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网络的CWDM OADM的设计

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网络的CWDM OADM的设计

一、Design of A CWDM OADM for Fib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论文文献综述)

宋通[1](2019)在《基于MZI和光纤光栅的光分插复用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大数据和网络媒体等大宽带业务的发展,以光交换单元为光交换节点的第三代光网络的建设正逐渐兴起,而光分插复用器作为其中的重要器件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为了解决光分插复用器插入损耗高,成本高,可同时上下路的波长数目太少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围绕光分插复用器,对级联光栅、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MZI)和级联光栅的光分插复用器、基于光分插复用器的光网络都开展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用传输矩阵法推导了光波在级联光栅中的传输公式。然后利用OptiGrating仿真软件分析了级联个数、折射率调制深度、占空比、啁啾量、取样周期、相移角度、相移次数等因素对各类级联反射谱的影响,得到一种可以同时反射多个波长的级联相移啁啾光栅。最后用切趾函数对级联相移啁啾光栅的反射谱进行了优化,优化出了有五十多个梳状反射峰的级联相移啁啾切趾光栅。2.利用级联光栅的研究结果设计出了两种类型的光分插复用器,分别是基于布拉格光栅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Ⅰ型光分插复用器,可以实现单个波长的上下路;基于级联相移啁啾切趾光栅和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Ⅱ型光分插复用器,可以实现52个波长的上下路。并在Ⅰ型光分插复用器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符合IUT-T标准的16通道的固定式光分插复用器,8通道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和8通道的双向传输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用OptiSystem软件对这几种光分插复用器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各端口的频谱分析图。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光分插复用器具有可行性。3.将设计的光分插复用器应用在光网络中,得到了三种符合N×100 Gbit/s WDM系统技术标准的光网络结构:应用固定式光分插复用器的总线型光网络;应用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单向环型光网络;应用双向传输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的网状网型光网络。并分别通过OptiSystem软件对三种光网络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观察各节点的信号频谱验证了各网络结构的可行性及兼容性。本文对级联光纤光栅的光谱特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设计的光分插复用器对于实现多通道信号的灵活上下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设计的基于光分插复用器的光网络对于提高波长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借鉴意义。

吴亚群[2](2018)在《面向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与光开关电路模块》文中研究说明波分复用系统在高容量、高速率、高品质的现代化光纤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波分复用系统分为面向长距离传输应用的密集波分复用系统和面向短距离进行业务拓展的稀疏波分复用系统。阵列波导光栅的波分复用/解复用功能,在波分复用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阵列波导光栅与热光开关器件可以进行单片集成为可重构光插分复用器件,可重构光插分复用器件作为波分复用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器件,可以实现在中间网络节点处上载/下载光波信息,丰富网络结构。本文先是对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设计、测试与封装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阵列波导光栅设计方法与制作工艺,制作了用于稀疏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随后介绍了集成光波导器件的测试流程与测试装置,并对阵列波导光栅器件进行了波导损耗测试和频谱响应测试;最后介绍了阵列波导光栅器件的封装流程与方法,并给出了最终封装成品的频谱响应。其后,本文对用于热光开关阵列的驱动与控制电路模块进行了理论设计与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原理的总体电路设计方案;之后介绍了驱动电路的设计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以FPGA为基础的控制电路设计原理与方法,并对其进行了功能仿真实验;最后结合光开关器件对整体电路进行了功能测试。

唐昊龙[3](2014)在《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薄膜滤光片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混合型波分复用技术通过对传统稀疏波分复用技术与宽光谱掺铒光纤放大技术的结合使用,具备了数据传输距离远、通信效率高、抗干扰和保密性能好、结构简单、可快速组建等特点,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光纤通信领域的广泛关注。但该技术对所使用的复用/解复用滤光片和增益平坦滤光片技术要求特别严格,以目前的光学薄膜制备技术研制两种滤光片难度很大,这也成为了限制混合型波分复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针对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复用/解复用滤光片和增益平坦滤光片的使用要求,通过对合金靶溅射特性、复合薄膜沉积工艺、膜系设计、制备技术、测试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简化了实验步骤,并利用更少的膜层研制出了低损耗CWDM(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滤光片和高增益平坦度GFF(Gain Flattering Filter)滤光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采用Ta-Nb合金作为溅射靶材,02为反应气体,采用离子束反应溅射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复合薄膜。