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如何选择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如何选用会计差错更正的帐务处理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尹兰菲[1](2015)在《财务造假与政府干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云南绿大地公司案例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当前存在很多造假上市的企业,这些企业本身并没有优良的业绩足以支撑其上市的壳。他们通过财务造假等手段达到上市的目的以后,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是一种欺骗。这样的企业在一系列的欺诈行为被曝光后,企业形象崩塌、信誉受损,导致其业绩下滑。然而当企业价值下降到退市边缘时,往往政府会出于多方利益权衡进行干预,这样干预的影响和结果都是巨大的。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财务造假和政府干预两个主要方面对上市公司价值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以云南省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大地”)为案例,深入剖析作为云南省林业先锋企业的绿大地,如何利用财务造假进行造假上市,钻资本市场空子,走法律、法规空档,最终面临退市危机。又如何通过政府的干预“化险为夷”、“扭亏为盈”。文章通过该案例对企业运作进行解析,利用数据分析等手段找出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几个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财务造假对企业的各经济主体的关联影响,及在各种不完善治理结构下的整个投融资市场不规范问题。并通过该案例对政府干预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具化财政造假与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并对这样的现象思考分析,力图给出解决的途径及方法。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和设想,致力于对以后提升企业价值和规范证券市场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

赵清[2](2013)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基础理论的研究及实证研究,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应然分析。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原则、目标、组织结构、方式、内容等给出了建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如何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方案。同时分析了国有企业中财务监督工作的影响因子,赋予权重,建立财务监督评价体系,该体系由财务管理、客户服务、企业运营、企业发展四个子模块构成并分别针对企业财务状况、客户数据及关系、企业主营业务及增值业务、企业文化及人员方面的指标的编辑和评分,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及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完成财务监督评价系统,最后利用某大型国有企业真实生产数据对该系统进行验证。

