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尿液自动检查的几点看法

关于尿液自动检查的几点看法

一、对尿常规自动化检查谈几点看法(论文文献综述)

楚鎏慈[1](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何丽杰[2](2021)在《简述尿液分析中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的重要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医学发展与临床检验有着密切关系,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属于目前临床主要检验项目,任何一项临床检验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尿常规属于临床三大常规检验项目之一,也是进行泌尿系统感染、肾脏疾病、糖尿病等诊治的重要依据。显微镜镜检是尿常规的传统检验方法,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研究与发展,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在尿常规检验方面得到了重要应用。目前不同医院在尿常规检验方法的具体选择与使用方面有所不同,关于不同方法在临床应用的研究结论也有所不同。明确不同尿常规检验方法原理以及实际应用效果,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的选择。本文主要分析尿液分析中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的重要性,全文从尿液分析重要性、显微镜镜检与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原理以及各自优缺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具体地通过对相关文献检索内容分析与评价,了解国内尿常规检验中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明确各自的优缺点,旨在说明尿液分析中需要采取显微镜镜检联合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且干化学自动分析方法并不能取代显微镜镜检。

杨丽虹[3](2020)在《基于中医药真实世界数据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确定》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尝试回答接受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以尿蛋白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的临床试验中,经治疗后尿蛋白较基线下降多少才能认为该变化幅度具有临床意义这一问题。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基于中医药治疗DKD的真实世界队列数据,确定DKD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后尿蛋白变化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值(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MCID),为合理评价中医药治疗DKD的临床疗效提供判断界值的科学依据,亦为未来中医药治疗DKD的同类临床试验进行样本量估计时提供计算依据。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伦理审批(伦理批件号:BE2020-129-01)。第一部分内容是系统检索并纳入中医药治疗DKD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计算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24h UPE)、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24h UAE)、尿蛋白/肌酐比(protein-creatinine ratio,PC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aluminum-creatinine ratio,ACR)4个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作为相应MCID确定的参考范围。第二部分内容是基于中医药治疗DKD的真实世界队列,采用效标法估算尿蛋白变化的MCID,采用分布法估算尿蛋白变化的最小可测变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MDC);并以效标法为主、分布法为辅、参考文献分析法的综合策略确定尿蛋白4个检测指标最终的MCID值。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筛选并纳入原发病为2型糖尿病(tpye 2diabetic mellitus,T2DM)、疾病分期属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期和CKD2期、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且随访大于3个月的成年DKD患者。效标法估算尿蛋白初始MCID:选择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肌酐翻倍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较基线下降40%(40%GFR下降)作为备选效标,尿蛋白变化值与血肌酐和e GFR的相关系数r大于0.3者选择为正式效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和均数差法估算4个尿蛋白指标的初始MCID。仅当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大于0.7者以及均数差法中进展组和未进展组(以是否达到效标结局来分组)的尿蛋白变化值具有统计学差异时,方取其估算结果作为MCID初始估算值。两方法所得结果的均数作为效标法估算的合并MCID。分布法估算尿蛋白MDC:以效应量(effect size,ES)、标准化反应平均数(standardized response mean,SRM)、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标准测量误差(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SEM)法计算4个尿蛋白指标的MDC,以|ES|和|SEM|在0.2-0.5之间的尿蛋白前后差值、基线尿蛋白1/2SD和1.96SEM作为MDC估计值,并取4者均数作为分布法估算的合并MDC。综合确定尿蛋白的最终MCID:若初始MCID值大于MDC值时,以初始MCID值作为最终的MCID值;若初始MCID小于MDC值时,结合参考文献分析法的尿蛋白变化范围和MDC值确定最终MCID。结果:1.基于文献的尿蛋白变化值检索获得逾5万篇中英文文献,最终纳入18篇以安慰剂作为对照的中医药治疗DKD的RCT文献。这些研究共纳入了2378例DKD患者,平均年龄55.1岁,基线24h UPE为961mg/24h、24h UAE为186.88mg/24h。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西医支持治疗且不使用肾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的情况下,中药组治疗8-12周后24UPE下降285.40mg/24h(P<0.05)、24h UAE下降83.08mg/24h(P<0.05)。在西医支持治疗和肾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使用的基础上,中药组治疗后24h UPE下降111.89mg/24h(P<0.05)、24h UAE下降102.89mg/24h(P<0.05)。2.基于真实世界队列估算尿蛋白初始MCID和MDC:临床数据来源于2011年至2019年广东省中医院住院诊断为DKD以及诊断为T2DM且尿蛋白或尿白蛋白异常升高的患者。导出数据包含3487名患者,最终纳入CKD1-2期的DKD合格样本共145人,平均随访时间为3.35年,中位数年龄为57岁,基线血肌酐和e GFR中位数为69μmol/L和85ml/min/1.73m2、24h UPE中位数为933mg/24h、24h UAE中位数544mg/24h。纳入样本人群以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为主(86.2%)。因有效样本中,24h UAE、ACR和PCR三个指标的复查检测率较低,无法完成MCID估算,故本研究仅对24h UPE的MCID进行估算。(1)效标法估算初始MCID值(1)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6月-1年、1-2年和2-3年的24h UPE变化值与3个备选效标发生时点的血肌酐和e GFR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3年的24h UPE变化值与3个效标的相关性系数r>0.3,故3个备选效标均符合作为效标的要求,可作为本研究的效标。(2)均数差法估算的MCID值以上述3个效标分组,3-6月和6月-1年24h UPE变化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年24h UPE变化值仅以40%e GFR下降为效标分组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CID为-1045mg/24h;其中CKD1期亚组MCID为-1552mg/24h,CKD2期亚组MCID为-953mg/24h。以3个效标分组,2-3年24h UPE变化值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3个效标估算的MCID的均值作为合并MCID,为-1668mg/24h;CKD1期亚组合并MCID为-2474mg/24h,CKD2期亚组合并MCID为-1838mg/24h,非肾病水平尿蛋白亚组合并MCID为-1686mg/24h。(3)ROC曲线法估算的MCID值因为3-6月24h UPE变化值与效标发生时点的血肌酐和e GFR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6月-1年和1-2年的24h UPE变化值与3个效标的相关性系数r为0.13-0.29<0.3,所以3-6月、6月-1年、1-2年的24h UPE变化的MCID不采用ROC曲线法进行估算,仅对2-3年的24h UPE变化的MCID进行估算。2-3年24h UPE的合并MCID为-1027mg/24h,CKD2期亚组的合并MCID为-680mg/24h,非肾病水平蛋白尿亚组的合并MCID为-1027mg/24h。(4)效标法估算的合并MCID值1-2年24h UPE变化的合并MCID为-1045mg/24h,CKD1期亚组MCID为-1552mg/24h,CKD2期亚组MCID为-953mg/24h,非肾病水平尿蛋白亚组MCID为-953mg/24h。2-3年24h UPE变化的合并MCID为-1348mg/24h,CKD1期亚组MCID为-2474mg/24h,CKD2期亚组MCID为-1259mg/24h,非肾病水平尿蛋白亚组MCID为-1356mg/24h。(2)分布法估算MDC值基于ES、SRM、SD和SEM法估算的MDC均值获得合并MDC:3-6月24h UPE变化的MDC为189mg/24h,6月-1年24h UPE变化的MDC为116mg/24h,1-2年24h UPE变化的MDC为99mg/24h,2-3年24h UPE变化的MDC为109mg/24h。分布法估算24h UPE的合并MDC为99-189mg/24h。为避免增加假阳性结果的风险,取其范围上限189mg/24h作为最终的24h UPE的MDC值。(3)最终MCID值效标法以3个效标估算的合并MCID值均大于分布法估算的合并MDC值,可判断尿蛋白下降达到效标法估算的MCID值是真正存在差异并非是由测量误差所致。文献分析仅获得短期随访2-3月的24h UPE下降范围,本研究的目标人群是随访3个月以上的DKD患者,因此,基于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不作为本研究估算尿蛋白MCID的参考。取效标法估算的合并MCID值作为24h UPE的最终MCID值。1-3年24h UPE的MCID绝对变化值为1045-1348mg/24h。因为效标选择的关系,该MCID值可能偏大,所以取其范围下限1045mg/24h(相对变化值52%)作为最终MCID。为方便临床应用和推广,取整为1000mg/24h(相对变化值50%)。结论:原发病为T2DM的早期DKD(CKD1-2期)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治疗后24h UPE的MDC为189mg/24h,即在接受治疗后24h UPE变化值超过189mg/24h可说明其变化数值是真正存在差异而并非由测量误差所致。该人群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1-3年24h UPE的MCID绝对变化值为1000mg/24h(相对变化值50%)。即该人群在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1-3年,针对24h UPE来说降低1000mg/24h或较基线降低50%说明研究结果有临床意义。但是,本研究所选效标为肾脏病临床重要终点或替代终点,以其为效标能区分出疾病进展和无进展的患者,但无法区分出轻度恶化和/或轻度改善和无变化的患者,所以基于该系列效标所得的MCID可能不是最小的变化差值。因此,在使用本研究的尿蛋白MCID结果时需按实际情况分析。

