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色触手毛虫发生特征及防治试验初报

黄褐色触手毛虫发生特征及防治试验初报

一、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PHAM HUNG HAI,邹航,吴德东,曾健勇,张国财,张杰[1](2021)在《菊芋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文中提出选择3种菊花提取物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一种处理黄褐天幕毛虫幼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n),测定其对黄褐天幕毛虫保护酶、解毒酶活力以及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分析其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机制。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获得三种菊花黑心菊(Rudbeckia hirta)、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3种菊花提取物。在20 mg/mL浓度下,测定了三种菊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的毒力,选择杀虫效果最好的菊芋提取物对天幕毛虫进行处理,测定对黄褐天幕毛虫12 h、24 h、48 h、72 h解毒酶GST和保护酶SOD、POD、CAT、PPO活力及蛋白质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海藻糖含量。结果表明在20 mg/mL浓度下,菊芋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的致死率高达97.52%。对黄褐天幕毛虫的保护酶POD、CAT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而解毒酶GST活性明显被抑制;菊芋提取物诱导了蛋白质含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和海藻糖含量则显着下降。20 mg/mL菊芋花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系统有干扰作用,对蛋白质含量有诱导促进作用。此外,菊芋花提取物还影响黄褐天幕毛虫体内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利用,使碳水化合物和海藻糖含量下降。

吴德东[2](2020)在《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化学农药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占有主导地位,其长期大量使川会引起森林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为此,开发新型生物农药来代替化学农药成为农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界中杀虫植物资源丰富,为植物源农药开发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植物源农药中杀虫活性成分因具有自然降解、无残留、低毒等优势,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北方特有有毒植物的提取物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筛选出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2 种杀虫活性显着植物;对植物活性物质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 2种植物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了 2种植物提取物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体内酶活的作用机制,并测定主要活性成分对舞毒蛾及落叶松毛虫(Dendrloimus sperans Butler)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2种植物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并评价了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剂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可为烟草、北乌头在植物源农药及制剂开发,及其在森林虫害防治应用上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供试杀虫植物提取物最优提取方法为超声波提取法,甲醇为最优提取溶剂;烟草及北乌头提取物杀虫活性显着优于其它14种植物;烟草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1.13℃、液料比32.25:1、40.19 min,提取率为39.36%;北乌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52.16℃、液料比31.15:1、40.72 min,提取率为23.85%。(2)烟草、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3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8.62%、48.28%,杀虫活性与其它萃取物相比差异极显着;烟草提取物LC-MS分析得出,烟碱、槲皮素、香豆素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烟草提取物GC-MS分析得出,丁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羟基-β-二氢大马酮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北乌头提取物LC-MS分析得出,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北乌头提取物GC-MS分析得出,十五烷酸、邻苯二甲酸正辛酯、己二酸二辛酯为主要杀虫活性成分。(3)烟草及北乌头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舞毒蛾幼虫具有神经毒性;烟碱、乌头类生物碱等杀虫活性物质通过抑制羧酸酯酶活性,降低舞毒蛾机体解毒功能;2种药剂通过抑制舞毒蛾表皮超氧化物歧化酶、脂肪体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机体保护功能降低;2种药剂通过抑制舞毒蛾脂肪体中脂肪酶及淀粉酶活性,降低机体提供营养物质能力,抑制舞毒蛾生长发育。2种药剂可作为昆虫神经毒剂、消化酶抑制剂应用。(4)烟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肠球菌属丰度显着下降,降低了机体免疫力,抑制其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烟碱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肠道中65.85%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影响舞毒蛾肠道微生物辅酶运输及次生产物分解功能,抑制了解毒酶的产生及代谢毒物能力,从而对舞毒蛾机体产生毒害。烟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43.24%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影响了落叶松毛虫肠道微生物细胞结构功能,使细胞储能能力降低,抑制落叶松毛虫生长。乌头碱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肠道中73.17%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肠道中魏斯氏菌属丰度显着降低,影响了舞毒蛾肠道微生物的核苷酸运输功能,抑制了机体蜕皮激素合成,降低了机体蛋白产生,从而影响舞毒蛾生长。乌头碱处理落叶松毛虫4龄幼虫,肠道中24.32%OTU与对照菌群差异显着(P<0.05),肠道中沃尔巴克氏菌属丰度显着降低,影响落叶松毛虫肠道微生物的脂质运输功能,抑制了机体ATP合成功能,使机体能量供应受阻,从而抑制落叶松毛虫生长发育。(5)烟草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0.31%、芯壁比1:1.04、复凝聚时间48.10 min;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分数0.30%、芯壁比1:1.06、复凝聚时间48.20 min;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包埋率实测值分别为:45.98%和42.89%,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均小于1%,工艺优化合理;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失重显着温度分别为129.96℃、148.20 ℃,室温贮存稳定,囊芯较提取物释放延长6 d,微胶囊缓释性能显着提高;2种微胶囊对舞毒蛾LC90分别为18.363 mg/mL、35.831 mg/mL,较其提取物显着降低,微胶囊化提高了杀虫药效。(6)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增长、肝脏蛋白含量具有抑制作用;对小鼠肝脏CarE及GSTs活性的可恢复性均优于DDVP;对昆明小鼠的LD50分别为2269 mg·kg-1、3268 mg·kg-1,属低毒,对人、畜安全;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及相应微胶囊剂对锦鲤的LC50均大于10.0 mg/L,4种药剂均属于低毒农药,2种微胶囊剂较其提取物对鱼类更具安全性。

