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致心肌损伤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

不稳定性心绞痛致心肌损伤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越佳[1](2021)在《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一理论探讨“血-脉-心-神”一体观从血、脉、心、神四个维度对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了探讨,涉及疾病发生、演变和预后多个阶段。结合老年患者自身脏腑特点和血脉心神四个方面的变化,认为脾肾亏虚是该病的核心病机,心体受损是病变关键,治疗上应以益肾健脾法贯穿始终。研究二临床研究目的探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补天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起效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思路。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22例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其中对照组61例、试验组6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叠加补天方。以0、4周为观察时点,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静脉血清。从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方面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并从血管内皮损伤角度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结果1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与试验组在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的疗效比较2.1两组的心绞痛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2两组的中医主症、次症和总症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在改善中医主症和中医总症积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3两组的胸闷、心悸、胸痛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在改善胸痛积分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4试验组的纳呆、腰膝酸软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腰膝酸软症状缓解效果更为明显(P<0.05)。3.对照组与试验组治疗前后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F-36量表方面的比较3.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两组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度和疾病认识程度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在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2 SF-36量表:两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健康变化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情感职能方面,对照组该维度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该维度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在改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精力、健康变化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的血清学指标比较4.1 Klotho:试验组Klotho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Klotho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试验组Kloth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4.2 NOS3:两组NOS3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OS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 Nrf2:两组Nrf2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rf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脉-心-神”一体观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该理论指导下的补天方治疗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心绞痛、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存在显着优势,其起效机制可能与通过影响Klotho、NOS3表达来改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杨闻雨[2](2021)在《“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冠脉临界病变又称为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病变,指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显示一支或多支冠脉狭窄程度为50%~70%的病变,在这一阶段,冠脉斑块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既可发展成为易损斑块,又可通过及时的药物干预稳定斑块,逆转病变。斑块的变化直接受到斑块微环境的调控,斑块微环境既包括斑块内泡沫细胞、滋养血管、胆固醇结晶等构成斑块成分的细胞因子,还包括围绕在斑块周围慢性炎症、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血脂变化等病理变化。通过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可以影响病变斑块的发展方向,改变临床结局。故本研究分别从理论、临床及起效机制三个方面阐释了“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斑块微环境的理论特点、临床疗效,及活血解毒方可能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影响斑块微环境的相关起效机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总结了中医对于斑块微环境的认识。从脉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学说、阴阳学说四个方面阐释了中医对于斑块微环境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认识。从“血-脉-心-神”一体观四个方面,即血失清宁、脉失畅达、心失所养、神不安位,阐释该假说对斑块微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不同时期斑块及其周围微环境的变化和影响,认为冠脉临界病变以血脉之变为中心病理环节,痰瘀互结、内生热毒为斑块进一步发展、破裂的核心病机,故以活血解毒法进行干预,清化痰瘀,恢复斑块内外环境之平衡。第二部分临床研究目的:探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临床疗效和起效机制,阐释活血解毒方药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科学内涵。方法:1.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分为中药试验组和西药对照组,中药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解毒方药,一个疗程为4周。0周、4周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清,通过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变情况,同时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评价活血解毒法的干预疾病有效性和持续性。2.通过对两组患者0周、4周血清进行检验,探究“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活血解毒中药通过干预斑块氧化应激微环境角度探讨其可能的起效机制。研究结果:1中药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方法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中药试验组可显着改善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P<0.05)。3在生活评价方面,两组治疗后西雅图量表各个维度积分都较前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中药试验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情况维度积分方面改善更明显(P<0.05),SF-36简表中,两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较治疗前均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中药试验组在生理机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情况维度方面效果更优(P<0.05)。4.在治疗过程和随访中,对照组有6例因病情反复出现再入院,试验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提示中药试验组较西药对照组疗效更加持久、稳定(P<0.05)。5.起效机制方面,两组经血清学检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中药试验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着升高(P<0.05)。结论:1.“血-脉-心-神”一体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临床指导价值,在此理论上能够四维一体地对斑块微环境的发生、发展、转归进行全面阐述和认识,该理论指导下的活血解毒法用于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2.“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的活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积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中药试验组在长期疗效方面显着优于西药对照组,可有效防止症状反复,促进疾病康复。生活质量方面,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中药试验组在生活质量水平方面改善明显。3.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机制可能与其提高血清中SOD水平,其起效机制可能与改善斑块内外氧化应激微环境,稳定斑块,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相关。

