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港特种粮码头环保现状分析

大连港特种粮码头环保现状分析

一、大连港专用粮食码头环保现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羿[1](2021)在《国土空间规划下大连多式联运发展的空间战略探究》文中指出大连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东北地区国际贸易的主要门户。将城市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大连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自然地理、历史与政治等因素,海铁联运是大连多式联运体系发展的重心,且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运动的推进,大连的多式联运体系正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迈进。在后续多式联运体积构建过程当中,规划工作者需要去思考如何认识物流产业的空间属性,如何开展物流设施的空间规划,来承载物流发展规划的意志。在这种背景下,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空间问题需要被更多的探讨。本文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路--经济空间化,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研究大连多式联运设施的空间问题,思考大连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发展。在梳理现状空间设施基础上探讨未来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方向,对大连市国土空间规划物流专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讨论国土空间规划下城市规划人员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再认识、国土空间规划实践对多式联运发展空间的影响,并从政策经济等角度分析大连现状多式联运的发展环境,探寻“一带一路”给大连多式联运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一方面聚焦市区,从陆路体系、港口、机场、物流场地四个方面调查大连市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布局概况,重点关注海铁联运,发掘市区现状多式联运基础设施的不足。通过物流场地面积演变与城市经济的相关性分析,分析大连物流业特征。另一方面观察市域,梳理现状在建物流节点、港口体系建设情况,重点关注空港物流园的空间规模预测。将市域多式联运的“点”与“线”叠加起来,分析市域多式联运体系的空间格局。通过综合调查分析,最终提出大连多式联运发展的空间战略建议以及未来发展探索。研究大连多式联运发展的空间问题,对大连国土空间规划的物流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尹骄阳[2](2020)在《基于博弈论的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的港口,正在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东南沿海城市快速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沿海港口的作用力。辽东半岛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是我国第二大半岛,临海而立,岸线宽广,分布着众多的港口码头,辽东半岛港口群主要包括了大连港、营口港、盘锦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这六大港口。近年来,辽东半岛港口群不仅要面对俄朝韩三国一些港口快速发展带来的的竞争,还面临着国内其他区域港口的竞争,发展增速明显降低,且由于港口群内各港口对于资源和市场的争夺,存在有恶意竞争的情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损伤了个港口的利益。因此为了能够使港口群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分析及对于各港口及港口群的现状描述,分析了目前辽东半岛港口群的协同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模糊聚类,将港口群中六大港口划分为三类,各自的定位分别是:枢纽港—大连港,支线港—营口港,喂给港—盘锦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大连港可持续的打造为东北亚区域枢纽港,营口港的发展方向则是东北亚区域重要支线港口,盘锦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的定位则是主要服务于腹地区域经济的港口。然后运用灰色多维模型,分别从集装箱吞吐量与货物吞吐量量方面来分析港口群中的协同度。最后结合四种港口群协同模式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出政府主导型非股权式协同模式为辽东半岛未来协同发展可取的方式。基于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港口群之间港口的博弈模型,最后并对于港口群的协同发展给出建议,希望未来能够成立港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错位发展;加大港口合作力度,构建利益协调机制;规划临港产业结构,腹地港口共同发展;成立监督组织,防止不良现象发生。

王珊珊[3](2020)在《环渤海港口整合后的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门户,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港口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的带动因素,越来越多的政策向着港口发展。“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建立,势必带来更高的经济发展。在现阶段,港口资源的整合越来越广泛,环渤海地区主要由辽宁港口群、京津冀港口群、山东港口群组成,经济的发展模式不再与单一港口的发展模式相同,如果大幅度增加自己的腹地,企图增加港口的经济,可能不仅仅损坏的是港口群本身,更多的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环渤海港口群整合后的合理发展,对港口群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从而为港口整合方法提供支撑。首先本文通过对市场边界的研究,进行拓展,从而应用到港口中,提出了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的概念,并确定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其次根据影响港口的物流市场边界因素,提出评价指标,建立改进TOPSIS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再次根据环渤海港口的特点,结合港口市场边界划分方法,建立场强模型,根据互联网地图服务的时间测距法进行计算;再次寻找到相应的数据,借助求解软件SPSS,对改进TOPSIS分析法的评价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港口群的发展特点,同时将场强模型导入到ARCGIS软件中,求出港口群的物流市场边界,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港口整合发展的模式,以及未来港口资源整合的方法,给出港口的发展建议。通过对模型以及数据的计算,本文得出环渤海港口整合,必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要明确港口的定位,以及港口的发展优势,扬长避短,避免因为整合导致港口之间的恶性竞争,行政区域的划分将不再成为港口合作的隔阂,而是港口之间合作越来越密切,促进港口以及物流市场边界的发展。

