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一、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苏利军[1](2021)在《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展甜玉米品质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品质、口感,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主要依据试验基地小区分区试验,对试验甜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观测,每个品种采用田间随机选样4组,每组依次选取10株进行观测,主要针对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各要素进行测定,根据专家现场鉴评,对每个品种口感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15个甜玉米品种中,‘万彩甜糯118’、‘禾甜糯2’、‘金糯628’、‘万糯2018’、‘美玉加甜糯36号’几个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排列整齐,并且甜糯可口,品质较好;‘禾甜糯2’属于口感型玉米,但是穗长较小,因此建议种植户选用时,如果追求甜玉米穗长和产量,应该尽量摒弃;‘美玉加甜糯36号’是早熟玉米,口感既糯又香甜,但是由于生育期短,因此种植时一定要合理结合销路进行种植,以防玉米过早衰老;‘万彩甜糯118’、‘金糯628’、‘万糯2018’属于中熟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甜玉米品种特性,甜玉米生育期越长,口感越佳,一般早熟甜玉米口感较差,中晚熟甜玉米口感比较好,杂交系甜玉米比自交系甜玉米更甜更糯,本次试验中,发现黄白相间、彩糯玉米等口感都比较好;甜玉米受干旱、高温、连阴天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在生长期如果水肥条件太差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如果出现高温或者连阴天,将会影响玉米授粉,同时不利于玉米结籽。

汪李平[2](2020)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文中研究指明鲜食玉米,又称鲜食型玉米、菜用玉米、水果玉米等,为乳熟期采摘的青嫩果穗,可直接食用或用于加工。鲜食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欧洲人进入美洲大陆以后,鲜食玉米迅速发展成为庭院植物,以后逐步扩展为大田作物。和普通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籽粒颜色有黄色、白色、紫色、黑色、黄白双色、五彩花色等;按口感品质可分为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及笋玉米。鲜食玉米具有生长周期短、复种指数高、

张顺风[3](2020)在《冀中平原作物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种植模式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冀中平原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光热资源“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年均降雨量不能满足小麦-玉米的需求。长期超采地下水引发地下水位连续下降,传统种植模式与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亟需进行传统种植制度改革,建立与当前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新型种植制度。本试验于2018-2019年分别在河北农业大学清苑试验站和河北农业大学辛集马庄试验站进行。采用4个小麦品种,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春玉米一熟制、青贮-粒用玉米、双季甜玉米3种种植模式与传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周年产量、资源利用率、经济效益,以期筛选出与冀中平原农业资源相适宜的种植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作物高产高效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4种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传统模式生物产量最高,平均为37.3t·hm-2,显着高于其他种植模式;其次是青贮-粒用玉米模式和双季甜玉米模式,平均分别为28.7t·hm-2,23.0t·hm-2;春玉米一熟种植生物产量最低,仅为18.8t·hm-2。不同种植模式周年能量生产率变化趋势与生物产量相同,较传统模式依次降低47.8%、22.0%、38.5%。(2)不同种植模式年光能利用率以传统模式的最高,为1.1%,其次为青贮-粒用玉米模式和双季甜玉米,分别为0.85%和0.67%,春玉米一熟模式最低,仅为0.57%。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分生产效率以青贮-粒用玉米和传统模式最高,分别为45.5kg·hm-2·mm-1和42.3 kg·hm-2·mm-1,显着高于其他模式,春玉米一熟和双季甜玉米模式分别比传统模式降低7.6%和9.0%。(3)在周年光能和水分生产效益中,3种种植模式均高于传统模式,分别依次高出14.5%、10.9%、42.5%和11.0%、7.5%、39.0%,双季甜玉米的温度生产效益比传统种植模式高30.2%,而春玉米一熟和青贮-粒用玉米模式的积温生产效益分别比传统2熟模式降低13.5%和10.8%。3种种植模式的周年耗水量分别低于传统模式45.4%、28.6%、32.1%,且土壤水消耗量均远低于150mm,均能维持冀中平原地下水平衡。(4)4种种植模式中以双季甜玉米种植模式收益最高,为2.3万元·hm-2,显着高于其他模式,其次是传统模式和青贮-粒用玉米模式,分别为2.1万元·hm-2和1.6万元·hm-2,春玉米一熟模式的收益最低,仅为1.3万元·hm-2。(5)不同小麦和玉米品种对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一定差异性。春玉米可选择中晚熟的高产品种,青贮玉米应选择早熟品种。夏玉米宜采用中早熟品种,利于降低收获期玉米籽粒含水率,并推动玉米籽粒机械收获技术的推广,提高种植收益。综上所述,符合冀中平原农业资源现状的种植模式为:传统模式与春玉米一熟相结合的种植模式,降低农业水资源的过度消耗,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利于冀中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

