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统计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价中的应用

数理统计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价中的应用

一、数理统计学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估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许嘉禾[1](2021)在《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认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要强、要兴,发展体育产业是主要途径。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体育产业要提质增效和持续高速发展,需要金融的有力支持。然而当下,金融体系在体育产业中的效用功能尚未能够充分发挥。因此,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金融支持问题,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命题。本研究立足于体育产业的经营实践,综合运用体育学、管理学、系统科学及金融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及范式,以现代产业和金融发展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按照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特征与机理、宏观效应、微观效率以及系统运行的次序,从理论分析到实证研究,展开工作。本研究的工作主要如下:一是梳理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现状,发现体育产业金融支持存在的不足。二是总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剖析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三是在宏观产业层面,以耦合协调的视角,审视体育产业与金融体系的关联关系。通过建立序参量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剪刀差以及灰色关联等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效应及影响因素。四是从在微观企业的层面,以“黑箱”的视角,根据金融支持与体育产业的不同维度,测度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水平。通过筛选体育企业样本,利用DEA、Malmquist指数及收敛性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水平及其演变特征。五是根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要素组成与系统结构,构建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从金融市场策略、政府金融干预和金融风险情景维度进行模拟仿真,分析不同策略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优化体育产业金融支持,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着力点。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政府金融支持和市场金融支持均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随着体育产业金融需求的不断升级,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金融活动的认识持续深化,政策工具与国有资本逐步活跃。金融市场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各类体育产业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风险投资市场异军突起。体育产业嵌入金融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但同时,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金融支持制度体系亟待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工具尚需补充;二是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问题凸显,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存在不足;三是风险资本经典功能发生偏离,资本投入可持续性有所欠缺;四是新兴金融工具利用不充分,体育金融复合人才供给不足。(2)我国体育产业具有快速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业态丰富的结构性特征、高不确定性的风险性特征和消费供需的不平衡特征。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下,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征进一步衍生出了独特的金融需求特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的是政策引导下的规模化金融支持、层次多元化的系统性金融支持、风险偏好的针对性金融支持,以及科技赋能的普惠性金融支持。(3)资本形成、创新推动和消费刺激是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功能组成。金融体系一是可以扩大资本积累,促进资本形成,缓解体育产业融资约束;二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分散创新风险,推动体育产业技术、模式创新;三是可以实现跨期平滑、财富效应和风险保障,刺激体育产业消费发展。有效的金融支持作用于体育产业的投资和消费两端,通过平衡产值结构、改善融资结构、变革消费结构,促进产业的结构转型升级;通过扩大要素供给、加快要素流通、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的要素生产效率;通过加速企业成长、优化公司治理、形成循环激励,促进产业的价值增值,精准作用于体育产业的成长痛点,协助体育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4)宏观产业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体系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内生耦合机理和外部耦合功能,具有双向耦合协调发展机制。二者不仅维持了长期、高度的耦合关联性,并且实现了耦合协调度的持续跃升,呈现出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演化的动态趋势。金融体系对体育产业的短时间、爆发性增长起到了有效地支撑作用。且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尚处于发展周期的前期,其交互胁迫作用远小于耦合协调发展所带来的正向效应。与此同时,二者的耦合协调效应受到多种内生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风险投资市场、消费金融、政府扶持和金融创新等内生动力型因素,以及居民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变动等外生环境型因素,均与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密切关联。(5)微观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静态来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金融支持效率尚可,多数样本企业接近最优生产前沿面,但同时具有明显的技术制约特征。扩大金融资源投入规模前,需要着重改善金融技术水平。在金融支持效率内部,债权效率较好,股权效率欠佳,且股权效率呈现规模制约特征。在体育产业内部,体育企业板块、行业业态和空间地域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金融支持效率差异。第二,动态来看,金融支持体育产业的动态效率水平并未产生良性改观,反而出现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不足,产业金融技术创新水平难以支撑金融资源规模的快速增长。其中,股权动态效率下滑,技术进步水平下降明显,是导致整体金融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第三,动态效率的收敛性分析表明,效率落后企业对领先集团具有追赶效应,但收敛速度较慢,且收敛速度存在体育产业内部的结构性差异,达到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的均衡仍需要较长时间。(6)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实证研究说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视为由政府金融支持、金融市场发展、宏观金融环境和体育产业发展所组成的动力学系统。第一,强化金融市场支持力度可以有效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相对而言,强化股权市场的效能略优于债权市场。股权市场更有利于体育产业规模扩张和要素生产率提升,债权市场则更有利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第二,政府干预会对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产生影响。弱化政府干预无益于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维持一定强度的政府金融支持具有必要性。适度增强政府干预有利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但当政府干预过度时,会造成规模增长与要素生产率下降并存,仅能“做大”而不利“做强”体育产业,最终无益于产业发展质量。第三,宏观金融风险能够对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产生显着的负面冲击。随着体育产业深度嵌入金融体系,金融风险的损害力度可能进一步增大,需要审慎防范、积极应对金融风险。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政策体系,优化制度顶层设计;丰富金融服务市场,创新投融资渠道模式;推动金融技术创新,开发新型金融工具;优化企业金融管理,重视复合人才培养等策略建议。本文主要有以下创新点:(1)探讨了金融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现状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明确金融功能的作用支点,厘清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2)结合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产业与微观企业视角进行实证研究。综合运用数理模型及相关评价方法,设计序参量体系,测度并分析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构建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从不同维度测度并评价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变动规律。形成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的深层次认识,为优化体育产业的金融支持效能提供着力点。(3)构建了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要素组成与系统结构,设计模型变量及函数关系,并从金融市场策略、政府金融干预和金融风险情景维度进行仿真。探究不同策略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为企业部门的金融决策和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更具现实意义的参考。