分别利用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备的复合薄膜的光学特性、结晶状态、成份配比、薄膜表面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Ta2Oj和Nb2O5薄膜,复合薄膜更适用于研制薄膜层数多、薄膜吸收损耗低的滤光片,因此可替代Ta205或Nb2O5作为研制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薄膜器件的薄膜材料。其次对不同离子束工艺参量下制备的复合薄膜、Si0:薄膜的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的分析了氧气充入方式对复合薄膜特性产生的影响,并对膜厚均匀性进行修正,为研制低损耗CWDM滤光片与GFF滤光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通过正交矩阵法进行离子源工艺参量优化实验,与传统实验方法进行对比可知,正交矩阵法需要更少的实验次数即可获取较理想的工艺参量,这对简化实验步骤、缩短滤光片的研发周期有较大帮助。另外,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膜系寻优设计方法,并对膜堆叠加、匹配层优化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选用复合薄膜与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薄膜材料,以WMS-13作为基底玻璃,利用较少的膜层数设计出了满足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使用要求的低损耗CWDM滤光片和高增益平坦度的GFF滤光片膜系。根据膜系的结构,研究并制定了采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CWDM滤光片、GFF滤光片的膜厚监控方案。在低损耗CWDM滤光片研制过程中,采用光电极值法控制各腔内的规整膜层厚度,采用平均时间法控制耦合层厚度。在GFF滤光片研制过程中,采用时间监控法控制膜层厚度。并分别对两种薄膜进行多次沉积,将其结果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复合薄膜、SiO2薄膜的沉积速率。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上述方法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离子束溅射系统的膜厚控制精确度,保证低损耗CWDM滤光片和GFF滤光片制备工作可顺利完成,并为高精密薄膜器件的制备提供了更好的膜厚控制方案。研制的低损耗CWDM滤光片和GFF滤光片经过光谱特性测试系统检测,具体数据为低损耗CWDM滤光片的通带中心波长为1551.1nm,通带峰值最大插入损耗-0.09dB,通带波纹在0.04dB范围内变化,在-0.5dB处通带宽17.1nm,在-35dB处带宽24.2nm,通带矩形度为0.707,截止区域的截止度均高于-40dB;GFF滤光片的波长独立损失WIL=0.063dB,误差函数EF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为EFp-p=0.198dB;经过测试所研制的滤光片均可满足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的使用要求,本文的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满意的实验结果。

张蕾蕾[4](2013)在《光轨网络节点结构设计与串扰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光轨(Light-trail)网络是由A. Gumaste和I. Chlamtac在2003年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光交换网络结构。它主张结合现有成熟的商用器件,在一条光通道上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传输多个节点的信息,并且在信息的传输过程中,中间节点不需要进行突发包或者分组级的交换配置。由于光轨网络具有动态交换率低、波长利用率高、比特率透明等优点,所以在其概念提出后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光轨网络的节点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在详尽地综述和分析现有光轨光网络节点结构及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状拓扑结构的多个光纤输入输出的光轨网络节点结构。并且,采用理论分析与软件仿真的方法分别对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光轨网络的经典结构、环状结构与网络拓扑结构进行验证与串扰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针对经典光轨节点结构不能支持多个光纤输入输出,以及不适合多个输入输出端口间的直通交换操作等不足,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状拓扑结构的多个光纤输入输出的光轨网络节点结构。该节点结构不仅支持本地波长交换功能,而且采用直通交换的方法实现全局波长交换。同时,具有低成本、易实现的优点。2.研究了光轨网络节点中串扰的产生机理,采用光纤通信系统中功率代价预算理论,建立了光轨网络节点的输出功率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了异频串扰和同频串扰在通信过程中的传播公式。同时,提出了光轨网络节点性能的评价方法。3.以Optisystem软件为基础,构建了光轨网络通信仿真平台。对经典光轨网络节点和本文提出的新型光轨网络节点在CWDM、DWDM以及环网条件下的传输性能做了大量的仿真。通过仿真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光轨网络节点中串扰的产生机理、异频串扰和同频串扰对光轨网络传输性能的不同影响,并提出了抑制串扰的相关方法。

姜平涛[5](2010)在《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本论文根据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目前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场景、规划设计规范,结合陕西电信省内干线传输网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陕南DWDM第二平面传输系统工程,具体内容如下:主要通过传输网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论证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性。通过密集波分复用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为本论文奠定理论基础,通过DWDM原理概述、波分复用的主要技术标准、DWDM系统分类、DWDM设备系统组成、DWDM关键技术与技术问题的论述,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陕南DWDM第二平面传输系统工程项目的业务需求及设计规模、工程设计概况、技术方案及其比较、工程验收指标、网络运行效果等,即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最后,展望未来密集波分技术的发展趋势,描述全光网络的发展情况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前景。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波分技术的深入阐述,结合陕南DWDM第二平面传输系统工程设计的回顾与总结,为电信干线网的下一步建设打下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同时也希望能为同仁提供借鉴,为刚涉入此行的工程技术人员带来帮助。

