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简析

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简析

一、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俊一[1](2018)在《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科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人才资源中的重要资源,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一个企业发展战略能否落地、竞争力能否提高、能否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是培养、使用、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成长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一套体现并促使高层次科技人才发挥科技创新和专业引领作用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一个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是YX集团实现由常规弹药向智能化弹药研究开发的主力军,但是由于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总量规模小,绩效评价工作开展不及时,评价指标体现不出导向作用,造成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YX集团转型升级步伐,因此确定对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研究。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对本文的选题背景、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基本方法进行了介绍。本论文确定的研究群体是YX集团科技带头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第三部分对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第四部分针对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问题,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了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信度分析并确认,接着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第五部分在明确各评价指标分值确定的方法和依据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绩效评价指标的效度,并对YX集团今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建议。第六部分是对本论文的研究情况的总结。本文构建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体系为YX集团提供了科学的管理工具,使其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的认识更加客观和科学,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张怡宁[2](2019)在《某省会城市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综合评价某省会城市的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的科研水平,通过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优化医学科研资源配置,提高该省会城市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的科研水平及今后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描述性研究、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从科研投入(学术队伍、科研经费、设备、实验设施),科研产出(科研项目、出版着作、发表论文、科研获奖、成果鉴定、学生培养)等方面深入分析2012-2016年该省会城市的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的科研水平。结果学科成员25-34岁年龄组比例最大,占41.80%;研究生学历比例最高;高级职称比例最高。科研立项数量、立项级别、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经费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各级别科技奖励数量均出现下降趋势。科技成果水平方面,综合医院高于专科医院、附属医院高于非附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综合医院弱于专科医院,附属医院弱于非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组内比较,都是中50%组最高。比较各学科的总分、科研投入得分、科研产出得分、科研产出投入比,综合医院科研水平高于专科医院,但科研产出投入比低于专科医院;附属医院科研水平和科研产出投入比均高于非附属医院;重点学科与重点发展学科组内比较科研水平和科研产出投入比均是前25%组最高,后25%组最低。结论学科主力以中青年为主,高学历人才集中,但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高。科研立项数量和等级均有提升,但科技奖励数量下降。并非科技水平高的学科,科技成果转化就弱。重点学科内部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单位性质的重点(发展)学科科研水平不均衡,综合医院学科科研水平高于专科医院、附属医院高于非附属医院。科研产出投入比不均衡,专科医院高于综合医院、附属医院高于非附属医院、重点学科组内前25%组最高、重点发展学科组内前25%组最高。建议:注重重点学科人员的长期发展规划;鼓励科技奖励申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分层次、有重点的管理和发展医学重点学科;各学科应扬长避短,发扬学科特色;加大对专科医院、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前25%组的科研投入。图9幅;表28个;参45篇。

平雪花[3](2018)在《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全球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大学成为各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民族复兴大计提出一流大学建设的方针。2017年,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公布,全国各省都积极行动,相继出台专项支持政策。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力量,基础雄厚、但综合实力不强,在创建陕西一流大学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任务。本文以一流大学建设为导向,沿着文献梳理—理论探讨—差距分析—经验借鉴—对策探讨—总结展望的总体思路展开。运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探讨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对策问题,着力于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通过分析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现状以及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间的差距,深剖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不足及矛盾。第二,通过解析美国一流公办大学的成功经验,总结一流大学成功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第三,结合陕西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具体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一流大学建设对策。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第一,进一步厘清高水平大学、国内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概念及标准,为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提供理论依据和路径借鉴。第二,通过对陕西省经济结构的数据信息以及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的现状和差距进行分析,认为存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与地方经济匹配度不高、人才培养定位不清、师资力量薄弱,学科优势不足以及管理体制制约发展。第三,提出了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的对策。一是坚守办学理念,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一流大学。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创新型人才。三是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师团队。四是明确学科方向,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学科品牌。五是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形成内外部共同治理。本文基于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足以及与建设一流大学差距,深刻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内在矛盾,并立足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的本质特征,借鉴美国公办一流大学成功经验,提出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对策。

