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合作教育 (一)家长与教师合作教育的价值

首页 合作教育 (一)家长与教师合作教育的价值

一、家园合作教育(一) 父母与教师合作共育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杜滢[1](2021)在《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家庭与幼儿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在一致的教育目标引导下同向运转,才能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当下幼儿园与家庭间虽已具备合作意识,但合作质量不高,缺乏针对性、连续性与有效性,立足于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家园共育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未能实现真正的家园合作共育。我国的家园共育相关政策相对匮乏,可依据性、可操作性较弱,而美国的《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为《合作标准》)内涵丰富、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具有可操作性,为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家校(园)合作共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美国的《合作标准》对我国的家园共育发展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研究者尝试借鉴《合作标准》,开展其在我国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参考《合作标准》中“支持学生成功”(本文为“支持幼儿成功”)标准维度的相关内容,分析我国家园合作共育现状,尝试开展行动研究。为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不断总结反思共育行动实践,完善共育行动方案,深化家园间合作,形成持续性的家园共育。在行动前,研究者对照“小班幼儿数学学习结果性指标框架”指标内容对幼儿的计数能力水平进行评析,利用访谈法对幼儿家庭与幼儿园的共育现状进行预诊。在行动过程中,借鉴且吸收转化《合作标准》内容,将“家庭应该做什么”、“幼儿园应该做什么”、“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做什么”融入家园共育方案,并通过计划—实施—反思的行动模式循环深化家园共育,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每次行动后,对共育过程中幼儿发展变化和家园共育成效,进行行动反思。最后,总结持续性家园合作共育的经验收获,并形成研究结论,即专业性家庭指导利于提高共育质量、连续性家园合作利于提升共育水平、支持性社会系统利于保障共育发展。并且,对实现可持续性的家园合作共育提出建议,即政府引领基层制定共育标准、落实实质性的家园共育活动、强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提供个别且连续的家庭指导。

常梦珂[2](2021)在《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文中指出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幼升小的孩子,面临学习环境变化、教学方式变化导致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并影响到学习成效乃至于个体的综合发展。这就需要家长认识到这一问题,基于儿童情况以及幼小衔接教育需求参与到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教育中,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幼升小适应阶段。因此,本文选择研究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这一课题,调查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现状及对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分析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儿童学习适应性角度,探索改善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方式的策略。研究使用文献法、问卷法与访谈法对信阳三所大型幼儿园总计23个大班、幼小衔接班的566名幼儿及幼儿家长、12名幼小衔接主班教师、三所大型幼儿园所在学区的四个小学8名一年级教师,运用《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调查问卷》和《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整体层面来说,父母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参与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学习适应及同伴关系。从个体角度来说,教育者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日均工作时间、月收入等在教育观念、教育参与及学习适应性上存在差异。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教育观念及其各维度、教育参与及学习活动参与、生活自理参与与亲子沟通参与,对于学习适应性的回归结果显着;教育目的认识及教育参与、生活自理参与、人际交往参与、亲子沟通参与对同伴关系的回归系数显着。在了解到父母参与5-6岁儿童幼小衔接教育整体情况后,进一步就教育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父母幼小衔接教育,存在幼小衔接教育观念认知不完善、参与不均衡等问题。则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中,优化父母教育策略,首先应该提升家长对幼小衔接中学习适应性教育的认识与教育能力,强化父母幼小衔接教育及学习适应性参与。其次,应该促进幼儿园及学校作用的发挥,通过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家校共同制定教育计划等,形成幼小衔接教育体制。最后,加强幼小衔接社会环境建设,为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窦学博[3](2021)在《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研究》文中认为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幼儿的阅读敏感期,更是培养幼儿阅读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幼儿阶段的阅读活动至关重要。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目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传统的家园共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家园共育活动己经成为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利用微信平台帮助并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专业的教育,同时开展一系列提升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家园共育活动。本研究主要有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核心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通过梳理文献资料,明确了幼儿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基于微信平台的家园共育活动对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分别是幼儿阅读能力、家园共育活动和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协同教育理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是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通过调查研究确定问题,主要为第三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此调查为鞍山市M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的现状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对园长的面对面访谈以及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线上问卷的方式开展现状调查,从幼儿园方面和家长方面两个角度分别了解当前家园共育活动的现状及家长与幼儿的现实需求,以此确定用微信平台支持家园共育活动的可行性,并进行活动准备。第三部分是相关资源准备与设计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主要为第四章。笔者搭建了适合家园共育活动的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了相关资源的准备,如编辑器的选用和推送资源的选择等;设计了活动效果的评价量表和调查问卷,如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评价标准量表和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同时设计了初步的活动方案。第四部分是通过三轮行动研究进行活动实践与评价,相关内容在第五章。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M幼儿园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方案中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幼儿园实习教师的身份开展了“让幼儿开始爱上读书”、“让幼儿可以学会读书”、“帮助幼儿养成读书习惯”为主题的三次家园共育活动。并在活动后对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程度与家长参与活动的满意度调查为依据进行效果分析与评价。最后一部分是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实践与反思,得出研究结论。总结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展望,为未来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方向。研究发现幼儿在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实践后,其阅读能力从情感态度、知识经验和能力技巧三个维度上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微信公众平台、班级微信群中的线上学习资源能够更便捷、更高效的为家长提供所需教育方法的相关资源,是家长满意度较高的在线学习平台;家长们通过对微信平台上的资源进行学习,掌握了很多所需的教育方法与相关知识,但是对幼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还是依赖于其自身的参与程度。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有:建设家园共育活动的微信平台;幼儿园与家庭同步开展相应主题的阅读活动;创设适宜有效的阅读环境;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班级中开展图书分享和故事展示活动。