李佼[4](2020)在《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是一种用于家庭便携式的医学检测系统。这种系统对于光学成像、装置设计、软件设计和图像处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与传统的尿液检测方式相比,其装置的便携性和全自动化的检测方式有助于推广使用,并且首次提出并解决了尿液检测过程中的定量问题,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客观。该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含系统装置、算法和软件等几个部分。装置使用SolidWorks软件工具设计,算法使用C++高级程序语言实现,软件系统使用Java高级程序语言实现,分为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上的服务端和运行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的客户端。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首先,本文针对传统尿液检测仪器体积庞大、价格昂贵、不能控制尿液样本的滴加体积等缺点,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定量尿液检测装置。该装置的体积大约仅为传统尿液检测仪器的10%;制造成本大约仅为传统尿液检测仪器的5%。并且该机构的操作方式简单,无需专业医疗知识就能完成真正的尿液定量检测。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相减的颜色向量相似性评价法,该方法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图像颜色的相似性。比传统的颜色相似性评价方法更加客观有效。此外,本文针对传统尿液检测方法检测速度慢、无法保证人工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等缺点,提出了一种结合BP神经网络与SVM的全自动图像颜色分类算法。该算法融合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图像颜色分类算法与基于SVM的图像颜色分类算法的优点,通过训练好的结果模型将图像颜色分类的准确率提高到了94%以上。图像分类过程全自动化,单次检测效率较传统人工检测的方法提高了约20倍。然后,本文针对传统尿液检测方法无法控制尿液样本与尿液分析试纸条的反应时长的缺点,首次提出了一种使用视频来建立尿液分析试纸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模型以确定试纸的最佳反应时长的方法。结合本文机构中的定时模块,使得本系统的测量的精确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本文设计了尿液检测的主流程。通过20000个测试请求结果显示,系统平均处理速度可达每秒800个,可以供200人同时在线使用。这表明系统可以高速稳定的运行,达到了现阶段的性能要求。

