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和沟渠治理重点工程督办

水土保持和沟渠治理重点工程督办

一、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论文文献综述)

赵溦[1](2016)在《窟野河流域水沙演变的尺度效应驱动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影响着流域的水文及水沙特性,不同时空尺度及流域下垫面的变化特性也会对窟野河输沙率及径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气候和人为活动是影响窟野河水沙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窟野河三个不同尺度的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0-2013年勘测数据和研究资料的分析比对,研究了不同尺度情况下下垫面变化对水沙演变影响,并用灰色分析法计算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的关联度。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收集和系统地分析了1980-2013窟野河现有雨量站降雨量、径流量、输沙量资料。2、收集和分析了新庙、王道恒塔和温家川水文站降雨量径流量和以及输沙量资料。采用双累计曲线法绘制1980-2013年窟野河流域不同时段径流量-降雨量双累积曲线及不同时段输沙量-降雨量双累积曲线。3、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三个研究区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变化趋势并于1988年和1997年出现两个明显转折点,其由此可以初步划分水沙变化的三个典型时段,1980-1988年,1989-1997年,1998-2013年,并绘制各典型年份的双累积曲线图。4、用Mann-Kendall检验法校验法确认典型年划分为1 980-1988年,1989-1997年,1998-2013年。5、计算减水减沙效应可知三个时段的减水减沙效应,随评价期时段增加,说明窟野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林业农业措施及水保工程措施发挥了持续蓄水保土效应。随着治理程度的增加水保效应更加明显。从整个评价时段观测新庙在效应评价期内减水效应为64%,减沙效应为38%,减水效应大于减沙效应。王道恒塔在效应评价期内减水效应为6.6%,减沙效应为30%。温家川在效应评价期内减水效应为14.2%,减沙效应为58%,减沙效应大于减水效应。6、用灰色分析法计算影响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的关联度。由灰色分析法计算得出对于影响径流量的两个驱动因子降雨和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的关联度明显高于降水的关联度,关联度受尺度大小的影响不明显。在三个典型年划分时段内均遵循相应规律。对于影响输沙量的两个驱动因子降雨量和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的关联度大于降雨量的关联度,关联度受尺度大小影响不明显,在三个典型年划分时段内均遵循此规律。

徐勇[2](2014)在《西吉县新营乡三条川骨干坝工程管理探析》文中指出介绍了西吉县新营乡三条川骨干坝工程的基本情况,阐述工程的枢纽组成,并从建设期和运行期等不同阶段总结了三条川骨干坝工程的管理措施,以期为大坝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王盼[3](2012)在《泥浆泵筑坝试验研究 ——重粉质壤土区泥浆排水固结方式优化模拟试验》文中提出泥浆泵筑坝是在水坠坝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型筑坝技术。水坠坝是我国首创的一种自流式冲填坝,它对筑坝地形和料场的要求较高,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水坠法筑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泥浆的脱水固结比较困难。为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施工工艺,引入了新的机械设备—泥浆泵,代替了水坠坝的自流式冲填,而用泥浆泵完成泥浆冲填。这一研究不仅是对泥浆泵机械设备的研发,更重要的是对泥浆的物理性能有了深入研究。除此之外,泥浆泵筑坝还带动其它水土保持措施的发展,料场取土时可以新造梯田;取土场靠近周边水库,还可增大周边水库库容。虽然该筑坝技术有很多优点,但试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核心问题还是泥浆脱水固结。筑坝土料为重粉质壤土,该类土的特有性质给坝体排水带来很大难题。以往水坠坝主要研究轻、中粉质壤土,但这方面的资料和经验都很有限,也缺乏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更不能为泥浆泵筑坝提供有用资料和经验,所以制约了水坠坝和泥浆坝在该区的应用和推广。本文以杨凌土为研究对象,运用水力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和水坠法筑坝的相关技术规范,对筑坝土料进行室内试验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分析。试验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是,泥浆排水试验;二是,泥浆排水材料的优选试验。研究了以该地区土壤为筑坝土料,配置3个土水比的泥浆以2种速度填筑的6种情况下,模拟现场筑坝采用人工网管排水技术,旨在分析筛选较好的管道滤水材料或加速脱水固结的材料,通过测定泥浆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来优选泥浆脱水固结的方式。其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泥浆泵筑坝技术,对泥浆泵筑坝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及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如下:常规土工试验结果分析得到该区土壤类型为重粉质壤土。结果还表明土料的粒径分布不均、级配良好,说明该类土进行泥浆筑坝是可行的。土水比、冲填速度与侧向管排水量、下渗量之间的规律表现为:排水量均随浆体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土水比、冲填速度和含水率的规律为含水率都随着浆体高度的增大而成指数递增,但变化幅度很小。土水比、冲填速度和泥浆湿密度之间的规律表现为,湿密度都随泥浆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土水比、冲填速度与沉陷变形的规律表现为:两种沉陷状态(每天沉陷与隔天沉陷)随灌浆高度的变化其变化规律都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都满足二次曲线方程。土水比、冲填速度与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表现为:抗剪强度随灌浆高度变化的规律都呈指数递减;土水比、冲填速度和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表现为:其随着浆体高度的变化规律都成指数增大。对试验数据进行主效应和多重比较分析,最后得到较好的滤水材料是土工布,最佳排水固结土水比和填筑速度分别为3和30cm/d,比较理想的泥浆脱水固结方式是增设一定密度的管网排水系统,并用土工布包裹于管道滤水,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泥浆中掺沙的方法来促进排水。