陈浩,龚涛,王晓霞,孙颖[3](2020)在《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文中研究说明微血管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以直径<500μm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损伤——微血管密度、直径及功能改变,继发阻塞继而影响组织灌注为共同病生理特征的血管疾病综合征。临床微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脑微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疾病、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和病理性肥胖等。迄今国际上尚缺乏对于微血管疾病的统一定义、诊断标准及治疗对策。经过专家共识会议和文献回顾,本共识总结了微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及临床特征,并对不同微血管疾病的诊断流程和主要的治疗策略给出了建议。

黎慧卿[4](2019)在《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祖国医学在数千年前提出的胸痹心痛,属于现代医学中冠心病的范畴,目前已成为现代文明病之一。因后天环境中的多因素例如摄入营养过剩、缺乏锻炼、肥胖率发生率上升、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等影响下,发病年龄有趋于年轻化,导致胸痹心痛(冠心病)人群基数越来越庞大。虽然科技水平、医疗水平的进步,该病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乃至对社会的影响都颇大。几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传统医学的康复理念以及其特有的康复治疗手段例如中药、针灸、推拿等,在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统康复治疗因其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现代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因而,汇总整理胸痹心痛的中医康复理论、临床机制、治疗及应用内容,以及推动其在临床的应用也迫在眉睫。方法针对中医胸痹心痛相关的康复理论及其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另以近代中西医学、现代药理学与养生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及书籍,作为现代中医学心病康复研究之验证数据。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机检索方法是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所收录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相关文献数据以搜寻检索式(关键词)一康复、心病、心病康复、中医康复、胸痹心痛、冠心病、动脉硬化、中药、针灸、饮食、中医护理等相关字眼,借以收集资料;手工查阅方法主针对重要相关性专书等研究书籍史料进行书面查询。主要将胸痹心痛中的中医康复内容分为胸痹心痛的理论研究及治疗方法、中医康复的现代学研究三个部分进行文献的归纳整理,最后将所得到的数据加以整理、分析、总结论述。成果本研究搜集查阅相关医书文献,整理探讨资料,论文内容述及胸痹心痛症,及对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中药康复、饮食康复、针灸康复及中医护理归纳出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对胸痹心痛制定的相关中医康复的内容,并从相关研究中显示出中医康复对于患者疾病预后的积极意义。结论本研究为提升罹患心疾者的全面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查阅中西医学心病康复相关文献及相关书籍,总结出中医康复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以祖国医学为主导的古代还是西方医学为主流医学的现今,中医康复在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不论是从现代实验室研究数据方面、中药等具体中医康复手段的具体作用机制方面,亦或是患者自身的疗效和生活水平改善方面,中医康复手段都获得了认可。虽然中医康复体系目前还存在不足的一面,但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回归家庭、社会等方面意义重大。

