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网络芯片厂商看好

高速网络芯片厂商看好

一、高速网络芯片商有可为(论文文献综述)

刘珣[1](2021)在《支持DMA多队列的PCIE高速网卡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物联网、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应用不断出现,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吞吐量需求已经达到万兆级别,同时要求微秒级的处理时延,传统的网卡由于数据处理和带宽的限制难以满足上述需求。高速智能网卡作为解决网络瓶颈的关键技术应运而生。本文根据目前高速智能网卡研究趋势,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设计了支持万兆以太网的高速智能网卡,本文具体工作如下:对目前产业界的高速智能网卡进行总体分析,并对其中三个关键技术——64b/66b编码技术、硬件卸载加速技术、DMA多队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确定了本文的技术解决方案。结合上述解决方案对网卡的关键模块展开设计与实现:设计了基于64b/66b编码技术的物理编码子层(Physical Coding Sublayer,PCS),重点解决了接收时同步头的锁定问题;在介质访问控制层(Media Access Control,MAC)设计了基于MAC目的地址的硬件卸载加速方式,完成了基于内容可寻址存储器(Content-addressable Memory,CAM)的匹配查找功能;在PCI-Express总线接口设计了基于描述符的直接内存访问(Direct Memory Access,DMA)工作方式,完成了数据的快速搬移功能。最后,基于Vivado+Modelsim软件完成了各个部分以及系统的功能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结果表明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都已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这对国内关于高速智能网卡的关键技术实现提供了新思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张磊[2](2021)在《集成光子学中的微结构器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子集成是将功能各异的集成式光子器件大规模集成在一个基底上,使其具有系统性功能的技术。光子芯片在光互连,量子计算,光神经网络计算和生物传感芯片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正在被广泛研究。目前发展最成熟的领域是光通信芯片,以光信号为载体的光学集成芯片可以实现高速的光信号收发,光速的光信息交互,能完美的解决计算和通信领域面临的挑战。而且光电子集成芯片的制造工艺与现有的微电子芯片工艺技术相兼容,成本低,功耗小,具有广泛使用的潜力。目前正处于高速光收发芯片,大规模光交换芯片等数千基本元件组成的系统级芯片的研究状态。但相比之下,目前光子芯片的基本元件尺度约为400μm,光子集成芯片集成度远小于集成电路,且从长远来看,光子集成芯片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提高集成度,现有的集成光子学元件大多是导波光学原理等设计的,通过波导结构来控制光的传播,理论上不具备小型化的可能性,或者说,现有的元件小型化之后元件性能会急剧下降。光子芯片不同于电子芯片,在提高集成度的发展中主要制约因素并不是微纳加工工艺精度。提高光子芯片的集成度需要基于新原理的基本元件。近年来科学家提出可以利用微纳结构阵列来控制光的传播,称为集成式超表面元件。微结构阵列对光的响应复杂,所以可以通过微结构阵列的设计来实现多种功能的器件,具有小型化,高性能和设计高自由度等优点。但是随之而来是设计的复杂度,难以建立相关的物理模型。现有的设计方式多为非物理的计算求解,将微纳结构阵列看作类二维码分布,通过特定的算法求解微结构阵列的光学响应并不断优化逼近最优结果,将物理问题转化为算法问题。然而这类方法算力需求高,对于不同参数都需要重新计算,对计算的结果也不能给出物理的分析。所以需要建立超表面元件响应的物理模型。本论文从导波光学原理出发,推导了光波导体系下的色散方程,介绍了变换光学和超材料的内容,逐步将梯度折射率元件的概念引入到集成光子学领域,提出了一种超表面元件设计的近似的物理模型,通过简单计算即可设计特定的超表面元件,能够对超表面元件的设计给出了理论和经验指导。同时也为变换光学的研究提供了平台,可以在光芯片上实现隐身衣,黑洞模拟等等。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一)将梯度折射率元件的概念引入了集成光子学体系。基于光波导体系下的色散方程和等效介质理论拟合了超表面周期单元微结构占空比与局域有效模式折射率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利用超表面元件在导波光学体系下实现梯度折射率元件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在标准SOI(Silicon-On-Insulator)参数下设计了小型化高性能的伦堡透镜,耦合器,偏振分束器元件,尺度均约为10μm量级,其中伦堡透镜能够实现高效的聚焦,聚焦效率约为87%,焦点半高宽约为0.5μm,设计的耦合器能够实现不同宽度波导间的高效耦合,耦合效率远高于同等长度下的锥形耦合器。偏振分束器能够实现不同偏振光的分离,消光比可达20 d B,且设计方法能够针对不同宽度的输入输出波导,且能够和其他复用元件联合使用。(二)光开关是光子集成芯片的重要元件,目前最常用的光开关主要是马赫-曾德干涉型光开关。这种光开关大多需要基于热光或电光效应的相位调制器,而传统材料的电光,热光系数都较低,所以传统光开关的尺度大多为300μm量级。也就是说要实现光开关元件的小型化需要改变现有的材料体系,相变材料的折射率变化范围大,理论上来说利用相变材料可以设计高集成度的光开关。本论文基于相变材料设计了微结构光开关,设计的器件尺寸仅有1μm左右。在165 nm的工作带宽下,实现了插入损耗优于1.27 d B,调制深度优于0.95。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相变材料的特色,实现了低插损,高消光比的光开关。(三)光子集成中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方向是如何将光学集成的尺度做到10纳米量级,将光电集成在同一尺度上。光子集成的方式很难讲集成度缩小至亚波长尺度,所以可能要更换光子集成的载体。可能的载体是表面等离子激元,它是一种可以将光局域在纳米尺度的金属电磁表面波。本论文在表面等离激元体系下也设计了基于超表面的梯度折射率元件,设计了表面等离激元伦伯透镜和高效的耦合器。所设计的表面等离激元伦伯透镜性能良好,聚焦效率可达78%。设计的表面等离激元耦合器性能也远高于相同参数下的锥形耦合器。

李小琴[3](2021)在《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工业对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的勘探开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石油勘探过程中,可以先通过测井传输系统将井下地质数据传输到地面,然后根据这些地质数据推断油气状态。在充分了解井下油气状态后,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开采井下石油,从而成功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因此,井下地质数据的传输在石油开采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更快更准确地传输这些数据,一个性能良好的测井系统必不可少。电缆测井系统便是一种常见的测井系统,此类系统通过专用于测井的电缆传输数据,工作时需要将测井工具连接到电缆上,电缆测井在全球的石油工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便针对中海油服研制的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抗干扰性能的电缆遥传系统,系统基于OFDM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下的数据传输。本文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系统通信方案方面,首先根据实际工作环境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通信方式、通信机制、调制解调算法、编解码算法、电缆缆芯分配,并且根据电缆信道的幅频特性选合适的信号传输频带,然后确定了系统数据帧格式。2、系统设计方面,地面和井下主要用DSP芯片完成算法,结合算法复杂度和工作环境确定使用的DSP芯片型号,然后确定了其他硬件功能模块的实现。同时设计了系统通信物理层协议,包括井下调制器、地面解调器的设计与实现,调制解调器工作时的状态转移,地面和井下的通信时序等。3、通信算法设计方面,主要包括OFDM系统常见的采样时钟同步、帧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信道分析、信道编码与随机化等算法在系统中的实现,并且对部分模块进行测试后给出了实际测试的结果。尤其是针对帧同步算法,本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改进抗干扰帧同步算法,首先通过仿真确定其可行性,然后通过系统测试确定这两种算法都能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于振武[4](2021)在《基于ZigBee的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通讯技术、嵌入式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农业的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思路,将物联网技术引入传统农业,是发展现代化农业,解决传统农业发展瓶颈的必经之路。