内部语义入手,分析了现代汉语连锁结构。现代汉语连锁结构是内部含有倚变关系的句法结构。“V1一M+V2一M”和“V一M算(是)一M”都是数量短语连接的连锁结构。第八,从词汇化的角度对拷贝式类固定短语进行了分析。并对“说V就V”和“大V特V”进行了个案研究。第九,拷贝式结构固化程度最高的就是拷贝式习语形式。对拷贝式习语“个顶个”和“谁跟谁”进行了个案研究。第十,总结归纳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

范茹[8](2017)在《现代汉语“X是X”构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分类考察、对比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认知的角度对“X是X”构式进行了句法、语义、语用层面的全面研究,解决了“X是X”的分类、“是”的词性、构式义的形成与理解等问题。首先,根据“是”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论证了“X是X”结构中的“是”具有动词、副词两种词性,并根据“是”的词性将“X是X”结构分为了“X是X”判断式和“X是X”让步式两个构式。其次,对“X是X”判断式和“X是X”让步式的构式义分别进行了描写,发现“X是X”判断式构式义的形成与ICM中的转喻映射有关,通过统计分析认识到较高的语用频率促进了“X是X”让步义的稳固。最后,对“X是X”判断式的语用研究认为,“X1”和“X2”基本同形,这违反了合作原则的“量准则”,因而产生特殊会话含义;而“X是X”让步式符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能起到语用缓冲的作用,有利于言语交际;还用关联理论说明了“X是X”构式会话含义的明示-推理过程。

葛婧[9](2016)在《语境视域下的名词型主谓同词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名词型主谓同词句是日语中较特殊的句式,在语篇语境中这一句式的语用特征主要表现为:表层形式和深层意义的不一致性,委婉性,决定于语境的变化性。在实际运用中的语用功能意义为:陈述观点、表明态度;对比陈述,强调不同;解释、说明或建议;抱怨或不满。

王刚[10](2016)在《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重点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展开研究。在具体研究中,努力做到理论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理论基础方面,以构式理论为主线,同时借鉴原型范畴理论、隐喻和转喻理论、主观化理论、非范畴化理论。研究方法方面,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和功能主义语言观结合起来,做到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全文共分十四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阐述选题依据,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对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方法、语料等做了说明。第二章研究“V+得+一M+NP”构式。共时层面,提取了该构式的构式义,分析了构件的准入条件,探讨了构式的使用动因;历时层面,描述了构式的发展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式义的形成理据。第三章研究“(S)那叫一个X”构式。研究了该构式的意义及理据,总结了构式的功能,分析了构式中S与X的语义关系,探讨了构式的主观化历程,描述了构式的发展过程及其变体情况。第四章研究“好(一)个NP”构式。在构式的历时发展方面重点分析了“好个”的性质及“好(一)个NP”的时代差异,在共时层面主要分析了构式的使用动因及其中“好”的语义指向,同时对构式的家族承继关系做了描述。第五章研究“(X)整个一M(Y)”构式。首先分析了构式的构件,然后对构式的贬抑义和评价义进行了研究,继而探讨了构式的固化过程,最后对构式变体也做了相应研究。第六章研究“一群NP”构式。从量词“群”的语义积淀及重现和量词本身所具有的比喻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构式具有负面评价义的理据,同时对三个相关格式做了对比分析。第七章研究“一X一个Y”构式。在总结各个子构式意义的基础上提炼出“一X一个Y”构式的构式义,并从构件非范畴化、意义整体固化、言者交际意图显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构式的主观性,最后探讨了一些相关格式。第八章研究“A一M(,)B一M”构式。首先将构式分为七种不同的类型,然后探讨了构式不同意义产生的机制,继而分析了构式的主观性,最后对一些已经习语化的个案做了分析。第九章研究“V+一M+是+一M”构式。首先描写了构式及构件的分布情况,然后分析了构式对构件的压制,描述了构式义的产生过程,分析了构式的语篇依赖性,最后探讨了一些相关格式。第十章研究“一M比一M+A/VP”构式。首先对构件做了分析,然后指明了构式的句法功能,重点分析了构式的构式家族及其承继关系,然后指出了遍指性构式的判定标准,同时还对构式的产生时间做了补充说明。第十一章研究“有+数量结构”构式。首先将“有+数量结构”做了分类并描写了其分布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两类构式的构式义,然后一些相关问题做了探讨。第十二章研究数量结构的功能。简述了数量结构的五种基本功能:表量功能、指代功能、完句功能、修饰和陈述功能、修辞功能,同时分析了相关功能的理据性,然后列举了两种其他功能:标记功能和副词性功能第十三章主要对前面章节所研究的构式做共性和个性分析。第十四章为结语与余论。首先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概括了本文的基本观点,总结了本文的几点创新之处,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最后对构式语法与汉语研究的切合度问题做了简要论述。

