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辅助工程冻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建筑物辅助工程冻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建筑物附属工程的冻害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婧[1](2021)在《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文中认为由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大力建设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重要举措。西北高寒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长距离调水工程的安全建设受到极大影响,而水工隧洞作为调水工程中最主要的建筑物之一,其施工中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整项调水工程的安全建设。因此,本文结合近年西北高寒地区工程建设情况,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横向工作任务分解结构及纵向风险分解结构两方面分别分析了水工隧洞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因素,再通过耦合分析得到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因素清单,从而建立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参考相关规范,结合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划分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以可变模糊集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结合工程实例,运用已建立的评价模型,计算各隧洞段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等级,分析施工中的重难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论文以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价作为研究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有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识别与分析、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风险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西北高寒地区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的发生机理,从隧洞施工准备阶段、过程阶段、收尾阶段分析建立了工作任务分解结构,从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考虑建立了风险分解结构,结合两者建立耦合风险矩阵,详细分析隧洞施工中的安全风险因素,构建了包含24个评价指标的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2)划分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结合相关标准及规范,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共划分为4级:低度风险(Ⅰ)、中度风险(Ⅱ)、高度风险(Ⅲ)、极高风险(Ⅳ),并结合资料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根据风险接受ALARP原则,判断风险的可接受程度,以便于更好地提出风险控制措施。(3)构建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结合西北高寒地区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特点,应用改进的G2法计算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应用改进的CRITIC法计算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通过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优化两者权重,得到更为合理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考虑到该风险问题为多指标多级别的评价问题,本文结合可变模糊评价法构建了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4)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以引大济湟北干二期工程7#隧洞为工程实例,分析了工程施工中的重难点,应用建立的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了7#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等级,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并结合各隧洞段风险评价等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隧洞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任望忠[2](2020)在《季冻区土温变化规律探索和水岸工程冻害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季冻土区分布区域广阔。受季冻土区寒期气候影响土体冻结,不同年份形成相应深度的季冻土层。寒期末,随气温回升土体逐渐融化,季冻土层逐渐减薄至完全融化,同时土体冻结作用也伴随着减弱、消失。目前,国内鲜有针对季冻土层内土温变化规律的研究。为此,本文基于利用TOPRIE温度观测设备对季冻土层不同深度土温的测量实验,探索外界气温影响下各层域土温变化规律,为季冻土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此外,土体冻结体积膨胀,引起与冻土接触的构筑物产生破坏,尤其与水岸挡墙、水岸护坡等接触的土层含水率高、外界水源补给充足,土冻结条件充分,冻胀强烈,更易引发水岸构筑物冻害破坏。另外,平原型水库寒期形成的冰盖,在寒期末产生冰推也是造成水岸构筑物失效破坏的重要原因。针对水岸构筑物冻害现象,以两个寒期采集的长春某公园水岸挡墙的冻胀位移数据,分析诠释水岸挡墙冻胀规律;勘察分析长春新立城水库寒期冰盖冰推运动,解释说明冰推机理,并研发防冻害措施。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内容:(1)在长春工程学院操场和南湖公园共布设三组测站,选用专业钻孔设备在不同测站钻取2.05 m、1.45 m、1.2 m、1.1 m、0.9 m、0.8 m、0.6 m、0.5 m不同深度直径为0.02 m的土孔,埋入温度数据线,使用TOPRIE温度观测仪记录观测期(2019.9~2020.05)的不同时期各深度层域土温数据,并收集记录同期长春地区日气温数据,构建观测期土温和气温的关系曲线。对比分析表明:对应观测期外界气温的持续降温—稳定低温—升温阶段,各层域土温相应发生降温—低温—升温过程;土体冻深也先后经历增大—峰值—降低、直至消失等三时段变化规律,并已测得观测期内最大土体冻深范围在1.1 m~1.2 m之间;(2)利用前期观测采集的水岸挡墙冻胀位移数据与同期气温数据,构建气温与挡墙冻胀水平位移关系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冻胀水平位移过大是引起水岸挡墙出现破坏的主要原因。此外,挡墙墙身形式不同,其冻胀水平位移量也不同。其中,外凸墙体处于有利的“正拱”受力状态,其冻胀水平位移量相较于内凸墙体小,抗冻胀变形能力强,宜在水岸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而内凸墙体冻胀变形量大,抗冻胀变形能力弱,易受冻害影响而产生破坏,应避免使用;(3)通过实地对新立城水库冰推情况观察以及依据前人经验,对冰推起因、形成过程以及后期与护坡间相互作用机理展开分析,针对冰推现象研发新型防冰推措施,并验证防冰推效果。

