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

一、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谷世铭[1](2020)在《BDS-3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优化及偏差处理》文中提出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建设现已进入尾声,预计2020年建设完成。届时将有约50颗北斗卫星用于导航定位,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而精密单点定位以其只需架设一台接收机、布站方式灵活、作业方式简单等优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同时,BDS3卫星在原有频点的基础上,新增两个民用频点,且与其他系统频点存在重合,这也为多系统多频数据融合处理提出了新的设想。因此,针对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中的误差源进行分析,建立较为准确的改正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北斗卫星定位精度,和保证提供服务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BDS3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以及偏差模型改正作详细介绍,工作内容总结如下:1、本文针对北斗卫星差分码偏差特点,建立了不同伪距组合的差分码偏差改正模型。并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差分码偏差改正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加快坐标收敛;2、分析了北斗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模型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论为在利用GFZ播发的精密星历时,利用ESA模型对卫星端天线相位中心偏差进行改正,可有效改善定位精度。同时在缺少BD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参数的前提下,可考虑使用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参数代替;3、针对北斗二代卫星特有的“动偏-零偏-动偏”偏航姿态控制模式,分析其对相位缠绕和天线相位中心偏差(PCO)改正的影响,实验结论表明,在卫星处于零偏模式时,使用正确的偏航姿态改正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可使E方向偏差由dm级提高为cm级,改善率约为75.44%,N方向偏差由cm级提升为mm级,精度改善约为48.70%,U方向上的改善率为58.30%;4、从数据完整率、周跳比、信噪比、多路径误差四个方面对BDS3卫星信号进行数据质量分析。结论表明,B2a的信号质量最佳,B1C的信号质量要差于另外三种信号。同时,相较于B1/B3组合,在利用BlC/B2a组合进行定位时,可有效改善其收敛性,在平面方向上坐标解算精度有较小提高,U方向精度变差;5、分析了 BDS2+BDS3融合精密单点定位定位性能,结果表明,与BDS2相比,在有效缩短收敛时间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单天解定位精度。进行BDS3三频精密单点定位实验,得出结论,三频B3/B1C/B2a组合收敛性略优于双频B1C/B2a,解算精度两种方案保持一致性。三频B1/B1C/B2a组合可有效改善定位精度,但存在收敛性变差的问题。

孔海洋[2](2019)在《基于固定轨道的GNSS接收机动态定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定位系统(GNS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GNSS导航定位终端的检验成为保证定位精度的重要措施。目前导航定位终端的检定主要以静态检测为主,在动态定位应用更加广泛的情况下,目前的接收机检定方式难以满足终端实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的检测要求。同时,现有的动态检测方法大多处于实验模拟阶段,难以满足实际状况下动态检定需求。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基于固定轨道的动态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建立一条固定轨道,在轨道附近基准点上架设全站仪,在轨道的载体上固定一个基座,将棱镜固定在基座上,采用全站仪和棱镜测量的方式对载体运动轨迹进行测量,获取点位数据后,用最小二乘法对点位进行拟合,确定载体运动轨迹方程。为获取可靠的基准点坐标,在轨道附近和相聚较近的一点架设三个测站,进行静态测量。数据处理时,选择测量数据和国内四个IGS测站数据联合处理,利用GAMIT/GLOBK进行基线处理和网平差,获取精确的测站点坐标。其中涉及的坐标系统有静态测量的WGS84坐标系统、全站仪测量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统、GAMIT/GLOBK和TRACK中与曲率相关的特定地方空间直角坐标系统(NEU),在数据处理时应该注意各个坐标系统的相互转换。完成坐标系统的转换和轨道方程模型化后,利用TRACK模块对比不同长度基线和不同类型精密星历对动态定位精度的影响,发现当基线长度小于1km时,利用最终星历IGS参与数据解算精度最高。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直线而言,动态定位平均误差为34cm,曲线段的动态平均误差为6cm左右,直线和曲线部分低于平均误差的点位都高于80%。由此可以判断,该固定轨道可以完成动态定位精度的检定。图28幅;表22个;参54篇。

