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压机变频节能控制

空压机变频节能控制

一、空气压缩机变频节能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彭博,严迪[1](2021)在《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典型的容积式压缩机,螺杆压缩机以急剧增长的趋势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在节能环保等技术要求逐渐提升的背景下,其能效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决定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指标。详细介绍了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针对影响能效方面的关键因素,包括几何参数、运行参数、系统的结构形式、驱动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综述。对螺杆压缩机能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魏文哲[2](2021)在《低环境温度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提升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煤改清洁能源”的推进,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在华北等寒冷地区得到了快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也促进了空气源热泵从采用定频压缩机到变频压缩机的普及,即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然而,当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应用到温度更低的严寒地区时,因环境温度更低和负荷调节变化而遇到低温适应性、结霜区间变化和除霜速度慢等问题,影响其供暖性能。本文以推动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的应用为主要目标,采用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提升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在的供暖性能。为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基于哈尔滨的严寒气候,搭建了准二级变频空气-水热泵和多联式空调(热泵)实验台。针对低温适应性问题,提出了基于室外温度分段调节吸气状态的控制方法,并应用到两个实验台上。基于该控制方法,在环境温度为-28.4~19.1℃时,对两台热泵机组的供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当采用基于室外温度分段调节吸气状态的控制方法时,两台热泵机组的低温适应性都得到明显提升,即使在环境温度为-27.5℃,供水温度为50℃的恶劣工况下,压缩比达到11.38时,空气-水热泵机组的排气温度也仅为112.0℃,低于最高允许120.0℃。两台热泵机组在哈尔滨供暖时均能稳定运行,并达到了良好的运行性能,空气-水热泵机组典型气象年的供暖季节性能系数为2.38,略高于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2.34。在进行上述低温性能实验时,发现空气源热泵采用变频调节适应负荷需求对蒸发器表面温度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结霜条件。为此,对空气-水热泵机组在2017~2019年两个供暖季中的结霜工况进行总结,开发出新的结霜图谱。结果表明,严寒地区变频空气源热泵的结霜图谱有三个明显的特点:结霜临界相对湿度随着室外温度的降低而下降;结霜区域的上下限温度更低;结霜临界相对湿度更高。而且,实验热泵机组在严寒地区的结霜周期整体上均较长(59~462分钟),但结霜速度最快出现在室外温度为-10℃附近,而非传统认为的0℃。对结霜图谱变化原因分析表明,除上述的变频调节,结霜图谱还受气候区和机组选型容量的影响。为对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了空气-水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对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和不同机组选型容量(90%-150%)的结霜区间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热泵机组在这两个气候区、不同机组容量下的结霜图谱。结果表明,同一台热泵机组在不同气候区供暖时,结霜区域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体现为供暖室外计算温度越低,结霜临界相对湿度越高,而结霜区域的上下限温度更低;选型容量适当增大可明显减少空气源热泵的结霜周期,且在高湿度地区改善效果更好。为加快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的除霜速度,利用既有循环结构,提出补气除霜技术,即通过中间补气增大压缩机排气量,从而提高其携带除霜热量的能力。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加速除霜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补气除霜过程中,既有充足的压差将制冷剂补入压缩机,且补气在电子膨胀阀开度合理时具有过热度,不会产生湿压缩。补气可以有效缩短除霜时间,降低除霜能耗和提升除霜效率。电子膨胀阀在最佳开度时,除霜时间缩短20.61%,水中的吸热量和压缩机输入功分别降低8.74%和17.98%,除霜效率提升6.22%。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提升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机组在低环境温度下的供暖性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案,为其严寒地区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论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对流型相变蓄能系统创新及运行规律研究”(No.51878209)的部分内容。

王教领[3](2021)在《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特色果蔬干燥是其储藏与后续加工的重要工序,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和品相差等问题,转轮干燥可以实现果蔬低温高效干燥,但再生耗能高、热风循环不合理等难题制约了产业化应用。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建立低湿驱动低温干燥模式,优化联合干燥系统,探究转轮与热泵除湿特性,探明临界除湿机理,解决分级冷凝节能再生技术,开展果蔬除湿干燥试验,建立优化干燥工艺,实现特色果蔬节能、高效与优质干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转轮除湿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流场均布研究。通过单次干燥产量与干燥时间确定热泵循环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轮主要参数,制定优化联合除湿干燥控制系统。开展箱体底板高度与缓坡角度对干燥介质分布、流速及压力影响,探明6°最优倾角;针对进口风道盲区,建立等分缓坡风道,各处风量约为0.8m/s,实现风量的均布。