李佳霓[4](2020)在《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供给侧改革更是成为各行业发展、改革与调整的主要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基础体系支撑,加强水运,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大连作为东北亚重要的港口城市以及物流中心,是中国东北主要的对外门户,对于大连港口物流业而言,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在新常态下适应市场发展的必要基础。在深入学习国家对于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本文分析了大连港口物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分别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意在对大连港口物流现状及发展战略展开研究,进一步地挖掘大连港口物流的潜力,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其竞争力,使之更好地发展,更大的发挥作用。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再介绍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最后写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基本方法。第二章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相关概念的界定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先是界定了相关概念,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港口物流的内涵等;再是论述我国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及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第三章是大连港口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先是介绍了大连港口物流的基本发展状况;接着结合调查问卷和官方数据介绍了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分别取得的一系列举措、成果及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四章结合大连港口物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原因,从“三去一降一补”五个方面分别提出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胡燕[5](2020)在《绿色视角下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识别与优化》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紧密结合,港口已成为代表国家经济发展、城市经济增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随着我国港口资源整合工作的展开,各省份相继统筹多港口资源合并成立新型港口集团,中国港口从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组团式”的港口群格局演变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一体化运营”的区域性港口群。如何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区域港口群成为了一体化运营港口群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将在国家港口整合、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等政策支持下,从群落生态学视角解析港口区域系统,研究基于绿色视角的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优化问题。首先,对港口供需与竞争、港口群落与绿色增长、港口整合与结构优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论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对本文应用到的生态位、绿色发展等理论和港口群落系统模式演变进行简述。其次,基于生态位建构港口群货种结构特征识别模型,辨识港口群落系统的货种结构特征,并选取辽宁港口群落进行分析。第三,结合当前一体化运输需求,本文构建包含多个港口、多个货种以及腹地多种运输方式的绿色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优化模型。充分考虑港口货种结构约束、腹地运输网络结构约束以及货运供需平衡约束等,并采用模糊折衷变化,转化为单目标模型便于求解。最后,选取辽宁港口群落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港口群落系统功能结构调整和运输结构调整进行敏感性分析。实证优化的结果表明,扩大具有较高货种生态位港口的货种通行能力,有助于港口群落系统整体的成本、时间和排放的降低。调整运输结构,扩大铁路占比,则受铁路装卸影响,在时间效率的降低上不如成本和排放。辽宁港口群落系统中港口间不同货种竞争激烈,需要采取差异化发展、退出与聚焦以及合作共赢等不同发展策略。

刘骐玮[6](2020)在《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国铁集团“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发展以及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港口物流系统逐渐成为港口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港口地区联运运输组织模式是港口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铁路运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港口联运运输组织系统中铁路部门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海铁联运,优化海铁联运运输组织模式,对于路港双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国内外海铁联运的现状及发展出发,简要分析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目前的实际情况和路港双方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优化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的重要性和必然性。通过运量预测和能力计算的方式研究海铁联运港站中路港双方运输组织能力,并针对港站运输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存在问题,从增强“前店”、“后场”配合协调度,实行路港一体化办公,实行路港直进直出模式,建立路港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优化港站运输组织模式的主要对策。最后,以丹东港港口为实际案例,提出丹东港港站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建议,并结合实际进一步研究港站运输组织模式优化过程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并得出最后结论。

齐寅[7](2020)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是物联网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越来越多,而威胁与市场竞争也显得更加严峻。港口是一个陆地与水上紧密相通的物流系统,市场竞争也同样存在。为了使港口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各项优势,最终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且能稳步发展,必须提出全新的发展战略。本文为促进锦州港现有的散粮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运输模式及经营状况,深入研究了锦州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散粮集装箱运输方面的生产、经营、发展模式。考虑到散粮集装箱运输的清洁程度高、运力大、客户满意度高等特点,本文以公司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再通过国内外对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当今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规划、布局并提出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所需的战略定位。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方法,对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年度吞吐量预测,结合预测结果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战略目标重新规划。