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教学中两阶段教学模式的尝试

艺术体操教学中两阶段教学模式的尝试

一、对艺术体操教学中两段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陈旖旎[1](2021)在《基于CiteSpace V的我国艺术体操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62-2019)》文中指出

刘存凯[2](2021)在《基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探究体操练习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以临沂市三河口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操教学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内容,体操练习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是反应学生体质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特别是体操教学部分,只是对教学的内容动作和宏观要求做出规定,对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变化的评价标准过于粗略,且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展现运动项目特征,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手段单一,缺乏评价青少年自身运动技能进阶的系统性,此外,现有大纲教学内容也难以实现普通青少年与精英运动员的体技能水平评定的衔接。新颁布出台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确立“4等12级”制,通过等级进阶提升,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参与兴趣和热情,从体教融合的视角,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衔接奠定基础,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手段,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标准以及技能等级方面为学校体操教学的开展提供可操作性方案。本研究试图通过将该“标准”融入到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中,探讨提升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帮助小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同时还可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机制,为推进学校体育课程、丰富体操教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本研究依据“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课程内容,应用于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对临沂市三河口小学三年级2个班级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对各项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进行测试,探究将“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三年级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课程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影响,探究全面提升小学生体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实验结果:1.小学生身体形态及机能实验结果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体重指标P值小于0.01,学生体重数据实验前后有了非常显着性的变化,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无显着性差异。其他指标P值均大于0.05,说明教学实验前后没有产生显着性变化。2.小学生身体素质实验结果(1)教学前后实验班男生在柔韧、灵敏、力量素质方面取得了非常显着性提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15秒十字跳项目的P值均小于0.01,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着性变化。(2)教学前后实验班女生在柔韧、灵敏素质方面取得了非常显着性改善,在力量素质方面取得了显着性变化。15秒十字跳项目、坐位体前屈项目上的P值均小于0.01,立定跳远项项目的P值小于0.05,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着性变化。(3)教学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女生与对照班女生在速度以及柔韧素质上出现了显着性差异,50米跑以及坐位体前屈项目P值为0.039<0.05,其他素质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体操教学内容和常规大纲体育教学内容对青少年学生身高、体重以及肺活量指标均产生积极的影响,但不具备显着性。2.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体操教学内容对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具有明显效果,尤其是力量、柔韧、灵敏素质的提升更具显着性,但速度和耐力素质提升不均衡,从整体看没有显着性影响。3.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融入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对于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具有性别差异,在力量、灵敏素质方面提升幅度男生大于女生,在柔韧素质方面的提升幅度女生大于男生。

