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大豆蛋白纱线的拉伸性能

模拟大豆蛋白纱线的拉伸性能

一、Modeling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Soybean Protein Yarns(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晓[1](2020)在《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丝交织物性能研究及产品研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纺织科学技术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一性纤维制成的织物不足以满足人们对纺织品集舒适、功能、环保于一体的需求。现如今,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因其对环境各方面的影响,发展受到限制,再生蛋白质纤维也因此有了发展前景。本论文的纬纱选用胶原蛋白锦纶长丝和桑蚕丝,通过电镜图观察分析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结构,测试分析胶原蛋白锦纶纤维单纤和单纱的拉伸断裂性能,并且测试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回潮率和蛋白质含量,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得到与性能之间的相应关系。由实验测试结果可知:胶原蛋白锦纶纤维横截面呈不规则的圆形,其表面无明显的孔隙;其纵截面平直,呈不规则的多面形状;并且纤维横纵截面都附着凸起的颗粒,蛋白质的含量是2.465%左右。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回潮率为4.8%,比普通锦纶纤维的回潮率高,具有较好的吸湿导湿性。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断裂强度为5.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18%,均高于普通锦纶纤维;胶原蛋白锦纶长丝的单纱强力为381.93cN,相比于普通锦纶长丝有所提高。为了研究织物纬纱中胶原蛋白锦纶长丝/桑蚕丝的排列比以及织物组织结构对织物各项服用性能及功能性的影响,本论文采用(22.22dtex/24.44dtex×1 8T/S×2)6T/Z桑蚕丝作为经纱,77.78dtex胶原蛋白锦纶长丝和22.22dtex/24.44dtex×5桑蚕丝作为纬纱。设计A系列织物,主要探讨纬纱中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长丝的排列比不同对织物舒适性和功能性的影响,保持A系列织物组织相同(均为五枚缎纹),设计9种不同的投纬比(0:1、1:4、1:3、1:2、1:1、2:1、3:1、4:1、1:0);设计B系列织物,主要探讨织物组织结构不同对织物服用性能和功能性的影响,保持织物中纬纱投纬比相同(1:1),设计5种不同的组织,依次为2/1斜纹、四枚破斜纹、五枚缎纹、八枚缎纹、蜂巢组织。分别对A、B两个系列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包括抗起毛起球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拉伸断裂性、耐磨性、透气性、透湿性和抗紫外性能,通过模糊数学评判得出综合性能最优的织物。根据模糊数学综合评定方法分析,当织物纬纱中的胶原蛋白锦纶长丝含量为25%、组织为五枚缎纹时为最优设计方案,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长丝交织物改善了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并且具有抗紫外性能,而且基本保持了真丝织物的舒适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新型丝绸面料的竞争优势,根据织物的各项功能分析,确定其在纺织服装领域中的应用,对交织面料进行四个系列的图案设计,分别为“简约风”系列、“英伦风”系列、“民族风”系列和“花卉”系列。“简约风”系列有两种设计方案,一种是以石头为主元素,另一种是以十字架为主元素;“英伦风”系列主要是以格子为基本元素,将格子进行大小变化,搭配暗沉的颜色,形成基本的英伦风格;“民族风”系列是以剪纸的边框和花型构成的图案作为主纹样,搭配小的花样构成民族风格;“花卉”系列是以花样为基本元素。利用PS设计软件和JCAD提花设计软件,设计开发既具有靓丽的外观又具有舒适性、功能性的面料。

刘培智[2](2015)在《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内部结构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及其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纤维的基本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内部结构、力学、吸湿、耐热、耐碱以及漂白染色性能。在了解纤维性能的基础上,纺制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线,测试混纺纱线的基本性能,包括纱线力学性能、纱线条干均匀度、毛羽等,得到了纤维及产品基本性能的大量实验数据和规律。其次,在进行理论分析时,以专业知识分析为基础,采用相关模型、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定量并深入的对纤维性能进行分析,主要得到纤维的力学模型和吸放湿模型。本文采用软件及数学工具分析实验数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对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及成纱性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可以指导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结构改进和实践生产。