杨玲玲[4](2021)在《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家庭与幼儿园是幼儿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长与幼儿教师则是幼儿成长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群体。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方方面面。研究主要以家长与幼儿教师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河南省T县23个乡镇的23所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进行调研,调研结果如下:(1)在家园合作的认识与态度上,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充分,但对家园合作的角色认识模糊;家园合作态度积极,但家长的主动性不强。(2)在家园合作内容上,家长开放日活动内容开设丰富,但家长参与度低;家长参与了幼儿园多方面管理活动,但参与比例小;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丰富多样,但家长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关注幼儿全面发展,但仍存在重“智”轻“劳”的倾向。(3)在家园合作信息沟通渠道上,家园合作渠道丰富,但高层次的家长参与渠道少;现代通讯交流成为家园合作渠道首选,但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家长需求。(4)在家园合作效果上,家园合作收获丰富,但家长收获差别较大;家园合作工作得到肯定,但家园合作满意度仍需提高。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及访谈,分析影响家园合作的原因有:(1)幼儿园方面对家园合作宣传普及不到位,办学理念偏差,师资力量薄弱,家园合作经费不足,家园合作评价标准缺失;(2)家长方面父母角色意识欠缺,教育能力不足,工作条件限制。为进一步提高家园合作的效果,提出了以下对策:(1)幼儿园层面要坚守初心,树立正确、稳固的办园理念;加强家园合作宣传力度,提高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科学认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家园合作教育指导能力;强化家园合作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园合作能力;灵活使用家园合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建构家园合作评价制度,提高家园合作的效果;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家园合作活动的丰富开展。(2)家长层面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家园合作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家园合作能力。

桂建鑫[5](2021)在《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3-6岁幼儿体质研究报告》和《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都显示,近年来我国幼儿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超重和肥胖率不断上升。相关研究指出,缺乏身体活动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家校合作的途径,构建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探索帮助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帮助改善幼儿的体质健康水平。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设计了该模式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内容,为该模式配套开发出了“家园共育-幼儿亲子体育程序”(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号:2020SR1091432)、独立制作了45期亲子运动短视频,并将该模式在大班幼儿中进行了实践验证。本文的结论如下:(1)本研究从多个方面对“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进行了总体设计,确立了该教育模式实施的“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因家而异”的五项基本原则,设计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共育路径,并从“传递知识”、“构建环境”和“开展练习”三个方面制定了家园共育模式的内容,积极向幼儿家长传递体育知识,营造家庭运动氛围,促进幼儿参与到身体活动当中,为幼儿家庭提供了体育学习和展示的平台。(2)通过“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并能促进幼儿部分身体素质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该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提升幼儿的日均身体活动时间和身体活动参与频率,促使幼儿参加更多的身体活动项目,并让幼儿在家中拥有稳定的身体活动场所和固定的身体活动时间段,使幼儿能主动自觉的参加身体活动。同时,该模式实施使幼儿的十米折返跑和双脚连续跳成绩产生显着进步,有效促进了幼儿灵敏素质的发展。(3)通过“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地使家长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帮助明确家长的家庭体育教育责任,提高幼儿家长的家庭体育教育意识,使幼儿的家庭体育教育质量得到保障。该模式的实施还促进了幼儿园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融洽了“家-园”关系,有效提高了幼儿园的教育质量。(4)家园共育模式在实施要将注意两条实施路径(线上、线下)的相互结合,且在各项共育活动的组织中都要突出趣味性、合作性和简易性,共育活动的具体开展中还必须充分考虑到家长现有的时间和能力。

刘雨[6](2021)在《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父亲是幼儿成长中重要的引路人,父亲的有效参与可以使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变得更加成熟,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降低幼儿母亲的压力并且减少婚姻冲突。家园共育将幼儿园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父亲作为幼儿的法定监护人之一,理应是家园共育的中坚力量,然而当今父亲角色却被边缘化,父亲参与率低,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本研究以大连市某两所幼儿园中246名小中大班的幼儿父亲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当前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探究。本研究首先了解父亲、幼儿以及幼儿家庭的基本信息,然后从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认识、频率、内容及方式、收获这四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究当前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归结出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大多数父亲意识到参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能正确认识男性和女性教育方式的不同,能理解家长和教师需要相互配合,但是也有小部分父亲认识不足,仍需提高参与意识。第二,幼儿父亲独自照顾幼儿的频率低,过多依赖于妻子和长辈。第三,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大多数父亲重视幼儿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第四,幼儿父亲通过参与家园共育,能够提高育儿的有效性。在分析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分别从父亲年龄、父亲文化程度、父亲月平均收入、夫妻沟通方式、独生子女、幼儿性别、家人态度、教师态度以及幼儿园活动和方式这九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因素。最后,针对父亲参与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因素,从父亲自身、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层面提出了促进父亲积极、有效地参与家园共育的策略。