(2)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同时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热泵与转轮除湿预测模型并探明除湿特性。利用转轮吸附特性及COMSOL软件建立转轮除湿模型,探讨了除湿进风状态等对除湿量及出风温度的影响,明确最佳转速(12r/h)和进风速度(2.5m/s)。通过压缩机10系数,分析了基准频率下的制热量、制冷量与蒸发、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零频率”方法建立了变频压缩机模型,通过插值验证表明制冷剂流量误差小于0.9%,输入功率误差小于3%,可用于压缩机输出参数的预测。(3)围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对空气能及余热高效利用问题,开展了联合系统临界除湿机理研究,探明了新风与回风的适宜焓值转换方法。开展热泵与转轮联合除湿过程分析,探明干燥介质对除湿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转轮除湿热效率、绝热干燥效率评价等指标,研究蒸发除湿状态与转轮除湿效果的关系,探明了临界转换机理。开展了杏鲍菇基于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建立了除湿能耗比与转换点相对湿度等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探明了转换点相对湿度对除湿能耗比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临界除湿的有效性。转换点相对湿度为44%时,干品杏鲍菇SPC 0.679k W·h/kg,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3个百分点。(4)基于转轮再生能耗高问题,开展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再生技术研究,实现能量的高效匹配。分析分级冷凝制冷剂循环过程,构建制冷剂与空气侧模型,探究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表明分级冷凝模式节能29.5%。建立再生进风温度、风速及蒸发进风温度与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量等指标间的响应面试验,表明蒸发进风温度34℃,再生进风温度32℃,风量90%为最优工艺,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转轮热泵联合干燥优势,开展热泵、热泵冻融和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研究,建立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香菇干燥,转轮热泵联合干燥速率最快(6h),且品质最优;针对澳洲坚果采用全程45℃以下的低温,可36h将澳洲坚果干燥到1.5%安全水分,过氧化值(0.001g/100g)与酸价值(0.37mg/g)远低于国家标准。

徐昭炜[4](2021)在《部分负荷下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评价与系统运行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气源热泵因其安装便捷、使用灵活、高效节能等特点在我国北方地区清洁供暖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空气源热泵供热能力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与建筑热需求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升高的非稳定供需特性耦合在一起,造成空气源热泵长期处于部分负荷工况运行。针对当前应用中存在的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性能评价方法不完善、系统运行能效影响因素权重量化分析方法缺失、系统部分负荷运行策略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基于部分负荷能效损失机理分析,对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评价与系统运行策略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提出了耦合启动和待机损失影响的部分负荷因子PLF表征方法。通过部分负荷能效损失机理分析,揭示了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下启动过程和待机过程对能效损失的影响机制。基于此,耦合启动和待机损失的影响,对国内外空气源热泵测评标准的部分负荷因子PLF计算方法进行修正,解决了仅考虑单一损失因素造成测评差异的问题。其次,建立了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性能快速实验方法。设计了空气源热泵启停循环运行非稳态实验,对3套不同结构和配置的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部分负荷性能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启停循环运行损失与运行工况、机组配置等有关,不同机组的启动性能差异较大。通过部分负荷性能快速实验,验证了耦合启动和待机损失影响的部分负荷因子PLF表征方法的准确性。然后,构建了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能效分析模型。开展了北京市103套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运行性能实测,结果表明不同系统运行能效存在明显差异。引入热力学完善度表征稳定运行性能,建立了运行时间、待机时长与运行能效损失的解析关系,构建了可量化计算稳态性能衰减、启动损失、待机损失和除霜损失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能效分析模型,辨识分析了6个项目运行能效影响因素的权重,结果表明不同项目的启停循环运行损失占比介于9%~17%之间。最后,提出了基于供需匹配的动态回差控制运行策略。揭示了运行回差对部分负荷工况运行能效提升的影响机制,利用建筑与系统热惯性对室温波动的平抑作用,采用优化运行回差控制以降低启动损失,采用循环水泵与热泵启停联动控制以降低待机损失。建立动态仿真模型论证其可行性后,经项目实测验证,在日均室外温度为-1.7℃的典型日,可减少启停次数接近80%,提升系统能效超过25%,降低系统耗电量超过33%。本文提出的部分负荷下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评价方法和系统运行策略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能效提升和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瑞恒[5](2021)在《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大型冷库作为冷链物流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节点,同时也是食品冷冻加工、储存和流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制冷系统作为冷库的核心系统,其能效水平的高低将极大的影响冷库的总体效率。通过提高冷库控制效率,可以减小库温较大波动,防止食品变质、质量下降,同时达到了降低能耗、节能的目的。本文以兰州某副食品采购中心M-6大型低温冷库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冷库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对制冷工艺介绍和控制要点的分析,设计了冷库制冷控制系统,并研究了温度控制与节能控制方法。