陈钰泓[3](2009)在《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只有死亡和纳税是逃脱不了的”,这是英美国家早就流传的名言。1935年英国上议院汤姆林勋爵在“国内税务局专员与威斯敏斯特公爵诉讼案”中,有一段着名的司法声明:“任何人都有权根据恰当的法律来安排他的事务,使缴纳的税收比没有这样安排的要少。如果他成功地这样安排,使缴纳的税收减少了,那尽管国内税务局专员或其他纳税人可能不欣赏他的精心筹划,他是不能被强迫多缴纳税收的。”自此,英国及许多受英国影响的国家的税务案例,都在对照这一判例的精神来处理纳税人的税务筹划,即本文定义的纳税筹划。纳税筹划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依托税收政策法规的合理导向,通过资本、资源的有效配置,获取收益与税负的最佳配比,从而使税后利益最大化。纳税筹划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它的纵深发展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实际上是由企业与股东、债权人、政府、职工等之间的契约组成的“契约的联结”。在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中,政府与企业的税负契约是以会计数据及相关行为决定税负大小的重要指标。在履约过程中,投资者与经营者由于掌握着公司真实的会计信息,自然会主动、有目的地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契约的不完备性,来左右会计数据及其相关行为,减轻税负,谋取自身利益。因而,纳税筹划和企业的经营行为息息相关,是一种高层次理财活动,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进一步扩大,进行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的能力就越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税收法规体系的进一步健全、保证纳税人权利的制度进一步法律化和透明化,纳税人的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这正是纳税筹划产生和开展的基本条件。随着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及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显着增大,这对其经营成果的大小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税法许可的前提下,利用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进行合理的财务安排,使得纳税筹划的可能性和盈余管理的空间大大增加。相应地,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及其经济后果变得更为复杂多变。自Modigliani & Miller(1963)考虑了税收因素的影响而修正了由二者于1958年创建的MM理论,从而建立新MM理论进行研究以来,西方关于所得税影响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等方面财务政策选择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善。近年来,尽管也出现了一些有关税收利益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文献,但研究较为零散且不够深入,未见有人系统性地研究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等问题。会计和税法体现不同的经济关系,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两种制度的不同必然导致会计-税收差异(Book-Tax Difference),具体体现为会计损益与企业所得税应税损益之间的差异,即会计-应税损益差异。显然,可将这种差异就作为研究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问题的切入点。在中国,最近几年有不少学者对税收与会计选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但未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同时,中国理论与实务界的相关研究,大凡停留在对会计和税收两种制度条款之间差异进行定性比较,鲜有文献对两种制度差异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更鲜有人对新会计准则和受其影响出台的新企业所得税制度下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关系等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鉴于此,本人以会计-应税损益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尝试系统、深入地探究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其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等问题。一方面力争在理论与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并系统地分析中国的问题,以弥补国内外理论界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同时,也为国内读者介绍西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笔者相信,本文的研究,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全文主要讨论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1)导论;(2)相关理论基础;(3)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4)新会计准则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5)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6)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全文以相关基本理论的分析为前提,以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及学科定位为基础,以会计-应税损益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探讨新会计准则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进行定量研究,并分析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等问题。本文规范思考和实证检验的主要脉络如下:1、导论。本章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相关中西方文献进行综述,介绍论文结构、研究思路及方法,并总结论文的创新与不足。2、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主要是对与本文研究相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有:经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备性,企业行为的机会主义性,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博弈论及契约理论,以及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的分析,旨在为全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3、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是一个内涵较广的概念,包括征税筹划和纳税筹划,而纳税筹划在学科定位上归属于财务管理学的范畴。本文的研究以纳税主体对其所得进行纳税筹划的概念为基础,追溯纳税筹划的产生和发展,总结其必要性和研究意义。通过对会计损益与应税损益的概念界定,指出会计损益与应税损益的差异所在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的前提,也是分析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关系的纽带,由此推论出其构成本文研究的内含逻辑起点。通过对本章内容的逐一研究和分析,旨在理清本文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为后文的研究明确范围,也从规范理论分析方面为后文研究作出有益的支撑。4、新会计准则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在本章中,笔者首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介绍,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新会计准则的产生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继而,通过对比新旧会计准则及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介绍,以分析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定背景、内容,及新会计准则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及其纳税筹划的影响。通过本章的研究,为后文对在新会计准则影响下的企业纳税筹划和盈余管理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作出制度和政策背景的铺垫。5、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本章作为本文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前文理论分析和政策背景铺垫的落实,又是对本文试图探索的盈余管理与纳税筹划的关系的印证,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章首先用一个引子,交待了笔者进行实证研究的意图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接着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进而进行了研究设计、样本选择和描述性统计,继而得出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论主要如下: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会考虑采用纳税筹划手段减少所得税费用支出,从而增加公司留存收益的总额。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理性的公司管理层有可能会充分地利用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不同规定,及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调减高税率或低优惠年度的经营性会计损益至低税率或高优惠年度,以平滑各期的所得税成本。笔者通过考察2005~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所得税费用的变化额度同操控性税后应计损益的关系情况,证实了该结论具有普遍性。并且,检验结果也表明,考察期各年所得税费用变化额度(即以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水平)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并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的年度内,可操控性税后应计利润平均值远大于其实施后年度的可操控性税后应计利润平均值。从而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以纳税筹划为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抑制。研究同时发现,上市公司的确存在通过纳税筹划影响所得税费用支出,从而使操控性税后利润数额变大,实现总体盈余管理幅度增大的普遍现象。可见,从最大化股东财富的角度看,纳税筹划与基于所得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共性,纳税筹划也是基于所得的盈余管理的手段或途径之一。但是,中国目前的纳税筹划研究基本上停留于税法与会计制度条文的异同分析层面,基本没有开展相应的实证研究。因此,开展该领域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也可一定程度地拓宽纳税筹划研究的内容,并可相应改变纳税筹划领域的研究范式。对此,希望本文的肤浅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6、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本章首先采用归纳法,对会计信息的质量、披露及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一般性的分析,并引入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及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贡献。继而,采用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地分析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并对比资本市场对纳税筹划下会计信息的要求,发现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规定的不足,由此,进一步分析纳税筹划对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通过本章的规范研究,旨在体现全文研究主题的应用价值。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所得税的纳税筹划是影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将成为盈余管理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领域。本文以会计-税收差异为内含逻辑起点,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之间进行关联研究,且研究取得预期效果,并对由此引出的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及对之的政策性建议进行探讨。中国理论界在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囿于学术水平、认知能力和资料来源的限制,本文对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关系问题的研究也仅是一种尝试。尽管如此,本文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但有助于梳理该领域研究的脉络和发展方向,而且能给今后的研究以启迪。从研究的整个过程中,笔者有如下启示及展望:(1)运用经济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解释制度变迁;(2)全面权衡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3)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与考量所得课税的盈余管理相互交织;(4)区分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进行研究;(5)新准则与新税制实施后的相关研究。