常鑫[7](2021)在《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文明、科学与技术的飞跃发展,俨然为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及其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尊重、关注、理解他们的生存及成长,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共识。本研究基于全纳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参与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培智学校教育为主线,同时关照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生存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与教材、管理者及教师的情感与态度等多维视角切入,试图更为客观地阐述H省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当前H省培智学校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其生存教育更多地侧重于补足教育,存在教育资源和学段分布不均,仍存在入学困难,缺乏跟进和保障,就业支持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匮乏等诸多现实困境。究其缘由,相对于家庭和社会需求,培智学校在教育教学设备、教育目标和理念,教材和课程,师资条件与教育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尚未能满足培智学生全纳性与创造性的拓展。同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衔接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智学生的生存效度。由于受身心条件所限,培智学校学生一旦缺失家庭教育的养护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很难顺利实现学校教育效果的延续和社会性发育。因此,培智学校学生的生存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同时需要医疗、残联、民政、财政等各部门予以协同,共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优势智能的可能空间和条件,进一步实现关注平等差异、积极融入社会、重审人的价值的全纳教育目标和理念。可见,培智学校的生存教育并不是纯粹地教会学生知识,而是利用一切教育力量,通过“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犹如“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从而尽力实现对每一位特殊学生产生实质性的生存培育,突出发展学生的社会能力,帮助学生从中寻求人的突破,营造和谐共生的生存空间。生存教育是培智学校学生获取生存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支持和完善生存教育条件,社会要大力接纳和提供就业机会形成长期支持体系,同时家庭要及时强化和改善培育效果。只有构建各方合作和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实现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目标,才能使学生具备服务自身与社会的意识与能力,才能更完整、自由且公平公正地参与社会融合,实现他们真正的生存价价值。

张晋[8](2020)在《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提优增质”,聚焦质量成为促进儿童发展,适应国家教育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诉求。自幼儿入园后,教师成为儿童发展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他人,教师与家长间相互作用构成儿童发展的中间系统。其中,亲师关系质量是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构成,是制约中间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然而,在实践层面中,亲师间缺乏有效互信的合作关系。家长往往以“赤字视角”(deficit lens)被看待,众多家庭优秀的文化资源、生活经验被忽视,家庭位于决策边缘,扮演着“听众”角色,近些年,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亲师信任危机;新任教师认为与家长相处是职业初期所面临的最大困难,熟手教师则把家长工作问题视作为工作不满的主要来源之一。关系质量为评定亲师关系,建立有效亲师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域借鉴。自上世纪末,关系营销学领域兴起对关系质量的研究热潮后,关系质量逐步在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在教育学,尤其是学前教育学领域中,关于关系质量的研究屈指可数。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可为空间。那么,为什么要关注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如何理解与评定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实然层面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发展如何?哪些因素影响着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其作用机理如何?如何进一步优化与保障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为了回应这些问题,本研究借鉴管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遵循实然与应然的逻辑理路,运用混合研究范式,并用建构主义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来对亲师关系质量进行探究与验证。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第一,探寻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本真。这一部分主要是解决如何理解与评定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问题。通过理论演绎与经验归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初步建构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理论演绎借助文献法,通过对已有管理学、社会学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汲取学理养分。经验归纳通过对22名幼儿园教师、管理者与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三级编码,归纳出亲师关系质量的结构、影响因素与影响结果。从而,建构出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TCS模型,亲师关系质量结构包括信任(trust)、承诺(commitment)与满意度(satisfaction),影响因素包括效能感知、信息对称、相似性与共情能力等,影响结果包括关系持续愿望、沟通效率、口碑传播与问题解决方式。第二,考察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实然状态。围绕TCS模型,自编家长版与教师版《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问卷》,分别在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范围选取2120名家长、1349名教师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纸质问卷收集数据。结果发现,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总体平均值均高于临界值3.00,这表明调研范围内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处于较高水平。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在园所等级上存在显着差异,并且随着园所等级越高,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水平越高。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在园所性质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说明公、民办园亲师关系质量水平接近。家长与教师关系质量在年龄班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说明各个年龄班亲师关系质量水平接近。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在学历上存在显着差异,并且伴随着学历的提升,亲师关系质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家长与教师亲师关系质量在收入水平上不存在显着差异,这说明亲师关系质量并未因收入而存在差异。第三,验证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借助《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问卷》,分别在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辽宁省、山东省、广东省范围选取2120名家长、1349名教师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纸质问卷收集数据。结果发现,家长信任倾向、家长信息对称水平、相似水平与亲师关系质量的相关性达到中等程度正相关,家长对教师效能感知、家长共情能力与亲师关系质量的相关性达到高度正相关,且均达到显着性水平。家长信任倾向、家长对教师效能感知、信息对称、相似性以及家长共情能力是问题解决方式与口碑效应的正向预测因子。当在影响因素与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口碑效应关系中,加入家长关系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后,家长关系质量未对家长对教师效能感知、家长共情能力与问题解决方式产生中介效应,对家长信任倾向、相似性与信息对称产生显着的中介效应,家长信任倾向、相似性与信息对称通过家长关系质量对问题解决方式产生更显着的影响。家长信任倾向、家长对教师效能感知、相似性、信息对称与家长共情能力对口碑效应的间接效应值变大,并且均达到显着性水平。据此判断,家长亲师关系质量对影响因素与口碑效应关系的中介效应明显,影响因素通过家长关系质量将更加显着地影响口碑效应。教师信任倾向、相似性与亲师关系质量的相关性达到中等程度正相关,教师对家长效能感、信息对称水平、共情能力、工作成就感以及幼儿园组织氛围与亲师关系质量的相关性达到高度正相关,且均达到显着性水平。教师信任倾向、教师对家长效能感知、信息对称、相似性、教师共情能力、教师工作成就感、组织氛围是关系持续愿望与沟通效率的正向预测因子。当在影响因素与关系持续愿望以及沟通效率关系中加入关系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后,教师信任倾向、教师对家长效能感知、信息对称、相似性、教师共情能力、工作成就感以及幼儿园组织氛围对关系持续愿望与沟通效率的间接效应值变大,并且均达到显着性水平。据此判断,教师亲师关系质量对影响因素与关系持续愿望及沟通效率关系的中介效应明显,影响因素通过关系质量将更为显着地影响关系持续愿望与沟通效率。第四,优化与保障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基于实证调研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与保障亲师关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应树立双边性、公平性、动态性与增值性的关系理念,从营造和谐的幼儿园组织氛围、构建透明对称的信息共享机制、建构亲师关系冲突解决机制以及聚焦教师家园沟通能力发展入手优化与保障亲师关系质量。综上所述,本研究聚焦亲师关系,借鉴关系质量这一视域,为科学评定有效亲师关系提供重要启示。运用混合研究范式,将建构主义与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相结合,发现并验证亲师关系质量模型,掌握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发展状态。基于实证研究结论,从发展理念与具体操作路径的角度提出亲师关系质量优化建议。