陈啸铭[2](2021)在《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悬索桥时变可靠性动态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桥梁健康监测是结构安全状态评估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对于其海量健康监测数据应用,一般需要经历两个步骤:首先是海量监测数据的预处理分析,健康监测系统中监测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真情况,需要系统地、快速地处理、分析与评价这些数据;其次是预处理后的健康监测数据的实际应用,监测数据多为显性数据,需要深入挖掘数据多维度的隐性信息,以应用于结构的安全性能评估与可靠性预测中,监测数据应用是目前桥梁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以结构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悬索桥,对其钢桁梁构件的时变可靠性评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基于大跨悬索桥健康监测系统的海量数据,利用小波变换分离得到了钢桁梁构件的应变数据中车辆荷载与温度作用效应,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大气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经统计处理后,发现桥址处的相对湿度与昼夜温差较大,属于易致腐蚀的地区,建立了腐蚀环境下钢桁梁构件抗力衰减模型,得到了在良好的防腐条件下钢构件的抗力近似呈缓慢地线性衰减,服役至第100年仍具有较高的抗力,而钢桁梁构件在缺少防腐措施的情况下,其抗力近似呈指数衰减,构件在服役中后期将处于低抗力状态;(2)钢桁梁构件的应变监测数据经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得到了设计使用期内温度作用效应服从正态分布,而车辆荷载效应极值服从极值Ⅰ型分布,疲劳荷载效应中的等效应力幅及循环次数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建立了钢桁梁构件的荷载效应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抽样法得到了结构设计使用期内构件的强度与疲劳可靠指标均满足目标可靠指标,两者对比分析发现设计使用期内构件的疲劳失效概率大于其强度失效概率,当结构服役至第111年时,构件的强度失效概率大于疲劳失效概率,并且考虑交通流量增长对构件疲劳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流量增长会显着降低其疲劳可靠指标;(3)对钢桁梁构件进行可靠度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构件的抗力衰减为其强度可靠性评估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构件的等效应力幅为其疲劳可靠性评估中的主要控制因素;最后考虑腐蚀与疲劳损伤耦合作用对构件抗力衰减的影响,发现随着结构的服役时间增长,由疲劳损伤引致的腐蚀构件材料性能下降愈发显着,其抗力于服役的中后期衰减迅速,并且构件的可靠指标将于设计使用期内的第90年低于目标可靠指标,该构件的失效概率将明显提高。

李京生[3](2020)在《高速铁路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硬件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集中发生地带,是一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对高速铁路而言,即使是较小震级的地震,也可能会给正在行驶中的高速列车带来脱轨、倾覆等列车运行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地震发生后,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之前的数秒至数十秒之间发出预警,使高速行驶的列车尽快减速或者停车,这样可以防止或减轻地震灾害为铁路运输安全带来的危害,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相当可观的减灾效益。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作为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可靠性达不到要求从而发生故障,将会导致高铁地震预警系统误报或漏报地震预警信息,这不仅会造成旅客的恐慌,而且会给行车带来不便,以及导致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合理正确的对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进行建模及评估,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包括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和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对于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这种复杂的系统来说,由于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并且可用于试验的样本很少,在试验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失效数据,因此很难用常规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建模及评估。本文根据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及其组成部分的各自特点,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视为不可修单元,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视为可修系统,分别求出了其可靠性相关指标,同时,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视为复杂系统,通过对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和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的可靠性相关指标进行融合,从而得到其可靠性指标。本文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视为不可修单元,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建模及评估:为了解决用于进行试验的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数量较少的限制,以及随着产品的复杂度和产品可靠性的提高,车载地震终端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导致单一的实验室试验或者现场试验得到的可靠性数据有限的弊端,本文使用相似性理论的相关内容和贝叶斯方法求出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的后验分布,通过继承因子,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数据进行融合从而得到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的可靠性相关指标。本文使用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实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的异同,并且充分利用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各试验阶段的信息,因此更具有合理性。(2)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视为可修系统,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建模及评估:为了解决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后验分布复杂,难于计算等问题,本文先是建立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可靠性的分层贝叶斯模型,然后将随机过程中的马尔科夫链应用到蒙特卡洛模拟中,使用Gibbs抽样的方法得出参数后验分布的抽样,进而求得其后验估计值。这使得最终结果不仅比普通贝叶斯方法得出的结果更“安全”,而且解决了其后验分布复杂,难于计算的问题。(3)将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视为复杂系统,并对其可靠性进行建模及评估: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和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本文在考虑到其是由不同组成部分构成的因素,在其不同组成部分可靠性指标融合的过程中引入了权重的概念,并且采用了基于D-S证据推理的专家信息融合。与其他确定权重的方式相比,在使用D-S证据理论的方法确定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主机和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操作终端可靠性权重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的专家提供信息的不确定性,使不确定性在信息融合的过程中不断降低。

刘亚楠[4](2020)在《中药生产过程非精确测量指标的区间犹豫模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观念的改变,中药产业发展迅速,已成长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产业。在具体的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不够先进、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不统一、各个生产厂家和各个批次的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方面一直是阻碍中药发展的关键问题,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水平亟须提升。控制图是一种对生产过程或工序进行控制与管理的方法,是一种判断生产工序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手段,也是一种对产品质量进行动态预测和控制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本文选择控制图方法对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研究。本文在对中药生产过程及常规控制图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药生产的浓缩、干燥、制剂、包装等工艺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很难量化或者量化不够准确的控制指标,引入区间犹豫模糊集来描述这种模糊性控制指标。且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容易出现意见不同不好取舍的情况,而区间犹豫模糊集能较好地处理决策意见发生分歧的状况,它可以比较完整地保留决策信息。