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苟儒男[1](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循环经济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提出为探究国内循环经济模式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成果与不足,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循环经济研究的外在数量、内在主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一个研究分析。分析得出:就外部特征分析得出,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的文献、作者和机构数量都在显着上升,但就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层面较为固化,缺乏创新;就内部特征来看,国内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主题主要以生态学和经济学领域相关研究居多,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较少。未来,将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有类同内涵和释义的概念联系起来分析,是国内研究的一个长期倾向。

顾典[2](2021)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至关重要的阶段,传统的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作用在逐渐弱化。自2015年起中国开始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十分明确。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较难适应今后的发展需要,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生产方式再难对经济发展形成先前那么显着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提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也是很多学者研究的方向。他们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提高的动力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比较深刻的研究,同时选择某个产业对生态效率或者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进一步验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分别存在什么影响,并且比较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这两个视角进行研究时有什么异同。本文探寻产业结构与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也针对这两组对象之间的间接影响进行专门研究和定量分析。本文的重要创新点;首次提出了产业结构的绿色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绿色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绿色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本文共分八个章节,按逻辑顺序逐步展开。第一章为导论,按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包括对当前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分析,从而引出了生态发展和产业结构等有关的概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提高与我们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里的协调发展是统一的,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定要经历的过程;第二部分陈述了选题意义,选题正确是文章有价值的前提;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说明了该文的研究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内容。导论这一章提纲挈领地讲述了本论文存在的价值,以及主体部分将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开展研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本章阐述了以下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或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或生态效率之间的间接影响。在通常的研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它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在一起的整体性的概念。生态效率的概念来源于可持续发展,西方最早开始对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国内的研究发展也十分迅速。生态福利绩效源于福利的概念,诸大建首次在国内提出了生态福利绩效的概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研究成果见仁见智,总体来讲趋于更加科学与全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原本是不同的研究范畴,对它们的研究看似诞生于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都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发展方向。为此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或者直接影响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间接影响并加以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所以本文在综述部分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试图找到一个合理的研究方向。第三章是经典理论及相关理论分析。本章分两大部分,首先分析了产业结构、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的经典理论,然后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有关理论分析。产业结构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克拉克、库茨涅兹、霍夫曼、钱纳里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效率经典理论部分介绍了鲍尔丁、科斯坦萨等人的观点及研究成果。生态福利绩效理论部分介绍了Daly、诸大建等中外学者的观点。这些经典理论一直是经济学的闪光点,启发了许多后来的学者,为相关的经济学领域研究指明了方向。以这些经典理论为基础,计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指标就有了理论依据。而且本章后面的相关理论分析与这些经典理论一脉相承。这些理论分析针对的是解决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的对应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乃至他们之间的间接影响的剖析。本章为全文的理论打下基础,从而保证文章的出发点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第四章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状态)、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并且对生态经济的两个指标视角下的脱钩和收敛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干春晖[1]倡导的泰尔指数是计算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较好的方法,而刘伟[2]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也是较好的计算方式。本文利用DEA多阶段方法对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本人借鉴诸大建[3]的方法对生态福利绩效进行了测度。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梯度现象,产业结构高级化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测度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等。生态效率、生态福利视角下的脱钩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脱钩的衡量方法。虽然我国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但通过收敛性分析告诉我们,只要努力生态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是可以实现的。第五章内容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生态效率对应关系的实证分析[4],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进行了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同时排除了内生性。为了提高生态效率,在全国范围、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需要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比较显着的差异。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一阶滞后效应,不同的地区控制变量影响的显着性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存在空间影响。同时本章还实证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生态化的内在需要和导向,所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影响生态福利绩效就不难理解。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生态福利绩效也相应地处于不同的趋势。一般来讲,在工业化进程中如果生态福利绩效还没有跨过拐点,那么生态福利绩效还将继续下行。当生态福利绩效跨过了这个拐点,生态福利绩效就将重拾升势,真正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生态福利绩效的良性循环。在此章处于第五章和第七章之间,是本文主干承上启下的部分。