韩爽[4](2017)在《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和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学科发展水平是一所大学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以及大学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受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国内高校体育学学科竞争中整体上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特别与中东部高校的体育学科综合实力差距还比较大。为了摸清云南省学科建设的底数,补足学科建设的短板,探索符合云南省情的学科建设思路和路径,本研究以竞争优势理论、协同创新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云南省体育学学科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8个方面对云南省体育学科进行分析,发现学科结构和布局、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声誉和社会服务、学科管理6个维度存在问题。2.学科结构和布局不合理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体育院系的学科覆盖面太窄,多数体育院系都只设置了体育教学专业,其余专业设置较少;二是全省共有15所公立体育本科院系,无体育博士点,硕士点只有4个,数量偏少,学科结构不完整;三是分布不平衡,省会6所学校,其余15个市州只有9所学校;四是研究生招生数量过少,全省每年体育学科研究生只有不到150人。3.师资队伍存在教师学历普遍偏低,职称结构基本合理,但分布不均,教师年龄上中青年教师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比较匮乏,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多处于50岁以上,全省每年在读研究生只有不到150人。在被调查对象中,博士生占3.84%,硕士占47.75%,学士及以下占48.41%;从教师年龄来看,中青年教师占70.07%,其余占30.93%。4.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硕士点比较少,硕士导师、博士导师数量有待增加。玉溪师范学院与西北大学联合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经验值得省内高校学习借鉴。5.科学研究综合实力明显不足,表现在论文数量多,但核心论文数量较少;承担科研课题、教改项目多为省部级课题,无国家重大课题。6.体育学科社会服务范围狭窄、意识差、成果转化率低、服务平台基本没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7.体育学科管理制度僵硬,行政化严重,学科对接社会需求不够紧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缺少交流的平台和空间。8.拟构建云南省体育学科的建设路径:?理念先行,优化学科布局,填补博士授权点空白;?形成以既有硕士授权点院校为首,州市体育院系为辅协同建设的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任珂[5](2017)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分析 ——基于N学院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既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主题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办学领域的焦点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教学与科研关系上表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本论文以新建本科院校N学院为案例,采用调查研究和制度分析方法研究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揭示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特殊性,并从制度分析角度对这种特殊性进行解释。对N学院的调查研究发现:(1)新建本科院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表现为科研论文数量急剧攀升,科研项目数量不断增加,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稳定增长;而教学研究论文数量增长缓慢,教研项目数量总体上微弱递增,教学成果奖则显着递减。(2)学校升本之后,虽然教师们对学校定位以及教学与科研的认识有了一定改变,但学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较低,教师的科研内在动力不足。尽管教师们普遍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但实践中却存在着大量的二者分离现象——科研并没有促进教学、教学也没有促进科研的开展。(3)学校、院系政策及学科性质差异是影响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全民科研”的制度激励导致“科研至上”,不断挤压着教学的生存空间,逐渐使教学边缘化。(4)N学院“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导向,却导致教师中普遍存在“既轻科研,也轻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表现出严重的异化现象。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异化是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科研奖励制度为代表的潜在的学术资本与以职称评审制度等为代表的文化资本共同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完成了学术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且二者有相互强化的功效。“科研至上”的制度理念以及实际带来的学术资本收益远远高于教学。教学制度则没有从最大程度上转换为真正的个人利益,使教学处于“观念上重要,实际上边缘”的境地,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结果被偏置一隅。政府主导的各项评估制度、市场导向的大学排名制度以及关于规范教学和科研行为的禁令性制度,对新建本科院校具有强制执行与价值规范作用,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控制权威。内在制度的学术资本化以及外在强激励的学术锦标赛共同塑造了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依赖,目的是为了获取学校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并实现资本最大化。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异化的根源,在于“项目制”的国家治理方式在高等教育治理领域的蔓延。“项目制”是一种对“服从规则”的正面鼓励,遵循事本主义的行为逻辑,新建本科院校希望借助“项目”实现学术资本增殖,获取利益最大化,以获得体制性的身份认同,从而对项目制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与行为实践。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制对科层制的依附则实现了对新建本科院校学术权力的合力控制。新建本科院校在项目制“暗箱操作”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一些反控制行为。其原因在于项目制与新建本科院校的地方性知识背景产生了巨大冲突,强化了新建本科院校官僚科层的组织氛围,扭曲了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学术性价值取向,也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整体性。