最后通过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选择定位,重新找到港口发展的新策略和新措施,使锦州港在新的战略支撑下制定新的支撑体系和新的战略保障,并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使港口的下一步战略任务得以实现。本文运用科学的战略管理理论,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获取了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新的战略决策。符合当今的市场经营规律,对加速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吞吐量,提高锦州港综合实力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孔阳[8](2020)在《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渤海港口群是我国海运事业的重要力量,在辽宁省沿海港口区域内,又树立了以大连港为核心的领军港口,营口港、锦州港等紧随其后,带动着辽宁省其他港口蓬勃发展的新气象。目前,辽宁沿海港口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情况,尤其是在大连港和营口港之间,竞争的激烈情况更加凸显。两大港口竞争的重点之一就是在杂货板块,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以及营口港的主要货源都是煤炭、矿石、粮食、钢材等大宗货物,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寻求更长远的发展,是大连港杂货码头公司所面临的重要目标。对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本篇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作出详细的介绍,并简略解释了论文中用到的SWOT分析法、PEST分析法、灰色模型分析法、竞争战略等概念,为论文的书写打好理论基础。(2)其次,运用上述所提到的分析方法,对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的外部宏观环境、周边港口群的竞争现状、杂货码头公司的内部现状作出具体评价,明确了杂货码头公司的发展的优劣势、威胁与机遇:通过构建灰色模型,预测杂货码头公司未来五年的吞吐量,为论文的继续创作作出铺垫。(3)最后,通过波特竞争战略理论,确定杂货码头公司的竞争战略目标、定位以及原则,并选择适合公司的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制定一系列的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保证能将选定的竞争战略成功的实施到杂货码头公司中去。大连港责任重大,担负着与城市共发展的历史使命,杂货码头公司作为其中一员,应当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临港产业的发展,推动港城一体化的建设,健全港口服务体系,加快港口信息化建设。本论文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创作体系,对东北区域杂货码头竞争力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祝婷[9](2020)在《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信息化建设程度的日益完善,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及功能也在不断地丰富变化。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综合性、世界化的概念。一方面,它有利于带动所在区域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一直深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对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复兴,包括推进东北地区进一步对外开放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亟需进一步发展、提升竞争力。本文的研究以现有研究成果为起点,对国内外的现有研究综述进行梳理分析。总结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又在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概念、定义、特点、发展条件、三种基本发展模式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竞争力和港口经济的相关概念,理顺研究国际航运中心的必要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SWOT分析法对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集装箱货运量不足、各港口间缺乏协调机制、航运软实力欠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足、服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航运人才缺乏、运力过剩等。同时重点分析上海港、釜山港、伦敦港、鹿特丹港等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现实情况,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方面,就如何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其中,政府层面主要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完善集疏运体系;拆解老旧船舶以缓解运力过剩压力;完善政策法规;加速港城一体,实现错位发展;完善航运市场体系;加强信息港建设,打造新型“智慧港口”;把握好“北极港口”发展新机遇;重视人才培养等。企业层面主要包括:加强企业间合作,与货主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服务,树立品牌文化,发展“绿色航运”;创新进步,积极变化调整;乘“一带一路”之风,提高联运协作能力;实施多项保障措施,保障战略的实施等。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提升一直是对标上海港和天津港进行的,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与釜山国际航运中心进行对照,分析釜山港发展的先进经验为大连港的发展提出新思路。文中提出要抓住北极航线的建设发展为大连港带来的新机遇。本文还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方面,分别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

田甜[10](2020)在《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连港是我国重要港口,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和最主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和国外经济结构深化调整下,港口发展对于所在城市及其所属区域的发展都愈发重要。随着现代港口功能的不断拓展,港口之间“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大连港既承受着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任,同时面临着环渤海港口群内部辅助港的压力,甚至还要面对东北亚诸多国外港口的竞争威胁。2018年为推进辽宁省区域内港口协调发展及转型,招商局集团联合辽宁省政府共同整合大连港与营口港。2019年辽宁港口集团成立,同时也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综合化发展正式开启。资源整合后,大连港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共由六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指出港口资源整合发展的背景下,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研究拥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其次是对国内外港口发展趋势以及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论述和研究;然后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概述。