倪勇[6](2009)在《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超大容量DWDM系统在长途网中的大规模建设,用户接入及局域网的宽带化技术的普及,网络的瓶颈逐渐转移到了城域网。城域网以宽带光传输为核心,结合了广域网和局域网的组网技术。主要提供数据业务和分组化的话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综合业务,覆盖范围一般在80km之内,中继距离为5-7km,具有网络传输容量大、信息传送高效化、接入手段多样化等优点。城域网DWDM是DWDM技术结合城域实际环境而产生的新的应用领域。城域网DWDM系统具有一系列优点:宽带,低成本,可以简化IP网结构,可以提供可靠的光层保护等。因而引起广泛关注,城域网DWDM的兴建在全国一浪高过一浪。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现状与进展,接着讨论了DWDM技术的基本原理和DWDM设备工作方式。文中较详细的讨论了DWDM的关键技术:光源及其调制技术,掺饵光纤放大器,波长稳定技术,DWDM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等,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在城域网中应用DWDM技术进行组网设计。最后结合华为Optix Metro6100系统设备对武汉城域DWDM组网进行设计和测试。

魏坚洲[7](2008)在《WDM光网络中模块化OADM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光分插复用器(OADM,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是全光网的关键器件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了不少OADM的方案,但大多只能上/下路固定的波长,这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研制性能可靠、成本低廉且波长可以灵活配置的新型器件已成为目前OADM技术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文以城域网应用为目标,理论并实验研究了基于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Acousto-Optic Tunable Filter)的光分插复用节点的实现方案。首先,通过分析应用OADM的环网网络环境,理论实现了两纤双向共享环、四纤双向专用环和单纤双向专用环网的自愈保护功能并设计了相应的OADM节点结构。其次,通过对现有OADM方案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AOTF的OADM的体系结构。并具体设计了该OADM系统的上/下路单元,研究了其中的关键技术。由于AOTF能通过改变施加的RF信号频率来选择上/下路任意的波长,因此该OADM系统具有多波长同时独立可调、调谐速度快和调谐范围宽等优点。最后,本文理论研究了四通道的基于AOTF的OADM上路单元,但限于设备条件限制,未能及时制作完成AOTF。因此,为了验证理论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仿真软件PTDS(Photonic Transmission Design Suite)设计并实现了四通道的基于光环形器和FBG(Fiber Bragg Grating)的OADM,同时由具体实验研究了两通道的基于光环形器和FBG的OADM的输入、输出、上路信号以及各光器件输出端信号的频谱特性,并对上述两种上路单元作了分析比较。

刘子晶[8](2008)在《DWDM在城域网中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超大容量DWDM系统在长途网中的大规模建设,用户接入及局域网的宽带化技术的普及,网络的瓶颈逐渐转移到了城域网。原先以承载话音为主的城域传输网络,已无法适应城域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因此目前全世界大部分运营商的竞争重点正在从长途网转向城域网,建立高效经济的支持多业务的城域网已经成为各运营公司的共同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当前城域网建设的网络技术,特别是通过对基于DWDM技术城域光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未来光城域网的发展前景和建设发展方向。本文首先系统地概述了城域网络的发展、宽带城域网的概念、特点及其主要组网方案;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比较,提出城域DWDM是城域网建设的发展方向之一;接着详细讨论了DWDM城域网络的特点、关键技术、网络保护与恢复、网络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重点对锋火密集波分实验室做了深入研究,分析其系统构架,结构单元及运营网络管理等。最后对IP/DWDM网络融合方案进行了一定研究,这是未来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具有科学意义,在IP网络融合方面重点分析了MPLS技术及MPλS在IP/DWDM中的应用方案。

李克琦[9](2008)在《CWDM自愈环网和光电结合3R技术》文中研究说明粗波分复用(CWDM)系统是当今城域网中接入网部分的最佳解决方式,具有容量大、业务透明性高和成本较低等优点。针对通信网络系统的自愈功能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固定波长分插复用(OADM)的CWDM自愈环网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性价比、多业务透明传输和自愈可靠性等优点,能够满足目前一些网络的应用要求。针对当今CWDM系统环网结构损耗较大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的光-电-光3R再生技术和全光3R再生技术,取其优点,将全光时钟提取和电路恢复数据交叉技术相结合,提出新型3R再生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比全光方式成本低,并且能在电层面进行波长转换和光路交换,应用更灵活。与电的时钟数据恢复(CDR)相比,消除了电时钟提取的对速率限制,同时对码型和速率的不敏感提高业务传输的透明性。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童骏[10](2007)在《OADM嵌入式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城域网的快速发展,对应用于城域网中的粗波分复用(CWDM)技术的研究非常迫切。在系统中引入光分插复用(OADM)和光交叉连接(OXC)等光节点技术,可以在波长领域直接实现高效、灵活的全光交换和组网。基于集成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OADM是可变波长的OADM系统,能灵活地与其它节点互联并使WDM系统具有动态可重构能力,增加了网络波长交换的配置能力。