通过stata分析,本章发现产业结构状态与生态效率有显着的对应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适当的调整,为生态效率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本文还发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本章内容也为第七章探索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间接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第六章是间接影响的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电子信息技术、金融产业发展、清洁能源利用有促进作用,从而间接促进生态效率提高。相比较这些产业,在国内清洁能源相关的经济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几乎是空白。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作者借鉴与分析了他人选取的控制变量,发现虽然个别指标也较有代表性,但总体来看还是不够宏观与全面。所以本文尽量挑选最权威、最能涵盖清洁能源整体效果的数据,在实证后得出结论:清洁能源与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效率的提高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清洁能源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我们可以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来提升影响机制的作用。本章还利用倍差法对清洁能源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与前文分析结论一致。此外本章另外一部分是验证了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福利绩效之间具有显着的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整体来讲促进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比提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而这些间接影响效应的提升进而又促进了生态福利绩效的进一步改善[5]。同时,本章还针对清洁能源、循环经济这两种因素进行了门槛效应分析和、DID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二者可以互不干扰、因地施策。第七章是国际经验分析。本章旨在从他国找到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对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指出他们的成功及不足之处。本文还对美国休斯顿和德国鲁尔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案例进行了深度分析,这两个案例对中国来讲极具现实意义。中国的中西部等地区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过程。美国和德国这两个地区的成功转型对中国现阶段的转型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第八章是本文结论的总结。本文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梳理了相关文献和理论,二是计算了生态福利绩效、生态效率、产业结构的状态指标(含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三是定量测算了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对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四是对前人没有专门研究的领域清洁能源进行了定量分析。作为政策咨询,本文认为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强清洁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培养。在东部地区需要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输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本文还呼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循环经济,提高循环经济的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更加协调快速的优化发展。

于潜[3](2021)在《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文中指出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在享受着日益丰富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的生态问题,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摆脱生态环境问题带来的困扰,人们不断地探寻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生态思想的基础上,从实践观的角度出发,运用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生态问题。其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批判,来探寻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并提出解决生态问题的途径。同时,马克思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科学地构建了人、社会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思想。本文分析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阐释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并对文章的创新之处及难重点进行阐释。第二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从工业革命促使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严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三个方面分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指出,马克思对黑格尔自然观、费尔巴哈生态思想和不同时期的人类自然观进行了批判继承,同时借鉴了近代科学成果,从而实现对自身生态思想的建构。第三部分梳理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变化,分析了其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阶段概括为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发展阶段。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为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途径、共产主义制度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这四个方面。同时,认为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实践性、人本性、批判性和时代性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生态思想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指导意义,分析了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使用和创新科学技术、制定科学的绿色消费模式以及完善绿色经济发展体制机制的实践路径。

陈月连[4](2020)在《湛江市甘蔗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 L.)是中国南方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有果蔗和糖料甘蔗。广东省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湛江地区。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发展受阻,对经济的助力逐渐减弱。本研究以湛江市甘蔗种植业的发展对策研究为核心,通过文献分析法、SWOT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分析湛江市甘蔗种植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农户种植甘蔗意愿的影响因素,针对问题及种植意愿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发展对策,为湛江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运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湛江市农户种植甘蔗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成本投入、收益满意度、政府政策支持4个因素对农户种植甘蔗意愿有显着影响。因此,推动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强这几方面的工作。2、通过研究湛江甘蔗种植业的现状,对比国内外甘蔗种植经验,分析目前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政策支持甘蔗种植业发展不够;自然灾害频繁,影响甘蔗生长;甘蔗种植地块分散,发展规模小;甘蔗糖分含量偏低,病虫害防治水平低;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机械化程度较低,未能形成规模化、片区化、集约化发展;甘蔗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够等。3、要加快推动湛江甘蔗种植业的发展,本文提出的建议及对策如下:第一,从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产业扶持等方面加大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二,从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蔗区基础设施两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推动甘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四,推进甘蔗种植全程机械化发展。第五,推广甘蔗种植良种良法。第六,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第七,加强对蔗农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蔗农种植和管理水平。

