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寻找中央烧制区,发现汝瓷新型,先见汝瓷新纹饰

汝窑——寻找中央烧制区,发现汝瓷新型,先见汝瓷新纹饰

一、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论文文献综述)

德文轩主[1](2022)在《天青正逢盛世,壬寅“瓶”汝为魁——从一件竹颈瓶的考证试论北宋汝瓷之旧知新见》文中研究指明值壬寅新年之际,谨以友人自珍之汝窑天青釉盘口鼓腹弦纹竹颈瓶,探讨北宋汝瓷之旧知新见,献丑于读者,求证于方家。一、汝窑旧知汝窑,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所产瓷器素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的美誉。由于文献记载不详,

严亚楠[2](2021)在《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的美学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瓷器的形制设计在不同朝代不仅是产生鲜明异同性、功能性的要素之一,而且在深层文化内涵方面,也反映出人类所处时代背景、生活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北宋汝官窑瓷器被誉为“汝之为魁”。它血统高贵、寥若晨星、价值连城,不仅作为祭祀物、装饰物、艺术形式、文化思想的表现载体,还蕴含着北宋所推崇的简单纯粹、和谐秀逸、朴拙清新的形制美学思想。本文对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的美学进行分析总结,意在探讨关于形制背后的意识美学与各方面深层文化影响地源流,着重深挖宋人潜在的创造意识、审美心理特征与设计思想以揭示其美的本质,不仅让其具有收藏、欣赏、文化价值,希望还可以对当代汝瓷艺术设计创新和其他相关领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文章主要从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对北宋汝官窑瓷器的概念做一个定义并分析促进汝官窑瓷器产生发展的所需条件;第二部分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以便了解、梳理形制的大致特点,进而以北宋传世汝官窑瓷器形制的美学为切入点,通过形式美法则结合实例的分析方式探究其外在美原因;第三部分器物形制的美学研究不能脱离于实际,应通过对艺术实践的分析概括上升为理论。探究具有代表性的汝官窑瓷器,总结设计理念找到造型产生的真正动因,理念背后一定有其系统、完备的学说支持,进而延伸出北宋朝代所特有的哲学观;第四部分理论又可以指导新的审美艺术实践活动。经过上述的层层递进分析,本篇论文总结了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对当代汝瓷创新方向可以参考借鉴的三个统一特点,以便设计出具有民族风尚的产品来满足时代的召唤。

闫卓恩[3](2020)在《基于拉斯韦尔模式对汝瓷的当代传播研究》文中提出汝瓷是宋代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窑所生产的瓷器,因产自古代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而得名。2011年,汝瓷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瓷天青淡雅的釉色、古朴自然的造型、似玉非玉的胎质代表着我国古代制瓷业的发展高峰,同时汝瓷也蕴含着“天人合一”、“无为”、“君子如玉”等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体现着宋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文人的审美旨趣。在当下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汝瓷作为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汝瓷的传承与传播总是相伴而行,汝瓷传播为汝瓷传承助力。随着传播时代的不断演变,不同传播时代中的汝瓷传播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从印刷传播时代的一元格局逐步进入到网络传播时代的全民共享,从古代由精英阶层掌控到现代真正贴近大众。但汝瓷传播发展到当代仍面临着困境,大众对汝瓷知之甚少,同时汝瓷在当代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都造成当下汝瓷知名度不高的局面。那么,汝瓷在当下时代中的传播现状如何?具有怎样的传播特征?在传播中又存在哪些问题?这是本文写作前的疑问与出发点。围绕这些疑问,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实地调查法从传播学角度对汝瓷展开研究。首先,在第一章中对汝瓷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作了简要概述;其次,在第二章中梳理了汝瓷传播的演变阶段并分析了其当代传播价值;再次,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章,立足于汝瓷的当代传播,运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以及传播效果五方面对其展开具体研究;最后,在第四章中通过对汝瓷当代传播的反思,找出汝瓷当代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相对应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以此来作为本文研究的落脚点,以期汝瓷传播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汝瓷知名度。