本文就应用于CWDM的基于集成声光可调谐滤波器(AOTF)的可变波长OADM系统的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论文的第二章介绍了声光可调滤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指出了声光作用中的射频频率控制以及温度控制的重要性。论文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就OADM的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μC-OSⅡ的工作原理,而后介绍了在以ARM7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移植μC-OSⅡ嵌入式系统的过程,并将射频模块控制以及温度控制模块的程序嵌入到μC-OSⅡ中去。在第四章中,首先介绍了LMP(Lightweight TCP/IP Stack)的工作原理,用来弥补μC-OSⅡ所缺少的网络功能。而后介绍在ARM7+μC-OSⅡ的平台上移植LwIP的过程,并进行了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和分析。最后基于OADM的远程控制需要,在已搭建好的嵌入式系统上编写了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程序。论文的第五章介绍了OADM的频率控制方案。包括射频模块的控制原理以及具体电路的实现,以及用来配合射频模块更加稳定工作的温度控制模块的控制原理和具体电路实现。

二、Design of A CWDM OADM for Fib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Design of A CWDM OADM for Fib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ZI和光纤光栅的光分插复用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光网络的发展概述
    1.3 光分插复用器的概述
        1.3.1 光分插复用器的基本结构
        1.3.2 光分插复用器的发展现状
    1.4 光纤光栅的概述
        1.4.1 光纤光栅的发展状况
        1.4.2 光纤光栅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光纤光栅的基本理论
    2.1 光纤光栅的分类
        2.1.1 按耦合方向分类
        2.1.2 按折射率函数分布特征分类
        2.1.3 按光纤种类分类
    2.2 光纤光栅的理论分析方法
        2.2.1 光纤光栅的耦合模方程
        2.2.2 光纤光栅的传输矩阵法
    2.3 级联光栅的理论分析研究
        2.3.1 反射谱无重叠时的级联光栅传输谱
        2.3.2 反射谱存在重叠时的级联光栅传输谱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各类级联光栅的传输谱分析
    3.1 单级联布拉格光栅的光谱分析
        3.1.1 光栅的长度比对单级联布拉格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1.2 折射率调制幅度对单级联布拉格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1.3 光栅间距对单级联布拉格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2 级联取样光栅的光谱分析
        3.2.1 取样周期对取样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2.2 折射率调制幅度对取样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2.3 占空比对取样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3 级联相移光栅的光谱分析
        3.3.1 各种因素对单级联相移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3.2 各种因素对多级联相移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4 级联啁啾光栅的光谱分析
        3.4.1 啁啾量对级联啁啾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4.2 折射率调制深度对级联啁啾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4.3 级联个数对级联啁啾光栅传输谱的影响
    3.5 级联光栅的优化
        3.5.1 级联光栅的参数优化
        3.5.2 级联光栅的切趾优化
        3.5.3 级联相移啁啾光栅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光纤光栅和MZI的光分插复用器的设计
    4.1 基于光纤光栅和MZI的光分插复用器的工作原理
    4.2 基于布拉格光栅和MZI的光分插复用器
        4.2.1 基于布拉格光栅和MZI的Ⅰ型光分插复用器
        4.2.2 基于Ⅰ型光分插复用器的固定式光分插复用器
        4.2.3 基于Ⅰ型光分插复用器的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
        4.2.4 基于Ⅰ型光分插复用器的双向传输光分插复用器
    4.3 基于级联相移啁啾光栅和MZI的Ⅱ型光分插复用器
        4.3.1 Ⅱ型光分插复用器的结构
        4.3.2 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光分插复用器的应用
    5.1 光网络的结构及其技术参数
    5.2 固定式光分插复用器在总线型光网络中的应用
        5.2.1 总线型光网络结构
        5.2.2 仿真分析
    5.3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在单向环型光网络中的应用
        5.3.1 单向环型光网络结构
        5.3.2 仿真分析
    5.4 双向传输光分插复用器在网状网型光网络中的应用
        5.4.1 网状网型光网络结构
        5.4.2 仿真分析
    5.5 Ⅰ型光分插复用器在片上光互联技术中的应用
        5.5.1 波导中的光分插复用器结构
        5.5.2 仿真分析
    5.6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级联相移啁啾光栅的反射谱
附录B 光网络中各个子系统的仿真结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2)面向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与光开关电路模块(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波分复用系统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现状
    1.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 光波导理论
    2.1 平板波导
        2.1.1 波动理论分析法
    2.2 矩形波导
        2.2.1 马卡梯里方法
        2.2.2 等效折射率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AWG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3.1 AWG工作原理