第二部分是用于支撑文章的关于“绿色+”港口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在“绿色港口”的概念基础上,结合现代港口发展趋势,总结并提出“绿色+”港口的概念。第三部分是对大连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概述,指出大连港发展“绿色+”港口的重要性。第四部分描述了大连港外部环境,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战略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对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的建议,首先对大连港定位发展“绿色+”港口生态圈,然后在综合文章理论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绿色+”港口的重点策略。第六部分保障措施包括政策、基础设施和企业管理三个方面。本文以辽宁港资源整合为背景,以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港口发展相关文献研究进行阐述和借鉴,结合大连港实际发展情况,找到大连港主动突破发展“瓶颈”的方向,使大连港能够结合自身资源发挥优势效能,提升综合竞争力,成为国际化专业性港口。

二、大连港专用粮食码头环保现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连港专用粮食码头环保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土空间规划下大连多式联运发展的空间战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持续增长的国内沿海港口货运吞吐量
        1.1.2 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连港铁联运体系
        1.1.3 积极倡导多式联运建设的国家政策
        1.1.4 被国土空间规划释放的多式联运内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多式联运概念界定
        1.3.1 多式联运的定义
        1.3.2 多式联运的路径
        1.3.3 多式联运的设施
    1.4 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多式联运的相关研究与实践
    2.1 国内外多式联运与枢纽经济的相关研究
        2.1.1 多式联运与内陆港型枢纽
        2.1.2 多式联运与海港型枢纽
    2.2 国内外多式联运与空间优化的相关研究
        2.2.1 区域与路径优化
        2.2.2 节点与基础设施
    2.3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2.4 国外多式联运的实践案例
        2.4.1 “孟菲斯”美国空港的崛起
        2.4.2 鹿特丹港的核心竞争力
        2.4.3 德国多式联运常态化发展
    2.5 国内多式联运的实践案例
        2.5.1 郑州物流产业建设对标“孟菲斯”
        2.5.2 青岛港升级转型初步成果
        2.5.3 “枢纽重庆”的多式联运建设
    2.6 成功案例的重要启示
3 大连多式联运的发展环境
    3.1 国土空间规划下对多式联运的再认识
        3.1.1 国土空间规划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3.1.2 国土空间规划的政治内涵
        3.1.3 国土空间规划的生态内涵
        3.1.4 国土空间规划的经济内涵
        3.1.5 从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分析多式联运
    3.2 国土空间规划对多式联运的空间发展影响
    3.3 大连区域物流角色的战略定位背景
        3.3.1 设施发展历程
        3.3.2 地理区位优势
        3.3.3 城市经济环境
        3.3.4 政策指导积极
    3.4 搭乘“一带一路”的发展新机遇
        3.4.1 “三星班列”与“辽满欧”
        3.4.2 辽海欧
        3.4.3 其他班列
4 大连市区多式联运的设施现状与问题
    4.1 货运陆路体系
        4.1.1 高速公路空间现状
        4.1.2 铁路发展空间现状
        4.1.3 道路体系问题总结
    4.2 沿海港口体系
        4.2.1 港口体系空间现状
        4.2.2 港口与城市社会经济
        4.2.3 主体港区空间规模探究
        4.2.4 港口问题总结
    4.3 空港
        4.3.1 空港发展空间现状
        4.3.2 空港问题总结
    4.4 物流场地
        4.4.1 物流场地空间现状
        4.4.2 大连市物流场地空间特征
        4.4.3 物流场地问题总结
    4.5 大连物流场地面积与城市经济的相关性
    4.6 本章小结
5 大连市域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现状
    5.1 大连在部署物流节点
        5.1.1 大连金州湾新机场
        5.1.2 太平湾港区
        5.1.3 栗子房(海洋红)港区
    5.2 完善大连港口体系建设
        5.2.1 港口功能调整
        5.2.2 港务机构改革
    5.3 多式联运体系建设的空间格局
    5.4 本章小结
6 多式联运空间发展战略探索
    6.1 国土空间规划下联运设施体系的空间发展战略
        6.1.1 现状设施问题总结
        6.1.2 完善多式联运现状设施
        6.1.3 现状体系问题总结
        6.1.4 加快大连联运体系建设
    6.2 国土空间规划下大连多式联运的未来发展探索
        6.2.1 大连港逐步向第四代港口转型
        6.2.2 大连联运体系实现海陆空“三港联动”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本文的局限性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图片说明
附录C 表格说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基于博弈论的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意义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
        2.1.1 港口发展阶段
        2.1.2 港口群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2.3.1 协同发展的理论
        2.3.2 博弈论
        2.3.3 竞合理论
第三章 港口群协调发展的实践
    3.1 国外主要港口群
        3.1.1 日本东京湾港口群
        3.1.2 哥本哈根-马尔默组合港
    3.2 国内主要港口群
        3.2.1 环渤海港口群
        3.2.2 长江三角洲港口群
        3.2.3 东南沿海港口群
        3.2.4 珠江三角洲港口群
        3.2.5 西南沿海港口群
    3.3 港口群协调同展的经验
第四章 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4.1 辽东半岛港口群
        4.1.1 大连港
        4.1.2 营口港
        4.1.3 锦州港
        4.1.4 盘锦港
        4.1.5 葫芦岛港
        4.1.6 丹东港
    4.2 协同现状与问题
        4.2.1 协同发展的现状
        4.2.2 协同发展的问题
第五章 辽东半岛港口群层次分析
    5.1 主成分分析
        5.1.1 主成分分析原理
        5.1.2 操作步骤
        5.1.3 主成分分析具体操作步骤
    5.2 聚类分析法
        5.2.1 聚类分析法原理
        5.2.2 港口层次划分具体操作步骤
    5.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4 辽东半岛港口群层次实证分析
    5.5 港口职能划分
        5.5.1 大连港—枢纽港
        5.5.2 营口港—支线港
        5.5.3 盘锦港、锦州港、丹东港、葫芦岛港—喂给港
第六章 辽东半岛港口群的协同发展分析
    6.1 灰色系统理论
        6.1.1 理论内容
        6.1.2 操作步骤
