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论文文献综述)

陈玥,李佳安,朱曼,刘磊[1](2020)在《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方法以"神经节苷脂""复方脑肽节苷脂""复方曲肽""脑苷肌肽"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选择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后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原因、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临床表现、转归、合并用药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免疫球蛋白M(GM-IgM)抗体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病例46例。患者大部分为>55岁中老年人,用药原因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外伤等,使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7~14 d后出现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肌,多数患者预后不佳。结论吉兰巴雷综合征为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密切监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电生理变化,并警示临床使用该类药物的风险。

龚莉[2](2020)在《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接种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是预防HPV引起的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预防女性宫颈癌中具有突出价值。疫苗作为特殊的药品,也存在安全性问题。本研究拟基于循证医学、数据挖掘和疫苗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个案因果关系评价方法,旨在全面了解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特征,为预防性HPV疫苗的疫苗药物警戒和安全接种提供参考。方法:1、按照循证医学PICOS原则,检索Pubmed、Springer、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的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文献,按照研究设计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提取纳入文献中的AE数据,分析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AE文献中的发生情况。2、(1)在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System,VAERS)中,提取预防HPV疫苗从上市年份至2019年的报告数据,分析文献已出现的AE在大型数据库VAERS中的报告情况,采用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进行信号检测和分析。(2)以各种预防HPV疫苗共同检出信号为共同事件,从医学监管活动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的标准MedDRA分析查询(Standardized MedDRA Queries,SMQ)和首选语(Prefered Term,PT)不同角度进行重点分析。3、基于信号关联强度评价标准,对各种预防HPV疫苗检出的新阳性信号进行关联强度分析,绘制时间扫描图谱验证强关联信号的关联强度和稳定性。基于美国的临床免疫评估(The Clinical Immunization Safety Assessment,CISA)协作网创建的疫苗AE个案报告因果关系评价的方法,选择某已知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对CISA进行验证,然后对强关联信号的个例报告进行因果关系初步评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文献53篇,其中观察性研究文献48篇,上市后临床试验研究文献5篇;另外,关于HPV2的文献有20篇,关于HPV4的文献有30篇,关于HPV9的文献1篇,HPV疫苗类型未知4篇。AE有254种,包括:重症肌无力、纤维肌痛样疾病、获得性神经强直、过早绝经、多形红斑、脱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间质性肺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自然流产、葡萄膜炎综合征、小管间质性肾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2、(1)VAERS数据库中,2006年至2019年,VAERS共接收481 265份AE报告,其中HPV4的AE报告有36 693份;2009年至2019年,VAERS共有405 965份报告,HPV2有253份;2015年至2019年VAERS收到225403份报告,HPV9有12 118份。HPV2检出7个安全信号并涉及4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说明书收录4个,包括头痛、头晕、痛经等。HPV4共检出51个信号并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其中说明书收录的有23个,包括晕厥、月经不规律、闭经、视物模糊等。HPV9共检出24个安全信号,涉及8个系统器官分类。说明书收录的有5个,包括晕厥、头晕、痛经、呕吐、腹痛。(2)HPV2、HPV4、HPV9共同检出的信号有晕厥前期和视物模糊,共同事件分析发现HPV2、HPV4、HPV9存在视网膜异常信号。3、信号强度分析显示:HPV4-闭经为强关联信号,时间扫描图谱显示随着时间推移和报告数增加,信号稳定且关联性强。选择HPV4已知的ADR“晕厥”为目标事件验证CISA评价方法,结果显示有85.19%的“HPV4-晕厥”的报告为“符合”关系,提示该评价方法较为可靠。对162例HPV4导致闭经的不良事件报告因果关系评价结果发现,2例为“符合”关系,2例为“不符合”关系,158例为“不确定”关系。结论:本研究从安全性文献分析、数据挖掘和信号检测评价、初步因果关系评价三个层面对预防性HPV疫苗上市后的安全性进行研究。文献汇总分析发现预防HPV疫苗存在254种AE,数据挖掘检出82个安全信号与预防性HPV疫苗存在统计学关联,应对这些信号予以重视,特别是强关联信号。信号关联强度分析发现HPV4和闭经存在强关联性,个例报告因果关系评价发现有2例为符合关系。但是对非个案层面的疫苗和AE之间的信号因果关系确认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研究为预防性HPV疫苗的安全信息更新提供了新依据,为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苏云霞,王翔,傅明强,陆萍,向会,郭良君,罗小春[3](2019)在《神经节苷脂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发生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静注GM1注射液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同时检索中文期刊数据库中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个案报道,合并文献病例与院内病例,回顾性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基础疾病、前驱感染史、用药剂量及疗程、合并用药、不良反应起始症状、主要表现、双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情况、发生时间、疾病平均达峰时间、实验室检查、严重程度、治疗和转归等项目。结果:收集院内病例5例,文献检索获得病例17例,合计入选病例22例,其中男21例,女1例,50~60岁患者占50.00%。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生于脑出血、脑梗死及脑外伤患者;31.82%的患者有自身免疫相关性疾病。GM1的剂量、疗程与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无明确相关性。GM1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多以肌力及肌张力下降起病,所有病例均以四肢无力为主要表现,且大多合并颅神经受累、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感觉及呼吸功能异常。不良反应多在8~14 d出现,1~3 d达峰;所致肢体瘫痪程度较重,临床结局较差。结论:GM1可能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用药指征,用药时加强用药监护,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后应及时停药并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避免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加重。

