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编辑系统联网

非线性编辑系统联网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圆圆[1](2019)在《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视对农服务一直是我国电视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高度关注且付诸实践的重要范畴之一。本论文史论结合,富有独到见解地把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理论框架,全面系统深入的从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数字电视时代为电视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广播电视政策对推进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等多重维度,揭示了我国对农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作为两个核心要素,共同形成合力,推动对农电视事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全方位构建了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对农节目发展的基本特色和基本格局。同时,对融合媒体时代,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优化发展予以了若干建设性思考。本论文首先从媒体科技史的研究视角,将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史划分为传统电视时代(即模拟技术时代)和数字电视时代两个部分,通过对传播科技与传播内容相互关系的把握,梳理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与发展。阐明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对农节目从无到有,经历了栏目化、频道化的升级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字技术进入电视实操领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采编播各环节走向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化,电视服务应用空间有力拓展,使传统电视对农节目从形式、内容到服务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传输系统的升级与新媒体传输渠道的拓展使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得到突破。论文继而从政策推动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党和政府如何通过惠农政策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供有效的保驾护航。“三农问题”主导了我国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在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方面,政府都有特殊考量和优惠政策。在具体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建构和生产体系上,惠农政策直接推动对农节目生产完整体系的建立,形成从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全方位全体系的对农服务平台。从原来节目的生产,节目中包含一部分对农服务要素,再到专门对农服务栏目再到专业对农频道,再到央视即将把原军事·农业频道分离,单独成立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这都是基于更好的从层级上显示出对农服务政策优惠的国家考量。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实行电视惠农,从县级平台到省级乃至全国平台,来发挥拓展基层第一线的传播影响,通过移动手机终端服务农民的新需求,以融媒体中心平台作为依托将基层的、个体的需求放大到更大的层面,从而为点上的农村和农民服务。正是在科技创新引领和惠农政策推动两个核心要素的合力推动下,我国对农电视从四级覆盖、村村通、户户通、再到落实到人的电视扶贫产业政策,逐步形成当下我国对农传播的基础设施格局,同时,又在对农节目生产方面,形成从中央到地方、从专业对农服务频道到栏目再到节目的一个完整的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体系。论文进而在上述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举措。笔者结合电视媒介的供求理论和传播学受众理论指导,基于东中西信息传播的“数字鸿沟”、四级广电媒体网络的平台差异的遴选原则和调研的可行性分析,遴选典型地区、典型节目展开实证调查研究。遴选了国家级专业对农频道中央电视台军事·农业频道富有代表性的《致富经》、《乡约》栏目(国家级对农频道典型)、安徽亳州电视台(市级专业对农频道)及亳州姜屯村(传统村庄)、浙江磐安电视台(县级频道)及磐安管头村等(特色乡村旅游村)进行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新变化的认知。在深入阐释调研发现的对农服务节目供求新变化的基础上,对依托科技创新更好地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移动优先理念下传统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更大面积地实现基层的对农服务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刘项[2](2016)在《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在广播电视应用发展,鞍山电视台新闻制作有了新的变化,原有的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满足不了鞍山电视台新闻业务需要,呈现出繁琐复杂的新闻生产方式,阻碍了国家关于提倡电视台逐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文件化发展的精神。经过鞍山电视台新闻工作者近几年的总结与思考,充分考虑到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无工作流程,无辅助生产过程,安全系统不高,不适合当前新闻生产这一实际情况。为解决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阻滞新闻生产工作,鞍山电视台新闻制作人把广播电视技术与数字化、网络化与文件化技术结合起来,归纳出了一条快速、高效、以人为本的新闻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生产流程,提出了建设集上下载录像机、多轨录音机、数字切换台、带特效的编辑机、数字特技机、数字调音台等设备于一身的安全、稳定的新闻生产系统。在上述背景下,由电视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慢慢的成为鞍山电视台新闻生产的重要工具。在使用该系统一段时间以来,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较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快速新闻生产方面、节目质量方面、工作管理流程方面、系统安全稳定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飞跃。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快速生产表现在协同生产和节目传输环节;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节目质量方面表现在数字技术无衰减的应用;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工作管理流程方面表现在布置科学的上载—编目—粗编—精编—字幕—包装—下载—审片—修改—播出完整的科学管理工作;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系统安全、稳定方面表现在应用先进软硬件产品高效护航媒体数据与元数据,其多重的容错措施保证整个系统环节安全的运行着。现在,鞍山电视台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生产模式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单一的单机非线性编辑新闻生产模式,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这种生产模式以网络作为传输纽带,按照平台管理原则同意调配新闻资源,提高新闻生产环境下的采编播的工作效率。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使得新闻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新闻节目清晰度、声音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新闻节目更加绚丽耐看。通过前期、后期大量的实测研究、总结和比较,鞍山电视台建设的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用效果良好,运行高效稳定,节约了记者编辑宝贵时间。本文首先介绍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新闻生产中无流程独立运行的各种状况,分析了鞍山电视台应用单机非线性编辑制作新闻的各种弊端,再介绍了鞍山电视台怎样建设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详细叙述引进新闻生产各个方面的工作流程,提出了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总体要求、技术特点、介绍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实用特点。最后,提出了优化后的网络非线性编辑整体测试方案,提出并实际测试、相关的数据,得出结论。