    6.2 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程度的实证分析
        6.2.1 基于集装箱吞吐量的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程度分析
        6.2.2 基于货物吞吐量的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程度分析
第七章 基于博弈论的港口群协同发展机制选择
    7.1 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的目标
    7.2 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模式的选择
    7.3 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博弈分析
        7.3.1 博弈模型的假设
        7.3.2 利益函数的建立
        7.3.3 模型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建议
        8.1.1 成立港口管理委员会
        8.1.2 统一管理,错位发展
        8.1.3 加大港口合作力度,构建利益协调机制
        8.1.4 规划临港产业结构,腹地港口共同发展
        8.1.5 成立监督组织,防止不良现象发生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3)环渤海港口整合后的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港口物流的相关研究
        1.3.2 物流市场边界相关研究
    1.4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概述
    2.1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简介
        2.1.1 港口物流的定义
        2.1.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
    2.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的影响因素
    2.3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划分存在的问题
        2.3.1 我国港口整合后物流市场现状
        2.3.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问题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环渤海港口整合后的港口物流市场发展分析
    3.1 环渤海港口的发展现状
        3.1.1 辽宁港口群的发展现状
        3.1.2 京津冀港口群的发展现状
        3.1.3 山东港口群的发展现状
    3.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评价体系
        3.2.1 评价体系的设立原则
        3.2.2 影响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的主要因素
        3.2.3 物流市场边界评价指标
    3.3 改进TOPSIS分析法的港口物流评价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环渤海港口的物流市场边界划分
    4.1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划分方法
    4.2 基于场强模型的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划分方法
        4.2.1 环渤海港口群的相关数据
        4.2.2 考虑吸引力指数的港口市场边界
        4.2.3 采用地图服务的距离测算
        4.2.4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划分的场强模型
    4.3 ARCGIS的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划分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分析
    5.1 环渤海港口物流市场边界评价
        5.1.1 数据来源
        5.1.2 基于改进TOPSIS分析法评价结果
    5.2 环渤海港口的物流市场边界
        5.2.1 港口吸引力指数
        5.2.2 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的海向腹地
        5.2.3 ARCGIS实现港口市场边界划分
    5.3 环渤海港口整合前后的发展建议
        5.3.1 促进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
        5.3.2 优化港区管理体制,提升多地互动行政效率
        5.3.3 临港产业错位发展,战略整合需要加强
        5.3.4 促进“智慧港口”建设,高质量提高港口能级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供给侧
        2.1.2 结构性改革
        2.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1.4 港口物流
    2.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
        2.2.2 习近平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
第3章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及面临问题分析
    3.1 大连港及港口物流发展基本情况
    3.2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问卷分析
        3.2.1 调查目的
        3.2.2 调查题目分析
        3.2.3 调查对象及方法
        3.2.4 调查结果与说明
    3.3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果
        3.3.1 去产能方面:主动调整结构
        3.3.2 去库存方面:加快智能进程
        3.3.3 去杠杆方面:优化债务结构
        3.3.4 降成本方面:注重双向增长
        3.3.5 补短板方面:宏观微观并重
    3.4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4.1 去产能方面:落后产能过剩和优质产能不足并存
        3.4.2 去库存方面:物流信息平台覆盖不够广泛
        3.4.3 去杠杆方面:营收规模有所下降
        3.4.4 降成本方面:解放人工迫在眉睫
        3.4.5 补短板方面:人才短缺制约港口发展
第4章 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建议
    4.1 去产能方面:提高优质产能与淘汰落后产能并举
        4.1.1 打造高端产能
        4.1.2 优化供应链服务
        4.1.3 淘汰落后产能
        4.1.4 继续推行绿色物流
    4.2 去库存方面:提高仓储作业效率
        4.2.1 加快平台工程建设
        4.2.2 整合数据资源
        4.2.3 开发自动仓储系统
        4.2.4 深度融合智慧物流
    4.3 去杠杆方面:完善物流金融体系
        4.3.1 规范评估标准
        4.3.2 完善金融服务
        4.3.3 抑制信贷规模
        4.3.4 提高经济效益
    4.4 降成本方面:同时关注降本增效
        4.4.1 控制人工成本
        4.4.2 降低交易成本
        4.4.3 提高物流效率
        4.4.4 优化衔接管理
    4.5 补短板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4.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4.5.2 加快港口转型升级
        4.5.3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4.5.4 促进生态港口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

(5)绿色视角下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识别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港口供需与竞争研究现状