李东升[5](2018)在《尿沉渣细胞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尿液检查,是医学上一种重要的疾病检测方式,尿液中的有形成分检测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尿沉渣细胞图像的自动分类又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尿沉渣细胞图像自动分类的准确率对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研究了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以及基于图像的尿沉渣细胞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尿沉渣细胞分类方法,开发了基于MFC框架的尿沉渣细胞分类软件。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以下几点:(1)针对细胞类别间差异小的问题,分析了尿沉渣细胞图像特性,设计了一个基于细胞截面积预分类的双模型混合识别的分类方法。尿沉渣细胞图像中部分细胞类别间形态差异较小但体积差异较大,在图像上表现为细胞截面积的差异,将细胞图像分成两个组分别进行训练,对待识别图像分类前预先判断尺寸,然后分别采用大细胞CNN模型和小细胞CNN模型进行分类,准确率提升了2.3%。(2)针对在Alexnet网络分类的过程中存在的图像输入尺寸与细胞实际尺寸不匹配而影响分类精度的问题,设计了改进的Alexnet网络分类方法。该方法解决了图像过分放缩会产生大量冗余信息,以及现有的网络运行效率达不到要求的问题,准确率提高了1%,各类召回率提升了3%,同时降低了运算量,运行效率提升了9%。(3)针对异常红细胞和异常白细胞类间差异小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灰度特征与FFT圆形度特征融合的分类方法。灰度特征仅针对图像的形态特点,无法将异常红细胞和异常白细胞区分开,而FFT高频谱下两者的圆形度差异较大,可以很好地将两者区分。将原图和FFT变换后的高频谱图像分为两个模型进行训练,并将学习到的特征进行融合,经过改进,异常红细胞和异常白细胞的准确率各有1.63%和2.5%的提升。(4)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FC框架的尿沉渣细胞图像分类软件。在Visual Studio2013环境下,使用了caffe框架和CUDA语言,开发了图像预处理模块、图片分类模块、结果展示模块、数据传输及文件处理等模块,实现了大批量尿沉渣细胞图像的快速分类,相对于CPU版本其加速比达到了180倍。

