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融资风险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石油企业融资风险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一、石油企业融通风险资金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涛[1](2021)在《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来自非上市国有环保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案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基于2021年新近发生的非上市国有环保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真实案例,从研究回顾、并购背景、并购属性、交易结构及并购动机分析开始,介绍了并购实施中新设公司的基本情况和治理结构、并购的估值与定价;从并购的类别和可行性、财务预测、战略定位、聚焦主业和经营业绩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并购绩效分析;指出本次并购可能在稳健性、创新性和公允性等方面存在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税收优惠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区域竞争、安全和环境等风险与问题。

丁辉[2](2021)在《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实现“双碳”目标,要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为坚实导向,以系统化的政策标准、政策体系为支撑,创新模式、勇敢实践,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发展,引导金融产品、工具和服务有序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拓新市场、设计新机制、完善标准,逐步建立起以能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本文从针对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研究出发,采用因果推断和问卷调研的方法对现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市场主体参与气候投融资的动因和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根据一手的调研资料总结了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政策需求框架,总结了金融机构在政策层面所需求的准入机制、信息机制、绩效机制、激励机制等多种要素机制。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气候投融资发展演进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政策评估发现尽管我国气候投融资发展处于早期阶段,但相关政策举措已经在试点范围内对碳减排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针对政策发展,由于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尚在建设中,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成熟、一致、系统的结论,对于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构建的讨论尚不充分。本文进而梳理和总结大量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研究和政策体系建设经验,结合调研结果,本文对系统化研究政策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进行归纳,明确了分析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理论框架;在总结和提炼有关政策体系要素分解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归纳了对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进行建构的六个要素机制并详细阐述了政策体系建设发展的方向和内容。最后,本文借鉴已有的政策体系结构化评价的理论方法,从六项要素出发设计了针对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进行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并具体讨论了其适用的范围和场景,以实现对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构建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总体评价。通过上述研究,通过对大量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经验和思考的梳理和总结,提出了我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和内涵,为发展我国气候投融资工作、形成气候投融资长效政策保障机制提供科学建议。

蔡琬琳[3](2021)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经济危机频发的根源所在。因此,国际社会纷纷主张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发展,这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人民币逐渐在世界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09年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的崛起态势十分瞩目。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货币锚的本质是货币合作框架下的汇率协调机制,在一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参照标准。因此,促进人民币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发挥货币锚效应,能够为未来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条件,是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塑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以亚欧大陆为核心,已经进一步延伸至大洋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区。“一带一路”所引领的国际合作新格局,之于人民币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故而被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既能够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握重点方向,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的边际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遵循“提升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逻辑主线,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弥补了人民币国际化深层次研究的不足。第二,研究范围的拓展。本文将研究样本从东亚或者亚洲一隅扩展到“一带一路”区域,使得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也能够对空间分布特征有更加全面的把握。第三,研究方法的适度突破。本文在第4章、第5章、第6章的实证研究中,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健有效。本文按照“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基础、研究的核心、研究的落脚点”这一思想脉络展开,全文共由八章构成。从研究的出发点来看,本文第1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这一研究主题,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即人民币是否具备发挥货币锚效应的条件?人民币是否在“一带一路”国家发挥了货币锚效应?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以及我国是否具备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从研究的基础来看,本文第2章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替代理论和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进行梳理,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内外研究动向,明确已有研究的局限以及可拓展的方向。从研究的核心来看,本文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分别对提出的四个核心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与分析。首先,本文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进行了探究。一方面,对货币锚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从中发现,货币锚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信用锚需要以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贸易基础作为支撑。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美元仍是主导货币锚,但世界各国对于货币锚的选择已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货币锚效应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分别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外部机遇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判。结果发现,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前景依然明朗。我国应在经济实力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深化、汇率制度灵活性增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抓住大好国际机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发展新型经济全球化,以更加合作的态度共建“一带一路”。