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

一、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陆佳欣[1](2020)在《16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和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比分析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介入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62例BCS患者分成介入治疗组(110例)和保守治疗组(52例),介入治疗组治疗方式包括经皮腔内球囊成形术(PTA)、内支架置入术、置管溶栓术等,术后辅以抗凝治疗;保守治疗组则给与保肝、利尿、抗凝、抗感染等内科治疗,分析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腹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下肢静脉曲张缓解情况及凝血功能、血浆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结果1.162例BCS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显示,男女患者之间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以41-60岁发病例数最多;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P<0.05)。2.介入治疗组治疗后腹水、脾肿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下肢肿胀、乏力症状缓解率明显较保守治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肝性脑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色素沉着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血浆白蛋白及胆红素水平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守治疗组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S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可显着提高疗效和预后。

顾亚奇[2](2019)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布加综合征行介入治疗过程中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类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布加综合征患者54例,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采用的不同介入治疗方法。观察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情况;观察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下腔静脉压力、下腔静脉直径、狭窄两端压力差变化情况;观察介入治疗前、治疗后7天、30天肝脾形态及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脾静脉及肝动脉右前支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级明显得到改善。介入治疗后病变下腔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差[(12.14±2.87)、(1.71±0.45)mm Hg]较术前[(22.32±4.93)、(8.24±1.57)mm Hg]明显降低,而介入治疗后病变下腔静脉直径[(2.62±0.57)cm]较治疗前[(0.56±0.18)cm]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介入治疗后肝静脉病变型BCS下腔静脉压力(12.12±1.87)mm Hg较治疗前(12.25±1.92)mm Hg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0d肝右叶最大斜径[(11.9±1.8)cm]、尾叶最大斜径[(6.9±0.8)cm]、脾脏最大斜径[(10.8±1.1)cm]均较治疗前[(15.7±1.7)、(8.3±1.1)、(14.9±2.1)cm]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30天门静脉流速[(18.3±3.18)cm/s]及肝动脉右前支峰值流速[(56.7±6.4)cm/s]均较治疗前[(10.5±3.7)、(46.2±5.8)cm/s]明显增加,而治疗后30天门静脉压力[(27.1±5.68)mm H2O]较治疗前[(42.8±8.6)mm H2O]、脾静脉流速[(10.7±2.9)cm/s]较治疗前[(18.9±3.5)cm/s]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另外,IVC介入治疗成功率94.9%,球囊扩张患者四年随访中失访1例,3例IVC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分别为90.9%,81.8%,72.7%。接受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失访1例,1例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开通率分别为100%,96.1%,96.1%。两种介入治疗技术之间的通畅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1)。随访中发现1例患者血管支架穿透血管壁进入胸腔,2例患者支架出现断裂。在HV介入治疗中成功率为95.0%,接受球囊扩张患者中失访1例,2例出现HV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分别为83.3%,83.3%,66.7%。同时接受球囊扩张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1例失访,1例出现再狭窄,其1、2、4年的通畅率为100%,100%,92.3%,两种介入治疗技术之间的通畅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介入方法治疗布加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腔静脉压力,肝脾形态,血流动力学指标,是一种微创、恢复快、疗效显着治疗方法,临床值得推广。布加综合征患者应用PTA联合支架植入比仅接受PTA治疗血管通畅率高,但支架植入后的远期可见支架移位、疲劳断裂等并发症,因此对布加综合征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案。

廖爱民,张晋芬[3](2017)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方法:B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其介入治疗前后肝、脾形态变化,并分析其术前、术后1周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包括静脉内径、流速及血流量。结果 :患者介入治疗后7 d肝右叶最大斜径、肝左叶厚径、肝尾叶最大斜径及厚径、脾脏最大斜径及厚径均较介入治疗前下降,介入治疗后6个月肝尾叶最大斜径及脾脏厚径进一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介入治疗后7 d主干直径较治疗前下降,V、Q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后7 d、介入治疗后6个月,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1例患者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均开通并获得有效随访,末次随访时,完全好转119例,部分好转40例,复发12例,总有效率为92.98%。结论 :BCS患者治疗前处于明显肝脏血液回流受阻状态,介入治疗能够有效解除这一状态,从而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也可为治疗效果的评判提供一定参考。

