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帕金森病21例

温针灸治疗帕金森病21例

一、温针治疗帕金森氏症21例(论文文献综述)

治丁铭,刘明军[1](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颤症的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文献治疗颤症的取穴配伍规律。方法对1966-2018年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和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临床治疗颤症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梳理,得到相关文献55篇。分析所得文献研究中的选穴及配伍规律。结果分析发现,合谷、太冲、百会、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和曲池是常用腧穴;腧穴所属经脉主要集中于督脉、手阳明大肠经和足少阳胆经;选取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头颈部和上肢部;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交会穴、原穴和下合穴。结论针灸治疗颤症的现代临床选穴规律以循经取穴、分部取穴和特定穴选用为特点,取穴配伍以局部为主。

曹力明[2](2019)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帕金森病属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所以该病的发生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压力较大,需要人们在发生机体不适后,尽快就医检查,以便于疾病发生早期检出,进而抓住最佳治疗时机进行有效干预,从而有效控制病情,避免疾病恶化发展所致的智能受损、感染、心理障碍等并发症。分析目前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情况,可知常用方法为药物、理疗等,理疗中的针灸疗法有着较高的干预帕金森病的应用价值,于机体应用后可有效改善及控制症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文对临床诸多学者对帕金森病应用针灸治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据此总结了一些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并对应用于帕金森病治疗未来发展情况进行了展望。

丁姝月,孙海昌[3](2018)在《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帕金森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病因病机的不确定和诊断的不规范,给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带来不小的挑战。立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诊断—治疗"模式,对其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为帕金森病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46篇。

徐菁[4](2018)在《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假手术组、药物组、电针组和针刀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观察不同干预方式下大鼠行为学,黑质形态学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探求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假手术、模型、药物、电针和针刀6组,每组各16只,采用六羟基多巴胺右侧纹状体双靶点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腹腔注射阿扑吗啡诱导出现转圈行为观察行为学改变。实验过程中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做干预;药物组美多芭片按照5mg/100g剂量配成悬浊液,为大鼠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电针组选取“百会”、“太阳”,电针20min,每周3次,连续4周;针刀组取第一、第二颈椎横突进行松解,每周2次,连续4周;4周干预期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黒质形态学、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含量的变化。[结果](1)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可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药物、电针、针刀四组转圈数均大于等于7圈,显着多于空白组(P<0.01),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假手术组和空白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不出现转圈(P<0.05),提示实验不受手术方法的干扰,结果稳定;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电针、针刀三组转圈数较模型组减少显着(P<0.01),提示药物、电针、针刀干预都可减少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症状;然药物、电针、针刀组两两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三组干预手法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转圈行为学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彼此间差异不显着。(2)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黑质形态学的影响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黒质形态改变: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神经元数目较多,细胞排列规整且间隙较小,胞体胞质胞核着色均匀,大小适中,胶质纤维数目较少,排列规整;模型组黒质区神经元数量减少明显,形态改变明显,胞核偏移,染色变浅,细胞间隙增宽伴胶质纤维的不规则增生;药物组、电针、针刀见黑质区神经数目有所增加,排列趋向规整,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改变明显,细胞核居中,胞质染色加深,胞体开始变大,同时胶质纤维增生缓解,排列较模型组规整,说明三种干预方式均可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黒质神经元的损伤。免疫组化法光镜下观察黒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空白组和假手术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密集量多,大量胞体存在且周围有密集有序分布的突起,染色较深。模型组黑质区散在的几个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胞体较少,周围突起数目减少,呈现杂乱分布,染色较淡。药物、电针、针刀三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明显,密集分布,染色加深。整体来看,针刀组黒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分布范围较药物组和电针组大,数目较多。(3)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①6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药物、针刀三组多巴胺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多巴胺含量较空白组减低显着(P<0.01),电针组多巴胺含量较空白组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多巴胺含量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组和针刀组多巴胺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显着(P<0.01);与电针组比较:药物组多巴胺含量高于电针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刀组多巴胺含量低于药物组(P<0.05)。②6组大鼠纹状体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药物、电针三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空白组减低显着(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电针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电针组比较:药物组、针刀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虽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刀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低于药物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6组大鼠纹状体五羟色胺含量的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药物、电针、针刀四组五羟色胺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模型组五羟色胺含量较空白组减低显着(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电针组五羟色胺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针刀组五羟色胺含量较模型组升高显着(P<0.01);与电针组比较:药物组、针刀组五羟色胺含量较之升高,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刀组五羟色胺含量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刀干预可缓解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症状,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黒质神经元的恢复,促进纹状体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五羟色胺含量的增加,来治疗帕金森病。

