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用气合理价格比较分析

用电、用气合理价格比较分析

一、电力与燃气在使用中的合理比价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1](2021)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文中提出

张雨潇[2](2020)在《TC天然气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绿色环保意识的持续增强,我国新能源革命的步伐加快,天然气行业近几年快速发展壮大,全国各地城市燃气企业抢地盘、占市场的现象屡见不鲜,投资速度逐年加快,资产规模逐年扩大;另一方面,城市燃气企业受当地政府和社会对安全和服务要求监管较多,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关注点多在安全和服务质量上,对企业资产的管理相对较弱,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制约了企业资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长期将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固定资产是城市燃气企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些企业固定资产价值可占到企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因此城市燃气企业固定资产质量、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本文主要在了解国内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TC天然气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度建设以及资产购建、使用维护、报废处置等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进行现状分析,找出TC天然气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和全过程、集成化、信息化的管理思想,从管理体系、管理流程、标准体系、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方案,建立结合城市燃气企业实际的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本文通过把全寿命周期理论运用到燃气企业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之中,优化了燃气企业资产管理模式,提高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了企业固定资产在全寿命周期内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优化。

安蕾[3](2020)在《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选择,是各级政府和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经济增长有三个基本的动力: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大规模投资、大量新增劳动力及效率的提高都对过去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05年前后,这些支撑高速经济增长的因素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贯穿宏观调控全过程的主线。国际上定量研究经济结构问题的主流方法是矩阵代数衍生出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及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两种。但目前研制出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主要是用于研究不同时期“生产性固定资产”与社会再生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关于“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极少。本文从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理论出发,提出了“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编制的框架结构,并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19872017年投入产出基本表及延长表,研制出涵盖31个年份、30个部门的“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2002年=100)”,在表的编制方法上有所创新,并基于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对我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完善了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理论,丰富了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工具,并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持。本文所做的工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推算出19872017年期间我国未编表年份的18张投入产出补充表。采用标准RAS法,借助R语言软件自动化编表过程,得到19872017年期间我国未编表年份缺失的18张投入产出“补充表”,与13张统一表式结构的“收集表”,共同构成覆盖国民经济30个产品部门的31张连续年份“同部门当年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完善研究的基础数据。第二,研制连续年份“中国1987201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2002年=100)”。采用目前常用的方法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表,部分年度、部分部门的增加值指标易出现负值。为此,本文在现有可比表编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改进:首先,基于国家现有统计数据,整理出“第I、II象限所用价格指数”及“第III象限所用价格指数”,构建“19872017年投入产出可比价格指数体系(2002年=100)”,并按照常用方法编制得到“初始可比表”;然后,借鉴RAS法的思想,提出采用“迭代法”调整“初始可比表”的具体步骤;最终,研制出较为符合经济实际且误差较小的连续年份、30部门的“中国1987201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2002年=100)”。为后续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奠定基础,并为本文应用部分及相关研究提供大量数据支撑。第三,完善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编制的理论框架,并研制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2002年=100)”。目前鲜有关于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表的编制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本文从年度表“前一年度的产品生产不能消耗后来年度生产产品”的基本性质出发,引入投资分配系数,内生化外生变量,并通过模型的运行,采取一定的方法将不同年度的静态投入产出模型“链接”起来,使过去的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的现在和将来联系在一起,考察一个时间序列上资本投入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为后续动态的分析和研究国民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理论是本文研究的核心:(1)明确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链接变量,给出各象限具体分配基数的确定方法:首先,基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等理论,选取静态投入产出表中的“资本形成总额”指标作为链接年度间联系的经济变量;其次,研究链接变量与以后年份的具体联系,需根据其构成项目作为资本积累属性上的差异,确定链接变量在年度表中各象限的具体分配基数。本文剥离出“存货增加”中的生产性部分,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指标之和作为“生产性投资”(第I象限分配基数),不再用于年度表第II象限最终使用,只在第I象限中间使用之后年份中长期内的年度间、部门层面逐步进行分解,而存货增加指标余下的部分则作为“非生产性投资”(第II象限分配基数),在年度表最终使用后面年度短期内进行分解,分配未完额作为各期结余,放入年度表第II象限最终使用中设置的“生产性投资余额”、“存货增加余额”栏。(2)提出“新流量分解三步法”解决年度表第I象限上三角形分块矩阵的流量分解问题:第一步,采用“累计比较法”估计各年度分行业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投资时滞,并结合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及实际生产情况,综合确定分部门生产性投资在年度表中的分配年限;第二步,从资本的效能变化角度提出“二项分布折旧理论”,计算各部门生产性投资在各年度的投资分配系数、年分摊额,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步,采用结构法从实际使用角度将各年度生产性投资额在年度表的部门层面进行分解。