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一、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欣月[1](2021)在《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苏珂[2](2021)在《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学习环境是给教学提供支持的一种空间,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当前在线教育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使用人数逐年增加。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但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区别,教师与学生处于不同的空间,是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在线教学下,教师与学生面临着互动方式受限、教学诸要素关系的变化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思考教师要如何做才能应对新的挑战,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因此本研究将以外教在线英语一对一教学为取材,探讨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首先,本文的研究问题来自于对现实的反思。在对现实反思后,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了解了当前在线英语教学的现状、学习环境创设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关于学习环境要素的讨论,从中确立本研究的立足点和创新点。其次,通过阐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体现出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一种双向影响的过程,为分析教学过程提供基本指导。厘清语言学习环境环境与语言学习的关系,为探讨教师创设在线英语学习环境提供思路。对学习环境要素进行深入阐述,结合外语教学的特点,形成在线英语教学学习环境要素框架:教师课堂话语、辅助学习的条件和社会性支持三个方面。根据语言学习环境要素框架,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最后,探索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结合语言学习与语言学习环境两者间的关系和课例分析的实际结果,把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分为语言输入、语言学习中介、语言输出三个层次。笔者期望本研究能为在线语言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徐锦堂[3](2021)在《基于知识空间模型的可视化学习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已经成为了教育行业的研究热点。自适应学习系统是一种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个性化学习内容的技术或产品,它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到学习者的知识盲点或能力短板,为每个学习者规划学习路径,推荐学习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自适应学习系统通常包括领域模型、学生模型和自适应模型三个核心组件,其中领域模型是对领域知识或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描述,是实现学生评价模型和自适应匹配模型的基础。本文提出了一种领域模型的构建方法——知识空间模型,该模型定义了知识单元的层次性和顺序性关系,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炼知识单元的关键词并设定能力维度,采用“关键词+能力维度”的形式对知识单元的课程目标进行描述,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评价。基于上述知识空间模型,本文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了自适应学习系统,以地图方式可视化呈现了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教师能够在后台进行学习资源管理与学生管理,学生可以在地图界面上打开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与测试,认知能力评价系统能够显示学生测试后的能力评价结果。最后,基于教学实践的实测数据,本文采用项目反应理论研究了学生的学习评价问题,给出了学生的能力评价结果。

刘蕾[4](2021)在《虚拟仿真技术在皮革学科信息化教学中的初步探索》文中指出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由于其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点,能够创设各种各样的仿真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模拟现实世界中不易实现、难以接触、危险性较高的事物和环境,应用于实验教学具有突出的优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良好的逼真的学习情境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从而完成知识迁移。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虚拟仿真技术在目前我国皮革学科的教学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因此,本论文拟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在皮革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研究,以期达到变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目的。以现代典型皮革化学品生产中的典型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以真实工厂的布局、工艺流程和工艺设备为设计基础,简化内部结构,借助Unity 3D虚拟现实系统开发平台,配套先进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建成一套皮革化学品生产仿真实训系统。通过文献查阅、工厂调查等手段收集资料,制定了皮革化学品生产虚拟仿真系统的运行脚本,包括工厂布局、车间布置、主要设备、典型的生产工艺、典型生产设备的操作及相关安全生产知识。完成了生产过程控制物料的运送及控制系统的模拟,实现了操作者身临其境的操作环境构建。分别以加脂剂、粉状氨基树脂复鞣剂和丙烯酸树脂涂饰剂生产线虚拟仿真实验为例验证了虚拟仿真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操控效果真实流畅,基本满足学生实验需求。设计并制作了可用于皮革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分析的虚拟仿真系统,以设备用途、使用频率、用水、用电为原则,合理布局实验室,并选取皮革特有的卫生性能指标,制定了虚拟仿真系统的运行脚本,包括实验室布局、实验操作规程、知识点设计等。模拟皮革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分析的实际实验环境、实验操作、仪器设备使用等。以皮革透气性和动态防水性能测试为例对系统软件进行测试,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规程、设备使用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陈佳宾[5](2021)在《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如“无差别”的在线教学,学生个性特征无法充分舒展;教学互动减少,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高、弱于传统教学等。