马胜男[5](2020)在《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享经济是以资源或产品的共享为基础而形成的新业态。它主要表现为通过互联网平台,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将产品和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近年来,我国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已经涉及交通出行、住宿餐饮、营销借贷、家政服务、农业生产等众多经济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在生态科学中,生态价值是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产品所产生的价值。本文中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更多的是指共享经济有益于生态的价值,共享经济能够用较少的产品和资源满足较大的需求,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排放、转变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价值。共享经济既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利于节能环保,针对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的情况,共享经济给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是一种绿色经济。但是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生事物,当前对共享经济具有生态价值的探讨还比较有限,实践中与共享经济有关的活动还存在问题,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挥。因此,对共享经济生态价值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依据生态科学的基本原理,从生态价值角度研究共享经济,主要研究我国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和实践中影响生态价值实现的一些问题。从系统梳理共享经济和生态价值概念入手,分析共享经济的产生条件和相关特征,共享经济与生态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共享经济的具体环节论述其生态价值,共享经济产品从生产到分配、消费到回收的整条产业链都能体现生态特征,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思想和社会领域也能够引领风尚。再分析影响我国共享经济生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其中插入了共享单车这个具体的案例,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尝试分析共享单车平台纷纷倒闭、投入社会的实践成果与我们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然后从加强个人生态教育,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营造政府引导和监管等角度提出促进共享经济生态价值更好实现的对策。

田宇[6](2016)在《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松原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能源资源被消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特别是在资源型城市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顺利完成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任务,成为摆在资源型城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通过探索实践,纷纷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发展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从各地发展实践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今后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予以解决和完善。本文以资源型城市松原市为例,运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阐述。首先,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发展模式、与传统经济的比较及资源型城市的内涵、分类、特征、拐点理论、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引导等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进行理论研究。其次,对松原市资源环境基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松原市是农业大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16.6%,粮食资源是其重要的资源之一;同时,工业是资源型城市经济的支柱,因此,农业和工业是松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松原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放在油气化工、生物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领域。总体看来,松原市循环经济基础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探索实践开展得比较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三,对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构建包括经济发展要素、资源要素、生态环境要素和人文社会要素四个方面15项指标在内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求和模型,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值求取综合评价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权系数求取指标权重,避免了权重选取主观性强的缺点。评价结果显示,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从松原市自身循环经济发展要素指标看,资源要素和人文社会要素发展比较好,经济发展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发展一般;与吉林省对比,经济发展和人文社会要素指标较为接近,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指标则要落后于吉林省。第四,根据评价结果和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指出了松原市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对困境进行了逐一分析。最后,从促进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奖励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实践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对资源型城市坚定未来发展方向、化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杨敬宇[7](2011)在《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 ——基于现代生态农业的视角》文中提出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目前,全球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形成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的产业区,而特色农业区域化发展已经是一个国家农业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取向。同时,近20多年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广泛传播,可持续农业已经成为普遍认可的一种农业发展新趋势。随之,以“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取代“石油农业”的认识逐渐趋于统一。生态农业成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21世纪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就。当前,我国西部如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初步显现,农业区域开发成效明显,甘肃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阶段。同时,我国西部如甘肃地区,是我国资源较富集地区,又是生态敏感区,更是经济欠发达区域;甘肃区域农业的发展,承受着加速区域农业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从而面临“两难选择”与严峻现实。日前,甘肃正在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而建设循环农业是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此,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立足甘肃农业省情与西部区情,着眼长远与可持续发展.