本文以安徽省怀宁县的蓝莓数字化种植需求为切入点,研制了一款适用于野外百亩级种植园区的基于ZigBee的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在对当地地貌与蓝莓种植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采集节点、采集网关、以及与蓝莓种植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对接协议,为数字化蓝莓种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怀宁县当地地貌与蓝莓种植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数字化蓝莓种植的需求,综合分析了当今国内外农业物联网先进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将这些先进技术和设计原则引入到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方案的设计中。(2)根据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需求分析,确定了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依据设计需求对系统进行技术选型,系统采用ZigBee的MESH组网方式,构建了感知层的无线传感网络,采集网关使用4G Cat.1对接大数据平台。(3)对采集网关与采集节点的核心板进行了硬件设计,包括对采集节点数据感知相关模块与网关通信模块相关的硬件设计,完成主控单元架构选型、功耗控制、RS485接口等电路原理图、PCB图设计,通过多次修改和反复调试,达到了系统硬件功能要求。(4)完成了采集节点与采集网关的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参考了Linux内核代码风格,将程序设计分为了驱动层与应用层的设计。驱动层包括设备驱动、Modbus主机驱动、网络驱动等,应用层包括了传感器轮询线程、MQTT线程、OTA等模块。做到了模块内高内聚,模块间低耦合,保障了代码的可维护性,易于升级。(5)针对现有传统Z-Stack协议栈在数字化种植应用场景下存在的发射功率固定、路由效率低下等功耗问题,提出了发射功率自适应改进算法,对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验证与实地部署。通过一系列功能性测试与种植园区内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看,本次设计的基于ZigBee的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完全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该系统贴合于蓝莓粗放式种植、种植地分散以及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的复杂地貌特点下的应用,为当地蓝莓种植日常数据采集和数据追溯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支撑。图67表9参73

曾欣[5](2020)在《新型力反馈手控器的设计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力反馈人机交互技术的应用范畴不断扩大,在遥操作机器人、远程虚拟手术、康复医疗、虚拟现实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力反馈技术是多感官反馈人机交互技术中重要的一环,操作人员通过力反馈装置和虚拟环境进行交互,并将操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虚拟环境或远端机器人,执行具体任务,同时力反馈装置将虚拟环境或远端机器人的力觉信息反馈给操作人员,提供高临场感受。力反馈装置作为人机交互系统的接口,其性能决定了人机交互系统的安全性、准确性和真实感,是力反馈技术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力反馈技术的多种应用需求,开展了对力反馈手控器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两种不同应用方向的力反馈手控器系统。首先针对遥操作领域中机械臂控制系统的应用,本文设计了基于混联式七自由度力反馈手控器的虚拟人机交互系统,该系统通过位置逆解的标定方式,降低了位置正向解算中的参数误差,可以精确跟踪操作者手部位置;通过虚拟抓握实验,验证了对虚拟机械臂的控制,相较于无力反馈系统,基于力反馈手控器的人机交互系统大大提高了操作精度和安全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力反馈手控器技术在上肢康复训练领域的应用,本文在混联式力反馈手控器的结构设计基础之上,设计了新型桌面式二自由度力反馈手控器,并对二自由度力反馈手控器的结构设计、位置解算、静力学分析、人机交互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机构设计方面完成了新型二自由度力反馈手控器的制作与几何位置解算、静力学的建模分析,在硬件控制系统上完成了对力反馈手控器的末端位置解算、直流电机的闭环控制及上下位机之间的通信;在软件系统上完成了上位机调试软件的设计,搭建了面向上肢康复训练的多种虚拟场景设计和主被动训练模式设计。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在于:(1)设计了面向遥操作和上肢康复训练应用领域的两种力反馈手控器,基于混联式设计原则,通过并联连杆结构、菱形拉伸结构及串联式末端结构,实现了力反馈手控器的机械解耦,降低了软件解算复杂度,提高了解算精度。(2)针对二自由度手控器设计了主动阻抗训练和被动牵引运动两种工作模式。被动牵引模式采用位置-速度-电流三环串级PID控制算法对各自由度的直流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实现了力反馈手控器的轨迹跟随运动;主动阻抗训练模式采用电流闭环的控制模式,实现了力反馈手控器阻尼力训练。(3)软件设计方面,采用上位机调试软件与虚拟场景软件分离式设计。上位机调试软件可提供4种工作模式,支持双手手控器系统的连接和多种虚拟场景软件平台的扩展,能够对手控器系统和虚拟场景分别进行离线调试。虚拟场景软件部分设计了一种虚拟机械臂抓握场景和六种上肢康复训练虚拟游戏场景,能够完成较好的人机交互操作。(4)性能评估方面,搭建了三维位置标定平台和三维力标定平台,实现了对力反馈手控器末端三维位置和力的标定,验证了本文力反馈手控器的性能。

Ivan Sarafanov[6](2020)在《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经济与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各国企业和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规模的数字化不仅引起经济理论和国民经济结构根本性的变革,但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贸易规则及新型合作机制探索的关注度。学术界认为,互联网交易和数据跨境自由流动是全球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阶段后,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和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新的技术持续快速发展,由跨境数据流动构成的数字产品贸易正在促进全球货物、服务、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以及改变各类企业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例如,当中小企业拥有接入互联网、计算机或智能手机等所需的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它们可以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客户,并随时参与全球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体系。数字贸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互联网上消费品的销售和在线服务的供应,而且还包括使全球价值链得以实现的数据流、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服务以及无数其他电子交易平台和应用程序。不过,当前数字产品贸易除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还被视为各种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日益增多的领域之一。这些保护政策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宽容到严格的发展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严谨的数据管理制度。即数字贸易的出现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大大降低,导致类似于金砖国家这样的大型新兴经济体为了保护国内市场而保持着很多新型“虚拟”贸易壁垒和数据限制性政策。在这种背景下,若金砖国家将继续提高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或提出更严格的数据限制性措施,这是否必然会增加数据密集型行业内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是本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以金砖国家为例,从产业经济学角度衡量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建立一种科学的定量分析框架。首先,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文献和政策措施的梳理和总结,本文对金砖国家采用的新型和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具体保护政策和措施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其主要特点和问题,并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资料库。此外,使用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计算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种指标,衡量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本文发现,根据数字贸易限制指数评估结果,金砖国家呈现“一高、三中、一低”贸易保护程度结构,其中中国采取的保护水平最高,同时巴西、俄罗斯和印度保护度属于中等以下水平,而南非的水平最低。