胡少翔[3](2020)在《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文中认为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是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它反映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的全过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是贯穿整个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移民档案完整、准确和有效利用的基石。做好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对推进移民安置工作,服务移民群众具有重要作用。为规范移民档案管理,国家颁布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办法》,对移民档案的管理体制与职责、归档与移交、档案验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奖励与处罚等作出了规定。但在移民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移民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有效利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完善移民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界和移民界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以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为例,通过实地参与归档工作,围绕实际归档情况,对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识别其中需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从移民档案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展开,阐述了移民档案及管理的作用、意义,介绍了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移民安置实施、移民档案管理的概况,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政策规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为下文的研究做铺垫;其次,从前期工作、实施工作、管理监督、资金财务四个方面介绍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实际归档情况,并分别参照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对应的归档要求,指出档案中问题,分析成因,提出建议;最后,将问题进行归纳,结合J县移民档案管理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对移民档案归档范围中不完善之处的研究,提出了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指标设计深度不够、保管期限划分标准不清等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修订建议;二是针对移民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管理职责、人员、移交等方面的条款提出完善意见;三是根据J县移民档案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归纳出档案意识薄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档案利用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培训指导、完善档案利用制度等建议。

鲁怡[4](2020)在《某煤矿附属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某煤矿附属工程边坡做为研究对象,将该地区现存的地质特征以及地质资料与岩土力学试验、工程地质测绘、勘探等技术相结合展开分析,充分分析研究该区域的边坡特征、边坡的周围环境以及该区域边坡岩土具有的特征;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该该边坡高度不同、岩土性质各不同等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了该边坡的稳定。本次论文研究成果在服务于该边坡的防治工作及其他有关类似防治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樊星[5](2019)在《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CF市新建污水厂再生水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为全面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完成自治区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CF市拟建设CF净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工程,用以处理城区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本污水处理厂为原有厂区的续建项目,因此原有大门、门卫室及综合楼等附属用房与本期工程采取共用的方式。再生水建设项目涉及的建筑物数量多,总工程量大,而且又涉及到专业建筑物的建设以及专业设备的调试,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求高,多个建筑物多个工序的交叉作业也多,因此对于施工进度管理的要求极高。为保证新建污水厂再生水项目施工按期完成,合理分配资源,节约施工成本,本人研究了现阶段国内外相关的项目管理资料,分析了不同进度管理方法的特点,并针对污水处理工程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以CF净水厂新建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为载体,应用项目管理理论和进度控制方法。在文章顺序上按照项目进度管理的一般流程,首先对项目所有的工作进行结构分解,将所有项目工作活动体现在清单中,估算工作持续时间并排序,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横道图。随着施工的逐渐进行,不断有新的问题暴露出来,整个施工进度出现较多延误,作者首先分析了现有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刻刨析并找出了进度管理未能有效工作的根本原因。为了保证项目进度按照进度目标顺利实现,保证各个项目活动例如各构筑物施工、建筑物施工、设备安装调试都有足够的施工时间,需要对项目进度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对后续的施工项目进度计划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动态调整,争取在科学合理的优化进度计划后减少工期延误。进度管理改进方案从进度计划变更、关键节点优化、进度管理流程优化和进度绩效管理优化几方面展开,建立进度控制体系,依据科学的进度控制的方法和工具对项目的进度实施总体把控,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前期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优化了后期进度计划以缩短延误。为了确保改进方案能够顺利的在后期施工中贯彻执行,作者还从组织、技术、资源、经济四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及时发现了现有进度计划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方案设计,有效规避了项目延期的风险,对于污水处理建设项目的进度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寇龙[6](2019)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建设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将严重影响公路沿线原地貌及植被、扰动表土覆盖结构,导致土体稳定性降低,进而加剧区域水土流失。本研究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采用野外勘察、实地调查、定点监测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基础上估算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量,根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结果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进行了合理布局,阐明了高速公路不同建设阶段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过程,评价了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阐明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特征及其成因。山区高速公路的水土流失特点为水土流失线状分布、类型多样、时空分布差异大、发生时段集中。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公路建设中大量采用的机械施工碾压以及路堑开挖、隧道开挖、路堤填筑、取土弃渣、架桥、砌涵等破坏了公路沿线原有地貌及植被,扰动了表土结构,致使土体稳定性和抗蚀性降低;同时,取土场、弃渣场、施工便道及施工临建用地等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不到位也将加剧水土流失。(2)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并评价了各分区的水土流失风险。按地形地貌特征,西商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区可以划分为阶地区和中低山区两个一级分区;按施工区域及其防治措施,将西商高速公路上述两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一级分区细化为主线工程防治区、沿线附属设施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和临时工程防治区五个二级分区。