孙新民[4](2015)在《伏牛山地区唐宋瓷业的生产与繁荣》文中认为伏牛山地区经过考古发掘的瓷窑址已有十余处,其中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入选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禹州市神垕镇钧窑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发现表明,唐宋时期是伏牛山地区瓷器手工业生产的繁荣阶段,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对巩义市黄冶、白河窑址的考古发掘,确定了唐开元贡白瓷的窑口及唐青花的产地;对鲁山县段店窑址的发掘,印证了唐《羯鼓录》有关"鲁山花瓷"的记载,为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唐代拍鼓找到了产地;对汝州市严和店窑、宜阳县西街窑等窑址的发掘,明晰了临汝窑的窑炉结构、制作技术和不同装饰风格;对宝丰清凉寺窑址的发掘,发现了北宋汝窑并找到了汝窑中心烧造区,出土了一批传世品未见的新器型;对汝州张公巷窑的发掘,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官窑品质的青瓷器,为寻找北宋官窑提供了线索;对禹州钧窑的四次考古发掘,为确定钧窑的始烧年代及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刘莹[5](2013)在《北宋汝官窑瓷造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宋汝官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对北宋汝官窑造型设计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图像法、设计学等研究方法,以北宋官府手工业制度的视角,将汝官窑的陶瓷造型列为研究对象,针对汝官窑陶瓷造型设计的设计因素、造型形态、造型设计美等方面展开研究。经过对目前还存世的汝官窑瓷器及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认为汝官窑瓷造型由于受到“官窑官样”的政治制度、“备物致用”与“仿古适今”的设计思想、高坐具和合餐制的饮食方式等影响,使用自然元素和几何元素作为造型形态,呈现出了典雅清新的感官美、格调高雅的意境美。本文通过对北宋汝官窑造型设计的专门研究,力图为北宋器物造型的造物思想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路径,也为汝瓷的现代化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

王锐[6](2011)在《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耀州窑“十里窑场”为中心,以发掘出土及存世的耀州瓷实物为研究对象,以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据参照,结合实地考察,运用了比较美术的研究方法作为这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同时也结合了考古类型学的有关方法以及图像学等其他研究方法作为辅助手段,对耀州窑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制品进行了艺术发展状况与风格特征演变的分析研究;并专题对古代金银器、玻璃器、绘画等三种艺术形式对耀州瓷艺术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耀州瓷造型与纹样装饰的稿样来源与使用等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归纳。作者认为,耀州窑延烧时间跨越千年,瓷器产品的艺术风格转变多样,呈现出复杂多变的艺术面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和其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艺术形式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如唐宋时期精致的金银器对耀州瓷造型与纹饰装饰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并对耀州瓷生产观念的转变及装饰技法的改进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而促使耀州瓷达到了“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高级品质。而耀州瓷釉的生产方向一直是朝着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质感的色釉系列发展,这极有可能是受到古代珍贵的西方玻璃器的影响,并且在瓷器造型与装饰技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借鉴关系,这是作者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得出的研究观点。宋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影响到耀州瓷的装饰纹样,使其更具艺术性和丰富性,多姿多彩的纹样又折射出不同时期纷繁多样的民俗文化信息。稿样的使用是耀州瓷对绘画艺术及其它工艺美术进行吸收与借鉴的结果,在耀州瓷纹饰装饰研究中发现存在着一稿多用,以及同一经典题材式样的多处使用等情况,本文首次对此进行了初步系统的研究论述。耀州瓷艺术的发展受到过多种文化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地区的瓷器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诸多的耀州瓷艺术遗存已成为人类艺术中重要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研究价值。

孙新民[7](2002)在《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文中研究说明 自明人吕震等着《宣德鼎彝谱》:"内府收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后人便把汝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瓷器胎质细洁,造型工整,釉色呈纯正的天青色,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誉。在釉面上往往开有极小的纹片,细碎繁密,宛如鱼鳞状或冰裂纹。加之在制作时工艺精细,满釉裹足支烧,支钉细小似芝麻状,因此备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北宋灭亡后,金人入主中原,窑工南迁,窑区荒废。岁月如梭,数百

二、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论文提纲范文)

(1)天青正逢盛世,壬寅“瓶”汝为魁——从一件竹颈瓶的考证试论北宋汝瓷之旧知新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汝窑旧知
二、文献记载
三、汝瓷新见
    (一)赏其色,青如天
    (二)观其釉,面如玉
    (三)论开片,蟹爪叹
    (四)察气泡,晨星稀
    (五)棕眼虫洞自然成
    (六)芝麻支钉釉满足
    (八)时代痕,千年赋
    (七)香灰胎,轻重适
    (九)鼓腹线简,器美形妙
    (十)器型独特,孤品存乎?