(3)研制出“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2002年=100)”。时间跨度较长,部门分类较多,目前尚无该方面的编制实例,编制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为后续应用研究奠定数据基础。第四,利用前文研制的连续时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数据,由浅入深开展应用研究。一方面,对过去30余年,我国国民经济从生产到最终使用这一完整的实物和价值运动过程中总量与结构演变情况、部门间关联特征及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假定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性、对产出的影响是相对长期的,试图把传统对经济增长的认识转变到本文的思路下,将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面板生产函数模型,对各部门前期“累计投入”如何影响当期产出、变化趋势如何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基于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开展的应用做了有益的尝试。相关成果为我国结构改革问题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研究发现:(1)近几年我国总量指标表现不佳,但随着产业转型升级、部门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可期。总体上,19872017年期间,总量指标呈现先增后减态势,19871990年、19962000年及近期三个时间段,各总量指标低于全期平均水平;产业上,研究期间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的生产活动,各项指标与总体呈现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战场;产品部门上,近几年各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的粗放型产品部门向信息化带动的集约型产品部门演变。(2)基于投入产出表纵向反映生产的投入来源、需求消耗情况,行向反映产出的分配去向、供给使用情况的特点,对部门间关联特征及变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需求角度,随着我国行业分工的逐步细化,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总的资本有机构成及服务化程度逐年上升,但各产品部门的中间消耗情况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研究期间30个部门中有14个产品部门的中间投入占比上升,而大多数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部门则出现单位产品的物耗下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部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部门对自身的消耗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且增加了对第三产业部门的直接消耗,但对第一产业产品的直接消耗在不断减少;下游终端类行业所需中间投入比重大、品种多,需求波及范围较广,相关部门如果符合国家产业升级方向,刺激其生产能力可以加速经济增长,可给予重点扶持。供给角度,一方面,研究期间我国总产出内中间使用合计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各部门生产的产品只有少部分直接作为最终产品分配使用,绝大多数又进入其下游行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参与更高水平的生产;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内、外需“双轮驱动”的特征日益明显。最终消费总量与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都在不断加快,从传统实物消费为主,发展为实物与服务消费并重。且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口由传统产品向附加价值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高科技产品转型。另外,中上游能源、原材料部门及生产性服务业等部门单位最初投入对国民经济整体的供给推动能力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这类部门通常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短板,极易出现供给短缺和价格上涨的情况,提高此类部门的生产供应能力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点;而对社会的供给推动作用不断减弱的几个部门,社会对其投入需求实际是在减少的,需要预防产能过剩等问题。(3)利用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数据构建面板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在“资本投入”指标的刻画方面与以往有所不同。区分资本存量的“财富属性”与“生产属性”,考虑各部门投资时滞,从年度表中整理各年使用的之前年份资本积累及当期提供的“生产性投资”数据,得到“生产性资本累计”作为“资本投入”的代理指标,构建我国19872017年产品部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本投入在各部门中的配置也在不断优化,投资的重心由农业、低端产业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变。另外,我国国民经济生产过程中,各部门的效率系数既受产品部门层面个体影响,又随年份变化存在显着差异,而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及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则受产品部门结构变化的影响显着。

李小敏[4](2018)在《投入产出视角下福建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可兴邦,文化产业不仅已经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还日益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学者从投入产出领域对该问题进行了多样化研究,但仍存在部门分类粗糙,分析时空维度单一的不足。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文化资源丰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又被确定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福建省文化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从横向与纵向角度分别对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全方位把握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揭示文化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期能为福建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给出合理建议。首先,通过梳理文化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依据文化产业最新分类标准,结合经济普查数据,从投入产出表中剥离出文化产业数据,编制2012年福建省、广东省、山东省现价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其次,构建价格换算指数,编制2002-2012年福建省可比价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第三,利用编制的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静态与动态对比分析,包括数量依存关系分析、分配使用状况分析、产业类型性质分析、产业关联分析、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生产诱发作用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价格波及效应分析八大方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福建省文化产业主要依靠第二产业驱动;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消费服务特性逐渐增强;内部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入呈下降趋势;发展依赖于出口和投资;创造经济效益明显;价格调整波及范围广。为此,福建省需要注重产业关联,促进文化与非文化产业融合;提高福建居民收入,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形成;优化文化产业内部结构;鼓励文化产业出口;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才能引领福建省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龙海雯[5](2018)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原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度依赖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带来了十分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已难以为继。