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

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

一、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群[1](2022)在《综合减灾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策略》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各类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减灾科普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公众对减灾科普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文章以《城市与减灾》为例,探讨综合减灾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策略,认为科普期刊编辑应转变思维模式,具有较强的职业敏锐、提问力、学习力,提升政治素养,加强知识储备,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切实发挥减灾科普期刊的社会效益,更好地服务国家防灾减灾事业。

刘鸽子[2](2021)在《科技与艺术结合下的初中美术课程设计研究 ——以航空科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乔莹[3](2021)在《科普短视频传播的内省性研究 ——以“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为例》文中指出

李青[4](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姜幸荣[5](2021)在《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素养受到国外科普研究机构和高校的重视,他们将科学素养培养融入高校、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取得不少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把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并把校内教育与科研、科普相关机构结合,给高校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提高了科普专业人才的成才率,并为其提供新鲜血液,促进良性发展。论文就省内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省一些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水平需要提高。论文对这一结果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提高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出一些理论与实践建议。结合国内外研究经验及理论比较,建议从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及互联网三方齐抓共管,从四个方面提升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做好科学教育;充分利用校外有益平台;实行STS教育,促进科技传播及科普创新;利用互联网,多途径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裴萌琪,崔恒勇[6](2020)在《“娱”而不“愚”:泛娱乐时代下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范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泛娱乐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得益于娱乐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在国家的监管之下逐渐优化,开始反哺其它文娱产业。技术的成熟催生了科普短视频,内容的"娱"化也让原本就是为解"愚"的科普有了自己的特色。文章在"泛娱乐"的时代背景下,从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以及叙事结构上入手,分析科普短视频用最具价值的内容、最有效的叙事方式来达到全民科普、全民科学、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等传播效果,从而为科普短视频在泛娱乐化的趋势下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孙斯恒[7](2019)在《A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出版业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图书出版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电子出版物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国有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还不够彻底,一些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没有同步提升。这既是出版业发展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重大机遇。本文以A出版社为研究对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在新形势下,对A出版社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好地匹配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实现更好发展的目的。本文首先对以往这一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对国内外关于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的理论进行梳理,形成了文献综述。在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总结,对A出版社的组织结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理清其在组织结构优化上面临的情况。以Daft组织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设计组织结构优化调查问卷,主要从正规化、专业化、职权层级、复杂性和集权化5个维度对A出版社组织结构进行测量,同时还测量了现在的组织结构与企业战略匹配情况。在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筛选后,使用SPSS22.0软件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和统计分析,结合问卷分析情况和访谈情况,确定A出版社组织结构需要解决优化解决的问题。以解决问题和更好的匹配企业战略发展为导向,明确了 A出版社组织结构优化的方向,从机构设置调整、职能与权力划分、岗位人员配置等方面给出了对A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优化的具体方案。最后,考虑到进行组织结构优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A出版社实施组织结构优化方案过程中的保障措施,主要是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企业文化保障、强化监督考核等。本文针对A出版社存在的转企改制不彻底、组织结构的环境适应性不好、权力较为集中在高层管理者、部门横向联系不顺畅、专业分工不够科学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结合了直线型、事业部制、矩阵型等组织结构的特点,对A出版社组织机构设置、职能权力、岗位人员配置进行了重新设计。相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A出版社实现更好发展,同时,本文对于国内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