敖特根,那顺勿日图,翟秀春,陈晨,孙永[3](2020)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黄褐天幕毛虫防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讨果树经济林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开展了不同浓度的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不同龄级黄褐天幕毛虫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对黄褐天幕毛虫的防治效果显着,以1 000倍液效果最佳,对1、2龄期幼虫防治效果可达90.4%。

敖特根,那顺勿日图,翟秀春,陈晨,李文娇[4](2019)在《黄褐天幕毛虫4种生物农药药效比较及使用建议》文中研究说明为在黄褐天幕毛虫等鳞翅目食叶害虫防治生产中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开展好林木虫害无公害防治工作,以公路绿化林内山桃上发生的黄褐天幕毛虫为试验防治对象,以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和清水为对照,选用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000倍液、8 000IU苏云金杆菌油悬浮剂600倍液、2 000 IU苜核·苏云菌悬浮剂750倍液和1%苦参碱水剂1 500倍液等4种生物农药,研究了4种生物农药对3龄前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施药1 d后即效果显着,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达到最高;4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均随施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虽然施药3 d后虫口减退率低于高效氯氰菊酯,但施药7 d后除2 000 IU苜核·苏云菌悬浮剂750倍液虫口减退率未达到90%以外,其他3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施药10 d后4种生物农药虫口减退率全部高于高效氯氰菊酯,且均在90%以上,其中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和苜核·苏云菌悬浮剂2种生物农药的虫口减退率超过95%,防治效果高出高效氯氰菊酯近7个百分点。除虫口减退率较高,生物农药对天敌影响较小,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农药。

徐梅卿[5](2019)在《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概述东北林区寒温带、温带森林在我国的重要性和主要森林害虫18种,对每一种类介绍其分布、危害状况、主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指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具体内容和优点,建议把防治措施列入生态控制的系统中,确保东北森林的健康生长。