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与战略重点,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仅是甘肃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更是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鉴于此,论文以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为研究重点,以当前全球农业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生态化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向为基本背景,以区域特色农业、农业现代化、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基本理论为依据,以实现甘肃特色农业现代化为基本取向,立足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实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提出并论述了现代生态农业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与发展意义;认为现代生态农业综合体现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理念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基本要求与主要趋势,是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生产形态,也是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最佳结合;基于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际,提出了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价值优先”为理念,以循环经济技术范式为基础,以区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学而又恰当地探索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是甘肃区域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不仅明确提出了以特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突破口与战略重点,是甘肃乃至西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的结论,而且提出了现代生态农业应是甘肃乃至西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导向的理论主张;同时,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视角,认为农村改革进入了重在制度建设的新阶段,并着重探讨了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体制变革与扶持政策、土地规模经营、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循环农业科技体系、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特色农业产业集聚、长效支农投入机制以及区域农业品牌化发展等政策取向问题,以期通过制度体系创新,推动甘肃特色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生态化发展。

刘贵清[8](2010)在《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已进行200多年的今天,循环经济之所以蓬勃而起,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和历史缘由。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稀缺、生态破坏、粮食匮乏、温室效应、生物多样性降低等深层生态经济问题日趋严重。显然,传统工业化已难以为继,支撑其经济增长的化石能源、矿产和森林资源等,已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开发耗费过半。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达成共识:欲实现人口、经济与环境多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循环经济替代非循环经济是可行模式之一。占世界人口85%的发展中国家,欲生存、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与时俱进,尽早转变高碳、非循环型经济发展方式。论文主要采用界面分析法。在界定生态维、经济维、工业维与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维的界面整合理论中,辅以规范与实证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并融汇整体论、组织理论以及系统生态方法,突出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主体,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循环经济进行多维度的广角论证。尽管发达国家已先后于20世纪初和50年代以来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中国也从80年代始,注重生态经济研究,但总的来看循环经济理论仍鲜为人知。本文着力于开掘循环经济的多维、复合生态经济理论。全文主要论述了如下观点:第一,自然生态循环是人类各社会经济阶段发展方式的基础。循环经济融合于自然生态循环之中,并替代其它非循环型经济模式,有其科学理论的多维时空序演化的历史必然性。第二,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演替时序包括了采集与狩猎、农业经济、自然经济、工业经济及后工业化的知识与信息经济时期。这些经济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即:多维复合进化。第三,传统工业化使人类社会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其高速废物排放和能源低效率利用,远远超过了生态分解速度及自然承载力,阻断了物质循环通道,破坏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地球生物圈。第四,循环经济是构建良性循环产业链网体系的可行模式。其主要内容有:改变现有单向、线式、非循环工艺流程,实施废物资源化和源头无害化治理工程,创新节能减排技术和生物质能利用体系,把循环经济作为实施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绿色产业网络。第五,引进、吸收国外循环经济成功案例,建立完善人口、资源、环境紧约束的循环经济机制与制度,形成中国式循环经济形态。构建循环经济保障体系也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包括建立政府层面的生态伦理与道德教育体系,夯实法制、法规基础,做好循环经济产业全国发展纲要和区域规划以及改革财政与金融支持机制。

王曼莹[9](2009)在《论价值营销》文中指出价值营销是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新理念,价值营销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应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为社会不断创造和传递新的生活标准,努力以最低的营销投入提升载体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在创造或传递新价值的过程中,实现顾客价值、社会价值、企业价值、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对价值营销内涵的界定,有利于企业树立价值营销新理念,构建以价值营销为核心的决策管理体系,对确保企业在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超越对手,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昕[10](2007)在《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如何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从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角度出发,探讨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并从理论上分析、总结了循环经济产生与发展的驱动机制、发展模式,进而分别设计出企业、区域、社会3个层面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吉林省为案例,通过对其循环经济系统的诊断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提出了吉林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最后,以四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为案例,从企业、产业、区域、社会等不同视角,探讨了不同尺度单位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环境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途径,验证了所提循环经济相关理论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循环经济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数据与方法
2 基于CiteSpace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可视化分析
    2.1 文献数量、主要作者、研究机构及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2.1.1 文献发表时间及数量
        2.1.2 相关作者研究
        2.1.3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2.1.4 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2.2 关键词共线、聚类、前沿分析
        2.2.1 关键词共线分析
        2.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2.2.3 关键词前沿分析
3 结论及启示
    3.1 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特征分析
    3.2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部特征分析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二、产业结构高级化
        三、结构主义发展理论
        四、区域经济学的理论
        五、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二节 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理论研究综述
        一、生态效率
        二、生态福利绩效
        三、其他生态有关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研究综述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经济耦合机制的研究综述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分析与公式模型构建
    第一节 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发展规律的理论分析
        一、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
        二、生态效率的发展规律
        三、生态福利绩效的发展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直接影响和耦合的机理分析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间接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四节 理论模型构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核心变量测度及生态经济指标的脱钩收敛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产业结构测度结果分析
    第二节 中国生态效率
        一、方法的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测度结果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生态福利绩效