刘阳梓[3](2015)在《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数字媒体视频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广播电视方面从虚拟到数字化革新的过程。伴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非线性编辑技术成为了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中的重要技术,主要表现在数字视频音频技术的研究展示成果,并且因为它功能强大、编辑质量优异、装备集成度高、可以完成资源共享等其他优势,所以更多地应用在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方面。而随着图形图象处理、影视动画、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字视音频、多媒体传播、数字图书馆等行业的发展、数字视音频需求的加大,非线性编辑技术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前非线性编辑系统、新闻、广告的后期制作与宣传以及节目的播放起着重要作用。对许多有关文艺类的节目、新闻、广告的后期编辑及节目播出发挥着重要作用。Final CutPro是全球最着名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之一,以强大的功能和易用性博得广泛拥护的喜爱,具有传统编辑软件无法比拟的特点。通过与其他软件相比更为完善地对影象、音像、动画、图片、图案、文字以及各种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制作、编制,能够产生很多超乎意料的影像特效的编制工作,通过它能够更进一步地走近数字影像世界,已行于国外各大电视台对节目的运作。而如今,国内也兴起了以Final Cut Pro为视频剪辑软件的风潮,几家省级电视台也逐渐将该编辑软件投入使用。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和比较,从技术和理论方面探索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势和特点。本文首先对非线性编辑的概念、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以及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结合国内外上几大着名视频编辑软件的特点,并其与与Final Cut Pro进行对比,对Final Cut Pro的生存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优劣之处,从而确定该软件在国内各大电视台普遍应用的可行性。同时,本文还详细研究了Final Cut Pro苹果剪辑软件的操作过程、成片速度及其成果,为电视媒体后期制作的发展明确确定的可行方向。

吕卓亨[4](2011)在《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文中认为电视台节目制作传统上使用线性编辑系统,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电视技术领域的数字化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逐步进入电视台,在视频后期制作中逐渐成为主要手段,并正向平台化、网络化和宽带化发展。这标志着在电视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非线性编辑技术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一方面它以视频压缩硬件技术(视频卡)为依托,另一方面以编辑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为综合平台,涵盖了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领域,包括视频技术、音频技术、数字存储技术、数字图象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使数字化、多媒体化、交互性在编辑工作得到体现。非线性编辑解决了线性编辑存在的缺点,简化了编辑流程,极大地丰富了编辑人员的创作手段。电脑硬件运算能力的提高,使得非线性编辑的功能非常强大。从字幕到电影、从图片到活动视频、从2D到3D等等,非线性编辑都能胜任。从而把制作人员从繁杂的搜寻镜头和修改工作中解脱出来,并给制作者以无限的艺术创造空间。非线性编辑给电视后期制作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它集采集、制作、播出与发布功能于一体,使电视制作直接与互联网相联从而极大第延伸了电视制作室的功能,赋予视频内容新的应用价值。在电视节目制作、管理和播放等方面,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其优越的性能、完善的功能以及方便的操作受到各级电视台编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认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应用。电视台里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各台的技术方向如何取舍、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规模如何定位,这正是当下很多中小电视台烦恼的事情。目前国内中小电视台的节目生产量不大,因此使用大型网络的话可能会占用过多的资源而造成浪费,但这类电视台又需要对传统的线性编辑设备向非编化、网络化进行转型升级,以达到集中管理、集中维护、资源共享和提高效率的目的。本文从非线性编辑的数字原理、工程需求、工程设计、技术规划和技术参数等方面比较完整勾画了构建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项目的过程,并介绍依托此项目应用人员所摸索出的一些使用心得和管理经验,为各中小电视台和单位部门提供典型的范例。系统采用了目前国内外基于千兆以太网构架的诸多技术,形成紧密耦合的节目制作业务流程,提供了结构精减、成本适中、操作简便的部门级制作/播出工作集群,适合各级中小电视台和相关行业的部门参考。