经估算,西商高速水土流失防治区水土流失背景值为7.07万t,扰动后的水土流失量为22.83万t;建设期新增水上流失总量为15.76万t,其中阶地区10.87万t、中低山区4.89万t。根据水土流失风险评价结果,主线道路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风险最高,且阶地区主线工程区的水土流失风险大于中低山区;阶地区的附属工程区、取土场、弃土场和临时施工区的水土流失风险小于中低山区。(3)提出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对策。西商高速公路主线工程防治区、取土场防治区、弃渣场工程防治区以工程防护措施为主,辅以植物防护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沿线附属设施防治区以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为主;临时工程防治区以临时工程防护措施为主。重点设计了西商高速公路取土场、弃渣场、土地整治等的工程防护措施,并进行了配套水土保持植物的种类优选;各水土流失防治区的边坡和场面应采用灌草或乔草结合的植物防护方式并进行了典型设计。(4)阐明了山区高速公路工程不同阶段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过程。估算结果表明,中低山区土壤侵蚀模数高于阶地区;建设期、植被恢复期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均最大,取土场和主线工程区次之,附属工程区最小。随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效益的逐步发挥,西商高速公路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土壤侵蚀强度逐步降低。建设初期、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西商高速公路沿线土壤侵蚀总量分别为85199t、46727t、5621t。

严健[7](2019)在《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文中指出四川和西藏两省区作为三大国家战略中“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交汇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快川藏铁路、藏区高速公路等快速进出藏区通道的建设以及对现有进藏大通道的改扩建工作已成为迫切的战略需求。在上述工程中,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屡见不鲜,其中穿越冻土和冻岩地层的隧道修建已成为工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本论文依托多座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并主要以国道317线(川藏公路北线)新建雀儿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文献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和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对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土和冻岩地层下隧道施工期、运营期围岩-结构冻胀特性和防冻问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调研并比较分析了典型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的围岩和构成分布、地质和水文特点、寒区气候指标特征;探明了高海拔特长公路隧道冻害与进洞里程、围岩类型、通风及地下水等因素的相关性;就特长隧道不同地层时的冻害成因、冻害特征,冻胀机理、冻胀破坏模型进行了概括;讨论了冰碛冻土和裂隙花岗岩隧道冻胀性分级标准,并应用上述标准对典型高海拔寒区隧道进行了冻胀性分级。(2)对隧道贯通前后隧道洞内外温度场、围岩-结构温度场和风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现场测试,揭示了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低温大风成因;利用SST湍流模型分析,探明了不同通风方式,特别是运营期平导压入通风方式下寒区特长公路隧道主洞、平导和横通道中温度场和风场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3)对雀儿山隧道进出口段冰碛地层冻土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冰碛地层季冻土物理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以冻融圈冻胀理论为依据,利用数值计算得到了冰碛地层围岩温度场随埋深和时间的冻融规律,并就隧道冻胀力、冻胀变形量进行了计算;设计了针对冰碛地层隧道的“温度+冻胀压力+冻胀应力”原位测试方案,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冻胀作用时冰碛地层-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4)通过施工检测就衬砌背后空洞、不密实等缺陷进行了统计,利用热液固耦合计算得出空洞存水冻胀时,随着未冻水体积含量、存水空间大小、存水空间位置变化所导致的冻胀力及相应的结构冻胀应力、损伤和变形发展规律;同时计算得出了裂隙花岗岩不同裂隙倾角、间距等工况下裂隙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最后,通过原位测试及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验证,进一步明确了寒区隧道空洞及裂隙共存花岗岩在冻胀作用时围岩-衬砌结构的冻胀特性。(5)分别就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通风升温系统以及不同地层施工防冻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就运营期隧道洞口端保温隔热材料选型、厚度和设防范围等关键参数进行计算,通过现场测试和数值计算对其升温效果和保温层效果进行了分析。

罗军[8](2018)在《柳南客专路基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取了柳南客专膨胀土路基作为研究对象,由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得到地基土的相关力学性质参数,确定了沉降、稳定性及承载力计算的方法;选取锰矿开采区路基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地基加固区地基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分析确定了四线并行段路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线间距、排水设计、站后附属工程设置等内容;研究了喀斯特地貌条件下岩溶整治和危岩落石防护的设计措施。论文分析设计成果,并总结先进经验,为柳南线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依据,为新建铁路提供参考。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由膨胀土试验得知:该线地基土大多呈弱膨胀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样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征,发现土样呈中等压缩性,并呈现一定软化和硬化特性;并与现场原位试验结果进行对照,选取适当的物理力学参数。2、对比多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可以得知:在计算天然地基沉降时,用修正的比例荷载法计算基底应力,使用弹性土堤法及拟合公式计算附加应力得到的结果同实测值更为接近,方法也更为简便;复合地基沉降分为加固区和下卧层,通过对比传统方法和L/3法的结果,发现两者结果相近,但L/3法的过程更为简便,因此建议选用。3、采用瑞典条分法、Bishop法、传递系数法等分析膨胀土路堤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分析他们在假设条件、平衡条件、适用条件及稳定计算结果上的异同,得知Bishop法、传递系数法更为精确合理,为不同条件下稳定性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了依据。4、对比分析各种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得知水泥搅拌桩主要通过桩身材料与周围土体发生水化、胶结、挤密等作用提高地基承载力,而预应力管桩凭借其较高的单桩承载力和便捷的施工,可应用于铁路地基的加固;分别给出了水泥搅拌桩和预应力管桩的加固方案,并对复合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5、结合相关规范及资料,确定并行段路基两线最小线间距为7.7m;水文计算结果表明线间沟的泄水能力满足设计流量的要求,并节约化设置站后附属工程。6、结合有关资料及规范,确定了岩溶整治设计原则:一般岩溶地段采取封闭回填与钻孔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措施,岩溶强烈发育地段“以桥代路”通过;对危岩落石发育地段的防护措施进行了针对性研究。