        一、方法选择
        二、测度的过程和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四节 脱钩分析
        一、生态效率脱钩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脱钩分析
    第五节 收敛性分析
        一、生态效率收敛性分析
        二、生态福利绩效收敛性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耦合及解耦分析
        一、耦合分析
        二、解耦分析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和数据说明
        二、模型的设立
    第三节 基本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二、变量处理及实证分析
    第四节 空间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效率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第二产业比重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互联网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福利绩效的间接影响分析
        一、清洁能源的间接影响分析
        二、循环经济的间接影响分析
        三、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分析
        四、城镇化的间接影响分析
    第三节 生态效率视角清洁能源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清洁能源生态效率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四节 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的门槛效应研究及DID分析
        一、门槛效应研究
        二、DID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生态经济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如何判断产业结构、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优劣
    第二节 某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一、美国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二、德法英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三、日本产业结构与生态效率、生态福利绩效的分析
    第三节 国际案例分析及启示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第三节 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简历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论文的基本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论文的基本结构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之处和研究的重难点
        (一)创新之处
        (二)难重点
    注释
第一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工业革命促使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
        (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来源
        (一)对黑格尔自然观的批判与继承
        (二)对费尔巴哈生态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三)对不同时期的人类自然观的批判继承
        (四)对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借鉴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萌芽阶段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阶段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成熟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
        (三)循环经济是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途径
        (四)共产主义制度是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实践性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人本性
        (三)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批判性
        (四)马克思生态思想具有时代性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绿色经济及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一)绿色经济的概念
        (二)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启示
        (一)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
        (三)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与环境保护任务繁重
        (二)技术创新存在不足与新能源系统的不完善
        (三)绿色发展与经济较快增长期望存在一定冲突
    四、马克思生态思想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实践启示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理性使用技术,加快绿色科技的创新发展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消费模式
        (四)完善绿色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本章小结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湛江市甘蔗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1.3.1 相关概念
        1.3.2 理论综述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实地调查法
        2.2.3 实证分析法
        2.2.4 SWOT分析法
    2.3 技术路线
3 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3.1 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及糖业发展概况
        3.1.1 湛江市甘蔗种植面积及产区分布
        3.1.2 近几年种植的部分品种情况
        3.1.3 甘蔗种植效益
        3.1.4 对甘蔗种植灾害风险的防范
        3.1.5 湛江市甘蔗机械化发展概况
        3.1.6 蔗糖业的加工现状
    3.2 湛江市甘蔗种植业SWOT分析
        3.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3.2.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3.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3.2.4 威胁分析(Threats)
        3.2.5 湛江市甘蔗种植业SWOT矩阵分析
    3.3 湛江市甘蔗种植业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政策支持甘蔗种植业发展不够
        3.3.2 甘蔗糖分含量偏低,病虫害防治水平有待提高
        3.3.3 生产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3.3.4 机械化程度较低
        3.3.5 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小
        3.3.6 甘蔗种植业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发展不够
4 湛江市农户种植甘蔗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调查数据来源
    4.2 基本情况分析
        4.2.1 农户基本情况
        4.2.2 农户甘蔗种植情况
        4.2.3 甘蔗种植生产收益
        4.2.4 甘蔗种植及收获方式
        4.2.5 外部环境
        4.2.6 蔗农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4.3 蔗农种植意愿的实证分析
        4.3.1 变量说明
        4.3.2 模型分析与讨论
        4.3.3 实证分析小结
5 湛江发展甘蔗种植业的对策及建议
    5.1 加大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农户甘蔗种植意愿
        5.1.1 提供政策支持,提高相关补助标准
        5.1.2 加大甘蔗产业扶持力度,推广农业种植保险
    5.2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5.2.1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2.2 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5.3 推动甘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3.1 推动甘蔗种植规模化发展
        5.3.2 重视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5.3.3 加强派砍运的管理,稳定甘蔗收购市场秩序
    5.4 推广甘蔗种植的良种良法
        5.4.1 优化甘蔗品种结构布局
        5.4.2 加强良种的选育和推广
        5.4.3 配套的优良栽培方法
        5.4.4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5.5 加快推动甘蔗种植机械化发展
        5.5.1 加大宣传与技术培训力度
        5.5.2 加大试验示范推广的力度
        5.5.3 着力解决机地矛盾问题
        5.5.4 推动蔗糖企业升级改造
    5.6 加大科技研发支持力度
        5.6.1 引进技术型人才优化农业队伍结构
        5.6.2 增加甘蔗研究科研经费
        5.6.3 加大交流合作力度
    5.7 加强对蔗农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蔗农种植和管理水平