根据数据限制指数评估结果,在金砖国家范围内中国、俄罗斯和印度数据保护程度最高并正在逐步提升,而南非与巴西维持相对较低的保护程度。其次,为了计算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本文建立多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根据数字贸易限制和数据限制指数两个反映数字产品贸易保护程度的指标,构建数字贸易保护强度综合指数(DTPSI)作为模型的自变量。为了计算模型的因变量,本文使用GTAP 10数据库建立Levinson-Petrin非参数估计模型对金砖国家2004-2014年间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最终在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基础上,模拟分析三种不同程度的贸易保护方案对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发现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如邮电和通信服务、金融和保险业和公共服务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在性质上不属于数据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也受到了负面影响。此外,由低级保护政策所带来的负效应缺乏弹性,因此不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很大的下滑压力,而中级和高级数字贸易保护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富有弹性,因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再次,本文采用GTAP 10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估计值代入到模型当中,进一步分析限制跨境数据流动的数字贸易壁垒措施对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产生的影响。通过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数字产品贸易保护强度水平的提升金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中由于中国、俄罗斯和印度使用大量的数据本地化措施导致的损失更大一些。从各行业的产出规模来看,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导致的数据自由流动限制使得所有国家数据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生产规模萎缩,而数据密集度相对较低的行业产出水平受到影响最小。从进出口贸易规模来看,由于金砖国家采取的一半以上数字贸易壁垒政策使用于限制国内数据跨境出口(传输),因而使得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出口贸易下降,而进口贸易上升。最后,为了克服由数字产品贸易壁垒政策对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产值和进出口贸易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尝试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两种合作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实现方案。其中第一个是全面考虑发展中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需要,以WTO为主和TiSA协议为辅GATS“+”多边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第二个则为了加强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联系,包括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贸易运行机制及软环境合作领域“三位一体”的合作框架。本文认为,金砖国家之间须要加强内部协调,尽快开展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多边数字贸易合作,制定有效的监管办法,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并努力实现互联网领域消费者安全、数据隐私保护和国家安全等目标。

黄钊[7](2020)在《嵌入式SoC中硬件木马检测与安全设计防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物联网(Internet-of-Thing,IoT)技术的加速发展,嵌入式设备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并通过网络连接彼此,实现数据交换与信息处理。并且,大多数嵌入式设备都是作为片上系统(System-on-Chip,SoC)开发的。然而,由于嵌入式SoC产业链的全球分散特性,整个产业链上任何环节的漏洞都有可能成为敌手实施攻击的入口,这引发了人们对底层硬件安全性与可信赖性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嵌入式SoC硬件所面临的诸多安全威胁中,硬件木马(Hardware Trojan,HT)攻击和知识产权核(Intellectual Property,IP)盗窃攻击是最主要的两大安全问题。特别地,这一事实已经对半导体供应商和终端用户造成严重威胁,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关键应用和网络基础设施,如移动通信、航空航天机构、医疗电子、军事武器、核反应堆等。有鉴于此,研究相应防御策略以减轻所谓HT攻击和IP盗窃攻击的潜在安全威胁既紧迫又具有挑战性,同时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围绕嵌入式SoC硬件安全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硬件木马和盗窃攻击威胁进行了整理与分析,主要从HT检测与芯片/IP盗窃防护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提高嵌入式SoC硬件的安全性与可信赖性。具体来说,本文重点从嵌入式SoC的IP级和SoC级两个层面进行切入,并设计了相关的防护策略,主要采用多参数旁路特征检测方法和可重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Reconfigurable Physically Unclonable Function,RPUF)等理论方法来增强硬件的安全性,提高攻击成功的门槛。为此,主要完成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多参数旁路特征分析(Side-channel Analysis,SCA)方案用于硬件木马检测。该方案以电路的多参数特征为基础,对硬件木马问题进行重新建模,能够解决现有的方法仅仅对较大的木马电路有效,且无法很好诊断木马位置的局限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多参数旁路特征方法在HT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本文首次提出采用扇区划分方法对待测电路进行区域划分。然后,提取各个扇区的多参数旁路特征,构建每个子区域的多参数特征向量。最后,建立待测电路的多参数旁路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对其进行训练分类,以识别感染了HT的电路并分析可能的植入位置。最后在ISCAS’85基准电路上进行了详尽的仿真实验,分别从准确性、假阴率、假阳率等方面与多参数旁路特征方法进行了横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较好地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能近似诊断出HT可能的植入位置。2、针对现有PUF设计存在面积开销大、可靠性低等“热点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现存的RPUF设计,探讨了各类RPUF的优缺点。接着,以电路可重构PUF(Circuit-based RPUF,C-RPUF)中的环形振荡器(Ring Oscillator,RO)PUF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可配置环形振荡器(Configurable Ring Oscillator,CRO)PUF结构,采用SR锁存器(即Set-Reset Latch)结构来代替现有方案中常用的比较器模块,旨在降低现存的CRO PUF的电路面积开销。同时,相比于传统的CROPUF,改进的CROPUF还扩展了密钥空间。为了证实所提出的改进的CROPUF电路的有效性,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并与传统的CROPUF进行对比。通过实验,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案将面积开销减少了约13.48%,同时将密钥空间扩展了 1倍。3、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基于PUF的统一身份认证模型,用于从整个系统的角度为嵌入式设备硬件,尤其是为嵌入式SoC,提供细粒度的盗窃攻击防护,解决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现有的嵌入式设备大多采用预先分配并存储的唯一密钥指纹用于身份认证,存在被克隆的可能,且管理开销昂贵。并且,基于PUF的密钥产生方案仅仅对简单逻辑电路或IP级认证有效,无法很好地实现系统级认证。该方案以多个单体PUF电路为基础,提取各个IP核的子数字签名。在此基础上,为嵌入式硬件构建统一的硬件指纹,能够正确识别对各个部件的任意替换。同时为抵抗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RA),本文还引入单向哈希(One-way Hash)函数,对各PUF产生的数字签名进行重组与编码,产生嵌入式SoC硬件的唯一指纹。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方案能识别对嵌入式SoC任意部件的非法盗窃攻击。4、针对已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安全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安全IP核分布式部署策略,重点应对SoC级HT攻击,以增强嵌入式SoC硬件体系架构层的安全性。所提出的方案以多个安全IP核为基础,并将其作为安全模块嵌入到SoC设计中,能够在运行阶段对SoC芯片进行身份验证同时,实时防护IP级及SoC级硬件木马攻击等各种针对硬件的安全威胁。为解决不同IP核的功能差异,该方案首先将SoC中各功能IP核进行逻辑划分。同时,针对IP核级HT和盗窃攻击,部署本地安全IP核进行安全防护;针对SoC级HT和盗窃攻击,部署全局安全IP核进行可信验证,从而解决现有集中式控制引擎受各种安全策略的限制。然后,构建SoC级异常行为事件或行为元数据,并将其作为安全原语集成到各安全IP核中,用于提供相应安全策略。最后,为了证实所提出安全防护策略的有效性,重点从SoC级HT方面进行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应对嵌入式SoC的各种安全威胁,特别是能够对抗SoC级HT攻击威胁,从架构层面增强安全保护。

