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传播党和国家声音

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传播党和国家声音

一、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 把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论文文献综述)

朱璐佼[1](2019)在《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主要内容,建立均等化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L市农牧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广播电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其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建设非均等化发展的问题依旧存在,在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形势下,在“十三五”末,L市农牧区如期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构建标准化、均等化目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论文归纳了基层广播电视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分析了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借鉴当前国内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研究视角,就如何优化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适合L市实际情况的对策建议。

易旭明[2](2011)在《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文中研究指明产业理论认为提升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提升生产要素、创立良好市场环境、扩大国内需求、致力制度创新,那么当下影响电视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制度创新。众多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策制度决定着包括电视产业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众多学界、业界人士从理论的角度、实践的角度作出过各种解释,提出了各种不乏价值的制度创新建议,但是政策与实务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以及从不同学科理论研究电视产业得出的结论之间巨大的缝隙还远未弥合。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详细考察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中的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步骤、分析当下的数字时代制度创新的收益成本,并深入分析了电视产业相关主体各种“需要”和“需求”,就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作用机制、未来变迁方向等问题得出以下观点:一、中央党政机构、地方党政机构、电视台、广告商、投资者以及观众等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是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行动团体”,这些“行动团体”之间的博弈推动着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需求变动是影响制度创新“行动团体”行动收益的直接原因;国内外制度环境变化是影响制度变迁“行动团体”行动成本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同时影响着制度创新行动的收益与成本。根据电视产业制度创新对各个利益主体的调整关系,本文粗略地将创新分为“增量型”制度创新和“存量型”制度创新。“增量型”制度创新由于对原有相关者的既定利益基本不减少,其它相关者利益得到增加,所以制度创新行动相对顺利;“存量型”制度创新则是对既有的利益格局进行一定的调整,此类制度创新则推进缓慢。大致来说,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模型可以表示如下: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将带来持续的潜在收益,这将成为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的持续动力。“增量型”制度创新将持续、较快地进行,尤其是在新媒体相关业务领域,在意识形态较弱的节目制作领域及其他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存量型”制度创新进展将相对艰难,尤其是在传统电视业态中,在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节目领域。但是在实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地区,在市场需求紧缩的时机中,在善于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出现的地方,“增量型”制度创新也能取得突破。制度环境的持续变革也将持续改变“行动团体”的行动成本和行动动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中,在传统合法性资源基础上经济绩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源的强化,随着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制度环境总体是有利于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但是制度环境变革的速度却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变革的方向也在短期内也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我国党政机构对意识形态宣传的认知和需要、对舆论失控风险成本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行动博弈结果的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存量型”制度创新短期内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来看加速产业制度创新趋势不可逆转。电视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需求的满足,但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并不等于观众的全面“需要”。我国目前满足观众更高需要的政治节目、公共节目供应不足,并且相关制度创新在“路径依赖”的格局中处于“无人行动”的窘境。本文论证上述观点的过程是这样的:导论部分介绍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价值相对混乱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梳理了电视产业尤其是电视制度及的研究文献以及新制度次级行动团体配合制度创新行动电视需求变动制度环境变革预期纯收益变动初级行动团体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经济学理论基础,阐述了核心概念等。第一章则考察了中国电视创建初期的制度——事业制度,通过详细介绍这种制度决策、执行的过程,并分析了这种制度的特征以及原因。不如此详尽、深入的地察中国电视制度的事业起源,就难以充分理解中国电视产业制度今天的本质。第二章考察了广告经营制度、“四级办”、有线电视制度等“增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经过,并介绍了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人事、财务制度,以及上海、湖南、贵州制度创新的个案。这些制度创新的过程都是渐进的、边际突破的过程,是各个主体对创新行为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第三章考察了“治散治滥”、“集团化”、“制播分离”等“存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分析了其中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权衡。第四章从生产能力、消费模式、规模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巨大产业潜能,分析了电视产业制度的瓶颈,论证技术革命对党政机构、电视台、投资商等主体的各种利益会带来改变,他们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从而行动动力会发生改变,“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种利益权衡的存在。第五章则更深入的分析了观众复杂的需要结构和以购买力来衡量的市场需求变动,分析了党政机构对政权合法性的深层需要,从而分析了党政机构制度创新行动的动力及其变迁。本文提出判断电视制度效率的最终标准,是否利于全面满足包括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和没有购买力的收视需要,并分析了电视产业化的效率及其边界。结语部分则集中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从国家“赶超战略”实施、政权合法性巩固对宣传有着内在需要的高度论述我国电视宣传任务,这是认识我国电视政治宣传目标及其变动规律有效、有深度的观点创新;(二),在清晰界定外延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综合成本、收益权衡解释历史上的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相对于以往文献仅仅从市场利益的角度论述更有解释力,也有创新价值;(三),从社会原因、技术原因导致电视节目“私人产品”属性强化,从而解释我国电视产业化的原因,论述产业化的合理性及其边界,这是对我国传媒经济研究一个基本概念的理论创新。