二、主宾同语反复的句子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主宾同语反复的句子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现代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综述
        1.2.1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提出
        1.2.2 拷贝结构研究的基本现状
        1.2.3 拷贝结构的话题性研究
        1.2.4 拷贝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
        1.2.5 拷贝式话题结构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过程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二章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概念与特征
    2.1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话题”
        2.1.1“话题”与“主语”及“主位”的区别
        2.1.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话题”特征
    2.2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拷贝”
        2.2.1 “拷贝”的范围
        2.2.2 述题中“拷贝”的特征
    2.3 作为范畴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2.3.1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界定
        2.3.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话语表现
        2.3.3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构成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的宏观理论分析
    3.1 象似性理论与拷贝式话题结构
        3.1.1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数量象似
        3.1.2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顺序象似
        3.1.3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距离象似
    3.2 原型范畴理论与拷贝式话题结构
        3.2.1 将“拷贝式话题结构”作为范畴的依据
        3.2.2 “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内部的层级性
        3.2.3 “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核心的原型特征
    3.3 拷贝式话题结构在自建语料库中的类别分布及频率
        3.3.1 自建语料库中拷贝式话题结构数量的分布情况
        3.3.2 类别划分及整合
        3.3.3 基于类别划分依据的语料库结构数量观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标记理论视角下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特征的微观考察
    4.1 新标记理论为何适用于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研究?
        4.1.1 “相对模式”框架下拷贝式话题结构内部成员的有机连续性
        4.1.2 “关联模式”框架下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典型特征
    4.2 如何判定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
    4.3 拷贝式话题结构连续统的典型范畴特征
        4.3.1 定义拷贝式话题结构连续统的特征束
        4.3.2 拷贝式话题结构特征束的语料库表现
        4.3.3 拷贝式话题结构特征的连续统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否定”功能
    5.1 拷贝式话题结构功能的特点
    5.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语用功能——“否定”
        5.2.1 拷贝式话题结构功能的“否定”特征
        5.2.2 拷贝式话题结构实现否定功能的几种手段
        5.2.3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非现实句与否定的关系
        5.2.4 拷贝式话题结构否定量域的差别
    5.3 拷贝式话题结构表层形式与“否定”功能的无标记匹配——基于逻辑回归的分析
        5.3.1 假设一:拷贝式话题结构类别对否定功能的影响
        5.3.2 假设二: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表层形式对否定功能的影响
        5.3.3 假设三:拷贝式话题结构非形式特征对否定功能的影响
        5.3.4 假设四:拷贝式话题结构否定功能表达的综合影响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互动性功能