姜帆[9](2020)在《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中物质经济条件及家长的思想观念日益成熟与丰富,可供幼儿园利用的家庭资源也愈来愈多。基于此,本文以鞍山市26所五星级幼儿园为例,探究幼儿园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相关问题。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为第二部分研究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编制了“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各方面均得到科学合理的支持后开始正式发放。将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人口学变量分析,形成了本研究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得出家庭资源利用的相关结论:1.教师的“教龄、职称、职位”在家庭资源利用的五个维度上均存在显着正比例增长趋势。2.师范类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家庭资源利用效果显着优于学前教育本专业教师。3.公办园家庭资源利用效果明显优于民办园。4.家庭资源利用效果受家长工作性质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显着。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第五部分从幼儿园管理及教师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期给予一线幼儿园教师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蔺双[10](2020)在《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Q市F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家庭和学校是儿童成长的场所,它们均担负着教育儿童的责任,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家庭和学校的有效合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更好融合,是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手段,更是建设现代化学校制度的需求。小学生自制能力欠缺,尚不具备完全独立生活的能力,对家长和教师有较强依赖性,他们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约束与要求,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因而研究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家校合作有深刻的意义。本研究参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家校合育现状调查问卷、赵澜波的北京市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状况调查表等资料,将家校合作分为认识、家校关系、意愿、领域、方式和效果评价六方面,并从认知与行动两个大维度比较分析;同时选取Q市某小学一二年级家长和教师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信息,通过SPSS中的频率统计、均值、方差等分析该校家校合作的常见问题及原因。研究发现,家校合作在班级内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各因子均值较高。但从均值和方差数值来看家校合作存在被动现象,存在家校双方对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合作主动性、双方地位不平等,家校合作领域片面化、家校合作途径虽多但表面化及效果与评价时效性差的问题。研究者从家庭、学校、教师和社会四层面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家庭层面:对家庭的教育职能认识不清和工作生活忙碌无暇顾及;学校层面:忽视沟通的双向性和缺乏相关培训课程;教师层面:教师工作量饱和和沟通合作技能匮乏;社会层面:缺乏相关政策制度、传统的教育观念误区和成绩至上的社会风气。为完善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研究者提出策略:联合双方力量,增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增强双方参与度,调动家校合作主动性;推进平等合作,建立伙伴型合作关系;提升合作能力,拓宽家校合作的领域和途径;健全合作体制,保障家校合作的效果。