吕光美[8](2014)在《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本土化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市场中,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我国出版业和广大读者的重视。但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在进入我国图书市场之后,必须要经历本土化过程,以符合我国图书出版相关规定,满足我国少儿读者需求。但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出版社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与不足。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是国际市场中的产品之一,同样适用于市场营销学的本土化战略理论。因此,在本文中,笔者运用市场营销学中本土化战略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从生产资料、人员、营销策略、品牌名称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在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本土化过程中,纸张等生产资料与技术使用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同时,翻译人员和编辑人员的经验和素质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在营销策略方面,笔者按照“4p理论”,从产品、价格、促销、渠道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在产品方面,不少出版社盲目选题,产品内容存在多方面不足,图书形式也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从价格方面分析,少儿科普图书的引进成本、图书价格以及出版社的盈利之间存在严重矛盾;从促销上看,出版社在对于原出版国促销方案的取舍、图书卖点的把握、促销的创新力度等均出现缺陷;在渠道上,笔者从渠道管理和渠道整合两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品牌名称通常也会存在过于冗长、翻译僵硬、缺乏个性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从韩国引进的《原来如此》①系列图书为实例,详细论述了在出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给出解决方案,为这类图书的本土化战略提供参考。在综合实践因素并充分考虑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特性的基础上,笔者针对出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提出了一些思考。方面一:在生产资料上,应避免使用铜版纸,适当改变原有包装,尽量降低成本,选择适合我国的印刷技术和排版技术。方面二:人员本土化中,翻译人员应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全面的科普知识以及少儿图书翻译经验,而编辑人员则要提高科学综合素质、提升文学修养及科普撰写能力、了解引进国语言特点并且充分研究我国少儿特点。方面三,营销策略中,根据4P理论,在产品上,选题策划时要从市场出发,先于市场并优于市场,充分考虑出版社品牌建设,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避免跟风;在图书内容本土化的过程中,可以用基础编辑加工、原文改写、重新创作三种方式,将内容中的政治、文学等问题彻底解决,而图书形式则应在保持原书风格的同时尽量使用我国常用开本,选择适合我国少儿的图书形式;在促销上,突出卖点,加强图书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网络渠道建设;在价格上为解决成本、价格与利润之间的矛盾,出版社可在制定图书价格时做好市场调查、成本控制和损失预估三方面的工作;而在渠道上,重视渠道的整合与管理,以提高利用率。方面四,品牌名称需要遵循忠于原文、把握主旨、符合市场及读者要求、符合我国文化四大原则。总之,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从整体把握,从细微处着手,将微观与宏观有效结合,为此类型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热孜玩姑丽·阿布来提[9](2014)在《《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空前活跃的时代,是经济日益发达、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深刻的意识到并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利用科技的重要性。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逐步深入人心,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大众传媒中的印刷媒体——报纸因它所具备的信息量大、易于保存、价格低廉等优势不仅成为科学普及的主要载体,还成为备受重视的科学传播方式。因此维吾尔文科技类报刊纷纷诞生,科技类报纸是以宣传党和政府的科技方针政策、普及实用技术与科学文化知识、报道新的科研成果、传播科技信息、交流科技工作经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媒体。在新疆维吾尔文版科技类报纸从无到有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些阶段并由以前的单一化报纸改变为现在的多样化报纸。这种变化不仅在数量上表现,而且在内容、版面特色等方面也表现的很突出,但是世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作为新疆唯一的最早出版的专业化周报也无法避免一些不足点。在社会上、在新闻媒体研究领域里有许多对科技类报刊研究的论文。但是专门研究《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发展现状的研究还没有,本研究正要补充此方面的空白,从各种角度上分析《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报纸的创刊、发展过程、内容及版面特色、经营情况,客观的总结出《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刘晓涵[10](2012)在《高校学报编辑心智模式优化途径探索》文中认为在阐述心智模式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学报编辑心智模式的现状并分析其成因。并以此为依据,从政策制订、编辑部建设、个人完善3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学报编辑心智模式优化途径的建议。