同时,通过积极拓宽人民币的流通渠道、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人民币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等,破除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的限制、消除内部短板、突破美元霸权的外部制约。其次,为了更加直观地把握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作为隐性货币锚的现状,本文通过使用改进的外部货币锚模型,分阶段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测度,并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大国际货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美元的主导货币锚地位始终十分稳固,欧元的货币锚地位有明显的削弱。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虽然仍不及美元,但已可以与欧元相较。对于样本国家来说,美元和人民币的辐射范围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货币,而欧元则更多地表现出区域性货币的性质。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虽然人民币在某些国家的货币锚效应仍然较弱,但其影响范围已覆盖五大洲,不存在真空区域。伴随着人民币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外部驻锚正从美元和欧元的“二极系统”,朝着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的三极化方向发展,且货币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多样化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再次,鉴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知,政府合作、贸易、投资、金融四个层面对人民币发挥货币锚效应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实证研究假设,本文通过构建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应用面板有序Logit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基础回归分析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政府合作层面,一国与中国的政府合作越紧密,其选择人民币作为货币锚的可能性越大。在贸易层面,贸易依赖度对人民币锚效应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影响主要来源于样本国家从中国的进口贸易。在投资层面,双向投资依存度均对促进人民币锚效应的发挥有积极作用,说明建立人民币良性“流出-回流”机制,对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层面来看,当前人民币“走出去”的推进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扩大金融开放,并不能显着提升人民币成为其货币锚的可能性,而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才是提升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重要保障。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遵循“经济融合、到金融合作、最终到货币合作”这一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的渐进式路径,本文先后从经贸合作现状、金融合作进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货币合作的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态势较好,并且致力于寻求经贸合作的新突破,未来的合作潜力巨大。同时,贸易和投资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金融合作需求,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为开展深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创造了条件。考虑到东盟所具有的最坚实的贸易与投资基本面支持,是我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优先方向和突破口。因此,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使用OCA指数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结论显示,中国及东盟各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逐渐提升,且中国具有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目前,最适合与中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国家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缅甸和文莱是潜力最小的国家。从研究的落脚点看,本文第7章基于全文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一条平衡本国国情与国际标准,统筹发展效益与风险防范,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而致远,我国应遵循如下路径:在政策上依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协同,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路径,在模式上采取“政府作用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在空间上完成“东盟、‘一带一路’、全球”的分区域拓展,在程度上实现“探索、加强、突破”的分层次推进,在目标上达成“提高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提升。具体来看,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合作渠道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通过金融渠道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以实现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货币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在与我国合作基础较好的区域,如东盟区域,优先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同时遵循经济合作先行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在其他区域,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合作现状,夯实经济合作基础。最后,第8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作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李卫东[4](2021)在《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程项目具有资金投入大、作业工期长、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的特点,容易在项目过程中出现许多风险因素给项目实施带来不必要的阻碍和不可预见的风险。大型水厂项目建设本身具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在项目建设不同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类型的风险,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以广元水厂项目建设为研究对象,评估该项目风险管理情况,研究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项目风险,针对项目风险管理的不足和项目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力求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使项目按照工期如期完成。本文首先梳理了与项目风险管理,以及水厂项目建设,风险管理有关的国内外研究,为后文运用理论进行广元水厂项目风险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随后依据相关理论全面分析了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广元水厂项目在风险意识、应对措施、保障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四个阶段出发对项目风险予以了识别,继而以风险识别结果为基础,在风险评价原则指导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各阶段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及监控方式。

尚嘉佳[5](2021)在《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趋势下,在国家政策导向及市场的共同推动下,培育出了一批多以兼并、重组等方式而壮大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包含了能源类、金融类、科技类、服务类、制造类等,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那么这些企业集团在经营管理、发展的源动力上用尽哪些心思来推动企业的长久发展,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就以财务核心的管理方向来聚焦资金管理,视为企业血液运转的发泵机。以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为出发点,探索适合企业特征和行业特点的管理方式,希望在资金管理水平上得到全面提升,资金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本文选取的是一家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能源类企业集团作为个例研究,学习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对国内外学者专家研究资金集中管理的意义、问题、模式选择、优化研究等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研究了SM集团公司目前资金集中管理管理模式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以此提出优化方案模式设计,以期对SM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从管理职能及架构、营运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模块、投融资、最佳资金归集度、风险监控、信息系统集群等方面充分挖掘打造集团资金集中运作配置,整合内外部资源促进整个集团高效运转。最后对该模式进行因子分析法做出资金集中管理效果评价和相应结论,并提出保障措施。本文深入企业实际,解决SM集团在资金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SM集团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了一个将行业和金融相结合的综合财务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综合财务业绩的增长率。