    6.1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说话人“主观性”的凸显
        6.1.1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主观性本质
        6.1.2 拷贝式话题结构主观性的语码形式表现
        6.1.3 拷贝式话题结构主观性的结构功能表现
    6.2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交际双方“礼貌”的传递
        6.2.1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的礼貌
        6.2.2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礼貌的几种表现
        6.2.3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礼貌表达的特点
        6.2.4 拷贝式话题结构中礼貌的社会与心理动因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及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拷贝式话题结构范畴的本质和特征
        7.2.2 拷贝式话题结构对汉语研究及其发展的推动意义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拷贝式话题结构类别的部分格式示例及语料库例句
参考文献
    中文着作期刊
    外文着作期刊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现代汉语预期偏离构式“VP是VP”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同语式研究综述
        1.1.1 同语式的界定研究
        1.1.2 同语式的句法平面研究
        1.1.3 同语式的语义平面研究
        1.1.4 同语式的语用认知与修辞研究
    1.2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本文的语料来源
第二章 “VP是 VP”构式及构件研究
    2.1 作为构式的“VP是 VP”
        2.1.1 构式理论
        2.1.2 构式的类型
        2.1.3 “VP是 VP”是一个构式
        2.1.4 “VP是 VP”是一个隐性复句构式
    2.2 “VP是 VP”构式的构件研究
        2.2.1 VP的构成
        2.2.2 VP的语义
        2.2.3 “是”的性质
    2.3 小结
第三章 “VP是 VP”构式的语义分析与认知机制
    3.1 “VP是 VP”与后续句的逻辑语义关系
        3.1.1 让转性语义
        3.1.2 标记让转义的手段
    3.2 “VP是 VP”具有交互主观性
        3.2.1 “VP是 VP”表现了对先前命题内容的关注
        3.2.2 “VP是 VP”表现了对听话人/读者面子或形象需要的关注
    3.3 “VP是 VP”表达说话人/作者的主观性
        3.3.1 “VP是 VP”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3.2 “VP是 VP”的主观性
        3.3.3 “VP是 VP”的构式语义类型
    3.4 小结
第四章 古代汉语中的“X则X矣”构式
    4.1 古代汉语中的“X则 X矣”
        4.1.1 “则”的性质与历时发展
        4.1.2 “矣”的功能
    4.2 “X则 X矣”与“VP是 VP”的对比研究
    4.3 预期偏离同语式的使用动因
        4.3.1 口语句式及特点
        4.3.2 修辞作用
        4.3.3 传统文化与人际思维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内容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3)关于日语同语反复的研究 ——以关联理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1 序论
    1.1 研究の动机·意义
    1.2 研究の方法·构成
    1.3 先行研究
        1.3.1 トートロジー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1.3.2 関连性理论に関する先行研究
2 ト一トロジーの意味及び関连性理论について
    2.1 トートロジーの定义
    2.2 関连性理论について
        2.2.1 関连性理论の原则
        2.2.2 関连性理论の条件
3 统语论におけるトートロジーの分类
    3.1 名词反复构文について
        3.1.1 NはN型
        3.1.2 NがN型
        3.1.3 NもN型
    3.2 动词反复构文について
        3.2.1 VにはV型
        3.2.2 VことはV型
        3.2.3 VにV型
        3.2.4「VにV」に用いられる动词
    3.3 形容词·形容动词反复构文について
        3.3.1 XはX型
        3.3.2 XことはX型
4 トートロジーに関するカテゴリー化
    4.1 异质化型同语反复构文
    4.2 同质化型同语反复构文
    4.3 差异化型同语反复构文
5 トートロジーの语用的机能及び効果·意义
    5.1 体言型同语反复构文の语用的机能
        5.1.1 対立的に両者の差异を强调すること
        5.1.2 発话者の态度を表明すること
    5.2 用言型同语反复构文の语用的机能
        5.2.1 话题を転换すること
        5.2.2 程度の差を表明すること