许汉城[4](2008)在《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又以真实性问题最为突出。对此,许多学者更多地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会计信息的失真,将问题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会计作弊。然而,即使是以合法真实的原始凭证、依据合法合规的会计处理,也同样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这是因为,会计政策、规范和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全真实,并且在实务中,会计人员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目的在会计制度允许范围内对会计政策和方法进行选择,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也就是说,制度的不完善和约束缺乏也会使会计信息失真。这也称作会计信息的制度性失真。本文研究的重点是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下,仍存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潜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治理措施。论文第一章为导论部分,先是概述了会计信息的涵义、内容、作用及其质量特征。接着阐述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类型以及原因,指了会计信息失真按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制度性的涵义及其成因。第二章分析了当前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状况,指出了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会计失真现象尤为严重。同时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种危害。第三章主要运用对比的方法,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则是在对新旧会计准则对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准则在防范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局限性,并通过一些案例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第五章主要是在以上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准下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若干治理措施。

刘鑫[5](2007)在《商业银行防范贷款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在竞争环境中能够立于不败的核心能力。在当前同业竞争日益剧烈的条件下,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始终保持较高的信贷资产质量水平,而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作为当前困扰信贷工作决策质量的关键点,已成为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实务工作中一个极为现实而又受到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目前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现象极为严重的社会现状,紧紧围绕其可能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决策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入手,从理论和实务两个层面,以目前企业较为常见的会计造假方法为着眼点和突破口,对如何规避企业会计造假,提高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质量问题和风险防范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王佳雯[6](2007)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和投资风险防范》文中指出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行为和经营结果的表现形式,其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秩序,而且直接涉及到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切身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类型、动因、机会及采用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防范会计舞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形式,主要调查个人投资者(散户)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的反应,以及该人群在分析上市公司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个人投资者识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提供参考。本文以博弈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对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失真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博弈论角度揭示了会计信息披露失真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在证券市场信息披露问题上,不同利益主体如投资者、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监管机构各有其自身利益,它们之间利益冲突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信息披露失真正是由于不同利益主体利益冲突而不断博弈造成的结果,信息披露制度是博弈的均衡。要治理信息披露失真,实现理想的纳什均衡,便需要改变各博弈主体体现个体理性但不利于博弈中集休理性的因素。还需要通过对博弈规则的改变来影响博弈结果,主要从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完善会计制度方面来着手。

陆娅琳[7](2007)在《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会计信息质量是困扰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发生的若干巨额会计造假案,对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们开始反思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迫切希望改变这一现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人员和会计学科本身,随后扩大到会计人员以外的经理层、规则制定者等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理论的日益成熟为研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影响机制奠定了基础。一方面,会计信息具有治理作用,为公司治理提供决策有用信息,通过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来影响经济结果;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机制的好坏又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此外,公司绩效与会计信息质量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绩效差的公司普遍被认为具有更多的财务舞弊动机。因此,通过研究公司治理、公司绩效这两大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以为探求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途径提供新思路。研究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这一前提。在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各种评价方法,但由于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相对滞后,还未建立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诸多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此外,考虑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特点,选择财务报告失败衡量法,即按照财务报告是否舞弊来表示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较为实际的做法。其次,按照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两者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可以相互映证,更具说服力。公司治理结构按照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可分为内、外部治理结构分别进行探讨。在研究公司绩效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时,可以从研究公司绩效不良企业财务舞弊的动机出发,探讨公司绩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对亏损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动机分析,揭示出公司在绩效低劣时,更具有会计信息失真的动机。在实证研究中,必须量化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两大因素。其中,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与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三会指标,较好的体现了公司治理的机制。公司绩效的衡量方面,根据我国经济的特征及成本效率原则,公司盈利指标能够较好的满足研究的需要。在关于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两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的实证研究中,主要运用财务报告失败分析法,选取了近7年来受到证监会处罚的财务舞弊公司作为样本,运用配对样本比较、非参数检验和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对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两者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分析与假设。研究结果显示,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对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着显着的影响。公司治理方面,发生舞弊的公司其国有股和法人股比例更高、流通股更低、股权集中度更低,公司的前三大股东中更可能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局。董事会、监事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效果不显着,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越差、公司绩效越低的公司越容易发生财务舞弊行为。因此,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公司绩效是导致财务舞弊的动机,不良的公司治理结构又为财务舞弊的实现提供了途径。因而,应当特别加强对亏损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