段慧[5](2009)在《DSCT左心室功能测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通过对DSCT与超声心动图(ECHO)左心室功能指标的比较,评估DSCT对左心室功能测量的准确性;2.将DSCT冠状动脉狭窄评估及左室功能指标与冠脉病变和临床资料相对照,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3.探讨DSCT对心肌桥评估及与左心室局部功能改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健康志愿者29例(正常组)及心血管病患者95例(病变组)在72小时内进行ECHO及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测量所得左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将32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CAG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的差异;将42例DSCT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与LVMM、LVEF、LVSV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心肌缺血改变对照分析;DSCT诊断24例心肌桥,对狭窄程度、长度及心肌桥合并斑块的分布情况、心肌桥狭窄程度与左心室局部功能改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组两项检查LVEDV、LVESV、LVSV、IVST-ED、LVPWT-ED、LVEVd、IVST运动度相关性高(r=0.939/0.847/0.912/0.866/0.932/0.973/0.781);LVEF、LVFS、LVPWT运动度值相关性中等(r=0.684/0.643/0.607)。病变组两项检查LVEDV、LVESV、LVSV、IVST-ED、LVPWT-ED、IVST运动度、LVPWT运动度和LVEVd相关性高(r=0.963/0.977/0.831/0.862/0.857/0.802/0.854/0.938/0.812);LVEF、LVFS值相关性中等(r=0.607/0.638)。2.正常组LVEF、LVSV、LVFS大于病变组,LVMM小于病变组,两组间LVMM、LVSV有统计学差异(P<0.05),LVFS、LVEF(P>0.05)无统计学差异。3.DSCT与CAG两项检查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统计学差异(P>0.05)。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狭窄程度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LVMM、LVEF、LVSV的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累及支数不同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LVMM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VEF、LVSV经两两比较,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双支病变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LVEF、SV经两两比较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狭窄与中度狭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单支血管中重度狭窄时LVMM、LVEF、SV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F=39.52/16.74/17.30,P<0.05);LAD病变时心功能损失最大。LAD狭窄程度与室间隔改变有统计学差异(P<0.05)。5.MB发生率为25.26%(24/95),合并壁冠状动脉近端或远端粥样斑块17例(54.8%)。所有MB段壁冠状动脉均未出现动脉粥样斑块。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与心肌桥厚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左室局部功能受损越明显。结论1、DS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一次检查得到形态与功能等多项指标,与ECHO对照所得到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2.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血管受累数、受累血管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局部功能改变有一定的规律。3.DSCT更直观的显示心肌桥及评估心肌桥狭窄程度、长度及心肌桥合并斑块的分布情况及与左心室心肌厚度、运动度改变之间的关系。

王屹,杜湘珂[6](2004)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应用心脏MR影像技术研究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心肌损伤。方法: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于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后6~12周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MR影像方法包括观察心室壁运动的心脏电影MRI和判断心肌活性的心肌灌注延迟时相MRI。结果:所有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内。18例患者的左心室内存在非透壁型延迟强化灶,其大小范围占左心室总体积的2.30%~24.30%。结论:心脏MR影像能够显示临床诊断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所造成的非透壁型心肌梗死;小范围的心肌梗死灶不能显着影响左心室整体运动。

郭军[7](2004)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分析及ST段变化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探讨急诊PCI冠脉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变化以及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497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在无影响血流的血栓、栓塞、夹层、痉挛和竟争血流等情况下,急诊PCI梗塞相关血管完全再通冠脉造影其前向血流≤TIMI 2级为冠脉无复流(coronary no-reflow phenomenon);冠脉造影前向血流TIMI 3级为正常血流。冠脉无复流病人58例,6例病人因临床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无复流组的病人为52例。男39例,女13例;年龄60.5±11.4岁。前降支病变25例,右冠病变22例,左回旋支病5例。急性前壁心梗25例,急性下壁心梗27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后壁心梗10例、合并右室梗死8例。分析无复流左室功能变化的病人为47例(11例因临床资料不完全被剔除),男36例,女11例;年龄60.9±11.7岁。利用Excel随机函数表,由其余的439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男48例,女12例;年龄56.6±10.9岁。前降支病变28例,右冠病变25例,左回旋支病变7例;急性前壁心梗28例,急性下壁心梗32例,急性下壁心梗合并后壁心梗11例、合并右室梗死6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新婚医料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关因素。结果:无复流的发生率为12.6%。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塞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塞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P<0.05)。术后2周,正常血流病人较无复流病人室壁运动增强,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增加(SVI)(P<0.05)。正常血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的病人术后2周室壁运动改善,LVEF、Cl和SVI增加(P<0.05),左室舒末(LVEDV)、缩末容积减少(LVESV)(P<0.01),而无复流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LVEDV、LVESV增加(P<0.01)。 无复流病人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 .32士0.14,0.27士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病人显着降低(0.35士0.15,0.17士0.O8mv,P<0.01)。术后1小时,正常血流病人ST段抬高指数较无复流病人迅速回落(0.17士o.08mv,0.27士0.13mv,P<0.01)。术后二周,正常血流ST段<50%的病人较无复流ST段)50%的病人室壁运动改善、射血分(LVEF)、心指数(Cl)、每搏指数(SVI)增加(P<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复流病人r二0.65,P<0.01;正常血流病人r=0.7,P<0.01)。结论: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梗塞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无复流病人室壁运动恢复较慢和局部心肌功能不良;左室舒缩功能降低。根据无复流和正常血流病人ST段回落程度不同,以及左室功能分析,提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干预;无复流: 左室功能;ST段