区间犹豫模糊集与控制图结合可以降低最初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对最终生产稳定性的影响。在区间犹豫模糊集与控制图结合时,常规控制图的原理及控制限、判异准则等均不适应于区间犹豫模糊集,所以本文基于区间犹豫模糊集的特点,改进控制图原来的控制限、判异准则等设计方法,形成了三维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模型对中药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最后用一个中药生产线的稳定性案例分析和对比分析证明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胜亚楠[5](2019)在《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油气井工程是一个技术复杂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并且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特点的系统性工程。由于钻井施工作业的特殊性,以及受到苛刻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作业环境因素的变异性、施工方法和设计参数的复杂性等多方面影响,导致在钻井作业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碰到很多不确定因素,当钻井设计及施工措施不得不基于这些不充分、不准确的信息制定时,就可能引发涌、漏、塌、卡等各类工程风险。如果能在钻前或风险发生的早期,给出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预警信息,并据此制定控制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钻井复杂事故及风险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通过研究建立了一套集“钻前工程设计风险预测、钻进作业过程动态风险监控和钻后风险总结分析”于一体的钻井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为钻前优化钻井工程设计方案、钻进过程中规避工程风险以及钻后风险总结提供了技术指导和科学依据。钻井施工作业之前,评估其设计方案是否足够安全是十分必要的。一旦发现可能引发的工程风险,可在钻前对方案进行合理优化,从而降低风险概率甚至规避风险。综合考虑苛刻钻井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相关资料数据的模糊性以及预测模型的精度等对钻井地质力学参数解释结果的影响,通过收集区域地震和已钻井测井资料,基于概率统计和蒙特卡洛模拟等理论,研究建立了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量化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文提出的GA优化SVM参数的Kriging插值算法构建了区域模型,并结合可视化算法实现了模型的三维可视化。以该模型为基础,结合待钻井井眼轨迹设计方案,从模型中获取待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预测结果,即含不确定度的地层压力;然后依据井筒压力平衡原理,基于可靠性理论建立了用于定量评估因井身结构设计不足而导致涌、漏、塌、卡等风险发生概率及烈度的计算模型,根据该模型可以在钻前进行钻井施工作业预演,预测可能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如果无风险,则按原方案进行施工;如果风险高,则必须调整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再对新方案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直到满足安全钻井要求。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如何综合利用录井、随钻等实时监测数据对工程风险进行预警是保障钻井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下钻井作业过程中风险预测误差大且缺乏有效控制的问题,通过开展多源信息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如果有随钻测井资料,在钻前模型基础上结合随钻测井资料基于贝叶斯理论修正更新钻前模型;或者,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对钻头下方即将开钻地层可能遇到的异常压力进行预测,为施工参数的精细化制定提供了技术指导。同时,通过理论建模、数学推导建立了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基于广义应力与强度干涉的可靠性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得到裸眼井段发生风险的位置及概率;无风险的话继续钻进,反之通过调整和精细控制ECD来达到规避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如果缺少随钻资料,本文通过对现场录井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动态风险评估模型,可以实时判断井下风险类型并定量计算风险概率,最终实现了在风险发生早期给出预警信息,及时指导风险调控措施的开展。钻井施工作业结束后,通过对整个周期内获取的所有数据与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建立了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两个工作:一是对比风险评估结果与实际发生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估模型的适应性,修正并改进评估模型,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不断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度;二是利用实测值或完钻后的测井解释结果修正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模型,不断降低模型不确定度,为后续待钻井设计方案的合理制定提供更为准确的地层压力信息。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编程语言VB、MATLAB以及SQL Server 2008,编制了一套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该软件已经成功应用于30余口高风险井的风险评估及井身结构优化设计,减少了钻井事故、缩短了钻井周期、节约了钻井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姜思梦[6](2019)在《地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地震学历史资料表明85%以上的地震是以地震序列的形式出现,结构在遭受地震序列作用时,大量前震或余震会明显增大结构的破坏程度,进而增大震害经济损失并且加重人员伤亡。由于前震、主震和余震的接连作用会对结构产生累积损伤,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震序列对结构性能的不利影响。然而,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仅是考虑单次地震作用,忽略了地震序列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仅考虑单一主震的抗震设计可能偏于不安全。因此,合理考虑地震序列对结构性能的不利影响是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的关键问题。本文从PEER强震数据库中选取80条真实地震动作为主震,结合已有序列型地震动构造方法,构造80组能够合理应用于数值模拟计算的地震序列。以目前广泛应用的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建立有限元模型,编制方钢管混凝土纤维梁单元材料子程序,开展了单一主震与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记录结构在单一主震与地震序列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响应,探究地震序列对于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产生的反应形态与累积损伤发展过程。基于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选取地震峰值加速度作为地震强度指标,层间位移角最大值作为地震响应指标,建立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定义结构极限状态,得到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超越极限状态的破坏概率,得到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对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增大,不同性能水平下的破坏概率均显着增加,地震的接连发生会使结构产生附加损伤,进而加剧结构响应与结构性能退化。因此,在工程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应合理考虑地震序列的结构性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蒋银华[7](2017)在《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发展困境》文中指出立法成本收益评估主要遵循"卡尔多-希克斯原理"来开展评估活动。但该经济学原理在立法领域的运用,常常与公平、正义等基本法律观念相冲突。由此,立法者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立法问题的方法就遭遇了形式合理性危机。例如不确定性难题、道德难题以及功利主义难题引发的技术性障碍。而国内外立法成本收益评估制度的比较研究显示,"民主"原则与"效率"原则、"程序设定"与"决策依据"可以统一于"成本-收益"评估过程中,从而构建起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制度基础。但是,立法成本收益评估对立法决策的有效干预,需要克服自身的运行成本问题,否则将违背"成本-收益"评估的基本原理。