陈李红[3](2013)在《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由于产量可观、价格低廉,且具有优异降解性、污染小等特征,农副产品和动物毛羽等废弃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具有广泛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潜力。废弃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可作为纺织材料资源,有效降低纺织产业链的碳排放,降低纺织产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研究者们从废弃物中提取生物降解天然高分子,如小麦蛋白、玉米蛋白和鸡毛角蛋白,然后对其进行改性以用于生产可生物降解薄膜,并对其在纺织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化学和/或物理改性的方法增加了蛋白类产品的成本,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其生物降解性;增塑剂的使用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蛋白类热塑产品的强伸性能和耐水性能。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对废弃物组分利用的进一步研究。另外,对比了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的应用性能,评价了其作为替代浆料的可行性。这不仅为天然蛋白质生物材料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为绿色纺织资源的开发提供新思路,而且使天然资源得到科学利用,使纺织业对环境产生较少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五个问题:第一,探讨了蛋白质的提取工艺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利用弱碱从农业副产品及废弃动物毛中提取出蛋白质,并利用碱剂控制蛋白质的水解产物。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碱预处理蛋白质,得到不同的蛋白质多肽链段,进而控制蛋白质的熔融与溶解程度,并影响蛋白质热塑膜和蛋白质浆料的应用性能。第二,研究了蛋白质热塑薄膜的制备条件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利用热压法将提取出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成可生物降解的蛋白质薄膜,并对其热塑性、耐水性及脆性进行评价。通过甘油和热压两种处理方式,来改善蛋白质热塑膜的热塑性、耐水性及脆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热塑膜的耐水性能,采用柠檬酸处理与热压来处理蛋白质薄膜。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A)、图像等手段表征了热塑膜的热塑性能,并以热塑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模量为量化指标,分析和探讨了热压时间、热压温度、甘油浓度、交联剂浓度对蛋白质热塑膜强伸性能和耐水性能的影响。第三,探索了蛋白质浆料与纱线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首先用制得的蛋白质样品,在未使用增塑剂的条件下通过浇铸法制备出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薄膜,以薄膜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为量化指标评估蛋白质薄膜的强伸性能,并探索蛋白质预处理的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浆纱使用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碱剂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对蛋白质浆料进行粘度测试,分析和探讨了蛋白质浆料的水解产物与浆料粘度的内在关系;同时,用此系列蛋白质浆料给聚酯和聚酯/棉(65/35)的粗纱、细纱和织物分别上浆,并以上浆率、浆纱的最大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耐磨次数及面料的耐磨次数为量化指标,探讨蛋白质预处理条件(碱浓度、温度和时间)和相对湿度对聚酯及聚酯/棉混纺纤维的粘附性能、耐磨性能的影响,为蛋白质浆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本论文也通过水浴退浆的方法,以退浆率为量化指标,研究了固浴比、温度、漂洗次数对蛋白质浆料退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薄膜有良好的成膜能力,且薄膜具有一定的延伸度;蛋白质浆料的粘度可控,可以渗透入纱线内部,与纤维材料之间有良好的粘附性;可以提供给浆纱合适的强度、可延伸性和良好的耐磨性能;易退浆;对相对湿度的变化不敏感,因而蛋白质可作为新型纺织浆料,给以聚酯和聚酯/棉为材质的纱线上浆。第四,评价了蛋白质浆料对环境的影响。论文用废水污泥处理蛋白质浆料,以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 BOD5/COD为量化指标,揭示了蛋白质浆料相应工艺过程所产生的废水在活性污泥中的生物降解性;同时,为了确保蛋白质降解以后释放的氮不会影响活性污泥的处理过程,导致新的生物降解性问题,论文提出以总氮和氨氮的浓度变化为进一步量化指标,揭示蛋白质降解过程对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大分子链都被微生物降解,且降解过程中释放的总氮和氨氮都很少,这表明蛋白质的降解不会对废水处理厂的运行造成负面影响,蛋白质浆料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第五,为了评估新型蛋白质浆料取代PVA浆料给聚酯和聚酯/棉纤维上浆的可行性,本论文用商业用PVA浆料做为对比样,分别给聚酯和聚酯/棉细纱、粗纱和织物上浆,并对比分析了PVA浆料与蛋白质(大豆蛋白、面筋蛋白和鸡毛角蛋白)浆料性能、浆纱性能、退浆性能及可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蛋白质纺织浆料的上浆效果与PVA浆料上浆效果相比,可以提供相当或更好的浆纱性能,且蛋白质浆料具有良好的退浆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因此,简单的制备方法,良好的浆纱性能,容易退浆和在废水处理厂的完全降解都使得蛋白质浆料可作为PVA浆料的理想替代品,降低纺织厂对环境的污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重在理论与应用基础的创新,开发利用我国资源丰富的农/农副产品和动物毛羽等废弃物,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生物降解材料学科的发展,推动我国天然资源的科学利用,解决我国纺织业面临的生态问题,具体创新之处如下:第一,基于蛋白质降解理论,利用碱剂从花生粕和鸡毛中制备出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此方法可用于从农副产品和废弃物中提取动植物蛋白质,拓宽了提取动植物蛋白质的思路,也开发出制备蛋白质浆料的新途径,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问题,又有助于实现纺织业的生态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使用碱剂水解蛋白质,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蛋白质,进而控制蛋白质的熔融。此研究可解决一类动植物蛋白质的熔融问题,并制备出生物降解性良好的蛋白质塑料。第三,利用尽可能少的增塑剂和高的热压温度制备出蛋白质热塑膜,此方法可用于提高蛋白质生物降解塑料的强度性能和水稳定性。第四,提出用柠檬酸交联与热压一步完成的方法制备蛋白质热塑膜,在热压过程中实现蛋白质与交联剂的共价交联反应,且利用柠檬酸和蛋白质交联与热压制备的蛋白质薄膜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第五,用碱剂溶解的方法制备出蛋白质浆料,并将其与传统PVA浆料进行对比,探讨了其作为替代PVA浆料的可行性。此研究可解决PVA浆料的难以去除、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开发绿色纺织浆料开拓一条新途径。第六,提出非传统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评估指标,评估了蛋白质浆料在废水污泥中处理前后混合液的BOD5, COD,氨氮和总氮值。根据测定结果,评估蛋白质浆料的环保性能,减少浆料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李寿松[4](2013)在《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基本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是通过提取的蚕蛹蛋白制成蚕蛹蛋白液与粘胶液混合,经湿法纺丝制的。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既有粘胶纤维良好的吸湿性,也有真丝的柔软和飘逸。系统的研究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基本理化性能,能为产品的加工及产品的应用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和X衍射法等方法研究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内部结构,用扫描电镜等方法对纤维的表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摩擦系数进行了测定。其次,研究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力学性能,研究了热处理、碱处理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对照纤维进行了比较,为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成纱性能提供了依据。选用适当的模型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拉伸性能进行了拟合,并深入分析了其拉伸性能。最后,研究了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及电学性能,对吸湿过程进行了拟合并对其吸湿性能进行了分析。

杨琳[5](2013)在《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及产品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牛奶蛋白纤维是以牛奶为基本原料,利用生物化工及现代纺织加工技术,将牛奶蛋白经脱水、脱油、脱脂、分离、提纯后,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线型大分子结构的乳酪蛋白,再将其与高聚物接枝共聚,经湿法纺丝制得的一种有别于天然纤维、再生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新一代再生蛋白质纤维。牛奶蛋白纤维及其织物存在耐热性、耐碱性差的问题,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牛奶蛋白纤维及其织物在后整理加工中性能变化进行研究,以确定其合理的后整理加工条件首先,本课题采用红外光谱和X衍射分析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内部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与未处理的纤维相比,经过热处理后的纤维结晶度降低,化学组成基本没有变化。同时,对牛奶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将干/湿热和碱处理后的牛奶蛋白纤维与原样对比,分析基本性能的变化。其次,本课题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牛奶蛋白纤维纱线处理前后,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失重率等的变化。实验发现,135℃为牛奶蛋白纤维纱干热处理的安全临界温度,85℃为牛奶蛋白纤维纱湿热处理的安全临界温度。最后,本课题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针织物热处理和碱处理后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织物的断裂强度,顶破强度,透气性,透湿率等都有一定程度下降。因此,在牛奶蛋白纤维纱线针织物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

赵俊凤[6](2011)在《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及其产品研究》文中提出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是新一代再生蛋白质纤维。进入21世纪以来,新型纤维的应用备受关注,生态环保的再生纤维的研制和开发已成为纺织工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对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及其机织产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研究:一、研究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二组分混纺纱环锭纺的纺纱工艺和混纺纱的性能预测。对影响混纺纱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以14.7tex牛奶/棉生产为例,阐述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纱的生产工艺和关键技术。通过调整设备牵伸隔距、速度速比等工艺参数,纺出条干均匀、性能良好的牛奶蛋白改性纤维和棉纤维两组分混纺纱。采集147批不同混纺比例、不同纺纱特数的牛奶/棉混纺纱的成品纱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牛奶/棉混纺纱的两个重要的纱线性能—断裂强度和条干不匀率CV值进行预测。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系统有着先天的优越性。选择112个样本进行神经网络的学习训练,余下的35个样本作为验证。经过几次调整优化,BP神经网络对断裂强度和条干不匀率进行了很好的预测。从预测结果的线性拟合的判断常数R2>0.85,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达98%以上,达到了预测的目的。同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预测,得出断裂强度和条干不匀率的线性回归方程,绘出回归预测的预测值的线性拟合曲线,从结果上可以看出回归模型也可以对非线性系统进行预测,但预测的精度明显要小于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二、对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机织物进行服用性能的测试和综合评价。选择8种牛奶蛋白改性纤维的机织物,对其服用性能进行测试。根据所选机织物—衬衣面料的特点,其服用性能包括热湿舒适性、外观保持性和织物风格。对测试结果及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较详细的分析。以上述测试的各项性能指标为原始数据,对8种机织衬衣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综合评判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评判8种机织物的服用性能,并进行排序分类。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各项测试性能的公共因子,得到公共因子的得分,计算出综合评分。通过比较得出,两种综合评分方法的结果不完全一样,但总体上是相符的。因子分析的综合评判方法更有助于找出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分析更加清晰简便。