陈思[9](2018)在《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物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承载着千百年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成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物建筑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寒冷地区的文物建筑,表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其生成机理也较为复杂特殊,其中以冻害最为典型,即在冻害的预防及治理的过程中,其修缮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应激性,十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文在寒地视角下,以价值为导向,进行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与防治研究,为我国寒冷地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关系,建构价值对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的指导性与应对性理论。首先,通过寒地文物建筑的多维价值体系,分析价值评估对于文物保护主导方向的指引,价值的建立与衡量,判定不同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差异,进而设定相应的保护决策,最终体现遗产价值的核心地位。其次,利用不同价值文物建筑的等级差异性,论证了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对应性。就保护的力度而言,凡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建筑,其保护措施都更为严格谨慎;相对价值较低的文物建筑来说,其保护力度也相应较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价值与等级的不同,针对其病害的勘察、监测、预防及治理的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文中引入中东铁路沿线文物建筑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建构。最后,通过文物建筑的价值与冻害防治应对性,从预防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的理论层面,挖掘文物建筑价值对冻害防治的决策依据与指导方向。建构价值指导下,寒地文物建筑保护的级差性理论,以及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从而形成“价值指导性、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框架。论文将田野调查、归纳分析、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贯穿于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前(冻害的信息采集与病害机理分析)、中(冻害的预防调控)、后(冻害的治理措施),即从冻害的表征、冻害的发生路径、以及冻害路径的封堵等逻辑关系,对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勘察、分析、预防与治理程序研究。通过大量的寒地文物建筑所处环境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的信息汇总,进行冻害的信息采集、表征分析及数据统计,建立冻害图像数据系统、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选择量化方法。从冻害的内在因素(温湿度影响)、外在因素(冻害加剧的成因)深层挖掘不同材料及结构的文物建筑冻害发生机理。同时,在基础研究的积淀下,从寒地文物建筑材料的自身特点、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通过气象参数视角,进行宏观及微观层面的综合分析与详细阐释,深入挖掘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发生机理,为后期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论文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探讨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预防调控机制,从不同结构、构造及材料的角度,在文物建筑保护相关原则下,研究寒冷地区文物建筑冻害治理的具体措施。首先,以冻害的核心要素为依据,提出隔离水分的具体措施,分析文物建筑冻害的湿度控制、结构检测及病害跟踪。其次,对不同价值等级的文物采取实时监测、定期检测以及病害跟踪等手段,从源头避免冻害发生。最后,文中引入大量作者本人参与的寒地文物建筑保护修复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及国际大量成熟的文物建筑病害治理案例的优势借鉴,对传统材料与新材料、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筛选,进而提出适寒性预防策略与治理措施,为我国寒地文物建筑后续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性方案,从而有效地缓解文物建筑的冻害劣化趋势,进一步促进寒地文物建筑的保护进程,最终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存续这一终极目标。

孙超,邵艳红,王寒冬[10](2018)在《支挡式结构物水平冻胀力研究进展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寒冷地区的支挡式结构,极易受水平冻胀力的影响,过大的水平冻胀力容易造成支护结构变形、出现裂缝、支护体错断甚至整体倾倒,严重威胁支护工程的安全与稳定,因此研究寒区支挡式结构水平冻胀力的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从水平冻胀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分布模式、取值大小、计算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诸多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水平冻胀力的大小及其分布形态受土质类型、土颗粒大小、土体分散性、土内所含矿物成分、土体温度、土体含水量、外界水源补给以及支护结构特征等多因素影响;水平冻胀力存在多种分布模式,对不同分布模式应采取不同的计算方法,而且各计算公式均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在实际工程中,若要减弱水平冻胀力的影响,可采取换填土质、加强保温、隔水排水、使用物理化学试剂或多方法综合使用等措施。

二、建筑物附属工程的冻害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物附属工程的冻害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安全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1 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的发展
        1.2.2 高寒地区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1.2.3 隧洞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研究
        1.2.4 隧洞工程风险理论研究发展趋势与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2 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基本理论
    2.1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理论
        2.1.1 风险的定义
        2.1.2 水工隧洞施工风险的分类
        2.1.3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
        2.1.4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机理
    2.2 西北高寒地区气候特点及对施工的影响
        2.2.1 西北高寒地区气候特点
        2.2.2 西北高寒地区施工难点
    2.3 风险识别
        2.3.1 风险识别定义
        2.3.2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过程
        2.3.3 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2.4 风险评价
        2.4.1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内容
        2.4.2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步骤
        2.4.3 风险评价常用方法
3 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1 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因素识别要求
        3.1.1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依据