黄丝曼,吴德东,郑明媚,李珂澜,曾广健[6](2018)在《植物提取物复配对黄褐天幕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探究不同复配剂的杀虫活性,选取走马芹、羽叶鬼针草、宽叶蔓乌头3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及不同配比复配剂对黄褐天幕毛虫3龄幼虫进行胃毒处理。分别采用叶片胃毒法、饲叶称重法和试虫称重法,分析了三种提取物及不同复配剂对试虫的拒食活性和生长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各供试药剂对试虫均具有拒食和生长抑制作用,48hB∶C(1∶4)复配处理试虫拒食最为显着,拒食率为41.38%,随处理时间增加,供试药剂对试虫生长抑制持续增强,胃毒处理7d时,A∶C(2∶1)复配剂对试虫的生长抑制最为显着,生长抑制率高达81.33%。

南俊科,张健,林枫,华杰,孙守慧[7](2018)在《蒙古栎主要害虫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也是我国主要用材林树种和东北林区主要的次生林树种。根据受害部位不同,将蒙古栎害虫分为顶芽及枝梢类、种实类、食叶类和蛀干类害虫,综述了这4大类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措施,并对蒙古栎害虫的生物防治前景提出展望。

程瑞春,李显玉[8](2016)在《赤峰市西部沙樱育苗技术及栽培表现》文中研究表明西部沙樱(Prunus pumila var.besseyi)是原产于美国的阳性旱生灌木。自2008年引入赤峰市以来,西部沙樱在科尔沁沙地治沙造林中表现较好。然而,在观赏灌木培育中,常出现大量枯死枝夹杂在新萌生枝条中的现象,因此不宜用于园林绿化。首次发现3种害虫危害西部沙樱,其中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和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取食叶片,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取食果实。文章介绍了赤峰市西部沙樱育苗技术和栽培表现,提出了防控虫害建议。

程立超[9](2017)在《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文中认为以黑龙江黑河地区兴安落叶松鞘蛾、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落叶松毛虫4种主要森林害虫为研究对象,设置84块调查样地,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一是调查分析2011年至2013年间4种森林害虫虫口密度。二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数学回归模型、两两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4种森林害虫样地内的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并分析它们对4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提出了黑龙江黑河地区4种森林害虫的主要防控建议,为造林绿化设计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导作用。对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不同郁闭度、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不同林龄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口响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向和林型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黄褐天幕毛虫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向、海拔,不同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不同坡位、坡度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变量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位、坡向、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海拔、蒙古栎所占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舞毒蛾的分析,调查样地22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不同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坡位、坡向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郁闭度、蒙古栎所占比例、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对落叶松毛虫的分析,调查样地18块,不同坡位、坡向、坡度、海拔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不显着(P>0.05),不同郁闭度、林型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影响显着(P<0.05)。立地因子、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指数单一变量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着影响(P>0.05)。林型、Simpson指数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位、坡向、坡度、海拔、郁闭度、林龄、Shannon-Wiener指数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在造林绿化工作中,造林地块的选择,兴安落叶松鞘蛾应避开光照强度大和平坡地块,舞毒蛾应选择坡度大的地块。在森林抚育工作中,合理密植和加快林分郁闭是防控兴安落叶松鞘蛾、黄褐天幕毛虫、落叶松毛虫的有效方法;抚育伐除林分内胡枝子和刺玫是降低兴安落叶松鞘蛾种群密度的有效方法之一。