李敏[7](2010)在《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的研发越来越强调功能性与舒适性,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纺织行业大力发展高档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因此开发新型功能性面料及建立全面、科学的舒适性评价方法非常重要。论文进行了功能性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针织内衣面料的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针织内衣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评价体系;对开发的夏季吸湿排汗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进行了舒适性评价,形成了夏季针织面料的湿舒适性评价体系;对以上功能性针织面料进行液态水动态湿传递研究,并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OMMC的模型。具体工作和成果如下:首先,为了开发新型功能性针织内衣面料,研究了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产业化技术,通过粒径仪测试得到的数据,筛选了纳米级珍珠粉形成珍珠浆料进行湿法纺丝。通过对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进行的一系列功能性测试,以及产生功能的机理分析探讨,证实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具有护肤、抗紫外线、发射远红外线的功能。测试了实验用纱线的基本指标及织物的基本服用性能,通过各项实验综合比较,由于珍珠/天丝/莫代尔混纺纱线具有较理想的基本服用性能,因而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前景。对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指标进行了测试,建立了芯吸高度、透气率、透湿速率、保暖性作为聚类指标的针织内衣评价方法。通过主观实验的评分,对安静状态下、跑步运动状态下的面料舒适性进行了聚类分析,证明珍珠纤维/天丝/莫代尔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对珍珠纤维纯纺及混纺针织内衣在主观实验四个不同阶段的舒适性进行了综合的评判。其次,研究了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为主的夏季运动针织面料的舒适性。选取透气率、透湿量、芯吸高度、回潮率、蒸发率、保水率六个指标做为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对主观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服装在四个实验阶段各个单项主观感觉的差异和变化规律,对九项主观感觉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热湿感觉、触感、压感三类,依据这三种分类对实验服装进行样本聚类分析,得出在四个实验阶段实验服装在热湿感觉、触感、压感方面的分类结果。对主观感觉实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热湿因子、触觉因子和压感因子3个潜在的感觉因子,分析了因子平均值在四个阶段的变化趋势,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单项主观感觉预测主观总体评价的预测模型方程。对所测得的客观物理性能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湿传递因子、热传递因子、气传递因子3个潜在的主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织物物理性能预测主观综合评价的线性模型方程。由于客观实验容易进行,而主观实验数据则较难获取,因此论文利用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通过客观实验数据对夏季针织面料的第三阶段即运动阶段主观舒适性感觉进行预测,该模型有助于运动型面料开发时的服用性评价,其精度远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最后,论文研究了功能性针织面料的动态湿传递性能。通过香港理工大学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测试仪,对功能性针织面料按照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等级划分原则归为六类。通过对织物的液态水动态测试指标进行聚类,得出织物吸湿能力的最大浸湿半径MARb、表征织物扩散和干燥能力的下表面最大吸水变化速率SSb与表征液态水从织物一边传向另一边的单向传递能力的OWTC可表征液态水在织物上的动态传递过程。对客观静态实验、动态实验和主观实验热湿舒适性指标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由于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OMMC能较接近地反映人体在运动时大量出汗时的湿传递情况,即与真实着装时感觉较相近。OMMC与湿舒适性主、客观综合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因此OMMC作为湿传递性的评价指标是客观、合理的。由于影响OMMC的因素较多,因此论文建立了神经网络预测OMMC的模型。BP网络的输入向量为面料厚度、克重、回潮率、保水率、透气率、透湿率、蒸发率、芯吸高度,织物的OMMC(水分综合管理能力)作为输出向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47,平均误差为4.47%,预测精度理想。

李艳[8](2010)在《MVS适纺性研究及多组分MVS混纺纱开发》文中指出本文中,将5种纤维长度分别为32mm、34mm、36mm、38mm和40mm的1.67dtex粘胶纤维,在完全相同的纺纱工艺流程下,纺成5种喷气涡流纱,并对纱线性能进行测试。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理论,在SPSS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会对纱线性能,如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产生影响。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新型纺纱的发展及分类、喷气涡流纺的发展及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做了简要的概述;第二部分从纺纱流程、纺纱机理、纱线结构模型及纱线性能四个方面,对喷气涡流纺和传统环锭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研究;第三部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理论,在SPSS软件中分析纤维长度对MVS纱线性能的影响。第四部分描述了Coolplus/竹/圣麻/Modal (35/30/20/15)、大豆/竹/Modal/贝特纶(35/30/20/15)、Viloft/牛奶/棉/Lyocell (35/25/20/20)及圣麻/甲壳素/Lyocell/玉米(40/25/20/15)四种多纤维混纺喷气涡流纱的开发,并分别与同组分环锭纱作了对比研究。喷气涡流纺纱技术具有纺纱流程短、人力配置少、电力消耗低、纺纱速度高的优点。喷气涡流纱的纵向表面结构和环锭纱类似,断裂强度略低于环锭纱,但喷气涡流纱的毛羽数量远少于环锭纱,尤其是3mm以上的毛羽,且耐磨性明显优于环锭纱,此外,喷气涡流纱粗细节和棉结较多,成纱质量不甚理想。

许应春[9](2008)在《机织物结构及服用因素与透气性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服用织物舒适性能要求的提高,对作为织物舒适性能重要指标之一的透气性能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择了传统服装面料真丝,全棉面料以及新型服用大豆蛋白面料和涤纶仿真丝面料进行研究,从构成织物的原料、规格以及纱线性状等探讨对其透气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首先通过常规方法对所选面料进行了规格测试,对织物透气性与织物规格各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由织物的几何结构相和织物中经纬纱的屈曲形态理论,通过织物切片实验,观察纱线在机织物中的截面形态,借助计算机软件,获取经纬纱线间平均孔隙率,分析各类织物透气性与纱线间孔隙的关系。运用可以区分纤维间孔隙与纱线间孔隙的界限的CFP-1100-AI型多功能孔径仪测量织物孔径,解决了织物结构参数多样性引起的某一结构参数与透气性相关性不明显的问题。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织物平均流体孔径与织物透气性的相关性很高,同类织物平均流体孔径越大,织物的透气性能越好。在建立并验证织物透气性与织物层数的数学函数关系的基础上,从服用角度探讨了表里层织物透气性的相关关系。通过实验分析了织物透气性与洗涤次数、缩水率的相互关系。本文从量化角度分析各类轻薄型服用机织物受各因素影响在透气性上的差别以及变化趋势,有助于将面料的设计开发和织物服用舒适性进行紧密的结合。