马亚萍[6](2016)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近年来儿童性发育异常问题逐渐增多,已引起儿童保健、内分泌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促性腺激素检测技术的发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和效能不断提高,目前第三代促性腺激素检测技术——免疫化学发光法临床应用广泛,其检测的尿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在性发育异常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评估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价值凸显。与脉冲式分泌的血促性腺激素相比,尿促性腺激素可反映机体某一时段内血促性腺激素平均水平;与创伤性的反复多次血样采集方法相比,无创性的尿样采集方法,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然而,在免疫化学发光法新技术检测的尿促性腺激素相关研究中,有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与青春期前正常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水平分析、从实验室寻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的新方法、及在人群中开展前期的预实验,探索上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可行性,相关研究资料甚少。第一部分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分析目的:分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的尿促性腺激素水平。方法: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小儿内分泌病房住院的儿童中,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激发试验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50例,青春期男童38例、女童18例,均分别采集夜间12h尿和清晨血样;同期招募正常青春期前男童50例、女童49例,仅留取尿样。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并测尿p H和尿肌酐。数据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结果:(1)一般情况: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青春期男、女童的年龄分别为8.6(6.8~10.6)岁、12.1(9.9~15.6)岁和10.9(8.8~18.3)岁;正常青春期前男、女童的年龄均分别为6.4(6.0~6.8)岁。(2)清晨血促性腺激素: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95(0.10~17.70)IU/L、3.75(0.85~27.16)IU/L和0.236(0.030~2.462);青春期男童分别为1.77(0.67~17.03)IU/L、3.82(2.11~18.83)IU/L和0.461(0.157~1.221);青春期女童分别为1.27(0.28~22.99)IU/L、5.81(2.15~8.78)IU/L和0.224(0.098~3.390)。(3)夜间尿促性腺激素:尿p H范围为5.0~7.0。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18(0.01~1.54)IU、67.811(9.333~1531.151)IU/mol、0.33(0.10~8.12)IU/L、2.76(0.36~11.54)IU、1184.834(279.976~12018.220)IU/mol、5.435(0.75~40.75)IU/L和0.072(0.010~0.261);青春期男童分别为0.66(0.03~7.63)IU、183.248(17.168~774.563)IU/mol、1.53(0.10~12.85)IU/L、3.62(0.15~19.04)IU、1037.069(755.403~1932.489)IU/mol、7.23(7.48~32.06)IU/L和0.178(0.013~0.965);青春期女童分别为0.45(0.05~5.18)IU、167.008(2.990~1288.817)IU/mol、1.18(0.10~35.46)IU/L、5.49(1.26~13.79)IU、1580.520(427.580~3432.848)IU/mol、11.48(1.43~94.45)IU/L和0.090(0.019~0.375);青春期前男童分别为0.03(0.01~0.08)IU、17.262(6.494~72.377)IU/mol、0.10(0.10~0.43)IU/L、0.70(0.18~1.91)IU、451.507(104.113~2287.671)IU/mol、2.85(1.06~11.75)IU/L和0.037(0.009~0.094);青春期前女童分别为0.03(0.01~0.07)IU、19.834(6.488~103.316)IU/mol、0.10(0.10~1.00)IU/L、1.46(0.03~4.66)IU、1196.499(26.376~2885.874)IU/mol、6.24(0.20~30.21)IU/L和0.017(0.005~0.500)。(4)清晨血促性腺激素与夜间尿促性腺激素相关性:清晨血黄体生成素与夜间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0.574和0.628,清晨血卵泡刺激素与夜间尿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5、0.715和0.676,清晨血、夜间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288。(5)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与正常青春期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中位数比较: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尿卵泡刺激素含量、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P均<0.001);青春期男童尿促性腺激素所有指标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男童(P均<0.001);青春期女童尿促性腺激素所有指标也均分别高于正常青春期前女童(P均<0.001)。(6)尿促性腺激素判断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在青春期男童中,当尿黄体生成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尿卵泡刺激素含量、肌酐比、浓度、及尿黄体生成素与尿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0.09IU、44.540 IU/mol、0.29IU/L、1.98IU、633.455IU/mol、5.08IU/L和0.087时,判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分别为97.4%、97.4%、97.4%、94.7%、84.2%、81.6%和92.1%,特异度分别为100.0%、98.0%、95.9%、100.0%、79.6%、85.7%和98.0%。(2)在青春期女童中,当上述指标分别≥0.04IU、43.542 IU/mol、0.16IU/L、3.51IU、1341.354IU/mol、9.18IU/L和0.048时,其灵敏度分别为100.0%、88.9%、88.9%、77.8%、77.8%、72.2%和88.9%,特异度分别为91.8%、93.9%、93.9%、98.0%、57.1%、71.4%和87.8%。(3)在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中,当上述指标分别≥0.04IU、46.283 IU/mol、0.15IU/L、2.46IU、2554.890IU/mol、17.86IU/L和0.031时,其灵敏度分别为94.0%、68.0%、70.0%、64.0%、14.0%、72.2%和92.0%,特异度分别为91.8%、93.9%、93.9%、83.7%、98.0%、93.9%和79.6%。(4)当尿黄体生成素含量≥0.06IU时,判断青春期男童、青春期女童、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灵敏度分别为97.4%、94.4%和86.0%,特异度均为95.9%。结论:儿童夜间尿促性腺激素可反映其清晨血样水平,尤其夜间12h尿黄体生成素含量指标(≥0.06IU)可作为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第二部分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实验室方法学建立目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研究尿样不同参数(p H、渗透压和储存时间、防腐剂及冻融次数)对尿促性腺激素检测值的影响,旨在从实验室寻找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的新方法。方法:收集新鲜过夜清晨尿,(1)p H:用盐酸或氢氧化钠分别滴定至2.5、3.5、4.5、5.5、6.0、6.5、7.0、7.5、8.0、8.5和10.5。(2)渗透压:使用20%Na CL和去离子水分别调节至500、1000、1500、2000、2500和3000 m Osm/L。(3)储存时间:储存于4℃时,在第0 d7 d中每天检测1次,第2周末第7周末每周检测1次。(4)防腐剂:即分别加入等量丙三醇或三蒸水。(5)冻融次数:自存放的第1天起,每天解冻1次直至第13次。在上述不同质控参数中,均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结果:(1)p H:在p H2.5、3.5、4.5、5.5、6.0、6.5、7.0、7.5、8.0、8.5和10.5尿样中,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828±0.055、1.918±0.111、1.895±0.058、1.850±0.142、1.805±0.077、1.765±0.069、1.748±0.072、1.758±0.068、1.738±0.060、1.738±0.057和1.735±0.085,各尿样的检测值与p H7.5时的尿样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0.905±0.074、5.827±0.580、6.210±0.419、6.607±0.169、6.672±0.230、6.650±0.206、6.505±0.287、6.543±0.177、6.570±0.227、6.488±0.124和6.240±0.224;在p H≥3.5时,各尿样的检测值与p H7.5时的尿样也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而在p H2.5时,尿卵泡刺激素检测值明显下降(t=71.940,P<0.001)。(2)渗透压:原尿样(渗透压754.0±218.9 m Osm/L)、500m Osm/L、1000 m Osm/L、1500 m Osm/L、2000 m Osm/L、2500 m Osm/L和3000 m Osm/L的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0.582±0.257、0.654±0.314、0.606±0.301、0.516±0.202、0.495±0.218、0.439±0.186和0.425±0.183;卵泡刺激素分别为3.161±1.937、3.267±1.993、3.186±1.855、3.063±1.835、3.035±1.806、2.928±1.686和2.928±1.663,各渗透压尿样的检测值与原尿样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3)储存时间:第0 d7d、第2周末第7周末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765±0.026、1.765±0.072、1.675±0.067、1.675±0.075、1.605±0.031、1.665±0.076、1.622±0.053、1.562±0.034、1.527±0.137、1.637±0.085、1.365±0.058、1.433±0.076、1.428±0.085和1.368±0.060,与第0天相比,第13天的尿黄体生成素均无显着性下降(t分别为0.000、3.087和2.777,P均>0.05),从第4天后出现显着性下降;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5.375±0.149、5.305±0.153、5.248±0.164、5.317±0.224、5.093±0.110、5.303±0.173、5.042±0.099、5.032±0.280、5.035±0.115、5.035±0.125、5.163±0.205、5.318±0.167、5.423±0.188和5.055±0.181,与第0天相比,各尿样的检测值未呈显着性下降,P均>0.05。(4)防腐剂:第0 d7 d、第2周末第7周末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1.600±0.040、1.568±0.082、1.677±0.038、1.623±0.061、1.470±0.034、1.553±0.023、1.495±0.029、1.497±0.046、1.380±0.046、1.403±0.045、1.207±0.054、1.248±0.044、1.130±0.037和1.038±0.021;与第0天相比,第13天的尿黄体生成素均无显着性下降(t分别为0.848、3.414和0.782,P均>0.05);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5.257±0.217、5.107±0.179、4.900±0.079、4.998±0.175、4.800±0.100、4.957±0.194、4.862±0.105、4.980±0.221、4.850±0.205、4.690±0.148、4.735±0.093、5.048±0.147、4.857±0.163和4.720±0.120,与第0天相比,在前2周末内结果与无防腐剂结果类似,第3周末、第4周末和第7周末,检测值呈现显着下降(t分别为5.279、5.409和5.304,P分别为0.025、0.039和0.032)。(5)冻融次数:原始尿样、第1至13次的尿黄体生成素(IU/L)分别为2.562±0.057、2.590±0.055、2.605±0.055、2.260±0.077、2.337±0.039、2.368±0.116、2.357±0.067、2.307±0.048、2.267±0.052、2.168±0.115、2.228±0.053、2.053±0.052、2.053±0.047和2.143±0.098,尿卵泡刺激素(IU/L)分别为9.747±0.567、9.403±0.448、9.093±0.309、9.628±0.394、9.463±0.314、9.308±0.112、9.470±0.221、9.483±0.276、9.203±0.359、9.225±0.316、9.698±0.219、9.183±0.268、9.795±0.450和9.253±0.252,冻融尿样解冻2次内的尿黄体生成素、各冻融尿卵泡刺激素均分别与原始尿样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时,检测值不受生理范围内尿p H和渗透压波动的影响;尿样储存于4℃时,无需添加防腐剂,应在72 h内检测;储存于-20℃时,仅可冻融2次。第三部分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的探讨目的:为推崇免疫化学发光新技术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及其实验室新方法,在学龄前儿童(36岁)中展开前期预实验,探讨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方法:在江苏省无锡市胡埭社区学龄前儿童中,经监护人知情同意后,依据年龄分成3岁、4岁、5岁、67岁共4个年龄组。参照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生长发育标准,进行体格发育评估,体块指数、年龄别身高Z评分和年龄别体重Z评分均符合>-2SD且<2SD者纳入研究对象;排除生长发育异常者。研究对象睡前排空膀胱,留取过夜清晨尿,记录留尿时段,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同时检测尿p H等。结果:(1)一般情况:在1248例儿童中,符合研究对象标准和尿液留取标准的共1105例,男、女童分别有585和520名;36岁组的男童分别有53名、208名、206名和118名,女童分别有37名、182名、167名和134名。尿p H范围为5.08.0。(2)尿促性腺激素:数据均呈非正态分布,正常参考值使用中位数(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1)男、女童尿黄体生成素浓度分别为0.10IU/L(<0.20IU/L)和0.10IU/L(<0.31IU/L),女童尿黄体生成素高于男童(Z=-3.755,P<0.001)。男、女童尿卵泡刺激素浓度分别为2.54IU/L(<7.96IU/L)和7.46IU/L(<21.49IU/L),女童尿卵泡刺激素明显高于男童(Z=-19.644,P<0.001)。男、女童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041(<0.148)和0.016(<0.068),男童ULH/UFSH明显高于女童(Z=-19.506,P<0.001)。(2)男童各年龄组UFSH浓度分别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186)。女童各年龄组的UFSH浓度呈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5岁组和6岁组UFSH浓度均分别较其3岁组低(χ2=10.96,P<0.025;χ2=17.55,P<0.005),也均较其4岁组低(χ2=17.17,P<0.005;χ2=29.70,P<0.005)。(3)男童各年龄组间的ULH/UFSH无显着性差异(P=0.262)。女童各年龄组的ULH/UFSH呈显着性差异(P<0.001),其中,5岁组和6岁组女童ULH/UFSH均低于其3岁组(χ2=17.54,P<0.025;χ2=24.43,P<0.025),也低于其4岁组(χ2=14.13,P<0.025;χ2=24.19,P<0.025)。(4)在-2SD<年龄别体重Z评分≤0SD儿童(短期营养状况差)中,尿黄体生成素浓度、尿卵泡刺激素浓度、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分别为0.10IU/L(<0.26 IU/L)、4.45IU/L(<17.11 IU/L)和0.026(<0.111);而在0SD<年龄别体重Z评分<2SD儿童(短期营养状况好)中,上述指标分别为0.10IU/L(<0.27 IU/L)、3.60IU/L(<17.71 IU/L)和0.029(<0.125),短期营养状况差与好的儿童尿黄体生成素浓度无显着性差异(Z=-0.472,P=0.637),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尿卵泡刺激素浓度明显高于营养状况好者(Z=-1.991,P=0.046),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尿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比值明显低于营养状况好者(Z=-2.337,P=0.019)。结论:学龄前儿童的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具有年龄和性别等特点;学龄前女童尿卵泡刺激素随年龄升高逐渐下降,6岁时趋缓;在短期营养状况差的儿童中,尿卵泡刺激素可升高;而长期营养状况则不影响尿卵泡刺激素。