贾镇豪[6](2021)在《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发展页岩气产业是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碳排放”、“减少对能源进口的依赖”的重要举措。截止2019年7月,昭通争取到省级预算投资4000万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800万元,累计引入社会资本25.6亿元用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完善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是实现页岩气产业商业化的重要条件,其中管网建设和储气设备是关键环节。相比于其他重点区域,云南省页岩气产业相对滞后,由于云南省地质条件特殊、管网建设不够完善、储气技术不够先进,在页岩气的整个商业化过程中会涉及到开发设备的供应链融资、储气、输气管网的物流建设等困难。基于此,本文将借鉴PPP模式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论证在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采用物流金融和PPP模式相结合的可行性,再引入演化博弈理论对该模式下的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进行策略分析,在考虑风险和投资回报率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完善输气管网建设、提高储气技术以及为参与页岩气开发的设备供应商提供金融支持,尝试构建在有政府补贴条件下的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的新模式,以期减少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云南省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涉及到的开发设备供应链融资、储气、输气管网的建设等困难。

俞海杰[7](2021)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五通内容之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因此中国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在项目建设和资金融通方面的金融合作。阿拉伯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对象,中国与其开展金融合作,不仅能够为"一带一路"海外实体项目的开展提供金融支撑,促进阿拉伯国家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也有利于中国金融"走出去"。本文从"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的政策背景出发,结合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特点,分析了中阿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总结中阿金融合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分析了疫情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金融合作。

蔡新宇[8](2021)在《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及模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9新冠肺炎疫情、中美关系等层出不穷的国际事件加剧了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际格局处于重塑的过程中,突显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有良好传统的以俄罗斯为首的俄语区国家合作关系的重要性。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使俄语区国家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教育合作在国家合作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前期国家教育合作实践的基础上,如何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的合作模式,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及重大的实践意义。从现有的实践及文献来看,国家教育合作有多种形式,涉及多个维度。从时间维度来看,有短期、中期、长期;从目标维度来看,有学位教育、非学位教育;从层次维度来看,有项目、组织机构、区域及国家层面。本文从国家层面出发,研究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摩尔多瓦九个俄语区国家与中国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及模式评价方法,基于位势理论构建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评价模型,其中俄语区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国家教育合作风险评估是该模型构建的基础。首先,以“五通”政策为基础,构建反映人才需求强度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定性地分析该政策对俄语区各个国家人才需求的作用机理以及人才需求的主要影响因子。然后,将人才需求预测分为数量以及领域两个维度,利用灰色预测理论对其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可以获得各国家人才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为教育合作模式评价的参数标定提供量化支持。其次,探讨影响中国与俄语区教育合作意愿的各种因素,构建教育合作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对收集的利益相关方的数据进行分析,进行验证模型及相关假设的实证研究。接着,筛选出评价国家教育合作的风险指标,构建国家教育合作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及俄语区九个国家的样本数据,把各个变量凝聚成因子,并以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累计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为权重,得出国家教育合作环境评价的量化公式,并据此获得俄语区国家风险综合得分及排序。最后,基于位势理论,构建教育合作位势公式,包括教育合作需求、教育合作意愿、教育合作风险、教育合作深度、教育合作收益、教育合作成本等因素,创建基于位势理论的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评价模型,利用前述章节的俄语区国家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本文首次把物理学的位势理论借鉴到国家教育合作研究中,解决了国家教育合作模式研究的量化难题,突破了定性研究的传统思路,系统、全面地从人才需求的领域及数量的预判开始,通过合作意愿的民意调查及路径分析,引入合作风险评估,综合教育合作的深度、收益、成本等多种因素,创新性地构建了教育合作位势模型,通过官方数据对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进行了量化评价。本文提出了一套教育合作模式全新的研究体系,首次开展了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量化研究,并完善了国家教育合作研究领域多维度的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成果未来也可以用于对其他国家如中美、中欧等的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进行量化评价。本文是基于当前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所引发的国际教育合作格局将会重构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代背景和前瞻性。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的未来走势评估,为制定国家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及相关国际合作政策,开展国际教育合作的顶层设计,可以提供更全面、客观的现实依据和量化分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机构提升合作效率降低合作风险提供了量化决策的参考。

徐立凯[9](2020)在《基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下农发行PPP项目风险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PPP模式简单来说即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及其职能机关与私人部门一道在自由平等、互利共赢的前提下基于PPP协议或合同所形成的稳定合作关系。可细化成特别许可经营类、外包租赁类与私人占有化类。PPP业务多以向普通民众提供基础服务作为主要方面,由于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理论在此范围的作用,私有部门资金难以自发流向PPP项目。由农业发展银行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介入各类PPP项目中,帮助降低项目整体综合成本,吸引私有部门资金进入,助力项目顺利落地。金融机构与私人部门的介入,也可以部分程度缓解政府失灵发生,为PPP业务高效运转创造可能。近些年来,PPP项目在中国增长势头强劲,PPP项目在调整地方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各级政府部门财务开支负担、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PPP类业务具有资金投入总量大、涉及各类利益关联方多、项目整体期限长、各类风险不可控因素多等特征,怎样进行风险管控确保不发生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是一个包括进出口银行在内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介入PPP项目融资时亟需破解的问题。因此,文章将开展农业发展银行相较于其他银行的不同点分析,充分利用PPP业务与政府政策法规协同密切的特性,详细分析了中国政府近些年颁布的PPP制度文件,以PPP模式立项、建设、运营、移交的推进过程,一一列举可能将会遇到的可行性风险、合规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政府风险等12类风险。凭借案例概述解读,得出农业发展银行介入PPP项目融资参照一般信贷业务管控是远远不够的结论。必须强化PPP模式全面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筛选资质高的客户和预期收益好的项目,精简办贷各环节,推动农业发展银行的PPP模式风险管控能力与信贷工作更加契合。