温度控制过程时,由于冷库中随机进行的进货和取货,库内温度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从而使得模糊控制器的控制参数无法达到最优,导致模糊PID算法在冷库温度控制上出现了自适应能力差以及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本文引入变论域思想对模糊PID控制器进行优化,设计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同时针对冷库温度控制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与模糊PID控制方式相比,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超调量小,抗干扰性强等特点。(2)针对节能控制,通过对低温冷库的节能相关问题的分析,确定了冷库制冷压缩机组大多是都处于部分负荷,从而造成了能源浪费,因此采用了滑阀调节结合变频技术对压缩机容量进行优化。(3)设计了以西门子S7-200SMART PLC为核心的冷库监控系统,构建了基于上下位机为主的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下位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现场参数进行检测、控制现场执行机构和设备,采用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Modbus网络进行数据传输。上位机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WINCC组态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开发大型冷库控制系统监控界面,实现对大型冷库运行过程的实时监控、参数显示及报警等功能。控制系统运行结果表明:冷库制冷控制系统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实现了对大型冷库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控制,达到了预定的控制目标。

本刊编辑部[6](2021)在《聚焦制冷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4月7日—9日,2021中国制冷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展会以"强基固本,质量优先,内外协同,低碳发展"为主题,设置W1~W5、E1~E5共10个展馆,展览面积约11万m2,共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 225家企业和机构参展,展览规模和展商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曾维刚,屈翔[7](2020)在《螺杆式空压机变频节能联合控制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为降低设备能耗和维护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两台不同型号的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实施"一控二"的变频节能联合控制方案,采用独立外挂式变频控制系统与原有的空气压缩机组的电气控制系统紧密结合,同时结合PLC与变频器实现变频恒压供气;该方案设有变频和工频状态的两套控制回路,两个系统可自由切换,既能够实现分时控制,也能实现变频、工频的实时转换以及两套设备同时运行,以实现较大范围的供气量的调节;对改造前后能耗进行对比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节约电量为6.1×105 k W·h,累计节约金额50多万元,按生产件数计算,每件共节约0.07 k W·h,节约效果明显;这种变频联合控制技术改造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宋一平[8](2020)在《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全面优化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公共建筑多采用集中空调冷水系统来进行室内的温湿度控制。在这类公共建筑物中,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很大,而其中的供冷水系统能耗又是空调系统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优化运行的方式降低其能耗,一直都是节能领域的热点课题,其中不乏对系统中冷水机组和水泵等各设备的优化运行研究。然而,系统中各设备在进行自身的优化运行时,相互间的耦合作用会对总体节能效果产生影响,只有考虑系统的全面优化,才能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在公共建筑中采用的水冷式集中空调冷水系统中,双冷水机组及双泵的一级泵系统是最基本的形式,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形式,本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冷水机组等设备局部优化、冷冻水和冷却水子系统各自全局优化直至供冷水系统全面优化的研究,揭示了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各设备能耗的影响因素,水系统全面优化与各子系统全局优化、设备局部优化的节能效果以及系统的节能重点所在。将水泵、电机和变频器组合成一个整体,定义为变频水泵机组。从变频水泵机组运行原理着手,分析其运行特点,推导出变频水泵机组流量比与频率比的一次函数特征方程、扬程比与频率比的二次函数特征方程以及功率比与频率比的三次函数特征方程。为验证以上三个特征方程形式的准确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暖通实验室内搭建了空调水系统多功能水力工况实验平台进行验证。该实验平台既可进行水泵及水泵机组单设备的性能试验,也可进行一级泵闭式水系统的水力工况试验,并通过相应转换,还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开式水系统的实验研究。经该实验平台验证,变频水泵机组的三个特征方程形式准确,且其计算精度高于目前常用的三组水泵相似定律方程。冷水机组是集中空调冷水系统耗能最大的设备,分析发现,冷冻水供水温度、冷却水入口温度及部分负荷率是影响螺杆式冷水机组性能系数的三大因素。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双变水温的冷水机组性能系数(COP)模型,其适用于变冷冻水供水温度及变冷却水入口温度情况下的螺杆冷水机组COP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特别适用于不同的冷冻水入口温度情况下,随着部分负荷率降低,其功率降低趋势一致的螺杆冷水机组。通过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与经典GN模型进行对比,表明该螺杆式冷水机组能耗数学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以集中空调冷水一级泵系统为基础建立冷冻水子系统物理模型,以定流量运行模式作为基准运行模式,建立以最小能耗为目标函数的变流量冷冻水子系统全年能耗数学模型。分析发现,影响冷冻水子系统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为冷冻水供水温度及冷水机组运行台数、水泵机组的定变频模式及运行台数。在冷冻水子系统的全局优化时,由于冷水机组与冷冻水泵机组的耦合作用,冷水机组相对于系统节能率为2.44%,低于仅采用冷水机组局部优化运行的3.84%;水泵机组相对于系统节能率平均值为5.26%,低于仅采用水泵机组局部优化运行的5.88%;但此时系统的优化效果最好,节能率平均值为7.70%。