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

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

一、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赵妍,喻超,倪维[1](2019)在《XN9000血液分析仪两模块的性能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配置两个分析模块的Sysmex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性能验证与评价。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06-2012》对SysmexXN9000(A1+B4)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方面的性能验证与评价。结果空白计数、携带污染率、精密度(批内、批间)、正确度、线性均达到标准要求;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均具有相关性(P <0.01),A1、B4模块嗜碱性粒细胞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678,相比其他参数较小。结论 SysmexXN9000(A1+B4)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林海标[2](2019)在《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血细胞分析俗称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检查之一。主要项目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和网织红细胞等。血细胞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迹象,可以为临床判断贫血、感染、血液系统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疾病等提供证据。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临床对疾病病情的判断。目前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均由自动化仪器进行检测,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仪器或不同实验室检测可造成同一份样本得到结果存在差异,进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可能造成影响等,因此,要实现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可比和准确性,血细胞分析的标准化研究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A浓度.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计数,我国也发布相应的卫生行业标准,旨在促进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标准化进程,实现不同场所、不同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数据可知我国临床实验室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厂商超过150家,其中国产近140家.如何实现测量结果的标准化是目前血细胞分析测量发展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建立血细胞参考方法,探讨使用新鲜血液样本在区域内验证检验结果的正确度和在厂商实现量值溯源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探讨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最值溯源,实现测最结果的标准化。应用建立的参考方法在区域内进行正确度验证调查.评价区域内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国产厂商提供血细胞分析量值溯源服务,节约资源。方法: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文件,并结合我国卫生行业标准要求,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评价其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和稳定性等分析性能,并评定其不确定度。应用研究方法:1.使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全血作为检测样本,进行区域内的正确度验证计划,探讨建立区域内医疗机构之间检测系统测量结果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模式。2.通过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系统,与血细胞分析检测系统生产厂商合作,为其提供新鲜全血的赋值服务和校准服务,探讨第三方实验室为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的可能性。结果:1.性能评价 5个血细胞分析测量项目(WBC,RBC,PLT,Hct,Hb)的分析性能均满足参考方法的要求,评定不确定度分别为:RBC:(4.17±0.07)×1012/L(k=2);WBC:(9.11±0.22)X109/L(k=2);PLT:(204±5.3)×109/L(k=2);Hb:(148.6±0.96)g/L(k=2);Hct:(38.04±0.0061)%(k=2),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2.应用研究①根据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评价标准判断:1号样本有2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4号样本Hct有一台设备超出允许范围,总合格率为99.5%(657/660)。参照CLSI推荐标准进行判断,W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4台次,RBC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19台次,HGB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台次,Hc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32台次,PLT项目有不合格数量为2台次,总合格率为89.4%(590/660);大部分项目不同品牌的仪器测量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应用新鲜全血样本对国产某公司的Z3和Z5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校准并进行校准验证,结果满意。结论:在本实验室成功建立了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且性能符合要求,该参考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地区间临床实验室血细胞分析测量正确度验证计划,并可为血细胞分析仪生产厂商提供量值溯源服务。

孟念阳[3](2019)在《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各学科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医疗健康行业具有广大市场。医检仪器由于凝聚着多学科知识技术,具有较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在临床检测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便捷使用和维护的PC/Windows平台,设计并实现了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血液分析仪采用阻抗法测定细胞体积,使用细胞染色和光散射原理测定细胞吸光度,基于朗伯比尔定律测定血红蛋白。系统采用管理机与控制机的主从式架构,主机和从机通过通信接口进行命令传输和数据交互。其中基于DSP控制器开发的控制系统作为从机,负责控制执行机构控制电机运转、信号检测等功能;基于PC/Windows平台开发的管理系统作为主机,通过操作管理软件对控制机进行操作,对本机数据进行管理,并在PC/Windows平台开发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型结构优化。论文首先综述了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血液分析仪的发展现状、技术原理和现有工作基础,分析了基于PC/Windows平台进行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的需求、优势和设计难点,给出了系统整体结构与设计方案。然后详细介绍了操作管理软件的整体结构,给出了血样检测与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检测准确度模块、参数设置与控制机维护模块和多国语言支持方案的设计实现。接下来在当前工作基础上拓展了管理机系统架构,给出了多控制机系统通信机制、操作管理软件多线程架构、多控制机管理机制等方面的设计与实现。然后设计实现了基于在线升级和安装部署的维护系统,用于解决拓展型架构下操作管理软件与控制机组合适配的问题。论文最后给出了系统运行测试与性能分析,表明系统实现了基本功能设计,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检测效率和易操作性。