裴志强[4](2020)在《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集约化设施菜田氮磷素积累日益增加,导致设施土壤质量退化、氮磷环境风险增大。为减轻设施土壤氮磷素积累,本研究在设施菜田休闲期选用短时期内生物量大、深根系的鲜食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为供试材料,分别设计了3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即2018年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糯玉米6.75(WCD1)、10.50(WCD2)、13.50(WCD3)万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FSS1)、15.00(FSS2)、21.00(FSS3)万株/hm2六个处理;2019年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空闲处理(FS)、糯玉米6.75(WCDⅠ)、10.50(WCDⅡ)、13.50(WCDⅢ)万株/hm2,饲用甜高粱10.50(FSSⅣ)、15.00(FSSⅤ)、21.00(FSSⅥ)万株/hm2七个处理和未揭膜设施菜田设计空闲处理(FS)、10.50(FSSⅠ)、15.00(FSSⅡ)、21.00(FSSⅢ)、26.25(FSSⅣ)万株/hm2,来研究不同处理对填闲作物生长、氮磷吸收量、设施土壤氮磷含量变化、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以及后茬作物生长初期土壤氮磷含量等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填闲作物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会促进植株株高增加,但会抑制茎粗增大,对叶绿素没有显着影响。揭膜设施菜田两种填闲作物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均随种植密度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其中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分别在10.50、15.00万株/hm2时有最高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填闲糯玉米氮磷吸收量分别为227.48335.18 kg/hm2、65.74128.80 kg/hm2,且氮磷吸收主要集中在地上部,分别占总吸氮磷量的93.3%、92.5%以上;饲用甜高粱氮磷吸收量分别为280.82365.70 kg/hm2、95.24150.23 kg/hm2,且氮磷吸收也集中在地上部,分别占总吸氮磷量的89.8%、87.7%以上。未揭膜设施菜田增加填闲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能显着增加总生物量,但会降低植株根生物量,其中FSSⅡ和FSSⅣ处理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吸氮量,吸氮量分别为232.74kg/hm2、258.40kg/hm2,且没有显着差异。各处理吸磷量为62.9669.36kg/hm2,没有显着差异。(2)揭膜设施菜田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降低设施土壤表层全氮和总磷含量,填闲糯玉米平均降低率分别达21.4%、11.0%,饲用甜高粱平均降低率分别达21.3%、5.0%,FS处理降低土壤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为34.8%、3.4%,则填闲作物可以阻控和降低设施菜田土壤氮磷素。未揭膜设施菜田夏季休闲和种植填闲饲用甜高粱均能显着降低土壤表层全氮含量,且FSSⅡ、FSSⅢ、FSSⅣ处理全氮含量显着低于FS处理,且较基础样降低了19.5%32.1%。各处理也能降低土壤表层总磷含量,其中FSSⅢ、FSSⅣ处理较基础样和FS处理均有显着降低,降低率分别为12.6%、12.8%;揭膜设施土壤休闲期间各土层硝态氮和水溶性磷淋洗严重。填闲作物种植能显着降低设施土壤030cm、3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填闲糯玉米分别降低54.0%90.5%、38.0%80.4%,填闲饲用甜高粱分别降低80.1%90.3%、46.7%81.2%,糯玉米种植密度为10.50、13.50万株/hm2和饲用甜高粱10.50、15.00万株/hm2时也能显着降低6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未揭膜FS处理030、3060、609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较基础样均有显着增加,分别增加了225.0%、27.5%、19.2%。填闲处理分别增加了-0.8%93.4%、-32.6%94.7%、-36.1%36.8%,其中FSSⅡ处理对各土层硝态氮降低效果最好,其次是FSSⅠ处理。FSSⅡ、FSSⅢ、FSSⅣ处理较FS处理能降低设施土壤3060、6090cm土层的有效磷含量,降低率分别为8.1%%80.1%、30.5%55.1%,水溶性磷含量降低率分别为-9.4%49.5%、45.7%80.9%。揭膜设施菜田种植填闲作物能有效降低和控制设施土壤Ca2-P含量,并促进磷素转化。未揭膜设施菜田休闲时期,能增加土壤Al-P、Fe-P、O-P含量,显着降低Ca10-P含量,但种植填闲作物能降低Al-P、Fe-P和O-P含量,并FSSⅠ、FSSⅡ和FSSⅢ处理能增加Ca8-P含量,有利于活化土壤难溶性磷。(3)种植填闲作物可以降低后茬作物生长初期氮素的供给能力,降低后茬初期设施土壤各土层硝态氮淋洗风险。饲用甜高粱能较好地控制后茬西兰花生长初期土壤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4)种植填闲作物较基础样可以提高土壤pH值,且饲用甜高粱各处理显着高于FS处理。种植填闲作物可以有效降低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且可以降低后茬西兰花生长初期水溶性盐总量,其中WCD1、WCD2、WCD3、FSS4、FSS5、FSSⅤ、FSSⅥ处理对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降低较明显。种植填闲作物能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和DOC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其中WCDⅡ、WCDⅢ、FSSⅣ、FSSⅤ处理较为明显。(5)夏季设施菜田休闲期间种植填闲作物吸氮量占全年蔬菜吸氮量的34.2%49.7%,吸磷量占全年蔬菜吸磷量的30.0%69.8%,对降低设施土壤氮磷含量均有重要意义。种植填闲作物能降低或控制设施土壤氮磷素积累,降低设施土壤氮磷环境风险。综合填闲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土壤氮磷素及其他养分变化等多层因素来看,夏季设施菜田揭膜时,适宜填闲糯玉米和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分别为10.50、15.00万株/hm2,种植饲用甜高粱对吸收土壤氮磷素,降低设施土壤氮磷环境风险更为有利。未揭膜设施菜田适宜饲用甜高粱种植密度为15.00万株/hm2。