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传统在线学习基础上为学习者提供自适应相关服务(如相匹配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实现自适应学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在此背景下,研究提出“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的研究主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构建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2)设计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3)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功能价值评价。首先,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并考虑智能技术支持,从个体特征、动机情绪、学习内容、互动和技术等五个维度构建自适应学习框架;其次,研究将框架的各个维度融合应用于系统开发的各个环节,设计“跟它学”自适应学习系统;最后,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用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调查对象对自适应学习系统的整体评价,并依据调查结果,提出系统优化策略,以促使系统功能更加丰富与完善,愈加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在线学习的质量。本研究从在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通过一系列技术赋能,实现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与学习系统开发,研究成果一方面能够精准诊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进行教学干预与指导,满足学习者差异化学习需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摆脱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高效聚集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和终身学习等多种学习需求,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

兰国帅[6](2016)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国际教育技术已进入深入发展与全面反思阶段。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较为成熟阶段,但另一方面说明教育技术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已变得更加复杂与多元,研究者与实践者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整体状况把握也许并不明晰。所以,探究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捕捉其整体发展轨迹和大致走向,预测其前沿知识演变趋势等,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为了澄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扫描与盘点,以期理清脉络,寻找启示。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OS)为研究样本信息源,选取1960-2015年发表在SSCI、SCI-EXPANDED和A&H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技术文献信息为研究样本,基于引文与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视角,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引文空间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围绕一个学科领域发展的学科给养、学科结构、学科渗透等有机联系的三个方面为研究主线,展开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状况探究,力求用可视化方法绘制系统的教育技术发展状况知识图谱,勾勒明晰的教育技术发展演化的网络图景,力图建构与探究:(1)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知识图谱;(2)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知识图谱;(3)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知识图谱。以期探究五十五年来国际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学术研究机构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基金项目资助分布及其演进发展特征、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及其演进趋势,探测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划分及其演化、主要学科分支结构及其演进特征、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脉络、研究前沿热点及其发展演化趋势及新生长点,透视学科类别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演进、学科学术期刊分布及其渗透现象脉络与信息流动特征、学科主干理论及其关键路径经典文献、学科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及其群体派系与演化特征等。分析发现:(1)教育技术早期研究集中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1世纪后逐渐向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延伸与拓展。国家(地区)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十二个合作凝聚子群体,未来将呈现多元化合作态势。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在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高产机构与低产机构的“贫富”差距拉大。学术机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七十个合作凝聚子群体,且聚焦主题各异。代表性高产学者发挥着“领头羊”作用,其学术成就和科研队伍对教育技术研究贡献量巨大。其合作网络密度较小,合作网络聚集度不高,具有明显小世界效应特征,同时具有显着核心—边缘结构。合作网络可划分为多个合作凝聚子群体,内部派系复杂,规模较小,学者信息分享和科研合作机会差别较大。教育技术项目资金投入与产出呈现正相关关系。(2)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逐步走向成熟的十大学科分支,但其内部结构变化极其复杂,学科分支呈现“掘进式”与“发散式”进化特征,国内教育技术学科结构与国际差异较大。国际教育技术历年研究主题、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变化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大。研究主题经历了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步探究、初步应用、转型升级、创新实践、创新整合和创新提升等六大阶段转换。