王峰[10](2008)在《维纶基牛奶纤维的性能及其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维纶基牛奶纤维是利用牛奶酪蛋白和聚乙烯醇高分子物接枝共聚,经湿法纺丝而成的再生蛋白质纤维。它是一种新型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柔软滑爽和抗菌性能,其强度比蚕丝高得多,防霉防蛀性能好,具有真丝般的手感,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导湿性和速干性,用牛奶纤维加工的各类高档产品,穿着舒适,对皮肤有滋润作用,能满足人们多方位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耐热性能、耐碱性能较差。由于牛奶纤维本身的米黄色,在染整加工中已暴露出漂白纤维白度低、浅色染色织物颜色不鲜艳、染深性和匀染性差,在不适当的染整加工条件下牛奶蛋白易损失、耐湿热性能差、手感易发硬等突出问题。本论文针对牛奶纤维发展和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对牛奶纤维性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耐干热性能、耐湿热性能、针织物尺寸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维纶基牛奶纤维的耐干热性能一般。在180℃以下干热处理时,牛奶纤维收缩率较小,强力变化不大,白度所受影响较小,但可染性有一定程度的降低,180℃为维纶基牛奶纤维最高安全临界干热处理温度,在此温度以下短时间的干热处理,对其性能影响较小。当处理温度超过180℃时,维纶基牛奶纤维容易发生降解,产生黄色物质,使纤维泛黄。维纶基牛奶纤维的耐湿热性能较差。在90℃以上的温度湿热处理时,会发生严重的收缩、手感硬化、泛黄和断裂强力损失,纱线中的纤维会强烈地粘连在一起,故维纶基牛奶纤维在水浴中的加工温度不宜超过90℃。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湿热处理时牛奶蛋白基本未发生流失,但牛奶纤维中的聚乙烯醇组分结构的规整性降低,结晶结构发生了变化,主链部分断裂,次价键结合力消弱。牛奶纤维耐湿热稳定性差的原因在于聚乙烯醇组分的热变性。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差,即保形性差。这可能由于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是所用纱线的稳定性;二是针织物本身的结构特点。改善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的措施有很多,本论文主要采用热定型防缩和乙二醛整理剂防缩的方法,来改善其尺寸稳定性。实验表明,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热定型防缩的最佳工艺为:定型温度120℃,定型时间60s,经纬向扩幅率均为-5%;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乙二醛防缩的最佳工艺为:乙二醛浓度为30g/L、催化剂浓度为15g/L、焙烘温度为140℃、焙烘时间为150s。

二、Modeling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Soybean Protein Yar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odeling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Soybean Protein Yarns(论文提纲范文)