        5.2.3 时间的継続と程度·量の甚だしさを表すこと
    5.3 トートロジーの効果·意义
        5.3.1 相手の重视と関心へ导くこと
        5.3.2 简洁で真意を伝えること
        5.3.3 勘违いを厳しく非难し、反省を促すこと
6 结论
    6.1 本研究のまとめ
    6.2 今後の课题
谢辞
参考文献

(4)同语式“X是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研究现状
        1.1.1 同语式“X是 X”的命名
        1.1.2 “X是 X”的修辞学研究
        1.1.3 “X是 X”的语义研究
        1.1.4 “X是 X”的句法研究
        1.1.5 “X是 X”的语用研究
    1.2 选题目的与写作思路
    1.3 研究途径与方法
第2章 同语式类型与语法功能分析
    2.1 “X是X”结构类型
        2.1.1 单项式
        2.1.2 多项式
    2.2 单项同语式语法功能分析
        2.2.1 单项同语式充当谓语
        2.2.2 单项同语式充当宾语
        2.2.3 单项同语式充当补语
        2.2.4 单项同语式独立成句
        2.2.5 单项同语式充当分句
    2.3 多项同语式语法功能分析
        2.3.1 双项同语式充当谓语
        2.3.2 双项同语式充当宾语
        2.3.3 双项同语式充当定语
        2.3.4 双项同语式充当状语
        2.3.5 双项同语式充当补语
        2.3.6 双项同语式独立成句
        2.3.7 双项同语式分句
        2.3.8 多项同语式独立成句
        2.3.9 多项同语式作分句
第3章 同语式构式成分语法分析
    3.1 同语式中“X”的语法研究
        3.1.1 “X”为体词性词语
        3.1.2 “X”为谓词性词语
    3.2 同语式“是”的语法研究
        3.2.1 “是”的词性讨论
        3.2.2 “是”前副词的类型及分析
第4章 同语式语义与语用表达研究
    4.1 单项式“X是 X”的语义分析
    4.2 双项式“X是 X,Y是 Y”的语义分析
    4.3 同语式“X是 X”的语用分析
    4.4 同语式篇章结构及表达效果
第5章 同语式偏误类型与分析
    5.1 偏误问卷调查
    5.2 偏误类型
        5.2.1 后续句的使用偏误
        5.2.2 关联词的误用
        5.2.3 构式成分不对称
    5.3 偏误的原因分析
第6章 教学策略
    6.1 实物教学
    6.2 对比教学
    6.3 构式理论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5)同语式“X倒是X”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同语式研究概况
        一、同语式的句法形式
        二、同语式的语义分析
        三、同语式的语篇语用分析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语料
第二章 “X倒是X”同语式的语法分析
    第一节 “X倒是X”中的X的成分
        一、X为名词性成分
        二、X为形容词性成分
        三、X为动词性成分
        四、X_1位置上的成分脱落
        五、否定副词“不”和“没”
    第二节 “X倒是X”充当语法成分
        一、充当句子的分句
        二、充当句子成分
    第三节 “X倒是X”同语式的分类
        一、“X_1倒是X_2”同形式
        二、“X_1倒是X_2+”扩展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倒是X”同语式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X倒是X”同语式的格式语义
        一、“X_1倒是X_2”同形式语义
        二、“X_1倒是X_2+”扩展式语义
    第二节 “X倒是X”同语式的格式语义与同类句型比较
        一、“X倒是X”与“虽然/尽管”句
        二、“X倒是X”同语式的格式语义与“X是X”格式比较
    第三节 X_1和X_2的语义差别
        一、X为体词性成分
        二、X为谓词性成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倒是X”的篇章语用考察
    第一节 “X倒是X”的篇章衔接手段
        一、同形回指
        二、异形回指
        三、同义回指
    第二节 “X倒是X”同语式的语用机制分析
        一、礼貌原则
        二、最佳关联原则
        三、“X倒是X”的语用功能分析
    第三节 作为准话语标记的“X倒是X”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起
    1.2 关于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界定
        1.2.1 重叠、重复与拷贝
        1.2.2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
    1.3 研究的内容、目标和意义
        1.3.1 研究的对象和目标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理论基础、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语料的来源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形式特点和构成手段
    2.1 拷贝结构的框架模式
        2.1.1 双边框架式
        2.1.2 单边框架式
    2.2 拷贝结构的构成手段