张海涛[3](2010)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举行了八届三次会议。本期刊登了国家广电总局张海涛副局长在会议上的讲话,讲话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播影视科技与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绩,总结了我国广播影视科技与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全面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应急广播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广播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六项重点工作。另外,本期还刊登了科技委广播、电视和电影专业委领导在会上的专题报告,总结了2009年的工作,分析了国内外技术发展状况,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

张海涛[4](2008)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在科技委八届一次会议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广电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广播影视

张海涛[5](2008)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在科技委八届一次会议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2月19日)各位委员、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全国广电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姜天麟,马镇,常云岐[6](2007)在《展示农工党十三大以来成就 迎接十四大召开 “西新工程”: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和政策体制等多

张海涛[7](2007)在《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 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在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1月中旬,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在深圳召开,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出席并做了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张海涛对2006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安全播出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建设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等成绩进行了总结和肯定;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今年的工作任务,提出了确保“十七大”安全播出、确保“村村通”无线覆盖工程完成、继续全力推进数字化这三项今年的重点任务;并要求进一步做好科技委的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创新、重点抓好工作纲目的调研、进一步加强广电系统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加强科技委的组织建设工作。

张海涛[8](2007)在《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在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各位委员、同志们:这次科技委年会是总局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和王太华同志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上的讲话精神,总结去年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一是2006年工作回顾和总结;二是面临的形势和今年的工作任务;三是进一步做好科技委的各项工作。

朱虹[9](2004)在《努力实施广播影视“三大工程”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大力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2131”工程,取得了显着成效,“西新工程”全面完成了一、二阶段任务,西藏、新疆等七省区的广播覆盖能力大大增强;“村村通”工程累计投资16.4亿元,解决了7000多万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难题;“2131”工程使西藏、内蒙等省区率先实现年均放映12场以上电影的目标。同时,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 继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徐光春[10](2003)在《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广播影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文中研究指明

二、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 把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 把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论文提纲范文)

(1)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1.4.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内涵及本质
        1.4.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基本分类
        1.4.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5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1.5.1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
        1.5.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L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
    2.2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
        2.2.1 组织机构日益完善
        2.2.2 传播效果不断改善
        2.2.3 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稳步提升
    2.3 L市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2.3.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2.3.2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2.3.3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服务体系
        2.3.4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体系
        2.3.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体系
    2.4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
        2.4.1 舆论引导能力增强
        2.4.2 重点惠民工程扎实推进
        2.4.3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3.1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
    3.2 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2.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不健全
        3.2.2 广播电视组织体系不完善
        3.2.3 广播电视自办节目不足
        3.2.4 本地节目传输覆盖范围有限
        3.2.5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不到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4.1 西方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启示
    4.2 国内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的经验借鉴
        4.2.1 扩大节目对外交流力度
        4.2.2 重广播电视有效覆盖
        4.2.3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共服务模式
    4.3 优化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4.3.1 规范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政策法规体系
        4.3.2 创新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制
        4.3.3 优化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内容供给
        4.3.4 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传输覆盖
        4.3.5 建立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监督评估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一 广播电视受众收视习惯和公共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2)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背景扫描:令人“纠结”的中国电视
    二 研究对象:中国电视产业制度
    三 问题提出:制度变迁的因素、趋势
    四 选题意义:实践探索理论探讨
    五 文献综述:成果众多矛盾突出
    六 研究方法:历史、文本及制度理论
    七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适用性评述
    八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电视事业制度起源
    第一节 “十七年”时期电视概况
        一 中国电视诞生
        二 曲折发展之路
        三 电视任务与内容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第二节 “文革”时期电视军管制度
        一 制度环境剧变
        二 极“左”的电视任务、内容
        三 电视建设进展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五 个案透视电视制度
    第三节 “两年徘徊”时期电视制度
        一 制度环境变革
        二 电视任务、内容
        三 观众需求扩张
    第四节 电视事业制度均衡分析
        一 制度环境基础
        二 早期电视制度特征
        三 需求均衡评析
第二章 “增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广告经营制度创新
        一 电视需求的扩张与转型
        二 广告产生过程
        三 持续争议、持续创新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二节“四级办”的扩张之路
        一 需求扩张加速
        二 “初级行动团体”制度决策
        三 “次级行动团体”制度实施
        四 政策与对策
        五 制度博弈非均衡
    第三节 有线电视的兴建与“收编”
        一 市场需求升级
        二 有线电视兴建
        三 有线电视政策变迁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四节 产业增长中的制度均衡
        一 财政、人事制度变迁
        二 聚焦制度创新个案
        三 制度均衡分析
        四 “增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三章 “存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治散治滥”、“集团化”
        一 电视节目需求背景
        二 “治散治滥”的决策与实施
        三 “集团化”的决策与实施
    第二节 “制播分离”制度创新
        一 制播分离决策“走走停停”
        二 制播分离实施“因地制宜”
    第三节 产业整合中的制度均衡
        一 制度环境变更
        二 制度均衡分析
        三 “存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四章 新技术下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数字电视的产业潜能
        一 生产能力提升
        二 消费模式拓展
        三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四 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及政策
        一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二 传统电视产业进入蜕变期
        三 中国数字电视制度瓶颈
        四 制度瓶颈的产业症状
    第三节 “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博弈
        一 “三网融合”的提出、纷争、停滞
        二 “三网融合”的缓慢演进
        三 国家强力推动三网融合
        四 “三网融合”中的利益权衡
    第四节 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制度成本收益权衡
        一 党政机构制度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二 国有电视台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三 投资商执行制度成本收益比较
        四 潜在收益与行动团体
第五章 “需要”、“需求”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观众为什么需要电视?
        一 理论中的观众需要
        二 生理型收视需要
        三 社会型收视需要
        四 发展型收视需要
        五 收视需要的结构
        六 收视需要的变化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社会需要
        一 电视的功能与效果
        二 观众收视需要结构
        三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
        四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需要”与“需求”
        一 观众需要与需求变动
        二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变革
        三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四 社会投资机构需要
    第四节 “产业化”:满足需要的效率与边界
        一 制度效率取决于产品属性
        二 电视事业制度效率评价
        三 产业制度提升效率原因
        四 产业化及其社会边界
        五 观众需要满足了吗?
结语 制度窘境——如何走出“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60年来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简要回顾总结
    1. 起步初创阶段, 即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
    2. 建设推进阶段, 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3. 快速发展阶段, 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
    4. 全面协调发展阶段, 即党的十六大以来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1.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广播影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广播影视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2. 科技迅猛发展使舆论宣传方式和传播渠道更加多元, 广播影视面临着巩固阵地、拓展阵地的新挑战
    3. 经济快速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样, 广播影视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4. 三网融合、市场竞争更加紧迫, 广播影视必须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5. 数字化、网络化为广播影视提供了新的推动力, 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着新机遇
三“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1. 全面加强安全播出保障和技术监管能力建设
    2.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3.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传播能力建设
    4.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产业发展能力建设
    5. 全面加强应急广播能力建设
    6. 全面加强广播影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四进一步做好科技委工作的几点要求