二、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综合减灾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及减灾科普期刊
二、综合减灾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策略
    (一)必须转变思维模式,成为减灾类文化产品的运营人
    (二)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敏锐、提问力和学习力
    (三)必须紧跟国家防灾减灾方针政策,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四)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
    (五)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4)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外高校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1.3 国内高校科学素养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及预期目标
2.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理论分析
    2.1 科学素养的概念
    2.2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特征
    2.3 高校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3.科学素养与科技传播、STS教育
    3.1 科技传播的内涵
    3.2 科技传播与科学素养
    3.3 STS教育的内涵
    3.4 STS教育与科学素养
4.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调查
    4.1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问卷调查
        4.1.1 调查问卷的内容设置及依据
        4.1.2 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4.1.3 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思
    4.2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
        4.2.1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的信任度较高
        4.2.2 理工科高校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4.2.3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途径不足
        4.2.4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伪科学的辨识能力不足
        4.2.5 理工科高校学生提升科学素养的兴趣不足
    4.3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的成因分析
        4.3.1 理工科高校对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3.2 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素养的认识不足
        4.3.3 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提升途径有限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探究
    5.1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的主要思路
        5.1.1 充分利用理工科高校资源,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水平搭建平台
        5.1.2 提高理工科高校学生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度
        5.1.3 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宽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途径
    5.2 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途径探究
        5.2.1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实施科学素养教育
        5.2.2 借助STS教育,促进科技传播及科技创新
        5.2.3 充分利用校外有益平台,助力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5.2.4 利用互联网,多途径培养兴趣,提升科学素养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娱”而不“愚”:泛娱乐时代下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范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泛娱乐时代下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背景
二、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要素
    (一)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视角
    (二)科普短视频的叙事内容
    (三)科普短视频的叙事结构
三、科普短视频的叙事特点
    (一)科普短视频叙事内容可信
    (二)科普短视频叙事价值可取
    (三)科普短视频叙事受众可选
四、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范式
    (一)科普短视频的理性叙事范式
    (二)科普短视频的多维叙事范式
    (三)科普短视频的功能叙事范式

(7)A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组织结构的概念与维度
        2.1.1 组织结构的概念
        2.1.2 组织结构的维度
    2.2 组织结构类型概述
    2.3 组织结构优化理论
    2.4 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的综述
第3章 A出版社基本概况
    3.1 出版社组织结构调整的背景
    3.2 A出版社历史沿革与业务简介
        3.2.1 历史沿革
        3.2.2 业务简介
    3.3 A出版社组织结构及人员概况
    3.4 A出版社的发展战略
第4章 A出版社组织结构现状调查的研究设计
    4.1 组织结构问卷设计
    4.2 组织结构测量指标
        4.2.1 结构战略匹配的测量指标
        4.2.2. 组织结构各维度测量指标
    4.3 问卷人口统计变量与开放性问题设计
    4.4 问卷的发放和收集
第5章 A出版社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
    5.1 人口统计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变量的因子分析结果
    5.3 测量的信效度分析
        5.3.1 信度分析
        5.3.2 效度分析
    5.4 A出版社组织结构各维度分析及整体情况
        5.4.1 组织结构维度现状分析
        5.4.2 组织结构匹配战略的现状与问题
        5.4.3 出版社组织结构整体情况分析
第6章 A出版社组织结构优化设计
    6.1 出版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基本原则
    6.2 A出版社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
    6.3 A出版社组织结构优化方案
        6.3.1 优化组织机构设置
        6.3.2 优化职能权力
        6.3.3 优化岗位人员配置
第7章 A出版社组织结构优化的保障措施
    7.1 组织保障
    7.2 制度保障
    7.3 人才保障
    7.4 企业文化保障
    7.5 强化监督考核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基本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
        1.3.1 概念界定及分析
        1.3.2 本土化战略理论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本土化的现状及问题
    2.1 我国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2.1.1 英美韩等国引进图书成主流产品
        2.1.2 以科普故事及漫画为主要形式
        2.1.3 图书内容丰富
        2.1.4 以低幼产品为主
        2.1.5 系列套装书占绝对优势
    2.2 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本土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 印刷材料、技术等不适宜
        2.2.2 人员经验及综合素质不足
        2.2.3 图书营销策略漏洞百出
        2.2.4 品牌名称缺乏深度加工
3 实证研究:引进韩国版系列图书《原来如此》案例分析
    3.1 《原来如此》系列图书出版概况
    3.2 《原来如此》本土化战略分析
        3.2.1 调整印刷材料与技术
        3.2.2 优化人员素质
        3.2.3 整合营销策略
        3.2.4 修改品牌名称
4 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本土化的思考及建议
    4.1 印刷材料及技术应与我国相符
    4.2 人员应兼备经验与素质
        4.2.1 选用专业性强的翻译人员
        4.2.2 选择综合素质高的编辑人员
    4.3 营销策略应注重细节把握整体
        4.3.1 细化产品本土化策略
        4.3.2 调整价格与成本、利润间矛盾
        4.3.3 优化促销策略
        4.3.4 整合与管理营销渠道
    4.4 品牌名称应出于原文而高于原文
5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目的、意义
        (一)目的
        (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论文研究方法
    四、 论文研究框架
第一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创刊背景
    第二节 发展历程
        一、 创办期
        二、 发展期
    第三节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版的办报宗旨、办报方针及报纸定位
        一、 办报宗旨
        二、 办报方针
        三、 报纸定位
第二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稿件来源
    第二节 体裁
    第三节 时效性
第三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版面分析
    第一节 版面安排与版式
        一、 版面安排
        二、 版式
    第二节 版面风格
        一、 报头的改变
        二、 报眼、报眉的改变
        三、 标题的使用
        四、 图片的使用
第四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管理分析
    第一节 行政管理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五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办报队伍及受众构成
    第一节 办报队伍
    第二节 受众构成
第六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特色及功能分析
    第一节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特色
        一、 内容特色
        二、 版面特色
    第二节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的功能
        一、 政策传达功能
        二、 服务功能
        三、 教育功能
第七章 《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第一节 存在问题
        一、 语言陈述与受众的接受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二、 新闻稿件的时效性较差
        三、 追求版面内容的多样化,忽略深入本质
        四、 报纸成本高,发行量比较少
        五、 投稿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
    第二节 发展对策
        一、 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新闻稿件的时效性
        二、 全力建设维吾尔文版报纸网络版
        三、 鼓励报纸业务人员,提高队伍业务水平
        四、 提高报纸的互动性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清单
致谢