李爽[5](2020)在《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13个鲜食糯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结合各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表现、病害鉴定结果、果穗及籽粒的品质鉴评等进行比较鉴定,筛选出优良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吉糯20号,并对吉糯20号的适宜密度试验、追肥试验和生长动态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粘1号、吉农糯8号、九粘6号、富尔金糯976、通粘3号、吉糯20号、斯达糯44、中糯336品种,因鲜穗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等,建议续试或推广种植;而金糯1607、黄粘早1号、万糯2017、京科糯617品种,因鲜穗产量低,优点不突出,不适合在本区域推广种植。(2)吉糯20号作为春播玉米在吉林省地区适宜播种密度为4500株/亩,施入氮肥量为25 kg/亩。不同肥料施用量之间、不同种植密度之间差异极显着,随着肥料施用量或种植密度的增加,鲜穗产量都呈现先增后减。种植密度和肥料互作差异显着,在施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低密度鲜穗产量最低;在种植密度不变的条件下,低施肥量的鲜穗产量也是最低。(3)吉糯20号的生长动态表现在植株高度生长、植株的干物质重变化、果穗籽粒灌浆速度和鲜穗百粒重呈“S”型曲线变化;果穗籽粒含水量随授粉后的天数的增加而减少;在授粉39天后粗淀粉含量变化不大。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叶伟忠[6](2019)在《优良鲜食甜玉米与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探析》文中提出本文概述了鲜食甜玉米和糯玉米的育种研究进展,总结了配套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实行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新品种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确保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提高广州市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张沛敏[7](2019)在《‘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黑甜糯631’是甜糯型鲜食玉米新品种。本试验通过对‘黑甜糯631’与‘晋单糯41号’、‘彩甜糯6号’在田间农艺性状调查、产量性状考种、营养成分分析、矿质元素测定、蒸煮品质评分五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另外对‘黑甜糯631’良种繁育过程中父母本行比配置、错期播种时间进行研究,为杂交种的生产提供可行的指导方法。研究结果如下:1.‘黑甜糯631’植株高大粗壮、分蘖率高;穗粗、穗行、行粒数和单穗净重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秃尖长度显着低于两个对照品种;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花青素含量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锰、铁和钙含量显着高于两个对照品种;蒸煮品质评分最高。2.‘黑甜糯631’制种的父母本行比配置为1:4时,制种产量达最高水平;将父本分两次播种,一期播种日期比母本晚9d,二期播种日期比母本晚12d,可确保花期相遇。

张立平[8](2018)在《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文中提出本文简单介绍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类型特点,分析了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针对甜玉米和糯玉米的栽培技术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种植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种植产量和品质。

蒋霄阳[9](2018)在《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来发展状况研究》文中认为玉米是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即糯玉米和甜玉米在玉米消费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本研究对浙江省近十年各地区的普通玉米、糯玉米和甜玉米的播种面积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通过了解浙江省鲜食玉米的发展状况,为今后农业供给侧链改革指导下的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得到以下结果:(1)浙江省特有的生态环境、市场需求变动引导了浙江省的鲜食玉米种植现状。无论是春播玉米还是夏秋播玉米,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米播种面积增加迅速,近年来来逐渐稳定。糯玉米播种面积逐渐增加至与普通玉米持平,而甜玉米的比重相对较低但增加速度较快。(2)从近十年浙江省不同玉米类型各地区播种面积平均占比来看,春播鲜食玉米的主要产地有杭州、绍兴、金华、宁波等地区,夏秋播鲜食玉米的主要产地则是杭州、金华、绍兴、衢州等地区。而从近十年浙江省各地区不同玉米类型的播种面积趋势来看,不同地区对鲜食玉米的发展侧重不同。如宁波、嘉兴、温州地区主要发展糯玉米,丽水、温州地区近年来甜玉米发展迅速。(3)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米生产中,糯玉米代表性品种主要有苏玉糯1号、苏玉糯2号、浙凤糯2号和美玉8号;甜玉米代表性品种华珍、超甜3号和浙凤甜2号。

李文静[10](2017)在《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鲜食玉米因其营养丰富、易于被人体吸收、用途广泛、市场潜力大、种植效益高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鲜食玉米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鲜食玉米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国对鲜食玉米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研究相比原产地国家滞后。鲜食玉米品种选择不佳,发芽率低,虫害严重,产量和品质较差等因素都极大地制约着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这些难题还有待克服。