        3.1.1 罗兰圆工作原理
        3.1.2 光栅方程
        3.1.3 自由光谱区
        3.1.4 色散特性
    3.2 AWG性能指标
        3.2.1 插入损耗及损耗均匀性
        3.2.2 相邻通道串扰
        3.2.3 偏振相关损耗
    3.3 AWG应用简介
        3.3.1 波分复用/解复用器
        3.3.2 波长路由器
        3.3.3 光插分复用器
        3.3.4 其他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面向CWDM系统的AWG器件
    4.1 AWG制作工艺
        4.1.1 AWG材料选取
        4.1.2 掩埋型SiO2光波导制作工艺简介
    4.2 AWG测试
        4.2.1 测试流程
        4.2.2 测试装置
        4.2.3 截断法测波导传输损耗
        4.2.4 AWG频谱测试及分析
    4.3 AWG封装
        4.3.1 光纤阵列及封装平台
        4.3.2 封装流程
        4.3.3 封装后AWG频谱响应
    4.4 本章小结
5 光开关驱动与控制电路模块
    5.1 光开关阵列及其电路模块设计方案
        5.1.1 光开关阵列
        5.1.2 光开关电路模块总体设计方案
    5.2 光开关驱动电路
    5.3 基于FPGA的光开关控制电路
        5.3.1 FPGA简介
        5.3.2 光开关控制电路的FPGA开发
    5.4 实验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薄膜滤光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离子束溅射技术的发展
    1.3 波分复用技术的发展
        1.3.1 光网络复用技术简介
        1.3.2 波分复用系统主要形式
        1.3.3 波分复用系统在传输网中的定位
        1.3.4 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简介
    1.4 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的薄膜滤光片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6 小结
第二章 合金靶的离子束溅射特性解析
    2.1 离子束溅射参量的表征
    2.2 合金靶溅射特性的理论分析
        2.2.1 溅射合金靶面成分的稳定时间条件
        2.2.2 表面原子结合能模型
        2.2.3 合金成分的选择性溅射现象及分析
    2.3 离子束溅射沉积化合物薄膜主要方式
    2.4 离子束反应溅射沉积过程的基本方式
        2.4.1 不同离子束反应溅射沉积薄膜生长机理
        2.4.2 反应气体与材料的作用形式
    2.5 离子束反应溅射沉积化合物薄膜的表征
        2.5.1 透射光谱特性分析
        2.5.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5.4 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5.6 薄膜应力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复合薄膜的沉积特性研究
    3.1 实验设备
        3.1.1 真空系统
        3.1.2 溅射系统
        3.1.3 膜厚控制系统
    3.2 复合薄膜性质的表征
    3.3 离子源气体充入方式研究
    3.4 不同辅助源参数沉积薄膜特性研究
        3.4.1 薄膜的光学特性研究
        3.4.2 薄膜的表面形貌研究
        3.4.3 薄膜的应力研究
    3.5 薄膜厚度的均匀性修正研究
    3.6 正交矩阵实验研究
        3.6.1 正交矩阵实验的基本原理
        3.6.2 正交矩阵实验流程
    3.7 小结
第四章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窄带滤光片的研制
    4.1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技术指标
    4.2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的膜系设计
        4.2.1 法布里珀罗滤光片基本结构
        4.2.2 多腔法布里珀罗滤光片设计原理
        4.2.3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寻优设计
        4.2.4 短波截止带的展宽设计
        4.2.5 匹配层的优化设计
        4.2.6 背面增透膜的设计
    4.3 薄膜厚度监控技术研究
        4.3.1 极值法监控曲线分析
        4.3.2 导纳轨迹图分析
    4.4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的制备
    4.5 低损耗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测试
        4.5.1 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测试系统简介
        4.5.2 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透射光谱测试
        4.5.3 稀疏波分复用滤光片使用环境测试
    4.6 小结
第五章 增益平坦滤光片的研制
    5.1 增益平坦滤光片的技术指标
    5.2 增益平坦滤光片的膜系设计
    5.3 薄膜沉积速率的精确标定
        5.3.1 增益平坦滤光片膜层敏感度研究
        5.3.2 多层膜沉积速率随机误差研究
        5.3.3 沉积速率标定实验及结果
    5.4 增益平坦滤光片的制备
    5.5 增益平坦滤光片的测试
        5.5.1 增益平坦滤光片测试系统简介
        5.5.2 增益平坦滤光片透射光谱测试
        5.5.3 增益平坦滤光片使用环境测试
    5.6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4)光轨网络节点结构设计与串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
        1.1.1 古老的光通信
        1.1.2 光电话
        1.1.3 激光器
        1.1.4 透镜波导和反射镜波导的光波传输系统
        1.1.5 现代光纤通信
    1.2 光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分析
        1.2.1 光轨的概念及关键技术
        1.2.2 光轨网络的优势与不足
        1.2.3 光轨网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现有光轨网络节点结构及性能分析
    2.1 经典光轨网络节点结构
        2.1.1 节点结构及功能说明
        2.1.2 节点结构分析
    2.2 双向光轨网络节点结构
        2.2.1 节点结构及功能说明