李博杰[8](2019)在《基于可编程网卡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据中心是支持当今世界各种互联网服务的基础设施,面临硬件和应用两方面的挑战。硬件方面,通用处理器的性能提升逐渐放缓;应用方面,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对算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同于容易并行的Web服务,大数据与机器学习需要各计算节点间更多的通信,这推动了数据中心网络性能的快速提高,也对共享数据存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数据中心的网络和存储基础设施主要使用通用处理器上的软件处理,其性能落后于快速增长的网络、存储、定制化计算硬件性能,日益成为系统的瓶颈。与此同时,在云化的数据中心中,灵活性也是一项重要需求。为了同时提供高性能和灵活性,近年来,可编程网卡在数据中心被广泛部署,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定制化硬件加速虚拟网络。本文旨在探索基于可编程网卡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系统。可编程网卡在加速虚拟网络之外,还可以加速网络功能、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为此,本文用FPGA可编程网卡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计算、网络、内存存储节点的全栈加速。首先,本文提出用可编程网卡加速云计算中的虚拟网络功能,设计和实现了首个在商用服务器中用FPGA加速的高灵活性、高性能网络功能处理平台ClickNP。为了简化FPGA编程,本文设计了类C的ClickNP语言和模块化的编程模型,并开发了一系列优化技术,以充分利用FPGA的海量并行性;实现了ClickNP开发工具链,可以与多种商用高层次综合工具集成;基于ClickNP设计和实现了200多个网络元件,并用这些元件组建起多种网络功能。相比基于CPU的软件网络功能,ClickNP的吞吐量提高了10倍,延迟降低到1/10。其次,本文提出用可编程网卡加速远程数据结构访问。本文基于ClickNP编程框架,设计实现了一个高性能内存键值存储系统KV-Direct,在服务器端绕过CPU,用可编程网卡通过PCIe直接访问远程主机内存中的数据结构。通过把单边RDMA的内存操作语义扩展到键值操作语义,KV-Direct解决了单边RDMA操作数据结构时通信和同步开销高的问题。利用FPGA可重配置的特性,KV-Direct允许用户实现更复杂的数据结构。面对网卡与主机内存之间PCIe带宽较低、延迟较高的性能挑战,通过哈希表、内存分配器、乱序执行引擎、负载均衡和缓存、向量操作等一系列性能优化,KV-Direct实现了 10倍于CPU的能耗效率和微秒级的延迟,是首个单机性能达到10亿次每秒的通用键值存储系统。最后,本文提出用可编程网卡和用户态运行库相结合的方法为应用程序提供套接字通信原语,从而绕过操作系统内核。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用户态套接字系统SocksDirect,与现有应用程序完全兼容,能实现接近硬件极限的吞吐量和延迟,多核性能具有可扩放性,并在高并发负载下保持高性能。主机内和主机间的通信分别使用共享内存和RDMA实现。为了支持高并发连接数,本文基于KV-Direct实现了一个RDMA可编程网卡。通过消除线程间同步、缓冲区管理、大数据拷贝、进程唤醒等一系列开销,SocksDirect相比Linux提升了7至20倍吞吐量,降低延迟到1/17至1/35,并将Web服务器的HTTP延迟降低到1/5.5。

樊华[9](2019)在《展播公司动态IP地址防火墙软件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软件复杂程度日益扩大,软件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软件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如何保证和提高软件项目的质量和按计划实施项目是展播公司面临的严峻问题。展播公司在防火墙软件项目中经常遇到如下问题:项目开发实现的软件功能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或者不能反映业界技术发展方向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项目开发成本和项目实施计划的进度计划常常失控;项目产品质量不能达到用户要求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用户满意度差,影响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展播公司动态IP地址防火墙项目进行后评价分析,找出问题,为后续项目的进行提供建议和决策帮助。本文针对展播公司软件开发项目存在的问题入手,从项目实施过程、产品性能、产品应用价值和项目经济效益四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防火墙软件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动态IP地址防火墙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前后对比法及有无对比法分析评价防火墙产品系统功能和性能特性,其评分结果为良好说明项目实现了预期的主要目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在总结现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展播公司软件开发过程提出如F改进意见:(1)改进防火墙软件项目需求管理准确获得市场需求;(2)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项目过程信息加强项目进度控制;(3)改进软件质量测试和验证方法促进项目按计划高质量进行。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建立了防火墙软件开发项目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后评价实践活动改进展播公司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过程,具有现实意义。

金峰[10](2019)在《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物联网设备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来,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加智能、便利的体验。但当前家用物联网设备使用仍存在很多问题,往往一个智能设备对应着一个APP,人们不仅需要安装特定APP控制特定设备,各类设备的操作方式和接入方式也增加了人们的学习成本,使这些设备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且,在不同平台下分别开发的客户端,给家用物联网开发者带来了双倍甚至多倍的支出,降低了开发效率。微信小程序由于依托了微信APP平台,轻松解决了不同平台上的兼容性,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随用随走、方便快捷的操作入口,同时也给开发者提供了简单通用的开发环境,是上述家用物联网存在问题的良好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小程序,对家用物联网的开发进行了相关研究和设计,并以一种基于小程序的智能猫窝为例,验证了基于小程序的物联网系统在开发上的高效性和使用上的便利性。首先,本文通过对小程序技术的分析和家用物联网需求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架构,并从物联网的三层经典架构出发,逐层进行相关分析,并总结了小程序在家用物联网开发上的优势。然后,针对上文提出架构中的关键一环---云服务技术,设计了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云架构。接着根据云架构提出了云服务的搭建框架,并设计了云服务器和家用物联网硬件端以及小程序的相关通信协议和流程。最后,设计了一款基于小程序的智能猫窝,包括了系统的硬件设计、相关云服务的搭建、小程序的前端设计和系统整体的控制逻辑设计,并最后通过相关测试,验证了系统各个单元和集成工作能力。该设计从多个角度验证了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应用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开发上的简洁与高效性。

二、高速网络芯片商有可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速网络芯片商有可为(论文提纲范文)

(1)支持DMA多队列的PCIE高速网卡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速智能网卡总体研究分析
    2.1 高速智能网卡分析
        2.1.1 基础架构分析
        2.1.2 应用场景分析
    2.2 网卡关键技术理论研究