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异化问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一是要把新建本科院校当作育人机构来对待;二是要设计出教学与科研同等回报的成本——收益制度;三是要建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学术制度,将教学学术纳入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中,建立教师的教学学术培养制度,并积极搭建教学学术的支持机构。此外,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需要在科教融合理念引导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以实现教学与科研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要进行教师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制度创新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把新建本科院校处于边缘地位的教学提升到与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学习共同体”(或“科教共同体”),以削弱项目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张畔枫[6](2011)在《从三大索引收录看高校科研绩效——基于河北6所高校的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河北省6所有博士点的高校为研究对象,以6所学校2004-2008年度被三大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为统计范围,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各高校科研发展的总体情况,以此推断出全省科研的发展现状,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找出我省高校之间在科研水平方面的差距,旨在为全省高校科研的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各高校相互借鉴、合理制定科技发展战略,给与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2004-2008年河北省高校被三大索引收录的学术论文总体呈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趋势;(2)省内高校之间的科研实力、科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张梅,张畔枫[7](2011)在《河北省高校论文被SCI、ISTP收录情况统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2006~2008年SCI、ISTP收录河北省4所高校的论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其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找出与国内重点高校的差距,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梁孟华[8](2010)在《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创新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创新战略的实施已经被置于国家发展的制高点,我国加大了对信息资源和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投入。在基于信息化的国家经济发展中,知识信息服务业已成为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先导行业。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保障,知识创新服务也因此备受关注。为了减少国家经济发展中知识信息服务活动的风险、降低成本、提高能力与效率,必须对知识创新中的信息服务制订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体系,挖掘知识信息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中图书馆知识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在现阶段,《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资源共享成本以及为国家经济建立完善的信息保障体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论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利用评估相关模型尝试构建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评估模型;利用评估模型和“十字提取”构建知识信息服务初始指标体系;利用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均值计算等统计方法进行初始指标的优选,形成科学合理的优选指标;以武汉大学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开展实证研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文献传递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文中附有图44副,表61个。全文约18万字,全文共分8部分主要内容如下:(1)引言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本文的创新等内容。(2)文献综述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评价研究是国内外近20年来关注的研究重点领域。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评估的标准化和开放化已成为一大发展趋势。国内外与之相关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基于知识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的效益评估、基于绩效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基于网络化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述。本论文分别从这三方面进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3)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本章主要分三部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知识信息服务及其价值运行。指出知识信息服务,是基于知识内容挖掘的信息服务,是充分体现知识价值及知识性信息增殖的服务,通过提高用户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效率来实现知识性信息的价值。因此,知识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体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和高质量的知识信息,使其提高和保持核心竞争力。论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外部资源信息和内部环境支撑相互作用的知识信息价值运行模型,并讨论其价值运行机制。第二部分论述了综合评估的含义并对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讨论了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评价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投入产出理论、以及系统管理理论对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理论如何为图书馆知识信息综合评估工作提供理论支撑等。(4)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本章将详细介绍三种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模式,分析其相应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模型。即面向结果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模式,基于绩效的SCP范式评估分析法以及在知识信息服务评估中应用的优缺点;面向流程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模式,基于价值链的PRM效益评估方法以及在知识信息服务评估中的优缺点;最后重点介绍面向结果和流程的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模式,以及选用平衡计分卡作为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原因和理由。