(1)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丝交织物性能研究及产品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胶原蛋白纤维
        1.2.1 概述
        1.2.2 发展史
        1.2.3 应用
    1.3 国内外丝绸市场发展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安排
第二章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物理性能测试及织物试制
    2.1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形态结构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步骤
        2.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步骤
        2.2.3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与数据分析
    2.3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的回潮率测定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步骤
        2.3.3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回潮率计算结果与数据分析
    2.4 胶原蛋白锦纶的单纤强伸性测试
        2.4.1 实验仪器
        2.4.2 实验步骤
        2.4.3 胶原蛋白锦纶纤维单纤强伸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2.5 胶原蛋白锦纶长丝的单纱强伸性测试
        2.5.1 实验仪器
        2.5.2 实验步骤
        2.5.3 单纱强伸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2.6 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长丝交织物的试织
    2.7 织物的基本参数
        2.7.1 织物的厚度
        2.7.1.1 实验仪器
        2.7.1.2 实验步骤
        2.7.2 织物平方米克重
        2.7.2.1 实验仪器
        2.7.2.2 实验步骤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丝交织物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3.1 织物外观保形性测试
        3.1.1 抗起毛起球性测试
        3.1.1.1 起毛起球的评定
        3.1.1.2 实验仪器
        3.1.1.3 实验步骤
        3.1.1.4 起毛起球测试数据与分析
        3.1.2 试样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
        3.1.2.1 实验仪器
        3.1.2.2 实验步骤
        3.1.2.3 折皱回复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1.3 试样织物悬垂性测试
        3.1.3.1 实验仪器
        3.1.3.2 实验步骤
        3.1.3.3 悬垂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1.4 试样织物拉伸断裂性测试
        3.1.4.1 实验仪器
        3.1.4.2 实验步骤
        3.1.4.3 拉伸断裂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1.5 试样织物耐磨性测试
        3.1.5.1 实验仪器
        3.1.5.2 实验步骤
        3.1.5.3 耐磨性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2 织物舒适性测试
        3.2.1 织物通透性测试
        3.2.1.1 试样织物透气性测试
        3.2.1.1.1 实验仪器
        3.2.1.1.2 实验步骤
        3.2.1.1.3 透气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2.1.2 试样织物透湿性测试
        3.2.1.2.1 实验仪器
        3.2.1.2.2 实验步骤
        3.2.1.2.3 透湿性测试数据与分析
    3.3 试样织物抗紫外性测试
        3.3.1 实验仪器
        3.3.2 实验步骤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织物的综合性能评价
    4.1 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方法
        4.1.2 建立评判对象因素集
        4.1.3 建立综合评判变换矩阵
        4.1.4 综合评判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桑蚕丝/胶原蛋白丝交织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5.1 产品设计的主体思路
        5.1.1 产品主题的构思
        5.1.2 产品面料的设计
        5.1.3 产品色彩的选用
    5.2 “简约风”服用织物设计
        5.2.1 主题构思
        5.2.2 “简约风”系列①
        5.2.2.1 “简约风”系列①图案设计
        5.2.2.2 “简约风”系列①规格设计
        5.2.3 “简约风”系列②
        5.2.3.1 “简约风”系列②图案设计
        5.2.3.2 “简约风”系列②规格设计
        5.2.4 “简约风”系列③
        5.2.4.1 “简约风”系列③图案设计
        5.2.4.2 “简约风”系列③规格设计
    5.3 “英伦风”服用织物设计
        5.3.1 主题构思
        5.3.2 “英伦风”系列图案设计
        5.3.3 “英伦风”系列规格设计
    5.4 “民族风”系列服用织物设计
        5.4.1 主题构思
        5.4.2 “民族风”系列图案设计
        5.4.3 “民族风”系列规格设计
    5.5 “花卉”系列服用织物设计
        5.5.1 主题构思
        5.5.2 “花卉”系列图案设计
        5.5.3 “花卉”系列规格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内部结构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概述
    1.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基本性能
    1.3 蛋白质纤维的发展研究及现状
        1.3.1 100%蛋白质纤维的发展
        1.3.2 含蛋白质化学纤维的发展
        1.3.2.1 国外方面
        1.3.2.2 国内方面
    1.4 蛋白质纤维的制备工艺
    1.5 蛋白质纤维的应用
    1.6 关于本课题相关研究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1.7.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7.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蛋白质含量及内部结构研究
    2.1 氨基酸成分分析
        2.1.1 测试方法
        2.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 含氮量分析
        2.2.1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X-射线衍射分析
        2.3.1 实验仪器及实验方法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 红外光谱分析
        2.4.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4.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5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表面性能分析
        2.5.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力学及摩擦性能研究
    3.1 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
        3.1.1 实验样品
        3.1.2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3.1.3 实验项目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干态和湿态一次拉伸断裂性能
        3.2.2 不同夹持方式下断裂性能
        3.2.3 不同应变下松弛性能
        3.2.4 定伸长弹性
    3.3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3.1 大豆牛奶复合纤维拉伸模型与分析
        3.3.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应力松弛模型与分析
    3.4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摩擦性能研究
        3.4.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3.4.2 结果及讨论
        3.4.2.1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与其它材料摩擦时的动、静摩擦系数
        3.4.2.2 摩擦系数与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3.4.2.3 摩擦系数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吸放湿性能和耐热、耐碱性能研究
    4.1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吸放湿性能
        4.1.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条件
        4.1.2 实验项目
        4.1.3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吸放湿性能实验结果与分析
        4.1.4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
        4.1.5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吸湿和放湿速率回归方程的建立
    4.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耐热性能及耐碱性能
        4.2.1 实验项目及实验条件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漂白与染色性能研究
    5.1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漂白性能研究
        5.1.1 漂白工艺
        5.1.2 白度与黄度测试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5.2.1 实验材料
        5.2.2 化学药品
        5.2.3 实验方法
        5.2.4 结果与分析
        5.2.4.1 标准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
        5.2.4.2 上染速曲线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纺制及成纱性能研究
    6.1 纺纱方法及工艺流程设计
        6.1.1 纺纱方法
        6.1.2 纯纺和混纺纺纱工艺流程
    6.2 纺纱原料规格以及纱线规格
        6.2.1 纤维原料
        6.2.2 纱线规格设计
    6.3 成纱性能测试项目
        6.3.1 纱线拉伸性能
        6.3.2 纱线条干均匀度
        6.3.3 纱线毛羽
    6.4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纯纺纱强度与捻系数之间的关系
    6.5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成纱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
        6.5.1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强伸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
        6.5.1.1 混纺纱强度与混纺比关系的基本理论
        6.5.1.2 利用混纺纱强度简化模型预测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的强度
        6.5.1.3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强伸性与混纺比关系的实测结果
        6.5.1.4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断裂伸长率与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含量之间的关系
        6.5.2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条干与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混纺比的关系
        6.5.3 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棉混纺纱毛羽与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混纺比的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天然蛋白质生物降解材料及其利用
    1.2 天然蛋白质种类与来源
        1.2.1 小麦蛋白
        1.2.2 大豆蛋白
        1.2.3 花生蛋白
        1.2.4 鸡毛角蛋白
    1.3 天然蛋白质生物降解材料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1.3.1 蛋白质生物纤维的开发
        1.3.2 蛋白质的溶解和蛋白膜的制备
        1.3.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蛋白质的溶解
        1.5.2 蛋白质热塑膜的制备与表征
        1.5.3 蛋白质生物浆料的开发
        1.5.4 生物基蛋白质浆料环保性能的评估
    1.6 研究的创新性
        1.6.1 基础理论创新
        1.6.2 应用基础创新
第二章 蛋白质可降解薄膜与浆料应用研究回顾
    2.1 天然蛋白质生物可降解薄膜的研究现状
        2.1.1 小麦蛋白膜
        2.1.2 大豆蛋白膜
        2.1.3 花生蛋白膜
        2.1.4 鸡毛角蛋白膜
        2.1.5 其它蛋白膜
        2.1.6 小结
    2.2 纺织浆料
        2.2.1 常用纺织浆料的性能及其存在的问题
        2.2.2 纺织浆料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
        2.2.3 新型绿色纺织浆料的的开发及利用
第三章 蛋白质的提取与水解机理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蛋白质的提取
        3.1.3 蛋白质溶液的制备
        3.1.4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测试
        3.1.5 粘度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碱浓度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
        3.2.2 碱浓度对蛋白质分子量变化的影响
        3.2.3 蛋白质溶液粘度稳定性分析及对上浆率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蛋白质膜的制备及其薄膜性能的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蛋白质的提取过程
        4.1.3 热塑型薄膜的制备
        4.1.4 浇铸型薄膜的制备
        4.1.5 薄膜强伸性能测试
        4.1.6 水稳定性测试
        4.1.7 热学性能测试
        4.1.8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4.1.9 热塑薄膜图片观察
        4.1.10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小麦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4.2.2 鸡毛角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4.2.3 花生蛋白热塑膜性能的研究
        4.2.4 蛋白质浇铸型薄膜拉伸性能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蛋白质浆料的制备及对经纱上浆性能的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5.1.2 浆料的制备及上浆过程
        5.1.3 浆纱拉伸性能测试
        5.1.4 浆纱和织物耐磨性能测试
        5.1.5 退浆方式及退浆率计算方法
        5.1.6 浆料生物可降解性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大豆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5.2.2 小麦面筋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5.2.3 鸡毛角蛋白浆纱性能研究
    5.3 新型蛋白质浆料性能比较分析及上浆机理探讨
        5.3.1 新型蛋白质浆料与商业PVA浆料浆纱性能比较分析
        5.3.2 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退浆性能的比较
        5.3.3 蛋白质浆料与PVA浆料生物可降解性能的比较
        5.3.4 新型蛋白质浆料上浆机理探讨
        5.3.5 新型蛋白质浆料性能评估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4)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基本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蚕蛹蛋白简介
        1.1.1 蚕蛹的脱脂
        1.1.2 蚕蛹的脱色
        1.1.3 蚕蛹的除臭
        1.1.4 蚕蛹蛋白的提取
    1.2 蚕蛹蛋白应用
        1.2.1 蚕蛹蛋白在食品及饲料上的应用
        1.2.2 蚕蛹蛋白在医学上的应用
        1.2.3 蚕蛹蛋白在纺织上的应用
    1.3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
        1.3.1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概述
        1.3.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现状
    1.4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
    1.5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市场前景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6.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第二章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内部结构及表面性能研究
    2.1 X-射线衍射分析
        2.1.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1.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
    2.2 红外光谱分析
        2.2.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2.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2.3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表面形态分析
        2.3.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3.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表面性能分析结果
    2.4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摩擦性能
        2.4.1 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及实验内容
        2.4.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摩擦性能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力学性能
    3.1 实验样品、仪器及实验内容
        3.1.1 实验样品规格及产地
        3.1.2 实验仪器及实验内容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一次拉伸断裂性能实验及分析
        3.2.2 不同夹持方式下拉伸性能实验及分析
        3.2.3 不同应变情况下松弛性能实验及分析
    3.3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力学模型分析
        3.3.1 纤维力学模型
        3.3.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拉伸模型及分析