吴振华[5](2011)在《网络化高清非编实验室的建设》文中认为以HDV作为高清视频编码格式,采用CPU+GPU+I/O的构架,以及用千兆以太网和基于iSCSI的IP SAN作为网络结构,对如何构建适合高校教学的网络化高清非编室作了设计。以HDV为核心编码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既能满足当前仍有较大需求的标清节目制作,又能为高清节目制作做好充分地准备;CPU+GPU+I/O的构架有效利用CPU和GPU的处理能力,简化了非线性编辑系统,进一步降低了影视制作的门槛,从而有利于在高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推动影视技术教学;基于iSCSI的IP SAN的构架无论从成本上还是实施难度上,都极具竞争力,它基于成熟的以太网技术,随着万兆以太网的出现,它的应用将更为广泛。

陈静[6](2011)在《网络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文中认为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融合了计算机网络、视频、多媒体等先进技术,集录像、编辑、字幕、切换、特技、动画、播出等功能于一体,改变了按时间顺序编辑节目的传统概念,克服了线性编辑的录像机多代合成图像质量下降的缺点。商丘电视台引进了大洋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使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心得、经验,在此提出供大家商榷。

姚晓杭[7](2010)在《基于FC技术的非线性视频编辑探索与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一篇基于FC技术的非线性视频编辑探索与研究的文章,以非线性编辑为基础,探讨网络化非线性视频编辑的特点、系统构建、工作方式以及管理几个方面。利用FC网络条件算法和带宽分配算法实现了视频编辑中的素材与素材之间、节目与节目之间既可实现资源共享,又互不影响,从而达到素材科学、有效的管理。

董从斌[8](2009)在《高校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设计和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字化提高了AV的质量,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非线性编辑系统,IT技术使非线性编辑技术向高效、安全、快捷、简便的方向发展,今天在各级电视台日益兴起的电视节目采、编、审、存、显、播一体的网络正在兴起,而且要与台内办公网融合。电视节目制作的非线性编辑网正在向高等院校各类传媒专业教学普及。近几年,高等学校的传媒类专业日益繁荣昌盛,影视制作成为传媒的主要实践类教学任务。实力较强的学校相继建设了自己的非编教学网,有的是自己普通网络教室改进而成,有的商家直接把电视台的网路照搬,非编教学网出现各色各样。这样从性能和使用上来看,不是想象的那么顺利,不断出现新的障碍,多数是自身不能克服的,实际的工作状态不是厂家设计的那么理想;再者,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也需要改变观念,制定规章制度,总结经验教学,研究适合自己办学条件的非编教学实验项目和实验环节,这也是主要内容。本文以国内电视台或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常用的非编网为研究背景,以高等院校的非编教学网为主体,以寻找适合于现代影视、设计、艺术等传媒专业的实践教学为目标,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论证的研究路线,就目前非编技术、影视传媒专业发展等环境下,提出设计思想,列出设计模式,供各级各类学校在建设非编教学网时提供参考,并且就利用非编教学网进行实验教学时的实验项目和设计原则等归纳总结。主要观点:非编教学网不能等同电视台节目制作网;非编教学网的特殊目的和对象,要求要在结构、功能上体现出来;学员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和阅历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要求在终端上具有灵活的权限;专业性和兼容性的矛盾处理方法,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解决的根本方法。通过调查国内电视台使用的非编网和高校非编教学网,目前主要是国产品牌大洋和索贝的各类非编网在运行,通过立体比较,总结出现有技术条件下常出现的故障以及解决方法,针对非编教学网在实验教学中特殊环境和要求,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特征,实践中的出现的问题等,提出解决设想,同时提出新一代非编网的技术优势和设计目标。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列出常规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学习个体和群体差异,提出非编教学网设计时应考虑因素综述。本文关于非编教学网的设计与应用的探索,希望能够为高校非编教学提供参考。