        5.7.1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5.7.2 依托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5.7.3 依托湛江市高等院校,加强甘蔗种植业的技能培训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难点
    四、论文的创新之处
    五、采取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调查研究法
第一章 共享经济与生态价值的一般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和本质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
    二、共享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一)共享经济的由来和演进
        (二)共享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三)共享经济的主要类型和业态
    三、生态价值的定义和相关概述
        (一)生态价值的概念
        (二)共享经济与生态价值的关系
        (三)研究共享经济生态价值的意义
第二章 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体现
    一、生产环节中的生态价值
        (一)协同生产与可持续设计
        (二)生产技术的创新和绿色化
        (三)全面精细的产业生态体系
    二、分配与交换环节的生态价值
        (一)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资源配置灵活环保
        (三)信息处理生态高效
    三、消费过程中的生态价值
        (一)去“物质化”促进绿色理性消费
        (二)集体消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三)降低碳排放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回收环节的生态价值
        (一)维持自然界良性循环和生态平衡
        (二)是高级阶段的循环经济
        (三)是一种理想的绿色经济
    五、引领社会风尚的生态价值
        (一)生态思想的引领价值
        (二)社会领域的示范价值
第三章 影响我国共享经济生态价值实现的制约因素
    一、消费者观念素质薄弱
        (一)对共享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够
        (二)消费过程中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三)主体素质不高阻碍共享经济发展
    二、共享经济运营管理存在漏洞
        (一)信用体系的缺失和信息数据安全风险
        (二)共享平台管理服务体系的不完善
        (三)共享行业金融体系的不健全
        (四)平台缺乏战略规划的引导
    三、政府相关部门履行责任不到位
        (一)行业准入门槛缺失
        (二)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三)缺乏强有力的监管
第四章 实现我国共享经济生态价值最大化的对策
    一、加强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绿色生态教育
        (一)对共享经济的宣传和普及教育
        (二)加强绿色化生产和绿色消费教育
        (三)着力提高全民生态科学素养
    二、提升共享经济平台企业的绿色管理
        (一)提供基于产业链的绿色生态产品
        (二)良好的风险识别和应急反应机制
        (三)共享平台漏洞审查和技术创新
    三、营造政府政策引导和有效监管的良好社会生态
        (一)加强对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的扶持
        (二)健全共享经济绿色管理法律法规
        (三)加快绿色管理相关人才队伍建设
        (四)强化监管和全社会共享氛围建设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类
    三、其他类
附问卷

(6)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松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总体框架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
第2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2.1 循环经济理论
    2.2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点
    2.3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拐点理论
    2.4 循环经济对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引导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1 松原市资源环境基础
    3.2 松原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3 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4.1 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4.2 松原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4.3 评价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松原市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分析
    5.1 对发展循环经济认识不到位
    5.2 发展循环经济所投入的资金不够
    5.3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力量支撑不足
    5.4 循环经济产业链过短
    5.5 缺少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奖励激励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松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6.1 促进转变思想观念
    6.2 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力度
    6.3 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
    6.4 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6.5 构建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规划和奖励激励机制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 ——基于现代生态农业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与内涵
        1.3.1 特色农业
        1.3.2 现代农业
        1.3.3 农业现代化
        1.3.4 持续农业
        1.3.5 循环农业
        1.3.6 生态农业
    1.4 文献述评
        1.4.1 关于特色农业研究
        1.4.2 关于农业现代化研究
        1.4.3 国内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5.3 数据选取
    1.6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7 论文创新
        1.7.1 论文研究特色与创新
        1.7.2 论文研究不足
第二章 农业现代化理论
    2.1 国外主要农业现代化理论
    2.2 国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模式
        2.2.1 美国模式
        2.2.2 日本模式
        2.2.3 西欧模式
        2.2.4 以色列模式
        2.2.5 韩国模式
        2.2.6 中国台湾模式
    2.3 二次农业现代化理论
        2.3.1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2.3.2 二次农业现代化理论
    2.4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理论与甘肃实践
    3.1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理论
        3.1.1 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3.1.2 竞争优势理论
        3.1.3 农业区位理论
        3.1.4 技术创新理论
        3.1.5 农业产业化理论
    3.2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主要模式
        3.2.1 特色产品模式
        3.2.2 景观农业模式
        3.2.3 区位农业模式
        3.2.4 工程农业模式
        3.2.5 示范农业模式
        3.2.6 循环农业模式
    3.3 区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3.4 发展区域特色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
        3.4.1 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3.4.2 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模式探索提供了经验.
        3.4.3 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是区域现代农业模式探索的重要支撑
        3.4.4 探索区域特色现代农业是西部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取向
    3.5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3.5.1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情况
        3.5.2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布局分析
        3.5.3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实践
    4.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4.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探索
        4.2.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研究