张延凯[8](2017)在《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对于政府部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而言都十分重要。储量评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贯穿于矿床发现、开发直至闭坑的整个生命周期,对储量动态评估理论、方法、关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斑岩型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性两个维度对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进行了全面剖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针对斑岩型及类似矿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从资源量估算到储量升级再到模型动态更新的露天矿储量动态评估方法体系。该体系结构清晰、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品位渐变、矿岩界限模糊的露天矿。(2)基于三维矿业软件的资源量估算关键技术研究和算法实现。研究并实现了基于RBF函数和MC算法的矿体模型构建、变椭球搜索算法、MSP算法及优化等关键技术,对资源量估算的效率和估计精度有较大提高,提升了国产软件资源量估算水平,缩小了与国际先进矿业软件之间的差距。(3)研究将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分为整体和局部两个层次,基于地质统计学、块体模型和计算机技术,针对整体评价和局部评价的不同特点,分别从评价单元、资源量估算手段、估值精度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量化评价指标,为完善资源分级体系奠定了基础。(4)在保留经济、可行性、地质(EFG)三轴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斑岩型露天矿资源/储量分类分级体系,形成了一个三大类13个类型三轴4代码的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研究成果能够与国际接轨又不失我国特色,在国家矿产资源管理及矿山企业生产管理中都具有重要意义。(5)阐述了不同条件下,露天矿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的调整机制。论证了露天矿最终境界是资源整体经济性的宏观体现;选别开采单元块净价值是资源局部经济性的衡量标准;边际品位适时调整是对价格、成本、矿山地质条件的动态响应,是露天矿经济、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6)选取有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储量动态评估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提高了资源/储量估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资源评估和矿山生产都有指导意义,有推广应用价值。

门永生[9](2015)在《上海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步入了大电网、大机组和特高电压时代,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超大规模的复杂系统。电网的大规模互连实现了更大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同时也降低了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程度,造成各类电网突发事件频发,带来重大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以电网重要基础设施,主要指枢纽变电站、换流站和高压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各类电网突发事件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其物理脆弱性的构成,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框架体系,提出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为采取有效降低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的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首先,在研究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定义和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电网重要基础设施突发事件的作用机理,明确了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的构成及致灾因子影响要素。以枢纽变电站、换流站和高压输电线路(含杆塔)为脆弱性评估的基本单元,以主要设备设施为基本评估对象,构建了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为基础指标的PSR脆弱性评估模型。基于PSR模型的三个维度提取了脆弱性评估指标,并运用粗糙集法进行约简,形成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借鉴其它领域比较成熟的评估方法,进一步研究提出了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度指数的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标准和依据。其次,在PSR脆弱性评估模型构建基础之上,应用三角图法对枢纽变电站、换流站及高压输电线路(含杆塔)等评估单元进行了脆弱性分类研究,重点以上海500kV“杨行.杨高”输电线路为样本进行了实例验证,计算分析了该输电线路“5109”一段所包含的71个线段的脆弱性类型,从而为更加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以上海市500kV泗泾变电站、500kV黄渡变电站等9座500kV变电站为样本进行脆弱性指数测度实证研究,应用DEA优化模型进行了样本变电站的脆弱性指数测度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给出了脆弱性测度排序的结论及合理解释。最后,综合运用本文研究成果,结合国家电网公司脆弱性评估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在国家电网公司SoTower系统开发平台之上,开发了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及预警系统,形成了由脆弱度评估、数据统计分析、预警管理及基础信息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组成的评估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级电力公司开展脆弱性自我评估及专家评估工作的功能,并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依据既定的阈值进行不同程度的脆弱性风险预警,从而及时有效的甄别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运行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与应急预控措施,有效预防电网突发事件的发生,全面提升电网安全管理水平。

张然[10](2015)在《基于改进SEM模型的城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现有的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地方政府主要收入来源的财政模式,亟需进行改革与创新。借鉴国外成熟经验,房地产税由于其低成本、可持续的税收特点,逐步提上了改革日程。作为房地产税的重要技术支撑,房地产批量评估是一种科学的、有效的确认房地产税基的新兴方法。近年来,作为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国家明确要求加强对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征管工作,学术界对住宅房地产的批量评估研究相对成熟。有别于住宅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具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且价格形成机制也更为复杂。打破现有以估价师经验为主的方法格局、建立适合商业房地产特点的批量评估方法,已经成为评估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为了达到高精度、低成本的评估目的,本研究以城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作为核心问题,综合运用模糊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方法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基于改进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Error Model, SEM)的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计算方法。本研究设计了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流程,并以深圳市华强北商业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丰富并完善房地产批量评估理论基础以现有房地产评估理论为依托,系统的介绍了商业房地产类型、房地产批量评估原则,详细阐述了房地产个案评估与批量评估之间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特点,丰富现有批量评估理论基础。(2)梳理并量化商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从一般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入手,系统总结商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筛选影响商业房地产价格的区位、实体因素,运用GIS技术实现对商业房地产区位因素的量化分析。(3)拓展并优化现有房地产权重计算方式运用隶属度计算、贴近度计算等模糊数学理论方法,通过标准化的权重计算过程,建立基于价格影响因素的房地产权重定量计算方法,克服现有房地产权重确认过多依靠估价师经验的现状,优化房地产权重计算方式。(4)构建并规范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方法将商业房地产影响因素视作为多维空间的距离,对空间权重矩阵由单变量向多变量进行改造,建立了基于改进空间误差模型的批量评估计算方法。以深圳市华强北商业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有效性分析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无论是在模型拟合度还是在评估结果质量方面,均有较大提升。最后,参照规范的批量评估流程,建设深圳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信息平台,服务于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研究。

二、数理统计学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估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理统计学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估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1.1.2 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的重新审视
        1.1.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诉求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体育产业
        2.1.2 高质量发展
        2.1.3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2.1.4 金融支持
    2.2 文献综述
        2.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2.2.2 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2.2.3 体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2.2.4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认识
        2.2.5 文献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2 产业结构理论
        2.3.3 产业融合理论
        2.3.4 Schumpeter金融促进理论