高瑾玮[3](2021)在《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艺术体操专修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研究基于艺术体操2017—2020新版评判规则,详细的标注了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需从头至尾都要始终贯穿统一的中心思想与核心要素,艺术体操应该由难度技术动作和舞蹈美学动作一同完成,再由肢体与器械配合展现出来。音乐的选取要与年龄、技术水平相贴合,这些与整套动作和个人特点、气质风格相和谐、融洽,动作的创编一定要与音乐的重音和主题主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精准匹配,肢体变化必须同节奏的改变在同一频率,明确突出旋律的节奏与重点。动作要力与美共同展现,身体的躯干和四肢包括细小部位都能够去表达情感、传递美感、展现个性与特色、突出重拍、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完成表演。我国艺术体操的发展较为迟缓,艺术表现力在艺术体操运动员竞赛中又占有很关键的地位,而中国古典舞是舞蹈的一个支流,它的艺术形式隶属于意识形态之中,与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力是不能割离的共同体,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吸收融合,彼此补充,两者息息相关。本文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要训练内容,将中国古典舞与艺术体操器械及身体难度相结合,创造出多样化的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进而对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后续探究提供数据和文献参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如何通过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本文实验对象为哈尔滨体育学院艺术学院2017和2018级艺术体操专修班学生30人,随机的分为2组,即实验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实验对象每周要求3次训练,每一次的时长为90分钟,总共进行12周的训练。实验组学生将中国古典舞应用于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训练和干预,对照组学生则进行传统常规艺术体操教学和艺术表现力训练。最终运用spss26.0对获得的测试数值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1)经过12周的实验研究分析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实验组学生通过12周的中国古典舞应用于艺术体操表现力中训练后,与对照组传统常规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训练后的学生相比较,从动作姿态、音乐感知力、面部表情、动作感染力、动式体态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2)实验组学生经过12周训练以后,在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上初显身心合一的展现,在动作姿态、面部表情及动作感染力方面显着提升,在面部表情上显着改善了僵持、假笑、绷嘴、皱眉,眼神涣散等现象,动作上显着改善了生硬、干瘪、憋气等现象。(3)经过12周的中国古典舞训练训练之后,实验组艺术体操表现力的五项指标数值结果表明中国古典舞训练应用于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在动作姿态、音乐感知力、动作感染力三项指标有非常显着性的提升作用,在面部表情上也有显着性提升,只有在情感表达上没有显着性还有待加强,需优化与延展训练方式。对照组在经过12周的传统常规训练后只在动作姿态、音乐感知力、动作感染力三项指标存在显着性差异,而在面部表情和情感表达上均无显着性差异。(4)经过实验数值分析后,两组实验对象就提升艺术表现力方面,这五项指标数值上对照组要低于实验组的学生,这一结果能够证明在通过中国古典舞应用于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训练的方式和方法比传统常规艺术体操训练的方式和方法对提升艺术表现力的作用更加显着,说明中国古典舞应用于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融和训练手段比传统常规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的训练手段影响效果更为突出,其训练形式更加优于传统训练。

赵静雯[4](2020)在《韵律活动促进5-6岁外来务工子女律动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幼儿好动,喜欢蹦蹦跳跳,这是幼儿的天性所致。韵律活动是一种身体跟随音乐旋律有节奏的运动,目的是寓教育于自由、活泼、欢快、幸福、高尚、淳朴之中,这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外务工子女来说不仅可以弥补家庭音乐教育的缺失,使他们的律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此外还可以帮助幼儿改善自身心理问题,优化同伴交往能力。本研究以上海市城郊D幼儿园为研究地点,以大班31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和视频资料的观察,与本班教师的访谈,重要案例的分析等方法了解到外来务工子女的律动能力发展存在动作、音乐、同伴协作等问题,以及当前班级韵律教学活动开展存在目标、内容、类型等方面不合理的现象。在了解了研究对象的问题和需求后,研究者从提升动作能力、理解音乐要素、掌握协作策略三个方面设计了三轮行动研究,以行动实施者的身份在“兴趣激发-潜能唤醒-能力提升”三个螺旋式递进的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情境代入、榜样示范、多媒体演示、经验唤醒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律动能力的提升。行动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参与度;幼儿律动能力的提高依赖前期的经验准备;榜样的力量和专业的示范对幼儿律动能力的提升有引领作用;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幼儿的律动潜能,幼儿在韵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合作意识。综合研究结果和对自身行动过程的反思,对城郊幼儿园教师在日后促进外来务工子女律动能力发展的培养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在遵循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地设计律动环境并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将对其律动能力的培养贯穿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把握时机,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外部支持;善于营造温馨、有爱的情感氛围;发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协作中彰显“团魂”。