采用与冷冻水子系统优化相同的方法进行冷却水子系统的优化,分析发现,在冷却水子系统中,影响其运行能耗的主要因素为冷水机组运行台数、水泵机组的定变频模式及运行台数、冷却塔的运行模式及运行台数。在给定的冷水机组冷却水入口温度情况下,冷却水子系统各设备之间运行不存在耦合现象,即设备的局部优化节能率即等于冷却水子系统整体优化中各设备的节能率。水泵机组相对于系统节能率为12.32%,冷却塔为4.91%,此时系统的整体优化节能率为17.23%。仍以集中空调冷水一级泵系统为基础,结合冷冻水和冷却水子系统物理模型,建立以最小能耗为目标函数全面优化数学模型。结果发现,在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全面优化运行时,冷冻水子系统相对于全系统的节能率与冷冻水子系统全局优化运行的结果相同,平均值均为6.84%;冷却水子系统相对于全系统的节能率为2.02%,高于仅采用冷却水子系统全局优化运行的1.94%,差别不大;全系统的全面优化效果最好,节能率平均值为8.86%,高于冷冻水子系统全局优化节能率和冷却水子系统全局优化节能率之和。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年节能性系统全面优化思想,所建立的集中空调供冷水系统节能全面优化数学模型,除可进行双冷机双泵的供冷水系统节能全面优化外,也可以作为多机多泵等后续复杂的系统优化的基础。

高德福[9](2020)在《喷气增焓变频多联机系统性能提升的方法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变频多联机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其超高能效、安装方便及智能化管理等优点,很快在中央空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普通的直流变频多联机在冬天制热,尤其是低温制热时,因室外机换热效果变差,导致外机冷凝器结霜、制热量衰减严重、出风温度偏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迫切需要解决以上问题,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本课题主要以制冷量为28k W的10匹多联机为研究对象,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改善多联机系统,提升多联机的整体性能。第一是采用喷气增焓的直流变频压缩机,从冷凝器出口引出一部分中温中压的制冷剂,喷射进入压缩机的中压腔,使整机系统的制冷剂流量加大,性能提升;第二是采用板式换热器作为喷气辅助系统,把从冷凝器出口引出的那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蒸发成气态制冷剂再进入压缩机的中压腔,以免产生压缩机的液击现象;第三是采用电子膨胀阀调节流量,使多联机冷媒流量更为精确和精细,提升整机性能和能效;第四是通过调整室外机冷凝器流路,使冷凝器分流更加均匀,提升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换热效果来达到提升性能的目的;第五是调整室外风机风量,在满足噪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风量,提高外机换热能力。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建模后,制作了两台测试样机,并进入焓差实验室进行性能测试,把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本课题拟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开展研究。收集国内外与本研究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用户对该研究产品的技术要求;根据竞品资料及客户需求,制定了几套技术方案,并对这几套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确定本研究的压机选型匹配、压机喷气量的调节、电子膨胀阀节流调节、冷凝器的分流方案和室外风机的风量。

李鹏飞[10](2020)在《基于PLC变风量控制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厅空调节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铁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地铁环控系统的能耗巨大。地铁车站是一个客流集中且量大、设备多、全天运行时间长、环境舒适度低的复杂体系。车站能耗中,通风空调能耗最大约占地铁环控总能耗50%左右。目前国内传统地铁空调冷水机组,把冷冻水作为载冷剂输送到组合式空调箱(空调箱内无冷凝机组),冷冻水通过空调箱内的表冷器对湿热负荷进行处理,然后冷冻水再循环回冷水机组。该系统有冷水机组、冷却塔、循环水泵、组合式空调箱及各水循环管路组成。从地铁站内把热量输送到室外要经过5个循环,(第一个循环:室外大气与冷却塔内冷却水;第二个循环:经过换热的冷却水进入冷水机组;第三个循环:冷水机组制冷循环;第四个循环:经过制冷循环的冷冻水通过循环泵输送出去;第五个循环:冷冻水进入空调箱循环)、4次换热(第一次:冷却水与室外大气换热、第二次:冷却水与冷机冷凝器换热、第三次:冷冻水与蒸发器换热、第四次:冷冻水与室内空调箱表冷器换热)。因为该系统额外增加冷冻水的输送能耗,整机蒸发温度明显降低,增加地铁空调系统的能耗。因此,新型节能组合空调系统及控制策略应运而生。水冷直膨式空调系统,取消了“二次换热冷冻水循环”,进一步衍生组合式空调箱功能,把冷水机组作为组合式空调箱的一个功能段与组合式空调箱集成为一体机,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提升了整机能效。磁悬浮离心压缩机的成熟,使水冷直膨式空调箱的优势进一步拓展。磁悬浮离心压缩机优异的部分负荷能效比,击破了传统机组部分负荷能效比低下,和机组长期运行在部分负荷下能效低的痛点。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机组,是由磁悬浮离心压缩机、水冷直膨式空调系统及送风机等组成的,组合式空调机组。但多数机组采用定风量控制,未能让机组的部分负荷工况的节能性发挥出来。本文通过对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的迭代,从样机氟系统研发、电控系统研发、PLC代码编写、测试及通过行业测试标准。通过实测对机组建模,找出了四种控制策略,机组定冷量变风量策略(手动风量给定)、机组定风量变冷量策略(手动冷量给定)、机组先变冷量后变风量策略(冷量自动+风量自动)、机组先变风量后变冷量策略(风量自动+冷量自动)。并对四种控制策略经行分析,找出了先变风量后变冷量的控制策略优于其它三种。其节能效果达到53%。

二、空气压缩机变频节能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气压缩机变频节能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历史与背景
2 影响螺杆压缩机能效因素的研究现状
    2.1 几何参数设计及优化
    2.2 工况参数
    2.3 系统结构形式方面
    2.4 驱动形式
3 结论

(2)低环境温度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空气源热泵低温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1.2.2 空气源热泵结霜的研究现状
        1.2.3 空气源热泵除霜的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实验台搭建
    2.1 引言
    2.2 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实验装置
        2.2.1 实验台
        2.2.2 实验过程
    2.3 数据采集系统
        2.3.1 参数测量
        2.3.2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量计算