        2.3.5 金融结构理论
        2.3.6 金融深化、金融约束与金融内生理论
        2.3.7 系统理论与经济效率理论
第3章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与不足
    3.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现状
        3.1.1 政府金融支持现状
        3.1.2 信贷市场支持现状
        3.1.3 债券市场支持现状
        3.1.4 股票市场支持现状
        3.1.5 风险投资支持现状
        3.1.6 其他金融市场支持现状
    3.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不足
        3.2.1 金融支持制度体系亟待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工具尚需补充
        3.2.2 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问题凸显,直接融资渠道建设存在不足
        3.2.3 风险资本经典功能发生偏离,资本投入可持续性有所欠缺
        3.2.4 新兴金融工具利用不尽充分,体育金融复合人才供给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特征与机理
    4.1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特征
        4.1.1 “支柱地位”与扩张趋势: 亟需政策引导的规模化金融支持
        4.1.2 丰富业态与结构演进: 亟需层次多元的系统化金融支持
        4.1.3 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 亟需风险偏好的针对性金融支持
        4.1.4 消费升级与供需优化: 亟需科技赋能的普惠性金融支持
    4.2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机理
        4.2.1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功能组成
        4.2.2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金融支持效应分析——基于耦合协调视角
    5.1 研究方案设计
    5.2 研究方法选择
        5.2.1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复杂系统特征
        5.2.2 耦合的应用
    5.3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
        5.3.1 耦合机制的内涵
        5.3.2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
        5.3.3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制
    5.4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5.4.1 耦合测度模型
        5.4.2 灰色关联模型
        5.4.3 序参量体系与数据选取
        5.4.4 熵值赋权处理
    5.5 耦合协调效应分析
        5.5.1 系统发展水平分析
        5.5.2 耦合关联与耦合协调效应分析
        5.5.3 基于剪刀差的进一步讨论
    5.6 耦合协调效应的影响因素
        5.6.1 影响因素识别
        5.6.2 变量选取
        5.6.3 影响因素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金融支持效率评价——以上市公司为例
    6.1 研究方案设计
    6.2 研究方法选择
        6.2.1 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投入产出特征
        6.2.2 方法思路与适用性
    6.3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6.3.1 模型构建
        6.3.2 样本选取
        6.3.3 指标测算与数据处理
    6.4 静态效率矩阵分析
        6.4.1 综合金融效率分析
        6.4.2 股权静态效率分析
        6.4.3 债权静态效率分析
    6.5 动态效率演变分析
        6.5.1 金融效率的动态演变
        6.5.2 股权效率的动态演变
        6.5.3 债权效率的动态演变
    6.6 效率收敛性分析
        6.6.1 金融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6.2 股权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6.3 债权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系统建模与仿真
    7.1 研究方案设计
    7.2 研究方法选择
        7.2.1 系统动力学原理
        7.2.2 系统动力学组成模块—基于Vensim实现
        7.2.3 系统动力学特点及适用性
    7.3 建模准备
        7.3.1 模型构建原则
        7.3.2 系统边界确定
        7.3.3 模型基本假设
    7.4 模型与变量关系构建
        7.4.1 子系统组成及因果关系
        7.4.2 总系统组成及因果关系
        7.4.3 系统流图设计及主要变量
        7.4.4 变量函数关系确定
    7.5 模型检验
        7.5.1 外观检验
        7.5.2 运行检验
        7.5.3 稳定性检验
        7.5.4 历史检验
        7.5.5 灵敏度检验
    7.6 策略仿真分析
        7.6.1 基础仿真结果
        7.6.2 市场金融策略仿真
        7.6.3 政府金融干预仿真
        7.6.4 金融风险情景仿真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件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悬索桥时变可靠性动态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近现代大跨悬索桥及其健康监测的发展
    1.3 长期监测下结构时变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健康监测的结构时变可靠性评估理论
    2.1 引言
    2.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
        2.2.1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组成
        2.2.2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基本内容
    2.3 结构时变可靠性评估理论
        2.3.1 结构时变可靠性基本概念
        2.3.2 结构时变疲劳可靠性
    2.4 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2.4.1 一次二阶矩法
        2.4.2 当量正态法
        2.4.3 响应面法
        2.4.4 蒙特卡罗法
        2.4.5 算例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大跨悬索桥健康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
    3.1 引言
    3.2 结构响应数据处理分析
        3.2.1 监测截面及测点位置
        3.2.2 数据处理方法
        3.2.3 钢桁梁的应变数据处理分析
    3.3 大气环境数据处理分析
        3.3.1 相对湿度数据
        3.3.2 温度数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桁梁构件的强度与疲劳时变可靠性分析
    4.1 引言
    4.2 钢桁梁构件的强度时变可靠性
        4.2.1 腐蚀构件的抗力衰减模型
        4.2.2 构件荷载效应模型
        4.2.3 构件的强度时变可靠性实桥分析
    4.3 钢桁梁构件的疲劳时变可靠性
        4.3.1 材料的S-N曲线
        4.3.2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的疲劳可靠性分析
        4.3.3 构件时变疲劳可靠性实桥分析
    4.4 钢桁梁构件的强度与疲劳破坏时变可靠性对比分析
        4.4.1 构件的强度与疲劳破坏可靠指标对比
        4.4.2 可靠度参数敏感性分析
    4.5 腐蚀与疲劳共同作用下钢桁梁构件时变可靠性分析
        4.5.1 腐蚀与疲劳共同作用下的构件抗力衰减模型
        4.5.2 腐蚀与疲劳共同作用下构件时变可靠性实桥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3)高速铁路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硬件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现状
        1.2.2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研究现状
    1.3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简介
        1.3.1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及其架构
        1.3.2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及控车方式
        1.3.3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功能及意义
        1.3.4 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及结构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传统可靠性相关概念
        2.1.1 传统可靠性定义
        2.1.2 常用传统可靠性指标
        2.1.3 常用的寿命分布
        2.1.4 典型系统传统可靠性模型
    2.2 贝叶斯方法
        2.2.1 贝叶斯学派基本概念
        2.2.2 贝叶斯定理
        2.2.3 经典学派与贝叶斯学派的比较
    2.3 本章小结
3 车载地震终端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
    3.1 概述
        3.1.1 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内容
        3.1.2 单元产品可靠性评估方法
    3.2 车载地震终端可靠性分析
        3.2.1 车载地震终端功能分析
        3.2.2 车载地震终端结构分析
    3.3 车载地震终端可靠性建模及评估
        3.3.1 车载地震终端可靠性分析概述
        3.3.2 车载地震终端可靠性后验分布的确定
        3.3.3 超参数的确定
        3.3.4 继承因子的确定
        3.3.5 融合后验分布的确定
    3.4 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车载地震主机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