吕蒙[4](2019)在《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是临床检验的重要指标,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目前实验室和医院大多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这种设备具有计数准确性高、一次性可检测样本量大、检测指标多等优点,对于医院有大量病人和实验室里有大量样本需要检测的场合非常适用。但是此类设备在战现场救援、抗震救灾、基层诊疗及其它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应用上也具有很多局限性:(1)设备体大质重,导致携行性差;(2)设备内部结构精密复杂,抗振动能力差;(3)因为设备采用湿化学技术原理,需多种液体试剂耗材配套才能完成检验工作,试剂不便于储存并且液体试剂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受冻失效;(4)所用配套耗材一般为上百人份用量,拆封后短期必须用完,否则将过期失效,不适用于患者量不多的环境下的血常规检测;(5)设备价格昂贵并且维护费用高,不适用于基层或边远艰苦地区使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研究一种适用于POCT设备的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该系统具备操作简单、环境适应性好、无需专门维护和可快速输出检测结果等优势,既可用于医院床旁样本快速检测、基层医疗常规临床化验,也可用于战场或灾害现场等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并且有大量伤病员需快速诊断的场合,可弥补传统血细胞分析仪的不足,为进一步研制成POCT白细胞分类设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通过详细分析课题所研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应用定位,针对新鲜人体血样这一检测目标,综合运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多模成像光学检测技术以及BP神经网络算法,完成了白细胞自动分类检测系统的创建,然后以传统血液分析仪为对照,设计实验评价本系统对白细胞分类检测的准确度、精密度等关键指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血液样品处理和微流控芯片设计。首先需要对血液进行溶血和染色处理,溶血的目的是去除血液中红细胞对白细胞计数的干扰,并且不破坏白细胞整体结构,染色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白细胞的成像检测功能,另外还需考虑血液与试剂反应时间不宜过长且效果稳定等因素,以确保系统对白细胞的检测快速、准确。其次对微流控芯片中微腔的设计需要考虑样本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白细胞的成像效果,微腔过厚会导致图像内细胞粘连严重,微腔过薄,则需增加检测视野面积,否则检测视野内细胞数量过少会导致丧失统计学意义,因此必须对微腔厚度及面积大小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满足成像和统计学的要求。2、光学成像系统设计。针对样本特性设计了多模态光路成像光学系统,实现单粒子的侧向散射光、前向散射光和荧光成像功能,省去传统流式细胞术中的精细的液路结构、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和复杂的光电检测系统。重点介绍了成像光路结构以及光源波长选择,设计微球模拟实验,验证前向散射光的均匀性和对不同尺寸的微小细胞区分的可行性。3、白细胞分类检测图像处理算法。首先细胞图像分割以荧光图像为主要处理对象,使用边界跟踪算法提取细胞边界信息,对特殊的粘连细胞利用边界剥离算法将其分开,利用细胞位置信息定位并提取,前向散射图像和侧向散射图像中相应的细胞信息。其次是建立有效数据集,并利用该数据构建BP神经网络并对网络进行了训练与测试。4、系统性能评价研究。以Sysmex XE-5000血液分析仪为参照,设计实验,对白细胞分类系统的准确度、精密度等进行评价。本系统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针对新鲜人体血液白细胞分类这一特定检测项目,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多模态光学成像技术的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可为战场急救、灾害救援及基层医疗中的白细胞快速分类检测提供支持。结果:(1)在血液预处理操作中,将新鲜血液稀释三倍,取100μl,加入10μl NP-40和10μl吖啶橙,可得到最佳血液预处理效果。同时经计算模拟,微流控芯片的微腔厚度确定为100μm,面积为2mm×2mm,可较好的满足白细胞成像检测条件。(2)考虑吖啶橙荧光染色特性,荧光光源选择中心波长λ为480nm的激发光源;同时为了减少血液中血红蛋白对样本透光率的影响,最终散射光光源选择中心波长λ为650nm的激发光源。在FSC光路中,遮光片与透镜组合可有效阻止前向散射光光源进入到相机中,并且可以透过90%以上的细胞散射光。侧向散射光和荧光光源因为呈一定角度照射样本,不会直接进入到相机中,在荧光光路中采用下方照明的方式,降低因为血红蛋白透光率引起的对白细胞的成像影响。(3)BP神经网络训练测试结果里,除单核细胞以外,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准确率均在90%以上,高于同类模式识别算法。但是对于单核细胞的处理,在成像方式、特征值提取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4)系统对白细胞总数计数中,利用Passing-Bablok回归模型分析,选取100例样本进行检测,实际测试表明,该系统与Sysmex XE-5000结果的比例差异为0.989,P>0.05,二者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WBC浓度>3.0×109/L的重复性测试结果中,变异系数小于4.0%,优于同类型微流控细胞计数产品。系统线性评价实验中,得到检测结果与理论值线性拟合R2=0.9996,偏差范围在±5%以内,证明系统线性检测结果可靠。白细胞四分类计数评价实验中,共选取40例血样进行系统分类检测,与Sysmex XE-5000设备检测结果进对比得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差异值都非常接近1(分别为0.949,0.953,1.077),系统差异值结果都非常接近0(分别为-0.312,0.648,0.002),P值均>0.05,即为本系统测得的白细胞分类结果与Sysmex XE-5000设备的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重复性实验中测试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变异系数略大,嗜酸性粒细胞主要是因为在白细胞内占比很小,轻微的计数差异便可引起较大的变异系数,单核细胞则是因为其特征值信息与其它细胞特征值信息差别不明显,其他两类细胞变异系数结果较好,均小于6.5%。结论:课题研究成果为床旁检测、基层或边远地区、战场及自然灾害现场的白细胞快速检测分类、准确分析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实现了白细胞检测专用平台的关键技术突破,提出了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性能评价方法,拓展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应用领域,为POCT白细胞分类检测设备的研制提供了方法与实践参考。