        2.2.2 节点结构分析
    2.3 强连接光轨网络节点结构
        2.3.1 节点结构及功能说明
        2.3.2 节点结构分析
    2.4 集成光轨网络节点结构
        2.4.1 节点机构及功能说明
        2.4.2 节点结构分析
    2.5 网络拓扑光轨网络节点结构
        2.5.1 基于波长阻塞单元的节点结构
        2.5.2 基于波长选择开关的节点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一种新型的面向网状拓扑结构的光轨网络节点结构设计
    3.1 设计背景
    3.2 节点结构
    3.3 功能说明
        3.3.1 光轨交换单元
        3.3.2 WDM下路单元
        3.3.3 解复用器组
        3.3.4 光纤直通单元
        3.3.5 复用器组
        3.3.6 WDM上路单元组
        3.3.7 光轨交换单元上路/下路
    3.4 节点结构的优势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轨网络节点结构串扰分析的理论基础
    4.1 光轨网络节点串扰产生的机理
    4.2 光轨网络节点中串扰的理论分析基础
        4.2.1 光轨网络节点中的异频串扰
        4.2.2 光轨网络节点中的同频串扰
    4.3 光轨网络串扰的评价方法
        4.3.1 误码率
        4.3.2 功率代价
        4.3.3 相对串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轨网络节点仿真与性能分析
    5.1 光轨网络节点仿真平台
        5.1.1 光轨网络节点仿真平台搭建的必要性
        5.1.2 光轨网络节点仿真软件介绍
        5.1.3 光轨网络节点仿真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5.2 经典光轨网络节点仿真与性能分析
        5.2.1 单个网络节点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5.2.2 串联网络节点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5.3 环状光轨网络节点仿真与性能分析
        5.3.1 仿真网络的场景设置
        5.3.2 光轨网络串扰仿真结果与分析
        5.3.3 光轨网络串扰的进一步讨论
    5.4 新型的面向网状拓扑结构的光轨网络节点的仿真
        5.4.1 仿真系统的场景
        5.4.2 光轨网络的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本文完成的工作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关健技术的研究
    2.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概述
        2.1.1 波分复用光传输技术
        2.1.2 DWDM原理概述
        2.1.3 WDM设备的传输方式
        2.1.4 开放式与集成式系统
        2.1.5 WDM系统组成
    2.2 WDM传输媒质
        2.2.1 光纤的结构
        2.2.2 光纤的种类
        2.2.3 光纤的基本特性
    2.3 DWDM关键技术
        2.3.1 光源
        2.3.2 光电检测器
        2.3.3 光放大器
        2.3.4 光复用器和光解复用器
        2.3.5 光监控信道
    2.4 DWDM光传输系统的技术规范
        2.4.1 ITU-T有关WDM系统的建议
        2.4.2 传输通道参考点的定义
        2.4.3 光波长区的分配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设计
    3.1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设计总体原则
    3.2 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相关术语和符号
    3.3 系统制式及系统设计
        3.3.1 波分复用系统特性
        3.3.2 系统组成及分类
        3.3.3 系统应用代码、参考点及波长分配
        3.3.4 主光通道
        3.3.5 波长转发器光接口
        3.3.6 光监控通路
        3.3.7 光纤选用
        3.3.8 系统设计
        3.3.9 站址设置
        3.3.10 公务联络系统设置
    3.4 网络管理
        3.4.1 网管系统组成
        3.4.2 网管系统配置原则
        3.4.3 EMS/SMS与NMS的互连
        3.4.4 网管系统数据通信网设计要求
    3.5 网络保护
        3.5.1 网络拓扑
        3.5.2 保护方式的选用
    3.6 传输性能设计指标
        3.6.1 光信噪比
        3.6.2 误码/丢包率性能
    3.7 局站设备安装
        3.7.1 局站通信系统
        3.7.2 设备选型
        3.7.3 设备配置
        3.7.4 设备布置
    3.8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实现
    4.1 陕南DWDM第二平面传输系统的实现
        4.1.1 各局站间业务、电路预测与计算
        4.1.2 业务承载方式比较
    4.2 陕南DWDM第二平面传输系统工程设计方案
        4.2.1 传输速率及容量的确定
        4.2.2 站点设置考虑
        4.2.3 陕南第二平面DWDM系统光缆线路路由
        4.2.4 通路组织及网络管理
        4.2.5 时钟同步系统
        4.2.6 公务通信系统
        4.2.7 光功率及OSNR计算
        4.2.8 非线性效应考虑
        4.2.9 偏振模色散限制
    4.3 DWDM网络测试数据及运行效果
        4.3.1 测试验收主要项目
        4.3.2 测试验收结论
    4.4 网络运行效果
    4.5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城域网的基本概念
    1.2 城域网的特点
    1.3 城域网系统介绍
        1.3.1 核心层
        1.3.2 汇聚层
        1.3.3 接入层
    1.4 本论文的组织安排
第二章 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
    2.1 DWDM系统的现状与趋势
    2.2 DWDM系统的优势
    2.3 DWDM原理概述
    2.4 DWDM设备工作方式
        2.4.1 单纤单向
        2.4.2 单纤双向
        2.4.3 光信号的插入与分出
    2.5 D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及技术
        2.5.1 光源
        2.5.2 光放大器
        2.5.3 波长稳定技术
        2.5.4 波分复用器件
        2.5.5 DWDM系统中的光滤波技术
第三章 DWDM城域组网技术
    3.1 DWDM组网需考虑的问题