    4.1 概述
        4.1.1 可修系统可靠性评估内容
        4.1.2 可修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
    4.2 车载地震主机的可靠性分析
        4.2.1 车载地震主机功能分析
        4.2.2 车载地震主机结构分析
    4.3 车载地震主机可靠性建模及评估
        4.3.1 车载地震主机可靠性数据分析
        4.3.2 车载地震主机可靠性分层贝叶斯模型的建立
        4.3.3 车载地震主机失效率后验分布的推断
    4.4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
    5.1 概述
        5.1.1 复杂系统可靠性评估内容
        5.1.2 复杂系统可靠性研究方法
    5.2 车载地震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5.2.1 车载地震装置功能分析
        5.2.2 车载地震装置结构分析
    5.3 车载地震装置可靠性建模及评估
        5.3.1 信息融合方法
        5.3.2 基于D-S证据理论的专家信息融合
        5.3.3 基于D-S证据理论的不同权重的专家信息融合方法
    5.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待开展工作
    6.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中药生产过程非精确测量指标的区间犹豫模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内容安排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基础知识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中药生产过程控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 模糊控制图设计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 区间犹豫模糊集国内外研究现状
        2.1.4 整体评述
    2.2 基础知识
        2.2.1 区间犹豫模糊集
        2.2.2 区间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休哈特控制图和模糊控制图的设计方法及局限性
    3.1 休哈特控制图的设计方法及局限性分析
        3.1.1 休哈特控制图的原理及控制限
        3.1.2 休哈特控制图的判异准则
        3.1.3 休哈特控制图的局限性
    3.2 模糊控制图的设计方法及局限性分析
        3.2.1 模糊控制图的原理及控制限
        3.2.2 模糊控制图的判异准则
        3.2.3 模糊控制图的局限性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方法
    4.1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4.1.1 控制对象与控制方式分析
        4.1.2 具体生产工艺及指标分析
    4.2 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的原理及控制限
        4.2.1 基于灰色关联的区间数排序法
        4.2.2 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的控制限
    4.3 中药生产过程控制的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模型
        4.3.1 问题描述
        4.3.2 算法步骤
    4.4 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的判异准则
        4.4.1 直接模糊控制图判异思想
        4.4.2 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判异准则及稳定性排序规则
    4.5 中药生产过程控制的区间犹豫模糊控制图优势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背景及问题描述
    5.2 方法及结果分析
    5.3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本文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其间所获荣誉奖励)
附录 C (攻读学位其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5)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钻井工程风险概述
        1.2.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1.2.3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方法
    2.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基本概念
        2.1.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概念
        2.1.2 求取钻井地质力学参数的信息来源
        2.1.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描述流程
    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1 地层孔隙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2.2 地层孔隙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2.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3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1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定量计算方法
        2.3.2 地层坍塌及破裂压力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2.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2.4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4.1 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化描述算法
        2.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Kriging插值优化算法
        2.4.3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区域三维模型的构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3.1 概况
    3.2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2.1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约束准则
        3.2.2 安全钻井液密度设计系数的选择
        3.2.3 含不确定度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的建立
    3.3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方法
        3.3.1 风险评估理论基础
        3.3.2 钻前设计风险概率定量计算模型
        3.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4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控制方法
        3.4.1 基于钻前风险预测的井身结构优化方法
        3.4.2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随钻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4.1 概况
    4.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技术
        4.2.1 随钻资料
        4.2.2 地层压力随钻监测方法
    4.3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随钻更新方法
        4.3.1 贝叶斯方法基本理论
        4.3.2 基于贝叶斯理论的钻前模型更新方法
        4.3.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4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1 灰色预测理论
        4.4.2 钻头前方地层压力预测方法
        4.4.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5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方法
        4.5.1 钻井液当量循环密度的定量计算方法
        4.5.2 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的不确定性定量表征
        4.5.3 实例计算与结果分析
    4.6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
        4.6.1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定量评估方法
        4.6.2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方法及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录井资料的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
    5.1 概况
    5.2 钻井作业过程信息获取与异常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2.1 录井工程参数类别及用途
        5.2.2 井下异常及工程风险专家知识判断
    5.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与控制方法研究
        5.3.1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
        5.3.2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钻井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5.3.3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5.3.4 钻井作业动态风险控制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系统设计与软件编制
    6.1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体系设计
        6.1.1 含不确定度钻井地质力学参数钻前描述及随钻更新模块
        6.1.2 钻前工程设计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3 钻井作业过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模块