王煜[4](2007)在《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模式与推广研究》文中提出该论文全面总结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模式、运行管理模式,并就管理中存在问题、各自利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利于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机制和推广应用的途径。研究认为以行业的流域机构作为建设单位,行使对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其优点主要表现在:①组织管理程序简单、有序,中间环节少,对上级的计划、文件和有关指示便于落实;②能够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技术优势,技术人员多,科研、施工、管理等优势明显;③建设资金管理较规范,没有挤占、挪用和不合理开支等情况。缺点主要是与地方政府、群众的关系沟通、占有土地等问题的解决上难以发挥更大的协调作用。以地方水(水土保持)行政部门作为建设单位,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受传统管理的影响,地(市、盟)水利(水保)局虽为法人单位,但法人的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充其量还是“二传手”;②实行了工程监理制,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基本杜绝了谎报、瞒报治理措施数量的不轨行为。但要真正独立、自主、公正的开展监理工作,还是受管理的影响,有一定困难;③就目前的投资标准和资金来源组成,实行招标投标制的条件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坡面治理工程,投资少、量大、面广、不集中、季节性强等特点更是无法实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形势下,各个有关农村建设的水利水保工程将会大量的实施,以上两种建设模式在一定时期仍然会同时存在,并将会发挥更大的管理作用,从近几年的建设管理情况看,以县(旗)级水利水保部门作为建设单位是比较合理的,关键是要加大监管力度,使有限的建设资金真正用到工程建设上来,使工程长期温定地发挥效益,受益于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研究同时认为,只有改革淤地坝运行管理才会有生机,才会长期稳定发挥拦泥、淤地、种植等综合效益。在实施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中,应紧密围绕“三权”来进行,即转变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并逐步向“三权合一”的方向转变,切实做到“责、权、利”的高度统一。已经实践成功的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告诉我们,只有靠群众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最有可能管理好,借鉴其他项目成功的管理经验,提出建立淤地坝示范管理理事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初拟了一套关于淤地坝管理运行的办法,并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取得了一定的示范效果。鉴于淤地坝在黄土丘陵沟壑区中的作用和地位,建议今后还要继续要加大研究力度,提出更合理、更有操作性的管理办法和制度,逐步进行推广,特别要在淤地坝分布较广泛的陕、晋、蒙、甘等地扩大示范区域和数量,这对促进淤地坝的管理维护和开发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田磊[5](2007)在《浅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何服务于“三农三牧”》文中研究指明青海省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省份,但农牧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居全国落后水平,在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是青海省新时期农牧区发展中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何服务于"三农三牧"做了粗浅分析并进行了展望。

张勇[6](2007)在《淤地坝在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地位和作用研究》文中指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陕西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我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并引发了沙尘暴、黄河断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多年的水土流失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表明,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在有效减少入黄泥沙,防治黄河水患,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及水土流失特点、危害以及淤地坝产生、发展和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等相关资料收集整理,通过对陕北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经验和存在问题较为系统的学习总结,在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发展淤地坝的自然条件、社会有利条件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从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思路,初步研究了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和效益,分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陕北淤地坝建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意见。