    2.4 误差分析
        2.4.1 空气-水热泵供暖实验误差分析
        2.4.2 多联式空调(热泵)供暖实验误差分析
        2.4.3 空气-水热泵除霜实验误差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源热泵低环境温度供暖可行性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室外温度分段调节吸气状态的控制方法
    3.3 工况实验研究
        3.3.1 制冷剂参数分析
        3.3.2 供暖性能分析
    3.4 严寒地区连续供暖实验结果分析
        3.4.1 室内外环境参数
        3.4.2 制冷剂参数
        3.4.3 供暖性能
        3.4.4 结除霜性能
        3.4.5 低温性能对比
    3.5 供暖质量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变频空气源热泵在严寒地区的结霜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变频空气源热泵的结霜图谱
    4.3 严寒地区结霜规律研究
        4.3.1 高温区结霜特点
        4.3.2 中温区结霜特点
        4.3.3 低温区结霜特点
        4.3.4 不同室外温度时结霜周期的变化
    4.4 变频调节对结霜图谱的影响分析
        4.4.1 变/定频空气源热泵结霜图谱的表观变化
        4.4.2 变频调节对蒸发器表面温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气候区空气源热泵结霜特性的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数学模型及验证
        5.2.1 压缩机模型
        5.2.2 冷凝器模型
        5.2.3 经济器模型
        5.2.4 节流阀模型
        5.2.5 蒸发器模型
        5.2.6 模型的求解流程
        5.2.7 模型验证
    5.3 机组在不同气候区的结霜图谱
        5.3.1 热指标对结霜图谱的影响
        5.3.2 寒冷地区结霜图谱的开发
        5.3.3 夏热冬冷地区结霜图谱的开发
        5.3.4 三个气候区结霜图谱的对比
    5.4 机组选型对结霜特性的影响
        5.4.1 北京地区机组选型对结霜特性的影响
        5.4.2 高湿度地区机组选型对结霜特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准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补气除霜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补气除霜技术的提出
    6.3 补气除霜过程的可行性研究
    6.4 补气对除霜影响的定量研究
        6.4.1 实验工况
        6.4.2 最优开度的确定
        6.4.3 稳定性分析
        6.4.4 能量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特色果蔬概述
        1.1.2 真空干燥
        1.1.3 红外干燥
        1.1.4 微波干燥
        1.1.5 热风热泵干燥
        1.1.6 不同干燥方法对比研究
    1.2 空气除湿方式
    1.3 转轮除湿技术进展
        1.3.1 除湿干燥剂研究进展
        1.3.2 转轮再生与除湿循环模式
        1.3.2.1 转轮再生模式
        1.3.2.2 转轮除湿循环模式
        1.3.3 转轮除湿模型研究
        1.3.4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与系统优化研究
        1.3.4.1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研究
        1.3.4.2 转轮除湿系统优化
        1.3.5 总结与展望
    1.4 热泵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热泵干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发展与研究趋势
    1.5 转轮与热泵除湿干燥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优化研究
    2.1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临界除湿机构设计
        2.3.2 分级冷凝再生机构设计
    2.4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2.4.1 设计条件的确定
        2.4.2 物料干燥设计条件
        2.4.3 除湿过程设计条件
        2.4.4 热量与除湿负荷计算
    2.5 主要部件计算选择
        2.5.1 压缩机
        2.5.2 蒸发器计算
        2.5.3 冷凝器计算
        2.5.4 风机
        2.5.5 节流装置的设计
        2.5.6 其它辅助设备
    2.6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
        2.6.1 转轮的组成
        2.6.2 除湿剂的选择
        2.6.3 转轮计算与选型
    2.7 控制系统设计
    2.8 流场分析与整机试制
        2.8.1 导流板结构分析
        2.8.2 结果分析
        2.8.3 整机试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轮除湿与热泵干燥特性及仿真研究
    3.1 除湿转轮物理特性
    3.2 转轮除湿数学模型
    3.3 除湿通道模拟分析
        3.3.1 转轮除湿方程
        3.3.1.1 质量守恒方程
        3.3.1.2 动量守恒方程
        3.3.1.3 能量守恒方程
        3.3.1.4 辅助方程
        3.3.2 转轮除湿方程求解与分析
    3.4 热泵干燥的工作原理
    3.5 热泵干燥系统的制冷循环
    3.6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风循环
    3.7 热泵干燥系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8 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界除湿机理与节能试验研究
    4.1 热泵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过程
    4.2 温湿度在线测控方法与仪器
    4.3 联合干燥系统除湿特性分析
        4.3.1 蒸发出风饱和阶段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2 蒸发出风部分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3 蒸发出风零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4 临界除湿控制方法
    4.4 临界除湿试验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成分测定
        4.4.3 试验设计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试验结果分析