武玉洁[10](2015)在《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基础研究》文中认为黄褐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是危害杏、苹果、梨、山楂和核桃等树木的主要食叶害虫,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广泛地分布于我国各省,危害猖獗时能将大面积树木的叶子吃光,严重影响树木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树木生长,使果实产量下降。试验结果表明:黄褐天幕毛虫羽化历期40天左右,羽化高峰在6月19日-7月03日,羽化主要集中在17:00-19:00,雌雄平均性比为1:1.19±0.07,未交配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4.13±0.142天和4.57±0.035天,雄蛾的寿命高于雌蛾。在凌晨0:00-3:00内均能观察到雌蛾有明显的求偶行为。成虫交尾高峰在凌晨2:30左右,一日龄的成虫交尾率最高(61.67%±2.89%),并且成虫随着日龄的增加交尾行为逐渐减弱。交尾持续时间最短为20min,最长可达135min。林间诱蛾实验发现,未交配雄蛾和空白对照都没有引诱到成虫,1-6日龄未交配雌蛾均能引诱到雄虫,且1日龄未交配雌蛾诱蛾量最大,凌晨2:00-3:00是诱蛾高峰期;凌晨1:30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的引诱量最大,1日龄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对雄蛾的引诱效果最佳。通过气相色谱对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和人工合成标准性信息素类似物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合成的标准化合物Z5E7-12:Ald、Z5E7-12:OH和Z5E7-12:Ac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6.433±0.018min、19.074±0.015min和22.212±0.023min,与其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中三种组分的保留时间16.431±0.035min、19.092±0.047min和22.249±0.032min基本拟合。由此可以得知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的组成成分可能包含Z5E7-12:Ald、Z5E7-12:OH和Z5E7-12:Ac。林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Z5E7-12:Ac和Z5E7-12:OH均有一定的引诱活性,并且Z5E7-12:Ac:Z5E7-12:OH为1:1的混合组分引诱效果较佳,但差于活体雌蛾的林间诱捕效果。

二、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菊芋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提取物的制备。
        1.2.2 试虫处理。
        1.2.3 解毒酶和保护酶活力测定。
        1.2.4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海藻糖含量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毒力测定
    2.2 解毒酶和保护酶活力影响
    2.3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海藻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2)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有毒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
        1.2.1 有毒植物的种类
        1.2.2 有毒植物的分布
        1.2.3 有毒植物的应用
    1.3 有毒植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3.1 植物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
        1.3.2 植物活性物质的成分分析
        1.3.3 植物活性物质的杀虫作用机理
    1.4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源杀虫剂的研究
        1.4.2 植物源杀菌剂的研究
        1.4.3 植物源除草剂的研究
    1.5 农药微胶囊的制备与应用
        1.5.1 农药微胶囊的制备
        1.5.2 农药微胶囊的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有毒植物杀虫活性物质提取方法筛选及工艺优化
    2.1 供试材料与仪器
        2.1.1 供试植物
        2.1.2 供试昆虫
        2.1.3 供试试剂
        2.1.4 主要实验仪器
    2.2 研究方法
        2.2.1 植物活性物质的提取
        2.2.2 16种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比较
        2.2.3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方法提取试验结果
        2.3.2 不同提取溶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2.3.3 16种植物提取物杀虫活性分析
        2.3.4 烟草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3.5 北乌头提取物提取工艺优化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杀虫活性成分分析
    3.1 供试材料与仪器
        3.1.1 供试植物
        3.1.2 供试昆虫
        3.1.3 供试药品及试剂
        3.1.4 主要实验仪器
    3.2 研究方法
        3.2.1 2种植物的活性物质提取及分离
        3.2.2 毒力测定
        3.2.3 2种提取物的LC-MS分析
        3.2.4 2种提取物的GC-MS分析
        3.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2种植物不同萃取物含量分析
        3.3.2 毒力测定结果
        3.3.3 LC-MS结果分析
        3.3.4 GC-MS结果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烟草及北乌头提取物对舞毒蛾酶活的作用机制
    4.1 供试材料与仪器
        4.1.1 供试植物
        4.1.2 供试昆虫
        4.1.3 供试试剂
        4.1.4 主要实验仪器
    4.2 研究方法
        4.2.1 毒力测定
        4.2.2 舞毒蛾6种酶活力的测定
        4.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胃毒毒力
        4.3.2 2种药剂对舞毒蛾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4.3.3 2种药剂对舞毒蛾乙酰胆碱酯活性的影响
        4.3.4 2种药剂对舞毒蛾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4.3.5 2种药剂对舞毒蛾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4.3.6 2种药剂对舞毒蛾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4.3.7 2种药剂对舞毒蛾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烟碱、乌头碱对2种鳞翅目害虫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供试材料与仪器
        5.1.1 供试昆虫
        5.1.2 供试试剂
        5.1.3 主要实验仪器
    5.2 研究方法
        5.2.1 毒力测定
        5.2.2 肠道微生物16S rDNA测序
        5.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毒力测定结果
        5.3.2 数据充分性分析
        5.3.3 肠道微生物种类分析
        5.3.4 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
        5.3.5 肠道微生物菌群相对丰度与烟碱、乌头碱的相关性
        5.3.6 肠道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及性能分析
    6.1 供试材料与仪器
        6.1.1 供试植物
        6.1.2 供试昆虫
        6.1.3 供试试剂
        6.1.4 主要实验仪器
    6.2 研究方法
        6.2.1 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
        6.2.2 微胶囊表征及性能测定
        6.2.3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的毒力测定
        6.2.4 数据处理及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北乌头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分析
        6.3.2 烟草提取物微胶囊制备工艺优化分析
        6.3.3 2种微胶囊形貌及粒径分析
        6.3.4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红外分析
        6.3.5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热稳定性分析
        6.3.6 2种提取物及微胶囊缓释性分析
        6.3.7 毒力测定结果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烟草、北乌头提取物及微胶囊生物安全性评价
    7.1 供试材料与仪器
        7.1.1 供试动物
        7.1.2 供试试剂
        7.1.3 供试药液
        7.1.4 主要实验仪器
    7.2 研究方法
        7.2.1 小鼠的急性毒性测定
        7.2.2 小鼠体重及脏器指数测定
        7.2.3 小鼠肝脏解毒酶活测定
        7.2.4 锦鲤的急性毒性测定
        7.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7.3.2 2种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及脏器的影响
        7.3.3 2种提取物对小鼠肝脏蛋白含量的影响
        7.3.4 2种提取物对小鼠肝脏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7.3.5 锦鲤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黄褐天幕毛虫防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供试药剂
    1.3 供试器械
    1.4 试验方法
        1.4.1 病毒悬浮剂最佳用药浓度筛选
        1.4.2 不同龄级幼虫病毒悬浮剂防治效果试验
        1.4.3 病毒悬浮剂和化学药剂药效对比试验
        1.4.4 对照标准地的调查
    1.5 防治效果调查
        1.5.1 防治区调查
        1.5.2 对照标准地的调查
        1.5.3 标准地内昆虫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20亿PIB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黄褐天幕毛虫浓度的筛选
    2.2 不同龄期黄褐天幕毛虫病毒悬浮剂防治效果
    2.3 病毒悬浮剂与化学药剂对比试验
    2.4 防治区其他昆虫生存状况调查
3 小结与建议