白立强[7](2007)在《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林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近、中、远期目标,“确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确定林业工程推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林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迅速地、整体地提高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对于又好又快地搞好我国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普遍归纳分析与解剖具体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实施这两类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的优缺点及其取得的成效,指出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中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作者十几年来参与我国林业国际合作造林项目建设的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设理念和建设方法方面的对策,即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应该坚持的9点理念,包括林业建设要多目标发展、林业建设要有参与式发展理念、林业建设要引入社区林业理念、林业建设要重视弱势群体、生态建设应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林业建设要注重生物多样性、林业建设要坚持全过程管理、要树立质量第一和优良林分经营观念、要科学设计造林模型,加大混交林营造比例,以及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采用的10种方法,即要细致调研,寻找问题,确定项目发展目标、采取工程目标管理、实行参与式规划、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和项目年度计划图、实行责任制管理、实行合同制管理、实行质量监理制和多级监测制、实行财务报帐制和审计监督制、实行全过程管理、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同时,还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领导一定要重视,要建立健全的机构、要有必要的资金保证,要加强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素质以及加强技术支撑等5项保障措施。

赵爱军[8](2005)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代替的基础资源。我国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水土资源相对贫乏,以占世界7%的耕地要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2%,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水土资源匮乏是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土壤侵蚀是造成我国水土资源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地力下降,生态失衡,洪涝灾害频发,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相当于流失6.67万hm2耕作层,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国每年因土壤侵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因此,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组织协调系统中各个组分的关系,用系统的思想来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问题,剖析现有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管理制度和技术障碍,从法律政策、资金投入、技术支撑、治理成效的评价、国家、农民和社会组织的角色等多角度探索、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新模式,以促进我国水土流失防治速度的加快和防治水平的提高。这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客观的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运用系统论、资源价值论、水土保持学、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博弈论的方法,在系统分析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现状及部分有代表性的国外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主体、法规体系、社会伦理、效益评价体系、资金投入、技术支撑、机构设置、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创造性地提出了量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评价体系,构建了相应的制度框架,并在此框架内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小流域治理模式。新模式包括以下4个要素:科学和谐的治理理念,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不断完善的技术体系,政府引导的市场运行组织方式。最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三峡库区的乐天溪流域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提出了创建新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对策。通过研究、提出新的模式和对策,有助于促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实现“两个可持续”的根本目的,即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通过实现“两个可持续”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薛顺康,王答相[9](2004)在《淤地坝系试点示范建设浅见》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回顾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做好淤地坝建设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试点示范工作对淤地坝建设的推动作用。围绕淤地坝可研、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4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淤地坝试点工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开展以支流为单位淤地坝系建设对淤地坝长远发展和水土保持治黄事业的优越性,指出了实施好支流坝系试点示范工程应抓住的关键环节,旨在为广大从事淤地坝建设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王博,蒋钢[10](2002)在《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文中研究说明1999年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首次实行了工程建设监理制 ,使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为进一步规范治沟骨干工程建设监理工作 ,建议采用监理与报账制相结合的方法 ,尽快完善相关监理规程 ,努力促进监理工作从以质量控制为主延伸到对质量、投资、进度进行全面监理 ,同时逐步引入设计阶段监理和施工招标阶段监理 ,全面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水平

二、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论文提纲范文)

(1)窟野河流域水沙演变的尺度效应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窟野河流域现状
    2.1 流域基本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情况
        2.1.3 气象水文
        2.1.4 下垫面基本情况
        2.1.5 社会经济情况
    2.2 窟野河流域水文形态分析及水土流失情况
    2.3 流域水沙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沙演变效应分析
    3.1 双累积曲线法
    3.2 双累积曲线法在窟野河水沙分析中的应用
    3.3 利用MK分析法校验法水沙变化时段确定
    3.4 水沙演变趋势分析
    3.5 减水减沙效应计算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地利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4.1 窟野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2 土地利用类型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第五章 水沙变化影响因子敏感度
    5.1 驱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
    5.2 驱动因子分析
    5.3 驱动因子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成果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西吉县新营乡三条川骨干坝工程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工程的枢纽组成
3 工程管理措施
    3.1 建设期管理
        3.1.1 明确项目法人, 实行“四制”管理。
        3.1.2 质量管理。
        3.1.3 财务与资金管理。
    3.2 运行期管理
        3.2.1 管护单位。
        3.2.2 管护范围与职责。
        3.2.3 运行监督管理。