盖永浩[4](2016)在《超声联合磁共振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与引流方式以及超声定量分析肝静脉引流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超声和磁共振两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 BCS)肝静脉病变、下腔静脉病变、梗阻肝静脉的引流血管(主要是副肝静脉,包括肝尾状叶静脉和肝右后下静脉;通畅的肝静脉)及其病变术前做出准确诊断,并通过超声对引流血管血流量的测定初步建立梗阻肝静脉有效引流的指标。材料和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BCS患者共52例的超声和磁共振影像资料,其中男24例,年龄29-61岁,平均(52.00±9.66)岁;女28例,年龄29-63岁,平均(47.56±10.13)岁。BCS的诊断是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中发现存在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梗阻,且所有病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患者从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的时间为2周至14年。主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胀、腹壁静脉曲张、双下肢静脉曲张、水肿等。继发于肿瘤侵犯或压迫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导致的继发性BCS未纳入本研究。超声检查使用Logiq E 9 (GE Healthcare, Waukesha, WI)超声诊断仪,应用腹部探头,频率2.0~6.0 MHz。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于清晨平卧、左侧卧位检查。肠气干扰明显者于检查前一天晚上应用缓泻剂清洁肠道气体后第二天检查。磁共振检查采用西门子3.0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Verio, SIEMENS, Germany),腹部相控阵线圈。先行腹部常规序列轴位平扫、横轴位T1WI预扫描,所用序列为3D小角度容积内插体部检查(3D-volume-interpolated body examination,3D-VIBE)序列,冠状位静脉血管蒙片扫描;注射对比剂后20s,行上腹部对比增强轴位3D-VIBE TIWI动脉晚期扫描,接着行冠状位大范围静脉血管三维对比增强扫描。静脉血管扫描范围为上至肺门下至髂嵴水平,前至腹壁、后达椎体后缘水平。扫描条件与之前蒙片扫描相同,静脉血管图像扫描分别为注射造影剂后55 s、90 s、120 s,共扫描三次,每次扫描开始前均嘱患者屏气配合。静脉血管三维对比增强扫描所用的序列为三维快速高分辨梯度回波动态扫描序列(FL 3D:TR 2.95 ms, TE 1.07m s/Fr,翻转角15°, FOV 450× 450mm,矩阵256×128,NEX=3)。所用造影剂为钆贝葡胺注射液或钆塞酸二钠注射液,高压注射器(XD 2000 CT/MR)经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约为3.0mL/s。注射剂量成人0.1 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20 g。通过磁共振减影软件(Syngo Multimodality workplace, Siemens, Germany)从三维对比增强图像各静脉时相的原始数据中减去增强前影像,以减少背景信号,使小血管显示更好。对经过减影的各静脉影像分别进行最大强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IP)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 MPR),从各个角度观察静脉系统及其侧支循环显示、解剖结构及空间毗邻关系;且可根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1)反复小范围重建,去除部分重叠血管影像,以重点提高某段血管如门脉主干及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磁共振图像由2名放射科高级职称医师在事先不知晓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共同阅读并达成一致诊断意见;超声由具有20年腹部超声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观察内容包括:肝静脉、下腔静脉有无病变并将病变血管进行分型;观察有无肝、内外侧枝形成并明确其类型;观察并记录引流血管的数量、开口位置以及与肝内交通支连接状况;在超声检查时测量引流血管内径及平均血流速度。引流血管内径取吸气末屏气状态下测量3次管腔最宽处内径取平均值;引流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通过将声束-血流夹角调整到小于60°后多普勒频谱显示清晰、完整时,取3次平均速度的平均值获得。手术前后管腔内径和血流速度测值选点尽量保持一致。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病变分为隔膜性病变、节段性病变、血栓以及肝静脉完全闭塞。依据超声和磁共振图像,肝静脉病变又可分为管腔节段性狭窄、节段性闭塞、隔膜性狭窄、隔膜性闭塞、条索状闭塞(管腔完全闭塞呈条索状)以及管腔未显示;而下腔静脉病变则可分为管腔节段性狭窄、节段性闭塞、隔膜性狭窄、隔膜性闭塞。每一例患者均详细记录每支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在超声及磁共振的具体分型及表现,具体诊断方法如下描述。隔膜性病变是指肝静脉内病变厚度≤1.0 cm或下腔静脉内病变厚度≤1.5 cm。隔膜性病变时超声检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管腔内呈横行或斜行的条带状强回声,而磁共振则显示为各序列条带状低信号带。隔膜闭塞时超声和磁共振显示隔膜无血流通过,超声可显示隔膜远侧端管腔内为反向血流;隔膜狭窄时可见隔膜不完整,超声和磁共振图像均可见通过隔膜的血流束或对比剂影。由于狭窄导致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彩色多普勒超声呈花色紊乱血流,磁共振可显示呈喷射状的对比剂影。