宋威彻[5](2018)在《黄芪甲苷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后与衰老相关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种综合性因素参与PD的发生发展,然而其确切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PD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线抗PD药物左旋多巴等只能缓解PD的运动症状,但无法延缓PD的病理进程,且长期应用还会引发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加重疾病进程。因此,阐明PD病理机制并寻找有效缓解PD病程的治疗药物对PD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被证实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学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NLRP3炎性小体和Nrf2在PD的发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研究证实,Nrf2可负向调节NLRP3的水平。本研究中,我们以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和Nrf2为切入点,首先在动物模型上了探索黄芪甲苷对MPTP诱导的PD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在LPS诱导的BV2细胞模型上探讨了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对PD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应用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8mg/kg,i.p,4次/天,间隔2 h/次,建立小鼠急性MPTP损伤模型。造模前1周,分别给予治疗组不同剂量的AS(10 mg/kg、40 mg/kg)口服灌胃治疗。造模结束后第1,3,5天采用转棒实验,第6天采用Y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行为实验进行期间继续给予灌胃治疗。行为学结束后,分离小鼠的中脑和纹状体,进行后期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黑质致密部多巴胺神经元的基本形态与神经元变性;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观察黑质致密部TH阳性细胞的表达、Iba1/CD68标记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激活状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中脑区域TH蛋白、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ASC、pro-IL-1β、IL-1β)及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血清SOD、GSH、GSHpx抗氧化相关酶活力的水平。体外实验采用LPS联合ATP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模拟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分别给予10μmol/L和40μmol/L的AS进行药物干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NLRP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pro-IL-1β、IL-1β)及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观察Nrf2的表达。结果:1.AS可明显改善MPTP模型小鼠的活动功能障碍,减轻MPTP诱导的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2.AS可明显抑制MPTP诱导的黑质致密部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3.AS可明显抑制MPTP模型小鼠中脑及LPS+ATP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下调体内外模型中升高的NF-κB水平;4.AS可明显增加MPTP模型小鼠抗氧化能力,并可增加MPTP模型小鼠中脑和LPS+ATP损伤的BV2小胶质细胞Nrf2水平。结论:AS对MPTP诱导的PD动物模型多巴胺神经元受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神经炎症,增加Nrf2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6](2017)在《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病是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障碍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接近于2%[1]。病因不明确,但现以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为主要学说。该病无根治性治疗方案,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同时也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压力[2]。针灸疗法相对于西药毒副作用小,疗效好,安全性

汪杏,陈芷枫,赵芸芸,赵凌[7](2016)在《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继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不安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及治疗方法多样,文章就脑梗死继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针灸疗法进行了回顾和探讨。