        2.2.1 拷贝成分话题化
        2.2.2 小句紧缩
        2.2.3 对举格式
        2.2.4 语义隐含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特征、功能和形成动因
    3.1 结构的主要特征
        3.1.1 强烈的口语语体色彩
        3.1.2 结构的独立性差
        3.1.3 结构大都具有对称性
        3.1.4 结构可以无限排列
        3.1.5 结构的固化程度有差异
    3.2 拷贝结构的功能
        3.2.1 句法上的功能
        3.2.2 语义上的功能
        3.2.3 语用上的功能
    3.3 结构的形成动因
        3.3.1 主观强调的目的
        3.3.2 对称的审美心理
        3.3.3 语言的经济原则
        3.3.4 较高的使用频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从结构形式看拷贝结构:同语结构
    4.1 关于“同语结构”
        4.1.1 什么是“同语结构”
        4.1.2 同语结构的研究范围
        4.1.3 判断式同语结构的研究
        4.1.4 让步式同语结构的研究
        4.1.5 其他语言的同语式及对比研究
    4.2 同语结构“X就是X”的语义特性、情态功能及否定隐含
        4.2.1 结构的语义特性
        4.2.2 结构的情态功能
        4.2.3 结构的否定隐含
    4.3 同语结构“VP也是VP”的语义、功能及成因
        4.3.1 变项VP与相关变式
        4.3.2 构式义与表达功能
        4.3.3 构式的历时演化
        4.3.4 成因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从语篇衔接看拷贝结构:回声拷贝结构
    5.1 “回声拷贝结构”的相关研究
        5.1.1 “回声拷贝结构”的界定
        5.1.2 “回声拷贝结构”研究的对象
        5.1.3 结构中的“回声”成分
        5.1.4 回声拷贝结构“X就X”的格式义
        5.1.5 回声拷贝结构的功能
        5.1.6 研究中的不足
    5.2 “X 就 X”格式研究述评
        5.2.1 “X就X”格式的归属
        5.2.2 “X就X”格式的变体形式
        5.2.3 格式的界定范围
        5.2.4 “X就X”格式的语义分析
        5.2.5 “X就X”格式的句法特征
        5.2.6 “X就X”格式的历时研究
        5.2.7 小结
    5.3 让步义回声拷贝结构“X是XP,就是”考察
        5.3.1 结构中的回声成分
        5.3.2 结构的变式
        5.3.3 结构中的“是”
        5.3.4 结构的功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从话题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话题结构
    6.1 关于“拷贝式话题结构”
        6.1.1 汉语中的“话题”
        6.1.2 “拷贝式话题结构”的界定
        6.1.3 方言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研究
        6.1.4 普通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
    6.2 由条件小句到形态化:拷贝式话题结构“V也/都VP”
        6.2.1 “V也/都VP”结构的类型
        6.2.2 “V也/都VP”结构的表达功能
        6.2.3 “也”、“都”导致的结构差异
        6.2.4 结构的形态化
    6.3 含时体标记的拷贝式话题结构:V了也就V了
        6.3.1 以往的相关研究成果
        6.3.2 “V了也就V了”结构的语义分析
        6.3.3 构式义与词汇义的相互制约
        6.3.4 “V了也就V了”结构的语用特点和功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从语义关系看拷贝结构:连锁结构
    7.1 关于“连锁结构”的研究
        7.1.1 汉语中的“驴子句”
        7.1.2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7.1.3 连锁句
        7.1.4 连锁结构
    7.2 现代汉语中的连锁结构“V_1一M+V_2一M”
        7.2.1 前人的研究
        7.2.2 结构的句法功能
        7.2.3 结构的内部构件
        7.2.4 结构内部的逻辑关系
        7.2.5 结构的语义和功能
        7.2.6 结构的固化与习语化倾向
    7.3 现代汉语中的连锁结构:“V一M算(是)一M”
        7.3.1 相关的研究
        7.3.2 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分化
        7.3.3 结构的演变
        7.3.4 “V一M算一M”与“V一M是一M”的转换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从词汇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8.1 关于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8.1.1 类固定短语的提出
        8.1.2 框式结构与待嵌格式
        8.1.3 拷贝式类固定短语
        8.1.4 相关研究成果