        3.1.1 色散受限距离
        3.1.2 光信号功率损耗受限距离
        3.1.3 光信噪比的影响
    3.2 城域网对DWDM的要求
    3.3 基于OADM的城域DWDM光网络
    3.4 DWDM城域网的保护恢复、可靠性问题
        3.4.1 保护功能简述
        3.4.2 光通道(业务)保护
        3.4.3 DWDM城域网的可靠性
    3.5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备份和互联能力
        3.5.1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备份
        3.5.2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3.5.3 网络管理信息通道互联
第四章 武汉城域DWDM组网
    4.1 武汉城域传输网扩容规划的必要性
    4.2 武汉城域组网设计
        4.2.1 系统设备介绍
        4.2.2 与OptiX Metro 6040产品共同组网
        4.2.3 武汉城域网的设计技术方案
        4.2.4 主要指标测试及结果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7)WDM光网络中模块化OADM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WDM光网络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2.1 WDM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点
        1.2.2 WDM光网络的应用现状
        1.2.3 WDM光网络的发展前景
    1.3 光分插复用器(0ADM)
        1.3.1 OADM的分类
        1.3.2 可重构型OADM方案
    1.4 基于AOTF的OADM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OADM的环网应用
    2.1 基于AOTF的OADM应用网络环境
        2.1.1 OADM节点在城域网中的位置
        2.1.2 网络环境对OADM设计的要求
    2.2 OADM光环形网
        2.2.1 两纤双向共享环
        2.2.2 四纤双向专用环
        2.2.3 单纤双向专用保护环
    2.3 OADM环网的实际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块化OADM的设计
    3.1 基于AOTF的OADM
        3.1.1 基于AOTF的OADM系统架构
        3.1.2 AOTF工作原理
        3.1.3 基于AOTF的OADM的设计
    3.2 OADM上/下路设计
        3.2.1 上路单元设计
        3.2.2 下路单元设计
    3.3 OADM中AOTF的控制
    3.4 OADM中的关键技术
        3.4.1 光放大技术
        3.4.2 色散技术
        3.4.3 光复用与解复用技术
        3.4.4 网络管理技术
        3.4.5 有源/无源光器件
        3.4.5.1 有源光器件
        3.4.5.2 无源光器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仿真、实验研究及验证
    4.1 基于AOTF的OADM实现
        4.1.1 AOTF的RF驱动电路
        4.1.2 采用AOTF实现OADM的上路
    4.2 基于光环形器和FBG的OADM实现
        4.2.1 采用光环形器和FBG的OADM仿真实现
        4.2.1.1 PTDS仿真软件介绍
        4.2.1.2 四通道OADM运行仿真
        4.2.2 采用光环形器和FBG实现OADM的上路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DWDM在城域网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光纤通信发展的历史
    1.2 光通信系统的分类
    1.3 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
    1.4 光纤通信向全光通信方向发展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城域网
    2.1 城域网的概念
    2.2 城域网系统介绍
        2.2.1 核心层
        2.2.2 汇聚层
        2.2.3 接入层
    2.3 城域传送网技术
        2.3.1 基于SDH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2.3.2 基于分组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2.3.3 基于WDM的城域网
        2.3.4 以ATM为基础的多业务平台
    2.4 城域网建设若干原则
        2.4.1 建设可运营的宽带城域网
        2.4.2 建设可管理的宽带城域网
        2.4.3 建设可盈利的宽带城域网
        2.4.4 建设可扩展的宽带城域网
    2.5 城域网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WDM系统原理
    3.1 WDM的基本原理
    3.2 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的现状与进展
    3.3 WDM系统的基本组成
    3.4 WDM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及技术
        3.4.1 激光器
        3.4.2 调制器
        3.4.3 波长稳定技术
        3.4.4 波分复用器件
        3.4.5 光放大器
    3.5 WDM系统技术规范
        3.5.1 集成式系统和开放式系统
        3.5.2 工作波长区的选择
第四章 城域DWDM技术
    4.1 城域网对DWDM系统的要求
    4.2 城域网中DWDM应用的特点
        4.2.1 再生节点之间的距离较短
        4.2.2 网络拓扑结构相对复杂
    4.3 DWDM城域网方案
        4.3.1 复用方案
        4.3.2 可配置光环方案
        4.3.3 网状网方案
    4.4 烽火密集波分实验室
        4.4.1 密集波分系统构架
        4.4.2 密集波分系统单元
        4.4.3 OTNM2000网管管理
第五章 IP over WDM
    5.1 互联网的现状及发展
        5.1.1 IP业务呈现爆炸性增长
        5.1.2 Internet的发展及其对于主干光传送网的要求
    5.2 MPLS在城域网中的提出
    5.3 MPLS技术原理
        5.3.1 MPLS工作原理
        5.3.2 MPLS技术特点
        5.3.3 MPLS的关键技术
    5.4 MPLS在IP/DWDM中的应用
        5.4.1 MPLλS在IP/DWDM中的提出
        5.4.2 节点映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术语表