(3)泥浆泵筑坝试验研究 ——重粉质壤土区泥浆排水固结方式优化模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试验方案
    2.1 试验设计
        2.1.1 常规土工试验
        2.1.2 泥浆排水试验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常规土工试验
        3.1.1 常规土工试验结果
        3.1.2 常规土工试验分析
    3.2 泥浆排水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滤水材料筛选试验结果与分析
        3.2.2 土工布为滤水材料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3.2.3 掺沙的泥浆排水试验
        3.2.4 泥浆中掺沙排水试验
第四章 泥浆排水固结方式优化及其评价
    4.1 模型评价
    4.2 综合评价
    4.3 统计分析结果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论文的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模式与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管理的概念、特征与特性
        1.1.1 定义
        1.1.2 特征
        1.1.3 管理的性质
        1.1.4 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1.2 淤地坝管理的现状及评价
        1.2.1 淤地坝建设管理现状
        1.2.2 淤地坝建设管理现状评价
    1.3 淤地坝(系)运用的现状与评价
        1.3.1 淤地坝(系)运用现状
        1.3.2 坝系运用的现状评价
第二章 淤地坝(系)建设管理模式
    2.1 模式的内涵
    2.2 淤地坝(系)建设管理模式
        2.2.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韭园沟示范区建设管理模式
        2.2.2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16 个项目区管理模式
    2.3 淤地坝(系)建设管理模式评价
第三章 淤地坝(系)运行管理模式
    3.1 淤地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的意义
    3.2 淤地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管理与坝系相对稳定的关系
    3.3 坝系运行管理正在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
        3.3.1 工程运用管理的思想、体制、组织和手段正逐步向市场经济贴近
        3.3.2 坝系抗御洪水的能力在逐步增强
        3.3.3 工程生产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3.3.4 增强了群众的市场经济意识
        3.3.5 形成了工程建设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资环境
    3.4 类似工程持续发展运用管理的经验
        3.4.1 湖北荆门经济自立灌区运用管理模式
        3.4.2 宁夏河套灌区运用管理模式
    3.5 淤地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管理模式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3.5.1 转变所有权
        3.5.2 放开建设权
        3.5.3 搞活经营权
        3.5.4 关于“三权合一”
第四章 淤地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管理模式设计与评价
    4.1 建立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
    4.2 建立持续发展运行管理模式的原则
        4.2.1 系统原则
        4.2.2 人本原则
        4.2.3 责任原则
        4.2.4 效益原则
    4.3 淤地坝(系)持续发展运行管理模式的内容
        4.3.1 淤地坝管理理事会
        4.3.2 淤地坝管理发展基金
        4.3.3 淤地坝产权制度改革
    4.4 坝系持续发展运用管理模式评价
        4.4.1 评价原则
        4.4.2 评价方法
        4.4.3 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内涵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试验示范点的建立
    5.2 试验示范点淤地坝效益评估
        5.2.1 淤地坝资产评估
        5.2.2 淤地坝产权界定
        5.2.3 试验示范淤地坝效益预估
    5.3 建立淤地坝示范管理理事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建设管理模式
        6.1.2 运行管理模式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淤地坝在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地位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淤地坝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地位和作用研究概况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及水土流失现状
    2.1 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
    2.2 河流水系与河道径流泥沙特性
    2.3 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
第三章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与管理现状
    3.1 淤地坝产生、发展和建设现状
    3.2 淤地坝的组成、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3.3 淤地坝建设管理情况
    3.4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与淤地坝建设的关系
    4.1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的地位分析
    4.2 淤地坝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和综合效益
第五章 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发展潜力分析
    5.1 黄土高原发展淤地坝的自然条件分析
    5.2 黄土高原发展淤地坝的有利条件分析
第六章 加快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对策
    6.1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6.2 加快陕北淤地坝发展的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7)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背景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世界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动态
    2.2 国内林业生态建设发展及研究动态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及政策依据
第四章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五章 近年来我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5.1 近年来我国国内林业生态项目情况及存在问题
    5.2 近年来我国林业国际合作生态项目建设情况
    5.3 国内林业生态项目与国际合作生态项目的优缺点比较分析
第六章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的理念研究
    6.1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多目标发展
    6.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有参与式发展理念
    6.3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引入社区林业理念
    6.4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重视弱势群体