为了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之客观上受制于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走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必然而又急迫的选择。能源是绿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投入要素,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也是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影响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的众多因素中,能源价格及其机制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并揭示绿色经济发展与能源价格机制之间的内在机理及具体的作用路径,进一步完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环境效率测度的理论模型及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和完善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界定相关核心概念,综述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能源价格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鉴于化石能源仍然是目前我国主要消耗能源的现实,本文尝试从化石能源视角,构建了评价经济体或者行业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模型:即通过将化石能源、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投入变量,碳排放与国内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基于SEBM-DEA模型对能源-经济-碳排放综合效率的测算,以该效率值结合“加权采储比”所代表的化石能源资源的可持续性,构成一个二维的评价坐标体系,以此评价分析目标对象的绿色经济发展程度,为下一步考查能源价格及其机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奠定了基础。评价结果显示,在1993-2016年间33个样本国家中,中国衡量绿色经济发展的能源-经济-碳排放综合效率均值仅为0.317,绿色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在2000-2015年间,我国工业35个行业的能源-经济-碳排放综合效率均值为0.348,期间效率没有明显提升的趋势,各行业绿色经济发展程度都较低,且行业间绿色化发展水平不平衡。本文以DEA效率值为因变量,以包含能源价格的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实了不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工业行业的层面,这一期间化石能源价格对衡量绿色经济发展的效率值都存在较为显着的影响作用,并且化石能源价格对规模效率的影响要强于纯技术效率,因此,化石能源价格变化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可忽视。综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能源价格主要可以通过引导产业结构向低能耗转移,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激发能源与其他生产要素间的替代效应,以及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路径影响绿色经济发展,因此,实现绿色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能源价格机制,切实改变能源价格扭曲的状况。我国能源市场的开放性和较高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决定了国际能源市场对国内能源价格的影响作用很大,随着我国能源战略储备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能源供应结构和品质的不断改善,能源供应渠道日趋多元化,我国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能力不断增强。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国内能源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的现实,能源价格机制不完善影响了能源价格在能源资源合理配置、节能减排方面应有作用的发挥,尤其是能源比价体系的不合理,包括煤电价格倒挂,煤气比价偏低等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清洁能源的替代进程。基于以上的研究分析,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主要化石能源价格机制的建议。一是从规范和完善煤炭行业的税费制度,完善煤炭物流链与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等方面着手完善煤炭价格机制;二是从推动天然气管输环节的适度开放,提升非常规天然气的供给能力和构建天然气期货交易体系等方面着手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三是从健全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税收体系和法律体系,促进石油行业的有序竞争,充分发挥石油期货市场价格发现作用等方面着手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此外,健全和完善能源价格管理体制,提升能源价格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构建完善的能源价格与能源绿色信息发布平台,也是完善能源价格机制的重要内容。

孙慧[6](2018)在《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能源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清洁取暖推进等新形势和新情况使天然气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在此背景下,天然气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SCP分析框架,以我国天然气整个产业链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对比国外情况,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面临形势,设定了我国天然气产业升级的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建议。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度市场化的天然气产业,形成“输气独立,配气灵活,批发零售充分竞争,勘查开采国有主导”的格局。分四步实现,预计需10年以上时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需同时促进上游供应主体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独立监管机构,推动储气调峰设施市场化运作,推行能量计价。从技术、经济、环保和政策四个维度,分析天然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出利用结构优化的方向和政策措施建议。天然气在居民生活领域竞争力强,在集中采暖、工业燃料和发电领域经济性差,在壁挂炉和交通领域氮氧化物排放是制约因素。促进利用结构优化需深入推进城镇天然气利用工程,量气而行发展天然气采暖,鼓励工业燃料天然气置换,合理发展天然气发电,大力支持分布式能源、车船等新兴领域应用。选取具有代表意义的长三角三省市,采用比较分析法,从气源供应、管网建设、终端燃气业务、产业规模、用气价格和市场结构六个维度,对天然气产业进行对比分析。三省市天然气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其中江浙两省市场结构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省网。从2004年我国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至今,江苏“供气环节较少”的市场结构发挥了巨大优势,促使自身天然气产业快速发展,规模居全国第一。将综合能源规划理论与情景分析法相结合,选取雄安新区为案例,分析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定位,发现天然气在雄安新区发展成为主体能源有较大难度,定位为补充能源或保障能源较为合适。