(4)黄褐天幕毛虫4种生物农药药效比较及使用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地概况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药剂、药械和靶标
        2.1.1 供试药剂
        2.2.2 施药器械
        2.2.3 供试靶标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5)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落叶松毛虫
2 落叶松鞘蛾
3 落叶松球果花蝇
4 落叶松八齿小蠹
5 落叶松球蚜
6 红松球蚜
7 松十二齿小蠹
8 红木蠹象
9 哈氏松茎象
1 0 樟子松木蠹象
1 1 云杉大墨天牛
1 2 榆紫叶甲
1 3 舞毒蛾
1 4 黄褐天幕毛虫
1 5 杨毒蛾
16柳毒蛾
17杨二尾舟蛾
18杨干隐喙象

(6)植物提取物复配对黄褐天幕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与昆虫
    1.2 试剂及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提取物及复配剂的制备
        1.3.2 试虫处理
        1.3.3 拒食作用的测定
        1.3.4 生长抑制作用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种药剂及复配剂对试虫的拒食作用
    2.2 三种药剂及复配剂对试虫的生长抑制作用
3 结语

(7)蒙古栎主要害虫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古栎主要害虫种类
2 发生与危害特点
    2.1 顶芽及枝梢害虫
    2.2 种实害虫
    2.3 食叶害虫
    2.4 蛀干害虫
3 防治措施
    3.1 顶芽及枝梢害虫
    3.2 种实害虫
    3.3 食叶害虫
    3.4 蛀干害虫
4 展望

(8)赤峰市西部沙樱育苗技术及栽培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区概况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灌丛苗木培育
    2.2 小乔木型高接苗木培育
    2.3 病虫害防治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西部沙樱灌丛存在严重的抽条现象
    3.2 小乔木型西部沙樱枝条抽条率和单个枝条抽条比例大幅度降低
    3.3 病虫害防治
4 结论与讨论

(9)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物种多样性
        1.2.2 生态系统多样性测度
        1.2.3 生物多样性与森林害虫的发生
        1.2.4 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与森林害虫的发生
    1.3 研究区概况
        1.3.1 黑河地区自然概况
        1.3.2 黑河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概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方法
    2.1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固定监测样地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数据统计分析
3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
    3.1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兴安落叶松鞘蛾发生情况
    3.2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黄褐天幕毛虫发生情况
    3.3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舞毒蛾发生情况
    3.4 黑河地区2011年至2013年落叶松毛虫发生情况
4 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影响
    4.1 立地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4.2 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4.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4.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4.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兴安落叶松鞘蛾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黄褐天幕毛虫的影响
    5.1 立地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5.2 林分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5.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5.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5.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舞毒蛾的影响
    6.1 立地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6.2 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6.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6.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6.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舞毒蛾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对落叶松毛虫的影响
    7.1 立地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7.2 林分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
    7.3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单一因子对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相关影响
    7.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主成分分析
    7.5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落叶松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两两相关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主要防控建议
    8.1 不同年份四种森林害虫发生情况讨论
    8.2 立地因子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8.3 林分因子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8.4 立地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影响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讨论
    8.5 立地和林分因子生物多样性指数四种森林害虫平均虫口密度两两相关性讨论
    8.6 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主要防控建议
        8.6.1 兴安落叶松鞘蛾主要防控建议