周臻,郑艳[8](2010)在《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概况》文中认为

白清林[9](2009)在《熄风定颤丸对帕金森病肝肾不足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采用公认的改良Webster评分量表及可靠的观察指标,首次从起效时间、Webster总评分、PD主症单因子分析、中医证候、握力体重指数、总体疗效等方面研究评价中药熄风定颤丸对帕金森病确切的治疗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2根据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生存质量下降的特点,给予具有“滋养肝肾、熄风定颤”功效的熄风定颤丸,通过对MOS-SF36各维度的评定,研究熄风定颤丸对PD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作用。3通过对治疗并发症的观察对比,探讨中药治疗在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开放性试验方案。根据诊断标准,将纳入的PD中期患者按标准对照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以美多巴作为基础治疗药,治疗组加服中药熄风定颤丸。疗程12周。通过对不同时点Webster总评分、Webster因子评分、中医证候、握力体重指数、生存质量、治疗并发症的评分变化进行疗效的比较,全面评估熄风定颤丸对PD确切的治疗作用,以及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结果:1临床总疗效评定按Webster减分率评估临床总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1),西药组中医证候有所恶化。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改善作用随疗程延长而增强。3对Webster评分的影响Webster量表总评分:Webster量表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各时点Webster总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Webster因子评分:Webster因子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静止性震颤因子、强直因子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对双手动作减少因子和步态因子亦有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对双手动作减少因子和步态因子均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均对姿势因子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对静止性震颤、强直、双手动作减少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对握力体重指数的影响两组均可提高PD患者的握力体重指数(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治疗组对患者生存质量各纬度均具有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对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有显着差异(p<0.01),生命力评分也有显着提高(p<0.05),对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无显着改善(p>0.05)。组间对比生存质量各纬度均有显着差异(p<0.01、p<0.05)。6对治疗并发症的影响治疗组治疗并发症积分较治疗前减少明显(p<0.05),而对照组的治疗并发症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熄风定颤丸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PD患者Webster评分。2熄风定颤丸具有显着改善PD中医证候的优势,并且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增强。其作用与中医治疗重视“辩证论治”,从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整体调节机体功能的优势有关。3熄风定颤丸可显着提高PD患者的生存质量。提示中药治疗具有对生理、心理、情绪等多层次调节的优势,可显着改善抑郁、失眠、健忘、痴呆等非运动症状,从而大大提高PD患者的生存质量。4熄风定颤丸可明显减少PD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示中药治疗可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

杨世敏[10](2009)在《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常见的致残疾患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减少、骨骼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时的肌肉震颤。这一组特殊的症状群1817年首先由英国医生巴金森(Parkinson)所描述,故命名为PD。PD在世界各地调查患病率分布极不一致。欧美各国白种人调查患病率为66-187/10万,日本为37-80.6/10万。我国标化率为10.8/10万,世界标化率为15.0/10万,我国帕金森患病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PD很少在40岁之前发生,在不同的临床和病因学研究中,早发和晚发PD主要是以40岁作为确定的界限。很多人群调查表明男性的发病比女性高。PD的治疗作为12世纪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D)目前尚无办法根治,且早期诊断率较低,各种客观诊断和检测指标还在研究当中、尚不成熟。当前PD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临床症状,仍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经2-5年内常出现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厌食、血压轻度降低、直立性低血压、“剂末现象”、“开关现象”、运动障碍、精神异常等,也有15%左右的病人根本无效,且长期服药则副作用越明显、越重,并且存在疗效减退等。导致很多病人最后无法坚持治疗。为了减小西药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和针灸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显示针灸在治疗PD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病人。分别采用颤三针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运动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除面部表情、吞咽、言语其他各项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面部表情均有改善,两组改善无差异;治疗结束后,言语、吞咽无改善。2、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例,明显进步16例,进步5例,稍有进步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明显进步9例,进步6例,稍有进步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6%。经Ridit分析,Z=2.03,P=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颤三针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温针治疗帕金森氏症2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针治疗帕金森氏症2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颤症的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标准
    1.4 文献排除标准
    1.5 数据规范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选穴运用频次分析
    2.2 取穴所属经脉分析
    2.3 选穴部位规律分析
    2.4 取穴中特定穴应用分析
    2.5 取穴配伍关联分析
3讨论
    3.1 腧穴取穴探析
    3.2 腧穴配伍分析

(2)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方法
    1.1 头针、体针疗法
    1.2 穴位注射疗法
    1.3 其他疗法
2 治疗方法展望
3 结束语

(3)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人群
2 诊断
3 治疗
    3.1 中医治疗
        3.1.1 中药方剂
        3.1.2 针灸
    3.2 西医治疗
        3.2.1 药物治疗
        3.2.2 非药物治疗
4 讨论