(4)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在科技委八届一次会议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四年来的工作总结
    1. 安全防范能力明显提高, 安全播出水平迈上新台阶
    2. 农村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状况明显改善, 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3. 广播影视数字化全面推进, 新媒体不断发展
    4.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5. 科技委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决策咨询和学术研究更加活跃有效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
    1. 努力构建完善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切实提高安全播出水平
        (1) 明确职责、理顺关系, 保证组织落实、工作落实
        (2) 健全机制、完善手段, 保证反应快捷、指挥有力
        (3) 完善规则、提高能力, 保证防范到位、运行安全
        (4) 培养人才、强化意识, 保证政治可靠、技术过硬
        (5) 确保两会、确保奥运, 保证重大活动的安全播出
    2. 努力构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1) 加快推进村村通工程
        (2)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
        (3) 大力推进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4) 理顺体制机制, 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
    3. 努力构建完善现代传播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1) 大力推进台内数字化
        (2) 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
        (3) 积极推进地面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
        (4) 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5) 大力促进电影数字化
        (6) 大力发展新兴媒体
    4. 努力构建完善市场服务体系, 切实增强广播影视产业开发能力
    5. 努力构建完善技术监管体系, 切实提高广播影视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努力做好新一届科技委工作
    1. 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技委肩负的责任,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 进一步做好决策调研和决策咨询
    3. 进一步加强科技委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4. 进一步提高科技委委员的科技素养和决策咨询水平

四、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 把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论文参考文献)

  • [1]L市农牧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体系研究[D]. 朱璐佼.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2]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 易旭明. 上海大学, 2011(11)
  •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八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J]. 张海涛. 现代电视技术, 2010(01)
  • [4]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在科技委八届一次会议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张海涛. 现代电视技术, 2008(03)
  • [5]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我国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大发展——在科技委八届一次会议暨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张海涛. 广播电视信息(下半月刊), 2008(02)
  • [6]展示农工党十三大以来成就 迎接十四大召开 “西新工程”:让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J]. 姜天麟,马镇,常云岐. 前进论坛, 2007(08)
  • [7]统一思想 形成合力 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在广电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J]. 张海涛. 现代电视技术, 2007(02)
  • [8]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推动广播影视科技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在总局科技委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J]. 张海涛. 广播电视信息(下半月刊), 2007(02)
  • [9]努力实施广播影视“三大工程”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J]. 朱虹. 现代电视技术, 2004(01)
  • [10]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广播影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徐光春. 电视研究, 2003(02)

标签:;  ;  ;  ;  ;  

加强西部省区广播影视工作传播党和国家声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