蔡北溟[7](2017)在《中国水足迹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水资源消耗持续增长,中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传统基于生产的供应管理对水资源需求没有限制,已不足以缓解当前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迫切需要向基于消费的需求管理转型,这也是水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必然选择。要进行基于消费的需求管理,首先要从基于消费的角度对水资源消耗进行核算,明确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重点对象及影响水资源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前人在水资源消耗的定量核算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这些研究中大多只关注水量。而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这—指标,从水量和水质两个角度,针对国家、各省及城镇居民三个对象分别进行了水资源消耗核算,为我国未来的水资源需求管理提供基础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首先,本研究使用1992-2012年45个行业可比价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1992-2012年的水足迹进行核算,同时利用结构因素分解(SDA)探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消费结构、生产结构及人口这五个因素对中国1992-2012年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92-2012年间全国的水足迹增长了6%,在水足迹构成中蓝水足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消耗量)占比在10%以下,灰水足迹(稀释污染物到水体可接受浓度所需要的水资源量)占绝对优势,说明相比直接的水资源消耗,我国需要更多的水资源来稀释当前的污染物排放。城镇居民消费在我国水足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基于消费的角度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的水足迹占比逐年增加,2012年无论是蓝水足迹还是灰水足迹都是城镇居民消费占比最高。结构因素分解的结果显示,人口及经济增长是我国水足迹增加的主要驱动力,而技术进步即水足迹强度变化及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变化是使我国水足迹减少的主要驱动力。其次,在省级层面,利用2007年三十个省三十个行业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核算了中国三十个省之间的虚拟水转移,结果显示中国的虚拟水转移占2007年全国总水足迹的近四分之—,虚拟灰水是虚拟蓝水转移量的8.6倍。虚拟蓝水和灰水都呈现出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的趋势,虚拟水转移不仅加剧了出口地的水量型缺水问题,同时也使得出口地的水质型缺水问题更加严峻。主要的虚拟蓝水出口地,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都面临着水量型缺水问题,而主要的虚拟灰水出口地,河北、黑龙江和河南都面临着水质型缺水问题。发达地区上海、广东和北京是主要的虚拟水净进口地,从虚拟水出口地进口了大量耗水量大及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品来满足自身的消费。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净进口地可能会进口更多耗水量大及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品,来缓解自身的水资源短缺,而净出口地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则会愈发严重,这样最终只是将水资源短缺问题从进口地转移到了出口地而已,并没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最后,本研究利用1992-2012年的45个行业的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同时将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与投入产出表的行业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城镇居民1992-2012年人均家庭消费水足迹进行了核算。结果显示,1992-2012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消费水足迹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其中蓝水足迹占比较小(8%以下)。1992-2012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特别是食物消费支出占比呈现显着的降低趋势,但食物消费仍然贡献了最大的水足迹,这主要是由于城镇居民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即消费了更多耗水量大及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动物性食物。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之间消费水足迹的差异小于消费支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高收入人群更多消费支出在文娱教育文化、健康等提升生活质量的产品及服务,但这些方面的产品和服务水足迹相对较小。相比于低收入人群,高收入人群居民消费水足迹在1992-2012年间变化较小,这主要是由于消费支出显着增加抵消了部分技术进步带来的节水减排效果。本研究在国家、省级和城镇居民三个不同尺度上对水足迹进行了核算,研究发现从基于消费的角度来看,城镇居民消费及出口是水资源需求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技术进步是缓解中国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重要手段。中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所伴随的虚拟水转移加剧了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状况,各省在制定未来的节水减排目标时应将虚拟水转移的影响考虑在内。城镇居民消费水足迹动态变化的评估结果显示,虽然城镇居民消费量和结构都发生了显着变化,但食物消费水足迹占比仍然最高,且在2012年食物消费水足迹出现了增长的趋势。研究发现仅基于生产制定节水减排政策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危机来说是不够的,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应该将生产和消费结合起来进行政策设计。

赵茜[8](2016)在《国际能源比价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各国能源比价有利于推动建立合理的能源比价关系和价格水平,对协调我国能源产业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节能减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热值、终端等效和完全成本三种方法研究了国内能源比价和国际能源比价的关系,对我国能源价格水平进行了评估。基于热值的比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工业电价总体相对较低。基于终端等效的比价分析显示,我国能源比价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更大,我国工业电价相对较低,居民气价与居民电价更低。基于完全成本的比价分析结果显示,气、电与煤炭的比价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我国能源比价可以参考国际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李春元[9](2016)在《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甘肃电力供需形势趋于缓和,电力供应能力的提高为加大电能替代力度,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奠定了基础。随着甘肃省能源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能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电能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电气化水平成为摆在电网经营企业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全面分析了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确定了电能可替代其他能源的潜力,为进一步改善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电能替代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研究了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增长速度法对2015至2020年各类终端能源消费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未来5年煤炭、石油两大化石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的占比将增加,而电能的占比尽管略有增加,但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中并不占绝对优势。而后,对全省工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的终端能源消费特点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研究了各典型行业的终端能源消费特点及电能替代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在某些特定场合以及城市地区的采暖市场,电能具有天然气无法比拟的替代优势,但工业燃气锅炉在经济性方面明显要优于电锅炉。