(10)高校学报编辑心智模式优化途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智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2 高校学报编辑不良心智模式的现状及成因
    2.1 过
    2.2 应对
    2.3 高校复杂人际关系引发的孤独感
3 高校学报编辑心智模式优化的途径
    3.1 政策层面
        1) 因校因时制宜, 找准学报定位。
        2) 分类改革, 循序渐进。
    3.2 编辑部层面
        1) 编辑部领导应带头完善自身的心智模式。
        2) 在学报编辑部与编辑间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
        3) 运用马斯洛原理, 满足不同编辑的合理需求。
        4) 正确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原理, 调节编辑心态。
    3.3 个人层面
        1) 明确职业定位, 增强职业荣誉感与责任心。
        2) 增强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保持心态平衡。

四、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综合减灾背景下科普期刊编辑素养提升的策略[J]. 刘群. 传播与版权, 2022(01)
  • [2]科技与艺术结合下的初中美术课程设计研究 ——以航空科普为例[D]. 刘鸽子.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3]科普短视频传播的内省性研究 ——以“中科院物理所”抖音号为例[D]. 乔莹.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5]河南省理工科高校学生科学素养培育研究[D]. 姜幸荣.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6]“娱”而不“愚”:泛娱乐时代下科普短视频的叙事范式研究[J]. 裴萌琪,崔恒勇.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10)
  • [7]A出版社的组织结构优化研究[D]. 孙斯恒. 山东大学, 2019(09)
  • [8]我国引进版少儿科普图书的本土化研究[D]. 吕光美. 南京大学, 2014(08)
  • [9]《新疆科技报》维吾尔文版研究[D]. 热孜玩姑丽·阿布来提. 新疆大学, 2014(02)
  • [10]高校学报编辑心智模式优化途径探索[J]. 刘晓涵. 编辑学报, 2012(04)

标签:;  ;  ;  ;  ;  

论科普编辑的综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