因此,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于提高鲜食玉米产量水平,增加经济效益和激发生产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从鲜食甜糯玉米的品种选择、种植密度实验、施肥量等方面探讨不同农艺措施对鲜食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借以完善鲜食玉米实际生产中的关键栽培技术,并且初步探明了锦绣超甜A76等鲜食玉米在江苏地区栽培种植的一般规律。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选用晶甜糯等10个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江苏地区气候条件下各种鲜食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及籽粒品质。结果表明:除了苏科糯二号,其它9个品种长势均较好,果穗饱满,产量较高,品质较好,营养丰富。其中,产量最高的是苏科糯3号,亩产量达605.22千克;产量和品质兼顾的是晶甜糯和苏科糯3号,适合大面积推广。以锦绣超甜A76为材料,研究不同栽培密度下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表明:栽培密度较低时,锦绣超甜A76植株能从土壤吸收充足的养分,植株高大且果穗粗壮,秃尖较短,穗重较高,但亩产量较低;种植密度较高时,锦绣超甜A76植株紧凑而高度和整齐度上升,穗型较差且秃尖长,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在密度为3000株/亩的时候品质和产量俱佳,经济效益最大。以锦绣超甜A76为材料,研究有机肥施肥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能够显着增加锦绣超甜A76植株的叶面积,同时使株高增加,穗位上升,穗行数和行粒数增多,秃尖变短。另一方面,施用有机肥100千克/亩时其产量最优,经济效益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将为推广应用适合江苏地区种植的鲜食玉米优良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二、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品种
    1.2 试验地点
    1.3 栽培与田间管理
        1.3.1 播种
        1.3.2 施肥
    1.4 调查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学性状
    2.2 经济性状
3 生育进程及气象条件
    3.1 生育进程
    3.2 各生育期热量、光照、降水条件综合分析
        3.2.1 气温
        3.2.2 日照
        3.2.3 降水
    3.3 双穗率高的原因分析
    3.4 玉米秃尖分析
4 结论

(2)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论文提纲范文)

1品种类型
    1.1甜玉米
    1.2糯玉米
    1.3甜糯玉米
    1.4笋玉米

(3)冀中平原作物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种植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立题背景
    1.2 冀中平原种植制度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1.3 冀中平原生态资源与种植制度的关系
        1.3.1 冀中平原气候变化与种植制度的影响
        1.3.2 冀中平原水资源变化与种植制度的影响
        1.3.3 青贮、甜糯玉米的现状及趋势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条件概况
    2.2 试验采用的品种
    2.3 试验设计
    2.4 田间测定项目与方法
        2.4.1 生育时期
        2.4.2 小麦茎蘖数测定
        2.4.3 叶片SPAD值测定
        2.4.4 叶面积指数测定
        2.4.5 玉米株高、穗位高和空秆率的测定
        2.4.6 干物质积累量与产能
        2.4.7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测定
        2.4.8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测定
        2.4.9 土壤含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计算
        2.4.10 气象数据
        2.4.11 光、温、水生产效率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作物的生育进程及农艺性状
        3.1.1 生育进程
    3.2 春玉米一熟模式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
        3.2.1 不同品种穗位叶SPAD含量
        3.2.2 不同品种群体LAI变化情况
        3.2.3 不同品种干物质增长动态
        3.2.4 不同品种收获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2.5 不同品种籽粒灌浆期粒重增加动态
        3.2.6 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参数
        3.2.7 不同品种收获期穗部性状
        3.2.8 不同品种产量及其构成
    3.3 青贮-粒用玉米模式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
        3.3.1 不同青贮品种群体LAI变化
        3.3.2 不同青贮品种灌浆期鲜重变化
        3.3.3 不同青贮品种干物质增长动态
        3.3.4 不同青贮品种收获期产量
        3.3.5 不同粒用品种叶片SPAD值
        3.3.6 不同粒用品种群体LAI变化
        3.3.7 不同粒用品种干物质增长动态
        3.3.8 不同粒用品种收获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3.9 不同品种籽粒灌浆期粒重增加动态
        3.3.10 不同粒用品种籽粒灌浆参数
        3.3.11 不同粒用品种收获期穗部性状
        3.3.12 不同粒用品种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
    3.4 双季甜玉米模式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
        3.4.1 不同播期玉米植株性状
        3.4.2 不同播期玉米收获期穗部性状
        3.4.3 不同播期玉米收获期产量
    3.5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
        3.5.1 不同冬小麦品种群体LAI变化
        3.5.2 不同冬小麦品种群体总茎(穗)数动态变化