张巍[5](2020)在《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发展的研究 ——以武汉市高校为例》文中提出艺术体操是由舞蹈、跳跃、平衡、波浪及技巧动作组成,并在音乐伴奏下做有节律的身体活动,是一项新型体育项目。其高度的感染力与运动精神,正在渗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改革进程之中。该项目在大学校园里多以女生和高素养的文化结构群体为主,这种时尚高雅的体育艺术之风,正在引来高校学子的青睐。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研究主题进行了研究,在深入调查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挖掘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艺术体操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升高校艺术体操发展水平,宣扬高校艺术体操文化,为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是透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美学价值折射出来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艺术体操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总和。依据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艺术体操文化主要分为艺术体操物质文化、艺术体操制度文化、艺术体操精神文化和艺术体操行为文化四个渐进层次。2.艺术体操物质文化匮乏,在教学训练中大部分学校教学场地少,空间狭小和器材设备陈旧等是所有高校的共性问题。文化宣传方式种类不多,在少数一些专业艺术体操院校中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文化的软环境上还不能满足学生基本的渴求,其渲染方式滞后,不能展现艺术体操物质文化载体的影响作用。3.艺术体操制度文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政策保障条例不明确,各级艺术体操比赛活动缺位,由于艺术体操制度文化不健全,使高校两操协会与各高校体育部社团联系失调,长期处于政令不统一、运行机制不协调的状态。高校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从政策制度上导致教师和学生、课内和课外的互动关系失衡。4.艺术体操行为文化直接反应了高校体育活动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息,在艺术体操行为文化的建设中社团文化活动是高校典型的文化活动之一,目前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社团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其它社团的发展情况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组织教学、及比赛中缺少明确的目标规划,对艺术体操网络媒体宣传力度不强,没有专门的社团网页信息,这说明社团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5.艺术体操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能提供精神信仰,使学生在认识上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和极强的渗透力,通过艺术体操锻炼还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优雅感受,让人展现不同的气度和神采,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成为校园文化风气和习惯。6.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艺术体操协会运行不完善,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多样性,教学理念守旧不能满足现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学器材场地严重匮乏。7.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推广的主要途径,打造高校艺术体操文化交流平台,调整以市场为需求的教材内容,探索多样化的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加强文化宣传改善艺术体操教学场馆条件。

马洪秀[6](2018)在《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专升格为大专高职院校,步入高校行列时间不长,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艺术体操课,需要加强课程的建设以适应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办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比对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建设情况,诊断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济南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存在滞后,出现与时代发展和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和考核也存在陈旧、单一的现实问题;教学软硬件条件均呈现不足,师资队伍出现紧缺、断层现象。提出改革建议:1.按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设置要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综合进行艺术体操课程由学科型向职业能力导向转变,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进一步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在艺术体操教学目标中的首要位置,以学定教,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艺术体操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检验幼儿教师能否科学组织幼儿园早操与户外体育活动,能否胜任幼儿教师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体系。

方奇[7](2017)在《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文中研究表明学校艺术体育是落实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艺术素养,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近些年,在我国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热潮之下,在以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为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当中,学校艺术体育被看作是一只生力军,能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为具体研究学校体育中与艺术相关的体育项目的问题,特别是研究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形态、演进历史、关联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艺术体育流行的衍生现象等综合演进问题时,需要引入“艺术体育”的概念来立论论证分析的逻辑性,这也倒逼出对“艺术体育”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学校艺术体育”的学理基础及理论体系的必要探究。本课题旨在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变发展为主线,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经验相结合,系统地研究演进发展的整体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逻辑分析方法,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和社会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沿着“是什么?是什么样?为什么?现在什么样?将来会如何?”的研究思路,即回答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起点是什么?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演进成什么样?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为什么如此演进?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有哪些实例现象?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将来还会如何演进?的五大核心问题来深入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新定义“艺术体育”的概念,认为“艺术体育”的一般化定义是指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以形塑身体之美引发人们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参与兴趣为直接目标的身体活动。“学校艺术体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在校内外场域环境下,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为实现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美感素质的教育目的,所进行的以视听构式编排手段、姿态动作展示为途径的具有一定鉴赏和审美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2.依据在学校体育健康课程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开展的难易程度,“学校艺术体育”可分为基础类学校艺术体育、主体类学校艺术体育和外延类学校艺术体育三类;“学校艺术体育”具有健身性、审美性、形象性和教育性的基本特征。3.“舞”在一定程度上能被理解为是学校艺术体育起源的萌发,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是基本起源于“舞”(包含有舞体动作、舞蹈样态、舞武式身体训练)的一种萌发状态。其中,乐舞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开创了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发生的最初样式。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时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体操文化兴行”的历史事实。4.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和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国内产生或引入、兴起或流行的时间点,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可划分为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五个主要的演进发展阶段。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形成的演进形态是一个从原生发展、到次生发展、再到再次生发展的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在:孕育期为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生成期为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形成期为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外生式发展期为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的演进形态、内涵式发展期为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5.分析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过程中的演进关联因素,在演进动因方面,宏观上,社会环境变化是影响演进发展的外部因素;中观上,学校体育的变革要求是主导演进发展的内部因素;微观上,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学生的个性需要)是推进演进发展的直接因素。在演进模式方面,主要有资源主导型、技术主导型、文化主导型三种演进模式。在演进规律方面,演进历程主要呈现出波浪式向前运动的演进规律,简称“波动”演进规律,表现有历史时间维度上的阶段式演进、个体及个体间质性维度上的互促共进式演进、空间量性维度上的扩散式演进三种形式。在演进关系方面,主要是社会、学校、学校体育、学校艺术体育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态依存”关系。6.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发展所形成的三种演进模式均能在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过程中找到对应的实例,包括: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这些演进实例形成了在指导思想、管理经验、赛事活动、品牌宣导、市场营销等方面鲜明的实例实效和积累经验。7.预判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未来演进发展趋势,认为存在“以生为本、以融为纲、宽口径、求质量、重生态”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的前进方向会主要朝着“回归”、“扩展”和“创新”的三大方向发展。在所昭示的三大前进方向的引领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呈现出一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这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从规范化的学术术语上说,就是一种“三位一体”式的基本发展态势。