最后,从能源政策、能源价格、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电能的市场竞争力和在工业、第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用能方面的替代潜力,得出了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比重的相关结论,对今后在电能替代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董正娜[10](2016)在《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文中提出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的构建,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目前对福建海洋产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上,而结合投入产出的定量分析很少,因此,论文基于投入产出法对福建海洋产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从而准确把握福建海洋产业发展状况,揭示海洋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动福建海洋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首先,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通过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海洋产业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投入产出法作为研究方法;其次,介绍投入产出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构建各产业部门的价格换算指数,将福建省现价投入产出表转换为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对产业部门进行重新归类为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并利用剥离系数法确定福建海洋产业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第三,利用编制好的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的福建海洋产业可比价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包括数量依存关系分析、分配使用状况分析、产业类型性质分析、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产业关联分析、生产诱发作用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价格波及效应分析八大方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福建海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及海洋企业提供决策建议及参考,以促进海洋产业优化升级,深入推进福建省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实证分析表明,福建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海洋产业之间的制约度及经济联系较低;海洋产业发展不平衡;海洋产业的最终需求结构不合理。为此,要调整福建海洋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要加强海洋产业的产业关联度;要推动海洋产业的均衡发展;要优化海洋产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二、电力与燃气在使用中的合理比价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与燃气在使用中的合理比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TC天然气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基本定义及理论
    2.1 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分类
        2.1.1 固定资产的定义
        2.1.2 固定资产的分类
    2.2 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理论
        2.2.1 内部控制理论
        2.2.2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
第三章 TC公司概况及固定资产现状
    3.1 TC公司概况
        3.1.1 TC公司基本情况
        3.1.2 TC公司业务流程
        3.1.3 TC公司资产负债及经营情况
        3.1.4 TC公司固定资产规模
    3.2 TC公司固定资产现状
        3.2.1 TC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2.2 TC公司固定资产分类和折旧
        3.2.3 TC公司固定资产购建程序
        3.2.4 TC公司固定资产报废与处置
        3.2.5 TC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与同行业比较分析
        3.2.6 TC公司固定资产核算与实物管理情况
第四章 TC公司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4.1.1 决策流程不科学
        4.1.2 制度建设不完善
        4.1.3 规划设计论证不充分
        4.1.4 采购方式不规范
        4.1.5 工程管理不规范
        4.1.6 资产移交不及时
        4.1.7 资产管理责任不明晰
    4.2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企业缺乏资产管理意识
        4.2.2 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
        4.2.3 管理流程不完善
        4.2.4 信息交流不顺畅
        4.2.5 实物资产缺少专人管理
        4.2.6 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第五章 构建TC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
    5.1 树立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5.2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体系
        5.2.1 管理体系构建的总体目标
        5.2.2 各管理阶段的构建目标
    5.3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各阶段的管理内容
    5.4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体系中组织体系的构建
        5.4.1 决策层体系设计
        5.4.2 管理层体系设计
        5.4.3 执行层体系设计
    5.5 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体系各管理阶段设计
        5.5.1 规划设计阶段
        5.5.2 采购建设阶段设计
        5.5.3 运行检修阶段设计
        5.5.4 退役处置阶段设计
    5.6 固定资产状态评估与绩效评价
        5.6.1 固定资产状态评估
        5.6.2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
第六章 TC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协同管理保障措施
    6.1 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全员参与
    6.2 实行精细化管理,夯实资产管理基础
    6.3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6.4 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6.5 建设管理信息管理平台
    6.6 具体措施
        6.6.1 科学规范决策程序
        6.6.2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6.6.3 强化规划设计论证
        6.6.4 规范采购流程
        6.6.5 强化工程管理
        6.6.6 明晰管理责任及保证资产移交时效性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论文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7.2.1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7.2.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静态投入产出分析
        二、动态投入产出分析
        三、总量与结构研究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文章结构
        一、研究内容
        二、文章结构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理论
    第一节 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概述
        一、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二、平衡关系
        三、投入产出模型
    第二节 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理论
        一、同部门当年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方法
        二、投入产出补充表的编制方法
        三、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方法
    第三节 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方法