        2.2.1 64b/66b编码技术
        2.2.2 硬件卸载加速技术
        2.2.3 高速串行总线技术
        2.2.4 DMA多队列技术
    2.3 主要功能和技术指标
    2.4 网卡总体架构研究分析
        2.4.1 总体设计框图
        2.4.2 各模块功能分析
    2.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高速智能网卡关键模块设计分析
    3.1 关键模块总体设计分析
        3.1.1 PCS模块设计分析
        3.1.2 MAC地址卸载加速模块设计分析
        3.1.3 PCIE DMA模块设计分析
    3.2 各模块中关键点分析
    3.3 关键点解决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3.3.1 PCS中同步头锁定设计
        3.3.2 MAC地址匹配查找方式设计
        3.3.3 基于DMA描述符多队列的读取设计
    3.4 本章小节
第四章 高速智能网卡关键模块具体设计实现
    4.1 PCS模块设计与实现
        4.1.1 TX通道
        4.1.2 RX通道
    4.2 MAC地址卸载加速模块设计
    4.3 PCIE DMA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PCIE事务层逻辑设计
        4.3.2 DMA控制器逻辑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仿真测试环境搭建
    5.2 PCS模块功能仿真测试
    5.3 MAC地址卸载加速模块仿真测试
    5.4 PCIE DMA模块仿真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集成光子学中的微结构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硅基光子学
    1.3 微结构阵列元件
    1.4 梯度折射率与超材料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2章 硅基超表面梯度折射率透镜
    2.1 引言
    2.2 相关理论
        2.2.1 SOI平板波导色散方程
        2.2.2 等效介质理论
        2.2.3 时域有限差分法
    2.3 硅基超表面伦伯透镜
        2.3.1 理论模型
        2.3.2 理论设计
        2.3.3 仿真验证
    2.4 伦伯透镜耦合器
        2.4.1 光纤与芯片的耦合
        2.4.2 设计与验证
    2.5 小结
第3章 硅基超表面偏振分束器
    3.1 引言
        3.1.1 背景
        3.1.2 集成式偏振分束器发展现状
        3.1.3 硅基超表面偏振分束器
    3.2 理论设计
    3.3 仿真验证
    3.4 稳定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相变材料的微结构光开关
    4.1 引言
        4.1.1 背景
        4.1.2 集成式光开关发展现状
        4.1.3 基于相变材料的光开关
        4.1.4 相变材料简介
    4.2 基于相变材料的微纳结构光开关
        4.2.1 理论设计
        4.2.2 仿真验证
    4.3 小结
第5章 表面等离激元超表面伦伯透镜与耦合器
    5.1 引言
    5.2 表面等离激元色散方程
    5.3 表面等离激元超表面伦伯透镜
        5.3.1 表面等离激元伦伯透镜发展过程
        5.3.2 理论设计
        5.3.3 仿真验证与稳定性分析
        5.3.4 表面等离激元伦伯透镜耦合器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测井及其关键技术
        1.2.1 测井技术
        1.2.2 电缆遥测技术
        1.2.3 井壁取心及电缆地层测试技术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基本理论
    2.1 OFDM技术简介
    2.2 OFDM基本原理
    2.3 OFDM中的同步技术
        2.3.1 载波同步
        2.3.2 采样时钟同步
        2.3.3 符号同步
    2.4 OFDM中的循环前缀
    2.5 自动增益控制技术
    2.6 信道估计与信道均衡
        2.6.1 信道估计
        2.6.2 信道均衡
    2.7 SNR估计
    2.8 信道编码
    2.9 随机化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噪声分析
    3.1 同时开启大小电机时噪声分析
    3.2 仅开启小电机时噪声分析
    3.3 大电机开启瞬间的噪声干扰分析
    3.4 系统噪声处理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
    4.1 系统技术指标
    4.2 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4.2.1 缆芯分配
        4.2.2 频谱划分
    4.3 硬件系统设计
        4.3.1 电缆接口
        4.3.2 地面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4.3.3 井下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4.4 通讯协议设计
        4.4.1 数据帧帧格式
        4.4.2 传输速率自适应
        4.4.3 井下调制器设计
        4.4.4 地面解调器设计
        4.4.5 地面与井下通讯时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同步算法仿真及分析
    5.1 帧同步算法
        5.1.1 基于m序列的帧同步算法
        5.1.2 基于LFM信号的帧同步算法
    5.2 采样时钟同步算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6.1 测试平台及方法
    6.2 测试结果及分析
        6.2.1 实验室测试结果及分析
        6.2.2 挂接电机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基于ZigBee的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2.1 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2.2 国内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1.3 怀宁县蓝莓种植概况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蓝莓生长因子
        2.1.2 智慧蓝莓系统总体需求
    2.2 系统设计原则及相关技术
        2.2.1 系统设计原则
        2.2.2 系统设计中应用的相关技术
    2.3 信息采集系统的总体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1 采集节点硬件结构设计
        3.1.1 采集节点硬件结构类型
        3.1.2 采集节点电路原理总图
        3.1.3 微处理器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3.1.4 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3.1.5 RS485 接口电路的设计
        3.1.6 ZigBee通信模块的设计
    3.2 网关的硬件结构设计
        3.2.1 网关硬件结构总体设计
        3.2.2 采集网关电路原理总图
        3.2.3 微处理器的选型与电路设计
        3.2.4 电源管理模块的设计
        3.2.5 无线广域网通信模块的选型与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4.1 操作系统与开发环境的概述
    4.2 采集节点软件结构设计
        4.2.1 串口设备驱动层
        4.2.2 Modbus主机驱动层
        4.2.3 传感器轮询线程的设计
        4.2.4 采集节点的电源管理
    4.3 采集网关软件结构设计
        4.3.1 采集网关软件结构设计需求
        4.3.2 套接字抽象层功能的实现
        4.3.3 MQTT-Client的实现
        4.3.4 OTA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ZigBee的改进算法及系统测试
    5.1 ZIGBEE发射功率自适应改进算法
        5.1.1 Z-Stack现有问题描述
        5.1.2 算法流程
        5.1.3 算法测试
    5.2 核心板的调试
        5.2.1 硬件调试
        5.2.2 联网调试
    5.3 数据采集与上传的功能测试
        5.3.1 传感器模块的测试
        5.3.2 数据采集上传的功能测试
    5.4 种植信息采集系统的现场部署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网关嵌入式系统部分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新型力反馈手控器的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力反馈技术的概念
        1.1.2 力反馈手控器的概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串联式手控器
        1.2.2 并联式手控器
        1.2.3 混联式手控器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七自由度手控器系统设计
    2.1 概述
    2.2 手控器设计指标
    2.3 手控器机构设计
    2.4 手控器末端位置解算