    8.2 谈拷贝式类固定短语“说 X 就 X”
        8.2.1 “说X就X”结构的语义特点
        8.2.2 “说X就X”结构的连用
        8.2.3 “说X就X”与“想X就X”
    8.3 谈拷贝式类固定短语“大V特V”
        8.3.1 “大V特V”结构的内嵌成分
        8.3.2 “大V特V”结构的句法表现
        8.3.3“大V特V”结构的表达功能
        8.3.4 “大V特V”结构的发展演变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从习语化看拷贝结构:拷贝式习语
    9.1 现代汉语中的习语及拷贝式习语
        9.1.1 现代汉语中的习语
        9.1.2 习语的相关研究
        9.1.3 拷贝式习语
    9.2 主观足量习语词“个顶个”
        9.2.1 “个顶个”的句法分布
        9.2.2 “个顶个”的语义分析
        9.2.3 “个顶个”的语用功能
        9.2.4 “个顶个”的形成动因
        9.2.5 “个顶个”与“每个”、“个个”的差异
    9.3 拷贝式习语“谁跟谁”及形成机制
        9.3.1 现代汉语中“谁跟谁”
        9.3.2 “谁跟谁”的相关说法
        9.3.3 结构内“跟”的性质
        9.3.4 语气词“呀(啊)”的功用
        9.3.5 拷贝式习语“谁跟谁”的形成机制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
    10.1 论文的主要观点
    10.2 论文的创新点
    10.3 论文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现代汉语“X是X”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X是X”构式的界定及分类
    第一节 构式理论概述
        一、构式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构式理论的主要观点
    第二节 “X是X”构式的界定
        一、“X是X”构式的定义
        二、“X是X”判断式与相关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三、“X是X”让步式与相关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节 “X是X”构式的具体类型分析
        一、“X是X”判断式的具体类型分析
        二、“X是X”让步式的具体类型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X是X”构式的句法研究
    第一节 “X”的考察分析
        一、能进入“X”的成分
        二、“X”的使用频率及解释
    第二节 “是”的词性考察
        一、“X是X”判断式中的“是”
        二、“X是X”让步式中的“是”
    第三节“X是X”构式的句法分布及特点
        一、“X是X”判断式的句法分布及特点
        二、“X是X”让步式的句法分布及特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是X”构式的语义研究
    第一节 “X是X”构式的构式义
        一、“X是X”判断式构式义
        二、“X是X”让步式构式义
    第二节 “X是X”构式与理想认知模型
        一、理想认知模型(ICM)概述
        二、理想认知模型(ICM)解释
    本章小结
第四章 “X是X”构式的语用研究
    第一节 “X是X”构式的语境研究
        一、认知语境对“X是X”构式的影响
        二、“X是X”构式义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分析
    第二节 “X是X”构式的语用解释
        一、“X是X”判断式违反合作原则
        二、“X是X”让步式遵守礼貌原则
        三、“X是X”构式会话含义推导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语境视域下的名词型主谓同词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句式的语用特征
    1.1 委婉性
    1.2 变化性
2 句式的语用功能
    2.1 陈述观点、表明态度
    2.2 对比陈述,强调两者不同
    2.3 解释、说明或建议
    2.4 表示一种不满、埋怨的心情
3结语

(10)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选题依据
    1.3 文献综述
    1.4 拟采用的理论、方法、语料
第二章 现代汉语“V+得+一M+NP”构式研究
    2.1 引言
        2.1.1 例示
        2.1.2 学界已有研究
        2.1.3 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2.2 “V+得+一M+NP”构式的共时考察
        2.2.1 构式义分析
        2.2.2 构件分析
        2.2.3 构式的使用动因分析
    2.3 “V+得+一M+NP”构式的历时考察
        2.3.1 构式产生的一些前期条件
        2.3.2 构式萌芽、定型、发展
        2.3.3 构式义的理据性分析
        2.3.4 构式固化引起的构件演变
        2.3.5 构式化过程图示
    2.4 小结
第三章 现代汉语“(S)那叫一个X”构式研究
    3.1 引言
        3.1.1 研究对象的界定
        3.1.2 构式地位认定
        3.1.3 学界已有研究
        3.1.4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3.2 “(S)那叫一个X”构式的意义、功能