徐丽[8](2017)在《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发展学家以及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他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而自从该理论提出至今,均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各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我国各教育领域纷纷进入研究并进行实践教学,对我国的教育工作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艺术体操项目是一种包含音乐、舞蹈、动作等的体育运动项目,灵动性强,它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为主,但并不是单单一项智能发展的结果,而是多项智能协调发展的综合作用,也就是针对体育活动项目的智能群共同协调促进学生对艺术体操项目的掌握和发展。对学生的各项智能的综合能力要求是相对较高的。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在艺术体操教学过程中,结合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激发、挖掘学生的各项智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研究从教学实际出发,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艺术体操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每个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形式,为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提升艺术体操课堂的教学效果,具有很深远的实用意义以及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专家访谈以及实验法,对问卷等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艺术体操教学模式,是由多元化指导思想、多元化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内容以及多元化教学评价构成。2.本论文研究多元化艺术体操教学,主要是围绕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教学实验设计。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艺术体操教学,两组学生的各项智能优势是存在显着性差异的,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各智能特点的针对性讲解,引起学生对智能优势的兴趣,从而有意提升并挖掘自身的智能潜力。4.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艺术体操教学中,两组学生的各种能力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例如对艺术体操理论知识掌握以及动作技术的掌握能力,动作创编和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实验教学过程中,对照组学生主要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去调动学生的每项智能优势,让学生学会以优势带动劣势,形成优势互补,明确自身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各项综合素质。

马笑丛[9](2016)在《山东省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得到了改革,尤其是体育普及的范围和力度在不断的加大,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终身体育的观念。中小学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只有从小打好基础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拥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国家的建设中去。体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在培养孩子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最好的途径,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精心的选择和设计体育课程。大众艺术体操无论是在体育学还是美学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够赋予体育健康与美得魅力,大众艺术体操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因为它不仅能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使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而且大众艺术体操的美使得学生更加有气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上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运动开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众艺术体操在德州市中小学教学的开展普及受重视的程度不高。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教学模式传统简单,课时安排不合理,各学校没有自编的校本教材,大众艺术体操课程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2.由于学生接触大众艺术体操的机会较少,大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到大众艺术体操的价值所在;男学生普遍缺乏对该项目的认识和了解,参与性积极性不高。3.德州市大众艺术体操教师较为稀缺,专业能力较差,仅有少数教师出身于艺术体操专项,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够全面,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的机会很少。4.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学专业场馆设施较差,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及时对场地设施进行改善是解决大众艺术体操发展的重要环节。场馆建设经费来源单一。5.学校应该多从课程设置、内容方面入手,提高课程的吸引力,科学的设计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应自我解放思想,主动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通过参加大众艺术体操锻炼,减轻学习压力,减缓身体疲劳。学校应该多提供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的机会给大众艺术体操教师,同时大众艺术体操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思想,做学习型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教师自身要不断研发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体育中提高身体素质。