节段性病变是指肝静脉内病变长度>1.0 cm或下腔静脉内病变长度>1.5cm。节段性狭窄时超声和磁共振显示病变处管腔局限性狭窄,超声显示病变区管腔内血流加速;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不包括由于肝脏尾状叶增大压迫所致的管腔狭窄。节段性闭塞时超声和磁共振均显示病变区管腔消失,无血流通过。血栓时超声显示肝静脉、副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管腔内实性低回声,伴或不伴钙化强回声,局部无血流或血流充盈缺损;磁共振显示病变区管腔内对比剂充盈缺损,常规序列因血栓的成分不同而显示不同的信号。肝静脉条索状闭塞指肝静脉管腔完全闭塞消失,仅残存增厚管壁。超声显示呈条索状强回声,磁共振显示为条带状各序列低信号。正常解剖位置上不能分辨出肝静脉痕迹时视为肝静脉未显示。所有患者均在超声、磁共振检查后1~2周内经DSA检查证实。所有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法如下:以DSA为诊断标准,本组52例患者中2例下腔静脉通畅患者只处理病变肝血管;7例因增大肝脏压迫而致下腔静脉管腔狭窄者同样只处理病变肝血管,下腔静脉未做处理。15例下腔静脉狭窄患者(包括节段狭窄5例,隔膜狭窄10例)中14例经股静脉穿刺行球囊扩张狭窄段治疗,另1例行支架置入治疗;23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患者中2例行下腔静脉造影后显示合并广泛血栓而无法开通,其余21例经股静脉造影证实后再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正侧位对吻造影确认闭塞段长度,其中18例穿刺闭塞段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另3例因闭塞节段长且侧枝循环丰富未行治疗。5例隔膜闭塞患者同样经股静脉造影证实后再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正侧位对吻造影确认隔膜厚度后经股静脉行隔膜穿刺后再行球囊扩张治疗。术中观察下腔静脉原病变处通畅,周围侧枝消失即完成治疗。对下腔静脉治疗的同时对有充分肝静脉或副肝静脉引流(仅单支时管腔内径>0.8 cm或多支且与病变肝静脉间侧枝较丰富)的患者不再处理其余病变肝静脉;对2例肝静脉狭窄、2例副肝静脉狭窄和1例副肝静脉闭塞患者除行下腔静脉治疗外,经肝静脉穿刺后行病变血管支架置入术,同样梗阻肝静脉或副肝静脉支架通畅、周围侧枝内径减小时结束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2周、3个月、半年行超声复查。将临床症状消失、开通后的下腔静脉不再狭窄且引流血管(副肝静脉、肝静脉)通畅的患者认为有效引流。根据超声检查结果,选取肝脏具有有效引流血管的患者,根据公式[11]Q=(D/2)2×π×V(Q:血流量;D:引流血管内径;V:平均血流速度,由仪器自动测量得到)计算引流血流量;有多支引流血管时分别计算不同引流血管的引流血流量后相加得到总引流血流量。比较术前及术后患者的引流血管的内径及引流血流量。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为慢性BCS,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病变(52/52.100%),没有单纯下腔静脉病变患者;其中43例(43/52,83%)合并肝段下腔静脉病变。52例患者共156支肝静脉中,超声检出通畅肝静脉11支,磁共振检出12支,仅分别占肝静脉总数的7.1%和7.7%。超声检出病变肝静脉145支,磁共振检出144支,分别占肝静脉总数的92.9%和92.3%,平均每例患者检出的病变肝静脉均约2.8支。超声和磁共振对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病变分型的显示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但对部分病变的显示各具优势。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显示三支肝静脉病变均以管腔闭塞性病变为主,包括管腔节段性闭塞、条索状闭塞和管腔未能显示。对肝静脉条索状闭塞、节段闭塞和隔膜性狭窄的显示超声优于磁共振检查(P<0.05)。52例患者中,超声和磁共振均能较好地显示副肝静脉。超声检出引流肝尾状叶静脉和右后下静脉分别为47支(47/52,90.4%)和34支(34/52,65.4%),磁共振检出50支(50/52,96.2%)和37支(37/52,71.2%)。超声和磁共振均表现为绝大多数副肝静脉扩张,梗阻肝静脉远侧端由数量不等的交通支连通于上述副肝静脉,然后经第三肝门汇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病变主要为隔膜狭窄和血栓。肝被膜下静脉超声诊断2例(2/52,3.8%),磁共振显示5例(5/52,9.6%)。对于下腔静脉病变的显示,超声检查对隔膜性病变的检出率高于磁共振检查;其余各型病变的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下腔静脉侧枝中超声除对部分腰静脉和表浅的胸、腹壁静脉显示较好外,其余侧枝显示均较磁共振检查显示差甚至无法显示。本研究有效引流的确定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过超声复查后显示开通后的下腔静脉不再狭窄且引流血管(副肝静脉、肝静脉)通畅。将符合条件的30例患者分为单支引流组及多支引流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有效引流患者引流血管的内径及有效引流的血流量发现,单支引流组患者的手术前的引流血管的内径大于手术后的引流血管内径;单支引流组及多支引流组患者的手术前的有效引流量小于手术后的有效引流量。对梗阻肝静脉引流血管引流量的测定,初步认为在下腔静脉通畅的情况下,术前单支静脉引流量达到(8.46±1.62)ml/s,多支静脉引流量达到在(8.60±2.47)ml/s即可认为术后有效引流的可能性较大。结论: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结果的相互补充能够更准确显示肝静脉、梗阻肝静脉的引流血管及下腔静脉病变并对病变分型。术前肝脏有效血液引流量以及单支引流患者术前血管内径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手术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依据,能够更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对有效引流的病例无需再行其他病变肝静脉复杂的开通术。