刘宇[4](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及时发现疫苗接种不良反应以及原因,对疫苗预防疾病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5年5月起,广东省依照WHO的指引建立了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本研究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2006-2016年广东省AEFI监测数据中疫苗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了解广东省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改进免疫预防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报告比值比(the Reporting Odds Ratio,ROR)、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the 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和伽马-泊松收缩论方法(the empirical Bayes Gamma-Poisson Shrinker,GPS)4种方法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2005~2016年广东省报告AEFI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反馈数据挖掘技术的检测效果。结果1.广东省2005~2016年AEFI的发生率和分布 12年间.,共报告54092例AEFI个案,2006年至2016年增长率26.82%。广东省126个县区均有AEFI报告,48h内报告报告率95.64%,48h内调查率98.80%。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比为1.95:1;男女性别比为1.48:1;≤ 岁占52.05%,86.25%发生在接种后≤1d内。期间广东省AEFI报告发生率为15.77/100万剂次到193.55/100万剂次;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5.40/100万剂次~42.20/100万剂次。2.AEFI的特征 ①异常反应主要是过敏性皮疹和无菌性脓肿,严重异常反应发生少见,主要包括热线惊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和过敏性休克。②非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是7价肺炎疫苗(856.18/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10.73/100万剂);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是23价肺炎疫苗(13.27/100万剂),最低是甲乙肝联合疫苗(0.00/100万剂)。一般反应发生率最高是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588.47/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2.93/100万剂);异常反应发生率最高是7价肺炎疫苗(299.15/100万剂),最低是风疹疫苗(5.85/100万剂)。3.四种数据挖掘技术对异常信号的发现 使用PRR、ROR、BCPNN和GPS对13089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进行分析,按参考阈值,分别发现43、43、29和20个信号,对严重异常反应分析,分别发现27、27、17和11个信号。甲肝(减毒)疫苗和水痘疫苗均发现敏性休克和喉头水肿信号,信号值较高,甲肝(减毒)疫苗、水痘疫苗异常信号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验证。4.数据挖掘技术判断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效度 以所有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为基线,特定疫苗异常反应发生率>3倍基线为阳性为标准进行评价。PRR中样本量为43例,AUC=0.88(95%CI:0.75~0.96,P<0.00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1,最佳截断值为>1.88(灵敏度88.46%,特异度82.35%)。ROR样本量为43例,AUC=0.88(95%CI:0.74~0.96,P<0.001),ROC曲线有统计学意义。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71,最佳截断值为>1.89(灵敏度88.46%,特异度82.35%)。BCPNN 中样本量为 29 例,AUC=0.80(95%CI:0.61~0.92,P=0.002)。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最佳截断值为>1.57(灵敏度89.47%,特异度 80.0%)。GPS 中样本量为 20 例,AUC=0.75(95%CI:0.51~0.91,P=0.062),ROC曲线无统计学意义。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6,最佳截断值为>3.01(灵敏度56.25%,特异度100.00%)。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敏感和特异地发现AEFI监测系统中的异常信号,PRR、ROR、BCPNN发现信号效果较好。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高,AEFI异常反应发生率在预期范围内,主要发生于低幼年龄组,多价疫苗比单价疫苗不良反应率高。