范彩虹,谢宜豪,成丽[8](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题,并且是在西方会计界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会计理论的研究重心。在我国,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已逐渐受到学术界、准则制定机构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因为,它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研究,通过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研究,关于建立

马孟君[9](2006)在《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问题的研究 ——基于CPA行业视角的分析》文中提出上市公司特别是ST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披露的现象很普遍,此现象形象地被称为年报的“补丁”。年报打“补丁”的现象这类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多属于隐性披露缺陷,容易被忽视,但如果依据补充或修改前的年度报告(若前后报告差异部分达到重要性水平)作决策,将会给年度报告使用者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或误导其决策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引起笔者关注的是,几乎没有上市公司因年度报告“补丁”(证监会等做出的带有处罚性质的年报“补丁”除外)问题而受到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机构的处罚,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因上市公司对年度报告进行补充披露而发表任何意见,对上述公司负有审计责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中也没有一家因此而受到处罚。因此有必要从CPA行业视角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问题。另外,须着重指出的是本文是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即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问题,本文重点不是论述年报“补丁”行为对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影响或对注册会计师具体执行审计业务的影响(包括因“补丁”问题影响CPA的审计程序、方法及责任)以及针对此影响CPA执行具体审计业务时如何对“补丁”问题采取的具体处理措施和CPA责任的划分与承担。笔者拟将这些问题作为本文的后续研究问题,留待更为宏观层面上的基于CPA行业的相关分析与对策完成后,在进一步研究基于CPA个体的相关分析。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本文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重大的年报补丁问题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关系,接着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CPA行业视角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年报补丁无所作为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说明选题背景和有关文献对本文所研究问题及类似问题的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报补丁问题。这一部分首先分析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报补丁问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接着阐述了年报“补丁”问题与会计师事务所关系。 第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年报“补丁”无所作为的原因。这一部分主要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职业判断基础、审计委托模式、监管、罚责等从CPA行业的角度多方面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对年报“补丁”无所作为的原因。 第四部分:政策建议。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主要有如下措施:加强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推行完善合伙制、完善职业判断的基础、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模式、强化CPA行业监管、加大违规成本等。

闫宁宁[10](2006)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及其信息功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问题是西方国家会计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近三十年来,西方学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以实证研究为代表的比较系统的理论。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建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日益关注的领域。但是,会计政策披露问题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以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为研究对象,以期望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信息功能。具体研究意义有以下几点:(1)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从而更好的理解会计信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2)有助于上市公司克服管理者利用会计政策选择实现自己不正当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实现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和“公允”;(3)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关于会计政策披露的理论。本文主要包括五部分,其基本内容是:(1)首先提出问题,综述国内外对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创新与不足。(2)会计目标和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必要性。随着会计信息系统论的确立,会计目标研究成为了会计研究的起点。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已经定位于决策有用观和经管责任观的结合,这两种观点在运用中需要调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附以额外披露为补充的决策有用信息观的思路是非常合适的方法。会计政策是财务报表数据生成的基础,会计政策披露是对财务报表数据的重要解释,因此必须在财务报表表外加以揭示。这一点已经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3)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规范。首先,无论表内确认还是表外披露都需要质量特征要求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会计政策披露作为重要的表外披露内容也需要质量特征要求来保证其决策有用性。其次,会计政策披露在质量特征要求的基础上具体应该以何种形式披露何种内容都是非常重要的。第三,世界各国对会计政策披露的规定;我国关于会计政策披露的规定。(4)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信息功能的规范研究。信息功能是证券