赖正聪[8](2021)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冠脉造结果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中医证型为切入点,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CHD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为CHD的患者259例,从望闻问切四诊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并填入《患者临床信息登记表》;对患者行冠脉造影后的结果进行解读,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按照Gensini评分标准计算出各位患者冠脉病变总积分。将患者相关资料信息导入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纳入患者的中医证型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病变部位、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259例CH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心血瘀阻证77例(29.7%)、痰浊闭阻证62例(23.9%)、气阴两虚证39例(15.1%)、气滞心胸证34例(13.1%)、心肾阳虚证21例(8.1%)、心肾阴虚证19例(7.3%),寒凝心脉证4例(1.5%)、正虚阳脱证3例(1.2%)。2.CHD中医证型组平均年龄比较:气阴两虚证>心肾阳虚证>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心肾阴虚证>气滞心胸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CHD各中医证型与是否合并糖尿病间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CHD各中医证型的TC、LDL-C水平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痰浊闭阻证TC、LDL-C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CHD各中医证型的冠脉病变支数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气滞心胸证,主要见于单支病变,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主要见于三支、双支病变。6.CHD患者Gensini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闭阻证(35.72±29.33)>心血瘀阻证(29.53±22.21)>心肾阳虚证(18.29±13.67)>气阴两虚证(17.72±14.32)>心肾阴虚证(12.37±10.32)>气滞心胸证(9.26±7.57),痰浊闭阻证、心血瘀阻证Gensini积分显着高于其它证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HD中医证型分布中以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2.年龄、糖尿病、TC、LDL-C水平影响CHD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CHD心血瘀阻证与痰浊闭阻证以三支、双支病变为主,且Gensini积分显着高于其它四种证型,冠脉病变程度更严重,应予以重视,同时可为临床上CHD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

王金生,倪明珠,刘岚云,陈文影,慈书平[9](2020)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为心脏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误诊为心脏病情况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综合分析原有OSAHS、心脏病漏诊和误诊情况,并开展OSAHS的有效治疗。结果:有37例OSAHS患者误诊为心脏病,分别为冠心病11例(29. 7%),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18. 9%),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各3例(8. 1%),糖尿病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家族遗传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各2例(5. 4%),肥厚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肥胖性心脏病、高原性心脏病各1例(2. 7%)。结论:OSAHS易引起心脏损害,可被误诊为心脏病,有效治疗OSAHS后心脏症状、心脏异常结构可改善或消失。

卢西[10](2020)在《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对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对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疗效、血脂、hs-CRP、Hcy、ALT、AST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符合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调脂药物选择依折麦布片10mg,1次/日,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0.6g,2次/日,口服,试验观察疗程为60天。分析试验前后采集的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CCS分级、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血脂、hs-CRP、Hcy、ALT、AST等指标,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对照组脱落1例,共34例完成试验;试验组剔除2例,脱落1例,共32例完成试验。对66例病例进行数据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本情况无差异。1)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绞痛疗效: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58.82%、84.3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硝酸甘油停减率: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药物用量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分别为50.00%和68.7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对照组和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1.76%和81.25%,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生化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hs-CRP、Hcy、ALT、AST均下降,HDL-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TC、TG、LDL-C、hs-CRP、Hcy、ALT、AST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两组治疗前、后Urea、Cr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1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均可调节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血管炎症及内皮细胞功能,治疗他汀不耐受引起的肝酶升高,改善患者的心绞痛及伴随症状,且前者效果更佳。2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与单用依折麦布均可改善患者心电图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两者疗效相当。3两种治疗方式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未见过敏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图0幅;表16个;参146篇。