        3.3.3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应力松弛模型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处理、碱处理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影响
    4.1 热处理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4.1.1 实验仪器及条件
        4.1.2 热处理之后单纤维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
    4.2 碱处理对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拉伸的影响
        4.2.1 实验仪器、条件及实验项目
        4.2.2 碱处理后单纤维拉伸断裂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及电学性能
    5.1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研究
        5.1.1 实验仪器及过程
        5.1.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湿性能实验结果及分析
        5.1.3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放湿回归方程
        5.1.5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吸放湿速率回归方程
    5.2 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的电学性能
        5.2.1 实验仪器及实验过程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及产品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牛奶蛋白纤维的概述
        1.1.1 牛奶蛋白纤维的制备方法
        1.1.2 牛奶蛋白纤维的组成结构
        1.1.3 牛奶蛋白纤维的性能特点
    1.2 牛奶蛋白纤维纱的制备
    1.3 牛奶蛋白纤维纺织品
        1.3.1 牛奶蛋白纤维纺织品的制备
        1.3.2 牛奶蛋白纤维纺织品的应用
    1.4 牛奶蛋白纤维及纺织品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1.4.1 国外研究牛奶蛋白纤维及纺织品现状
        1.4.2 国内研究牛奶蛋白纤维及纺织品现状
    1.5 关于牛奶蛋白纤维产品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1.6.1 本课题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内部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2.1 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内部结构的影响
        2.1.1 红外光谱分析
        2.1.1.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1.1.2 原样与干热处理后牛奶蛋白纤维的红外光谱分析
        2.1.2 X射线衍射分析
        2.1.2.1 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1.2.2 原样与干热处理后牛奶蛋白纤维的X-射线衍射分析
    2.2 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2.2.1 实验样品、实验仪器及实验条件
        2.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 碱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
    2.4 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吸放湿性的影响
        2.4.1 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吸湿性的影响
        2.4.2 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放湿性的影响
        2.4.3 热处理后牛奶蛋白纤维的吸湿滞后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性能的影响
    3.1 后整理加工及实验条件的确定
        3.1.1 干热处理条件
        3.1.2 湿热处理条件
        3.1.3 牛奶蛋白纤维纱的强伸性能实验
        3.1.4 牛奶蛋白纤维纱的收缩率实验
        3.1.5 牛奶蛋白纤维纱的失重率实验
        3.1.6 牛奶蛋白纤维纱的白度实验
    3.2 干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性能的影响
        3.2.1 干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
        3.2.2 干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收缩率的影响
        3.2.3 干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失重率的影响
        3.2.4 干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白度的影响
    3.3 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性能的影响
        3.3.1 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
        3.3.2 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收缩率的影响
        3.3.3 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失重率的影响
        3.3.4 湿热处理对牛奶蛋白纤维纱白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4.1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编织及后整理加工条件的确定
        4.1.1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编织
        4.1.2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加工条件的确定
    4.2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基本规格测试
        4.2.1 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密度
        4.2.2 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平方米克重
        4.2.3 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厚度
    4.3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基本性能测试
        4.3.1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拉伸性能实验
        4.3.2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顶破性能
        4.3.3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耐磨性能实验
        4.3.4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硬挺度实验
        4.3.5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悬垂性实验
        4.3.6 牛奶蛋纤维针织物起毛起球性实验
    4.4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4.4.1 牛奶蛋白纤维织物基本规格
        4.4.2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力学性能
        4.4.3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顶破性能
        4.4.4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耐磨性能
        4.4.5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硬挺度
        4.4.6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悬垂性
        4.4.7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起毛起球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舒适性能的影响
    5.1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编织及后整理加工条件的确定
        5.1.1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编织
        5.1.2 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的后整理加工条件的确定
    5.2 实验仪器、实验条件
        5.2.1 牛奶蛋白纤维纯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实验
        5.2.2 牛奶蛋白纤维纯纺针织物的透湿性实验
        5.2.3 牛奶蛋白纱线纯纺针织物的芯吸性实验
    5.3 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针织物舒适性的影响
        5.3.1 牛奶蛋白纤维纯纺针织物的透气性
        5.3.2 牛奶蛋白纤维纯纺针织物的透湿性
        5.3.3 牛奶蛋白纱线纯纺针织物的芯吸性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及其产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外再生蛋白质纤维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3 我国再生蛋白质纤维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
        1.3.1 我国再生蛋白质纤维的发展历史
        1.3.2 国内牛奶蛋白改性纤维的研究现状
    1.4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性质综述
        1.4.1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的物理性质
        1.4.2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的化学性质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的工艺研究
    2.1 影响混纺纱性能的理论分析
        2.1.1 纤维微观结构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2.1.2 纺纱类型和工艺参数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2.1.3 混纺纱中纤维的分布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2.1.4 纤维拉伸性能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2.1.5 纤维摩擦因素对混纺纱性能的影响
    2.2 混纺纱的设计与原料选择
    2.3 混纺纱的工艺及关键技术
        2.3.1 混纺纱工艺
        2.3.2 纺纱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
    2.4 成品纱线的性能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的性能预测
    3.1 混纺纱性能预测的意义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3.3 ANN 预测模型
        3.3.1 BP 网络的构建和算法
        3.3.2 BP 网络的训练
        3.3.3 BP 网络的调试
        3.3.4 BP 网络的验证
    3.4 回归模型预测
        3.4.1 断裂强度的回归预测
        3.4.2 条干不匀率的回归预测
    3.5 两种预测模型预测精度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机织产品的服用性能测试
    4.1 织物的规格
    4.2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4.2.1 织物的保暖性测试
        4.2.2 织物的吸湿性测试
        4.2.3 织物的透湿性测试
        4.2.4 织物的毛细芯吸性能测试
        4.2.5 织物传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4.2.6 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4.3 织物的外观保持性
        4.3.1 织物抗折皱性测试
        4.3.2 织物尺寸稳定性测试
    4.4 织物的风格
        4.4.1 织物风格的测试
        4.4.2 织物风格测试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机织产品的服用性能分析
    5.1 织物静态常规测试结果
    5.2 织物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价
        5.2.1 建立相对偏差模糊矩阵
        5.2.2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
        5.2.3 计算综合评价值
    5.3 织物服用性能的因子分析评价
        5.3.1 织物服用性能的因子提取
        5.3.2 综合得分的计算
        5.3.3 织物服用性能的评价结果分析
    5.4 两种综合评判方法的区别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表目录
图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2 文献综述
    2.1 服装舒适性研究
        2.1.1 服装舒适性的概念界定
        2.1.2 服装舒适性的理论发展
    2.2 服装热湿舒适性概述
        2.2.1 服装热湿传递机理
        2.2.2 服装热湿舒适性的评价方法及研究进展
        2.2.3 人体和服装的瞬时热量交换
        2.2.4 织物动态热湿传递研究
    2.3 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研究
        2.3.1 新型功能面料的开发
        2.3.2 服用面料的舒适性研究进展
    2.4 内衣舒适性研究现状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3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产业化研发
    3.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构成机
        3.1.1 珍珠的成份与功效
        3.1.2 纳米级珍珠粉的效应
        3.1.3 粘胶纤维的定义和性质
    3.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生产方法
        3.2.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方法概述
        3.2.2 纳米级珍珠微粒的粒径测试
    3.3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表面状态测试
        3.3.1 扫描探针显微镜对纤维表面状态的测试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分析
    3.4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功能性测试
        3.4.1 氨基酸含量测试
        3.4.2 抗紫外线功能测试与分析
        3.4.3 远红外发射功能
    3.5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面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3.5.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实验纱线物理机械性能分析
        3.5.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实验面料的编织及服用性测试
        3.5.3 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纱线及织物基本性能测试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4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针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分析
    4.1 客观实验原理与结果讨论
        4.1.1 保温性测试
        4.1.2 透气性测试
        4.1.3 透湿性测试
        4.1.4 导湿性测试
    4.2 客观实验的样本聚类分析
        4.2.1 聚类原理
        4.2.2 聚类结果
    4.3 基于客观实验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4.3.1 灰色系统理论及算法
        4.3.2 灰色聚类过程及结果讨论
    4.4 主观实验方案与流程
        4.4.1 试样准备
        4.4.2 实验方案与流程
    4.5 主观实验数据分析
        4.5.1 主观评价一致性分析
        4.5.2 聚类分析
        4.5.3 多重比较检验
        4.5.4 模糊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5 夏季运动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预测
    5.1 实验面料介绍
        5.1.1 COOLMAX/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
        5.1.2 市场常用夏季针织面料的选用
    5.2 常规性能实验方案及数据分析
        5.2.1 保温性实验
        5.2.2 接触冷感实验
        5.2.3 透气性实验
        5.2.4 透湿性实验
        5.2.5 导湿性实验
        5.2.6 回潮率实验
        5.2.7 蒸发率实验
        5.2.8 保水率实验
    5.3 基于静态常规实验的热湿舒适性综合评定
        5.3.1 灰色聚类过程
        5.3.2 织物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5.3.3 织物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5.3.4 相关性分析
    5.4 主观实验及数据分析
        5.4.1 主观实验设计
        5.4.2 实验服装主观感觉聚类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6 夏季运动针织面料舒适性预测模型的建立
    6.1 基于多元回归的主观总体评价预测模型的建立
        6.1.1 数据分析方法
        6.1.2 单项主观感觉预测主观总体评价模型的建立
        6.1.3 织物物理性能预测主观总体评价模型的建立
    6.2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的织物主观总体评价预测
        6.2.1 人工神经网络和MATLAB概述
        6.2.2 BP神经网络的设计及其算法
        6.2.3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7 功能针织面料的动态湿传递性能分析与预测
    7.1 织物动态湿传递性能实验设计
        7.1.1 MMT方法介绍
        7.1.2 测试指标与定义
        7.1.3 实验装置与试样的制备
        7.1.4 MMT操作程序与数据获取
    7.2 织物动态湿舒适性实验结果
        7.2.1 几类典型曲线特征分析
        7.2.2 测试指标聚类分析
    7.3 客观静态、动态及主观实验热湿指标相关性分析
        7.3.1 客观静态与客观动态实验热湿指标相关性分析
        7.3.2 客观动态实验与主观实验湿感觉因子相关性分析
        7.3.3 客观动态实验与湿舒适主、客观综合评价分析
    7.4 基于MATLAB的织物液态水动态传递综合指数的预测
        7.4.1 数据预处理与网络训练
        7.4.2 模型的验证
    本章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粒径测试数据
附录2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实验面料照片
附录3 主观舒适性评价实验问卷
附录4 主观评价实验数据
附录5 珍珠纤维面料主观感觉的多重比较结果
附录6 珍珠纤维面料主观评价不同阶段的权值系数表
附录7 实验面料照片(夏季运动针织面料)
附录8 COOLMAX7棉双面效应针织面料物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附录9 夏季功能针织面料的主观实验数据
附录10 夏季功能针织面料预测模型的原始数据
附录11 疏水面料与渗水面料的MMT测试结果
附录12 液态水动态传递性能指标的测试结果
附录13 针织面料动态湿传递性能预测模型的原始数据
附录14 专家评分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其他会议宣讲并收录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专利
获奖
致谢