赵冲[10](2014)在《多媒体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研究》文中指出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难于将动作要领和动作的美学感受,同时传授给学生,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技术难度大的动作往往被教师忽略,很多技术动作教师只示范一次,学生很难形成表象认识等等问题。在传统的艺术体操教学课堂上,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艺术体操的教学质量,打破传统的艺术体操教学瓶颈,探索适合当代艺术体操教学的方法,成为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本选题的宗旨所在。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了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环境下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后,两种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都是有效果的,但是通过比较得知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4项指标以及提高学生专项素质5项指标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环境下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后,两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详细的统计学比较来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显着性效果,并且教学试验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抑郁”和“焦虑”两项指标方面提高具有显着性效果,并且这两项指标与全国青年常模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在“强迫”和“神经性”两项指标方面与全国青年常模之间仍然存在非常显着的差异;多媒体环境下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后,两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有积极促进作用。但是通过详细的统计学比较来看,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显着性效果。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认知调控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寻求支持能力以及自我防御能力5项指标改善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其中认知调控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积极初进作用。而其他3项能力指标方面改善效果不明显;实验组试验前在学习兴趣及其四个维度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实验后在学习兴趣及其四个维度方面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这就表明多媒体环境下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艺术体操教学对学生的艺术体操兴趣方面有十分显着的促进与提高作用。得出结论:两种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都是有效果的,但是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4项指标以及提高学生专项素质5项指标方面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环境下的艺术体操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性效果。多媒体环境下的艺术体操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显着性效果。多媒体环境下的艺术体操教学对学生的艺术体操兴趣培养有十分显着的促进与提高作用。同时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体育院校应当广泛筹集资金,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设备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具有现代化教学水平需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同时加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保障艺术体操多媒体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广大艺术体操教师应当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工作。艺术体操教师要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要求的不同,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以及多媒体课件熟练运用的程度,保障多媒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艺术体操教学中两段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艺术体操教学中两段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探究体操练习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以临沂市三河口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的界定
    2.2 体操运动特点
    2.3 国内的相关研究
    2.4 国外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逻辑分析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实验前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指标数据对比
        4.1.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对比
        4.1.2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对比
        4.1.3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4.1.4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女生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4.2 实验后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指标数据对比
        4.2.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男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数据对比
        4.2.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女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数据对比
        4.2.3 实验后男生在身体素质指标上的对比
        4.2.4 实验后女生在身体素质指标上的对比
    4.3 实验前后青少年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变化对比
        4.3.1 实验前后实验班男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上的变化
        4.3.2 实验前后对照班男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上的变化
        4.3.3 实验前后实验班男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4.3.4 实验前后对照班男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4.3.5 实验前后实验班女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上的变化
        4.3.6 实验前后对照班女生身体形态及机能指标上的变化
        4.3.7 实验前后实验班女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4.3.8 实验前后对照班女生身体素质变化情况
5 讨论与分析
    5.1 对于青少年身体形态的影响
    5.2 对于青少年身体机能的影响
    5.3 对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影响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体操)一级规定动作
附件2 专家意见调查表