        3.1.2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识别原则
        3.1.3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3.2 基于WBS-RBS法的风险因素识别
        3.2.1 WBS-RBS风险辨识方法
        3.2.2 建立WBS工作任务分解结构
        3.2.3 建立RBS风险分解结构
        3.2.4 构建WBS-RBS风险识别矩阵
        3.2.5 编制风险因素清单
        3.2.6 构建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3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等级划分
4 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4.1 组合赋权法
        4.1.1 改进G2 法
        4.1.2 改进CRITIC法
        4.1.3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4.2 可变模糊评价法
    4.3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
5 引大济湟工程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1 项目概况
        5.1.1 引大济湟工程概况
        5.1.2 引大济湟工程地质条件
        5.1.3 引大济湟工程7#隧洞施工特点及难点
    5.2 引大济湟工程7#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2.1 样本初始数据的获取
        5.2.2 指标权重的计算
        5.2.3 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
    5.3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分析
    5.4 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4.1 外部风险控制措施
        5.4.2 内部风险控制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改进CRITIC法指标相关系数表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季冻区土温变化规律探索和水岸工程冻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2 季冻土区土体冻胀机理及影响土体冻胀因素
    2.1 Miller第二冻胀理论
    2.2 Beskow毛细理论
    2.3 影响土体冻胀因素
        2.3.1 水分对土体冻胀影响
        2.3.2 土质对土体冻胀影响
        2.3.3 温度对土体冻胀影响
        2.3.4 附加荷载和土密度对土体冻胀影响
    2.4 本章小结
3 季冻土区土温变化规律和冻深研究
    3.1 土温变化规律实验研究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介绍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2.1 气温数据采集与处理
        3.2.2 土温数据采集与处理
    3.3 规律分析
        3.3.1 总体特征分析
        3.3.2 阶段性特征分析
    3.4 气温对土体冻深影响
        3.4.1 土体冻深变化线
        3.4.2 土体冻深发展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季冻土区水岸挡墙冻害分析与防治研究
    4.1 水岸挡墙冻胀破坏特征
    4.2 水岸挡墙填土冻结力存在形式及分布规律
        4.2.1 水岸挡墙填土力存在形式
        4.2.2 挡墙受力特点以及影响挡墙水平冻胀力大小主要因素
        4.2.3 挡墙水平冻胀力计算及分布特点
    4.3 寒期水岸挡墙结构变形规律
        4.3.1 水岸挡墙寒期墙体冻胀位移观测试验
        4.3.2 水岸挡墙冻胀位移特征曲线
        4.3.3 水岸挡墙冻胀水平位移规律分析
    4.4 水岸挡墙防冻害措施研究
        4.4.1 现阶段水岸挡墙冻害防治措施
        4.4.2 新型防冻害水岸挡墙结构
    4.5 本章小结
5 季冻土区水岸护坡冰推破坏分析与防治研究
    5.1 水库冰盖形成及冰压力分布规律
        5.1.1 冰盖生成
        5.1.2 影响冰压力大小主要因素
        5.1.3 冰压力分布
    5.2 水库冰盖运动及引起冰推条件
        5.2.1 冰推作用
        5.2.2 冰盖与护坡相互作用机理
    5.3 新型防冰推措施
        5.3.1 消推器装置
        5.3.2 抛石护坡
    5.4 本章总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成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2 移民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及研究现状
    2.1 上位法及规范
    2.2 制度建设
        2.2.1 移民档案的定义
        2.2.2 移民档案管理体制及职责
        2.2.3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
    2.3 重点工程及省级移民档案管理
        2.3.1 部分重点工程移民档案管理
        2.3.2 部分省移民档案管理办法
    2.4 国内研究现状
        2.4.1 文献研究统计分析
        2.4.2 文献研究内容分析
    2.5 国外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ZHW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及移民工作概况
    3.1 工程及移民概况
        3.1.1 工程概况
        3.1.2 电站规划情况
        3.1.3 移民安置规划情况
    3.2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安置实施概况
        3.2.1 农村移民安置
        3.2.2 专业项目处理
        3.2.3 库底清理
        3.2.4 环境保护
        3.2.5 投资完成情况
    3.3 ZHW抽水蓄能电站移民档案管理概况
        3.3.1 档案管理体制
        3.3.2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成果
        3.3.3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成果
        3.3.4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成果
        3.3.5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成果
        3.3.6 档案分类整理立卷
        3.3.7 评价和问题
4 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4.1 前期工作应归档要求
    4.2 前期工作实际归档情况
    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4.4 对策建议
5 移民安置实施工作档案管理研究
    5.1 综合文件档案管理
        5.1.1 综合文件应归档要求
        5.1.2 综合文件实际归档情况
        5.1.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1.4 对策建议
    5.2 农村移民安置档案管理
        5.2.1 农村移民安置应归档要求
        5.2.2 农村移民安置实际归档情况
        5.2.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2.4 对策建议
    5.3 专业项目档案管理
        5.3.1 专业项目应归档要求
        5.3.2 专业项目实际归档情况
        5.3.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3.4 对策建议
    5.4 库底清理档案管理
        5.4.1 库底清理应归档要求
        5.4.2 库底清理实际归档情况
        5.4.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5.4.4 对策建议
6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档案管理研究
    6.1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应归档要求
    6.2 移民工作管理监督实际归档情况
    6.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6.4 对策建议
7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研究