程连芝,张岩,程谟国[5](2019)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与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该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格林-巴利综合征疾病的患者50例,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随后采取随机数字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IVIG组(17例)、H组(16例)以及PE组(17例)3组,其中对IVIG组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注射方法进行治疗,对H组患者采取皮质类固醇冲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对PE组患者采取血浆置换疗方法进行治疗,随后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组(81.3%,6.3%)与IVIG组(70.6%,29.4%)、PE组(52.9%,29.4%)3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均较佳,但是H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53 6,19.265 6,P<0.05)。结论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采取皮质类固醇冲击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显着,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朱健清[6](2014)在《复发性格林巴利的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复发性格林巴利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在格林巴利的患者中挑选了2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20例格林巴利患者从发病到症状高峰,最后被治愈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结果复发病例的蛋白定量平均值和初次发作时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的CSF-IgG平均含量明显高于初次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复发的格林巴利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发病的格林巴利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格林巴利患者在发作症状、体征及电生理等方面相均与初次发作大致相同,但病情明显比初次发病情况严重,因此在诊断时需认真鉴别。

武晓玲,郝建萍,王淑珍,于红霞[7](2013)在《外伤、手术及神经节苷酯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文中认为目的分析6例外伤及手术后继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例,其中4例在外伤后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探讨其手术、外伤及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酯对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6例外伤及手术后继发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起病时间、诱发因素、外伤部位及麻醉方式等进行评估,结合电生理及病理变化进行总结,并回顾相关文献,对手术及外伤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手术以及外伤可继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临床表现多为危重症型,起病原因与手术及外伤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老年及基础病变与预后相关。讨论外伤及手术后,机体内特殊的抗体出现决定患者神经轴索损害程度,是GBS的促发因素,也决定了病情及预后。

康庆云,杨理明,陈波,张洁,宁泽淑[8](2013)在《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病因与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的病因及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8月我科收治的AFP患儿30例,均常规行心肌酶、电解质、血糖、双份粪便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等检查。且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性行颅脑磁共振(MRI)、脊髓MRI、脑脊液、肌电图、肠道病毒抗体等检查。回顾性分析AFP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30例AFP患儿中,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病损20例,新斯的明实验阳性3例,血钾降低3例,心肌酶明显增高2例。颅脑MRI异常2例,脊髓MRI异常3例,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5例。30例AFP患儿中,急性麻痹综合征10例,格林-巴利综合征5例,急性脊髓炎3例,周期性瘫痪3例,重症肌无力3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2例,外伤性神经炎2例,多发性肌炎2例。均经过积极有效对因及对症支持治疗,12例痊愈,3例临床症状缓解,15例遗留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结论 AFP可因不同病因和多种疾病引起,依据不同的病因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可能遗留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郭虎,卢孝鹏,徐瑾,郑帼[9](2012)在《对米勒-费舍尔综合征的再认识》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提高对米勒-费舍尔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6例米勒-费舍尔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报道及研究进展,探讨对米勒-费舍尔综合征的再认识。结果 6例米勒-费舍尔综合征患儿中共济失调6例,表现为步态不稳、指鼻不准,甚至不能行走,球麻痹3例,表现为饮水呛咳,声调下降,言语不清,眼肌麻痹6例,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部分上睑下垂,部分眼球震颤,腱反射消失6例表现为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头颅CT或MRI正常6例,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6例,电生理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损害6例。结论米勒-费舍尔综合征是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变异型,眼肌麻痹、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是其主要特点,多伴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和周围神经损害,预后良好。

马挺,刘强,李秋梅[10](2009)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痊愈8例,显着进步6例,好转3例,显效率为82.4%。结论: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能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明显缩短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二、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1.2.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情况
    2.2 纳入病例的基本情况
    2.3 用药原因
    2.4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表现特点
    2.5 患者转归情况
3 讨论
    3.1 国内外研究进展
    3.2 关联性分析
    3.3 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3.4 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机制
    3.5 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预防和治疗