研究热点集中于学习环境与资源类、策略与方法类、理论研究类、实践研究类和媒体技术类等五类主题内容。研究前沿聚焦于交互式与分布式学习环境设计、在线教育、认知工具设计、复杂性学习任务行为分析、技术接受模型、学习路径分析、专门知识反转效应、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学习策略、智慧学习环境开发等新生长点。研究方法呈现由单一范式向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和多元综合研究范式转型特征。(3)国际教育技术已形成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领域,其知识生产模式已进入以“内生式”与“学科交叉研究”为主的发展阶段。其知识流量主要来自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七大源头。其学术期刊发展经历了“繁荣时期”、“黄金时期”、“学科交融期”和“鼎盛时期”等六个阶段。形成了以《计算机与教育》为中心的多个权威期刊凝聚子群。国际教育技术领域涌现了罗伯特·米尔斯·加涅、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等五十位高影响力权威学者。其共被引网络密度较大;网络聚集度高,具有显着小世界效应特征;存在核心—边缘结构,西蒙·派珀特、理查德·梅耶、戴维·乔纳森、罗伯特·米尔斯·加涅、蔡今中等居于核心位置;具有明显社群结构,演化形成了三十四个权威学者群体合作派系,规模和大小不一;合着关系影响派系形成。演化形成了以《学习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多媒体学习》、《学习环境理论基础:从理论到实践》等学科经典文献为关键路径的学习条件理论、首要教学原理、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模型等四十种主干理论及其框架模型与方法,为学科分化与衍生提供了“内在动力”。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研究方法与范式转型、研究对象与目标定位、学科性质选择与研究层面贯通、外部环境支撑与学科结构检测、国家(地区)学术机构合作、专业学术期刊打造和本土化理论体系建构等七个层面,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陈楠[7](2015)在《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十多年的高校扩招,过去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记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数量的增多,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学校的培养模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需求对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减轻教师讲课工作量,则成为了高校尤其是美术院校的教学管理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互动系统则是解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激发教师和学生潜能的一个重要工具。当前,许多美术类院校紧跟信息化潮流,纷纷构建数字化校园,打造信息化教学互动平台。但是,其也充斥着各种问题——业务需求和实际功能脱节,教学模式混乱或者滞后,功能单一等,只有极少数美术类院校拥有可靠、完整、先进的教学互动系统,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不仅仅具有早期的网络教学或者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一些特点,更具有自身的特点——互动性,良好的互动性支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本文所探讨的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是基于Web Service架构进行设计。针对美术类学生作品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考试安排、成绩查询、教学评价、资源管理等功能,采用MVC和B/S模式进行软件架构设计,使用Asp.NET语言进行软件编码,和Oracle建立相应数据库。

郑艳丽[8](2009)在《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课程是进行网络教育教学的重要平台,也是进行网络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然而,目前许多网络课程存在内容组织结构不合理、呈现方式单一、不同的学习者被呈现相同的课程内容、导航功能差等方面的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关注学习者的需求。针对网络课程中的问题,有不少学者提出学习路径引导的概念,指出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的学习路径的建议。但是他们大多只是研究学习者某个方面的特征,并不能做到多个方面的适应,更没有形成完善的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概念。因此,对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进行研究,特别是研究其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研究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设计,目的是给出一种系统的设计方法。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科学方法、教学设计方法等研究方法,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1)系统设计的基础分析。在网络课程理解的基础上,分析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基本概念,论述相关理论基础,并对适应性超媒体系统做相关分析,阐述将其应用到学习路径引导系统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系统的模型设计。在增强型适应性超媒体的基础上,分析其各个分模型,设计系统的模型结构,对模型进行了静态的理论上的论述,明确了本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3)系统的主要环节设计。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的系统。(4)应用实例的开发。在论文总结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指导下,开发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学习单元的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1)界定了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概念,确定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软件设计理论作为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从学习风格和知识掌握程度两个方面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2)在增强型适应性超媒体模型EAHAM的基础上,得出系统的设计模型,认为系统的设计模型包括领域模型、学习者模型、教学模型和适应模型四个分模型,为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3)得出系统结构图,并对系统主要环节进行了分析。系统一方面使用学习风格调查表,获取学习者学习风格类型,另一方面利用概念图的思想分解和重构网络课程的结构,建立试题概念对应表,对学习者进行测验,以获取并跟踪记录学习者知识特征方面的信息。根据学习风格和知识特征两方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路径的引导。(4)完成一个实例系统的开发,对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模型进行了应用,初步验证了系统设计方法和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出一套较为有效的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模型和设计方法,为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2)系统设计兼顾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和知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学习路径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习路径设计中只考虑单一方面的现象。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学习路径的设计。