        3.5.3 不同冬小麦品种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变化
        3.5.4 不同冬小麦品种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
        3.5.5 不同夏玉米品种叶片SPAD含量
        3.5.6 不同夏玉米品种群体LAI变化情况
        3.5.7 不同夏玉米品种干物质增长动态
        3.5.8 不同夏玉米品种收获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3.5.9 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期粒重增加动态
        3.5.10 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参数
        3.5.11 不同夏玉米品种收获期穗部性状
        3.5.12 不同夏玉米品种产量及其构成
    3.6 不同种植模式的综合效益比较
        3.6.1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干物质产量与季节分配
        3.6.2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能量生产
        3.6.3 不同种植模式光能分配与其生产效率
        3.6.4 不同种植模式积温量与其生产效率
        3.6.5 不同种植模式田间耗水量及其构成
        3.6.6 不同种植模式周年水分水分生产效率
        3.6.7 不同种植模式光、温、水生产效益分析
        3.6.8 不同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熟性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4.1.2 不同种植模式的产量与生物量
        4.1.3 不同种植模式光温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
        4.1.4 不同种植模式水分资源利用
        4.1.5 不同种植模式生产与经济效益分析
    4.2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4)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方案设计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夏填闲作物不同密度种植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影响研究
    3.1 夏填闲作物不同密度处理对作物生长性状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作物不同部位生物量和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养分的影响
    4.1 设施土壤全氮含量状况
    4.2 设施土壤硝态氮含量垂直分布状况
    4.3 夏填闲作物对设施土壤脲酶活性和后茬初期表层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4.4 对设施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4.5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磷养分的影响
    5.1 设施土壤总磷含量状况
    5.2 设施土壤各土层有效磷含量状况
    5.3 设施土壤各土层水溶性磷含量状况
    5.4 不同处理对设施土壤无机磷组分变化的影响
    5.5 设施土壤磷酸酶活性和后茬初期土壤有效磷和水溶性磷状况
    5.6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土壤pH、含盐量、C/N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状况
    6.1 设施土壤pH状况
    6.2 设施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状况
    6.3 设施土壤C/N和微生物量碳状况
    6.4 设施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
    6.5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夏填闲饲用甜高粱种植对未揭膜设施土壤氮磷素的吸收及土层间运移影响研究
    7.1 试验设计
    7.2 不同处理填闲饲用甜高粱生物量和养分吸收状况
    7.3 不同处理对未揭膜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的影响
    7.4 讨论与小结
第八章 夏填闲作物种植对设施土壤环境效应的影响
    8.1 试验田间管理
    8.2 全年蔬菜氮磷吸收量和夏填闲作物种植氮磷吸收量状况
    8.3 年际间设施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变化状况
    8.4 讨论与小结
第九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9.1 综合讨论
    9.2 主要结论
    9.3 论文研究创新点
    9.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5)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糯玉米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地点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调查项目和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鲜食糯玉米的品种试验
    3.2 吉糯20号的种植密度和追肥试验结果
    3.3 吉糯20号的植株生长发育试验结果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5.1 种植密度与肥料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影响
    5.2 种植密度与肥料对糯玉米糯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5.3 种植密度与肥料对糯玉米品质性状的影响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优良鲜食甜玉米与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育种研究进展
    1.1 资源引进、改良、创新
    1.2 培育出一批甜、糯玉米苗头组合,待审定品种2个
2 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
    2.2 精耕细耙,施足有机肥
    2.3 品种选择,确定播种期和播种方式
    2.4 合理密植与隔离种植