    7.1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应归档要求
    7.2 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实际归档情况
    7.3 实际归档符合性分析
    7.4 对策建议
8 移民档案管理问题研究
    8.1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下的指标设计深度问题
    8.2 移民档案归档范围分类逻辑不清问题
    8.3 移民档案重要资料和一般资料的划分标准问题
    8.4 个别归档文件分类不恰当问题
    8.5 归档范围未包含部分重要档案问题
    8.6 移民档案管理职责不够明确问题
    8.7 人员制度不完善问题
    8.8 缺少预立卷和检查制度的问题
    8.9 移民工作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9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及展望
        9.2.1 研究局限
        9.2.2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4-1 ZHW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1 ZHW移民安置实施工作综合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5-2-1 ZHW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2 ZHW南蒿亭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3 ZHW石门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4 ZHW南寺新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5 ZHW张河湾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6 ZHW沿庄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7 ZHW南蒿亭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8 ZHW测鱼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2-9 ZHW西沟村农村移民安置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1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招投标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2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朱王主线公路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3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西沟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1-4 ZHW移民安置交通专项南寺村对外交通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2 ZHW移民安置电力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3 ZHW移民安置电信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4 ZHW移民安置广播电视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5 ZHW移民安置水利专业设施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3-6 ZHW移民安置文物保护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5-4 ZHW移民安置库底清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附表6-1 ZHW移民工作管理监督文件归档资料清单
    附表7-1 ZHW移民资金财务管理归档文件资料清单

(4)某煤矿附属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3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4 论文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2.2 地质构造
    2.3 气象水文
    2.4 地层岩性
    2.5 地下水
    2.6 场地地下水、土腐蚀性
    2.7 不良地质作用
第三章 边坡岩土体工程性质
    3.1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3.2 固结快剪及饱和快剪试验参数
    3.3 岩土原位测试成果
    3.4 岩石测试结果
    3.5 黄土湿陷性评价
    3.6 边坡土的工程性质评价
    3.7 边坡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第四章 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4.1 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4.2 地震液化判定
    4.3 抗震地段划分
第五章 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5.1 边坡的现状稳定性
    5.2 边坡稳定性验算参数
    5.3 边坡稳定性与评价
第六章 边坡支护方案
    6.1 边坡分段特征
    6.2 支护设计标准和原则
    6.3 支护方案设计
        6.3.1 AC、GI段边坡支护方案
        6.3.2 CD、EF段边坡支护方案
        6.3.3 AB、IK段边坡支护方案
        6.3.4 CI段边坡支护方案
        6.3.5 JK段边坡支护方案
        6.3.6 截排水沟
        6.3.7 绿化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1.3.1 项目管理理论发展过程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2.1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2.1.1 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编制
        2.1.2 项目工作持续时间估算
        2.1.3 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2.2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2.2.1 施工进度总体概况
        2.2.2 施工阶段进度实施与控制的工作内容
    2.3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4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3章 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3.1 改进方案目标与总体设计
    3.2 进度计划变更
    3.3 关键节点调整与优化
    3.4 进度管理流程优化
    3.5 进度绩效管理优化
    3.6 优化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CF净水厂建设进度管理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4.1 组织管理措施
    4.2 技术保障措施
    4.3 资源保障措施
    4.4 经济保障措施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1.2.2 公路建设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研究
    1.3 研究目标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及监测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监测点布设与监测方法
3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及风险评价
    3.1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3.1.1 水土流失特征分析
        3.1.2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3.2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2.1 水土流失影响范围分析
        3.2.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3 典型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风险评价
        3.3.1 土壤侵蚀强度分析
        3.3.2 水土流失评价单元和评价时段分析