        2.4.1 平动机构
        2.4.2 转动机构
    2.5 手控器静力学分析
    2.6 手控器控制系统
    2.7 标定实验
        2.7.1 误差来源分析
        2.7.2 位置精度测试
        2.7.3 输出力性能测试
    2.8 虚拟抓取实验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自由度手控器机构设计
    3.1 概述
    3.2 手控器设计指标
    3.3 手控器机构设计
        3.3.1 并联连杆结构
        3.3.2 菱形拉伸结构
        3.3.3 末端托架
    3.4 手控器末端位置解算
    3.5 手控器静力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自由度手控器硬件系统设计
    4.1 概述
    4.2 下位机电路模块设计
        4.2.1 核心板模块
        4.2.2 编码器采集模块
        4.2.3 通信模块
        4.2.4 力反馈驱动模块
    4.3 基于FPGA的 Verilog程序设计
        4.3.1 编码器脉冲计数器
        4.3.2 电机PWM波驱动模块
        4.3.3 STM32与FPGA通信
    4.4 基于STM32 的下位机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二自由度手控器软件系统设计
    5.1 概述
    5.2 上位机调试软件设计
        5.2.1 需求分析
        5.2.2 功能设计
        5.2.3 通讯接口设计
    5.3 基于CHAI-3D的虚拟场景设计
        5.3.1 CHAI-3D介绍
        5.3.2 碰撞检测算法
        5.3.3 虚拟力计算算法
        5.3.4 CHAI-3D与上位机通信
        5.3.5 主动模式训练游戏
        5.3.6 被动模式训练游戏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二自由度手控器实验与标定
    6.1 概述
    6.2 位置精度标定实验
        6.2.1 误差来源分析
        6.2.2 标定系统设计
        6.2.3 X轴方向标定实验
        6.2.4 Z轴方向标定实验
    6.3 输出力性能标定实验
        6.3.1 误差来源分析
        6.3.2 标定系统设计
        6.3.3 标定实验结果
    6.4 轨迹跟踪性能实验
        6.4.1 轨迹跟踪实验设计
        6.4.2 轨迹跟踪实验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未来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3.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3.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经济学贸易壁垒理论综述
        2.1.1 国际贸易壁垒的概念界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利弊因素
        2.1.2 国际贸易壁垒主要类型
    2.2 数字贸易理论、发展情况及规则研究的文献综述
        2.2.1 国内研究综述
        2.2.2 国外研究综述
    2.3 数字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研究的文献综述
        2.3.1 国内研究综述
        2.3.2 国外研究综述
    2.4 关于度量数字贸易壁垒的行业和经济效应研究的文献综述
    2.5 国内外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其主要特征分析
    3.1 金砖国家社会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概述
        3.1.1 金砖国家组织成立和发展历程、结构及主要经济合作领域
        3.1.2 金砖国家成员国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3.1.3 金砖国家产业结构发展演变情况概述
        3.1.4 金砖国家成员国内外贸易规模及其结构
    3.2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概述
        3.2.1 金砖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分析
        3.2.2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发展水平分析
        3.2.3 金砖国家网络通信服务领域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分析
    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3.3.1 云计算概念界定、基本功能、发展规模及其对数字贸易起到的作用
        3.3.2 云计算服务主要类型、发展优势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3.3.3 金砖国家云计算服务发展水平及市场规模分析
    3.4 金砖国家数字内容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3.4.1 金砖国家计算机和手机游戏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2 金砖国家视频点播和音乐流媒体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4.3 金砖国家数字出版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3.5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电子交易记录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3.5.1 金砖国家电子商务与网络销售发展情况分析
        3.5.2 金砖国家数字支付发展情况
        3.5.3 金砖国家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领域主要壁垒和限制措施分析及其水平评估
    4.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含义、主要类型和特点分析
        4.1.1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的含义
        4.1.2 数字产品新型贸易壁垒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4.2 新型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2.1 数据保护与隐私政策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2.2 数据本地化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3 私人和公共网络安全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2.4 有关知识产权政策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3 传统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在金砖国家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分析
        4.3.1 市场准入措施概述及其使用范围
        4.3.2 与投资相关措施概述及其适用范围
    4.4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与数据限制性政策保护程度评估
        4.4.1 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4.2 金砖国家数据限制发展情况及其保护水平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模型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5.1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介绍
        5.1.1 模型设定
        5.1.2 研究方法介绍
    5.2 指标选择、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介绍
        5.2.1 数据密集型行业识别方法与实现步骤
        5.2.2 基于L-P非参数方法金砖国家数据密集型及其他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计算
        5.2.3 建立金砖各国数字贸易保护强度指数(DTPSI)的方法与实现步骤
    5.3 实证模型实现步骤及其结果
        5.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5.3.2 面板数据模型豪斯曼检验
        5.3.3 基于多维面板数据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5.4 低级、中级和高级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15个行业TFP影响模拟分析
        5.4.1 不同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方案对各行业TFP影响模拟方法与结果
        5.4.2 数字产品贸易保护政策对数据密集型行业TFP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5.4.3 模拟分析结果主要结论和本章主要发现
第6章 基于GTAP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6.1 GTAP10数据库和模型介绍