Eliza Mambetova[10](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了与沿线国家共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在实现中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吉尔吉斯斯坦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沿线国家,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有近30年的邦交,在此期间内,双方不断深入政治信任,对两国关切问题以及最核心的利益都给予相互支持,着力推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的发展与合作。针对比较大型的国际事务,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合作。近年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合作日趋密切,双方的贸易投资和互助发展得到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进一步合作更要靠合理策略的支撑,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有助于推动中吉两国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提质升级。基于此,本文致力于研究现阶段,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在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基础下,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策略。本文正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策略,通过策略的选择和优化,以便于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经济互动策略主要指能够在国家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提升在贸易、投资、技术等领域的互动交流的政策措施,本文参考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吉双方关系的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中吉两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多方面交流与合作,以便于找出有利于两国长久发展的重要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吉两国的经济互动发展提供一定的策略参考,促进两国经济领域及其他领域的深入交流。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经济互动策略,采用了一套专门的量化方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和经济数据,选择投入产出方法建立其经济互动模型。投入产出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以数学矩阵结构作为基础,反映经济主体关系,以便于提出相应的政策方针,利用这一方法,能够通过其系数表达来分析双方的互动机制。本文总体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首先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建立具体的经济互动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互动状况。以此作为依据,分析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模式,找出影响双方经济贸易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的支持策略,并预测了未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互动的发展趋势。本文分为七个章节,具体容如下:第一章序论,深入分析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并与相关理论相结合,归纳本文的创新点;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梳理和界定本文研究时所运用到的相关理论和相关模型。第二章是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与评价,全面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情况,对双方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两国贸易的因素,并且深入分析在经济互动下面临的多种挑战。第三章“一带一路”大环境下,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构建两国的经济互动模型,使用当前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相关数据,通过中吉两国经济互动模型,测算经济互动参数。第四章根据区域经济互动模型测算的经济互动参数,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策略;依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产业间的经济互动模型,分析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产业互动策略;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增进双方经济互动的思路框架,以及双方区域经济互动模式,阐述经济互动的运行策略。第五章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策略实现需要的政策支持,阐述中国国家支持政策、地方支持政策和企业支持政策,实施中吉双方经济互动策略。第六章提出了促进中吉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策略,为加速两国经贸合作进程,提升彼此综合国力提供对策建议。不仅需要将产业互补、地缘以及能源优势发挥出来,还应借助已经形成的区域政策,将投资贸易投资过程中的障碍清除掉,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依托现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增进双方关系。第七章总结全文,展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经济互联互动关系研究。本文建立了投入产出实证分析模型,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的经济互动情况。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是研究内容主要是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而且关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土耳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究居多,很少有对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经济互动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本文认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双方的交通运输状况,可以通过防止因为交通原因使双方处于封闭状态,对双方经济互动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让其经济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也能够提升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效果。本研究为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经济互动策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动策略的选择。笔者通过分析中吉两国紧密经济互动可能出现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通过这些经济策略的提出,让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找到更为理想的途径,同时也能够调动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如下:第一,本文选择分析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互动策略,受到文献数量和数据库制约,对行业的研究只是限于主要行业,可能不够全面,还需要在以后资料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其应用价值。第二,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互动策略,由于本文是学术研究,并没有掺杂政治因素,在本文建立的经济互动投入产生模型中,也并没有涵盖政治因素。但是政治因素对于中吉两国的经济互动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如今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让国家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这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深入分析。

二、石油企业融通风险资金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油企业融通风险资金的可行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来自非上市国有环保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研究回顾
二、背景介绍
    (一)并购的行业背景分析
        1. 宏观经济政策支持
        2. 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二)并购的市场前景分析
    (三)并购标的企业情况
        1. B石油基本情况
        2. B石油资信情况
        3. B石油近三年损益情况
三、并购过程
    (一)并购后新设公司基本情况
    (二)并购后治理结构
    (三)并购估值与定价
    (四)并购完成
四、并购业绩分析
    (一)并购属性、交易结构及并购动机分析
        1. 政策必要性
        2. 符合所属集团战略定位
        3. 固危废处置市场整顿规范的关键时期
        4. 融通公司寻求合作伙伴的关键时期
    (二)并购的类别与可行性分析
        1. 并购类别分析
        2. 并购可行性分析
    (三)财务预测分析
        1. 财务预测分析过程
        2. 财务预测分析结果
        3. 财务预测分析指标
    (四)并购绩效分析