张赟[5](2019)在《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文中提出人体的健康状况改变将引起血液的各项参数显着变化,因此在临床上血常规检测成为疾病检查的重要一环。在现代医院中,血常规数据基本由操作血液分析仪对患者血样进行检测得出。传统的血液分析仪主要对血液中的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和血红蛋白含量进行统计,多功能血液分析仪在此基础上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具备保养、质控、标定、打印等多种功能,并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化。嵌入式技术利用定制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控制有关执行装置部件,以实现血液分析过程的自动化需求,从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多功能血液分析仪的开发中。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对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参数数量和功能种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对已有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评估后,发现其存在着系统总体结构灵活性差、算法存在漏洞、功能不完善、通信方案不利于信息安全等不足。分布式控制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系统运行过程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依托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了多功能血液分析仪的嵌入式软件开发。论文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分布式控制系统与CAN总线的概念做了简要介绍,给出嵌入式技术应用到血液分析仪开发中的优势;接着总结血液分析所使用的检测原理,对已有的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系统进行评估,针对难以向已有液路系统添加新的测量反应装置的问题,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种将需要添加的生化量测量装置作为分散的子系统并由管理级进行集中控制的方案,将整个血液分析仪分为控制级与管理级两个部分,并给出多种功能需求与相应性能指标需求;接着阐述了控制级的软件结构与检测功能的总体流程,针对原装置血细胞计数数据处理算法存在漏洞的问题,重新设计出有效的信号处理流程与基于库尔特原理的优化识别算法,并使用Matlab仿真验证算法的可行性;接着给出了管理级的分层化、模块化软件设计方案,介绍其基本功能的软件设计,并对质量控制与打印功能进行完善;还总结了CAN总线的基本通信原理,对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的CAN总线通信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对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软件进行重新设计以保障信息安全;最后经过对三分类血液分析装置与C-反应蛋白测量模块的联合测试与评估,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表明整个系统满足需求分析中提出的功能需求与性能需求。