(3)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艺术体操专修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国古典舞
        2.1.2 艺术表现力
    2.2 艺术表现力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中国古典舞艺术表现力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2.2 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古典舞应用于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实验过程安排及实施
        4.1.1 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基础训练
        4.1.2 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专项训练
        4.1.3 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提升训练
    4.2 中国古典舞应用于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实验结果分析
        4.2.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艺术体操表现力对比分析
        4.2.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对比分析
        4.2.3 实验前后实验组内艺术体操表现力对比分析
        4.2.4 实验前后对照组内艺术体操表现力对比分析
    4.3 中国古典舞应用于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价值优势
        4.3.1 中国古典舞独特性在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应用
        4.3.2 运用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实现“形神兼备,身心合一”
        4.3.3 运用中国古典舞融和艺术体操二次创造表现力的培养
    4.4 中国古典舞应用于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提升措施
        4.4.1 关于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音乐素养的提升方式
        4.4.2 关于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手段
        4.4.3 关于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个人艺术修养的提升途径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研究局限性
    6.1 实验样本量相对较小
    6.2 实验时间相对较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4)韵律活动促进5-6岁外来务工子女律动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律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全面发展
        (二)韵律教学活动中教师面临“双重挑战”
        (三)个人的经历与研究兴趣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外来务工子女
        (二)韵律活动
        (三)律动能力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的相关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具身认知理论
        (二)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理念
        (三)Weikart动作教学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合作者
        (一)研究场地
        (二)参与幼儿
        (三)研究合作者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二)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案列分析法
    四、研究思路
    五、资料的收集与处理
第三章 行动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幼儿律动能力发展的现状与分析
        (一)动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被“惯性模仿”压制
        (二)动作形式单一,表现力与协调性需进一步增强
        (三)节奏不稳定,对音乐各要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四)缺乏交往意识和技巧,在律动中伴随“配合冲突”
    二、行动方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确立
        (二)目标的制定
        (三)内容的选择
第四章 行动研究的实施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我爱洗澡》
        (一)第一阶段的研究与反思
        (二)第二阶段的研究与反思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彩带变变变》
        (一)第一阶段实施与分析
        (二)第二阶段实施与分析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营救师父》
        (一)第一阶段实施与分析
        (二)第二阶段实施与分析
    四、三轮行动研究的效果分析
        (一)参与活动热情高涨,释放更多地律动潜能
        (二)律动中表现更加自如,动作的复杂性和新颖性初露锋芒
        (三)喜欢聆听音乐,敢于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四)尝试寻求与同伴主动合作
        (五)研究者在行动中不断积累经验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良好的环境和材料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参与度
        (二)幼儿律动能力的提高依赖前期的经验准备
        (三)榜样的力量和专业的示范对幼儿律动能力发展起引领作用
        (四)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激发幼儿的律动潜能
        (五)幼儿在韵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合作意向
    二、教学建议
        (一)遵循幼儿原有经验巧设环境和提供材料
        (二)将律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
        (三)把握时机,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外部支持
        (四)营造温馨、有爱的情感氛围
        (五)发展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形式,在协作中彰显“团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韵律教学活动观察表
附录 B 访谈提纲
致谢
附件