刘伟平,郝金明,邓科[3](2018)在《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是影响GNSS高精度定位定轨的重要误差源,实用中需要对其精确标定。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如何对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进行更为精确的标定应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各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天线情况,而后系统总结了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指出了未来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北斗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的标定方法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孟德利[4](2017)在《北斗高精度定向中的多径/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高导航定位精度一直是导航工作者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载波相位观测量的精度直接决定了精密定位方法能够达到的精度水平。载波相位观测量中的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多路径误差不能通过差分等方法直接消除,而只能通过标定建模等方法完成误差的补偿。本文以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短基线精密定向为研究背景,对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多路径误差进行研究,并通过标定建模试验验证定位定向精度的提升。本文首先对北斗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展开了研究。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指的是天线瞬时相位中心与天线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其普遍存在于所有的接收天线中,一般是要求毫米级定位精度水平的领域中必须考虑的误差。目前对于北斗接收天线天线相位中心误差的研究非常少,尤其很少能给出PCV随高度角,方位角变化的高精度误差标定结果。本文对天线相位中心误差的传统标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原理。然后给出了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对单天线精密定位和双天线精密相对定位的影响公式,并给出了试验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其对于高程方向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采用目前各方面标定性能最佳的自动机器人绝对标定方法对天线相位中心误差进行标定,给出了重复标定结果的对比,B1频点的PCO重复标定精度达到了0.5mm、PCV重复标定精度基本在0.2mm以内。最后通过试验研究了PCV对定向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补偿PCV后的定向精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载波相位多径误差是短基线相对定位方法中的主要误差影响项。为此,本文使用基于短基线静态环境的多径补偿方法进行多径补偿研究。该方法不仅适用于静止天线,在多径环境变化不剧烈的车船上也会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以时间为补偿变量的观测域精确多径误差补偿方法,其中重点研究了站间单差多径的提取方法,多径去噪方法,北斗各可见卫星多径周期的精确计算方法。本文采用基于滑动平均模型的多径去噪方法,通过调节滑动时间窗口得到了最佳的去噪效果。多径周期的精确计算考虑到了北斗卫星星座的特殊性,对预报星历法与相关分析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别给出了各可见卫星多径的精确变化周期。最后开展了基于短基线的北斗定向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补偿多径后的定向精度提高了近一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二代导航系统正在投入使用阶段,而三代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高精度定位领域的拓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而实现对北斗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和多径误差的建模补偿十分有利于北斗导航系统在高精度领域的推广。

周广勇,范斌斌,何冬琦[5](2016)在《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测自动转动装置》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研制了一套基于PLC控制的自动转动装置及观测数据分割软件。该装置包括由步进电动机带动的可旋转基座、控制其运转的PLC控制器、装置电源及GPS接收机电源。步进电动机通过2个齿轮的减速,提供较大扭矩,带动基座旋转部分绕中心轴旋转,保证了旋转过程的同轴度。PLC通过编程线下载电脑中编好的程序,连接驱动器和步进电动机,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和转动角度。该装置替代人工对基座旋转,旋转角度和时间精确可控,观测期间无需人员操作,实践表明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王铁生,缑慧娟,赵东保[6](2013)在《GPS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的检测与校正》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常规旋转天线法中旋转角度不准确以及天线相位中心具有随机性的情况,提出了利用均值法进行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上偏差的检测和校正.该方法是将两台接收机安置在超短基线两端,固定其中一台接收机,将另外一台接收机天线均匀旋转,基线解算,计算旋转的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大小.结合实例证明:新的检测方法快捷、简便,适合野外利用超短基线进行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的检测.

王建宇,初照,郑加柱[7](2013)在《GPS天线相位中心检定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在《规程》中GPS天线相位中心检定原理的基础上,对其检定过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GPS天线相位中心检定方法,最后通过实际观测,对该方法的实际检定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新方法的数据处理过程更加严密,偏差范围进一步缩小,能更好地满足现代大型结构复杂工程高精度定位的需求。

黄纪晨[8](2012)在《GPS高程传递中天线相位中心垂直偏差的改正》文中指出建立在前辈学者对于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验的研究成果上,明确现有检验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应用条件,作者强调了天线相位中心垂直偏差稳定性检验在GPS高程传递中的重要性,并设计了相应实验。融合稳定性检验实验结果并改进现有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验方法,作者提出在GPS小网高程传递中天线相位中心垂直偏差的改正方法。