        一、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
        二、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三、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理论
第三章 中国1987~2017 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第一节 中国1987~2017 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一、编制同部门当年价投入产出序列表
        二、编制投入产出补充表
        三、构建1987~2017 年投入产出可比价格指数体系
        四、编制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
    第二节 中国1987~2017 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模型的构建
        一、第I、II象限分配基数的计算
        二、第I象限流量的分解
        三、第II、III象限的编制
        四、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的构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比价投入产出表及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应用
    第一节 1987~2017 年中国经济总量与结构变化分析
        一、总产出构成及变化分析
        二、增加值构成及变化分析
        三、部门关联特征变化分析
        四、最终使用构成及变化分析
    第二节 1987~2017 年中国产品部门生产函数估计
        一、理论基础
        二、数据情况
        三、模型选择及估计
    第三节 本章小结
        一、总量及结构变化情况
        二、部门间关联变化情况
        三、各部门投入产出关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中国1987~2017年30 部门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
    附录 B 中国1987~2017 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
致谢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一、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参加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的专利或获奖情况

(4)投入产出视角下福建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化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
    2.2 投入产出理论
    2.3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 福建省可比价文化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3.1 本文文化产业的界定与分类
    3.2 文化产业与投入产出部门的分解关系
    3.3 现价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3.4 价格换算指数的构建
    3.5 可比价文化产业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第四章 福建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特征的动态演变
    4.1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数量依存关系动态分析
    4.2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分配使用状况动态分析
    4.3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产业类型性质动态分析
    4.4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动态分析
    4.5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结构动态分析
    4.6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动态分析
    4.7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动态分析
    4.8 福建省文化产业的价格波及效应动态分析
第五章 闽粤鲁文化产业投入产出的比较分析
    5.1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数量依存关系比较分析
    5.2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分配使用状况比较分析
    5.3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产业类型性质比较分析
    5.4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比较分析
    5.5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结构比较分析
    5.6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比较分析
    5.7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5.8 闽粤鲁文化产业的价格波及效应比较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国能源价格改革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主要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绿色经济发展
        2.1.2 价格机制
        2.1.3 能源
        2.1.4 能源效率的相关概念
    2.2 能源价格机制研究综述
    2.3 能源价格与绿色经济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能源价格机制的基础理论分析
    3.1 能源价值与价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3.2 自然资源劳动价值论
    3.3 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理论
    3.4 边际机会成本价格理论
    3.5 拉姆齐模型
    3.6 能源资源跨期配置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能源价格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4.1 能源消费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
    4.2 基于化石能源视角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
        4.2.1 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的构建
        4.2.2 世界主要国家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
        4.2.3 中国工业分行业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
    4.3 能源价格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际能源价格嬗变及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5.1 国际能源供求状况及变化趋势
        5.1.1 世界石油的供求与变化趋势
        5.1.2 世界天然气的供求与变化趋势
        5.1.3 世界煤炭的供求与变化趋势
    5.2 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及其特点
        5.2.1 石油
        5.2.2 天然气
        5.2.3 煤炭
    5.3 国际能源价格主要影响因素及定价机制的主要特征
        5.3.1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5.3.2 天然气价格影响因素
        5.3.3 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
        5.3.4 世界能源定价机制的主要特征
    5.4 基于部分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能源价格机制及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
    6.1 中国能源总体供需结构及特征
        6.1.1 中国能源供给的特点
        6.1.2 中国能源消费需求的特点
        6.1.3 主要化石能源的供需结构及特征
    6.2 中国能源价格机制的形成与演变
    6.3 中国主要消耗的化石能源及其定价
        6.3.1 中国主要化石能源的消费现状
        6.3.2 国内主要化石能源价格机制纵览
    6.4 中国的化石能源供需对能源价格的影响作用评价
        6.4.1 成品油的供需对其价格的影响
        6.4.2 煤炭的供需对其价格的影响
        6.4.3 天然气的供需对其价格的影响