(5)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发展的研究 ——以武汉市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文化
        2.1.2 体育文化
        2.1.3 艺术体操文化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高校体育文化研究现状
        2.2.2 高校艺术体操文化研究现状
    2.3 研究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研究流程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文化发展现状
        4.1.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物质文化现状调查
        4.1.2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精神文化现状分析
    4.2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体育制度文化分析
        4.2.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文化制度传承过程与现状分析
        4.2.2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制度文化调查
    4.3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行为文化现状分析
        4.3.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课堂活动现状调查
        4.3.2 武汉市高校大学生艺术体操课外活动现状调查
    4.4 武汉市高校校园艺术体操社团活动现状
        4.4.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社团组织结构与基本活动情况调查
        4.4.2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社团招募途径调查
    4.5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主体现状分析
        4.5.1 武汉市高校学生对艺术体操的主体行为认知调查
        4.5.2 武汉高校部分教师对艺术体操文化教学的主体体验
5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发展中的问题及推广策略
    5.1 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高校艺术体操协会机制不完善
        5.1.2 艺术体操课程内容缺乏创新
        5.1.3 教学训练评价体系缺乏多样式
        5.1.4 教育理念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5.1.5 高校教学设施器材严重不足
    5.2 提高武汉市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推广的主要途径
        5.2.1 打造高校艺术体操文化交流平台
        5.2.2 调整以市场需求的教材内容
        5.2.3 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手段
        5.2.4 建立多渠道的文化宣传途径
        5.2.5 加强场馆设施器材的更新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6)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艺术体操的定义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现状分析
    3.1 艺术体操课课程基本情况
        3.1.1 课程性质
        3.1.2 学情分析
        3.1.3 教师情况分析
    3.2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现状
        3.2.1 艺术体操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3.2.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3.2.3 艺术体操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3.2.4 艺术体操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现状分析
        3.2.5 艺术体操学时安排现状分析
    3.3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3.1 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目标导向
        3.3.2 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与幼儿园岗位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
        3.3.3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3.3.4 考核评价不全面、不科学
        3.3.5 教学条件均呈现不足,师资出现紧缺、断层现象
4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诊改建议
    4.1 艺术体操教学目标改革
        4.1.1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4.1.2 学校体育一般目标
    4.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改革
        4.2.1 体操教学内容指标的拟定
        4.2.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优化的程序
        4.2.3 艺术体操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结构及分析
    4.3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4.4 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
        4.4.1 教师满意度
        4.4.2 学生满意度
5 结论
    5.1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5.2 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5.3 以学定教,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7)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础概念研究
        1.2.2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本内容研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1.4.1 系统演化理论
        1.4.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1.4.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假设
    1.7 研究思路
    1.8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相关概念
    2.1 学校体育的内涵理解
        2.1.1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学校体育
        2.1.2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学校体育
    2.2 艺术体育的定义及辨析
        2.2.1 艺术体育现有定义分析
        2.2.2 艺术体育相似概念辨析
        2.2.3 艺术体育概念重新定义
    2.3 学校艺术体育的概念界定及说明
        2.3.1 学校艺术体育的界定
        2.3.2 学校艺术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2.3.3 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特征
    2.4 小结
3.历史与定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溯源
    3.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起源
    3.2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样式
    3.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的历史状况
    3.4 小结
4.选择与发展: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的演进形态
    4.1 划分演进不同阶段的依据及确定
        4.1.1 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的边界来划分
        4.1.2 基于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我国的引入及兴起来划分
        4.1.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不同阶段的确定
    4.2 各个时期的具体演进形态
        4.2.1 孕育期(1840-1911 年):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
        4.2.2 生成期(1912-1948 年):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
        4.2.3 形成期(1949-1976 年):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
        4.2.4 外生式发展期(20 世纪70 年代末-90 年代):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演进形态
        4.2.5 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
    4.3 小结
5.碰撞与交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关联
    5.1 演进动因
        5.1.1 社会环境变化的外在影响
        5.1.2 学校体育变革的内在主导
        5.1.3 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
    5.2 演进模式
    5.3 演进规律
    5.4 演进关系
    5.5 小结
6.承传与创新: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的实例呈现
    6.1 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
        6.1.1 实例一: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
        6.1.1.1 西方“大体操”发展思想的资源
        6.1.1.2 我国“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形成
        6.1.1.3 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渗入
        6.1.2 实例二: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
        6.1.2.1 政府主导制管理: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CSARA)
        6.1.2.2 半市场化运作管理: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
    6.2 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
        6.2.1 实例一: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
        6.2.1.1 健美操国际赛及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6.2.1.2 啦啦操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6.2.2 实例二: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
        6.2.2.1 青岛啤酒NBA啦啦操校园选拔
    6.3 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
        6.3.1 实例一: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
        6.3.1.1 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
        6.3.1.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
        6.3.2 实例二: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
        6.3.2.1 “啦啦操+足球”进校园:“一校一球一操”与“一校一品”
        6.3.2.2 “Adidas Dance”健身操舞校园课程
    6.4 小结
7.关照与展望: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趋势
    7.1 基本理念
    7.2 前进方向
    7.3 发展态势
    7.4 小结
8.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
9.参考文献
10.附录
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12.致谢