李义先[9](2012)在《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对于GPS高程影响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与其几何中心不重合性构成了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如何减少相位中心偏移是天线设计和GPS数据处理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分析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偏差的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讨论GPS天线相位中心垂直分量偏差对GPS高程精度的影响,应用实例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李小军[10](2008)在《GPS接收机检定原理与方法》文中指出根据多年GPS接收机检验工作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检测方法、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对测地型GPS静态测量和RTK测量精度检测和计算方法、导航型GPS接收机的定位误差检测和计算方法作了阐述。

二、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BDS-3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优化及偏差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北斗精密单点定位理论与参数估计
    2.1 精密单点定位函数模型
    2.2 精密单点定位随机模型
    2.3 三频精密单点定位模型
    2.4 滤波模式与参数估计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北斗精密单点定位偏差分析及处理
    3.1 精密单点定位相关误差及改正方法
    3.2 北斗差分码偏差改正
    3.3 北斗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改正
    3.4 本章小结
4 北斗卫星偏航姿态改正
    4.1 导航卫星偏航姿态模型
    4.2 北斗偏航姿态改正模型
    4.3 北斗偏航姿态改正精密单点定位实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北斗三代精密单点定位数据处理
    5.1 北斗三代导航卫星新信号B1C/B2a
    5.2 B1C/B2a单点定位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北斗三代精密单点定位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固定轨道的GNSS接收机动态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规则几何轨迹动态检测法
        1.2.2 转盘法
        1.2.3 双天线法
        1.2.4 非卫星定位检测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动态数据处理基本理论
    2.1 GNSS观测量
        2.1.1 伪距观测量
        2.1.2 载波相位观测量
        2.1.3 差分组合观测量
    2.2 主要误差来源及改正
        2.2.1 对流程延迟改正
        2.2.2 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改正
        2.2.3 多路径效应误差
        2.2.4 接收机噪声
    2.3 精度评估
第3章 轨迹方程的建立
    3.1 基准点坐标获取
        3.1.1 测量仪器及基线处理软件介绍
        3.1.2 天线控制文件介绍及改正
        3.1.3 静态实验及数据解算
        3.1.4 基线解算及网平差数据分析
    3.2 轨道测量
        3.2.1 轨道测量实验简介
        3.2.2 坐标转换
    3.3 轨道模型数学表达
        3.3.1 直线方程
        3.3.2 曲线方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接收机动态检定
    4.1 TRACK模块
        4.1.1 TRACK定位原理
        4.1.2 TRACK坐标系统
    4.2 动态轨迹确定
        4.2.1 基线长度影响
        4.2.2 星历选择
    4.3 接收机动态检定精度分析
        4.3.1 动态轨迹确定
        4.3.2 背景噪声测量
        4.3.3 精度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航卫星天线简介
    1.1 GPS卫星
    1.2 GLONASS卫星
    1.3 Galileo卫星
    1.4 BDS卫星
2 标定方法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未来发展趋势
    3.1 多系统及新型卫星的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研究
    3.2 建立新的卫星天线相位中心变化模型
    3.3 更精细的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
    3.4 低轨卫星星载观测数据辅助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研究
4 结语