二、如何选用会计差错更正的帐务处理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选用会计差错更正的帐务处理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财务造假与政府干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云南绿大地公司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案例选择
        1.2.1 案例研究方法
        1.2.2 内容分析方法
        1.2.3 案例选择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1.1 公司价值的衡量
        1.3.1.2 财务资金等公司内部决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3.1.3 政府干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分析基础和文献回顾
    2.1 公司价值理论分析基础
        2.1.1 净资产收益率理论
        2.1.2 市净率理论
        2.1.3 托宾Q理论
    2.2 研究现状和文献回顾
        2.2.1 关于财务造假的研究现状
        2.2.2 关于政府干预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案例描述
    3.1 绿大地简介
    3.2 绿大地上市
    3.3 绿大地的欺诈
第四章 绿大地财务造假给利益相关方带来的损失
    4.1 财务欺诈的动机
    4.2 财务造假给股东带来的损失
    4.3 财务造假给债权人带来的损失
    4.4 财务造假给供应商带来的损失
    4.5 财务造假给客户和员工带来的损失
    4.6 财务造假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第五章 政府干预的动机、条件及影响
    5.1 政府补助
    5.2 政府干涉的动机
        5.2.1 云投集团重组绿大地的动机及条件
        5.2.2 云投集团对绿大地的重组带来的影响
第六章 财务造假的预防与政府干预的纠正
    6.1 绿大地案例反应的主要问题
        6.1.1 资本市场不规范
        6.1.2 对财务造假惩治力度小
        6.1.3 政府干预影响
    6.2 财务造假的预防
        6.2.1 加强公司内部治理力度
        6.2.2 加大证券市场的规范
    6.3 政府干预的矫正
        6.3.1 加大退市相关法律法规力度
        6.3.2 恢复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的技术路线
    1.3 论文完成的工作以及创新点
        1.3.1 完成的工作量
        1.3.2 本文创新点
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现状分析
    2.1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形成历史-日趋完善的监督体制
        2.1.1 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2.1.2 国有企业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2.1.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监督体制的形成
    2.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中创新做法
        2.2.1 股票期权
        2.2.2 会计委派制
        2.2.3 财务业绩评价
    2.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存在的问题
        2.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2.3.2 以某集团为例
    2.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问题形成分析
    2.5 小结
3 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研究
    3.1 相关理论研究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激励理论
        3.1.3 激励约束
        3.1.4 公平与效率
        3.1.5 财务管理相关理论
    3.2 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2.1 产权与监督
        3.2.2 公司治理与监督
        3.2.3 财务监督理论
        3.2.4 财务监督权
        3.2.5 财务监督执行中的分类
        3.2.6 财务监督体制
    3.3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3.1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研究
        3.3.2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研究
    3.4 小结
4 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建立
    4.1 财务监督体制建立方法
        4.1.1 完善公司治理与监管体制
        4.1.2 明确财务监督体制设计原则
        4.1.3 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监督体制的最优路径
        4.1.4 在体制完善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
    4.2 财务监督体制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4.2.1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财务监督流程
        4.2.2 在建设财务监督体制中引入信息技术
    4.3 财务监督体制基本框架构建
        4.3.1 设立财务监督目标
        4.3.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4.3.3 确定财务监督方式
        4.3.4 明确财务监督的内容
        4.3.5 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监督指标体系
    4.4 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财务监督体制模型
        4.4.1 财务监督评价指标的选取
        4.4.2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4.4.3 模糊评价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模型
        4.4.4 财务监督评价等级划分
    4.5 小结
5 财务监督评价系统设计
    5.1 系统技术方案
        5.1.1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5.1.2 ADO.NET 技术
        5.1.3 MS SQL Server 2000
    5.2 系统总体架构
    5.3 数据库详细设计
    5.4 功能模块设计
        5.4.1 安全认证
        5.4.2 系统管理
        5.4.3 个性工具
        5.4.4 财务管理模块
        5.4.5 客户服务模块
        5.4.6 企业运营模块
        5.4.7 企业发展模块
        5.4.8 财务监督总分模块
    5.5 系统安全性设置
        5.5.1 网络安全设计
        5.5.2 数据库安全设计
        5.5.3 应用安全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某集团应用财务监督体制实例
    6.1 构建财务监督体制
        6.1.1 建立财务监督目标
        6.1.2 建立财务监督组织结构
        6.1.3 财务监督组织内职责分工
        6.1.4 财务监督评分
    6.2 建立配套措施完善财务监督体制
        6.2.1 通过流程控制财务风险
        6.2.2 加强内部审计
        6.2.3 借助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财务监督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建目录项