鲁炳怀,张树琛,李雪清,朱凤霞,李东,时琰丽[7](2016)在《临床尿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文中指出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是常见的临床感染,尿培养是诊断UTI的金标准,已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广泛开展。但是,尿培养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是否对拟行尿培养的标本进行筛选以及如何筛选?哪些情况需要对尿沉渣进行涂片染色?如何理解尿培养菌落计数的临床价值?如何解释尿路感染培养出解脲棒杆菌的临床意义?门诊最常见的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尿培养结果如何解读?我们将依据近年来有关尿培养的研究进展,特别是近期发布的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尿路感染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康萌[8](2014)在《尿沉渣有形成分自动分割识别算法研究》文中认为尿检测是医院常规检测项目,对临床泌尿系统普查、检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显微镜图像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及降低染色的成本,结合了尿沉渣图像的特点,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研究了尿沉渣图像中高低倍显微镜下有形成分的分割与识别,提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分割与识别算法。在图像预处理部分,对采集到的各种图像进行了质量评价,并对评价较好的图像用高斯平滑滤波和拉普拉斯锐化增强;在图像分割部分,首先对尿沉渣高低倍显微图像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分别对这两种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分割方法。低倍镜下的图像主要采用了改进的Sobel边缘检测和P分位二值化,同时与增强后的二值图像进行并运算,得到完整的细胞轮廓。高倍镜下使用了改进的Renyi熵自适应阈值分割,并对粘连细胞使用了基于最小化能量函数的最优分割点判定和基于Dijkstra方法的最优路径判定;在特征分析部分,分别从形状、统计以及纹理特征三方面提取了15类特征,采用特征选取模型进行特征集选取评价,并对特征集进行了有效性测试实验;在分类器设计部分,分别采用了决策树和SVM的分类器设计方法,对比两种实验结果后将两种方法结合。首先使用决策树将两类放大倍数分开,然后对高倍镜下的红白细胞进行一对多的SVM分类,对低倍镜下的管型和上皮细胞进行决策树分类。比较结合后的实验结果,红白细胞的识别率提高,管型和上皮细胞的识别了也达到了95%以上的医用水平。