        6.1.1 GTAP10模型的基本简介及其主要特点
        6.1.2 GTAP模型使用于评估数字贸易壁垒影响的局限性
    6.2 基于GTAP10模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壁垒宏观经济影响模拟分析
        6.2.1 模拟方法介绍及其实现过程
        6.2.2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下实际GDP变化模拟结果分析
        6.2.3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2.4 不同数字贸易壁垒保护程度对行业进出口贸易水平的影响模拟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字产品贸易壁垒上升背景下的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与运行机制构建
    7.1 全球与金砖国家现有数字产品贸易合作框架分析
        7.1.1 多边与诸边贸易协定层面
        7.1.2 区域和双边贸易协定层面
        7.1.3 金砖国家现有关于数字产品贸易政策及合作框架协议
    7.2 金砖国家同世界其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的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2.1 合作模式一:WTO框架内的多边协议–数字贸易领域多边协议
        7.2.2 合作模式二:WTO框架内的诸边协议,以信息技术协定框架为主
        7.2.3 合作模式三:《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框架内的诸边协议
        7.2.4 以WTO为主Ti SA协议为辅数字贸易合作框架实现途径
    7.3 金砖国家之间数字贸易合作模式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7.3.1 建立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合作框架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路线
        7.3.2 以新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合作模式
        7.3.3 以BRICS支付系统为主金砖国家数字贸易运行机制的实现
        7.3.4 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软环境建设合作领域及运行机制的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附录A 金砖国家采用的数据本地化及跨境数据流动限制政策
附录B NAICS行业与GTAP行业分类之间的一致性表
附录C 论文购买数据库和软件使用许可证明
附录D 简字缩语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嵌入式SoC中硬件木马检测与安全设计防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嵌入式片上系统简介
        1.1.1 嵌入式片上系统
        1.1.2 嵌入式片上系统基本特点
        1.1.3 嵌入式片上系统的安全问题
    1.2 嵌入式片上系统硬件安全
        1.2.1 硬件安全问题的产生
        1.2.2 硬件安全防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 提高嵌入式片上系统硬件安全的主要手段
        1.3.1 硬件木马检测与防护
        1.3.2 伪芯片识别与认证
    1.4 本文主要贡献及其关系
        1.4.1 本文主要贡献
        1.4.2 主要工作之间关系
    1.5 本文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工作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2.1 硬件木马简介
        2.1.1 硬件木马定义及组成
        2.1.2 硬件木马分类
        2.1.3 硬件木马防护策略
        2.1.4 常用性能评价指标
    2.2 PUF简介
        2.2.1 PUF原理
        2.2.2 PUF相关概念
        2.2.3 常用性能评价指标
        2.2.4 研究现状
    2.3 各防护策略对比分析
        2.3.1 硬件木马各防护策略综合分析
        2.3.2 PUF各设计方案综合分析
    2.4 本文立意
        2.4.1 各策略发展趋势分析
        2.4.2 本文工作主要立足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机器学习的多参数旁路分析硬件木马检测方法
    3.1 技术背景
    3.2 存在的问题
    3.3 问题建模
        3.3.1 木马检测问题建模
        3.3.2 扇区划分
        3.3.3 校准路径选择
    3.4 基于贝叶斯分析的检测方法
        3.4.1 贝叶斯分类器
        3.4.2 木马检测流程
    3.5 实验验证
        3.5.1 硬件木马设计
        3.5.2 实验步骤
        3.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进的可重构PUF
    4.1 可重构PUF
        4.1.1 可重构PUF
        4.1.2 可重构PUF分类
        4.1.3 可重构PUF技术特点分析
    4.2 可配置RO PUF及存在的问题
        4.2.1 RO PUF原理
        4.2.2 CRO PUF原理
        4.2.3 存在的问题分析
    4.3 具有SR锁存器结构的CRO PUF
        4.3.1 SR锁存器
        4.3.2 所提出的PUF设计方案
        4.3.3 相关优势分析
    4.4 所提PUF方案的FPGA实现
    4.5 实验验证
        4.5.1 实验步骤
        4.5.2 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UF的统一身份认证模型
    5.1 存在的问题
    5.2 统一身份认证模型
        5.2.1 攻击模型
        5.2.2 所提出的认证模型
        5.2.3 可信假设
    5.3 相关概念介绍
        5.3.1 激励-响应对数据库
        5.3.2 激励-响应消息格式
    5.4 认证模型过程实现
        5.4.1 数据库生成
        5.4.2 注册阶段
        5.4.3 认证阶段
        5.4.4 数字签名提取
        5.4.5 硬件指纹生成
    5.5 实验验证
        5.5.1 实验步骤
        5.5.2 实验结果
        5.5.3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嵌入式SoC安全增强策略
    6.1 SoC级硬件木马
        6.1.1 SoC级硬件木马定义
        6.1.2 IP级与SoC级木马区别
    6.2 嵌入式SoC级安全防护
    6.3 存在的问题
    6.4 嵌入式SoC安全增强策略
        6.4.1 MSIPS概述
        6.4.2 MSIPS策略执行流程
        6.4.3 可信假设
    6.5 MSIPS安全模块及相关策略设计
        6.5.1 SIP设计
        6.5.2 安全Wrapper接口
        6.5.3 安全原语
    6.6 实验验证
        6.6.1 实验设置
        6.6.2 实验步骤
        6.6.3 实验结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基于可编程网卡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优化软件
        1.2.2 利用新型商用硬件
        1.2.3 设计新硬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贡献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数据中心与可编程网卡概论
    2.1 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
        2.1.1 资源虚拟化
        2.1.2 分布式计算
        2.1.3 定制化硬件
        2.1.4 细粒度计算
    2.2 “数据中心税”
        2.2.1 虚拟网络
        2.2.2 网络功能
        2.2.3 操作系统
        2.2.4 数据结构处理
    2.3 可编程网卡的架构
        2.3.1 专用芯片(ASIC)
        2.3.2 网络处理器(NP)
        2.3.3 通用处理器(SoC)
        2.3.4 可重构硬件(FPGA)
    2.4 可编程网卡在数据中心的应用
        2.4.1 微软Azure云
        2.4.2 亚马逊AWS云
        2.4.3 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
第3章 系统架构
    3.1 网络加速
        3.1.1 网络虚拟化加速
        3.1.2 网络功能加速
    3.2 存储加速
        3.2.1 存储虚拟化加速
        3.2.2 数据结构处理加速
    3.3 操作系统加速
    3.4 可编程网卡
第4章 ClickNP网络功能加速
    4.1 引言
    4.2 背景
        4.2.1 软件虚拟网络与网络功能的性能挑战
        4.2.2 基于FPGA的网络功能编程
    4.3 系统架构
        4.3.1 ClickNP开发工具链
        4.3.2 ClickNP编程
    4.4 FPGA内部并行化
        4.4.1 元件间并行化