通过以上分析,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模式。通过知识信息服务指标体系确立原则以及“十字聚焦”法思路构建初始指标体系,并说明指标体系指标构成。(5)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验证实施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设计专家调查问卷,利用专家调查法调查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初始指标的适用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重要性程度的数据采用了项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其中主要依据项目分析和信度分析的结果来对原评估体系的指标进行优选;对适用性程度的数据采用了均值计算、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其中主要依据适用性程度的平均值来对原评估体系的指标进行优选。形成优选指标体系。本章最后论述了指标权重的确定。(6)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应用的优化策略知识信息服务效益评估应用的优化策略包括强调“面向用户需求”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提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信息服务组织变革模型,在“四力”模型的作用下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知识信息服务计划、跨系统管理、日常操作等;从知识信息服务评估组织的原则,构成知识信息服务分层评估系统,完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的组织机制。(7)实证研究——武汉大学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综合评估应用以武汉大学图书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为评估项目,对文献传递服务进行现状调查、利用武汉大学图书馆网站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根据知识信息服务指标体系的特点,采取基于主观赋值和客观赋值相结合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评估的权重。选取2008年的实际服务数据实施模糊年度综合评估;利用灰色关联法对2003年至2008年文献传递进行发展评估。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知识信息服务指标体系的实用性。(8)结束语主要是全文研究结论。

杨晔[9](2009)在《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以山西省为例的地方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及其关系的探究,为地方区域高等教育战略管理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技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山西省七所独立省属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调查法、综合评价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Spearman相关分析、秩和比法以及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研究结果1、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山西高校人才生产能力相对较强;3、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不强,综合类高校排名靠前;4、山西高校知识生产能力不强,个别学校知识生产能力偏低;5、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人才生产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17;6、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和知识生产能力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767;7、山西高校知识生产能力与人才生产能力尚不能认为存在相关。结论1.山西高校最大的贡献是人才生产,而非基础研究或知识生产;2.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人才生产能力可以相互促进;3.山西高校总体上以教学为主,亟待提高整体研究能力;4.排序前列的高校与高层次指标关系密切,而排序后列高校与中低层次指标关系密切;某个指标作为小概率事件时,该项指标与高校排序关系不密切。建议1.地方高校需要重视知识生产能力对人才生产能力的促进,亦即科研对教学的促进;2.地方高校需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承担高层次国家级项目,进一步提高知识生产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3.地方高校需要结合优势学科,建设特色学科和特色高校,以特色取胜。本研究创新点首次对地方高校基础研究能力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及其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未检索到相同文献报道。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收集更多地方高校的相关资料,完善指标体系,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评价;2.将某省(市、区)所有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性,并作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谷琦[10](2008)在《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评估我省高校学术论文总体水平》文中提出通过统计数字分析,讨论了河南省高校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情况,并与国内其它主要高校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进行了比较,以更清楚地了解和认识河南高校在目前被三大检索收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我省高校学术论文总体水平。

二、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方法
    1.7 论文的创新点
2 人才绩效评价理论方法概述
    2.1 高层次科技人才界定
        2.1.1 人才的基本概念
        2.1.2 科技人才的概念
        2.1.3 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概念及内涵
    2.2 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内涵
        2.2.1 绩效评价的内涵
        2.2.2 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
    2.3 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成长规律理论
        2.3.2 胜任力理论
        2.3.3 评价中心技术
    2.4 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的基本方法
        2.4.1 层次分析法
        2.4.2 360度绩效考核法
        2.4.3 目标管理法
3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的现状及问题
    3.1 YX集团及其科技人才的特点
        3.1.1 YX集团的特点
        3.1.2 YX集团科研工作的特性
        3.1.3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特性
    3.2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现状
    3.3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现状
    3.4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问题
4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2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3.1 问卷的主要内容
        4.3.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3.3 评价指标的确定
    4.4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指标权重