(9)CWDM自愈环网和光电结合3R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CWDM系统简介
    §1.2 CWDM组网技术和信号再生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现有CWDM系统和3R方案介绍及激光器锁模原理
    §2.1 CWDM系统解决方案
    §2.2 3R再生方案
    §2.3 注入锁模光纤激光器全光时钟提取
        §2.3.1 交叉增益调制
        §2.3.2 交叉相位调制
        §2.3.3 锁模理论介绍
        §2.3.4 锁模全光时钟提取
    §2.4 全光鉴相器原理介绍
第三章 CWDM自愈环网组网设计及网络性能限制因素分析
    §3.1 CWDM技术标准
    §3.2 CWDM自愈环网组网设计
        §3.2.1 自愈环网上下行传输方案设计
        §3.2.2 保护倒换机制
        §3.2.3 光开关倒换的具体实现方法
    §3.3 CWDM系统主要光器件及其特性分析
        §3.3.1 光纤
        §3.3.2 收发光模块
        §3.3.3 波分复用器
        §3.3.4 光开关
        §3.3.5 放大器
        §3.3.6 分插复用器
        §3.3.7 光纤耦合器
    §3.4 网络性能主要限制因素及分析
        §3.4.1 自愈环网中实用器件的选择
        §3.4.2 网络性能限制因素——衰减
        §3.4.3 网络性能限制因素——色散
        §3.4.4 网络性能总体计算分析
第四章 新型光电结合3R再生方式设计及分析
    §4.1 新型光电结合3R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2 全光时钟提取模块设计
        §4.2.1 现有全光时钟提取方案
        §4.2.2 相位同步及数据采样模块
        §4.2.3 新型3R系统优点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OADM嵌入式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列
第一章 绪论
    1.1 OADM的发展现状
        1.1.1 OADM的发展
        1.1.2 OADM的优越性
    1.2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1.2.1 嵌入式的概念
        1.2.2 嵌入式发展的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声光可调滤波器的 OADM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2.1 声光可调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1.1 声光作用原理
        2.1.2 依赖于偏振的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2.1.3 不依赖于偏振的声光可调谐滤波器
    2.2 应用声光可调滤波器的OADM
第三章 基于μC-OS Ⅱ的嵌入式 OADM参数控制系统的实现
    3.1 ARM硬件开发平台
        3.1.1 ARM的体系结构
        3.1.2 ARM的指令系统
        3.1.3 芯片AT91SAM7X256介绍
        3.1.4 编译环境的介绍
    3.2 μC-OS Ⅱ在 ARM7上的移植
        3.2.1 关于头文件includes.h和config.h
        3.2.2 os_cpu.h的移植
        3.2.3 os_cpu_c.c的移植
        3.2.4 os_cpu_a.s的移植
        3.2.5 测试移植代码
    3.3 OADM中参数控制任务的实现
第四章 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控制的实现
    4.1 LwIP的发展和介绍
        4.1.1 LwIP的存储管理
        4.1.2 网络接口
        4.1.3 TCP处理过程
    4.2 LwIP在μC-OS Ⅱ上的移植
        4.2.1 体系结构相关部分的移植
        4.2.2 操作系统相关部分的移植
        4.2.3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的移植
        4.2.4 网络连接的测试
    4.3 基于μC-OS Ⅱ+LwIP的OADM远程参数控制的实现
        4.3.1 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原理
        4.3.2 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测试
    4.4 后续工作展望
第五章 OADM的频率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5.1 射频模块的实现
        5.1.1 AOTF的射频控制原理及设计要求
        5.1.2 射频驱动电路的实现
        5.1.3 基于ARM7芯片的软件控制
        5.1.4 测试结果与分析
        5.1.5 射频模块小结
    5.2 温度控制模块的实现
        5.2.1 热电温度控制原理
        5.2.2 ADN8830的工作原理及温度控制模块电路实现
        5.2.3 温控部分测试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和发表的论文

四、Design of A CWDM OADM for Fiber Optical Communication Network(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ZI和光纤光栅的光分插复用器的研究[D]. 宋通.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9(01)
  • [2]面向波分复用系统的阵列波导光栅器件与光开关电路模块[D]. 吴亚群. 浙江大学, 2018(04)
  • [3]混合型波分复用系统中薄膜滤光片的研究[D]. 唐昊龙. 长春理工大学, 2014(07)
  • [4]光轨网络节点结构设计与串扰分析[D]. 张蕾蕾.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5]基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传输网的设计与实现[D]. 姜平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03)
  • [6]城域网DWDM关键技术研究[D]. 倪勇. 贵州大学, 2009(S1)
  • [7]WDM光网络中模块化OADM的设计与实现[D]. 魏坚洲. 浙江工业大学, 2008(11)
  • [8]DWDM在城域网中应用研究[D]. 刘子晶. 贵州大学, 2008(02)
  • [9]CWDM自愈环网和光电结合3R技术[D]. 李克琦. 长春理工大学, 2008(02)
  • [10]OADM嵌入式控制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童骏. 浙江工业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一种用于光纤通信网络的CWDM OADM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