        1.3.2 港口群落与绿色发展研究现状
        1.3.3 港口整合与结构优化研究现状
        1.3.4 综述简析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2 主要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2 绿色视角下港口群落系统演变分析
    2.1 港口群落系统
        2.1.1 港口群落系统的构成要素
        2.1.2 港口群落系统模式演变
    2.2 绿色发展内涵
    2.3 港口群落系统绿色发展与结构治理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港口群货种结构特征识别
    3.1 生态位理论
    3.2 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特征
    3.3 港口生态位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3.3.1 港口生态位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3.3.2 港口生态位宽度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3.3.3 港口生态位重叠度的定义及测度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绿色港口群落货种结构优化模型构建与求解方法
    4.1 问题描述
    4.2 模型构建
        4.2.1 模型描述与假设
        4.2.2 模型参数及决策变量
        4.2.3 绿色港口群落货种结构优化模型构建
    4.3 模型求解及方法
        4.3.1 模糊折衷转化
        4.3.2 LINGO求解可行性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辽宁港口群落系统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区域
        5.1.1 辽宁港口群落系统的发展概况
        5.1.2 研究数据
    5.2 货种结构特征识别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2.1 生态位
        5.2.2 生态位宽度
        5.2.3 生态位重叠度
    5.3 货种结构优化模型计算结果与敏感度分析
        5.3.1 结果分析
        5.3.2 敏感性分析
    5.4 港口群结构治理策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海铁联运概述分析
    2.1 海铁联运的基本概念
    2.2 国内外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1 国外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现状
        2.2.2 国内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
    2.3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概述
        2.3.1 港站基本概念
        2.3.2 港口运输生产组织
    2.4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对铁路运输系统的需求
        2.4.1 港口货物装卸作业能力与海铁联运运输组织能力相协调
        2.4.2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与港口规划发展相协调
        2.4.3 港口联运港站对共享数据的需求
        2.4.4 港口联运港站对一体化办公的需求
    2.5 铁路货运与海铁联运的发展分析
        2.5.1 铁路货运与海铁联运发展态势
        2.5.2 铁路货运改革与海铁联运发展需求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港站路港运输组织能力适应性研究
    3.1 港站铁路运量预测
        3.1.1 灰色预测法
        3.1.2 回归分析预测法
        3.1.3 组合预测法
    3.2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能力计算
        3.2.1 取送车作业能力计算(M1)
        3.2.2 接发车作业能力计算(M2)
        3.2.3 装卸车作业能力计算(M3)
        3.2.4 港站停留车能力计算(M4)
        3.2.5 港站通过能力计算(M5)
    3.3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能力适应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优化
    4.1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的构成
    4.2 现有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的问题
        4.2.1 数据信息沟通不畅,缺乏数据支持
        4.2.2 “各自为营”现象突出,缺乏全局统筹意识
        4.2.3 路港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不统一
    4.3 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的优化方向
        4.3.1 增强铁路“前店”、“后场”的配合默契
        4.3.2 实行路港一体化办公
        4.3.3 实行路港直进直出模式
        4.3.4 实现路港数据信息共享
    4.4 本章小结
5 案例应用
    5.1 丹东港简介
    5.2 丹东港港站运输组织运量预测
        5.2.1 丹东港海铁联运运量历史数据
        5.2.2 灰色预测法测算
        5.2.3 回归分析预测法测算
        5.2.4 组合预测法测算
    5.3 海铁联运运量占比
    5.4 运输组织能力适应性检验
    5.5 丹东港港站运输组织模式优化措施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2.1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外研究现状
        1.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框架
2 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的概念及特点
        2.1.1 战略的定义及特点
        2.1.2 企业战略的定义
        2.1.3 企业发展战略
        2.1.4 散粮的定义及散粮运输的特点
        2.1.5 散粮集装箱的定义及其特点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Logistic曲线方程
        2.2.2 SWOT矩阵分析
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内部环境分析
        3.1.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史
        3.1.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现状
        3.1.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3.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及主要竞争力与行业竞争分析
4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预测
    4.1 Logistic模型的建立与原理
        4.1.1 Logistic模型的产生
        4.1.2 Logistic方程的提出及其生态意义
    4.2 Logistic方程的建立与改进
        4.2.1 基于Yule最小二乘法的Logistic生长预测模型参数值求取
        4.2.2 基于光皮桦种群研究的宋丁全改进Logistic模型
5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选择
    5.1 锦州港内外部要素评价
        5.1.1 IFE内部要素评价
        5.1.2 外部要素评价
        5.1.3 IE矩阵分析及战略思想