        4.4.1 构造判断矩阵
        4.4.2 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
        4.4.3 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5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
    5.1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5.1.1 思想品质方面
        5.1.2 知识经验方面
        5.1.3 引领能力方面
        5.1.4 工作成果方面
        5.1.5 学习能力方面
    5.2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体系应用实例
        5.2.1 三级指标评分及计算
        5.2.2 二级指标评分及计算
        5.2.3 一级指标评分及计算
        5.2.4 考评总分计算
    5.3 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及政策建议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某省会城市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科研绩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医学重点学科的界定
        1.1.2 我国医学重点学科建设
        1.1.3 国外研究概况
        1.1.4 国内研究概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指标解释
    2.3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重点(发展)学科科研绩效分析
    3.1 重点(发展)学科基本情况
        3.1.1 依托单位情况
        3.1.2 所属学科分类
    3.2 重点(发展)学科科研水平分析
        3.2.1 人力资源
        3.2.2 科研立项
        3.2.3 出版着作
        3.2.4 发表论文
        3.2.5 科技奖励
        3.2.6 科技成果
        3.2.7 学生培养
    3.3 重点(发展)学科科研绩效分析
        3.3.1 评估指标体系
        3.3.2 科研投入产出分析
第4章 问题与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4.1.1 高级职称人员比例偏高
        4.1.2 科技奖励数量出现下降趋势
        4.1.3 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率低
        4.1.4 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科研水平参差不齐
        4.1.5 不同类型依托单位的学科发展不均衡
        4.1.6 科研产出投入比不均衡
    4.2 建议
        4.2.1 注重重点学科人员的长期发展规划
        4.2.2 加强科研管理,提高科研奖励水平
        4.2.3 加大成果转化,提高医疗水平
        4.2.4 分层次、有重点的管理和发展医学重点学科
        4.2.5 各学科应扬长避短,发扬学科特色
        4.2.6 根据科研产出投入比有的放矢的加大科研投入
    4.3 本文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教育兴国的重要环节
        1.1.2 陕西教育强省的重要机遇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及其评判标准
    2.1 一流大学及其评判标准
        2.1.1 世界一流大学及其评判标准
        2.1.2 中国一流大学及其评判标准
    2.2 省属高水平大学相关概念及界定
        2.2.1 省属大学
        2.2.2 高水平大学
        2.2.3 省属高水平大学
    2.3 小结
3.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的现状与问题
    3.1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现状分析
        3.1.1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概况
        3.1.2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现状分析
    3.2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差距对比
        3.2.1 与陕西省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对比
        3.2.2 与全国非“211”、“985”入选“双一流”院校对比
    3.3 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大学差距分析
        3.3.1 地方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不相适应
        3.3.2 人才培养定位不清
        3.3.3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3.3.4 学科优势尚不明显
        3.3.5 管理体制尚存不足
    3.4 小结
4.美国公办一流大学建设经验及启示
    4.1 样本选择依据
        4.1.1 卓有成效的大学系统
        4.1.2 相似的教育结构体系层次
    4.2 加州公立大学系统
        4.2.1 加州公立大学系统发展概况
        4.2.2 加州公立大学办学经验
    4.3 威斯康星大学系统
        4.3.1 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发展概况
        4.3.2 威斯康星大学的办学经验
    4.4 公立大学的成功之道及启示
        4.4.1 坚守办学理念
        4.4.2 崇尚学术权力
        4.4.3 政府管放有度
        4.4.4 清晰的管理体系
    4.5 小结
5.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建议
    5.1 坚守办学理念,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一流大学
        5.1.1 大学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5.1.2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协调
        5.1.3 突出特色与平衡发展相统一
    5.2 改革人才模式,培养服务地方的创新型人才
        5.2.1 创新意识培养
        5.2.2 创新能力提升
    5.3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教师团队
        5.3.1 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5.3.2 改革人才管培模式,推进师资队伍长效化发展
        5.3.3 建立考评和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5.4 打造学科精品,创办具有陕西特色的品牌特色
        5.4.1 问题导向,瞄准地方科技攻关需求
        5.4.2 服务地方,打造“业有所精”学科品牌
        5.4.3 科学定位,实现差别化发展
    5.5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内外部共同治理
        5.5.1 外部治理科学化,建立管办评分离治理机制
        5.5.2 内部治理制度化,完善权利主体之间的协调运行
        5.5.3 制定《大学法》,完善大学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
    5.6 小结
6.结论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存在的局限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依据
        1.1.1 培养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需要
        1.1.2 体育学科布局调整需要
        1.1.3 高校体育学科自身发展的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相关理论基础
        1.3.2 核心概念的解读
        1.3.3 国内研究现状
        1.3.4 国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1.5 研究的局限性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逻辑分析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的现状研究
        3.1.1 结构和布局