张艳[9](2009)在《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研究》文中认为在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喜好、知识基础建立学生模型,系统与学生的交互建立在此学生模型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做相应的调整。好的学生模型能够使系统结构清晰、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系统能根据学生模型参数提供的服务满足自适应的要求,学生能通过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提高学习效率,这些都要依赖于所建立的学生模型。由于理论基础的限制,学生建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的学生模型不仅要记录学生的领域知识,为了突出自适应性,学生模型还必须包括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兴趣、偏好、背景知识等,并且现有的模型多数都是静态的,即学生模型一旦确定在系统运行期间就不可对其属性进行增删改的操作,这样限制了系统的适应性。因此,学生模型的建立就成为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热点。论文研究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的学生模型,目的是给出一种构建学生模型的方法。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科学方法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等研究方法,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工作。(1)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及学生模型的理论研究。分析国内外在此领域的现状、动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学生模型构建的原则,规划学生模型的构建。(2)学生模型的构建。根据学生模型构建方法的基本框架,对学生模型进行分析,实现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挖掘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度量。(3)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讨论学生模型的实现方法和更新规则。(4)应用实例的开发。设计开发一个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应用实例,验证学生模型的可用性和有效性。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论文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1)总结了构建学生模型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相关的系统案例。在此基础上,探讨学生模型构建的原则,规划学生模型的构建。(2)学生模型的构建。在学生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对学生模型的基本内容,扩展内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析,对学生模型中学生个体特征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采用贝叶斯网络方法对学生模型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掌握程度等不确定因素进行推理,从而让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自适应导航和学习内容的自适应展示。进一步总结出一套构建学生模型的方法,为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提供重要的依据。(3)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在学生模型构建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生模型的内容,学习内容以及学生情绪变化和学生学习偏好的实现并对学生模型进行了初始化。探讨了学生模型的更新规则,对概念的更新,学习内容和主题的更新,学生掌握知识值的更新,学生偏好的更新进行了详细讨论。总结出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方法,为实例系统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4)应用实例的开发。在论文总结的学生模型的构建和实现方法的指导下,设计开发一个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应用实例来验证学生模型的可用性。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出一套较为有效的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构建方法,同时为其他教育系统中学生模型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2)论文中提出的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原有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更新不及时的弊端。未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一步研究学生模型的构造问题。

雷菡[10](2006)在《基于概念地图的网络化学习路径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因特网来学习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课程通过网络来发布,网络成为支持远程教学、终生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有研究发现,学习者在超媒体信息空间学习的时候,存在迷航和信息超载两大问题。迷航时,学习者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去哪里,或者知道要去哪里,却不知道怎样到达,再或者根本就不知道现在的位置。迷航极易导致信息超载,信息超载又加重迷航时无所适从的感觉,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习者网络学习的信心。 根据网络化学习的发展趋势以及网络化学习中存在的迷航和信息超载两大问题,该项研究认为现有的网络学习系统或网络课程在给予学习者适当的引导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加之近年来教育领域关于概念地图的研究兴起,概念地图的许多新的应用方式被发掘出来,除了用在可视化知识表征方面外,它的节点、连接、连接词、交叉连接和层级等观念对于设计、开发适应性超媒体学习系统也很有启发。