    5.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与定位
        5.2.1 SWOT矩阵与战略匹配
        5.2.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定位
        5.2.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目标
    5.3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重点
        5.3.1 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扩大散粮集装箱运输规模
        5.3.2 改善“货源地-港口”交通情况,扩大货源腹地
        5.3.3 加强锦州港基础设施及疏运系统建设
6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与对策
    6.1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推进措施
        6.1.1 继续发展多式联运
        6.1.2 北粮南运,水路无缝化对接
        6.1.3 整合上下游资源配置
        6.1.4 完善港口内部价值链
    6.2 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对策
        6.2.1 积极推进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6.2.2 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优化港口设施建设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基于Matalab的Yule法logistic回归的实现
附录B 锦州港各泊位信息图
附录C 锦州港集装箱出口业务主要航线划分一览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8)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竞争战略概念
        2.1.1 竞争战略定义
        2.1.2 竞争战略内涵
    2.2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2.2.1 成本领先战略
        2.2.2 差异化战略
        2.2.3 集中型战略
    2.3 竞争战略相关方法
        2.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2.3.2 环境评价技术—SWOT分析法
        2.3.3 灰色模型法
3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现状分析
    3.1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3.1.1 基础设施状况
        3.1.2 组织结构状况
        3.1.3 生产运营状况
    3.2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存在问题
        3.2.1 生产方式落后
        3.2.2 作业人员老龄化
        3.2.3 优势地位逐步丧失
        3.2.4 历史遗留问题
4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环境分析
    4.1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因素分析
        4.1.2 经济因素分析
        4.1.3 社会因素分析
        4.1.4 技术因素分析
    4.2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SWOT分析
        4.2.1 优势方面
        4.2.2 劣势方面
        4.2.3 外部机遇方面
        4.2.4 外部威胁方面
5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1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原则、目标及定位
        5.1.1 竞争战略原则
        5.1.2 竞争战略定位
        5.1.3 竞争战略目标
    5.2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5.2.1 灰色模型建立及预测结果调整
        5.2.2 基于成本领先战略分析
        5.2.3 基于差异化战略分析
        5.2.4 基于集中型战略分析
        5.2.5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选择
    5.3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的实施途径
        5.3.1 产品差异化
        5.3.2 服务差异化
        5.3.3 全面实施降本策略
6 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加强公司成本管理实施降本增效战略
    6.2 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
    6.3 加强企业文化和口碑宣传
    6.4 寻求与周边港口的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9)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国际航运中心概念
        2.1.2 竞争力概念
        2.1.3 港口经济概念
    2.2 基本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区域经济学协同发展理论
3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自然地理优势
        3.1.2 基础设施优势
        3.1.3 联运优势
        3.1.4 人力资源优势
    3.2 劣势分析
        3.2.1 腹地经济不发达
        3.2.2 港口群协调机制不健全
        3.2.3 软环境建设不配套
        3.2.4 运力结构不合理
    3.3 竞争机会分析
        3.3.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3.3.2 大连自贸片区
        3.3.3 “一带一路”建设
        3.3.4 “央地合作”契机
        3.3.5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3.4 竞争威胁分析
        3.4.1 航运低谷期的持续影响
        3.4.2 国内外竞争对手竞争力强
    3.5 SWOT分析矩阵
        3.5.1 优势-机会SO战略
        3.5.2 劣势-机会WO战略
        3.5.3 优势-威胁ST战略
        3.5.4 劣势-威胁WT战略
    3.6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3.6.1 货源被分流严重导致集装箱货运量不足
        3.6.2 各区域港口功能分工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3.6.3 航运软实力发展不匹配
        3.6.4 临港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航运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度低
        3.6.5 口岸建设和服务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3.6.6 高级航运人才缺乏
        3.6.7 运力过剩问题严重
4 其他国际航运中心对大连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启示