        3.3.3 水土流失评价内容和方法
        3.3.4 水土流失评价结果
        3.3.5 水土流失风险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与措施典型设计
    4.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4.1.1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配置方式
        4.1.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4.2 重点水土保持工程防治措施典型设计
        4.2.1 工程防治措施
        4.2.2 植被防治措施
    4.3 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情况
    4.4 本章小结
5 山区高速公路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过程分析
    5.1 建设初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5.1.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1.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2 植被恢复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5.2.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2.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3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5.3.1 主线工程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3.2 弃渣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5.4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分析
        5.4.1 建设初期水土流失计算
        5.4.2 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计算
        5.4.3 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水土流失计算
        5.4.4 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寒区隧道温度场及多场耦合研究现状
        1.2.2 冻土和冻岩冻胀特性研究现状
        1.2.3 寒区冻土冻岩隧道冻胀损伤机理研究
        1.2.4 寒区特长隧道防冻保温技术措施
    1.3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选题依据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隧道冻害及冻胀性分级
    2.1 高海拔寒区隧道及冻害现象
        2.1.1 高海拔隧道主要冻害现象
        2.1.2 寒区隧道冻害因素分析
    2.2 寒区高海拔典型特长隧道调查分析
    2.3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3.1 冰碛地层工程特性
        2.3.2 冰碛地层冻土物理力学参数取值
        2.3.3 冰碛地层冻胀率及冻胀性分级标准
    2.4 冻结花岗岩石及岩体冻胀性分级标准
        2.4.1 裂隙岩石及其冻胀率计算
        2.4.2 冻结花岗岩冻胀性分级标准及依托工程冻胀性分级
        2.4.3 不同冻胀级别隧道防冻要点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风场-温度场研究
    3.1 雀儿山隧道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
        3.1.1 现场监测目的
        3.1.2 风场-温度场现场测试仪器设备
        3.1.3 测点及测试断面布置
        3.1.4 测试时间及频率
        3.1.5 风场-温度场测试结果分析
    3.2 隧道风流场-温度场理论模型
        3.2.1 隧道内风流场及气固换热的基本假定
        3.2.2 洞内风流湍流模型
        3.2.3 风流温度场控制方程
        3.2.4 气固换热及换热系数
        3.2.5 围岩-结构温度场方程
    3.3 基于SST湍流模型的洞内风流场—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3.3.1 模型主要尺寸参数
        3.3.2 计算参数的确定
        3.3.3 模型建立
    3.4 隧道风场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3.4.1 风向
        3.4.2 气压
        3.4.3 风速
    3.5 隧道温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
        3.5.1 洞内气温场
        3.5.2 二衬表面温度场
        3.5.3 围岩温度场
    3.6 现场测试及数值分析结果比较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冰碛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4.1 寒区冰碛地层隧道冻胀特性的数值计算分析
        4.1.1 热力学参数取值方法
        4.1.2 隧道冰碛地层三维数值模型建立
        4.1.3 冰碛地层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2 冰碛地层围岩-结构冻胀力原位测试及结果分析
        4.2.1 原位测试原理和方案
        4.2.2 现场测试结果分析
    4.3 现场冻胀力测试及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岩质地层-结构冻胀特性分析
    5.1 雀儿山隧道岩质地层地质及缺陷检测分析
    5.2 岩质隧道热-流-固-损耦合理论模型
        5.2.1 渗流场与温度场的基本方程
        5.2.2 渗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5.2.3 渗流荷载和冻胀荷载
        5.2.4 围岩-结构损伤本构模型
        5.2.5 耦合方程的求解
    5.3 岩体冻胀力数值计算模型及参数
        5.3.1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2 裂隙水冻胀数值模型的建立
        5.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5.4 衬砌背后空洞存水冻胀计算结果分析
        5.4.1 不同位置空洞存水冻胀对结构内力及位移的影响
        5.4.2 未冻水体积含量对结构应力及位移影响规律分析
        5.4.3 冻胀力作用下结构损伤扩展规律
    5.5 岩体裂隙水冻胀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5.5.1 岩体不同倾角下裂隙水冻胀力对结构受力和变形影响
        5.5.2 冻胀力随裂隙间距变化规律分析
    5.6 富水裂隙围岩-结构冻胀力现场试验及比较分析
        5.6.1 冻胀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5.6.2 衬砌结构内力测试结果分析
    5.7 冻胀压力原位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施工期及运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分析
    6.1 施工期防冻措施及效果
        6.1.1 施工期通风升温系统设计
        6.1.2 施工期通风加热理论计算
        6.1.3 施工期通风升温效果的现场测试
        6.1.4 冰碛地层施工防冻措施
        6.1.5 寒区富水裂隙硬岩地层注浆措施
    6.2 运营期保温层材料选型及参数设计
        6.2.1 保温隔热层材料选型
        6.2.2 敷设保温层隧道气热耦合计算模型
        6.2.3 计算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柳南客专路基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膨胀土路基设计
    2.1 概述
    2.2 试验研究
        2.2.1 室内试验
        2.2.2 现场原位试验
    2.3 沉降计算
        2.3.1 概述
        2.3.2 天然地基
        2.3.3 CFG桩复合地基
    2.4 路基稳定性分析
        2.4.1 概述
        2.4.2 稳定性分析方法
        2.4.3 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
        2.4.4 稳定计算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锰矿开采区复合地基加固及承载力研究