二、家园合作教育(一) 父母与教师合作共育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园合作教育(一) 父母与教师合作共育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我国家园共育的现实需求
        (二)基于美国相关标准的启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
        (二)计数与幼儿计数能力
    四、家园共育的研究综述
        (一)相关研究
        (二)研究述评
    五、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简介
        (一)研发与背景
        (二)框架与内容
        (三)评价与借鉴
第一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一)园所与教师
        (二)幼儿与家庭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工具
第二章 研究过程
    一、行动准备
        (一)幼儿计数水平评析
        (二)家园共育现状预诊
    二、行动实施
        (一)第一轮行动:初步探索
        (二)第二轮行动:持续推进
        (三)第三轮行动:深入发展
第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一)专业性家庭指导利于提高共育质量
        (二)连续性家园合作利于提升共育水平
        (三)支持性社会系统利于保障共育发展
    二、建议
        (一)政府引领基层制定共育标准
        (二)落实实质性的家园共育活动
        (三)强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培训
        (四)提供个别且连续的家庭指导
结语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美国家校合作国家标准》英文版
附录二 访谈提纲(家长)
附录三 访谈提纲(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影响儿童后续学业表现
        二、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密切相关
        三、家长参与对幼小衔接工作极为重要
        四、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学习适应性
        二、父母参与幼小衔接
        三、幼小衔接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哈克的幼小衔接断层理论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父母参与
        二、幼小衔接
        三、学习适应性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幼儿家长
        二、幼儿
        三、幼儿教师
        四、一年级教师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幼小衔接阶段父母教育调查问卷
        二、幼小衔接工作访谈提纲
        三、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
第四章 调查结果
    第一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描述统计
        一、样本基本情况
        二、描述统计
    第二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差异检验
        一、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差异检验
        二、父母参与5-6 岁儿童幼小衔接教育差异检验
    第三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一年级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
        二、实证结果总结
第五章 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问题
        一、幼小衔接教育认知不完善,影响教育参与
        二、幼小衔接参与不均衡
    第二节 原因分析
        一、父母对幼小衔接教育认识存在误区,教育能力与需求存在落差
        二、幼儿园及学校引导不全面
        三、幼小衔接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完善
第六章 改进建议
    第一节 提升家长认识能力,改善幼小衔接教育参与情况
        一、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孩子发展特点
        二、家长必须合理定位家庭教育责任,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三、提高父母幼小衔接及学习适应性参与
    第二节 注重家园合作教育,发挥幼儿园及学校的引导作用
        一、构建家园、家校共育平台
        二、为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三、家校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教育计划
    第三节 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社会环境的建设
        一、强化政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规范和引导
        二、推动幼小衔接的社会文化优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四、研究综述
        (一)关于家园共育活动与幼儿阅读能力的研究
        (二)关于微信与信息技术在家园共育活动的研究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幼儿阅读能力
        (二)家园共育活动
        (三)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协同教育理论
        (二)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第三章 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
    一、M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的现状调查
    二、家园共育活动的需求分析
    三、小结
第四章 平台资源准备与活动设计
    一、微信平台的搭建与相关资源准备
        (一)微信平台的搭建与设计
        (二)相关资源准备
    二、平台与活动设计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二)指向性原则
        (三)主体性原则
        (四)激发兴趣原则
        (五)简单性原则
        (六)适宜性原则
        (七)直观性原则
        (八)多样性原则
    三、活动效果评价设计
        (一)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评价标准量表的设计
        (二)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评价标准量表信效度分析
        (三)家园共育活动家长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设计
        (四)家园共育活动家长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信效度分析
    四、初步活动方案设计
第五章 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提升幼儿阅读能力的实践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与问题修正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反思与问题修正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一)计划
        (二)行动
        (三)观察
        (四)总结与反思
    四、活动效果分析
        (一)活动数据分析
        (二)活动效果总结
    五、修正后完善的活动方案框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致谢

(4)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家园合作
        1.4.2 家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内研究综述
        1.5.2 国外研究综述
    1.6 家园合作的相关理论基础
        1.6.1 合作学习理论
        1.6.2 生活教育理论
第二章 幼儿园家园合作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设计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工具
        2.1.3 调查方法
    2.2 调查结果
        2.2.1 家园合作的认识与态度
        2.2.2 家园合作内容
        2.2.3 家园合作信息沟通渠道
        2.2.4 家园合作效果
第三章 影响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因素
    3.1 幼儿园方面
        3.1.1 对家园合作宣传普及不到位
        3.1.2 办学理念偏差
        3.1.3 师资力量薄弱
        3.1.4 家园合作经费不足
        3.1.5 家园合作评价标准的缺失
    3.2 家长方面
        3.2.1 父母角色意识欠缺
        3.2.2 教育能力不足
        3.2.3 工作条件限制
第四章 改善幼儿园家园合作的对策
    4.1 幼儿园层面
        4.1.1 坚守初心,树立正确、稳固的办园理念
        4.1.2 加强家园合作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家园合作的科学认知
        4.1.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家园合作教育指导能力
        4.1.4 强化家园合作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家园合作能力
        4.1.5 灵活使用家园合作信息沟通渠道,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作用
        4.1.6 建构家园合作评价制度,提高家园合作的效果
        4.1.7 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家园合作活动的丰富开展
    4.2 家长层面
        4.2.1 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家园合作活动
        4.2.2 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家园合作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幼儿园家园合作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附录 B 幼儿园家园合作调查问卷(家长问卷)
附录 C 幼儿园园长家园合作访谈提纲
附录 D 幼儿教师家园合作访谈提纲
附录 E 幼儿家长家园合作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5)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幼儿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1.1.2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是其健康成长的需要
        1.1.3 家庭和幼儿园在幼儿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4 目前关于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研究比较薄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任务
    1.4 文献综述
        1.4.1 核心概念界定
        1.4.1.1 身体活动
        1.4.1.2 家园共育
        1.4.2 家园共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4.2.1 总体趋势分析
        1.4.2.2 关键词分布分析
        1.4.2.3 资源类型分布分析
        1.4.2.4 学科分布分析
        1.4.2.5 来源分布分析
        1.4.2.6 作者分布分析
        1.4.3 家园共育的内容选题研究
        1.4.3.1 家园共育模式理论基础的研究
        1.4.3.2 家园共育模式教育功能的研究
        1.4.3.3 家园共育模式实践路径的研究
        1.4.4 已有研究的述评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2.1 实验目的
        2.2.2.2 实验假设
        2.2.2.3 实验对象
        2.2.2.4 实验变量
        2.2.2.5 实验方案
        2.2.2.6 实验测试工具
        2.2.3 问卷调查法
        2.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2.2.3.2 问卷的效度
        2.2.3.3 问卷的信度
        2.2.3.4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2.2.4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技术流程图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总体设计
        3.1.1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价值
        3.1.1.1 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
        3.1.1.2 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的养成
        3.1.1.3 有利于家长运动育儿水平的提升
        3.1.1.4 有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3.1.1.5 有利于幼儿园体育工作的开展
        3.1.2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条件
        3.1.2.1 园所方面所需条件
        3.1.2.2 家庭方面所需条件
        3.1.2.3 教师方面所需条件
        3.1.3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原则
        3.1.3.1 互相尊重原则
        3.1.3.2 民主平等原则
        3.1.3.3 求同存异原则
        3.1.3.4 资源共享原则
        3.1.3.5 因家而异原则
        3.1.4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目标
        3.1.4.1 教师目标:构建家园共育沟通渠道,牢固家园合作关系
        3.1.4.2 家长目标:树立家庭体育教育理念,形成运动育儿能力
        3.1.4.3 幼儿目标:促进幼儿体质健康发展,养成身体活动习惯
        3.1.5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路径
        3.1.5.1 线上路径: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构建在线共育平台
        3.1.5.2 线下路径:主动建立家园联系,协调同步教育影响
        3.1.6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的内容
        3.1.6.1 传递知识
        3.1.6.2 构建环境
        3.1.6.3 开展练习
        3.1.7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评价
        3.1.7.1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评价主体
        3.1.7.2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评价对象
        3.1.7.3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教育中实施家园共育模式的评价内容
    3.2 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过程
        3.2.1 线上共育路径的实施过程
        3.2.1.1 家庭体育锻炼环境的创设过程
        3.2.1.2 亲子运动短视频的学习过程
        3.2.1.3 家庭体育作业的学习过程
        3.2.1.4 线上亲子运动会的开展过程
        3.2.2 线下共育路径的实施过程
        3.2.2.1 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的实施过程
        3.2.2.2 家长学校的开展过程
        3.2.2.3 家园共育信息栏和家长信箱的实施过程
    3.3 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的实施效果
        3.3.1 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情况的前后对比分析
        3.3.1.1 幼儿日均身体活动时间前后对比分析
        3.3.1.2 幼儿身体活动频率的前后对比分析
        3.3.1.3 幼儿身体活动参与项目数量的前后对比分析
        3.3.1.4 幼儿身体活动行为表现的前后对比分析
        3.3.2 幼儿身体素质前后对比分析
        3.3.3 幼儿家长对模式实施的反馈分析
        3.3.3.1 家长对幼儿身体活动认识变化的反馈
        3.3.3.2 家长体育教育能力变化的反馈
        3.3.3.3 家长对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情况的反馈
        3.3.4 幼儿教师及园长对模式实施的反馈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4.1.2
        4.1.3
        4.1.4
    4.2 建议
        4.2.1
        4.2.2
        4.2.3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幼儿身体活动行为习惯调查问卷
附件2 “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实施效果的家长访谈提纲
附件3 《幼儿身体活动行为习惯调查问卷》问卷效度专家检查表
附件4 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内容及“家园共育 APP”设计效度专家评定表
附件5