        3.1.2 师资队伍
        3.1.3 人才培养
        3.1.4 科学研究水平
        3.1.5 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
        3.1.6 硬件设施
        3.1.7 管理制度
        3.1.8 云南省体育学科特色和优势分析
    3.2 云南省体育学科发展的目标、原则及思路
        3.2.1 建设的目标
        3.2.2 实施原则
        3.2.3 建设的思路
    3.3 构建云南体育学科建设路径
        3.3.1 科学布局,优化学科结构
        3.3.2 凝练学科方向
        3.3.3 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4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3.5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3.3.6 提高学科声誉和社会服务能力
        3.3.7 完善和改革体育学科管理制度,为学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3.3.8 探索试行体育学科建设模式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分析 ——基于N学院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框架
2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应然关系
    2.1 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分类系统中的定位
    2.2 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应围绕应用性特点来开展
    2.3 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于教学学术
3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对N学院的调查研究
    3.1 N学院的发展现状
    3.2 N学院科研工作的主要成效
    3.3 N学院教学工作的主要成效
    3.4 对N学院教学和科研关系的调查分析
    3.5 对N学院部分教师及管理者的访谈
    3.6 对N学院进行调查及访谈的结论
4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内在制度分析
    4.1 N学院教学与科研的内在制度及其构成
    4.2 N学院教学与科研的正式制度(学术资本)与利益认同机制
    4.3 N学院教学与科研的非正式制度(学术习性)与价值认同机制
    4.4 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依赖——学术资本化的制度逻辑
5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外在制度分析
    5.1 N学院教学与科研的外在制度及其构成
    5.2 N学院的各项评估制度
    5.3 大学排名制度对N学院的影响
    5.4 高等教育场域中的制度依赖——学术锦标赛的制度逻辑
6 项目制下新建本科院校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
    6.1 项目制:从国家治理方式延伸到高等教育治理领域
    6.2 项目制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实践逻辑
    6.3 项目制给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及科研带来的影响
7 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及制度变革
    7.1 把新建本科院校当作育人组织来对待
    7.2 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变革
8 结语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与不足
    8.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附录Ⅱ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Ⅲ-1 访谈提纲(教师类)
附录Ⅲ-2 访谈提纲(管理类)
附录Ⅳ N学院科研奖励政策的核心条款
附录Ⅴ N学院权威学术期刊目录
附录Ⅵ N学院教学奖励相关文件
附录Ⅶ N学院绩效津贴实施方案中的工作量标准
附录Ⅷ H省省管高校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指标
附录Ⅸ H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

(7)河北省高校论文被SCI、ISTP收录情况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统计方法与范围
2 检索结果
    2.1 论文数量
    2.2 论文语种
    2.3 来源期刊
3 结果分析
4 思考与建议

(8)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0.1.1 信息化环境下国家创新发展与知识信息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
        0.1.2 用户信息需求导向下的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转型与重构
        0.1.3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转型与重构亟待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估体系
        0.1.4 情报学和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前沿研究的重要内容
    0.2 研究设计
        0.2.1 研究目标
        0.2.2 研究思路
        0.2.3 研究方法
    0.3 研究内容
    0.4 创新点
1 文献综述
    1.1 基于知识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的评估
        1.1.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 基于绩效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基于网络化全方位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
        1.3.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理论基础
    2.1 知识信息服务及其价值运行
        2.1.1 知识信息服务的含义和内容
        2.1.2 知识信息服务的核心价值
        2.1.3 知识信息服务的价值运行模型及其运行机制
    2.2 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基本内涵
        2.2.1 综合评估的含义
        2.2.2 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内涵及理解
    2.3 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相关理论依据
        2.3.1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评价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投入产出理论
        2.3.4 系统管理理论
3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体系的构建
    3.1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模式
        3.1.1 面向结果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模式
        3.1.2 面向流程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模式
        3.1.3 面向结果和面向流程的综合评估模式
    3.2 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3.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思路
        3.2.3 指标体系中指标构成说明
    3.3 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方法
        3.3.1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2 关联度分析法
4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的验证实施
    4.1 专家调查设计与实施
        4.1.1 专家调查问卷法
        4.1.2 调查的方法和目的
        4.1.3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分析