(4)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帕金森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帕金森病的概述
        2 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3 帕金森病的诊疗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帕金森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2 针灸理论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3 帕金森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引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图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仪器和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阿扑吗啡诱导的转圈行为学
        3.2 HE染色法观察黒质的形态学
        3.3 免疫组化法观察黒质TH阳性细胞表达
        3.4 HPLC-ECD检测纹状体递质DA、NA、5-HT的含量
    4 数据统计
    5 实验结果
        5.1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转圈行为学的影响
        5.2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黒质形态学的影响
        5.3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中脑黒质TH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5.4 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6 分析与讨论
        6.1 六羟基多巴胺动物模型的选择
        6.2 行为学评价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6.3 帕金森病黒质形态学的变化
        6.4 神经递质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6.5 百会、太阳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6.6 美多芭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
        6.7 针刀治疗帕金森病的依据
结语
    1 实验总结
    2 实验结论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016版)
    附录二: 实验图片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黄芪甲苷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帕金森的疾病研究进展
        一、PD概述
        二、PD的流行病学调查
        三、PD发病的危险因素
    第二节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概述
        一、氧化应激学说
        二、线粒体功能障碍学说
        三、神经免疫炎症学说
        四、错误折叠蛋白异常积聚
    第三节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一、药物治疗
        二、外科手术治疗
        三、神经干细胞移植
        四、其他
    第五节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认识
        一、古代文献中对PD的描述
        二、PD的中医病因病机
        三、PD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六节 黄芪甲苷的研究进展
        一、黄芪及其主要提取物
        二、黄芪甲苷的药理学作用
        三、黄芪甲苷对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
        四、黄芪甲苷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对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AS对MPTP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二节 AS对MPTP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三节 AS对MPTP模型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四节 AS对MPTP模型小鼠神经炎症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五节 AS对MPTP小鼠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三章 AS对PD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第一节 AS对LPS诱导损伤的BV2细胞模型NLRP3炎性小体通路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五、实验小结
    第二节 AS对LPS诱导损伤的BV2细胞模型NRF2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讨论
        四、实验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头针疗法
2 体针疗法
3 电针透穴法
4 其他疗法

(7)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继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学认识
2现代医学认识
3针灸疗法
4小结

(8)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治疗
    1.1 常用药物治疗
    1.2 外科治疗
    1.3 细胞移植
    1.4 基因治疗
    1.5 康复治疗
2 中医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专方成药治疗
    2.3 针灸治疗
    2.4 推拿疗法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小 结

(9)熄风定颤丸对帕金森病肝肾不足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
        1 病名及病因病机
        2 临床研究
        3 实验研究
        4 所存在的问题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
        1 定义
        2 命名
        3 流行病学调查
        4 临床表现
        5 帕金森病的诊断
        6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7 帕金森病治疗进展
        8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疗标准
    3 结果
    4 治疗结果分析
讨论
    1 中医理论分析
    2 中医药治疗PD的优势
    3 导师对本病的系统认识
    4 熄风定颤丸方解
    5 可能性机制探讨
    6 存在问题与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10)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古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相关病名记载
        2 中医对症状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代研究进展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诊断
        4 神经心理学研究
        5 帕金森病的治疗
        6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量表评定
        4 临床观察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总分及Ⅰ、Ⅱ、Ⅲ、Ⅳ各部分积分的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
        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四、讨论
        1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2 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4 颤三针的取穴原理
        5 颤三针治疗结果分析
        6 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机理探讨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温针治疗帕金森氏症2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针灸治疗颤症的临床取穴配伍规律研究[J]. 治丁铭,刘明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4)
  • [2]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 曹力明. 内蒙古中医药, 2019(05)
  • [3]帕金森病中西医诊断与治疗研究概况[J]. 丁姝月,孙海昌. 山东中医杂志, 2018(08)
  • [4]针刀干预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D]. 徐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5]黄芪甲苷治疗帕金森病的药效学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D]. 宋威彻.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6]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概况[J]. 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 湖南中医杂志, 2017(06)
  • [7]针灸疗法治疗脑梗死继发不安腿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汪杏,陈芷枫,赵芸芸,赵凌. 辽宁中医杂志, 2016(01)
  • [8]中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概况[J]. 周臻,郑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06)
  • [9]熄风定颤丸对帕金森病肝肾不足型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白清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 [10]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 杨世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温针灸治疗帕金森病2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