        1. 战略定位更加清晰
        2. 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3. 经营业绩提升蓄势待发
五、研究总结与局限性
    (一)研究总结
        1. 并购优势分析
        2. 并购风险及问题分析
    (二)研究局限性

(2)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研究方法
        1.3.2 定量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4.1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与政策绩效
        1.4.2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与演进
        1.4.3 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与设计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气候投融资
        2.1.2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
        2.1.3 面向低碳转型的气候投融资政策
    2.2 气候投融资的内涵、测度和影响
        2.2.1 气候投融资的内涵与概念演进
        2.2.2 气候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2.2.3 气候投融资的管理
        2.2.4 气候投融资的影响
    2.3 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
        2.3.1 气候投融资“自上而下”发展模式
        2.3.2 气候投融资“自下而上”发展模式
    2.4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气候投融资发展与评价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气候投融资发展动因
        3.1.2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
    3.2 研究方法
        3.2.1 气候投融资政策评估
        3.2.2 气候投融资活动问卷调研
    3.3 气候投融资发展动因分析
        3.3.1 金融机构开展气候投融资现状
        3.3.2 金融机构绿色(气候)金融产品和服务现状调研
        3.3.3 金融机构气候风险管理
        3.3.4 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
        3.3.5 研究结论
    3.4 气候投融资发展评价分析
        3.4.1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3.4.2 计量模型和估计
        3.4.3 假设检验
        3.4.4 模型结果分析
        3.4.5 稳健性检验
        3.4.6 实证结论
第4章 气候投融资政策发展与演进
    4.1 气候投融资政策的演进和研究现状
        4.1.1 国外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研究现状
        4.1.2 国内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研究现状
    4.2 国际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2.1 气候谈判下的资金机制
        4.2.2 国际气候投融资体系现状
        4.2.3 国际气候投融资政策评估制度
    4.3 国内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现状概述
        4.3.1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3.2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发展现状
        4.3.3 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的管理体制
    4.4 国内外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的经验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双碳背景下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与设计
    5.1 总体政策需求
        5.1.1 气候投融资政策需求量化分析
        5.1.2 规范气候投融资准入的政策需求
        5.1.3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政策需求
        5.1.4 气候投融资市场发展的政策需求
        5.1.5 完善气候信息的政策需求
        5.1.6 强化协同机制的政策需求
    5.2 政策体系建设路径
        5.2.1 基于准入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2 基于绩效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3 基于激励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4 基于市场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5 基于信息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建设策略
        5.2.6 基于协同机制的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路径优化
    5.3 监督评价体系
        5.3.1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思路
        5.3.2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的方法
        5.3.3 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评价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2.1 加强气候投融资准入机制政策保障
        6.2.2 强化气候投融资政策绩效和激励机制管理
        6.2.3 优化气候投融资政策市场机制建设
        6.2.4 完善气候投融资政策信息机制设计
        6.2.5 打造气候投融资政策体系协同效应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气候投融资金融机构与能源企业领导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附录二: 调研问卷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3)“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2.1.2 货币替代理论
        2.1.3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2.2 相关文献综述
        2.2.1 货币锚的概念及特性
        2.2.2 货币锚效应测度的实证方法
        2.2.3 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
        2.2.4 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2.2.5 文献述评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
    3.1 货币锚的演进历程
        3.1.1 金本位时期:黄金锚
        3.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黄金-美元锚
        3.1.3 牙买加体系时期: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锚
    3.2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
        3.2.1 经济实力的显着增强
        3.2.2 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
        3.2.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3.2.4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
    3.3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外部机遇
        3.3.1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3.3.2 全球经济格局面临多元化调整
        3.3.3 “一带一路”引领国际合作新格局
    3.4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制约因素
        3.4.1 资本账户的不完全开放
        3.4.2 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3.4.3 美元强大的计价货币惯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测度
    4.1 基础分析框架
        4.1.1 模型的设定
        4.1.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模型的扩展与改进
        4.2.1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辅助回归
        4.2.2 样本区间的划分:基于Bai-Perron方法的多重结构突变检验
        4.2.3 回归方法的选择:似不相关模型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平稳性检验及结果说明
        4.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5.1 “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锚效应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5.1.1 政府合作渠道
        5.1.2 贸易渠道
        5.1.3 投资渠道
        5.1.4 金融渠道
    5.2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设定
        5.2.1 变量及数据来源
        5.2.2 模型设定及回归方法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基础回归结果
        5.3.2 稳健性检验
        5.3.3 进一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6.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