于是,研究提出在超媒体学习系统内部建立一套“基于概念地图的学习路径控制机制”,通过诊断性、过程性的评价策略,鉴定个别学习者的迷思概念,生成适合个别学习者知识水平的、系统控制的引导路径,以增强网络超媒体学习系统的适应性,更好的满足学习者的需要。 为了确定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前两课为例,构建了能够稳定实现所设计功能的原型系统——CLPCS:首先,通过概念地图的结构化知识表征,分解和建构了具有适应性的网络课程结构;其次,通过试题属性表的构建和改进过的概念累积计分算法,鉴定学生迷思概念;然后,根据鉴定情况指定引导路径,引导学生走过学习领域以达到学习目标;最后,由专家(5人)及小型学生组(10人)对原型系统进行试用,完成了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初步形成性评价。 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分析,以及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试用和形成性评价,得出研究的主要结论为:概念地图的结构化知识表征,能够有效分解和建构具有适应性的网络课程结构,并在试题与内容模块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根据领域模型及概念层级关系建构的学生模型能够有效描述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是系统适应行为的依据;精心设计的单元测验能够改善学生与系统的交互,确定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并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的兴趣;根据迷思概念生成的引导路径,实现了个别化的学习路径控制,使学生在遇到学习障碍时,能够获得有效的引导,减少浏览多余信息的可能性;学生对于系统的控制应该优先考虑,系统鉴定的迷思概念和生成的引导路径对学生来说都应该是可选的,系统的适应性、智能性

二、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在线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1.1.2 在线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1.1.3 新的学习环境下对学生发展的反思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学习环境理论相关研究
        1.3.2 学习环境要素相关研究
        1.3.3 在线英语教学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在线英语教学
        1.4.2 学习环境
        1.4.3 策略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理论依据
    2.1 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2.2 语言学习环境与语言学习关系
        2.2.1 二语习得中关于语言环境与语言习得的看法
        2.2.2 社会文化理论关于语言环境与语言学习的看法
        2.2.3 语言环境促进语言学习的条件
    2.3 语言学习环境要素
        2.3.1 CLEs模型的组成
        2.3.2 语言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
3 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实践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观察数据来源
        3.1.2 观察数据的记录和收集方式
    3.2 在线语言学习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现状
        3.2.1 教师话语分析
        3.2.2 教师借助辅助性条件促进在线英语教学
        3.2.3 社会性支持对在线英语教学的支撑作用
    3.3 课例研究结果
4 创设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的策略
    4.1 语言输入的优化策略
        4.1.1 充分运用语言输入材料,保证语言输入质量
        4.1.2 提高教师课堂话语质量,促进可理解性输入
    4.2 语言学习中介的支撑策略
        4.2.1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课堂趣味性
        4.2.2 充分利用认知工具,促进思维可视化
    4.3 语言输出的表达策略
        4.3.1 借助在线平台教学工具,开展课堂活动
        4.3.2 及时反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课堂文字实录
致谢

(3)基于知识空间模型的可视化学习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知识空间模型
    2.1 知识单元模型
    2.2 学习目标模型
        2.2.1 关键词
        2.2.2 能力维度
        2.2.3 学习目标
    2.3 试题标注方法
第三章 可视化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3.1 系统架构设计
        3.1.1 过程动力学模型
        3.1.2 认知水平评价系统
        3.1.3 学习资源推荐引擎
    3.2 系统功能设计
        3.2.1 学生端
        3.2.2 教师端
    3.3 系统软件实现
        3.3.1 学生学习端
        3.3.2 教师管理端
第四章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学生认知能力评价
    4.1 项目反应理论
        4.1.1 IRT模型分类
        4.1.2 极大似然估计
    4.2 数据收集与处理
    4.3 能力测评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虚拟仿真技术在皮革学科信息化教学中的初步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1.1.1 虚拟仿真技术简介
        1.1.2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历程
        1.1.3 虚拟现实技术的分类
    1.2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1.2.1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2.2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应用领域
        1.2.3 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特征和优势
    1.3 虚拟仿真技术在生产流程类实验项目中的应用
    1.4 虚拟仿真技术在皮革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皮革化学品生产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2.1 皮革化学品生产虚拟仿真系统脚本设计
        2.1.1 皮革化学品虚拟工厂设计
        2.1.2 生产车间布置
        2.1.3 工艺流程
        2.1.4 主要生产设备
        2.1.5 典型皮革化学品生产工艺
        2.1.6 典型机械设备操作知识点
        2.1.7 安全生产知识点
    2.2 皮革化学品生产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2.2.1 软件总体设计
        2.2.2 皮革化学品生产虚拟仿真系统各项功能的实现