        4.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结构
    4.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
    4.4 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实践
    4.5 甘肃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向
    5.1 发展生态农业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础
    5.2 现代生态农业的提出
    5.3 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特征
    5.4 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目标
    5.5 现代生态农业是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导向
        5.5.1 甘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
        5.5.2 甘肃农业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
        5.5.3 甘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5.5.4 现代生态农业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5.5.5 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取向
    6.1 推进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6.2 创新农地制度与规模经营
        6.2.1 甘肃区域特色农业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2.2 现代生态农业发展需要农地制度创新
    6.3 优先发展农业公共产品供给
        6.3.1 甘肃农业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6.3.2 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农业公共产品的供给日益增强
        6.3.3 创新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6.4 构建循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6.4.1 甘肃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6.4.2 构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6.5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
        6.5.1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着力培育核心农户
        6.5.2 以打造品牌为核心,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6.5.3 以产业特色为依托,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6.6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
        6.6.1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区域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6.2 甘肃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与特色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战略
        6.6.3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区发展的战略举措
    6.7 构建长效支农投入机制
        6.7.1 政府财政投入机制
        6.7.2 农业财政补贴机制
        6.7.3 金融支持机制
        6.7.4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6.8 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
        6.8.1 推进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化具有重要意义
        6.8.2 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化发展的政策举措
    6.9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7.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由与研究目标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目标
    1.2 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难点与拟创新点
        1.4.1 主要难点
        1.4.2 可能的创新点
    1.5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1.6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6.1 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和发展
        1.6.2 国外主要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及评述
        1.6.3 国内学者的循环经济研究
第2章 循环经济形态及其多维理论概述
    2.1 循环经济形态的界定
        2.1.1 循环经济形态内涵与外延
        2.1.2 循环经济形态的特征
        2.1.3 循环经济形态的模式转变
    2.2 循环经济形态多维复合理论概述
        2.2.1 循环经济多维复合理论的内容
        2.2.2 自然生态循环理论
        2.2.3 自然经济循环理论
        2.2.4 全经济循环理论
        2.2.5 多维循环理论
    2.3 人类经济形态演变的历史轨迹
        2.3.1 采集渔猎活动融入自然生态循环
        2.3.2 人类走向农业经济循环
        2.3.3 传统工业化经济形态的生态非循环
    2.4 循环经济形态内在规律
        2.4.1 人类社会进化时序不可逆
        2.4.2 自然生态循环进化时序不可逆
        2.4.3 生态自我修复的能量转化不可逆
        2.4.4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矛盾
    2.5 小结:解铃还需系铃人
第3章 生态维:循环经济的自然时空序
    3.1 自然生态循环的时间序
        3.1.1 采集狩猎时期的自然生态循环时序
        3.1.2 农业阶段的自然生态循环时序
        3.1.3 传统工业循环阻滞了自然生态循环
    3.2 自然生态循环的空间序
        3.2.1 自然生态循环的微观空间序
        3.2.2 自然生态循环的宏观空间序
    3.3 生物圈自然生态循环的总时空序
        3.3.1 能量转化
        3.3.2 矿物循环
        3.3.3 水循环
        3.3.4 信息传导
        3.3.5 总动力源
    3.4 小结: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第4章 经济维:经济形态演替的人类社会时序
    4.1 自然经济时期
        4.1.1 自然经济的界定
        4.1.2 采集狩猎时期的"天然"经济
        4.1.3 人工种养的自然经济期
    4.2 农业经济时期的自然经济
        4.2.1 气候环境变迁促进农业自然经济发展
        4.2.2 农业与手工业自然经济
        4.2.3 自然经济是物能均衡的生态循环
    4.3 传统工业经济时期
        4.3.1 矿物能量开发是基础
        4.3.2 获取超额经济财富是动力
        4.3.3 科学技术进步是媒介
        4.3.4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是表象
        4.3.5 危害人类生存是本质
    4.4 小结:克服逻辑差异是发展的动力
第5章 工业维:循环的时序差导致生态循环网络破裂
    5.1 循环时序差异的表象
    5.2 生态失衡致使自我循环功能消失
    5.3 食物链断裂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5.4 温室效应引发全球大气环流灾变
    5.5 淡水与能源匮乏衍生诸多逆向效应
    5.6 工业社会的自我反省
        5.6.1 深层生态经济问题
        5.6.2 深层生态经济问题的根源
        5.6.3 工业社会的反思
    5.7 小结:经济社会的能动性不能超越自然生态循环的阈限
第6章 复合维:协调生态与经济时序差重建生态良性循环
    6.1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生态循环特征
    6.2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生态结构的构建
        6.2.1 复合生态系统的要素组成
        6.2.2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6.3 循环经济形态的良性循环生态功能
        6.3.1 良性循环的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
        6.3.2 复合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反馈机制
    6.4 良性循环生态经济系统的重建与评价
        6.4.1 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6.4.2 复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6.4.3 复合生态系统的信息流特征
        6.4.4 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评价
    6.5 评价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指标体系
    6.6 小结:协调"时差"是循环经济的核心
第7章 循环经济:构建良性循环经济形态的产业链网体系
    7.1 循环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
        7.1.1 废物多次资源化模式
        7.1.2 源头无害化治理模式
        7.1.3 雨水直接利用型模式
        7.1.4 生物能源利用型模式
    7.2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外延
        7.2.1 低碳经济的内涵