(8)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多元智能理论在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2.2 多元智能理论引入体育学科的研究
        2.2.3 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应用
    2.3 总结分析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对比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实验法
    3.3 研究内容
        3.3.1 多元智能理论研究
        3.3.2 多元智能理论教学实践研究
        3.3.3 艺术体操教学模式研究
        3.3.4 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体操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多元智能理论下艺术体操课程教学
        4.1.1 教学指导思想
        4.1.2 教学内容
        4.1.3 教学方法
    4.2 教学实验步骤
        4.2.1 实验假设
        4.2.2 实验对象、地点、时间、场地设施
        4.2.3 实验变量及控制
        4.2.4 实施方案
        4.2.5 实验教学模式方案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各项智能的影响与分析
        4.3.2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掌握艺术体操技术和理论的能力影响与分析
        4.3.3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动作编排、创新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4.3.4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4.3.5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影响与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山东省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大众艺术体操相关问题的研究
    2.2 大众艺术体操普及意义的研究
    2.3 大众艺术体操发展的相关研究
    2.4 我国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综述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现状
        4.1.1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现状
        4.1.1.1 德州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设情况
        4.1.1.2 德州市大众艺术体操课程教学模式
        4.1.1.3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学评价方式
        4.1.1.4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学学时安排
        4.1.1.5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学方法
        4.1.1.6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学质量
        4.1.2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师资现状
        4.1.2.1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师专项情况
        4.1.2.2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师性别与年龄
        4.1.2.3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师学历
        4.1.2.4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教师培训情况
        4.1.2.5 德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大众艺术体操教学的认知情况
        4.1.3 德州开展大众艺术体操学生现状调查
        4.1.3.1 德州市中小学学生对大众艺术体操课程的了解程度
        4.1.3.2 德州市中小学学生对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设的态度
        4.1.3.3 德州市中小学学生了解大众艺术体操的途径
        4.1.3.4 影响德州市中小学学生参加课外大众艺术体操锻炼的原因
        4.1.4 德州市开展大众艺术体操场地设施和经费投入情况
        4.1.4.1 德州市开展大众艺术体操场地设施情况
        4.1.4.2 德州市开展大众艺术体操经费投入情况
    4.2 影响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因素
        4.2.1 相关政策促进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
        4.2.2 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受限学生自身因素
        4.2.3 师资水平制约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
        4.2.4 场地设施及器材配备阻碍大众艺术体操课程开展
    4.3 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发展对策研究
        4.3.1 加强领导部门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4.3.2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
        4.3.3 提升大众艺术体操师资队伍建设
        4.3.4 改善并合理利用大众艺术体操场馆器材设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多媒体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教学实验法
        2.2.5 测量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实验前测
        3.1.1 实验前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1.2 实验前心理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3.1.3 实验前社会适应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实验后测
        3.2.1 实验后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3.2.2 实验后测心理水平测试结果与分析
        3.2.3 实验后社会适应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3.3 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影响
        3.3.1 因子个数确定
        3.3.2 公共因素群的确定
        3.3.3 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对学习兴趣的影响
    3.4 多媒体环境下艺术体操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相对较少
        3.4.2 教学模式难以统一
        3.4.3 缺乏统一认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四、对艺术体操教学中两段教学模式的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 V的我国艺术体操研究的可视化分析(1962-2019)[D]. 陈旖旎.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探究体操练习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以临沂市三河口小学三年级学生为例[D]. 刘存凯.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3]中国古典舞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艺术表现力中的应用研究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艺术体操专修班为例[D]. 高瑾玮.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4]韵律活动促进5-6岁外来务工子女律动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 赵静雯.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高校艺术体操校园文化发展的研究 ——以武汉市高校为例[D]. 张巍. 武汉体育学院, 2020(06)
  • [6]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D]. 马洪秀. 山东体育学院, 2018(02)
  • [7]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D]. 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多元智能理论在体育院校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徐丽. 吉林体育学院, 2017(11)
  • [9]山东省德州市中小学大众艺术体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 马笑丛.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4)
  • [10]多媒体环境下体育教育专业艺术体操教学实验研究[D]. 赵冲. 吉林体育学院, 2014(02)

标签:;  ;  ;  ;  ;  

艺术体操教学中两阶段教学模式的尝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