(6)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选题缘由
    (一)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父亲参与家园共育有重要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一)家园共育
    (二)父亲参与
三、研究综述
    (一)关于家园共育的相关研究
        1.家园共育的价值
        2.家园共育的方式
        3.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
    (二)关于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相关研究
        1.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2.影响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因素
四、理论基础
    (一)布朗芬布伦纳生态学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五、研究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1.调查问卷
        2.访谈提纲
    (五)研究过程
六、结果与讨论
    (一)被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1.幼儿父亲基本信息
        2.幼儿家庭基本信息
        3.幼儿基本信息
    (二)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现状
        1.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认识
        2.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频率
        3.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内容和方式
        4.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收获
    (三)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影响因素
        1.父亲自身因素
        2.家庭因素
        3.幼儿园因素
七、建议
    (一)父亲自身层面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3.合理规划工作时间
    (二)家庭成员层面
        1.妻子应充分尊重、信任丈夫参与家园共育
        2.祖辈应给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时间和空间
        3.家庭成员应为父亲参与家园共育创设和谐环境
    (三)幼儿园层面
        1.通过多渠道去宣传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2.专门针对父亲角色举办亲子活动
        3.支持父亲参与家园共育活动
        4.利用男教师与父亲进行沟通
    (四)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层面
        1.加大新兴媒体的传播力度
        2.社区发挥资源优势
        3.出台落实相关福利政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访谈提纲(父亲版)
附录B 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C 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访谈提纲(母亲版)
附录D 父亲参与家园共育现状调查问卷(部分)
致谢