卢康[9](2008)在《数字化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文中认为从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角度,对数字化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周期﹑制作内容﹑制作质量、制作技巧﹑网络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证明非线性编辑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电视网络化技术促成了电视节目制作能力﹑电视节目播出质量的质的飞跃。

邱鹏[10](2008)在《浅谈电视非线性编辑技术》文中提出近年来,电视行业经历着一次重大的技术转变——向数字化的过渡。由于电视拍摄、制作、发送和播出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转变首先从牵涉面不太广,而且在技术上和商业上实现起来比较快的后期编辑领域开始,其典型的标志就是数字非线性编辑系统被各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单位广泛采用。

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价值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价值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传统电视时代(模拟技术时代)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发轫
    第一节 广播科技开创我国广播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河
        一、广播对农服务的滥觞
        二、广播对农节目的社会效应
    第二节 电视科技促进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产生
        一、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的先导作用
        二、电视问世催生对农节目多彩新形态——从节目到栏目化、频道化
第三章 数字时代为电视对农服务节目传播创造新的可能
    第一节 节目制作环境的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
        一、电视节目采编制作的便捷高效
        二、数字电视服务的应用空间拓展
    第二节 数字电视技术促进对农电视新格局的产生
        一、节目内容生产的多样化与节目形态的变迁
        二、传输系统的升级拓展有力突破地方媒体对农传播的区域性局限
        三、对农传播新格局的形成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与环境对电视对农服务节目提出的挑战
    第一节 互联网思维引发重新认识电视及其对农服务节目的传播理念与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及其在传播业的核心理念
        二、互联网思维对整个电视传播理念的颠覆与重塑
        三、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及传播理念与模式的突破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引发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内容生产的变化
        一、受众的变化:受众构成、需求和审美趣味
        二、传播环境的变化:从传统电视到三网合一的传输格局
        三、节目的变化:节目形态、传播渠道与盈利模式
第五章 我国广播电视政策对推动对农节目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一节 由“三农问题”主导的农村广电事业发展布局
        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与政策深化
        二、党和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政策安排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惠农政策
        一、传媒产业化的双重效益目标及其关系
        二、“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在对农节目生产供给中的特殊考量
第六章 从典型案例调研看对农服务节目供求关系的新变化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遴选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依据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设计
    第二节 传统农民信息需求升级——安徽亳州调研发现
        一、亳州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具体调研的实施
        三、调研发现:基层农民对信息需求走向更高层次
    第三节 “走进来”:基于新型农村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浙江磐安调研发现
        一、磐安及其电视事业的基本现况
        二、调研的具体实施
        三、调研发现:农村新兴产业推动农民对农需求的多样化
    第四节 国家级对农节目的创新实践——央视《致富经》、《乡约》调研发现
        一、《致富经》、《乡约》基本情况
        二、《致富经》的创新探索
        三、《乡约》的创新探索
第七章 总论:对农传播优化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新媒体环境下农民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变化
        一、电视对农服务须适应农民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
        二、新兴产业形态下的农民:主动传播需求有待满足
    第二节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对农服务节目发展提供新指南
        一、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解决县级电视媒体发展困境的迫切需要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经验
        三、县级融媒体建设对对农服务持续优化的思考
    第三节 移动优先理念下对农电视服务节目的优化
        一、“内容为王”升级,大小屏差异化的战略布局
        二、传统优势对农节目走向移动终端的实现路径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实现对农服务节目分级扶持政策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致谢