    6.5 化石能源价格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构建与绿色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能源价格机制
    7.1 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必须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7.2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能源价格体系
        7.2.1 理顺国内能源品种间的比价关系
        7.2.2 理顺国内能源与国际能源比价关系
    7.3 进一步完善能源价格机制
        7.3.1 完善成品油定价机制
        7.3.2 完善煤炭定价机制
        7.3.3 完善天然气定价机制
    7.4 完善能源价格管理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
    中文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天然气产业概述
        1.6.1 天然气定义
        1.6.2 天然气用途
        1.6.3 天然气的主要竞争能源
        1.6.4 天然气产业链组成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业组织理论
        2.1.2 SCP分析框架
        2.1.3 产业政策理论
        2.1.4 综合能源规划理论
    2.2 研究综述
        2.2.1 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研究综述
        2.2.2 我国天然气产业研究综述
3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
    3.1 市场结构
        3.1.1 市场集中度
        3.1.2 进入壁垒
        3.1.3 产品差异化
    3.2 市场行为
        3.2.1 价格战略
        3.2.2 纵向一体化
        3.2.3 横向兼并
        3.2.4 纵向约束
        3.2.5 寡头企业内部改革
    3.3 市场绩效
        3.3.1 上中游市场绩效
        3.3.2 下游零售环节市场绩效
    3.4 产业政策
        3.4.1 产业组织政策
        3.4.2 产业结构政策
        3.4.3 产业技术政策
        3.4.4 产业布局政策
    3.5 存在问题
4 典型省份天然气产业发展对比
    4.1 天然气气源
    4.2 天然气管网
    4.3 城市燃气业务
    4.4 天然气产业规模
    4.5 终端用户用气价格
    4.6 市场结构对比
    4.7 启示
5 国外典型国家天然气发展情况
    5.1 天然气产业市场结构
        5.1.1 美国
        5.1.2 英国
        5.1.3 法国
        5.1.4 俄罗斯
        5.1.5 启示
    5.2 天然气利用结构
        5.2.1 全球
        5.2.2 美国
        5.2.3 英国
        5.2.4 日本
        5.2.5 韩国
        5.2.6 启示
6 我国天然气利用行业分析
    6.1 城市燃气
        6.1.1 居民炊事、生活热水用气
        6.1.2 集中采暖
        6.1.3 壁挂炉分户取暖
    6.2 工业燃料
        6.2.1 技术比较
        6.2.2 经济比较
        6.2.3 环保比较
        6.2.4 政策比较
        6.2.5 小结
    6.3 发电
        6.3.1 技术比较
        6.3.2 经济比较
        6.3.3 环保比较
        6.3.4 政策比较
        6.3.5 小结
    6.4 化工
        6.4.1 技术比较
        6.4.2 经济比较
        6.4.3 环保比较
        6.4.4 政策比较
        6.4.5 小结
    6.5 交通
        6.5.1 技术比较
        6.5.2 经济比较
        6.5.3 环保比较
        6.5.4 政策比较
        6.5.5 小结
7 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7.1 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面临形势
        7.1.1 发展机遇
        7.1.2 面临挑战
        7.1.3 发展趋势展望
    7.2 天然气产业结构升级目标
        7.2.1 升级目标
        7.2.2 实施路径
    7.3 天然气产业结构升级政策与措施建议
    7.4 天然气利用结构优化政策与措施建议
8 典型地区天然气定位研究
    8.1 典型地区能源消费分析
        8.1.1 人口密度
        8.1.2 第三产业占比
        8.1.3 人均电力消费
        8.1.4 人均能源消费
    8.2 雄安新区能源需求预测
        8.2.1 发展定位
        8.2.2 主要指标选取和假设
        8.2.3 预测方法
        8.2.4 行业预测法预测结果
        8.2.5 总量预测法预测结果
        8.2.6 能源需求推荐方案
    8.3 雄安新区天然气定位研究
        8.3.1 能源供应理念
        8.3.2 能源供应方案设计
        8.3.3 天然气定位分析
9 结论与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中国水足迹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水资源消耗核算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2.1.1 水资源消耗核算研究
        2.1.2 水资源消耗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2.2 虚拟水转移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2.2.1 基于产品层面的虚拟水转移核算研究
        2.2.2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虚拟水转移核算研究
        2.2.3 虚拟水转移驱动力及公平性研究
    2.3 居民消费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2.3.1 居民食物消费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2.3.2 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水足迹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
    3.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水足迹核算方法
        3.1.1 理论基础
        3.1.2 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3.1.3 不变价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3.1.4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3.1.5 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构建
        3.1.6 各行业水足迹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3.2 全国及各行业水足迹1992-2012年变化趋势分析
        3.2.1 中国水足迹1992-2012年变化趋势
        3.2.2 中国各行业水足迹1992-2012年变化趋势
        3.2.3 不同水质标准选择对中国灰水足迹核算的影响分析
    3.3 中国水足迹1992-2012年动态变化主要驱动力分析
        3.3.1 结构因素分解
        3.3.2 中国水足迹1992-2012年动态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3.3.3 中国各行业水足迹1992-2012年动态变化驱动机制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区域间贸易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影响研究
    4.1 省际间虚拟水转移核算及水资源短缺评估
        4.1.1 分省分行业蓝水足迹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4.1.2 分省分行业灰水足迹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
        4.1.3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省际间虚拟水转移核算
        4.1.4 水资源短缺评估方法
    4.2 中国各省2007年水足迹核算及水资源短缺状况评估
        4.2.1 中国2007年各省水足迹
        4.2.2 中国2007年各省水资源短缺状况评估
        4.2.3 不同水质标准下各省灰水足迹核算及水资源短缺评估
    4.3 中国省际间虚拟水转移对各省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分析
        4.3.1 中国省际间虚拟水转移对各省水资源短缺的影响
        4.3.2 不同水质标准选择对省际间虚拟灰水转移的影响分析
        4.3.3 水体中污染物本底浓度对虚拟灰水转移核算结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足迹动态变化研究