(2)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常规的疫苗AE监测方法
        2.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疫苗不良事件监测的现状
        2.3 疫苗不良事件因果关系评价方法
    3 研究内容和目的
第一章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不良事件文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1.2 数据来源
        1.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1.4 数据提取和分析
        1.5 不良事件数据标准化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和筛选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 纳入文献及不良事件的基本特征
        2.4 不良事件汇总分析及分类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不良事件的信号检测分析
    第一节 不良事件PT层级的信号检测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提取和整理
        1.3 检测方法
        2 结果
        2.1 AE上报基本情况
        2.2 信号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节 共同事件的PT层级及SMQ层级信号检测与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共同事件的定义
        1.2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SMQ分类及其狭义术语
        2.2 信号检测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信号关联强度分析及强关联信号的个例报告因果关系初步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信号关联强度分析
        1.2 个例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选择和验证
        1.3 CISA评价方法
    2 结果
        2.1 信号关联强度
        2.2 强关联信号的时间扫描图
        2.3 因果关系评价方法的验证分析
        2.4 个例报告的因果关系初步评价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数据库检索策略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交流情况

(3)神经节苷脂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资料来源
        1.1.2 收集方法
    1.2 文献检索
        1.2.1 检索策略
        1.2.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标准
    1.4 关联性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来源与关联性评价结果
    2.2 患者因素
        2.2.1 性别及年龄
        2.2.2 原发疾病
        2.2.3 合并基础疾病
        2.2.4 前驱感染史
    2.3 药物因素
        2.3.1 GM1的剂量
        2.3.2 GM1使用疗程
        2.3.3 合并用药情况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4.1 起始症状
        2.4.2 主要表现
        2.4.3 双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情况
        2.4.4 不良反应出现时间
        2.4.5 疾病平均达峰时间
        2.4.6 实验室检查
        2.4.7 严重程度评估
    2.5 治疗和转归
3 讨论

(4)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历史及现状
    第1节 国外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系统运行情况
    第2节 国内AEFI监测系统现状
    第3节 广东省AEFI监测系统发展历程
    第4节 数据挖掘技术在疫苗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第5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东省2005年至2016年AEFI监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
    第1节 目的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第3节 AEFI监测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结论
第三章 数据发掘技术在AEFI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第1节 目的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结论
第四章 数据挖掘技术的反馈
    第1节 目的
    第2节 对象和方法
    第3节 结果
    第4节 讨论
    第5节 结论
第五章 全文小结、创新点、不足及下一步研究设想
    第1节 全文小结
    第2节 研究创新点
    第3节 研究的不足
    第4节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5)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判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6)复发性格林巴利的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讨论

(7)外伤、手术及神经节苷酯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讨论

(8)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病因与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2.2 病因诊断
    2.3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 儿童AFP临床特点
    3.2 儿童AFP的诊断思路
    3.3 儿童AFP治疗

(9)对米勒-费舍尔综合征的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项目
2 结果
3 讨论

(10)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定标准[2]
2 结果
3 讨论

四、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节苷脂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文献分析[J]. 陈玥,李佳安,朱曼,刘磊.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0(09)
  • [2]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上市后安全性的初步研究[D]. 龚莉.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3]神经节苷脂相关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的回顾性分析[J]. 苏云霞,王翔,傅明强,陆萍,向会,郭良君,罗小春.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9(10)
  • [4]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广东省2005-2016年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D]. 刘宇.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5]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诊治的临床效果分析[J]. 程连芝,张岩,程谟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19(05)
  • [6]复发性格林巴利的临床特点分析[J]. 朱健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15)
  • [7]外伤、手术及神经节苷酯相关格林巴利综合征[J]. 武晓玲,郝建萍,王淑珍,于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29)
  • [8]儿童急性迟缓性麻痹病因与诊治分析[J]. 康庆云,杨理明,陈波,张洁,宁泽淑. 中国全科医学, 2013(14)
  • [9]对米勒-费舍尔综合征的再认识[J]. 郭虎,卢孝鹏,徐瑾,郑帼. 中华全科医学, 2012(11)
  • [10]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J]. 马挺,刘强,李秋梅. 中国医药导报, 2009(11)

标签:;  ;  ;  ;  ;  

格林巴利综合征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