黄学斌,陈华根,宋强,张苏[9](2013)在《重视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文中研究说明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实验室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术后等的观察;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肝炎、急性胰腺炎等的诊断;安全用药的监护,如庆大霉素、磺胺类等的毒副反应;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铅、汞重金属中毒等;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包

刘静[10](2013)在《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及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组建广西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Manganese Exposure Worker Health Cohort, MEWHC),通过完成队列基线调查和职业健康体检,阐明长时间职业锰暴露对工人健康多系统的损伤状况;继而探讨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早期损伤及血浆多巴胺水平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以发掘职业锰暴露致早期健康损害的效应指标。方法:1.以广西某大型锰系铁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现场,组建职业锰暴露工人的健康研究队列:以冶炼生产一线的冶炼工为暴露组,以远离冶炼生产一线的辅助工为对照组(内对照);运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工人的人口学信息、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服药情况、职业史等进行基线调查,同时对不同工种岗位的空气锰浓度进行定点监测,结合企业的职业健康体检,评价工人健康受锰暴露危害的程度。2.在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的基础上招募锰暴露工人作为暴露组,同一地区某糖厂的炼糖工人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两组工人进行认知功能测试;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技术测定血浆多巴胺含量;结合历年的环境监测资料及不同岗位的工作时间,计算工人锰的累积暴露指数(Cumulative Exposure Index, CEI);通过对CEI与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和血浆多巴胺水平进行的关联分析,评价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损伤及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1.本研究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共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锰暴露工人1039人,男性709人,女性330人;年龄为19~60岁(38.67±7.62岁);工龄为0.1~37.0年(12.41±8.97年);涉及的工种有冶炼工、检修工及精整工等辅助工。2.共采集260个空气样品,合格率为77%。暴露组(冶炼工)岗位合格率均<0%,对照组(检修工及精整工等辅助工)岗位的合格率均>85%;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ime-Weighted Average, TWA)范围为0.010~1.061mg/m3,暴露组的TWA几何均数均超出国家规定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 PC-TWA),对照组的TWA均在PC-TWA范围内。3.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显示:工人自觉症状中类神经衰弱症状(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异常率均>10%,其中多梦异常率最高,为14.82%。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异常率最高的为尿常规,高达39.36%,肝功能、心电图的异常率分别为15.69%、19.83%。共检测了836份尿液标本的锰含量,范围为0.02~123.86μg/L,尿锰超标60人,超标率为7.18%;暴露组尿锰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工龄组间尿锰异常率无明显差别(P>0.05);分层分析显示,暴露组工人尿锰异常率随年龄及工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尿锰水平与工龄呈负相关(r=0.098,P=0.004)。4.共招募了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的819名工人(暴露组)和293名糖厂工人(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测试研究,暴露组认知功能测试总分为14~30(23.62±4.61),对照组为22~30(27.16±2.51)。暴露组按工种分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均高于各工种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分层分析显示,冶炼组工人认知功能测试的各项分数随工龄增加而减少(P<0.05);暴露组按CEI分成低、中、高3个暴露组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认知功能测试结果均显着高于各暴露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锰暴露工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水平、CEI、吸烟、饮酒(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EI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r=-0.210,P=0.000)。5.共采集316名工人的血样进行血浆多巴胺含量测定,按CEI分成低暴露组156人,中暴露组117人,高暴露组28人,对照组15人。低暴露组多巴胺水平为36.47~387.41pg/ml,中暴露组为22.90~384.51pg/ml,高暴露组为46.55.90~315.37pg/ml,对照组为5.65~64.16pg/ml;对照组的多巴胺水平显着低于各暴露组(P<0.05);对暴露组CEI与多巴胺水平画散点图发现,血浆多巴胺水平随CEI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各暴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课题组已经建立了高质量的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可以开展前瞻性随访调查,探讨持续性锰暴露对工人健康损害效应。2.职业锰暴露可对工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其中以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尿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和肝功能异常最为常见,尿锰可以考虑作为职业锰暴露人群的早期暴露性标志物。3.长期持续的职业锰暴露可以导致工人认知功能损伤和引起工人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异常变化,特别是认知功能损伤与锰暴露呈现显着的剂量-效应关系;锰暴露工人认知功能测试及血浆多巴胺水平检测,可以考虑作为职业性锰暴露早期健康损伤的效应指标。