孙婷婷[6](2019)在《利用血细胞VCS参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全球三分之一的人群均为潜伏性结核感染者(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其中有5%-10%会发展为活动性结核,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我国是继印度之后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面临的结核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困扰结核防控的重要原因。现有的结核相关实验室检查都存在一定缺陷,虽然抗酸染色、细菌培养是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着阳性率低,检测时间长等缺陷,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PCR扩增等等,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由于成本较高,价格昂贵,无法广泛的运用于临床。结核菌素皮肤实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假阳性、假阴性都较高,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s)对结核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仍然不能鉴别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和活动性结核。我国成年人(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在我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主要以细菌性肺炎为主。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常常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在影像学上炎性改变的表现也极为相似,很难对活动性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进行区分,导致患者得不到准确及时的治疗而延误病情。因此亟需一种简单、快速、便捷的方法用于鉴别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Dx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VCS技术对白细胞群落参数(cell population data,CPD)进行检测而获得的相关参数来分析活动性肺结核(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APTB)与LTBI、细菌性肺炎外周血之间的差异,并与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联合,评估其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效能。方法:1.分别收集活动性肺结核组97例,潜伏性结核感染组112例,健康对照组101例,抽取外周静脉EDTA-K2、肝素钠抗凝全血、促凝全血,通过Dx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所有EDTA-K2样本进行检测,并获得外周血细胞VCS相关参数,同时通过ELISA的方法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和γ-干扰素释放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三组间两两差异的比较,筛选出可用于诊断APTB以及鉴别APTB和LTBI相关参数。运用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每个参数以及多参数联合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效能。2.分别收集活动性肺结核68例,细菌性肺炎56例,健康对照89例外周静脉抗凝全血,通过DxH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所有样本进行检测,并获得外周血VCS相关参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三组间两两差异的比较,筛选出在活动性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之间差异显着的VCS参数。运用ROC曲线以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对每个参数以及多参数联合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1.通过对活动性肺结核组和潜伏性结核感染组VCS参数分析,结果提示47个参数在APTB组与LTBI和HC组相比较中,显着升高的共有25个,显着降低的共有11个参数,其中11个参数没有统计学差异。通过Cutoff值我们获得每个参数最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中ROC曲线下面积大于0.8的参数有11个。我们筛选了差异最为明显的单核细胞平均体积(MMV),单核细胞平均体积标准差(MMV-SD),单核细胞平均导电率(MMC)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进行多指标联合诊断,获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灵敏度为93.8%,特异性为93.1%,可作为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潜在的辅助指标。2.同理,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发现,在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的46个VCS参数结果比较中,肺结核组显着升高的参数有22个,显着降低的有11个参数,13个指标在活动性肺结核组与细菌性肺炎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所有参数中ROC曲线下面积高于0.8的有12个,其中差异最为显着的中性粒细胞平均导电率(NMC),单核细胞平均导电率(MMC),单个指标用于鉴别活动性结核与细菌性肺炎时,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达到了0.939和0.98,我们筛选了差异比较明显的NMC,MMV,MMC3个参数进行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高达0.99,灵敏度为98.5%,特异性为91.1%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快速诊断活动性肺结核、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以及利用实验室指标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都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表明,通过VCS技术对血常规白细胞群落参数的检测分析,在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和细菌性肺炎的研究中获得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单核细胞VCS参数联合MCP-1在鉴别活动性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973。在鉴别活动性肺结核和细菌性肺炎中,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相关VCS参数联合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99,并且都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临床提供方便快捷廉价的辅助诊断指标。