(3)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纳税筹划的文献综述
        1.2.2 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
    1.3 论文结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与研究相关的基本理论
        2.1.1 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2.1.2 信息的不完备性
        2.1.3 企业行为的机会主义性
        2.1.4 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2.1.5 博弈论
        2.1.6 契约理论
    2.2 纳税筹划的基本原理
        2.2.1 绝对收益筹划原理和相对收益筹划原理
        2.2.2 税基筹划原理、税率筹划原理和税额筹划原理
3. 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分析
    3.1 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及学科定位
        3.1.1 纳税筹划的概念界定
        3.1.2 纳税筹划的特征
        3.1.3 纳税筹划的学科定位
    3.2 纳税筹划的产生及意义
        3.2.1 溯源会计与税收的关系
        3.2.2 纳税筹划的起源和成因分析
        3.2.3 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
    3.3 盈余管理的概念、特征及方法
        3.3.1 盈余管理的概念
        3.3.2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3.3.3 盈余管理的基本方法
    3.4 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3.4.1 关于会计损益和应税损益
        3.4.2 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4. 新会计准则及其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4.1 新会计准则体系及其与旧准则的比较
        4.1.1 新会计准则的产生及意义
        4.1.2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主要内容
        4.1.3 新旧会计准则体系的差异比较
    4.2 新会计准则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影响
        4.2.1 新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4.2.2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制定背景及内容
        4.2.3 新会计准则对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影响
    4.3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及其纳税筹划的影响
        4.3.1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4.3.2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影响
5. 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相关文献回顾
    5.3 研究设计
        5.3.1 盈余管理测度模型分析与选择
        5.3.2 研究假设与研究模型及其变量设计
    5.4 数据采集与样本选择
        5.4.1 数据采集
        5.4.2 样本选择
    5.5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6.1 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问题
        6.1.1 会计信息质量及其披露
        6.1.2 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一般分析
    6.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6.2.1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和要求
        6.2.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贡献
    6.3 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6.3.1 所得税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
        6.3.2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信息披露的规定
        6.3.3 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信息披露的不足
        6.3.4 纳税筹划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启示
7.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与建议
        7.1.1 主要研究结论
        7.1.2 政策性建议
    7.2 研究前景及展望
        7.2.1 实务发展前景
        7.2.2 研究启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4)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会计信息的涵义与作用
    1.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1.3 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涵义
第二章 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现状及危害
    2.1 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现状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第三章 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及其主要变化
    3.1 新会计准则出台的背景
    3.2 新准则出台的意义
    3.3 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第四章 新准则对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影响
    4.1 新准则对遏制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积极作用
    4.2 新准则对抑制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局限性
第五章 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的综合治理
    5.1 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
    5.2 进一步改革产权制度
    5.3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5.4 提高会计职业准入门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建设
    5.5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加大违法成本,提高法律威慑力
    5.6 调整税收政策,降低所得税税率
    5.7 加强外部监督力度,完善外部监督机制
    5.8 重塑社会信用文化,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文化根源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商业银行防范贷款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企业会计信息造假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企业内部原因
    2.2 企业外部原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对银行信贷资产管理的负面影响研究
    3.1 导致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低下
    3.2 使商业银行对企业诚信信心不足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常用手段及其甄别
    4.1 企业会计造假常用手段
    4.2 会计报表造假的甄别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防范客户会计信息造假的长效机制:客户评价体系构建
    5.1 对客户进行定量评估
    5.2 对客户的定性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商业银行针对企业会计报表造假的防范措施
    6.1 完善客户信息收集系统、强化实地调查、查账制度
    6.2 加强对集团客户管理,重点关注关联交易和或有事项
    6.3 建立风险经理制度、加强客户经理素质培训及内审力度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致谢

(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和投资风险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路线
2 基本理论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2.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概念及其分类
    2.2 国外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关于财务报告舞弊的研究现状
    2.4 国内外舞弊理论的现实意义
3 国内外舞弊现状分析
    3.1 国外舞弊现状分析
    3.2 国内舞弊现状分析
4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法
    4.1 上市之前财务舞弊手法
    4.2 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财务舞弊手法
    4.3 利润表主要项目财务舞弊的手法
    4.4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财务舞弊手法
    4.5 其他财务舞弊手法
5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形成机理分析
    5.1 博弈论概述
    5.2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博弈论分析
    5.3 结论
6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投资风险防范
    6.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技术
    6.2 证券市场监管
    6.3 结论
7 结束语
附录一: 证券投资者(散户)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证券投资者(散户)调查报告1-股权分置之前(2006年1-2月)
附录三: 证券投资者(散户)调查报告2-股权分置之后(2007年2-3月)
附录四: 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评级
附录五: 被上海证交所谴责的上市公司名单
参考文献