    2.5 肥水管理
    2.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2.7 适时采收
3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供应不均衡不稳定
    3.2 环境污染、地力下降、劳动产出率低
    3.3 分散经营占主体、耕作技术落后、质量安全难管理
4 对策
    4.1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改变传统的种植观念,转变农业增产的方式
    4.2 实行标准化生产
    4.3 示范推广甜玉米和糯玉米新品种
5 结语

(7)‘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鲜食玉米概况
        1.1.1 甜玉米概况
        1.1.2 糯玉米概况
        1.1.3 甜糯玉米概况
    1.2 甜糯玉米品质鉴定研究进展
        1.2.1 田间农艺性状
        1.2.2 产量性状
        1.2.3 营养成分
        1.2.4 矿质营养元素
        1.2.5 蒸煮品质
    1.3 甜糯玉米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3.1 父母本行比
        1.3.2 父母本错期播种
    1.4 '黑甜糯631'的选育过程
    1.5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材料的种植与采样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田间农艺性状
        2.2.2 产量性状
        2.2.3 营养成分
        2.2.4 矿质营养元素
        2.2.5 蒸煮品质
    2.3 讨论
    2.4 小结
3 '黑甜糯631'玉米的良种繁育技术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3.1.2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构成因素影响
        3.2.2 父母本行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3.2.3 父母本不同播期对花期相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8)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类型特点
    1.1 甜玉米类型
    1.2 糯玉米特点
2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
    2.1 种子特点
    2.2 苗期生长特点
    2.3 叶面积发展动态
3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栽培技术
    3.1 栽培季节
    3.2 选择优良杂交品种
    3.3 播种技术
    3.4 田间管理
4 结语

(9)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来发展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基础数据
第二章 国内外鲜食玉米的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2.1 鲜食玉米的生产现状
        2.1.1 鲜食玉米的定义
        2.1.2 国内外鲜食玉米消费结构现状
        2.1.3 国内外鲜食玉米种植现状
        2.1.4 国内外鲜食玉米育种现状
    2.2 鲜食玉米发展策略
        2.2.1 鲜食玉米的栽培要点
        2.2.2 鲜食玉米的育种目标
        2.2.3 鲜食玉米的结构调整
第三章 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状况
    3.1 近十年浙江省鲜食玉米种植状况研究
        3.1.1 春播玉米播种面积研究
        3.1.2 夏秋播玉米播种面积研究
        3.1.3 当年不同季节玉米合计播种面积研究
    3.2 浙江省近十年不同地区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2.1 浙江省春播玉米不同地区占比情况
        3.2.2 浙江省夏秋播玉米不同地区占比情况
        3.2.3 浙江省当年播种玉米不同地区占比情况
    3.3 浙江省各地区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1 杭州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2 宁波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3 温州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4 湖州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5 嘉兴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6 绍兴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7 金华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8 衢州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9 丽水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10 台州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3.11 舟山市近十年鲜食玉米发展情况研究
    3.4 浙江省各地区甜、糯玉米播种面积十年前后变化
    3.5 浙江省鲜食玉米历史价格研究
    3.6 讨论与小结
        3.6.1 浙江省玉米供求关系与播种面积
        3.6.2 浙江省各地区区域农业生态与玉米种植状况
        3.6.3 浙江省各地区玉米发展特色
第四章 浙江省鲜食玉米种质状况
    4.1 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米品种发展状况
        4.1.1 浙江省近十年春播糯玉米主要品种
        4.1.2 浙江省近十年春播甜玉米主要品种
        4.1.3 浙江省近十年夏秋播糯玉米主要品种
        4.1.4 浙江省近十年夏秋播甜玉米主要品种
    4.2 浙江省代表性鲜食玉米介绍
        4.2.1 浙江省代表性糯玉米
        4.2.2 浙江省代表性甜玉米
    4.3 鲜食玉米品种发展策略
        4.3.1 加强种质挖掘与创新
        4.3.2 加强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4.3.3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