王爱华,李莹[7](2017)在《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住院及健康体检者共102例,晨取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采用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及BX-50型显微镜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比较2种方法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及相关性。结果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计数具有较好的批间精密度及批内精密度;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显微镜镜检比较,相关性较好,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嗜碱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但对于异常血液标本,还需结合人工显微镜检验,可更好地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李自光,陈正徐,张白银[8](2016)在《Beckman血细胞分析仪全球实验室间质量分析》文中指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作为临床检测血细胞的主要工具,具有全自动分析、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1]。随着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运用,保证结果准确性的质量控制最为重要[2]。血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比,室内质控主要是控制仪器的稳定性,要控制好仪器的准确性,还必须参加室间质评[3]。现还有仪器厂商提供的实验室间质量保证活动(inter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program,IQAP)

岳波,贺嘉蕾,刘曼娇,张尚珍,李丹杰[9](2016)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修订及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上应用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患者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样本共1 505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按照41条自动血细胞分析和分类复检规则(简称"41条")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和复检率。通过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并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患者实际情况,对"41条"进行修改,制定适宜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然后检测355份患者样本,对新规则进行验证。结果 "41条"评估结果为:真阳性率9.0%(135/1 505),假阳性率28.5%(429/1 505),真阴性率60.7%(914/1 505),假阴性率1.8%(27/1 505),复检率37.5%(564/1 505)。通过数据分析,41条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被修改为19条。新规则评估结果为:真阳性率8.2%(123/1 505),假阳性率7.1%(107/1 505),真阴性率82.1%(1 236/1 505),假阴性率2.6%(39/1 505),复检率15.3%(230/1 505)。验证试验结果:真阳性率37.2%(132/355),假阳性率28.2%(100/355),真阴性率31.8%(113/355),假阴性率(漏诊率)2.8%(10/355),无血液病细胞漏检。结论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适用于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但因复检率较高而不易被推广,新规则复检率较低,假阴性率较低,具有更好的临床可操作性。

谢光素,陈宇宁[10](2015)在《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性能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用于临床标本检验。方法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的要求,评估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白细胞(WBC)计数、白细胞分类、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测定及血小板(PLT)计数等6大项目的可比性、准确性、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结果 BC-6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与System-4000i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准确性达到1/2 CLIA’88要求,批内精密度达到1/4 CLIA’88要求,批间精密度达到1/3 CLIA’88要求,有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9),携带污染率<1%。结论 BC6 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良好,各项评估结果达标,可应用于临床标本检测,但细胞散点图和分类提示异常时需手工复核,以免造成漏诊。