(2)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的美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北宋汝官窑瓷器概说
    2.1 汝官窑瓷器定义
    2.2 汝官窑瓷器的发展条件
    2.3 汝官窑瓷器的时代分期
3 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分类及美学特征
    3.1 汝官窑瓷器形制分类
        3.1.1 实用器皿
        3.1.2 陈设器皿
        3.1.3 “礼”器
    3.2 汝官窑瓷器形制的设计美学特征
        3.2.1 比例与尺度的功能之美
        3.2.2 变化与和谐的结构之美
        3.2.3 对比与协调的形态之美
        3.2.4 节奏与韵律的意境之美
4 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的设计理念及哲学观
    4.1 汝官窑瓷器形制的设计理念
        4.1.1 观象制器的自然性理念
        4.1.2 革故鼎新的独特性理念
        4.1.3 追根溯源的民族性理念
        4.1.4 崇礼尊人的人文性理念
    4.2 汝官窑瓷器形制的哲学观
        4.2.1 尚理平朴
        4.2.2 中庸之道
        4.2.3 天人合一
5 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美学对当代汝瓷形制创新的启示
    5.1 功能与审美的统一
    5.2 器物与思想的贯通
    5.3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拉斯韦尔模式对汝瓷的当代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一 理论基础
        二 汝瓷文献研究综述
        三 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汝瓷概述
    第一节 汝瓷的发展脉络
        一 古代汝瓷的兴起与消亡
        二 现代汝瓷的恢复与发展
    第二节 汝瓷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汝瓷的文化内涵
        一 君子如玉:个人志趣的符号载体
        二 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符号印记
        三 China瓷:对外传播的符号标识
第二章 汝瓷传播的演变阶段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汝瓷传播的演变阶段及特征
        一 印刷传播时代:一元格局
        二 大众传播时代:转型过渡
        三 网络传播时代:全民共享
    第二节 汝瓷传播的当代价值
        一 响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
        二 汝瓷文化与当下审美的契合
        三 河南对外传播与发展的名片
第三章 汝瓷当代传播现状及特征
    第一节 传播者:多元主体参与传播
        一 引领:传媒组织与汝州市政府
        二 主力:汝瓷传承人与企业
        三 助力:汝瓷文化传播公司
    第二节 传播内容:文化表达的多面探索
        一 报道型:以汝瓷基本信息为主
        二 专业型:以汝瓷细节信息为主
        三 欣赏型:以汝瓷艺术信息为主
    第三节 传播渠道: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一 官方宣传:传统媒体渠道
        二 自我呈现:社交媒体渠道
        三 实地感知:线下场域渠道
    第四节 传播对象:兼具广泛性与针对性
        一 广泛性:社会大众
        二 针对性:汝瓷爱好者与收藏者
    第五节 传播效果:构建全新传播生态
        一 微观:接收边界的互动与消融
        二 中观:形象意涵的诠释与丰富
        三 宏观:文化技艺的认同与赓续
第四章 汝瓷当代传播的反思与建议
    第一节 汝瓷当代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传播主体各自为营,缺乏合作
        二 传承人缺乏传播理念与传播技能
        三 传播内容的局限与缺乏趣味
        四 传播渠道的保守与运营不善
    第二节 汝瓷当代传播的发展建议
        一 多方主体协同,整合传播
        二 校企合作,培养汝瓷技艺与传播人才
        三 与时俱进,创新汝瓷传播理念
        四 拓宽线上与线下渠道,完善汝瓷传播格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伏牛山地区唐宋瓷业的生产与繁荣(论文提纲范文)

(5)北宋汝官窑瓷造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 汝官窑概念界定
2 汝官窑瓷造型的相关问题
    2.1 官窑官样
    2.2 制作流程
    2.3 使用对象
    2.4 造型来源
3 汝官窑瓷造型的分类
    3.1 饮食器
        3.1.1 食器
        3.1.2 饮器
    3.2 文房
    3.3 礼器
4 汝官窑瓷造型的形态
    4.1 备物致用:汝官窑饮食器造型
    4.2 文房清玩:汝官窑文房造型
    4.3 仿古适今:汝官窑礼器造型
5 汝官窑瓷造型的设计美
    5.1 造型的形式美
        5.1.1 自然元素的运用
        5.1.2 几何元素的运用
    5.2 造型的风格美
        5.2.1 典雅清新感官美
        5.2.2 格调高雅意境美
    5.3 造型的功能美
        5.3.1 实用功能
        5.3.2 审美功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索引
附录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附件