陶艳清,王萍[5](2013)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评价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8例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的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介入治疗前后肝脏、脾脏等的变化情况;统计分析4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下腔静脉放置支架后,局部血栓的超声图像特点;根据患者是否使用抗凝剂分为原始剂量组(20例)和调整剂量组(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栓图像特点,根据图像特点来指导抗凝药物的使用;比较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肝静脉成行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液流速的变化,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下腔静脉支架置入术后肝脏、脾脏的彩超指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②介入治疗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48例患者的下腔静脉内在疾病早期均有血栓,其中13例原始剂量组患者有血栓形成,而调整剂量组的患者仅4例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形成血栓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调整剂量组的疗效明显好于原始剂量组。③肝静脉成形介入治疗后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流速度由术前的(5.34±1.62)cm/s上升到介入治疗后的(16.57±1.43)cm/s,介入治疗前后的流速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介入治疗前后血流速度之差与介入治疗前后肝静脉扩张程度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r=0.97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定性、定量的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明确支架是否通畅,可作为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后主要的随诊手段。在评价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及指导抗凝剂的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临床诊断布加综合征以及监测布加综合征治疗疗效的可靠手段。

苏静君,苏国强,方苇,张逢吉,孔凡明[6](2007)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的不同类型BCS患者106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观察其特异性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SA对比,并治疗后随访。结果(1)超声诊断BCS90例,DSA确诊89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97.8%,特异性82.4%,准确性95.3%,假阳性率17.7%,假阴性率2.3%。(2)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IVC)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HV)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PV)入肝血流速度减慢.(3)介入治疗及手术后随访:①介入治疗后,IVC病变处增宽,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HV及PV血流速度加快;②手术治疗组,根治者可见IVC及HV血流恢复正常,人工血管转流者,可见人工血管呈螺旋管状,内血流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的诊断与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明确BCS特异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BCS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姚树新[7](2005)在《彩色多普勒在Budd-Chiari Syndrom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超声检查方法分成两组,A组(CDFI+CDE)、B组(CDFI)。用两组检查方法对70例布加氏综合征(BCS)患者进行检查,其结果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验证。 结果:CDFI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异常血流情况,频谱多普勒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呈低速、平坦单向血流曲线,CDE用血流直径代表血管内径的准确性明显高于CDFI,尤其在较粗的血管中,CDE血流直径能准确反映血管内径。CDE显示肝静脉、下腔静脉血流灌注情况,更理想地显示血流的空间分布。 A、B两组检查方法对70例BCS患者检查结果显示:(1)78条病变的肝静脉A组检测到70条,B组检测到60条,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2)57例下腔静脉异常者,A组检测到52例,B组检测到43例,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另外A组检出3例血栓再通,B组未检出。(3)60例肝内侧支血管形成者,A、B两组均检出60例,两组无差异,另外A组检出8例侧支血管内小血栓,B组未检出,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 结论:灰阶超声对BCS仅提供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内径,管腔及梗阻