(8)MVS适纺性研究及多组分MVS混纺纱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
        1.1.1 转杯纺
        1.1.2 摩擦纺
        1.1.3 喷气纺
    1.2 喷气涡流纺的发展
    1.3 环锭纺技术的新发展
        1.3.1 紧密纺
        1.3.2 复合纺纱
        1.3.3 花式纺纱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喷气涡流纺与传统环锭纺的对比研究
    2.1 纺纱流程的对比
    2.2 纺纱机理的对比
        2.2.1 喷气涡流纺纺纱机理
        2.2.2 环锭纺纺纱机理
    2.3 纱线性能对比
        2.3.1 纱线结构对比
        2.3.2 纱线性能对比
        2.3.2.1 拉伸性能
        2.3.2.2 毛羽性能
        2.3.2.3 耐磨性能
        2.3.2.4 成纱质量
    2.4 结语
第三章 纤维长度对MVS纱线性能的影响分析
    3.1 纱线纺制过程介绍
        3.1.1 纺纱工艺流程
        3.1.2 开清棉工艺
        3.1.3 梳棉工艺
        3.1.4 并条工艺
        3.1.5 喷气涡流纺工艺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介绍
    3.3 对MVS纱断裂强度的影响及分析
    3.4 对MVS纱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及分析
    3.5 结语
第四章 多组分MVS混纺纱的开发
    4.1 Coolplus/竹/圣麻/Modal喷气涡流纱的开发
        4.1.1 纤维原料介绍及规格
        4.1.2 纺纱工艺分析
        4.1.2.1 纺纱流程
        4.1.2.2 开清棉工艺
        4.1.2.3 梳棉工艺
        4.1.2.4 并条工艺
        4.1.2.5 喷气涡流纺纱机工艺
        4.1.3 纱线性能分析
        4.1.3.1 拉伸性能
        4.1.3.2 毛羽性能
        4.1.3.3 耐磨性能
        4.1.3.4 成纱质量情况
    4.2 大豆/竹/Modal/贝特纶喷气涡流纱的开发
        4.2.1 纤维原料介绍及规格
        4.2.2 纺纱工艺分析
        4.2.2.1 纺纱流程
        4.2.2.2 开清棉工艺
        4.2.2.3 梳棉工艺
        4.2.2.4 并条工艺
        4.2.2.5 喷气涡流纺纱机工艺
        4.2.3 纱线性能分析
        4.2.3.1 拉伸性能
        4.2.3.2 毛羽性能
        4.2.3.3 耐磨性能
        4.2.3.4 成纱质量情况
    4.3 Viloft/牛奶/棉/Lyocell喷气涡流纱的开发
        4.3.1 纤维原料介绍及规格
        4.3.2 纺纱工艺分析
        4.3.2.1 纺纱流程
        4.3.2.2 开清棉工艺
        4.3.2.3 梳棉工艺
        4.3.2.4 并条工艺
        4.3.2.5 喷气涡流纺纱机工艺
        4.3.3 纱线性能分析
        4.3.3.1 拉伸性能
        4.3.3.2 毛羽性能
        4.3.3.3 耐磨性能
        4.3.3.4 成纱质量情况
    4.4 圣麻/甲壳素/Lyocell/玉米喷气涡流纱的开发
        4.4.1 纤维原料介绍及规格
        4.4.2 纺纱工艺分析
        4.4.2.1 纺纱流程
        4.4.2.2 开清棉工艺
        4.4.2.3 梳棉工艺
        4.4.2.4 并条工艺
        4.4.2.5 喷气涡流纺纱机工艺
        4.4.3 纱线性能分析
        4.4.3.1 拉伸性能
        4.4.3.2 毛羽性能
        4.4.3.3 耐磨性能
        4.4.3.4 成纱质量情况
    4.5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机织物结构及服用因素与透气性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服用织物穿着舒适性与透气性的理论
        1.1.1 服用织物的穿着舒适性
        1.1.2 透气性的理论研究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测试方法
        1.2.1 织物透气性能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织物透气性能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织物透气性能的测试方法
    1.3 棉、丝、涤纶、大豆蛋白织物的服用性能
        1.3.1 棉织物的服用性能
        1.3.2 丝织物的服用性能
        1.3.3 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
        1.3.4 大豆蛋白织物的服用性能
    1.4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织物透气性能的常规测试分析
    2.1 织物规格测试
        2.1.1 实验仪器
        2.1.2 面料规格确定
    2.2 织物透气性能实验
        2.2.1 透气性能测试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 织物切片实验
        2.3.1 织物几何结构概念
        2.3.2 机织物切片
        2.3.3 纱线的截面形态规律及织物切片图像的截取
        2.3.4 织物经纬向平均孔隙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结构与孔隙及透气性的关系
    3.1 织物中孔洞缝隙的特征与具体形态
        3.1.1 织物中孔洞缝隙的特征
        3.1.2 织物中孔洞的具体形态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原理
        3.2.3 试样选择依据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织物中孔隙的分布
        3.3.2 织物结构对孔径的影响
        3.3.3 织物孔隙与透气性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织物叠层与透气性的关系
    4.1 多层织物透气率的测试
        4.1.1 衡量指标
        4.1.2 测试方法及数据
        4.1.3 Matlab 软件处理曲线拟合
        4.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5 织物透气率曲线的验证
    4.2 织物透气性与里料的关系
        4.2.1 服装的里料
        4.2.2 含有里料织物的透气性
        4.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织物洗涤缩水与透气性的关系
    5.1 实验方法
        5.1.1 收缩性实验方法
        5.1.2 实验程序
    5.2 实验数据
        5.2.1 试样缩水率的测定
        5.2.2 洗涤i 次后透气率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织物缩水率与洗涤次数的相关分析
        5.3.2 织物透气性与洗涤次数的相关分析
        5.3.3 织物透气率与总缩水率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总结
        6.1.1 从理论角度研究织物透气性能的影响因素
        6.1.2 从服用角度探讨织物透气性能与织物层数及洗涤次数的关系
    6.2 论文的不足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10)维纶基牛奶纤维的性能及其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蛋白质纤维的研究概况
        1.2.1 国外蛋白质纤维的研究进展
        1.2.2 国内蛋白质纤维的研究进展
    1.3 牛奶纤维的组成和制备
        1.3.1 牛奶纤维的组成
        1.3.2 牛奶纤维的生产原理
        1.3.3 牛奶纤维的制备方法
        1.3.4 牛奶纤维的生产工艺
    1.4 牛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
        1.4.1 牛奶纤维的结构
        1.4.2 牛奶纤维的物理性能
        1.4.3 牛奶纤维的化学性能
        1.4.4 牛奶纤维的漂白性能
        1.4.5 牛奶纤维的染色性能
        1.4.6 牛奶纤维的服用性能
    1.5 牛奶纤维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研究
        1.5.1 国内外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的研究状况
        1.5.2 针织物的变形机理
        1.5.3 改善针织物尺寸稳定性的措施
    1.6 牛奶纤维的应用及开发前景
    1.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基本理论和依据
    2.1 干热性能研究
    2.2 湿热性能研究
    2.3 热定型原理
    2.4 乙二醛整理剂及其防缩原理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试剂
        3.1.3 主要实验仪器
    3.2 测试标准
    3.3 实验方法
        3.3.1 维纶基牛奶纤维纱线和针织物性能的测试
        3.3.2 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染色性能的测试
        3.3.3 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的防缩整理
        3.3.4 扫描电镜分析
        3.3.5 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
        3.3.6 DSC分析
        3.3.7 含氮量测试
4 结果与讨论
    4.1 维纶基牛奶纤维纱线的耐干热性能
        4.1.1 干热处理对纱线收缩率的影响
        4.1.2 干热处理对纱线白度和黄度的影响
        4.1.3 干热处理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度的影响
        4.1.4 干热处理对纱线失重率的影响
        4.1.5 干热处理对纱线染色性能的影响
        4.1.6 干热处理对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4.2 维纶基牛奶纤维纱线和织物的耐湿热性能
        4.2.1 湿热处理对纱线缩水率的影响
        4.2.2 湿热处理对纱线白度和黄度的影响
        4.2.3 湿热处理对纱线断裂强力和断裂延伸度的影响
        4.2.4 湿热处理后织物形态结构的变化
        4.2.5 湿热处理后牛奶蛋白含量的变化
        4.2.6 湿热处理后牛奶纤维结晶结构的变化
        4.2.7 湿热处理对纱线染色性能的影响
        4.2.8 湿热处理纤维热性能的影响
    4.3 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的热定型防缩整理
        4.3.1 热定型防缩单因素实验
        4.3.2 热定型防缩正交试验
    4.4 维纶基牛奶纤维针织物的乙二醛防缩整理
        4.4.1 乙二醛防缩单因素实验
        4.4.2 乙二醛防缩整理正交试验气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已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Modeling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Soybean Protein Yarns(论文参考文献)