        4.4.2 元件内并行
    4.5 系统实现
        4.5.1 ClickNP工具链和硬件实现
        4.5.2 ClickNP元件库
        4.5.3 PCIE I/O通道
        4.5.4 Verilog元件
    4.6 应用与性能评估
        4.6.1 数据包生成器和抓包工具
        4.6.2 OpenFlow防火墙
        4.6.3 IPSec网关
        4.6.4 L4负载平衡器
        4.6.5 pFabric流调度器
    4.7 讨论: 资源利用率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KV-Direct数据结构加速
    5.1 引言
    5.2 背景
        5.2.1 键值存储的概念
        5.2.2 键值存储的工作负载变化
        5.2.3 现有键值存储系统的性能瓶颈
        5.2.4 远程直接键值访问面临的挑战
    5.3 KV-Direct操作原语
    5.4 键值处理器
        5.4.1 哈希表
        5.4.2 Slab内存分配器
        5.4.3 乱序执行引擎
        5.4.4 DRAM负载分配器
        5.4.5 向量操作译码器
    5.5 系统性能评估
        5.5.1 系统实现
        5.5.2 测试床与评估方法
        5.5.3 吞吐量
        5.5.4 能耗效率
        5.5.5 延迟
        5.5.6 对CPU性能的影响
    5.6 扩展
        5.6.1 基于CPU的分散.聚集DMA
        5.6.2 单机多网卡
        5.6.3 基于SSD的持久化存储
        5.6.4 分布式键值存储
    5.7 讨论
        5.7.1 不同容量的网卡硬件
        5.7.2 对现实世界应用的影响
        5.7.3 可编程网卡内的有状态处理
    5.8 相关工作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SocksDirect通信原语加速
    6.1 引言
    6.2 背景
        6.2.1 Linux套接字简介
        6.2.2 Linux套接字中的开销
        6.2.3 高性能套接字系统
    6.3 架构概览
    6.4 系统设计
        6.4.1 无锁套接字共享
        6.4.2 基于RDMA和共享内存的环形缓冲区
        6.4.3 零拷贝
        6.4.4 事件通知
        6.4.5 连接管理
    6.5 系统性能评估
        6.5.1 评估方法
        6.5.2 性能微基准测试
        6.5.3 实际应用性能
    6.6 讨论: 连接数可扩放性
        6.6.1 基于可编程网卡的传输层
        6.6.2 基于CPU的传输层
        6.6.3 多套接字共享队列
        6.6.4 应用、协议栈与网卡间的接口抽象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7.2.1 基于片上系统的可编程网卡
        7.2.2 开发工具链
        7.2.3 操作系统
        7.2.4 系统创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9)展播公司动态IP地址防火墙软件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1.2.2 国内项目后评价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项目后评价相关理论
    2.1 项目后评价定义
    2.2 项目后评价常用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展播公司防火墙软件现状及问题
    3.1 展播公司防火墙软件发展历程
        3.1.1 展播公司软件开发模型
        3.1.2 防火墙产品竞争分析
        3.1.3 动态IP地址防火墙软件特性
    3.2 展播公司防火墙软件项目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2.1 软件功能需求获取困难
        3.2.2 项目开发变更频繁
        3.2.3 产品质量偏离预期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展播公司动态IP地址防火墙软件项目后评价研究
    4.1 防火墙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与方法
        4.1.1 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
        4.1.2 项目后评价方法
    4.2 防火墙项目后评价体系构建
    4.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4.4 动态IP地址防火墙项目综合评价
        4.4.1 建立模糊评价评语集
        4.4.2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防火墙软件后续开发建议
    5.1 加强防火墙软件功能需求获取
    5.2 加强沟通改进团队协作效率
    5.3 改进防火墙软件质量控制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1 防火墙项目后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件2 防火墙项目情况调查问卷

(10)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物联网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物联网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小程序技术的背景及应用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系统架构
    2.1 小程序技术分析
        2.1.1 基础框架
        2.1.2 开发环境
        2.1.3 目录文件结构
    2.2 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架构设计
        2.2.1 家用物联网需求分析
        2.2.2 整体架构
        2.2.3 感知层
        2.2.4 传输层
        2.2.5 应用层
    2.3 小程序在家用物联网系统上的优势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云技术相关设计
    3.1 基于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云架构设计
        3.1.1 小程序的云开发
        3.1.2 整体云架构设计
    3.2 自建云服务的搭建
        3.2.1 云服务框架
        3.2.2 云服务器常规通信设计
        3.2.3 视频监控相关云服务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小程序的智能猫窝设计
    4.1 系统的硬件设计
        4.1.1 电源模块
        4.1.2 控制模块
        4.1.3 通信模块
        4.1.4 外围模块
        4.1.5 硬件端程序设计
    4.2 云服务的搭建
        4.2.1 云服务器选型
        4.2.2 云服务框架搭建
        4.2.3 数据库字段设计
        4.2.4 通信接口设计
    4.3 小程序前端设计
        4.3.1 主界面
        4.3.2 设备注册界面
        4.3.3 设备使用界面
        4.3.4 通信接口设计
    4.4 系统控制逻辑
    4.5 系统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四、高速网络芯片商有可为(论文参考文献)

  • [1]支持DMA多队列的PCIE高速网卡设计与实现[D]. 刘珣.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集成光子学中的微结构器件研究[D]. 张磊.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21(01)
  • [3]取心测压一体化仪器遥传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小琴.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于ZigBee的蓝莓种植信息采集系统[D]. 于振武.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5]新型力反馈手控器的设计及应用[D]. 曾欣. 东南大学, 2020(01)
  • [6]金砖国家数字产品贸易壁垒对数据密集型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宏观经济影响研究[D]. Ivan Sarafanov.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5)
  • [7]嵌入式SoC中硬件木马检测与安全设计防御关键技术研究[D]. 黄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8]基于可编程网卡的高性能数据中心系统[D]. 李博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9(08)
  • [9]展播公司动态IP地址防火墙软件项目后评价研究[D]. 樊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10]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用物联网系统开发[D]. 金峰. 浙江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高速网络芯片厂商看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