(2)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第2章 电视台单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新闻非线性编辑单机缺失信息化管理程序
    2.2 新闻非线性编辑单机制作的局限性
    2.3 新闻单机化工作无量化考核审核功能
第3章 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升级方案设计
    3.1 引入新闻网络化非线性编辑采编播管存管理程序
    3.2 建立新闻网络非线性编辑系统
    3.3 引进新闻节目质量评价机制及工作量统计功能
第4章 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升级改造后的效果评价
    4.1 新闻工作人员工作时间变化评价
    4.2 新闻工作人员业务量变化评价
    4.3 单机化较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应用方面变化评价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采取的研究方法
    1.6 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论文结构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技术
    2.1 线性编辑的简介
    2.2 非线性编辑的简介
    2.3 非线性编辑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2.4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的应用与优势
        2.4.1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新闻制作的应用
        2.4.2 非线性编辑在专题节目制作的应用
        2.4.3 非线性编辑在电视广告制作的应用
    2.5 苹果Final Cut Pro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应用
        2.5.1 硬件平台
        2.5.2 输入输出接口
        2.5.3 软件处理能力
    2.6 Final Cut Pro与其他视频编辑软件的对比
        2.6.1 其他编辑软件介绍
        2.6.2 Final Cut Pro与其他各编辑软件的对比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可行性分析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3.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3.1.3 管理可行性分析
        3.1.4 构建环境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2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与作用
    3.4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3.4.1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3.4.2 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3.5 系统主要模块设计与实现
        3.5.1 集群管理模块的实现
        3.5.2 任务管理模块的实现
        3.5.3 素材管理模块的实现
        3.5.4 媒体编辑模块的实现
        3.5.5 节目文稿模块的实现
        3.5.6 转码系统模块的实现
        3.5.7 存储下载模块的实现
        3.5.8 网络管理系统
    3.6 大洋与苹果两大系统的耦合
        3.6.1 耦合的简单介绍
        3.6.2 耦合后的功能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应用
    4.1 架构分析
    4.2 设备搭配
    4.3 素材的管理
    4.4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4.4.1 软件型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
        4.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化发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非线性编辑的历史
    1.2 非线性编辑在我国的现状
    1.3 非线性编辑的发展趋势
    1.4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
    1.5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和视音频数字基础
    2.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2.1.1 非线性编辑的诞生背景
        2.1.2 传统的线性编辑
        2.1.3 非线性编辑
        2.1.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组成
        2.1.5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
    2.2 非线性编辑中的视频和音频数字技术
        2.2.1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编码格式
        2.2.2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接口
        2.2.3 非线性编辑的视频文件格式
        2.2.4 非线性编辑的音频编码技术
        2.2.5 非线性编辑中的音频接口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构建
    3.1 前期规划
        3.1.1 工程系统规划
        3.1.2 工程基础和功能
        3.1.3 工程技术规划
    3.2 一体化网络的结构和流程
        3.2.1 播出子网络
        3.2.2 制作子网络
        3.2.3 文稿子网络
        3.2.4 网络的设备和参数
        3.2.5 非线性编辑工作流程
        3.2.6 非线性编辑日常应用的一个实例
    3.3 网络的远程扩展
        3.3.1 镇站远程网
        3.3.2 镇站的子采编系统
        3.3.3 网络总体结构示意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使用和管理
    4.1 如何突出项目的特色
        4.1.1 播出形式的选择
        4.1.2 拓展网络功能
    4.2 使用技巧总结
        4.2.1 视频格式的转换方法
        4.2.2 设备配搭
        4.2.3 服务器的管理
        4.2.4 素材的管理
    4.3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管理和安全性维护
        4.3.1 人员管理
        4.3.2 技术管理
    4.4 非线性编辑网络的优缺点
        4.4.1 优点
        4.4.2 需要改进的方面
        4.4.3 今后设备选型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 缩写与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对照表
附录 2 非线性编辑系统术语解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5)网络化高清非编实验室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以HDV为核心的高清视频编码系统
    1.1 高清视频编码标准类型
    1.2HDV标准的特点[4]
2 CPU+GPU+I/O构架系统
    2.1 基于板卡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2.2 CPU+GPU+I/O构架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3 基于iSCSI协议的IP-SAN网络结构
    3.1 网络化非编系统渐成趋势
    3.2 非线性编辑系统网络结构
4 结 语

(6)网络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的特点
    1.1 非线性编辑的定义及特点
    1.2 单机工作状态下的非线性编辑
    1.3 网络化非线性编辑
2 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建
    2.1 网络结构
    2.2 硬件配置
        (1) 服务器:
        (2) 硬盘阵列:
        (3) 交换机:
        (4) 无卡工作站:
        (5) 有卡工作站:
    2.3 软件的配置及特点
        (1) 强大的图文动画创作系统。
        (2) 操作所见即所得:
        (3) 迅捷强大的图文创作:
3 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的优越性
    3.1 资源共享, 多人协同工作
    3.2 高低码双码流编辑, 提高工作效率
    3.3 有卡和无卡工作站协同工作, 提高性价比
4 网络化非线性编辑的管理
    4.1 网络安全管理
        (1) 设备软硬件安全的管理。
        (2) 防止病毒。
    4.2 磁盘管理
    4.3 素材管理
5 结束语