  • [1]桑蚕丝/胶原蛋白锦纶丝交织物性能研究及产品研发[D]. 郭晓晓.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2]大豆牛奶复合蛋白纤维的内部结构与性能研究[D]. 刘培智. 青岛大学, 2015(04)
  • [3]天然蛋白质可降解热塑膜及纺织浆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陈李红. 东华大学, 2013(05)
  • [4]蚕蛹蛋白改性粘胶纤维基本性能研究[D]. 李寿松. 青岛大学, 2013(S1)
  • [5]后整理加工条件对牛奶蛋白纤维及产品性能的影响[D]. 杨琳. 青岛大学, 2013(S1)
  • [6]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混纺纱及其产品研究[D]. 赵俊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1(04)
  • [7]基于新型功能针织面料的舒适性评价及湿传递性能预测[D]. 李敏. 东华大学, 2010(05)
  • [8]MVS适纺性研究及多组分MVS混纺纱开发[D]. 李艳. 青岛大学, 2010(03)
  • [9]机织物结构及服用因素与透气性关系的研究[D]. 许应春. 苏州大学, 2008(11)
  • [10]维纶基牛奶纤维的性能及其针织物的尺寸稳定性研究[D]. 王峰. 东华大学, 2008(02)

标签:;  ;  ;  ;  ;  

模拟大豆蛋白纱线的拉伸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