        8.6.2 黄褐天幕毛虫主要防控建议
        8.6.3 舞毒蛾主要防控建议
        8.6.4 落叶松毛虫主要防控建议
    8.7 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10)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前言
    1 黄褐天幕毛虫虫害及治理情况概述
        1.1.1 化学农药防治
        1.1.2 生物药剂防治
        1.1.3 灯光诱杀
        1.1.4 人工防治
    2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
        2.1 昆虫信息素的概念
        2.2 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2.2.1 释放昆虫性信息素的昆虫性别及腺体位置
        2.2.2 昆虫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节律
        2.2.3 昆虫性信息素的传递
        2.3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析及合成方法
        2.3.1 昆虫性信息素的分析鉴定方法
        2.3.2 昆虫性信息素的人工合成方法
        2.4 昆虫性信息素在昆虫防治中的应用
    3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内容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及内容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内容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昆虫
        1.1 昆虫的采集
        1.2 昆虫的饲养
    2 实验药品和仪器
        2.1 实验药品
        2.1.1 常用试剂
        2.1.2 合成标准化合物的原料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装置
        2.2.1 腺体提取用具
        2.2.2 化学合成用仪器
        2.2.3 化学合成用装置
    3 实验方法
        3.1 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3.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的观察
        3.1.2 黄褐天幕毛虫羽化行为观察及动态节律
        3.1.3 羽化成虫雌雄比例调查
        3.1.4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寿命调查
        3.2 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3.2.1 性趋向风洞试验
        3.2.2 求偶行为观察
        3.2.3 交配行为观察及动态节律
        3.2.4 产卵行为观察
        3.3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3.3.1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制备
        3.3.2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的初步分析
        3.3.3 黄褐天幕毛虫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3.4 林间诱蛾试验
        3.4.1 活蛾林间诱蛾试验
        3.4.2 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3.4.2.1 不同日龄处女雌蛾性腺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3.4.2.2 处女雌蛾不同时辰性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3.4.3 化学合成性信息类似物的林间诱蛾试验
        3.5 数据处理
结果与分析
1 黄褐天幕毛虫生物学特性
    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1.1.1 形态特征
        1.1.2 生活史
    1.2 黄褐天幕毛虫羽化行为及动态节律
        1.2.1 羽化行为
        1.2.2 羽化的时动态节律
        1.2.3 羽化的日动态节律
    1.3 羽化成虫雌雄比例
    1.4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寿命
2 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2.1 求偶行为
    2.2 交配行为及其动态节律
    2.3 产卵行为
    2.4 黄褐天幕毛虫的性趋向
3 黄褐天幕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3.1 性信息素的提取和初步鉴定
    3.2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3.2.1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制备
        3.2.2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的制备
        3.2.3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的制备
        3.2.4 顺-5-十碳烯醇乙酸酯的制备
        3.2.5 顺-5-十二碳烯醇的制备
    3.3 化学合成性信息素类似物的结果及分析
        3.3.1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的分析结果
        3.3.2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的分析结果
        3.3.3 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醛的分析结果
        3.3.4 顺-5-十碳烯醇乙酸酯的分析结果
        3.3.5 顺-5-十二碳烯醇的分析结果
4 野外诱蛾试验
    4.1 黄褐天幕毛虫活蛾野外诱蛾试验结果
    4.2 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4.2.1 不同日龄处女蛾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4.2.2 不同时辰处女蛾性腺粗提物野外诱蛾试验
    4.3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野外诱蛾试验
讨论
    1 黄褐天幕毛虫基础生物学特性研究
        1.1 黄褐天幕毛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
        1.2 黄褐天幕毛虫成虫的羽化行为、雌雄比例及寿命
    2 生殖行为学特性研究
        2.1 性趋向风洞试验
        2.2 求偶和交配行为及动态节律
    3 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及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3.1 性信息素的初步分析
        3.2 性信息素类似物的化学合成
    4 野外诱蛾试验
        4.1 成虫及性信息素腺体提取物林间诱蛾试验
        4.2 性信息素类似物林间诱蛾试验
    5 试验过程中发现的后续工作中尚需研究的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录
致谢