        4.4.6 试验优化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冷凝再生过程与节能试验研究
    5.1 分级冷凝再生分析与制冷剂选择
    5.2 再生冷凝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5.3 分级冷凝节能再生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3 实验设计
        5.3.3.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3.2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3.3.3 测试指标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4.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4.2 单因素试验
        5.3.4.3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与分析
    6.1 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2 成分测定
        6.1.2 试验设计
        6.1.2.1 单因素试验及香菇干燥特性
        6.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6.1.3 结果与分析
        6.1.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6.1.3.2 响应面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6.1.3.3 因素响应分析
        6.1.4 试验优化与验证
        6.1.5 结论
    6.2 香菇热泵与冻融干燥试验
        6.2.1 对照试验目的
        6.2.2 干燥设备
        6.2.3 材料及方法
        6.2.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6.2.3.2 试验方法
        6.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3.4 数据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3 品质对比分析
        6.3.1 复水性
        6.3.2 色差
        6.3.3 质构特性
        6.3.4 干燥能耗
    6.4 三种干燥方式速率对比分析
    6.5 澳洲坚果低温干燥试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部分负荷下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评价与系统运行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机组部分负荷性能评价
        1.2.2 系统运行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1.2.3 系统运行策略
        1.2.4 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性能热力学模型研究
    2.1 部分负荷能效损失机理
    2.2 部分负荷因子表征方法
    2.3 实际运行能效分析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源热泵部分负荷性能实验研究
    3.1 部分负荷性能实验设计
        3.1.1 实验方案
        3.1.2 实验系统
        3.1.3 实验不确定度分析
    3.2 实验结果分析
        3.2.1 稳态性能
        3.2.2 启动与停机过程
        3.2.3 不同工况下启停损失
    3.3 部分负荷性能快速实验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4.1 运行性能实测
        4.1.1 测试和分析参数
        4.1.2 测试系统
        4.1.3 测试平台
    4.2 测试样本及结果
        4.2.1 测试地点和样本选择
        4.2.2 测试结果与统计分析
    4.3 运行能效影响因素分析
        4.3.1 供水温度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4.3.2 运行负荷率对性能的影响分析
    4.4 运行能效损失辨识
        4.4.1 稳态能效衰减因子辨识
        4.4.2 待机能效损失因子辨识
        4.4.3 启动能效损失因子辨识
        4.4.4 除霜能效损失因子辨识
        4.4.5 实际运行能效分析模型准确性验证
        4.4.6 实际运行能效分析模型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5.1 运行策略优化方法
    5.2 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动态仿真模型
        5.2.1 动态仿真模型建立
        5.2.2 仿真模型验证
    5.3 运行优化策略模拟分析
        5.3.1 基于供需匹配的动态回差控制策略
        5.3.2 循环水泵启停联动控制策略
    5.4 运行优化策略效果实测验证
        5.4.1 控制策略设计
        5.4.2 运行效果分析
    5.5 运行优化策略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5)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1.2.1 冷库制冷系统研究现状
        1.2.2 制冷系统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及控制要点
    2.1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
        2.1.1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简介
        2.1.2 大型制冷冷库工艺描述
    2.2 大型冷库制冷系统控制要点分析
    2.3 冷库制冷控制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冷库控制策略研究与仿真
    3.1 PID控制算法
    3.2 模糊PID控制算法
        3.2.1 模糊控制器原理
        3.2.2 模糊控制器设计
    3.3 变论域模糊控制算法
        3.3.1 变论域模糊控制原理
        3.3.2 变论域调整机构的设计
    3.4 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3.4.1 冷库温度数学模型建立
        3.4.2 仿真分析
    3.5 冷库节能控制方法
        3.5.1 制冷压缩机能量调节方式
        3.5.2 制冷系统节能控制设计
    3.6 小结
第4章 大型冷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冷库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4.2 冷库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氨气泄漏检测与处理
        4.2.2 FCS总线控制系统电路设计