        6.1.4 钻后工程风险总结与分析模块
        6.1.5 钻井工程风险数据库设计模块
    6.2 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软件编制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地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地震序列作用下结构反应研究现状
        1.2.2 地震易损性研究现状
        1.2.3 防屈曲支撑发展过程及工程应用
    1.3 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地震序列的构造
    2.1 引言
    2.2 地震序列发生概率分析
    2.3 地震动记录选择
    2.4 地震序列构造
        2.4.1 地震序列构造方法
        2.4.2 地震序列构造
    2.5 本章小结
3 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3.1 引言
    3.2 防屈曲支撑的构造体系
    3.3 防屈曲支撑耗能减震的工作原理
    3.4 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
    3.5 有限元模型建立
        3.5.1 模型概况
        3.5.2 有限元建模
        3.5.3 钢管混凝土纤维梁单元材料子程序
        3.5.4 模态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地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4.1 引言
    4.2 动力时程分析法
        4.2.1 建立运动方程
        4.2.2 质量、刚度与阻尼矩阵
        4.2.3 动力方程求解
    4.3 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地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
    5.1 引言
    5.2 地震概率需求模型
        5.2.1 理论基础
        5.2.2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5.3 结构破坏状态与极限状态
        5.3.1 破坏状态划分
        5.3.2 极限状态定义
    5.4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5.4.1 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5.4.2 地震易损性曲线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研究现状
        2.1.1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历史
        2.1.2 国外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现状
        2.1.3 我国资源/储量分类分级标准研究
    2.2 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现状
        2.2.1 传统几何法及其评述
        2.2.2 距离幂次反比法及其评述
        2.2.3 地质统计学法及其评述
        2.2.4 SD法及其评述
        2.2.5 其他资源量估算方法及其评述
    2.3 矿产资源品位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2.3.1 双指标体系及其评述
        2.3.2 单指标体系及其评述
        2.3.3 级差品位指标研究
        2.3.4 综合品位指标研究
    2.4 露天矿开采境界优化研究现状
        2.4.1 境界优化流程研究及其评述
        2.4.2 境界优化算法研究及其评述
    2.5 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研究现状
        2.5.1 非数值型地质数据更新研究及其评述
        2.5.2 资源量估算模型更新研究及其评述
3 斑岩型矿床矿体实体模型动态构建方法研究
    3.1 斑岩型矿床主要特征
    3.2 单工程自动圈矿及实体建模研究
        3.2.1 单工程矿体边界圈定指标选取
        3.2.2 单工程自动圈矿的实现
        3.2.3 基于剖面的实体建模研究
    3.3 基于RBF函数和MC算法的矿体建模方法研究
        3.3.1 基于RBF函数的隐式建模方法研究
        3.3.2 基于RBF函数的矿体建模实现
        3.3.3 基于MC算法的等值面生成研究
        3.3.4 基于MC算法的实体显示
        3.3.5 等值面模型的调整
    3.4 本章小结
4 矿产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研究
    4.1 我国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问题分析
        4.1.1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评价方法
        4.1.2 资源量估算结果及主要问题
    4.2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区评价研究
        4.2.1 勘查区界定的原则及作用
        4.2.2 勘查区资源可靠程度的经验法评价
        4.2.3 勘查区资源可靠程度的地质统计学法评价
    4.3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局部评价研究
        4.3.1 局部评价的流程分析
        4.3.2 块尺度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4.3.3 空间搜索参数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4.3.4 结构分析对局部评价的影响研究
        4.3.5 资源局部估计精度评价指标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露天矿资源/储量经济评价及分类研究
    5.1 资源经济评价的基本分析
        5.1.1 资源经济评价的尺度分析
        5.1.2 资源经济评价的作用和流程
        5.1.3 资源量升级为储量的关键因素
    5.2 露天矿境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5.2.1 单元块净价值模型构建
        5.2.2 境界优化目标选择及排产
        5.2.3 边坡角参数容差分析
    5.3 资源量经济类型划分研究
        5.3.1 资源量经济类型界定
        5.3.2 经济类型分界点计算
        5.3.3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系统构建
    5.4 本章小结
6 露天矿资源/储量估算模型动态更新研究
    6.1 矿山地质数据更新研究
        6.1.1 矿山地质数据特点
        6.1.2 矿山地质数据类型
        6.1.3 矿山地质数据的更新方法研究
    6.2 资源量估算模型更新研究
        6.2.1 实体模型更新
        6.2.2 块体模型更新
    6.3 矿岩边际品位指标调整机制研究
        6.3.1 边际品位的波动性
        6.3.2 边际品位作用空间
        6.3.3 边际品位指标调整
    6.4 本章小结
7 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资源/储量动态评估方法应用
    7.1 鹿鸣钼矿基本情况
        7.1.1 区位及自然地理
        7.1.2 矿区地质特征
        7.1.3 矿体地质
        7.1.4 矿区地质工作概述
    7.2 实体模型构建
        7.2.1 建模信息筛选
        7.2.2 断层模型构建
        7.2.3 矿体实体模型构建
    7.3 资源地质可靠程度分级
        7.3.1 传统几何法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7.3.2 基于IDW的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7.3.3 资源量勘查区分级
        7.3.4 基于地质统计学的资源量局部分级
    7.4 资源量经济类型划分
        7.4.1 钼精矿价格分析
        7.4.2 境界优化技术经济参数分析
        7.4.3 境界优化初始有向图生成
        7.4.4 境界优化结果分析
        7.4.5 资源/储量分类分级
    7.5 储量模型动态更新
        7.5.1 地质模型更新
        7.5.2 边际品位调整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上海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脆弱性相关理论及研究现状
        2.1.1 脆弱性研究概况
        2.1.2 脆弱性评估领域
        2.1.3 脆弱性评估特征
        2.1.4 脆弱性评估实证研究
    2.2 脆弱性分析方法与模型
        2.2.1 脆弱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2.2.2 脆弱性分析的典型模型
    2.3 电力系统脆弱性研究现状
        2.3.1 电力系统结构脆弱性研究现状
        2.3.2 电力系统物理脆弱性研究现状
    2.4 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研究现状
    2.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5.1 研究内容
        2.5.2 研究方法
3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的构成与事件作用机理研究
    3.1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的内涵
    3.2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中的灾害体
        3.2.1 自然灾害和气候
        3.2.2 人为破坏
    3.3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中的承灾体
        3.3.1 变电站
        3.3.2 输电线路
        3.3.3 换流站
    3.4 承灾体和灾害体之间的关系
        3.4.1 电力系统二次设备
        3.4.2 应急救援能力
    3.5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作用机理分析
        3.5.1 灾害体(致灾因子)的威胁分析
        3.5.2 承灾体脆弱性因素分析
        3.5.3 恢复力要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PSR模型的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体系研究
    4.1 脆弱性评估体系框架
        4.1.1 评估目的
        4.1.2 评估单元与对象
        4.1.3 评估要素