(7)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2章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的理论研究
    2.1 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分析
        2.1.1 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
        2.1.2 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与选择
        2.1.3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分析
        2.2.1 公司治理结构释义
        2.2.2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发展及概况
    2.3 公司绩效的衡量
        2.3.1 公司绩效的衡量指标
        2.3.2 本文公司绩效指标的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互作用
    3.1 会计信息质量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3.1.1 会计信息发挥治理作用的前提
        3.1.2 会计信息质量对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3.1.3 会计信息质量对外部治理结构的影响
    3.2 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1 内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2 外部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2.3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公司绩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
    4.1 亏损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动机
        4.1.1 回避约束性法规的动因
        4.1.2 管理层维护自身利益的动机
        4.1.3 满足债务契约条款的动机
    4.2 国内外的实证研究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方法与样本选择
        5.1.1 实证方法
        5.1.2 样本选择
    5.2 样本的描述统计
        5.2.1 样本分布
        5.2.2 T检验及威尔科克森符号检验
        5.2.2.1 T检验
        5.2.2.2 威尔科克森符号检验
    5.3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3.1 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3.2 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特征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4 公司绩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5.4.1 研究假设
        5.4.2 变量定义
        5.4.3 模型构建
        5.4.4 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6.1 完善股权结构,增强治理效应
    6.2 提高董事会、监事会效率
        6.2.1 明确法律法规要求
        6.2.2 加强监管力度
    6.3 规范股东大会的召开和表决
        6.3.1 提高股东大会出席比例
        6.3.2 改进表决方式,提倡记名投票制
    6.4 尤其加强对亏损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优化
    6.5 本章小结
结论
    (一) 结论
    (二) 本文局限性
    (三)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问题的研究 ——基于CPA行业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
    0.2 几个相关范畴
    0.3 研究现状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年报“补丁”问题
    1.1 年报“补丁”问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2 年报“补丁”问题与会计师事务所关系的现状分析
2 会计师事务所对年报“补丁”无所作为的原因
    2.1 行业职业道德问题
    2.2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问题
    2.3 职业判断的基础问题
        2.3.1 独立审计准则问题
        2.3.2 担保问题
    2.4 审计委托模式问题
    2.5 行业监管问题
    2.6 行业罚责问题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行业的职业道德建设
    3.2 推行完善合伙制
    3.3 完善职业判断的基础
    3.4 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模式
        3.4.1 改革审计委托模式
        3.4.2 尝试事业单位审计
    3.5 强化CPA行业监管
    3.6 加大违规成本
参考文献
后记

(10)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及其信息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结构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 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披露的必要性
    2.1 会计政策披露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决策有用信息观
    2.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必要性
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要求、内容与规范
    3.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质量特征要求
    3.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3.3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规范
4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信息功能的规范研究
    4.1 会计政策披露具有信息功能的理论基础
    4.2 会计政策披露的信息功能
    4.3 会计政策披露信息功能实现的影响因素
5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信息功能个案分析与政策建议
    5.1 国内、外一些关于会计政策披露信息功能的实证研究
    5.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信息功能的个案分析:南方航空案
    5.3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的质量及政策建议
    5.4 我国的信息使用者对会计政策披露的分析、解释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四、如何选用会计差错更正的帐务处理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财务造假与政府干预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云南绿大地公司案例研究[D]. 尹兰菲.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
  • [2]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研究[D]. 赵清.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3(10)
  • [3]纳税筹划与盈余管理 ——基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D]. 陈钰泓. 西南财经大学, 2009(01)
  • [4]新准则下会计信息制度性失真研究[D]. 许汉城.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5]商业银行防范贷款企业会计信息造假的对策研究[D]. 刘鑫. 吉林大学, 2007(05)
  • [6]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形成机理研究和投资风险防范[D]. 王佳雯. 华东师范大学, 2007(03)
  • [7]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 陆娅琳. 东华大学, 2007(05)
  • [8]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A]. 范彩虹,谢宜豪,成丽. 2006年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征文, 2006
  • [9]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补丁”问题的研究 ——基于CPA行业视角的分析[D]. 马孟君. 中国海洋大学, 2006(03)
  • [10]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及其信息功能的研究[D]. 闫宁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如何选择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