        4.2.3 控制器设计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3.1 节能控制程序设计
        4.3.2 温度控制程序设计
        4.3.3 自动融霜程序设计
    4.4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4.4.1 WINCC组态软件
        4.4.2 WINCC与S7-200SMART通讯
        4.4.3 监控系统设计
    4.5 控制系统的实现与控制效果分析
        4.5.1 控制系统实现
        4.5.2 控制效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聚焦制冷展(论文提纲范文)

    美的暖通与楼宇
    格力
    海尔中央空调
    天加
    江森自控
    麦克维尔
    西屋康达
    必信
    欧博
    松下
    探索智慧建筑
    创新永不止步
    打造一个全新的天加
    拥抱市场变化
    立足优势,突破创新
    顺势而为布局新基建
    坚定品质路线
    为客户创造价值
    匠心专注洁净领域
    以客户需求为基石
    深度赋能舒适家居行业
    制胜法宝:渠道+售后
    开拓新领域探索新可能
    将低碳发展进行到底

(7)螺杆式空压机变频节能联合控制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频空压机基本控制原理及存在的弊端
2 变频节能联合控制方案
    2.1 变频螺杆式空压机控制原理
    2.2 变频节能联合控制方案
        2.2.1 空压机组变频运行控制
        2.2.2 空压机组工频运行控制
        2.2.3 空压机组1变频和空压机组2工频同时运行控制
3 变频节能联合控制改造及应用
4 结束语

(8)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全面优化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设备能耗模型及节能研究
        1.2.2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优化策略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水力工况实验台研制
    2.1 实验台功能研究
        2.1.1 实验台需求分析
        2.1.2 实验台方案设计原理
    2.2 实验台建设
        2.2.1 实验台的配置
        2.2.2 实验台搭建及调试
    2.3 实验台误差分析
        2.3.1 直接测量值误差分析
        2.3.2 间接测量值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频水泵机组的特征方程
    3.1 变频水泵机组特征方程
        3.1.1 流量特征方程
        3.1.2 扬程特征方程
        3.1.3 功率特征方程
    3.2 变频水泵机组特征方程待定系数确定的实验方法
        3.2.1 实验台准备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闭式系统中变频水泵机组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测试参数结果分析
        3.3.2 待定系数分析与特征方程
    3.4 开式系统中变频水泵机组实验结果及分析
        3.4.1 测试参数结果分析
        3.4.2 变频水泵机组开式系统特征方程
        3.4.3 系统高差对水泵机组特征方程待定系数影响的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换热设备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4.1 冷水机组数学模型
        4.1.1 冷水机组的水力模型
        4.1.2 冷水机组性能系数数学模型
    4.2 风机盘管与冷却塔数学模型
        4.2.1 风机盘管数学模型
        4.2.2 冷却塔的数学模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冷冻水一级泵子系统变流量优化运行研究
    5.1 冷冻水子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5.1.1 冷冻水子系统物理模型
        5.1.2 冷冻水子系统主要设备
    5.2 冷冻水子系统设备调节控制模式
        5.2.1 末端用户的负荷特性及控制
        5.2.2 冷冻水子系统控制模式研究
    5.3 冷冻水子系统水力工况模拟
        5.3.1 实验与模拟方法
        5.3.2 实验与模拟结果分析
    5.4 冷冻水子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模拟
        5.4.1 冷冻水子系统节能优化数学模型
        5.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冷却水子系统变流量优化运行研究
    6.1 冷却水子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6.1.1 冷却水子系统物理模型
        6.1.2 冷却水子系统主要设备
    6.2 冷却水子系统及设备调节控制模式
        6.2.1 冷却水子系统基准运行模式确定
        6.2.2 冷水机组等设备的调节控制模式
    6.3 冷却水子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模拟
        6.3.1 冷却水子系统节能优化数学模型
        6.3.2 模拟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集中空调冷水—级泵系统全面优化运行模拟研究
    7.1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物理模型的建立
        7.1.1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物理模型及运行模式
        7.1.2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运行模式
    7.2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模拟
        7.2.1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优化运行能耗数学模型
        7.2.2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模拟结果及分析
        7.2.3 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全面优化运行措施简述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喷气增焓变频多联机系统性能提升的方法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变频多联机的分类
        1.1.2 直流变频大多联机的内部结构
        1.1.3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家标准对制热量的要求
        1.2.2 现有的主要提升变频多联机制热量方法
        1.2.3 国内外现有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提升变频多联机制热量的方法分析
    2.1 喷气增焓压缩机对制热量的影响
    2.2 板式换热器作为喷气辅助系统对制热量的影响