    3.1 概述
    3.2 常用复合地基加固机理及优缺点
    3.3 水泥搅拌桩加固洗矿池方案
        3.3.1 水泥搅拌桩的特点
        3.3.2 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
        3.3.3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机理
        3.3.4 柳南线锰矿洗矿池加固区工程概况
        3.3.5 水泥搅拌桩加固方案
        3.3.6 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3.4 预应力管桩加固采空区方案
        3.4.1 预应力管桩的特点
        3.4.2 柳南线锰矿采空区工程概况
        3.4.3 管桩竖向承载力验算
        3.4.4 管桩水平承载力验算
        3.4.5 预应力管桩加固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四线并行段路基设计
    4.1 概述
    4.2 线间距的确定
        4.2.1 影响线间距的因素
        4.2.2 线间距的计算
    4.3 路基排水设计
        4.3.1 排水设计原则
        4.3.2 常见排水措施
        4.3.3 路基排水水文计算
    4.4 四线并行段设计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喀斯特地貌岩溶及危岩落石整治
    5.1 概述
    5.2 岩溶整治
        5.2.1 工程概况
        5.2.2 成因分析
        5.2.3 工程危害
        5.2.4 岩溶整治措施
        5.2.5 注浆及检测工艺
        5.2.6 岩溶整治方案
    5.3 危岩落石整治
        5.3.1 工程概况
        5.3.2 诱发因素
        5.3.3 危岩落石防护原则
        5.3.4 危岩落石防治措施
        5.3.5 整治方案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2 研究要点
        1.3.3 相关概念的厘定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研究的价值导向性
    2.1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的多维体系
        2.1.1 价值体系的核心性
        2.1.2 价值体系的指导性
        2.1.3 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2.2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
        2.2.1 我国文物建筑的等级划分
        2.2.2 冻害防治与管理的等级差异
        2.2.3 病害治理与价值的等级对应
    2.3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
        2.3.1 预防性保护的价值延续
        2.3.2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价值评判
        2.3.3 “主动保护”的价值关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信息采集
    3.1 文物建筑冻害的物理环境信息
        3.1.1 温度作用要素
        3.1.2 湿环境作用要素
        3.1.3 冻融循环作用要素
    3.2 文物建筑冻害的图像信息采集
        3.2.1 文物建筑冻害的形态表征梳理
        3.2.2 文物建筑冻害的定性等级评定
        3.2.3 文物建筑冻害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3.3 文物建筑冻害的数据信息分布统计
        3.3.1 墙脚构造的冻害数据调查
        3.3.2 主体围护结构冻害数据调查
        3.3.3 装饰及附属构件的冻害数据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
    4.1 冻胀作用的温湿度影响
        4.1.1 材料自身的吸湿性
        4.1.2 水分来源及作用机理
        4.1.3 冻融循环的侵蚀原理
    4.2 冻害加剧的劣化机制
        4.2.1 构件及构造的失效缺陷
        4.2.2 维护及管理的不当问题
        4.2.3 光照及风速的催化因素
    4.3 典型冻害的发生机理
        4.3.1 酥碱的冻害发生机理
        4.3.2 层裂的冻害发生机理
        4.3.3 裂缝的冻害发生机理
        4.3.4 冻害机理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调控
    5.1 文物建筑冻害的宏观调控
        5.1.1 排水系统的改进
        5.1.2 防潮设施的改进
        5.1.3 防渗维护的改进
    5.2 文物建筑冻害的中观防护
        5.2.1 建筑构件的湿度控制
        5.2.2 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5.2.3 建筑整体的病害跟踪
    5.3 文物建筑冻害的微观应对
        5.3.1 墙体基础水线的预防
        5.3.2 墙体表面酥碱的预防
        5.3.3 墙体内部冷凝的预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治理措施
    6.1 不同结构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1.1 石质文物的评估与检测
        6.1.2 砖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
        6.1.3 石构建筑的清洗与材料替换
    6.2 不同构造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2.1 线脚及构件的防水性技法
        6.2.2 砂浆粘结剂的适寒性实验
        6.2.3 砌块及构造的可逆性工艺
    6.3 不同材料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3.1 抗脆性面层的改良
        6.3.2 抗冻性材料的补缝
        6.3.3 抗裂性技法的加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支挡式结构物水平冻胀力研究进展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平冻胀力的形成机理
2 水平冻胀力的国内外研究
3 水平冻胀力的影响因素
4 水平冻胀力的分布模式及大小
5 水平冻胀力的计算方法
6 减弱水平冻胀力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 结构自身条件
    2) 换填措施
    3) 排水隔水措施
    4) 物理化学法
    5) 保温措施
    6) 其他措施
7 结语

四、建筑物附属工程的冻害成因与防治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北高寒地区水工隧洞施工安全风险评价[D]. 王婧.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季冻区土温变化规律探索和水岸工程冻害研究[D]. 任望忠.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3]水利水电工程移民档案管理研究 ——以ZHW抽水蓄能电站为例[D]. 胡少翔.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某煤矿附属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研究[D]. 鲁怡. 长安大学, 2020(06)
  • [5]CF净水厂再生水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研究[D]. 樊星. 吉林大学, 2019(03)
  • [6]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水土流失环境影响与防治研究 ——以西商高速公路为例[D]. 寇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7]高海拔寒区特长公路隧道冻胀特性及防冻研究[D]. 严健.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柳南客专路基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 罗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9]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D]. 陈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10]支挡式结构物水平冻胀力研究进展与思考[J]. 孙超,邵艳红,王寒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  

建筑物辅助工程冻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