        7.2.2 低碳经济产业体系
        7.2.3 低碳经济的途径
    7.3 循环经济产业综观网络分析
        7.3.1 两极输入与网结缺损
        7.3.2 综观网络模型分析
        7.3.3 生物产业生产力分析
        7.3.4 环境产业生产力分析
    7.4 小结:构建循环经济形态的三项重要工作
第8章 国内外循环经济的经验、效果及启示
    8.1 欧盟的循环经济发展
        8.1.1 丹麦的循环经济
        8.1.2 英国的循环经济
        8.1.3 德国的循环经济
        8.1.4 瑞典的循环经济
    8.2 北美的循环经济
        8.2.1 美国的循环经济
        8.2.2 加拿大的循环经济
    8.3 日本的循环经济
        8.3.1 形成日本式循环经济发展的客观环境
        8.3.2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
        8.3.3 日本循环经济发展及其政策法规体系
    8.4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8.4.1 莱芜钢铁集团
        8.4.2 鲁北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8.4.3 柴达木资源开发中的循环经济
    8.5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
        8.5.1 共性的经验启示
        8.5.2 个性国家经验分析
        8.5.3 健全的法律、政策系统
        8.5.4 全社会共同参与
    8.6 小结:构建循环经济形态须树立预防在先的良性循环理念
第9章 构建中国循环经济形态的支撑保障体系
    9.1 普及生态伦理与环境道德
    9.2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
    9.3 做好循环经济产业区域规划
    9.4 建立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9.4.1 价格激励
        9.4.2 利益激励
        9.4.3 产权激励
    9.5 改革财政与金融支持政策
        9.5.1 购买性支出政策
        9.5.2 财政补贴政策
        9.5.3 财政税收政策
        9.5.4 财政信贷政策
        9.5.5 价格政策
    9.6 小结:是全社会支撑了循环经济发展
第10章 结语: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论价值营销(论文提纲范文)

一、与价值营销相关的理论综述
    1.竞争优势和价值链理论
    2.价值工程理论
    3.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4. 顾客价值理论
    5.产品/服务理论
    6.股东价值营销理论
二、价值营销的本质特征
    (一) 价值营销理念的内涵
    (二) 价值营销与传统营销理论的区别
三、价值营销的实现途径
    (一) 价值营销载体及其二重性
        1.价值营销载体
        2.载体的二重性
    (二) 价值构成
    (三) 载体的成本构成
    (四) 载体价值的实现模型
    (五) 提高价值营销载体价值的途径

(10)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循环经济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二、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现状
        三、循环经济研究展望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基础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循环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
        二、循环经济发展历程
        三、循环经济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一、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框架
        二、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三、循环经济基本原则
        四、循环经济基本方法
第三章 发展循环经济驱动力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资源环境分析与评价
        一、自然资源的强约束性迫切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酷现实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节 科学技术分析与评价
        一、末端治理模式的局限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力
        二、环境无害化技术的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拉力
    第四节 政策支撑体系分析与评价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鼓励性政策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性政策
    第五节 社会公众参与分析与评价
        一、公众参与是推动企业向循环经济转变的“推动器”
        二、公众参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环节
        三、公众参与是对循环经济的有力促进
第四章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指标体系
    第一节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二、循环经济系统分析
        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设计
        一、循环经济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
        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三、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 吉林省发展循环经济系统诊断
        一、资源环境状况分析
        二、环境状况分析
        三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与不利因素分析
    第二节 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
        一、吉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二、吉林省区域生态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
        三、吉林省环境与经济互动机制研究
    第三节 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和任务
        三、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布局
    第四节 吉林省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措施
        一、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突出重点产业
        三、全面推进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
        四、构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体系
        五、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行政保障机制
        六、强化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第六章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在吉林省的实践
    第一节 四平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模式
        一、企业层面产业链建设
        二、区域层面产业链建设
        三、社会层面产业链建设
    第二节 吉林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布局
        二、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循环模式
    第三节 吉林燃料乙醇系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吉林燃料乙醇系统功能分析
        二、吉林燃料乙醇系统循环发展模式定量分析
第七章 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循环经济研究可视化分析[J]. 苟儒男.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1(09)
  •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中国生态经济的影响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和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比较分析[D]. 顾典.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12)
  • [3]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启示[D]. 于潜.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湛江市甘蔗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陈月连. 广西大学, 2020(07)
  • [5]共享经济的生态价值研究[D]. 马胜男. 南京林业大学, 2020(01)
  • [6]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松原市为例[D]. 田宇. 吉林大学, 2016(09)
  • [7]甘肃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政策研究 ——基于现代生态农业的视角[D]. 杨敬宇. 兰州大学, 2011(09)
  • [8]循环经济的多维理论研究[D]. 刘贵清. 青岛大学, 2010(12)
  • [9]论价值营销[J]. 王曼莹.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12)
  • [10]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和发展实践研究 ——以吉林省为例[D]. 李昕. 吉林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的大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