        3.2.1 “(S)那叫一个X”的构式义
        3.2.2 构式义的理据
        3.2.3 构式的语用功能
    3.3 构式中S与X的语义关系
        3.3.1 S的类型
        3.3.2 S与X的语义关系
    3.4 “(S)那叫一个X”构式的主观化历程
        3.4.1 构式的两次主观化历程
        3.4.2 两次主观化历程的对比
    3.5 构式的发展
        3.5.1 “(S)那叫一个X”构式的形成
        3.5.2 “(S)那叫一个X”构式的变体
    3.6 小结
第四章 现代汉语“好(一)个NP”构式研究
    4.1 引言
        4.1.1 研究对象的界定
        4.1.2 学界已有研究述评
        4.1.3 本章所要解决的问题
    4.2 “好(一)个NP”的历时发展
        4.2.1 “好个NP”的产生时代
        4.2.2 唐代“好个X”中“好个”的性质
        4.2.3 宋代的“好(一)个X”构式
    4.3 “好一个NP”共时层面的两个问题
        4.3.1 “好一个NP”的使用动因
        4.3.2 构式中“好”的语义指向
    4.4 “好一个NP”的构式家族
        4.4.1 其他量词的构式实例
        4.4.2 “好一个NP”的相关构式
        4.4.3 相关构式之间的承继关系
    4.5 小结
第五章 现代汉语“(X)整个一M(Y)”构式研究
    5.1 引言
        5.1.1 “整个一M+Y”的两种形式
        5.1.2 “整个一M+Y”的研究现状
        5.1.3 尚存的问题
        5.1.4 本部分语料使用的说明
    5.2 “(X)整个一M(Y)”的构件分析
        5.2.1 构式中“X”的分布情况
        5.2.2 构式中“M”的分布情况
        5.2.3 构式中“Y”的分布情况
    5.3 “(X)整个一M(Y)”的构式义
        5.3.1 “(X)整个一M(Y)”贬抑义分析
        5.3.2 “(X)整个一M(Y)”评价义分析
    5.4 “(X)整个一M(Y)”构式的固化
        5.4.1 构式整体的固化
        5.4.2 “整个”的演变
        5.4.3 “整个一个”的构式化
    5.5 “(X)整个一M(Y)”的构式变体
        5.5.1 (X)整个一(Y)
        5.5.2 (X)整一个(Y)
    5.6 小结
第六章 现代汉语“一群NP”构式研究
    6.1 引言
        6.1.1 “一群NP”的两种类别
        6.1.2 构式“一群NP”的研究述评
    6.2 “一群NP”构式义的理据
        6.2.1 量词“群”的语义积淀及重现
        6.2.2 量词本身具有的比喻功能
    6.3 与“一群NP”相近的两类格式
        6.3.1 一帮NP
        6.3.2 一伙NP
        6.3.3 两条倾向性规律
    6.4 小结
第七章 现代汉语“一X一个Y”构式研究
    7.1 学界已有研究述评
        7.1.1 已有研究
        7.1.2 尚存的问题
    7.2 “一X一个Y”的结构类型
        7.2.1 偏正型
        7.2.2 补充型
        7.2.3 动宾型
        7.2.4 并列型
    7.3 “一X一个Y”的构式义
        7.3.1 “一L一个N”的构式义
        7.3.2 “一L一个A”的构式义
        7.3.3 “一L一个V”的构式义
        7.3.4 “一V一个A”的构式义
        7.3.5 “一V一个N”的构式义
        7.3.6 “一V1一个V2”的构式义
        7.3.7 小结
    7.4 构式的构件分析
        7.4.1 X与Y的音节特点分析
        7.4.2 两种基本形式中“一”的不同功能
    7.5 构式的主观性分析
        7.5.1 构件非范畴化
        7.5.2 意义整体固化
        7.5.3 言者交际意图显化
    7.6 构式的相关格式
    7.7 附录
第八章 现代汉语“A一M(,)B一M”构式研究
    8.1 引言
        8.1.1 研究对象界定
        8.1.2 已有研究述评
        8.1.3 本章所要研究的问题
    8.2 “A一M(,)B一M”构式的不同类型
        8.2.1 完全词汇义,全无引申义
        8.2.2 完全词汇义,细节引申义
        8.2.3 保留词汇义,再加引申义
        8.2.4 保留词汇义,多种引申义
        8.2.5 偏移词汇义,有时有歧义
        8.2.6 偏移词汇义,再加引申义,更像是习语
        8.2.7 虚化词汇义,具有引申义,已经成习语
    8.3 构式义产生的机制
        8.3.1 交替义的产生
        8.3.2 周遍义的产生
        8.3.3 “散乱而不集中”义的产生
        8.3.4 其他引申意义的产生
    8.4 构式主观性分析
        8.4.1 语用推理是主观性的集中体现
        8.4.2 意识涌现是主观性的重要体现
    8.5 已经习语化的“A一M(,)B一M”个案分析
        8.5.1 已经习语化的个案
        8.5.2 习语类“A一M(,)B一M”的特点
    8.6 小结
第九章 现代汉语“V+一M+是+一M”构式研究
    9.1 引言
        9.1.1 研究对象界定
        9.1.2 构式地位认定
        9.1.3 学界已有研究述评
        9.1.4 可做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9.2 构件及构式的分布
        9.2.1 构件的分布
        9.2.2 两种构式义的语体分布
    9.3 构式对构件的压制
        9.3.1 构式中V的非范畴化