(6)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范围、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范围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1.2.1 研究难点
        1.2.2 研究创新点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资料来源与研究现状
        1.5.1 研究资料来源
        1.5.2 研究现状
2 耀州陶瓷烧造源流概述及耀州窑性质
    2.1 耀州地区陶瓷烧造的历史沿革
        2.1.1 唐代以前的耀州陶瓷烧造
        2.1.2 唐代耀州窑的创烧与发展
        2.1.3 五代耀州窑的成熟与创新
        2.1.4 宋代耀州窑及耀州窑系的形成
        2.1.5 宋代以后耀州窑的烧造
    2.2 各时代耀州窑的性质划分
3 耀州瓷艺术流变
    3.1 唐代的耀州瓷艺术
        3.1.1 多品种的色釉装饰
        3.1.2 渐趋多样与完善的造形装饰艺术
    3.2 五代时期的天青釉瓷艺术
    3.3 宋代的耀州青釉刻、印花瓷艺术
        3.3.1 宋代耀州瓷的装饰艺术创新
        3.3.2 宋代耀州刻、印花青瓷的视觉美学创新
    3.4 金、元、明时期的耀州瓷艺术
4 金银器对耀州瓷艺术风格的影响
    4.1 唐代金银器盛行的原因
    4.2 唐宋时期金银器的制作及其管理机构
    4.3 金银器的设计与制作艺术风格
    4.4 耀州瓷对金银器的仿制
        4.4.1 耀州瓷器仿制金银器的原因
        4.1.2 耀州瓷仿制金银器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4.4.3 耀州瓷仿制金银器的艺术分期
        4.4.4 仿制金银器对耀州瓷艺术的影响
        4.4.5 耀州荷叶形瓷器盖的艺术演变
    4.5 耀州瓷仿制金银器的美学意义与现实意义
5 玻璃器对耀州瓷艺术的影响
    5.1 我国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的早期玻璃器及其价值与影响
    5.2 早期玻璃器与耀州瓷的比较研究
        5.2.1 耀州瓷与玻璃器的色质比较
        5.2.2 耀州瓷与玻璃器的器型比较
        5.2.3 耀州瓷与玻璃器的成分比较
        5.2.4 耀州瓷器表装饰手法与玻璃器的比较
6 绘画艺术对耀州瓷的影响
    6.1 古耀州地区的绘画艺术
        6.1.1 唐宋时期的绘画艺术发展概况
        6.1.2 古代耀州地区的绘画艺术
    6.2 绘画技法对耀州瓷装饰技法的影响
        6.2.1 线描法与耀州划花法
        6.2.2 凹凸晕染法与耀州刻花刀法
    6.3 绘画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6.3.1 折枝法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6.3.2 “装堂花”与“铺殿花”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6.3.3 团扇画样式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7 耀州瓷装饰稿样研究
    7.1 “粉本”的流传与稿样的使用
    7.2 “官样”、“民样”与时代风尚
    7.3 耀州瓷装饰稿样研究
        7.3.1 耀州瓷同一题材稿样的多种表现形式
        7.3.2 耀州瓷稿样中同一典型骨架构成样式的题材替换
        7.3.3 耀州鼎式香炉的稿样应用
8 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四、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论文参考文献)

  • [1]天青正逢盛世,壬寅“瓶”汝为魁——从一件竹颈瓶的考证试论北宋汝瓷之旧知新见[J]. 德文轩主. 收藏与投资, 2022(02)
  • [2]北宋汝官窑瓷器形制的美学探究[D]. 严亚楠.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基于拉斯韦尔模式对汝瓷的当代传播研究[D]. 闫卓恩. 郑州大学, 2020(02)
  • [4]伏牛山地区唐宋瓷业的生产与繁荣[J]. 孙新民.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5(01)
  • [5]北宋汝官窑瓷造型设计研究[D]. 刘莹.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3(01)
  • [6]耀州瓷艺术图像比较研究[D]. 王锐. 西安美术学院, 2011(06)
  • [7]汝窑——找到中心烧造区发现汝瓷新器型首见汝瓷新纹饰[J]. 孙新民. 文物天地, 2002(01)

标签:;  ;  ;  ;  ;  

汝窑——寻找中央烧制区,发现汝瓷新型,先见汝瓷新纹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