    6.5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应体现农民的利益分配
        6.5.1 “两率”中体现的利益分配关系
        6.5.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工作中的利益分配要遵循科学规律和客观现实
    6.6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注重生物多样性
    6.7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坚持全过程管理
    6.8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树立质量第一和优良林分经营观念
    6.9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科学规划,加大混交林营造比例
第七章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方法
    7.1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细致调研,寻找问题,确定项目发展目标
    7.2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采取工程目标管理
    7.3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实行参与式规划
        7.3.1 参与式林业规划的定义及体现的思想
        7.3.2 参与式林业规划的方法与传统规划方法的区别
        7.3.3 参与式林业规划的方法及要求
    7.4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制定项目执行计划和年度计划图
        7.4.1 项目实施计划
        7.4.2 项目年度计划图
    7.5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实行责任制
    7.6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采用合同制
    7.7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实行项目监理、监测控制
        7.7.1 实行质量监理制
        7.7.2 造林检查采取多级检查制
        7.7.3 采取完善的社会经济评估体系
    7.8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实行财务报帐制和审计监督制
        7.8.1 采取财务报帐制
        7.8.2 实行审计监督制
    7.9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实行全过程管理
    7.10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要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
第八章 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8.1 领导要重视
    8.2 机构要健全
    8.3 必要的资金保证
    8.4 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培育林业生态建设市场
    8.5 加强培训,提高参与人员素质
    8.6 加强技术支撑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各项建设措施的制约因素讨论
    9.3 研究成果的先进性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一种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
        (二) 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二、研究动态
        (一) 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防治阶段
        (二) 流域综合治理阶段
        (三) 流域治理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阶段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构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构
    四、本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二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内涵和技术体系
        (一) 小流域的概念分析
        (二) 小流域综合治理内涵
        (三)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传统技术体系
    二、小流域生态系统分析
        (一)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组成
        (二) 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
    三、小流域经济系统
        (一) 小流域经济系统的内涵
        (二) 经济系统的功能
    四、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理论基础——资源价值论
        (一) 边际效用理论
        (二) 产权经济理论
        (三) 外部性理论
    五、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和功能
        (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
        (二)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功能
第三章 国外流域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流域治理法律述评
    二、国外流域综合治理管理体制
        (一) 美国
        (二) 日本
        (三) 澳大利亚
    三、国外流域治理成功案例
        (一) 美国甜水河小流域
        (二) 澳大利亚埃普洛克流域
    四、国外经验借鉴
        (一) 强化组织建设,加强管理机构
        (二) 建立健全法制,依法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三) 加大政府投入,保证治理进度和效益
        (四) 重视科研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和效益
        (五) 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参与式管理
        (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第四章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推演
        (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历史沿革
        (二)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述评
        (一) 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法律的积极作用
        (二) 法律在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表现出的缺陷
    三、我国流域治理资金投入与管理分析
        (一) 投资主体
        (二) 主体特征
        (三) 投资结构
        (四) 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四、我国流域治理技术分析
        (一) 在基础性研究方面
        (二) 在应用研究方面
        (三)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五、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问题
        (一)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彻得不够
        (二) 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得不够
        (三) 建设管理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四) 预防监督有待加强
        (五) 工程建后管理不力