        9.3.2 构式中数量结构的非范畴化
    9.4 构式浮现意义的产生过程
        9.4.1 构式会话含义的产生
        9.4.2 构式承继理据
    9.5 构式语篇依赖性
        9.5.1 构式是否具有评价义需要借助语境解读
        9.5.2 言者对某事件的态度需要借助语境解读
        9.5.3 事件是否完成需要借助语境解读
        9.5.4 是否具有量的累积需要借助语篇解读
    9.6 “V+一M+是+一M”的一些相关格式
        9.6.1 V一M算一M
        9.6.2 一M是一M
第十章 现代汉语“一M比一M+A/VP”构式研究
    10.1 引言
        10.1.1 例示
        10.1.2 已有研究述评
        10.1.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0.2 构式的构件分析
        10.2.1 “VP”还是“A”
        10.2.2 构式中的“M”
    10.3 构式的句法功能
        10.3.1 充当谓语
        10.3.2 充当补语
        10.3.3 充当定语
        10.3.4 充当宾语
        10.3.5 充当独立小句
    10.4 构式家族及其承继关系
        10.4.1 比较范畴的原型特征
        10.4.2 四类子构式所具有的比较范畴特征
        10.4.3 四种子构式的构式义获得理据
        10.4.4 四类子构式的异同比较
    10.5 遍指性“一M比一M+VP”的判定标准
        10.5.1 判定标准分析
        10.5.2 一些非典型例子
    10.6 构式的产生时间
    10.7 小结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有+数量结构”构式研究
    11.1 引言
        11.1.1 “有”的意义类别
        11.1.2 “有+数量结构”的研究述评
        11.1.3 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1.2 “有+数量结构”的类型及其分布
        11.2.1 “有+数量结构”的类型
        11.2.2 “有+数量结构”的句法分布
    11.3 “有+数量结构”的构式义
        11.3.1 “有+数量结构”构式
        11.3.2 “V+有+数量结构”构式
    11.4 小结
第十二章 数量结构的功能
    12.1 数量结构的基本功能
        12.1.1 表量功能
        12.1.2 指代功能
        12.1.3 完句功能
        12.1.4 修饰和陈述功能
        12.1.5 修辞功能
    12.2 数量结构相关功能的理据性
        12.2.1 表量功能的理据性
        12.2.2 修辞功能的理据性
        12.2.3 量词的功能
        12.2.4 构件对构式义的作用
    12.3 数量结构的其他功能
        12.3.1 标记功能
        12.3.2 数量结构的副词性功能
    12.4 小结
第十三章 数量结构构式的共性与个性
    13.1 均存在非范畴化现象
    13.2 通常表示非真值意义
    13.3 均存在主观化现象
    13.4 多数具有评价、感叹功能
    13.5 小结
第十四章 结语与余论
    14.1 本文的基本观点
        14.1.1 理论观点
        14.1.2 各章具体观点
    14.2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4.2.1 创新之处
        14.2.2 不足之处
    14.3 余论
        14.3.1 构式语法与汉语研究的切合度
        14.3.2 辩证地认识构式语法理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主宾同语反复的句子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现代汉语拷贝式话题结构的认知语用研究[D]. 盛蕾. 山东大学, 2021(11)
  • [2]现代汉语预期偏离构式“VP是VP”研究[D]. 葛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3]关于日语同语反复的研究 ——以关联理论为中心[D]. 王姝婷.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4]同语式“X是X”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 闫浩. 南昌大学, 2019(02)
  • [5]同语式“X倒是X”的语法语义语用分析[D]. 刘隐. 安徽师范大学, 2019(01)
  • [6]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的研究现状及展望(1984~2018)[J]. 盛蕾,张艳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8(06)
  • [7]现代汉语拷贝结构研究[D]. 李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8]现代汉语“X是X”构式研究[D]. 范茹. 黑龙江大学, 2017(07)
  • [9]语境视域下的名词型主谓同词句研究[J]. 葛婧.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6(03)
  • [10]现代汉语中与数量结构有关的构式研究[D]. 王刚.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标签:;  ;  ;  ;  

主宾重复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