四、黄褐天幕毛虫发生特点及防治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菊芋提取物对黄褐天幕毛虫营养状况及酶活的影响[J]. PHAM HUNG HAI,邹航,吴德东,曾健勇,张国财,张杰. 中国林副特产, 2021(01)
  • [2]烟草和北乌头杀虫活性物质作用机制及微胶囊制剂的研究[D]. 吴德东.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3]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黄褐天幕毛虫防治中的应用[J]. 敖特根,那顺勿日图,翟秀春,陈晨,孙永. 防护林科技, 2020(02)
  • [4]黄褐天幕毛虫4种生物农药药效比较及使用建议[J]. 敖特根,那顺勿日图,翟秀春,陈晨,李文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9(04)
  • [5]中国寒温带、温带地区主要森林害虫种类及其防治[J]. 徐梅卿. 温带林业研究, 2019(04)
  • [6]植物提取物复配对黄褐天幕毛虫生物活性的影响[J]. 黄丝曼,吴德东,郑明媚,李珂澜,曾广健. 科技创新导报, 2018(15)
  • [7]蒙古栎主要害虫危害及防治研究进展[J]. 南俊科,张健,林枫,华杰,孙守慧. 中国森林病虫, 2018(01)
  • [8]赤峰市西部沙樱育苗技术及栽培表现[J]. 程瑞春,李显玉. 山东林业科技, 2016(06)
  • [9]立地和林分因子对黑河地区四种森林害虫的影响[D]. 程立超.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2)
  • [10]黄褐天幕毛虫生殖生物学及性信息素基础研究[D]. 武玉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黄褐色触手毛虫发生特征及防治试验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