        6.1.1 贸易和投资的合作现状
        6.1.2 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潜力
    6.2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进展
        6.2.1 货币合作的初步成果
        6.2.2 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
        6.2.3 资本市场合作的有益尝试
        6.2.4 开发性金融合作的突破进展
    6.3 基于OCA指数的区域货币合作潜力分析:以东盟为例
        6.3.1 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背景
        6.3.2 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 区域货币合作推动欧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6.4.1 欧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6.4.2 欧元国际化模式的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
    7.1 继续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货币锚地位
        7.1.1 在政府合作层面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1.2 在贸易和投资层面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7.1.3 在金融层面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
    7.2 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区域货币合作
        7.2.1 东盟区域: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
        7.2.2 其他区域:夯实经济合作基础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致谢

(4)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概况及风险管理现状
    2.1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概况
        2.1.1 建设项目简介
        2.1.2 项目投资与工期
    2.2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现状
        2.2.1 项目风险管理组织设置
        2.2.2 项目风险管理计划
    2.3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主要问题
        2.3.1 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2.3.2 缺少风险应对措施
        2.3.3 缺乏风险保障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识别
    3.1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识别原则
    3.2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要素的确定
        3.2.1 项目决策阶段风险
        3.2.2 项目设计阶段风险
        3.2.3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
        3.2.4 项目运营阶段风险
    3.3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各阶段风险识别
        3.3.1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3.3.2 项目风险管理部门的风险核对
        3.3.3 广元水厂项目阶段风险级别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4.1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原则
    4.2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
        4.2.1 故障树分析法
        4.2.2 模糊层次分析法
        4.2.3 随机网络模式法
        4.2.4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4.3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流程
        4.3.1 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4.3.2 确立各项指标体系权重
        4.3.3 根据指标进行风险评价
    4.4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4.4.1 项目决策阶段综合评价
        4.4.2 项目设计阶段综合评价
        4.4.3 项目实施阶段综合评价
        4.4.4 项目运营阶段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应对
    5.1 项目决策阶段风险应对方案
        5.1.1 规划风险应对措施
        5.1.2 政治风险应对措施
        5.1.3 组织风险应对措施
    5.2 项目设计阶段风险应对方案
        5.2.1 图纸设计风险应对措施
        5.2.2 资金融通风险应对措施
    5.3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应对方案
        5.3.1 施工人员风险应对措施
        5.3.2 项目进度风险应对措施
        5.3.3 项目质量风险应对措施
        5.3.4 项目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5.3.5 项目经济风险应对措施
    5.4 项目运营阶段风险应对方案
        5.4.1 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5.4.2 组织风险应对措施
        5.4.3 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5)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资金集中管理的概述
        2.1.1 资金集中管理的概念
        2.1.2 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内容
    2.2 集团资金管理理论基础
        2.2.1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2.2.2 集权与分权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产融结合理论
    2.3 资金集中管理的传统模式
        2.3.1 结算中心模式
        2.3.2 内部银行模式
        2.3.3 财务公司模式
    2.4 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模式
        2.4.1 “资金池”模式
        2.4.2 “司库”模式
第三章 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现状与问题
    3.1 SM集团公司概况
        3.1.1 基本组织结构
        3.1.2 经济运营情况
        3.1.3 资金管理历程
    3.2 SM集团公司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运行
        3.2.1 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与现行架构平台
        3.2.2 资金集中管理业务模块运行现状
    3.3 SM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现状调查及分析
    3.4 SM集团公司现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4.1 平台建设与运作存在局限性
        3.4.2 部分资金未纳入集中管理
        3.4.3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3.4.4 资金风险防控体系薄弱
        3.4.5 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全
    3.5 SM集团公司实施资金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
        3.5.1 满足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
        3.5.2 拥有引入资金管理新模式的条件
第四章 SM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设计
    4.1 新模式的构建框架
    4.2 新模式推行的目标和原则
        4.2.1 优化方案设计目标
        4.2.2 基本原则
        4.2.3 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4.3 新模式的特色及职能划分
        4.3.1 新模式管理职能及架构优化
        4.3.2 营运资金管理模块功能优化
        4.3.3 “池化”工具及综合业务集群优化
        4.3.4 完善过程风险监控机制
        4.3.5 最佳资金归集度
    4.4 新模式具体应用设计
        4.4.1 资金计划管理
        4.4.2 资金流动性管理
        4.4.3 资金投资与融资管理
        4.4.4 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平台构建
第五章 推行新模式的效果评估与保障措施
    5.1 效果评估
        5.1.1 定量评估
        5.1.2 定性评估
    5.2 保障建议
        5.2.1 提升资金筹划及外汇管理体系
        5.2.2 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5.2.3 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
        5.2.4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维护
        5.2.5 构建沟通平台以实现资源协同
        5.2.6 丰富资金管理制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相关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理论意义
        1.1.3 实际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及动态