李东野,徐晤,祖茂衡,夏勇[8](2003)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文中认为目的 :检测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对BCS患者PTA术后即刻的效果进行评价。材料和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对 2 7例BCS患者下腔静脉 /肝静脉 (IVC/HV)介入治疗 (PTA)前后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压力的变化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 :IVC和HV病变远心端PTA后较PTA前的平均峰值流速、最大峰值流速及血流量显着增加 ,而压力显着下降。结论 :PTA有利于BCS患者IVC/HV血流动力学的恢复 ;血流动力学指标可作为BCS在PTA后IVC/HV再通的依据之一。血流速度的变化可以作为判定PTA治疗终点的可靠指标之一。

徐晤,祖茂衡,李东野,夏勇[9](2002)在《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肾静脉及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研究介入治疗 (PTA)对Budd Chiari综合征 (BCS)侧支循环及肾脏血液回流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对BCS患者 15例肾静脉和 12例侧支循环PTA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进行测定及比较。结果 :PTA前较PTA后血流速度显着增加 ,平均峰值流速 (APV) :3.88± 5 .6 9cm/svs10 .5 4± 5 .2 6cm/s,P <0 .0 0 1,最大峰值流速 (MPV) :4 .82±9 0 4cm/svs15 .2 8± 8.0 7cm/s ,P <0 .0 0 1(肾静脉 ) ;APV :- 1.6 8± 4 .2 5cm/svs3.70± 3.74cm/s ,P <0 .0 0 1,MPV :- 1.5 0±6 0 8cm/svs4 .10± 4 .4 6cm/s,P <0 .0 0 1(侧支 )。部分逆生理方向血流变为生理方向 ,波形由平直状态变为二相或三相型。结论 :PTA术对BCS侧支循环及肾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显着 ,PTA有利于正常血流的恢复。

徐晤,李东野,祖茂衡,夏勇[10](2002)在《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研究Budd Chiari综合征 (BCS)患者血流动力学 (压力、血流速度及血流量 )障碍及其与正常对照的差异。方法 使用血管内多普勒导丝对 2 7例BCS患者下腔静脉 (IVC)和 (或 )肝右静脉 (RHV )介入治疗(PTA)前后血流速度及血流量的变化进行检测 ,并以 10例正常人的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结果 PTA前 ,BCS患者RHV和IVC的平均峰值流速 (APV)明显低于正常组 [RHV :( 5 .0 5± 3.6 9)cm/svs ( 14 .73± 4.5 2 )cm/s ,P <0 .0 0 1;IVC :( 3.0 2± 6 .87)cm /svs ( 2 3.6 7± 5 .38)cm /s ,P <0 .0 0 1]。PTA后 ,BCS患者APV显着增加至正常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 [IVC :( 2 4.83± 11.34)cm /svs ( 2 3.6 7± 5 .38)cm/s ,P >0 .1;RHV :( 16 .13± 10 .5 6 )cm /svs ( 14 .73± 4.5 2 )cm/s ,P >0 .1) ] ;而血流量增加更明显 ,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IVC :( 4 914 .79± 937.5 2 )ml/minvs ( 385 6 .96± 376 .92 )ml/min ,P <0 .0 1;RHV :( 90 2 .6 3± 5 12 .37)ml/minvs( 6 13.0 3± 2 0 8.5 6 )ml/min ,P <0 .0 1) ]。结论 BCS存在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状态 ,PTA后IVC、RHV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致恢复正常。