(7)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教育的意义
        (二)培智学校学生的人文关怀价值
        (三)培智学校学生的社会融合目标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一)生存教育
        (二)培智学校学生
        (三)智力障碍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参与观察法
        (三)问卷法
        (四)访谈法
    六、理论基础
        (一)全纳教育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七、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应然状态
    一、培智学校学生与生存的关系
        (一)学校是培养学生社会规则的主阵地
        (二)家庭是建立学生生活需要的原发动力
        (三)各界联动帮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文化
        (四)学生自身与生存建立完形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理想状态
        (一)培养目标应是健全人格的人
        (二)教育理念应是独立的生存者
        (三)生存实质应是维护学生自由公正的权利
        (四)生存机制应是构建和谐社会道德的体系
第二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实然状态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点的选取及基本情况
        (三)调查样本
        (四)调查工具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开展情况
        (一)目标定位
        (二)管理措施
        (三)课程设置
        (四)教材使用
        (五)师资配备
    三、培智学校学生家庭生存教育的培育情况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生存教育环境
        (三)家庭生存教育内容
        (四)家校合作的生存教育模式
    四、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教育情况
        (一)资本分配情况
        (二)考试选拔情况
        (三)社会沟通情况
        (四)社会就业情况
第三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智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育化困境
        (一)教育管理特殊化不足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学习桎梏
        (四)学校育化的生存实践脱节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维护困境
        (一)家长育人意识薄弱
        (二)家长育人方法欠缺
        (三)家校合作教育固化
        (四)家长支持条件缺乏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给养困境
        (一)社会文化给予生存空间不足
        (二)法律保障弱化
        (三)社会匹配资源较少
        (四)社会育人结果被忽视
第四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学校干预困境成因
        (一)生存教育定位模糊
        (二)校园文化的智能环境缺乏
        (三)教师专业素养支持力不足
        (四)管理者的决策粗浅
    二、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家庭教养困境成因
        (一)家庭教育结构残损
        (二)家庭教育意识窄化
        (三)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四)家校合作不对称
    三、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的社会融合困境成因
        (一)社会规则与沟通的适应不调
        (二)同伴关系存在距离
        (三)就业效度岌岌可危
        (四)教育分层处于劣势
第五章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政府对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保障力度
        (一)建立学生入学综合诊断评估与档案追踪机制
        (二)扩大培智学校办学总量
        (三)扩大培智学校教师培养力度
        (四)政府、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校本教材推广
        (五)开设临床教育学,推动五位一体的康养模式
    二、完善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实施条件
        (一)改善教育特殊化环境,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二)拓宽教师招聘渠道,提高教师培训实效
        (三)教育评价中引入社会性评价机制
        (四)改进教育管理普教化倾向
    三、改善培智学校学生家庭培育效果
        (一)设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意识与能力
        (二)提供家长公益岗位
        (三)建立家长心理干预调节机制
        (四)改善家长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四、提高培智学校学生社会生存支持
        (一)加强义工的专业性
        (二)民办培智幼儿教育公助化
        (三)健全职前教育,设立专业性托养机构
        (四)进一步融合培智学校学生的就业支持
结论
附录一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校长问卷
附录二 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 访谈提纲概要
附录四 课堂参与观察记录表
附录五 双鸭山市S培智学校总课程表1
附录六 哈尔滨市H培智学校总课程表2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一)亲师关系质量是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亲师间缺乏有效互信的合作关系
        (三)关系质量为建立有效亲师关系提供视域借鉴
    二、概念界定
        (一)亲师关系
        (二)关系质量
        (三)亲师关系质量
    三、文献综述
        (一)关系质量
        (二)亲师关系质量
        (三)研究述评与启示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问题与假设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
        (六)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模型建构研究
    第一节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的理论演绎
        一、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理论探源
        二、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意蕴探析
    第二节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的质性探寻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结果
        三、TCS模型阐释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结构及其量表编制
    第一节 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结构及其量表编制
        一、“家长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设计与编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家长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项目分析
        四、“家长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因素分析
        五、“家长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六、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教师亲师关系质量结构及其量表编制
        一、“教师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设计与编定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三、“教师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项目分析
        四、“教师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因素分析
        五、“教师亲师关系质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六、讨论与结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教师亲师关系质量的发展状况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第二节 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的发展状况
        一、研究设计
        二、结果分析
        三、讨论
    第三节 教师与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状况比较
        一、亲师关系质量总体状况比较
        二、亲师关系质量的人口学变量差异比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亲师关系质量模型验证与分析
    第一节 教师亲师关系质量概念模型的提出
        一、教师亲师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教师亲师关系质量的结构维度
        三、教师亲师关系质量的影响结果
        四、教师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的提出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样本概况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节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方差分析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二、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方差分析
        三、教师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四、教师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第六节 相关结果分析
        一、影响因素与教师关系质量的相关结果分析
        二、影响结果与教师关系质量的相关结果讨论
        三、影响因素与教师关系质量的相关结果讨论
        四、影响结果与教师关系质量的相关结果讨论
    第七节 中介效应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各个变量的相关分析
        三、统计分析过程
        四、中介效应结果
    第八节 教师亲师关系质量中介效应结果讨论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关系质量、关系持续愿望的关系讨论
        二、关系质量在影响因素与关系持续愿望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家长亲师关系质量模型验证与分析
    第一节 家长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的提出
        一、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的影响因素
        二、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的结构维度
        三、家长亲师关系质量的影响结果
        四、家长亲师关系质量模型的提出
    第二节 数据收集与样本概况
        一、数据收集
        二、样本概况
    第三节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一、信度分析
        二、效度分析
    第四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五节 方差分析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
        二、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方差分析
        三、家长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四、家长关系质量影响结果的方差分析结果讨论
    第六节 相关分析
        一、影响因素与家长关系质量的相关分析
        二、家长关系质量与影响结果的相关分析
        三、影响因素与家长关系质量的相关结果讨论
        四、家长关系质量与影响结果的相关结果讨论
    第七节 中介效应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二、各个变量的相关分析
        三、统计分析过程
        四、中介效应结果
    第八节 家长亲师关系质量中介效应结果讨论
        一、关系质量影响因素、关系质量、问题解决方式的关系讨论
        二、关系质量在影响因素与问题解决方式间的中介作用讨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保障
    第一节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保障的理念澄清
        一、关系双边性
        二、关系公平性
        三、关系动态性
        四、关系增值性
    第二节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保障的优化路径
        一、营造和谐的幼儿园组织氛围
        二、构建透明对称的信息共享机制
        三、建构亲师关系冲突解决机制
        四、聚焦教师家园沟通能力发展
    第三节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保障的教育建议
        一、高度重视亲师关系质量保障
        二、优化多样化的亲师关系情境
        三、发挥“家园社”间的协同作用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回溯
    二、研究不足
    三、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访谈提纲
    附录2 :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调查问卷
后记