        1.4.2 国内研究及动态
        1.4.3 文献述评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知识介绍
    2.1 页岩气物流系统
        2.1.1 页岩气
        2.1.2 页岩气物流系统
    2.2 PPP融资模式
    2.3 物流金融
    2.4 社会资本
    2.5 演化博弈论
第三章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分析
    3.1 云南省页岩气开发的历程
        3.1.1 远景区
        3.1.2 有利区
        3.1.3 优选结果
        3.1.4 云南省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
    3.2 云南省页岩气管网建设的特点
    3.3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的趋势
        3.3.1 促进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的外部条件
        3.3.2 促进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的多方原因
        3.3.3 国家准许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页岩气产业投资
        3.3.4 我国社会资本未能充分利用
    3.4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中的资金问题
第四章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的构建
    4.1 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可行性分析
        4.1.1 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适用性
        4.1.2 云南省页岩气的经济评价
        4.1.3 参与云南省页岩气产业的主要企业
    4.2 演化博弈策略分析
    4.3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构建
    4.4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风险识别
    4.5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投资路径
        4.5.1 投资期社会资本进入路径
        4.5.2 回收期社会资本进入路径
    4.6 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运营及退出机制
        4.6.1 运营方式
        4.6.2 退出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区域特点
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拓展中阿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的优劣势及对外金融合作需求分析
        1、阿拉伯国家的金融优势和特点
        2、阿拉伯国家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
        3、阿拉伯国家对外金融合作需求分析
    (二)“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金融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政策基础及理念原则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金融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银行业合作
        1、银行间机构合作
        2、银行间金融合作机制建设
        3、股票、债券和货币合作
    (二)金融机构参与的产能与投融资合作
        1、金融机构为中阿产能合作项目提供支持
        2、中阿共设投资基金及投资公司
    (三)金融监管和信保合作
    (四)中阿伊斯兰金融合作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阿金融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共识建设,寻找更多利益共赢点
    (二)强化现有合作机制,创新金融合作模式
    (三)增强应对金融危机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防范性金融合作
五、结语

(8)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及模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促进了中国与俄语区国家关系的紧密性
        1.1.2 “一带一路”建设加深了中国与俄语区国家的合作关系
        1.1.3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是关键支撑
        1.1.4 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国情分析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际教育合作
        2.1.1 国际教育合作研究领域
        2.1.2 国际教育合作模式类型
        2.1.3 国际教育合作模式评价
    2.2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
        2.2.1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
        2.2.2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2.2.3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中人才培养工作
        2.2.4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及模式评价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俄语区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分析
    3.1 “五通”视角下人才需求策略导向分析
        3.1.1 人才需求评价指标体系
        3.1.2 构造判断矩阵
    3.2 基于历史数据的人才需求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 俄语区各国人才需求时间演化规律分析
        3.3.1 俄语区各国家人才需求数量预测
        3.3.2 俄语区各国家人才需求领域预测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研究
    4.1 教育合作意愿理论模型的构建
        4.1.1 国家间教育合作的关系质量与合作意愿
        4.1.2 国家间教育合作条件与合作意愿
        4.1.3 国家间教育合作环境感知与合作意愿
        4.1.4 国家间合作期望收益与合作意愿
        4.1.5 国家间教育合作能力与预期收益
        4.1.6 理论模型
    4.2 研究设计
        4.2.1 变量测度
        4.2.2 问卷收集
    4.3 实证分析
        4.3.1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4.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4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意愿提升策略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风险研究
    5.1 国家教育合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5.2 国家教育合作风险的指标确定
    5.3 国家教育合作风险的评价体系
        5.3.1 数据来源及标准化
        5.3.2 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检验
        5.3.3 因子提取
        5.3.4 因子得分函数
        5.3.5 教育合作风险的综合评价
        5.3.6 国家教育合作风险评价小结
    5.4 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风险规避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位势理论的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评价研究
    6.1 国家教育合作模式分类
    6.2 位势理论及评价模型构建
        6.2.1 位势理论起源及应用
        6.2.2 教育合作评价模型构建
    6.3 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模式评价实证
        6.3.1 教育合作模式评价计算
        6.3.2 教育合作模式解读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A 中国与俄语区高等教育合作意愿调查问卷(中方填写)
附录B 中国与俄语区高等教育合作意愿调查问卷(俄方填写)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下农发行PPP项目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研究法
        1.3.3 案例分析法
        1.3.4 经验总结法
    1.4 研究框架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创新之处
第二章 PPP模式理论概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公共物品理论
        2.1.2 政府失灵理论
        2.1.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2 PPP模式的内涵
    2.3 PPP模式分类
    2.4 PPP模式特点
        2.4.1 伙伴关系
        2.4.2 利益共享
        2.4.3 风险分担
    2.5 PPP项目风险评估方法
        2.5.1 类比法
        2.5.2 模拟法
        2.5.3 层次分析法(AHP)
第三章 农业发展银行介入PPP模式概述
    3.1 农业发展银行介入PPP模式较其他银行不同点
        3.1.1 流动性风险较低
        3.1.2 政策性较强
        3.1.3 运行机制不同
    3.2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准入标准
    3.3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办贷流程
    3.4 农业发展银行介入PPP模式风险剖析
        3.4.1 风险类别
        3.4.2 各个时期风险特点
第四章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融资示例