二、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XN9000血液分析仪两模块的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本底及空白计数
        1.3.2 携带污染率
        1.3.3 精密度
        1.3.4 正确度
        1.3.5 线性
        1.3.6 实验比较
        1.3.6. 1 白细胞五分类与人工计数比较
        1.3.6. 2 网织红细胞计数与人工计数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本底及空白计数
    2.2 携带污染率
    2.3 两模块的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结果
    2.4 A1、B4模块的正确度验证结果
    2.5 A1、B4模块的线性验证结果
    2.6 A1模块与手工计数检测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性能评价
    1.1 样本采集与要求
    1.2 参考方法的建立
        1.2.1 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1.2.2 血红蛋白参考方法
        1.2.3 血小板计数参考方法
        1.2.4 红细胞比容参考方法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1.4 性能评价结果
        1.4.1 红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
        1.4.2 血小板计数
        1.4.3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1.5 讨论
    1.6 结论
第二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2.1 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
    2.2 方法
        2.2.1 红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2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3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2.4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2.3 结果
        2.3.1 红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2 白细胞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3 血小板计数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4 血红蛋白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3.5 红细胞比容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应用
    3.1 临床血细胞分析测量结果的正确度验证调查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讨论
        3.1.4 结论
    3.2 通过为厂商校准标准血细胞分析仪,建立第三方量值溯源体系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
        3.2.3 讨论
        3.2.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语
    附录2:知情同意书
    附录3:健康调査表
    附录4:综述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血液分析仪发展现状
        1.2.1 血液分析对象
        1.2.2 血液分析技术
        1.2.3 血液分析仪基于PC/Windows平台的开发拓展趋势
    1.3 已有工作基础和改进方案
        1.3.1 基本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控制机
        1.3.2 改进方案
    1.4 本文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基于PC/Windows平台的开发优势
        2.1.2 拓展型血液分析仪设计需求
        2.1.3 系统维护需求
        2.1.4 仪器需求分析
        2.1.5 操作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2.1.6 设计实现难点分析
    2.2 检测原理
        2.2.1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2.2 拓展分析仪检测原理
    2.3 总体设计
        2.3.1 系统整体结构
        2.3.2 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控制机结构
        2.3.3 拓展控制机结构
        2.3.4 管理系统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操作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操作管理软件架构设计
        3.1.1 软件功能结构
        3.1.2 程序分层结构
        3.1.3 界面组织结构
    3.2 血样检测操作与数据处理模块
        3.2.1 血样检测操作过程
        3.2.2 数据处理过程
    3.3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实现
        3.3.1 数据库与连接方式选型
        3.3.2 数据表设计
        3.3.3 数据查询与管理
        3.3.4 事务管理
        3.3.5 打印任务
    3.4 检测准确度控制模块设计实现
        3.4.1 质量控制
        3.4.2 定标修正
    3.5 参数设置与控制机维护模块
        3.5.1 系统参数设置
        3.5.2 控制机维护
    3.6 多国语言方案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机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4.1 多控制机系统通信机制设计实现
        4.1.1 管理机与控制机连接方案
        4.1.2 多种通信协议兼容机制
    4.2 操作管理软件多线程架构设计实现
        4.2.1 操作管理软件分层设计
        4.2.2 控制机交互层设计
        4.2.3 控制机服务线程设计
    4.3 多控制机管理机制设计实现
        4.3.1 控制机心跳机制
        4.3.2 多机连接状态管理机制
        4.3.3 控制机注册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系统维护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分析
    5.2 操作管理软件在线升级系统设计实现
        5.2.1 升级系统整体架构
        5.2.2 云服务程序设计
        5.2.3 升级程序设计
    5.3 操作管理软件安装部署
        5.3.1 运行环境
        5.3.2 安装程序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运行与评估分析
    6.1 仪器运行环境
    6.2 功能测试
    6.3 容错测试
        6.3.1 数据异常测试
        6.3.2 用户操作异常
    6.4 性能测试
        6.4.1 数据库压力测试
        6.4.2 检测结果准确性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与介绍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血细胞分析仪现状
        1.3.1 国外POCT血细胞分析仪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实验设计规划
        1.4.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血液样品处理方案和微流控芯片设计
    2.1 血液样品处理方案设计
        2.1.1 血液来源
        2.1.2 溶血剂和荧光染料选择
        2.1.3 溶血剂和荧光染料的选择与配比实验
    2.2 微流控芯片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学成像系统设计
    3.1 多模成像光路设计
        3.1.1 整体多模成像光路搭建结构
        3.1.2 光源激发波长的选择
    3.2 FSC成像光路设计
        3.2.1 成像光路
        3.2.2 亮度均匀性实验
        3.2.3 体积分辨性实验
    3.3 SSC和 FL成像光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白细胞分类算法
    4.1 细胞图像分割算法
    4.2 数据集建立
    4.3 BP神经网络构建
        4.3.1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4.3.2 BP神经网络实现流程
        4.3.3 超参数选择
    4.4 BP神经网络的训练与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白细胞分类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价实验
    5.1 评价方法
    5.2 白细胞总数计数评价实验
    5.3 白细胞四分类结果评价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5)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血液分析对象
        1.2.2 血液分析仪分类
        1.2.3 分布式系统架构
        1.2.4 嵌入式技术
        1.2.5 通信与CAN总线
    1.3 已有工作基础与评估
    1.4 设计实现难点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血液分析检测原理
        2.1.1 库尔特原理
        2.1.2 朗伯一比尔定律
        2.1.3 生化检测免疫比浊法
    2.2 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需求分析
        2.2.1 总体需求
        2.2.2 功能需求
        2.2.3 性能需求
        2.2.4 其他需求
    2.3 基于分布式架构的血液分析仪总体结构设计
        2.3.1 控制级硬件组成
        2.3.2 管理级硬件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级软件设计
    3.1 控制级软件结构
    3.2 控制级软件初始化
    3.3 控制级信号采集过程
        3.3.1 机电结构开机初始化与自检
        3.3.2 控制级主测试流程
        3.3.3 控制级信号采集软件设计
    3.4 血细胞计数信号数据处理与算法优化
        3.4.1 血细胞计数信号类型选择
        3.4.2 原血细胞计数方案与评估
        3.4.3 血细胞计数改进算法
        3.4.4 血细胞计数改进算法仿真与验证
    3.5 生化量光信号数据处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级多功能软件设计
    4.1 管理级软件总体设计
        4.1.1 管理级操作系统
        4.1.2 管理级图形用户界面
        4.1.3 管理级软件架构
    4.2 管理级基本功能设计
        4.2.1 主测试业务
        4.2.2 标定业务
        4.2.3 定时业务
    4.3 管理级扩展功能设计与完善
        4.3.1 打印业务
        4.3.2 质量控制业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CAN总线的通信软件设计
    5.1 CAN总线通信原理
        5.1.1 CAN总线结构
        5.1.2 CAN报文结构
        5.1.3 CAN总线数据处理流程
    5.2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通信方案及评估
        5.2.1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结构与评估
        5.2.2 原三分类血液分析仪CAN总线通信时序与评估
    5.3 以分布式系统架构为基础的CAN总线通信设计
        5.3.1 CAN总线物理连接方式
        5.3.2 CAN总线通信数据帧设计
        5.3.3 CAN总线通信时序优化设计
        5.3.4 方案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运行和评估分析
    6.1 硬件电路测试
        6.1.1 硬件电路测试流程
        6.1.2 硬件电路实际测试结果
    6.2 软件功能测试
    6.3 系统集成测试
        6.3.1 功能测试
        6.3.2 性能测试
        6.3.3 其他需求测试
    6.4 评估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利用血细胞VCS参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略缩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单核细胞VCS参数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单核细胞与中性细胞VCS参数在鉴别活动性肺结核与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白细胞VCS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批内精密度
    2.2 批间精密度
    2.3 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
3 讨论