        4.1.4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 调查结果的科学测评
        4.2.1 科学测评相关理论
        4.2.2 科学测评流程
        4.2.3 评估指标体系的优选
        4.2.4 优选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
        4.2.5 优选指标体系的效度分析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权重的含义
        4.3.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分类
        4.3.3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
5 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应用的优化策略
    5.1 "面向用户需求"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
        5.1.1 面向用户需求的管理理念的发展
        5.1.2 面向用户需求的管理模式
    5.2 实施知识信息服务全面质量管理
        5.2.1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5.2.2 全面质量管理在知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5.3 完善知识信息服务评估的组织机制
        5.3.1 建立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协作机制
        5.3.2 构建知识信息服务分层评估系统
6 实证研究
    6.1 实证研究背景
        6.1.1 现状调查
        6.1.2 用户满意度调查
    6.2 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2.1 权重的确立方法
        6.2.2 权重的确立过程
        6.2.3 权重结果分析
    6.3 实施文献传递年度模糊综合评估
        6.3.1 评估过程
        6.3.3 评估结果分析
    6.4 实施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文献传递发展测评
        6.4.1 评估过程
        6.4.2 评估结果分析
    6.5 文献传递综合评估建议
        6.5.1 整合两大文献共享系统与馆藏资源
        6.5.2 加强跨区域文献共享平台的构建
        6.5.3 完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支撑系统
        6.5.4 开辟学位论文等特种文献传递渠道
        6.5.5 扩大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受益面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图书馆知识信息综合评估指标选择标准》调查表
附录2: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工作用户满意度调查表
附录3: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项目分析结果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9)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2 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3 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进展
    1.4 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 山西高校基础研究能力研究
    2.1 基础研究条件平台支撑能力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能力
    2.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承担能力
    2.4 省(市、区)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承担能力
    2.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山西高校知识生产能力研究
    3.1 学位论文质量
    3.2 成果产出水平
    3.3 知识生产支撑的获奖能力
    3.4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山西高校人才生产能力研究
    4.1 高层次创新人才生产能力
    4.2 师资队伍建设能力
    4.3 未来人才生产能力
    4.4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总结
    5.1 山西7所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分析
    5.2 山西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分析
    5.3 山西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对应分析
    5.4 结论
    5.5 建议
    5.6 本研究创新点
    5.7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评估我省高校学术论文总体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统计计量的方法与范围
2 2000-2003年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我省高校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
3 收录论文的期刊分布与分析
    3.1 期刊语种
    3.2 期刊国别
    3.3 期刊收录数量
    3.4 期刊的学科分布
    3.5 期刊影响因子
    3.6 国 别
    3.7 语 种
    3.8 期刊收录数量
    3.9 期刊的学科分布
4 思考与建议
    4.1 各个高校对SCI、EI、ISTP收录情况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
    4.2 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 以提高我省整体科技水平和学术论文的质量
    4.3 应该特别注意的两个问题
        4.3.1 高校科研人员在国外进修、深造、讲学期间发表论文署名问题
        4.3.2 论文着者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姓名、地址等相关信息着录的准确性

四、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YX集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绩效评价研究[D]. 赵俊一.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2]某省会城市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科研绩效评价[D]. 张怡宁. 华北理工大学, 2019(12)
  • [3]陕西省属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大学对策研究[D]. 平雪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4]云南省高校体育学科建设现状和路径研究[D]. 韩爽.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6)
  • [5]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分析 ——基于N学院的案例研究[D]. 任珂.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6]从三大索引收录看高校科研绩效——基于河北6所高校的案例分析[J]. 张畔枫. 现代情报, 2011(01)
  • [7]河北省高校论文被SCI、ISTP收录情况统计分析[J]. 张梅,张畔枫.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01)
  • [8]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综合评估研究[D]. 梁孟华. 武汉大学, 2010(05)
  • [9]地方高校基础研究与知识人才生产能力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为例[D]. 杨晔. 山西医科大学, 2009(03)
  • [10]从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情况评估我省高校学术论文总体水平[J]. 谷琦. 现代情报, 2008(07)

标签:;  ;  ;  ;  ;  

美国ISTP收录我省高校论文简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