    4.1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1.1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1.2 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2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2.1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2.2 釜山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3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3.1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3.2 伦敦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4.4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
        4.4.1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现状
        4.4.2 鹿特丹港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经验借鉴
5 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5.1.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
        5.1.2 拆解老旧船舶缓解运力过剩
        5.1.3 完善政策法规等社会环境支持系统
        5.1.4 加速港城一体,港群内实行错位发展
        5.1.5 完善航运市场体系,发展航运服务业
        5.1.6 继续加强信息港建设,打造新型“智慧港口”
        5.1.7 规划建设,把握“北极港口”新机遇
        5.1.8 注重人才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
    5.2 企业层面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5.2.1 加强企业间合作,与货主形成利益共同体
        5.2.2 提升服务,树立品牌文化,发展“绿色航运”
        5.2.3 创新进步,及时、积极变化调整
        5.2.4 乘“一带一路”之风,提高联运、协作能力
        5.2.5 实行多项保障措施,为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港口发展研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国内外港口发展实践
        1.3.1 国外港口发展实践
        1.3.2 国内港口发展实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绿色+”港口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相关概念
        2.1.1 绿色港口概念
        2.1.2 “绿色+”港口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港城互动发展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3 相关分析方法
        2.3.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2.3.2 AHP层次分析方法
        2.3.3 SWOT分析法
3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大连港概述
    3.2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现状
        3.2.1 大连港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3.2.2 大连港业务经营发展现状
        3.2.3 大连港绿色生态发展现状
        3.2.4 大连港智能化发展现状
        3.2.5 大连港物流发展现状
    3.3 大连港发展“绿色+”港口存在的问题
        3.3.1 港口资源争夺问题
        3.3.2 港口集疏运体系问题
        3.3.3 腹地经济协同发展问题
        3.3.4 数字信息化体系建设问题
        3.3.5 港口配套服务问题
4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环境分析
    4.1 大连港“绿色+”港口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策环境(Politics)
        4.1.2 经济环境(Economic)
        4.1.3 社会环境(Social)
        4.1.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4.2 大连港“绿色+”港口竞争环境分析
        4.2.1 辽宁省内港口竞争
        4.2.2 环渤海区域三大港口竞争
        4.2.3 与日韩港口贸易竞争
    4.3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SWOT分析
        4.3.1 优势
        4.3.2 劣势
        4.3.3 机遇
        4.3.4 挑战
        4.3.5 SWOT矩阵分析
5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
    5.1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定位、目标
        5.1.1 发展定位
        5.1.2 发展目标
    5.2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影响因素
        5.2.1 影响因素分析
        5.2.2 影响重要性分析
    5.3 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制定
        5.3.1 推进大连港“绿色+”智慧化建设
        5.3.2 完善大连港“绿色+”集疏运体系
        5.3.3 加快大连港“绿色+”信息链搭建
        5.3.4 深化大连港“绿色+”经济腹地发展
        5.3.5 推动大连港“绿色+”服务平台建立
6 大连港发展“绿色+”港口的保障措施
    6.1 政府提供政策保障
    6.2 基础设施保障
    6.3 企业管理及人才保障
        6.3.1 推进标准化管理模式
        6.3.2 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大连港发展“绿色+”港口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致谢

四、大连港专用粮食码头环保现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土空间规划下大连多式联运发展的空间战略探究[D]. 张羿.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博弈论的辽东半岛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D]. 尹骄阳. 延边大学, 2020(05)
  • [3]环渤海港口整合后的港口物流市场边界研究[D]. 王珊珊.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4]大连港口物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 李佳霓.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5]绿色视角下港口群落系统货种结构识别与优化[D]. 胡燕.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海铁联运港站运输组织研究[D]. 刘骐玮.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7]锦州港散粮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 齐寅.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8]大连港集团杂货码头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孔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9]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竞争力提升研究[D]. 祝婷.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10]大连港“绿色+”港口发展策略研究[D]. 田甜.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大连港特种粮码头环保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