    4.2 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4.2.2 传统的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4.2.3 基于PSR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4.2.4 评估指标设计思路与指标要素
        4.2.5 粗糙集法约简后的指标体系
    4.3 脆弱度指数基本计算方法与等级划分
        4.3.1 压力指数(VP)
        4.3.2 状态指数(VS)
        4.3.3 响应指数(VR)
        4.3.4 总体脆弱性指数
    4.4 基于三角图法的脆弱性分类方法研究
        4.4.1 三角图法的适用性
        4.4.2 三角图的构造原理
        4.4.3 三角图法确定脆弱性类型
        4.4.4 三角图法确定脆弱性类型变化趋势
        4.4.5 三角图法评估的基本步骤
    4.5 DEA模型在脆弱性指数测度分析应用
        4.5.1 DEA评估模型简介
        4.5.2 DEA模型脆弱性评估的适应性
        4.5.3 DEA脆弱性评估的建模思想
        4.5.4 DEA脆弱性评估模型的构建
        4.5.5 DEA模型脆弱性评估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上海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实例研究
    5.1 “泗泾”500kV变电站脆弱性评估实证研究
        5.1.1 泗泾变电站概况
        5.1.2 脆弱性评估情况
        5.1.3 脆弱性类型分析及对策措施
    5.2 500kV“杨杨线”三角图法脆弱性分类实证研究
        5.2.1 500kV杨杨线概况
        5.2.2 输电线路脆弱性指数
        5.2.3 脆弱性类型分析及对策措施
    5.3 上海500kV变电站(9座)的DEA模型实证研究
        5.3.1 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评估指标的处理
        5.3.3 脆弱性指数测度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及预警系统开发
    6.1 系统开发目的
    6.2 系统总体设计
        6.2.1 系统设计原则
        6.2.2 开发平台的确定
        6.2.3 数据库设计
        6.2.4 网络集成
        6.2.5 WebGIS应用服务
    6.3 系统架构
        6.3.1 系统总体架构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系统部署结构
    6.4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6.4.1 登录界面
        6.4.2 系统首页
        6.4.3 脆弱度评估
        6.4.4 统计分析
        6.4.5 预警管理
        6.4.6 基础数据维护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A 脆弱性评估原始指标体系
    附录A-1:压力(P)指标要素
    附录A-2:状态(S)指标要素
    附录A-3:响应(R)指标要素
附录B 脆弱性评估指数取值标准
    附录B.1:压力(P)指数取值标准
    附录B-2:状态(S)指数取值标准
    附录B-3:响应(R)指数取值标准
附录C 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10)基于改进SEM模型的城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图索引
表索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关键问题研究
    1.4 文章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房地产批量评估理论与方法
    2.1 城市商业房地产阐释
        2.1.1 城市商业房地产定义
        2.1.2 城市商业房地产分类
        2.1.3 城市商业房地产特点
    2.2 房地产批量评估阐释
        2.2.1 房地产批量评估定义
        2.2.2 批量评估与个案评估之间的辩证关系
    2.3 房地产批量评估原则与理论
        2.3.1 房地产批量评估原则
        2.3.2 现有房地产评估基础理论
        2.3.3 房地产批量评估基础理论
    2.4 房地产批量评估基本方法
        2.4.1 现有房地产评估方法
        2.4.2 房地产批量评估方法
        2.4.3 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商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选择与量化
    3.1 商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3.1.1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3.1.2 商业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
        3.1.3 商业房地产影响因素量化
    3.2 商业房地产区位因素理论分析
        3.2.1 商圈的定义及组成
        3.2.2 商圈理论研究现状
        3.2.3 商圈理论在批量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3.3 GIS技术在影响因素量化中的应用分析
        3.3.1 GIS技术概述及特点
        3.3.2 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对于空间数据的需求
        3.3.3 GIS技术在批量评估中应用的合理性与迫切性
    3.4 基于GIS技术的区位因素空间量化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隶属度、贴近度的商业房地产权重计算
    4.1 研究内容
        4.1.1 权重在房地产批量评估中的应用
        4.1.2 现有权重计算方法
        4.1.3 权重计算存在问题
    4.2 模糊数学理论基础
        4.2.1 模糊子集概念
        4.2.2 隶属度及最大隶属原则
        4.2.3 贴近度及择近原则
    4.3 基于模糊数学的权重计算
        4.3.1 计算流程
        4.3.2 数据处理与转换
        4.3.3 改进的隶属度计算
        4.3.4 改进的贴近度计算
        4.3.5 权重计算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改进空间误差模型的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
    5.1 研究内容
    5.2 空间计量经济学阐释
        5.2.1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对象
        5.2.2 空间计量经济学基础模型
    5.3 空间误差模型
        5.3.1 模型阐释
        5.3.2 空间权重矩阵
    5.4 空间误差模型改进
        5.4.1 空间权重矩阵存在问题
        5.4.2 空间权重矩阵改进
    5.5 改进空间误差模型与GIS耦合的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
        5.5.1 改进空间误差模型与批量评估的结合
        5.5.2 批量评估技术路线
        5.5.3 参数解释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分析:基于深圳市的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
    6.1 研究区域概况
    6.2 研究区域商业房地产评估现状
        6.2.1 商业房地产分布现状
        6.2.2 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存在问题
    6.3 基于改进空间误差模型的批量评估
        6.3.1 数据获取与处理
        6.3.2 类似房地产集合划分
        6.3.3 影响因素提取与量化
        6.3.4 空间权重计算
        6.3.5 评估模型计算
    6.4 评估模型有效性分析
        6.4.1 统计学检验
        6.4.2 经济学检验
        6.4.3 比率分析检验
    6.5 评估模型对比分析
        6.5.1 统计学检验对比
        6.5.2 比率分析检验对比
        6.5.3 算法效率对比
    6.6 深圳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信息平台构建
        6.6.1 平台概述
        6.6.2 平台功能
        6.6.3 平台应用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1.1 全文总结
        7.1.2 主要创新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四、数理统计学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估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许嘉禾. 山东大学, 2021(11)
  • [2]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悬索桥时变可靠性动态评估方法研究[D]. 陈啸铭.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高速铁路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硬件可靠性建模及评估方法研究[D]. 李京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中药生产过程非精确测量指标的区间犹豫模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刘亚楠.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5]钻井工程风险评估与控制技术研究[D]. 胜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1)
  • [6]地震序列作用下防屈曲支撑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易损性分析[D]. 姜思梦.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7]立法成本收益评估的发展困境[J]. 蒋银华. 法学评论, 2017(05)
  • [8]斑岩型矿床露天开采储量动态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D]. 张延凯. 北京科技大学, 2017(07)
  • [9]上海电网重要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研究[D]. 门永生.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8)
  • [10]基于改进SEM模型的城市商业房地产批量评估研究[D]. 张然. 武汉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数理统计原理在储粮损失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