(8)Beckman血细胞分析仪全球实验室间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修订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材料
        1.样本来源
        2.仪器与试剂
    二、方法
        1.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计数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分类
        2.人工镜检法检测外周血涂片
        3.涂片镜检阳性判断标准
    三、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四、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XN9000血液分析仪两模块的性能评价[J]. 赵妍,喻超,倪维. 中国医药导报, 2019(31)
  • [2]血细胞分析参考方法的建立与应用[D]. 林海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拓展型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操作管理软件开发[D]. 孟念阳. 东南大学, 2019(06)
  • [4]基于微流控芯片及多模成像的白细胞分类检测方法研究[D]. 吕蒙. 军事科学院, 2019(09)
  • [5]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多功能血液分析仪设计与软件开发[D]. 张赟. 东南大学, 2019(01)
  • [6]利用血细胞VCS参数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应用研究[D]. 孙婷婷.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西门子ADVIA-2120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检白细胞分类的相关性研究[J]. 王爱华,李莹.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3)
  • [8]Beckman血细胞分析仪全球实验室间质量分析[J]. 李自光,陈正徐,张白银. 实用医技杂志, 2016(10)
  • [9]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修订及验证[J]. 岳波,贺嘉蕾,刘曼娇,张尚珍,李丹杰. 检验医学, 2016(02)
  • [10]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评估[J]. 谢光素,陈宇宁. 基层医学论坛, 2015(34)

标签:;  ;  ;  ;  ;  

COULT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