    2.3 电子膨胀阀调节流量对制热量的影响
    2.4 室外机冷凝器流路对制热量的影响
        2.4.1 流程段数量的确定
        2.4.2 冷媒流量的确定
        2.4.3 流程阻力的计算
        2.4.4 分流毛细管长度的确定
        2.4.5 制冷状态冷凝器换热量的方法计算
    2.5 室外风机风量对制热量影响的方法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频多联机部件与系统的最优选型匹配
    3.1 喷气增焓变频压缩机的选型匹配
        3.1.1 喷气增焓变频压缩机选型参考:
        3.1.2 压缩机的选择需要注意:
        3.1.3 使用标准:
    3.2 板式换热器的选型匹配
    3.3 电子膨胀阀的选型匹配
    3.4 室外机冷凝器的选型匹配
    3.5 室外风机的选型匹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频多联机部件结构设计及应用
    4.1 承重底盘的结构及应用
    4.2 室外机冷凝器的结构及应用
    4.3 板式换热器的结构及应用
    4.4 室外风机的结构及应用
    4.5 整体室外机安装效果
    4.6 喷气增焓多联机制冷、制热量计算的建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变频多联机制热量变化的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未做提升设计的普通变频多联机实验测试
    5.2 按本方案设计提升后的变频多联机实验测试
    5.3 提升前后的测试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件
致谢

(10)基于PLC变风量控制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厅空调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铁站厅能耗现状
        1.2.1 国内外地铁站能耗现状
    1.3 磁悬浮离心机研究现状
        1.3.1 磁悬浮离心机国内研究现状
        1.3.2 磁悬浮离心机国外研究现状
    1.4 方案背景技术简介
        1.4.1 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控制系统
        1.4.2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现状与发展
        1.4.3 人机界面(HMI)的现状与发展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铁站能耗现状
    2.1 轨道交通环控系统能耗构成
    2.2 轨道交通运行能耗影响因素
        2.2.1 风机对能耗的影响
        2.2.2 地铁车站冷源
        2.2.3 照明对能耗的影响
    2.3 轨道交通环控改善途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
    3.1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简介
    3.2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原理
    3.3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的特点
    3.4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系统组成
        3.4.1 磁悬浮离心压缩机
        3.4.2 电子膨胀阀
        3.4.3 蒸发器
        3.4.4 冷凝器
        3.4.5 送风机
        3.4.6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的结构
    3.5 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的性能指标
    3.6 本课题空调的配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空调模型
    4.1 空调试验
        4.1.1 测试样机简介
        4.1.2 试验方案
        4.1.3 空调性能试验
        4.1.4 试验步骤
        4.1.5 试验数据处理数据记录
        4.1.6 空调试验分析
        4.1.6.1 供冷量分析
        4.1.6.2 显热比分析
        4.1.6.3 制冷性能分析
    4.2 空调数值模型的建立
        4.2.1 空调数值模型的建模方法
    4.3 空调模型
        4.3.1 空调总供冷量模型
        4.3.2 空调显热供冷量模型
        4.3.3 空调功耗模型
    4.4 空调的约束条件设置
    4.5 空调的控制方案
    4.6 PLC控制系统选型
    4.7 PLC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8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节能优化运行策略及节能效果分析
    5.1 优化控制模式
    5.2 节能优化运行策略及节能效果研究
        5.2.1 定冷量变风量运行模式
        5.2.2 定风量变冷量运行模式
        5.2.3 先变冷量后变风量运行
        5.2.4 先变风量后变冷量运行
        5.2.5 节能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四、空气压缩机变频节能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杆压缩机高能效设计的现状及展望[J]. 彭博,严迪. 液压与气动, 2021(11)
  • [2]低环境温度准二级变频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提升研究[D]. 魏文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3]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D]. 王教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部分负荷下空气源热泵供暖性能评价与系统运行策略研究[D]. 徐昭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
  • [5]大型冷库智能控制与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刘瑞恒.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6]聚焦制冷展[J]. 本刊编辑部. 机电信息, 2021(13)
  • [7]螺杆式空压机变频节能联合控制及应用研究[J]. 曾维刚,屈翔.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8]集中空调冷水系统全面优化运行研究[D]. 宋一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9]喷气增焓变频多联机系统性能提升的方法与实验研究[D]. 高德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PLC变风量控制地铁磁悬浮直膨式站厅厅空调节能研究[D]. 李鹏飞.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空压机变频节能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