二、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辨治思路探析
    1 “血-脉-心-神”一体观的理论内涵
    2 “血-脉-心-神”一体观对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病机认识
    3 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治疗理念
第二部分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方法
        2.1 分组及干预方法
        2.2 干预时间
        2.3 质量和安全性控制
        2.4 观察指标
        2.5 实验试剂及步骤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描述
        3.2 心绞痛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生活质量评价
        3.5 血清学指标评价
        3.6 小结
讨论
    1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合理性
    2 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3 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起效机制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中医药在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衰老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对斑块微环境的认识
    2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对斑块微环境的认识和阐释
    3 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对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认识
    4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治疗策略
    5 典型病案
第二部分 “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
    2 试验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疗程
        2.3 质量和安全性控制
        2.4 观察指标
        2.5 实验操作步骤
        2.6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3.2 活血解毒法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3.3 活血解毒法对改善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3.4 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评价
        3.5 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起效机制研究
        3.6 小结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冠脉临界病变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血管疾病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2 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机制
3 微血管疾病的分类和临床特征
    3.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3.1.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分型
        3.1.1. 1 临床特征
        3.1.1. 2 临床分型
    3.2 其他微血管疾病
        3.2.1 脑微血管疾病
        3.2.2 微循环障碍与慢性肾脏病
        3.2.3 病理性肥胖与MVD
        3.2.4 胰岛素抵抗、高血糖与微血管疾病
4 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4.1 CMVD的诊断
        4.1.1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评估
        4.1.1. 1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4.1.1. 2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
        4.1.1. 3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
        4.1.1. 4 评价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的常用侵入性检查方法
        4.1.2 专家组建议CMVD的诊断流程建议
    4.2 其他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4.2.1 CSVD的诊断
        4.2.2 微血管疾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诊断
        4.2.3 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疾病的诊断
        4.2.3. 1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诊断
        4.2.3.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
        4.2.3.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4.2.4 肥胖症的诊断
5 微血管疾病的治疗
    5.1 控制与微血管疾病发生及进展密切相关的诸多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是防控、治疗MVD的基石。
    5.2 微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5.2.1 抗心肌缺血的经典药物
        5.2.2 其他抗心肌缺血药物
        5.2.3 其他药物
    5.3 其他微血管疾病的治疗
        5.3.1 脑微血管疾病的特异治疗
        5.3.2 微血管疾病相关慢性肾脏病的特异性治疗
        5.3.3 糖尿病微血管疾病的特异性治疗
        5.4.1 肥胖症的特异性治疗
    5.5 中药治疗