    4.1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营销与融资环节剖析
    4.2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风险把控剖析
        4.2.1 项目筹资风险
        4.2.2 项目核心风险防范措施
        4.2.3 开户行贷前落实条件
        4.2.4 贷后管理要求
    4.3 农业发展银行PPP模式风险管控缺陷分析
        4.3.1 未落实全面风险管理
        4.3.2 业务流程与传统信贷业务无差异
        4.3.3 部分政策规定不明确或存在漏洞
        4.3.4 未制定与自身业务范围相应的风险偏好
        4.3.5 关联企业交易无制度约束
第五章 农发行规避PPP融资风险具体措施
    5.1 思想先导,树立大风险观
    5.2 按照政策要求开展PPP项目贷款
    5.3 甄选优质客户和项目
    5.4 优化贷款流程
    5.5 强化PPP模式全面风险管控制度建立
    5.6 建立PPP项目监测预警风险指标
    5.7 持续关注PPP相关政策的出台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的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基础
        1.3.1 投入产出理论
        1.3.2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及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1.3.3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的理论依据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2.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与评价
    2.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背景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2.1.1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2.1.2 “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2.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
        2.2.1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2.2.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合作的现状
    2.3 两国间经济互动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2.3.1 经济方面
        2.3.2 政治方面
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吉经济互动关系研究
    3.1 经济互动投入产出模型
        3.1.1 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
        3.1.2 模型构建的目的
        3.1.3 主要数据
    3.2 经济互动的投入产出模型
        3.2.1 基本模型的构建
        3.2.2 经济互动参数
    3.3 经济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4 产业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5 中吉经济、产业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3.5.1 进出口规模较小
        3.5.2 没有充分发挥互补优势
        3.5.3 存在一定的贸易壁垒
        3.5.4 农产品不符合国际标准
4.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合作可行性分析
    4.1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依存度分析
    4.2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贸易结合度
        4.2.1 贸易结合度指数计算
        4.2.2 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4.3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投资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遇分析
        4.3.4 挑战分析
        4.3.5 战略分析
    4.4 影响中吉贸易的相关因素分析
5.“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吉区域经济互动策略研究
    5.1 经济互动的思想框架
        5.1.1 经济互动的原则
        5.1.2 经济互动的理念
        5.1.3 经济互动的目标
    5.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吉合作的必然性
        5.2.1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5.2.2 中吉双方经济发展需求
    5.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吉合作的基础
        5.3.1 地缘优势突出
        5.3.2 政治互信深入
        5.3.3 贸易互补优势突出
        5.3.4 发展理念相近
        5.3.5 人文基础坚实
    5.4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模式
        5.4.1 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经营分析
        5.4.2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模式的选择
        5.4.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方向
    5.5 经济互动的运行策略
6.“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区域经济互动的支持政策
    6.1 国家的支持政策
        6.1.1 经济互动中的产业政策
        6.1.2 经济互动中的财政政策
        6.1.3 经济互动中的对外贸易政策
    6.2 地方的支持政策
    6.3 中国企业推动“一带一路”倡议遇到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分析
        6.3.1 实体企业遇到的问题
        6.3.2 大型企业的发展策略
        6.3.3 中小型企业的扶植政策
    6.4 促进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6.4.1 发挥三个优势,加快中吉经济合作进程
        6.4.2 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加强边境经贸合作
        6.4.3 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开展产业互助合作
    6.5 借助区域政策,逐步扫除贸易投资障碍
        6.5.1 加入关税同盟,降低关税门槛
        6.5.2 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加速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6.6 增强中国国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6.6.1 提高中国软实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6.6.2 尊重当地的法律和风俗,注意与本国的区别
        6.6.3 提高中国出口商品档次,树立品牌形象
    6.7 吉尔吉斯斯坦方面的促进措施
        6.7.1 发挥地缘优势,加强边境经贸合作
        6.7.2 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开拓资源合作市场
        6.7.3 发挥产业互补优势,推动产业互助合作
        6.7.4 改善国内贸易投资环境
        6.7.5 借助WTO平台来消除贸易壁垒
    6.8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中吉关系的建议
        6.8.1 加强高层往来,注重双边对话
        6.8.2 完善经贸合作机制,调整合作模式
7.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石油企业融通风险资金的可行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财务问题研究——来自非上市国有环保企业并购民营企业的案例[J]. 宋涛. 中国管理会计, 2021(04)
  • [2]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D]. 丁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1(02)
  • [3]“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D]. 蔡琬琳. 吉林大学, 2021(02)
  • [4]广元水厂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李卫东.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5]SM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 尚嘉佳.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6]云南省页岩气物流系统建设PPP模式研究[D]. 贾镇豪.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7]“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金融合作研究[J]. 俞海杰. 国际关系研究, 2021(01)
  • [8]中国与俄语区国家教育合作及模式评价研究[D]. 蔡新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9]基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背景下农发行PPP项目风险管控研究[D]. 徐立凯. 河北地质大学, 2020(05)
  • [10]“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互动策略研究[D]. Eliza Mambetova.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石油企业融资风险基金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