        (六) 行业管理不到位
        (七) 资金管理不规范
        (八) 基础工作薄弱
第五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分析
    一、政府
        (一) 政府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二) 政府发挥作用的手段
        (三) 地方政府
    二、社会组织
        (一) 社会组织的必要性
        (二) 社会组织的功能
    三、农户
        (一) 农户行为方式影响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难易
        (二) 农户参与机制的障碍
        (三) 农户参与机制的保障措施
    四、主体间的博弈分析
第六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社会伦理分析
    一、水土保持伦理的内涵和发展
        (一) 水土保持伦理的内涵
        (二) 水土保持伦理的发展
    二、我国水土保持伦理的现状
        (一) 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
        (二) 各级政府的职能逐步转变
    三、倡导的水土保持伦理观
        (一) 水土保持伦理观的内容
        (二) 水土保持伦理观的特点
        (三) 树立新的水土保持伦理观
第七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一、评价目的和意义
    二、小流域效益评估的原则
    三、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方法
        (一) 方法综述
        (二) 指标体系的确定
        (三) 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步骤
    四、水土保持价值评估方法
        (一) 水土保持功能
        (二) 指标的确定与评价
        (三) 基于遥感的评价技术体系
        (四) 生态参数测量
        (五) 水土保持价值计算
第八章 小流域综合治理案例分析
    一、乐天溪流域概况
    二、乐天溪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其变迁
        (一) 乐天溪流域水土流失历史推演
        (二) 乐天溪流域治理措施选择
        (三) 乐天溪流域水土流失变迁
    三、乐天溪流域治理效益评价
        (一)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二) 流域治理前后指标值变化及其隶属度函数
        (三) 评价结果及解释
        (四) 流域水土保持价值估算
    四、乐天溪流域治理的管理机制
        (一) 流域综合治理中具体管理办法
        (二) 流域综合治理中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足
    五、乐天溪流域治理的社会伦理意识状况
第九章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
    一、我国小流域治理的典型模式分析
        (一) 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
        (二) 黄土高原世行贷款治理模式
        (三) 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吸纳社会资金的模式
        (四) “公司+基地+农户”治理模式
        (五) 生态修复治理模式
    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治理模式
        (一) 科学和谐的治理理念
        (二) 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
        (三) 不断完善的技术体系
        (四) 政府引导的市场运作组织方式
第十章 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一) 尽快修订《水土保持法》,提高依法治理水平
        (二) 加强预防监督,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三) 完善和落实政策,多渠道增加投入
    二、强化政府行政推动力
        (一)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行为
        (二) 坚持归口管理,加强部门配合
        (三) 广泛宣传,提高全民水保意识
    三、高度重视水土保持科技工作
    四、强化机构队伍建设
        (一) 健全和理顺水土保持机构
        (二)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五、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机制
        (一) 农民用工承诺制
        (二) 工程建设公示制
        (三) 工程质量监理制
        (四) 资金使用报账制
        (五) 治理成果产权确认制
    六、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考核机制
    七、切实加强生态修复工作
    八、加强水土保持监测预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淤地坝系试点示范建设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1 试点示范对淤地坝建设的推动作用
2 当前淤地坝试点工程应注意的问题
    2.1 坝系可研重在合理布局
        (1) 整体性。
        (2) 层次性。
        (3) 关联性。
        (4) 长期性。
    2.2 单坝设计应突出自身特点
    2.3 建设管理重点探讨推行基本建设“三项制度”
    2.4 运行管护探索的首要问题是采取有效的方式实现淤地坝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3 坝系试点示范建设的发展方向
    3.1 拓展了淤地坝示范领域
    3.2 规模效果更加突出
    3.3 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水平
    3.4 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联合作用

四、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论文参考文献)

  • [1]窟野河流域水沙演变的尺度效应驱动因素研究[D]. 赵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6(02)
  • [2]西吉县新营乡三条川骨干坝工程管理探析[J]. 徐勇.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3)
  • [3]泥浆泵筑坝试验研究 ——重粉质壤土区泥浆排水固结方式优化模拟试验[D]. 王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4]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管理模式与推广研究[D]. 王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5]浅议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如何服务于“三农三牧”[J]. 田磊. 中国水土保持, 2007(11)
  • [6]淤地坝在陕北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中地位和作用研究[D]. 张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7]林业生态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白立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8]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赵爱军.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3)
  • [9]淤地坝系试点示范建设浅见[J]. 薛顺康,王答相. 水土保持通报, 2004(06)
  • [10]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监理浅议[J]. 王博,蒋钢.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2(04)

标签:;  ;  ;  ;  ;  

水土保持和沟渠治理重点工程督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