(8)高校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设计和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概述
    1.2 网络技术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应用
        1.2.1 100M/1000M 网络技术在非编网的应用
        1.2.2 基于NAS 集群的非编网架构
        1.2.3 基于IP-SAN 的非编网架构
        1.2.4 光纤网络技术在非编网的应用
        1.2.5 卫星电视网络技术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1.3.1 本文主要所做的工作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影视节目非编网络编辑的研究
    2.1 电影后期特效制作的网络化
        2.1.1 数字电影后期制作概述
        2.1.2 数字电影网络化制作的发展趋势
    2.2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网络化
        2.2.1 电视新闻网的惨淡历程
        2.2.2 电视新闻非编制作网是电视台后期网络化的主力军,安全、快捷是第一
        2.2.3 新型非编系统的探索
    2.3 电视台内部节目制作的网络化
        2.3.1 电视新闻网的扩张形式
        2.3.2 集群式非线性编辑工作组
    2.4 中小型电视台的非编网的调查
        2.4.1 中小电视台的现状与发展
        2.4.2 电视台节目管理和业务网络化,全台整合成一张网
    2.5 高标清非编网络的融合障碍的分析
3 高校非编教学网的分析与设计
    3.1 传媒专业发展的需求
        3.1.1 高校教育电视兴衰历程
        3.1.2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电视媒体回归正位
        3.1.3 IT 与AV 的融合推动现代传媒普及
        3.1.4 高校非编网的共性
    3.2 非编教学网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特性分析
        3.2.1 非编教学网的视音频信号处理特征
        3.2.2 非编网与多媒体网合一的设计
    3.3 非编教学网教育培训的教学特性分析
        3.3.1 电视台非编网应用特征
        3.3.2 非编教学网的应用特征
    3.4 高校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框架结构与功能特征的分析
        3.4.1 非编教学网系统的框架结构
        3.4.2 非编教学网系统的基本功能特征
        3.4.3 大洋 ME 系列非线性编辑网络的设计
4 非编教学网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4.1 非编教学网的维护
        4.1.1 非编教学网常见具体问题及解决方法
        4.1.2 非编的管理及系统维护策略
    4.2 高校教学的非线性编辑网路系统实验教学规范模式的设计
        4.2.1 非编教学网实验教学模式的归纳与总结
        4.2.2 非编教学网教学模式的探索
        4.2.3 现行非编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探索
    4.3 新型非编教学网的设想
    4.4 新一代非编教学网系统的设计
        4.4.1 新一代非编教学网系统的技术领先
        4.4.2 新一代非编教学网系统的设计目标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非线性编辑基本实验项目
附录二 非线编界面比较图
附录三 相关问题解决编程代码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论文

(9)数字化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一)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周期上的优势
        1. 修改和增删功能
        2. 快速编辑功能
        3. 音频编辑功能
    (二)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质量上的优势
        1. 节目信号的损失度
        2. 节目编辑的精确度
    (三)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内容上的优势
        1. 节目制作的灵活性
        2. 节目制作的多样性
二、虚拟演播室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一) 虚拟广告
    (二) 数字重放
    (三) 移动场景
    (四) 虚拟出席
    (五) 虚拟人物表演
三﹑数字化编辑的延伸和拓展
    (一) 非线性编辑系统节目制作网络化
    (二) 虚拟演播室网络应用
    (三) 电视新闻节目播出网络化
四﹑数字化编辑的未来在于电视全面网络化

(10)浅谈电视非线性编辑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其优势
非线性编辑的网络化
网络化可以实现素材共享

四、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网络化(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电视对农服务节目发展研究[D]. 吴圆圆. 上海大学, 2019(02)
  • [2]鞍山电视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改进研究[D]. 刘项. 吉林大学, 2016(09)
  • [3]苹果高清非线性网络编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D]. 刘阳梓. 华南理工大学, 2015(05)
  • [4]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原理分析与构建[D]. 吕卓亨.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网络化高清非编实验室的建设[J]. 吴振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09)
  • [6]网络化的非线性编辑系统[J]. 陈静. 中国有线电视, 2011(01)
  • [7]基于FC技术的非线性视频编辑探索与研究[J]. 姚晓杭. 科技信息, 2010(08)
  • [8]高校非线性编辑教学网络设计和应用的研究[D]. 董从斌. 中国海洋大学, 2009(11)
  • [9]数字化编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J]. 卢康.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10]浅谈电视非线性编辑技术[J]. 邱鹏.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0)

标签:;  ;  ;  ;  ;  

非线性编辑系统联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