(4)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胸痹心痛中医概述
    1.1 病名溯源
    1.2 证候表现
    1.3 病因病机
        1.3.1 寒邪侵袭
        1.3.2 饮食不节
        1.3.3 痰瘀阻滞
        1.3.4 七情内伤
    1.4 辨证分型
    1.5 中医治疗
第二章 现代心脏康复概述
    2.1 心脏康复的主要内容
        2.1.1 个体化运动
        2.1.2 宣传教育
        2.1.3 心理康复
    2.2 心脏康复对象
    2.3 心脏康复在冠心病人群中的应用
    2.4 现代心脏康复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 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理论与方法
    3.1 康复理论
        3.1.1 理论渊源
        3.1.2 理念内涵
    3.2 传统康复治疗
        3.2.1 中药康复
        3.2.2 饮食康复
        3.2.3 针灸康复
        3.2.4 传统运动康复
        3.2.5 中医护理
第四章 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现代机制研究
    4.1 细胞因子机制
    4.2 神经体液激素机制
    4.3 血液流变学研究
    4.4 血管内皮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DSCT左心室功能测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论文正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6)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心脏MR影像学方法
    1.3 影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7)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分析及ST段变化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一: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分析及ST段变化的意义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和左室功能的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ST段变化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早期ST段变化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二: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无复流现象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局部药物防治冠脉内支架再狭窄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冠脉造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冠脉造影方法
        2.3 计算Gensini评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病例一般资料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 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
        3.4 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结果
    4.分析与讨论
        4.1 CH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4.2 CHD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3 中医证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4.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患者临床信息登记表
个人简介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为心脏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内容
        1.2.2 检查方法
        1.2.3 OSAHS治疗方法
        1.2.4 随访观察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误诊情况
    2.2 OSAHS分度
    2.3 治疗方法
    2.4 OSAHS误诊为心脏病的种类
    2.5 典型病例介绍
        2.5.1 OSAHS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案
        2.5.2 OSAHS误诊高血压性心脏病
        2.5.3 OSAHS误诊为心肌炎案
        2.5.4 OSAHS误诊为扩张性心肌病案
        2.5.5 OSAHS误诊为糖尿病性心脏病案
        2.5.6 OSAHS误诊为肥胖性心脏病案
        2.5.7 OSAHS误诊为高原性心脏病案
        2.5.8 OSAHS误诊为甲减性心脏病案
        2.5.9 OSAHS误诊为家族性遗传性心脏病案
3 讨论
    3.1 OSAHS与冠心病
    3.2 OSAHS与高血压性心脏病
    3.3 OSAHS与心肌炎
    3.4 OSAHS与心肌病
    3.5 OSAHS与肺心病
    3.6 OSAHS与糖尿病性心脏病
    3.7 OSAHS与甲亢性心脏病
    3.8 OSAHS与甲减性心脏病
    3.9 OSAHS与家族性遗传性心脏病
    3.1 0 OSAHS与高原性心脏病

(10)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对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试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1.1.6 研究方法
        1.1.7 观察指标
        1.1.8 疗效评定标准
        1.1.9 统计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完成情况
        1.2.2 一般资料分析
        1.2.3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2.4 两组心绞痛疗效比较
        1.2.5 两组硝酸甘油停减比较
        1.2.6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1.2.7 两组血脂比较
        1.2.8 两组转氨酶比较
        1.2.9 两组hs-CRP比较
        1.2.10 两组Hcy比较
        1.2.11 两组肾功能分析
    1.3 讨论
        1.3.1 冠心病痰瘀证的认识
        1.3.2 血脂康成分浅析
        1.3.3 冠心病合并他汀不耐受治疗策略
        1.3.4 临床疗效分析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对冠心病认识
        2.1.1 病名
        2.1.2 病因病机
        2.1.3 证型
        2.1.4 治疗
        2.1.5 血脂康的应用进展
    2.2 西医对冠心病的认识
        2.2.1 病名和定义
        2.2.2 危险因素
        2.2.3 发病机制
        2.2.4 他汀类药物研究
        2.2.5 依折麦布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A 样本量估算
附录B 病历资料统计表
附录C 中医证候量化积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血—脉—心—神”一体观探讨补天方干预脾肾亏虚型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临床研究[D]. 丁越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血-脉-心-神”一体观指导下活血解毒法干预冠脉临界病变斑块微环境的临床研究[D]. 杨闻雨.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陈浩,龚涛,王晓霞,孙颖. 中国循环杂志, 2020(12)
  • [4]胸痹心痛中医康复的文献研究[D]. 黎慧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DSCT左心室功能测定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 段慧.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6]不稳定性心绞痛所致心肌损害的心脏MR影像研究[J]. 王屹,杜湘珂.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12)
  • [7]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冠脉无复流的相关因素左室功能的分析及ST段变化的意义[D]. 郭军. 新疆医科大学, 2004(03)
  • [8]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冠脉造结果的相关性研究[D]. 赖正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误诊为心脏病临床研究[J]. 王金生,倪明珠,刘岚云,陈文影,慈书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09)
  • [10]血脂康联合依折麦布对他汀不耐受稳定型冠心病(痰瘀证)疗效观察[D]. 卢西.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不稳定性心绞痛致心肌损伤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