(4)北斗高精度定向中的多径/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接收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及建模研究现状
        1.2.2 载波相位多径误差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北斗定向基本原理
    2.1 载波相位差分观测方程
        2.1.1 非差观测方程
        2.1.2 单差观测方程
        2.1.3 双差观测方程
        2.1.4 三差观测方程
        2.1.5 宽巷组合观测方程
    2.2 载波相位观测误差分析
        2.2.1 与卫星端相关的误差
        2.2.2 与传播途径相关的误差
        2.2.3 与接收机端相关的误差
    2.3 北斗定向常用坐标系及其转换
        2.3.1 坐标系类型
        2.3.2 坐标系转换关系
    2.4 载波相位双差模糊度解算原理
    2.5 北斗定向计算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建模及补偿方法
    3.1 接收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概述
    3.2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对精密定位结果影响分析
        3.2.1 PCV对载波相位非差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3.2.2 PCV对载波相位双差定位结果的影响分析
        3.2.3 PCV对精密定位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PCO标定方法
        3.3.1 旋转天线法测PCO水平分量
        3.3.2 交换天线法测PCO垂直分量
    3.4 PCV标定方法概述
        3.4.1 基于站间单差的相对PCV标定方法
        3.4.2 微波暗室绝对标定方法
        3.4.3 自动机器人绝对标定方法
    3.5 自动机器人绝对法标定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3.5.1 自动机器人绝对法标定PCO垂直分量基本原理
        3.5.2 自动机器人绝对法标定PCV基本原理
        3.5.3 自动机器人绝对标定方法关键技术研究
    3.6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补偿方法
        3.6.1 天线相位中心误差补偿基本原理
        3.6.2 PCV的二维线性插值拟合方法
    3.7 自动机器人绝对法标定试验结果及定向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载波相位多径误差建模方法
    4.1 多径误差概述
    4.2 基于时空特性的多径建模方法概述
        4.2.1 多径建模补偿方法的应用背景
        4.2.2 多径的时空补偿模型
    4.3 站间单差载波相位残差分离方法
    4.4 单差多径去噪提取方法
        4.4.1 小波包分解方法
        4.4.2 滑动平均去噪方法
    4.5 单差多径误差变化周期计算方法
        4.5.1 相关分析法
        4.5.2 预报星历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径误差建模及定向试验
    5.1 定向设备与数据采集
        5.1.1 试验系统构成
        5.1.2 试验设计及数据采集
    5.2 定向软件简要说明
        5.2.1 总体架构设计
        5.2.2 软件计算流程
    5.3 单差多径提取结果与分析
        5.3.1 卫星分布与可见性分析
        5.3.2 多径残差提取与分析
        5.3.3 滑动平均去噪与分析
    5.4 单差多径变化周期分析
        5.4.1 北斗卫星运行规律试验分析
        5.4.2 多径周期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5.4.3 多径补偿效果分析
    5.5 高精度误差补偿定向试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下一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测自动转动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1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方法
    1.1 测量原理
2 自动转动装置设计
    2.1 精度设计
    2.2 旋转部件
    2.3 装置的动力及控制
    2.4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割
    2.5 GPS接收机电源
3 实测试验
4 结束语

(6)GPS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的检测与校正(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检测方法及误差分析
    1.1 旋转天线法
    1.2 旋转引起的误差分析
2 新检测校准方法
    2.1 检测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的存在性
    2.2 确定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的偏差大小
3 应用实例
4 结语

(7)GPS天线相位中心检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线相位中心检定过程分析
    1.1 操作方法
    1.2 检定过程及计算分析
        (1) 天线相位中心与基线共线。
        (2) 天线相位中心与基线非共线。
2 天线相位中心检定方法改进
    2.1 基本原理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2.3 实例分析
3 结束语

(9)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对于GPS高程影响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偏差的检测原理
2 检测与试验
3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4 结论及建议

四、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BDS-3精密单点定位模型优化及偏差处理[D]. 谷世铭.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固定轨道的GNSS接收机动态定位的研究[D]. 孔海洋.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3)
  • [3]导航卫星天线相位中心误差标定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伟平,郝金明,邓科. 测绘通报, 2018(03)
  • [4]北斗高精度定向中的多径/天线相位中心误差建模及补偿方法研究[D]. 孟德利.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5]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检测自动转动装置[J]. 周广勇,范斌斌,何冬琦. 工业计量, 2016(04)
  • [6]GPS天线相位中心水平方向偏差的检测与校正[J]. 王铁生,缑慧娟,赵东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3(06)
  • [7]GPS天线相位中心检定方法的研究[J]. 王建宇,初照,郑加柱. 森林工程, 2013(04)
  • [8]GPS高程传递中天线相位中心垂直偏差的改正[J]. 黄纪晨. 城市勘测, 2012(06)
  • [9]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对于GPS高程影响问题分析[J]. 李义先. 北京测绘, 2012(02)
  • [10]GPS接收机检定原理与方法[J]. 李小军. 地理空间信息, 2008(05)

标签:;  ;  ;  ;  ;  

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