二、对尿常规自动化检查谈几点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尿常规自动化检查谈几点看法(论文提纲范文)

(1)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文献综述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3. 技术路线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2.3 症候分析
        2.4 方剂分析
    3. 讨论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3.4 验案举隅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1.7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8 分子对接
    3 讨论
结论
创新点说明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个人简历

(2)简述尿液分析中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的重要性(论文提纲范文)

1.尿液分析重要性
2.显微镜镜检法分析
3.干化学自动分析
4.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结果分析
5.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的重要性
6.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典型不符合情况分析
7.小结

(3)基于中医药真实世界数据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试验中结局指标的系统综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总结与讨论
    第二节 蛋白尿和白蛋白尿与慢性肾脏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一、蛋白尿和白蛋白尿的定义
        二、蛋白尿和白蛋白尿的测量
        三、蛋白尿和白蛋白尿与慢性肾脏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
    第三节 最小临床意义差值估算方法与应用
        一、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概念与定义
        二、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估算方法
        三、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确定方法
        四、最小临床意义差值在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五、最小临床意义差值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六、小结
第二章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MCID确定
    第一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的
    第二节 基于文献分析确定MCID参考范围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三节 基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真实世界数据确定MCID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第四节 讨论
        一、研究概述
        二、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三、研究的局限性
        四、对今后研究建议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总体需求设计
    2.2 系统装置设计
        2.2.1 图像采集方式设计
        2.2.2 系统装置概述
        2.2.3 定量模块设计
        2.2.3.1 样本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3.2 装置的定量条
        2.2.4 装置定时模块设计
    2.3 系统软件需求分析与实现
        2.3.1 SpringBoot框架
        2.3.1.1 用户管理模块
        2.3.1.2 检测记录管理模块
        2.3.2 安卓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图像颜色校正
    3.1 颜色校正
    3.2 对于图像光照不均匀性的校正
        3.2.1 直方图均衡化
        3.2.2 基于Retinex理论的校正方法
    3.3 图像颜色的线性校正
        3.3.1 线性校正方法原理
        3.3.2 线性校正方法
    3.4 图像颜色的非线性校正
        3.4.1 非线性校正方法原理
        3.4.2 非线性校正方法
    3.5 常见图像颜色相似性评价方法
        3.5.1 图像相减法
        3.5.2 颜色相似系数法
    3.6 基于图像相减的颜色向量相似性评价法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图像颜色分类和颜色变化模型
    4.1 颜色特征提取方法
        4.1.1 颜色直方图
        4.1.2 图像颜色矩
        4.1.3 颜色聚合向量
        4.1.4 颜色相关图
    4.2 颜色分类算法
        4.2.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颜色分类
        4.2.1.1 BP神经网络
        4.2.1.2 BP神经网络的颜色分类算法
        4.2.2 基于SVM的颜色分类
        4.2.2.1 支持向量机
        4.2.2.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颜色分类算法
        4.2.3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颜色分类
        4.2.3.1 K-Means聚类算法
        4.2.3.2 K-Means聚类的颜色分类算法
    4.3 基于SVM与 BP神经网络的颜色分类算法
    4.4 图像颜色分类算法效果对比
    4.5 利用视频建立时间-颜色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整体流程测试和功能验证
    5.1 客户端检测流程模块
    5.2 系统检测流程概述
    5.3 系统重复性测试
    5.4 系统性能测试和维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尿沉渣细胞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尿沉渣细胞分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机器学习概述
    2.2 深度神经网络研究
    2.3 Alexnet介绍
    2.4 GoogLeNet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尿沉渣细胞图像分类方法
    3.1 尿沉渣图像分析及数据集建立
        3.1.1 尿沉渣图像分析
        3.1.2 数据集建立
    3.2 基于细胞截面积预分类的双模型混合识别方法
        3.2.1 混合识别方法设计
        3.2.2 混合识别方法实现
        3.2.3 实验对比
    3.3 基于Alexnet改进的CNN模型
        3.3.1 改进模型的设计思路及实现
        3.3.2 实验对比
    3.4 灰度特征与FFT圆形度特征融合方法
        3.4.1 特征融合方法设计思路及实现
        3.4.2 实验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MFC的尿沉渣细胞图像分类软件设计
    4.1 软件需求分析
    4.2 软件结构设计
    4.3 软件功能实现
    4.4 软件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步骤
    三、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儿童尿促性腺激素分析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尿促性腺激素实验室方法学建立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学龄前儿童尿促性腺激素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尿促性腺激素在儿童 HPGA 功能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写词表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课题
致谢

(7)临床尿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什么要根据尿标本类型进行检测方法学筛选[2]
    1. 革兰染色法:
    2. 尿干化学试条法:
    3. 流式细胞术或图像分析技术:
二、尿沉渣革兰染色镜检 (也可采用亚甲蓝染色) 适用于哪些情况
    1. 尿沉渣革兰染色镜检适用范围:
    2. 严重UTI可累及肾脏 (肾盂肾炎) 并致血流感染:
    3. 适用尿标本筛查试验的最佳人群:
三、如何理解尿培养中菌落计数[2]
四、UTI培养出解脲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 的临床意义[2, 13]
    1. 解脲棒杆菌可在皮肤定植:
    2. 解脲棒杆菌与肾结石密切相关:
    3. 临床培养出解脲棒杆菌的机会较少:
    4. 耐药与治疗:
1×104CFU/ml, 或为优势菌, 计数>1×1 05CFU/ml, 应作为病原菌对待。'>5. 尿标本分离出棒杆菌, 且为唯一分离菌, 计数>1×104CFU/ml, 或为优势菌, 计数>1×1 05CFU/ml, 应作为病原菌对待。
五、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尿培养结果判断[14]
    1. 尿标本临床微生物流程值得思考:
    2. 关注沙眼衣原体感染问题:
    3. 抗生素治疗的作用:

(8)尿沉渣有形成分自动分割识别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提出及目标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目标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1 本文主要工作
        1.5.2 论文章节安排
2 尿沉渣图像预处理
    2.1 彩色图像的特点及空间转换
        2.1.1 彩色图像的特点
        2.1.2 彩色空间及转换
    2.2 灰度图像的特点及图像质量评价
        2.2.1 灰度图像的特点
        2.2.2 图像质量评价
    2.3 尿沉渣图像增强技术研究
        2.3.1 点运算增强算法
        2.3.2 邻域增强算法
        2.3.3 傅里叶变换
    2.4 本章小结
3 高低倍显微镜尿沉渣图像分割研究
    3.1 概述
        3.1.1 低倍镜下尿沉渣图像特点
        3.1.2 高倍镜下尿沉渣图像特点
    3.2 低倍镜下尿沉渣图像分割
        3.2.1 改进的边缘检测算子
        3.2.2 阈值分割
        3.2.3 分割后处理
    3.3 高倍镜下尿沉渣图像分割
        3.3.1 自适应分割算法
        3.3.2 重叠细胞分割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尿沉渣图像特征分析
    4.1 概述
    4.2 尿沉渣图像特征提取
        4.2.1 形状特征
        4.2.2 纹理特征
        4.2.3 统计特征
    4.3 特征集选取
        4.3.1 特征选取原则
        4.3.2 特征选取模型
        4.3.3 特征选取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决策树与 SVM 分类器设计
    5.1 概述
    5.2 决策树基本理论与分类器设计
        5.2.1 管型的决策树分类器设计
        5.2.2 上皮细胞的决策树分类器设计
    5.3 SVM 基本理论
        5.3.1 最优分类面
        5.3.2 核函数
        5.3.3 SVM 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5.4 基于 SVM 的尿沉渣图像分类
        5.4.1 多类支持向量机选择
        5.4.2 核函数与参数选择
        5.4.3 决策树与 SVM 分类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重视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1.1 标本采集
    1.2 标本保存与运送
    1.3 标本标记与接收
    1.4 标本理学检验结果不写入报告单
    1.5 尿分析仪操作不规范
    1.6 尿沉渣镜检率不高
    1.7 尿沉渣检查、离心速度和时间不规范
    1.8 检验结果报告不规范
    1.9 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不足
    1.10 质控结果不备案存档
2 对策和建议

(10)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及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的建立及锰暴露工人的健康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1.2 研究对象招募方法
        1.2 调查方法
        1.2.1 基线调查方法
        1.2.2 空气锰浓度的监测方法
        1.2.3 锰暴露工人的健康体检
        1.3 调查质量控制
        1.3.1 调查前的质量控制
        1.3.2 调查过程质量控制
        1.3.3 资料整理分析阶段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职业锰暴露工人健康队列的基本情况
        2.2 空气锰浓度监测结果
        2.3 锰暴露工人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2.3.1 锰暴露工人的自觉症状
        2.3.2 锰暴露工人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
        2.3.3 尿锰结果
    3 讨论
        3.1 锰暴露工人作业场所的空气锰浓度
        3.2 锰暴露对工人自觉症状的影响
        3.3 锰暴露对工人体征、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的影响
        3.4 锰暴露对工人尿锰水平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及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对照组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1.2 对照组研究对象招募方法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
        1.2.2 认知功能测试
        1.2.3 Mn-CEI的计算
        1.2.4 采血和实验室检测
        1.3 调查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按工种分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2 对照组工人MoCA测试结果的分层分析
        2.3 不同工种对锰暴露工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2.4 冶炼组工人MoCA测试结果的分层分析
        2.5 锰CEI对锰暴露工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2.5.1 按锰CEI分组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2.5.2 不同CEI组MoCA测试结果的协方差分析
        2.6 锰CEI与MoCA的多元回归分析及偏相关分析
        2.7 锰暴露对工人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3 讨论
        3.1 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
        3.2 锰暴露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3.3 锰暴露对作业工人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一:职业猛暴露工人健康队列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附件二:采样记录表
附件三:职业健康体检表
附件四: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问卷
附件五:MoGA量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着作

四、对尿常规自动化检查谈几点看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简述尿液分析中显微镜镜检、干化学自动分析的重要性[J]. 何丽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02)
  • [3]基于中医药真实世界数据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最小临床意义差值的确定[D]. 杨丽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4]尿液试纸定量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佼.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5]尿沉渣细胞深度神经网络分类方法研究与实现[D]. 李东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8(02)
  • [6]儿童尿促性腺激素与发育[D]. 马亚萍. 苏州大学, 2016
  • [7]临床尿培养中的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J]. 鲁炳怀,张树琛,李雪清,朱凤霞,李东,时琰丽.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6(03)
  • [8]尿沉渣有形成分自动分割识别算法研究[D]. 康萌. 西安科技大学, 2014(03)
  • [9]重视尿常规检验质量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准确[J]. 黄学斌,陈华根,宋强,张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11)
  • [10]职业锰暴露对工人认知功能及血浆多巴胺水平的影响[D]. 刘静.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标签:;  ;  ;  ;  ;  

关于尿液自动检查的几点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