二、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16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和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2)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检查
        1.2.1 一般常规检查
        1.2.2 影像检查
        1.2.2. 1 超声检查
        1.2.2. 2 CT检查
        1.2.2. 3 MRI检查
        1.2.2. 4 血管造影
    1.3 手术器械
        1.导管及穿刺针:
        2. 球囊导管:
        3.血管内支架(ES)及配套输送鞘:
        4.其他器材:
2 介入治疗方法
    2.1 术前溶栓
    2.2 IVC介入治疗
    2.3 HV介入治疗
    2.4 压力测定
    2.5 术后处理及疗效观察
        2.5.1 术后处理
        2.5.2 术后疗效观察
        2.5.3 术后随访方法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Child-Pugh评级
        3.2 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压力、狭窄两端压力及下腔静脉直径变化情况
        3.3 肝、脾形态变化
        3.4 门静脉压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3.5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
        3.5.1 下腔静脉(IVC)介入治疗随访结果
        3.5.2 肝静脉(HV)介入治疗随访结果
    4 讨论
        4.1 BCS的发病原因
        4.2 BCS的分型
        4.3 BCS治疗方法的选择
        4.4 BCS介入治疗术后常见并发症
        4.4.1 穿刺局部并发症
        4.4.2 造影后急性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
        4.4.3 出血
        4.4.4 误穿心包及心包填塞
        4.4.5 心功能不全
        4.4.6 PTA后再狭窄
        4.4.7 支架相关并发症
        4.4.7. 1 支架移位
        4.4.7. 2 支架扩张不充分和断裂
        4.4.7. 3 支架植入后再狭窄
5结论

(3)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超声联合磁共振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与引流方式以及超声定量分析肝静脉引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7)彩色多普勒在Budd-Chiari Syndrom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部分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Budd-Chiari Syndrome的诊断价值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Budd-Chiari Syndrome介入手术疗效观察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及图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病例选择
        1.1.2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准备工作
        1.2.2 血流速度测定
        1.2.3 测定血管直径和计算血流量
        1.2.4 介入治疗 (PTA) 术及压力测定
        1.2.5 PTA后血流速度与血管直径的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 料 与 方 法
    一、研究对象
        1.病例选择:
        2.选择正常对照:
    二、仪器
        1.美国GE Advantax-CLV/DLX
        2.Cardiometrics FloMap Ⅱ 型超声多普勒血流速度测量导丝系统:
        3.日本Nikon Kohden公司产RH-6000型八导生理记录仪:
    三、检测方法
        1.准备工作:
        2.血流速度测定:
        3.测定血管直径和计算血流量:
        4.PTA术及压力测定:
        5.PTA后血流速度与血管直径的测定:
    四、统计学方法
结 果
讨 论

四、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16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介入和保守治疗的疗效分析[D]. 陆佳欣. 郑州大学, 2020(02)
  • [2]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A]. 顾亚奇. 第十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优秀论文集, 2019
  • [3]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J]. 廖爱民,张晋芬.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04)
  • [4]超声联合磁共振评价Budd-Chiari综合征血管病变与引流方式以及超声定量分析肝静脉引流的研究[D]. 盖永浩. 山东大学, 2016(10)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 陶艳清,王萍.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06)
  • [6]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J]. 苏静君,苏国强,方苇,张逢吉,孔凡明. 上海医学影像, 2007(04)
  • [7]彩色多普勒在Budd-Chiari Syndrom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D]. 姚树新. 山东大学, 2005(01)
  • [8]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价[J]. 李东野,徐晤,祖茂衡,夏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01)
  • [9]血管内超声多普勒技术对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肾静脉及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变化的研究[J]. 徐晤,祖茂衡,李东野,夏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06)
  • [10]血管内多普勒超声对Budd-Chiari综合征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研究[J]. 徐晤,李东野,祖茂衡,夏勇.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09)

标签:;  ;  ;  ;  ;  

Budd-Chiari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管内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