        4.3.4 玉米单倍体选育技术
        4.3.5 建立科学的品质鉴定体系
        4.3.6 完善杂交种综合评价技术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对策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10)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鲜食玉米概述
        1.1 鲜食玉米的起源与发展
        1.2 鲜食玉米的价值
        1.3 我国鲜食玉米的生产概况
        1.4 江苏省鲜食玉米生产概况
    2 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2.1 鲜食玉米种植条件
        2.2 鲜食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
        2.3 鲜食玉米的穗期管理
        2.4 鲜食玉米的病虫害防治
        2.5 鲜食玉米的采收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性状差异比较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地的选择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2.5 调查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2.6 数据处理和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单株叶面积比较
        3.2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比较
        3.3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物候期
        3.4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比较
        3.5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果穗性状比较
        3.6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产量比较
        3.7 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评价
    4 小结
第三章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性状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地的选择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2.5 调查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2.6 数据处理和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叶面积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3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农艺性状的影响
        3.4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果穗性状的影响
        3.5 种植密度对锦绣超甜A76果穗产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四章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性状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地的选择
        2.3 实验设计
        2.4 实验方法
        2.5 调查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2.6 数据处理和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3.2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3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农艺性状的影响
        3.4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果穗性状的影响
        3.5 施肥量对锦绣超甜A76果穗产量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全文小结
        1.1 高产高效品种
        1.2 最佳种植密度
        1.3 最佳的施肥量
    2 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J]. 苏利军. 中国农学通报, 2021(35)
  • [2]长江流域塑料大棚鲜食玉米栽培技术(上)[J]. 汪李平. 长江蔬菜, 2020(18)
  • [3]冀中平原作物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种植模式优化研究[D]. 张顺风. 河北农业大学, 2020(01)
  • [4]夏填闲作物种植对集约化设施土壤氮磷养分及相关性状影响研究[D]. 裴志强.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5]优良鲜食糯玉米品种筛选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 李爽.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6]优良鲜食甜玉米与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探析[J]. 王秋燕,田耀加,陈红弟,叶伟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 [7]‘黑甜糯631’玉米的品质鉴定与繁育技术研究[D]. 张沛敏.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8]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育特性与栽培技术[J]. 张立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2)
  • [9]浙江省近十年鲜食玉来发展状况研究[D]. 蒋霄阳. 浙江大学, 2018(01)
  • [10]鲜食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李文静.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甜玉米和糯玉米的生长特性及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