(9)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五星级幼儿园
        2.家庭资源
        3.家庭资源利用
    (四)相关文献综述
        1.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价值意义研究
        2.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途径方式研究
        3.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问题困境研究
        4.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
        5.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研究
        6.对已有研究的述评与本研究的创新
    (五)理论基础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2.社会角色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1.问卷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4.文献法
    (五)研究工具
        1.问卷编制依据
        2.专家效度检验
        3.结构效度检验
        4.相关信度分析
    (六)研究思路
三、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资源的“认知”情况分析
        1.家庭资源“认知”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家庭资源“认知”情况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二)家庭资源“在不同活动中”利用的分析
        1.家庭资源“在不同活动中”利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家庭资源“在不同活动中”利用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三)家庭资源的“获取途径”分析
        1.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家庭资源“获取途径”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四)家庭资源利用的“类型”分析
        1.家庭资源利用“类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家庭资源利用“类型”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五)家庭资源利用的“方式”分析
        1.家庭资源利用“方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2.家庭资源利用“方式”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四、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教师的教龄、职称、职位与家庭资源各维度利用呈正向相关
    (二)师范类非学前教育教师利用效果显着优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
    (三)公立幼儿园的家庭资源利用效果显着优于民办幼儿园
    (四)家长的工作性质及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资源利用有显着影响
五、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的研究对策与建议
    (一)幼儿园管理层面
        1.以老带新,倾囊相助授经验
        2.以新助老,与时俱进求创新
        3.以主带副,凝心聚力共前行
        4.专业互补,兼容并蓄拓思路
        5.园际互通,开放办园共担当
    (二)幼儿园教师层面
        1.运用科学的课程资源观,深刻理解资源内涵与外延
        2.开展多样的家园合作活动,丰富家庭资源利用形式
        3.建构家庭资源的关系网络,扩宽家庭资源获取渠道
        4.了解家长潜在优势特长,充分发挥各类型资源价值
        5.吸纳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挖掘深层次资源利用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Q市F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
        1.家校合作实效性较差
        2.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需求
        3.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理论基础
        1.参与式管理理论
        2.社会互赖理论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法
        3.访谈法
一、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的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小学低年级
        2.家校合作
        3.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
    (二)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的原则
        1.目标一致原则
        2.地位平等原则
        3.尊重学生原则
        4.弹性渗透原则
        5.活动多元原则
        6.持续稳定原则
    (三)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的价值
        1.整合资源,促进学生发展
        2.有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成长
        3.有利于学校文化的建设
二、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调查
    (一)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及内容
        2.调查结果分析
    (二)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的访谈
        1.访谈对象
        2.访谈结果分析
三、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双方对合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家校双方合作主动性欠缺
    (三)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
    (四)家校合作领域片面化
    (五)家校合作途径虽多但表面化
    (六)家校合作效果与评价时效性差
四、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层面
        1.家庭的教育职能认识不清
        2.工作生活忙碌无暇顾及
    (二)学校层面
        1.忽视沟通的双向性
        2.缺乏相关培训课程
    (三)教师层面
        1.教师工作量饱和
        2.沟通合作技能匮乏
    (四)社会层面
        1.传统的教育观念误区
        2.成绩至上的社会风气
        3.缺乏相关政策制度
五、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的优化策略
    (一)联合双方力量,增强对家校合作的认识
        1.开设家长课堂,正确认识家长角色
        2.开展漂书活动,形成科学教育观
        3.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家校合作的认识
    (二)增强双方参与度,调动家校合作主动性
        1.以活动为基点增强全体家长的参与度
        2.科学分配教师工作时间保障家校合作的开展
        3.建立考核机制调动教师的主动性
    (三)推进平等合作,建立伙伴型合作关系
        1.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推进家校平等合作
        2.多方人员组成委员会共同管理学校事
    (四)提升合作能力,拓宽家校合作的领域和途径
        1.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沟通合作技能
        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合作领域
    (五)健全合作体制,保障家校合作的效果
        1.相关部门出台良好合作的标准
        2.学校完善家校合作效果评价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小学低年级阶段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家长)
    附录二 小学低年级阶段家校合作调查问卷(家长)的编制
    附录三 小学低年级阶段家校合作访谈提纲(教师)
    附录四 小学低年级阶段家校合作访谈提纲(领导)
    附录五 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的案例
致谢

四、家园合作教育(一) 父母与教师合作共育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美国《家庭与学校合作国家标准》的家园共育行动研究 ——以小班幼儿计数发展为例[D]. 杜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2]父母参与幼小衔接教育与儿童学习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 常梦珂.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3]基于微信的家园共育活动促进大班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研究[D]. 窦学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4]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T县为例[D]. 杨玲玲.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5]促进幼儿身体活动习惯养成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研究[D]. 桂建鑫.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2)
  • [6]家园共育中父亲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D]. 刘雨.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培智学校学生生存教育困境研究[D]. 常鑫.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幼儿园亲师关系质量研究[D]. 张晋. 西南大学, 2020(04)
  • [9]五星级幼儿园家庭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研究[D]. 姜帆. 鞍山师范学院, 2020(01)
  • [10]小学低年级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 ——以Q市F小学为例[D]. 蔺双.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首页 合作教育 (一)家长与教师合作教育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