    5.1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足迹核算方法
    5.2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足迹1992-2012年变化趋势
        5.2.1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足迹变化趋势分析
        5.2.2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趋势分析
        5.2.3 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直接水足迹变化趋势分析
        5.2.4 不同水质标准选择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灰水足迹的影响分析
    5.3 收入对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间接水足迹的影响分析
        5.3.1 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1992-2012年家庭消费间接水足迹变化趋势分析
        5.3.2 中国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1992-2012年食物消费水足迹变化趋势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基于生产角度的节水减排政策建议
        6.2.2 基于消费角度的节水减排政策建议
    6.3 主要创新点
    6.4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附表
附图

(8)国际能源比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意义和研究进展
二、研究方法
    (一)主要分析方法
        1. 热值比价法(折标法)
        2. 终端等效比价法
        3. 完全成本比价法
    (二)数据说明
三、基于三种方法的能源比价实证分析
    (一)基于热值的能源比价分析
        1. 工业用能源比价
        2. 居民用能源比价分析
    (二)基于终端等效的能源比价分析
        1. 工业用能源比价分析
        2. 居民用能源比价分析
    (三)基于完全成本法的我国能源比价分析
四、小结

(9)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本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现状
    2.1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1.1 能源消费总体情况
        2.1.2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结构
    2.2 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1 甘肃省终端能源消费行业构成
        2.2.2 农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3 工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4 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2.5 居民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及特点
    2.3 电能在能源消费中的地位和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1 简单平均预测法
    3.2 滑动平均预测法
    3.3 指数平滑预测法
    3.4 增长速度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应用
    4.1 运用增长速度法预测2015至 2020 年每年的终端能源消耗
        4.1.1 增长速率序列和未来的增长率的确定
        4.1.2 预测结果
    4.2 对预测结果的分析
        4.2.1 未来几年终端能源消费趋势分析
        4.2.2 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典型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及替代方案
    5.1 工业重点行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
        5.1.1 工业行业中的电能替代方案
        5.1.2 工业替代典型环节的经济性分析
    5.2 第三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特点研究
        5.2.1 交通运输
        5.2.2 空调制冷
        5.2.3 采暖系统
    5.3 居民终端能源消费消费特点研究
        5.3.1 居民主要用能情况分析
        5.3.2 居民对能源价格的接受程度分析
        5.3.3 主要用能设备替代可行性分析
        5.3.4 电能可替代环节及方案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能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潜力
    6.1 能源政策
    6.2 能源价格
    6.3 新技术新设备应用
        6.3.1 干燥技术
        6.3.2 交通运输工具
        6.3.3 制冷与采暖
    6.4 其它方面
        6.4.1 环境保护
        6.4.2 结构调整
    6.5 工业重点行业电能替代潜力分析
    6.6 第三产业电能替代环节潜力分析
        6.6.1 交通运输业替代环节及潜力分析
        6.6.2 地源热泵推广潜力分析
        6.6.3 电锅炉推广潜力分析
    6.7 居民电能替代环节及潜力分析
    6.8 营销策略
    6.9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1.6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海洋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结构理论
    2.2 投入产出理论
第三章 福建海洋产业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3.1 福建全产业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3.2 福建海洋产业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3.3 福建海洋产业可比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第四章 福建海洋产业投入产出实证分析
    4.1 福建海洋产业的数量依存关系分析
    4.2 福建海洋产业的分配使用状况分析
    4.3 福建海洋产业的产业类型性质分析
    4.4 福建海洋产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4.5 福建海洋产业的投入与产出结构分析
    4.6 福建海洋产业的生产诱发作用分析
    4.7 福建海洋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4.8 福建海洋产业的价格波及效应分析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电力与燃气在使用中的合理比价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能源互联网产业关联及波及效应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D]. 赵阳.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TC天然气公司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D]. 张雨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2)
  • [3]中国1987-2017年度间动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及应用[D]. 安蕾.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4]投入产出视角下福建省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D]. 李小敏. 福州大学, 2018(03)
  • [5]中国能源价格改革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D]. 龙海雯. 云南大学, 2018(10)
  • [6]我国天然气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化升级研究[D]. 孙慧.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7]中国水足迹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 蔡北溟. 南京大学, 2017(01)
  • [8]国际能源比价分析[J]. 赵茜. 商业经济, 2016(10)
  • [9]电能替代在终端能源消费市场的竞争力研究[D]. 李春元. 兰州理工大学, 2016(04)
  • [10]福建省海洋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D]. 董正娜. 福州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用电、用气合理价格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