    2.3 虚拟仿真在加脂剂生产实验教学中应用实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皮革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虚拟仿真系统设计
    3.1 皮革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虚拟仿真系统脚本设计
        3.1.1 皮革物理机械性能分析实验室布局
        3.1.2 典型皮革性能分析的操作规程
        3.1.3 知识点设计
    3.2 皮革卫生性能分析虚拟仿真系统软件设计
        3.2.1 软件功能
        3.2.2 软件功能的实现
    3.3 虚拟仿真在皮革理化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3.3.1 皮革透气性测试
        3.3.2 皮革动态防水实验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5)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疫情推动在线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
        1.1.2 在线教育应用问题逐渐显现
        1.1.3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小结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在线教育
        2.1.2 自适应学习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全视角学习理论
        2.2.3 小结
第三章 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
    3.1 个体特征维度
    3.2 互动维度
    3.3 动机情绪维度
    3.4 技术维度
    3.5 学习内容维度
第四章 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
    4.1 设计目标
    4.2 设计方法
    4.3 自适应学习系统学习需求分析
    4.4 自适应学习系统功能设计
        4.4.1 学习者模块设计
        4.4.2 教师模块设计
        4.4.3 家长模块设计
    4.5 自适应学习系统平台实现
        4.5.1 学习者模块原型实现
        4.5.2 教师模块原型实现
        4.5.3 家长模块原型实现
    4.6 自适应学习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4.6.1 系统整体架构技术支持
        4.6.2 学习风格计算规则
        4.6.3 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
        4.6.4 深度神经网络技术
第五章 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功能价值评价—基于学习者体验式调查
    5.1 调查设计与实施
        5.1.1 问卷的设计
        5.1.2 调查访谈设计
    5.2 调查统计与分析
        5.2.1 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
        5.2.2 调查访谈统计与分析结果
    5.3 系统优化策略
        5.3.1 丰富界面内容、多样化内容呈现方式
        5.3.2 补充情感分析,完善在线预警设计
        5.3.3 提高个性化推荐准确性,增强学习体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局限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学习者体验调查访谈提纲
    附录三 自适应诊断与资源推送部分代码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相关概念界说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一) 国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二) 国内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运用引文分析建构学科知识图谱研究现状的评述
    三、研究目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框架
    五、本研究的创新点
        (一) 研究技术的创新
        (二) 研究方法的创新
        (三)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知识图谱方法及本研究数据来源
    一、知识图谱的概念、类型及其发展历程透视
    二、知识图谱绘制方法与常用构建软件
    三、研究数据来源
第三章 教育技术“学科给养”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国家(地区)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二、教育技术学术研究机构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三、教育技术高产学者及其学术群体派系分析
    四、教育技术基金项目资助分布与演进发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结构分析
    二、教育技术主要学科分支分析
    三、教育技术研究主题与前沿热点发展演化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教育技术“学科渗透”发展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技术学科共现分析
    二、教育技术期刊共被引分析
    三、教育技术文献共被引分析
    四、教育技术学者共被引分析
    五、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一、本研究结论及主要贡献
    二、对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及其学科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三、本研究的局限
    四、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
    (二) 主持的课题
    (三) 获得荣誉与奖励
    (四) 参加的学术会议
致谢与后记

(7)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原理与技术介绍
    2.1 超媒体互动教学系统
    2.2 MVC(Model-View-Control,模型-视图-控制)设计模式
    2.3 Web Service相关原理与技术
        2.3.1 WebService技术
        2.3.2.NET技术
        2.3.3 ASP.NET技术
    2.4 B/S架构相关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设计
    3.1 超媒体互动教学系统目标
        3.1.1 系统目标
        3.1.2 设计原则
    3.2 超媒体互动教学系统需求分析
    3.3 超媒体互动教学系统基本框架设计
    3.4 软件开发及运行环境
    3.5 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外部接口与数据库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展示与测试
    4.1 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服务设计
        4.1.1 课程教学管理服务设计
        4.1.2 项目化教学管理服务设计
        4.1.3 精品课程管理服务设计
        4.1.4 资源管理服务设计
        4.1.5 控制中心服务设计
    4.2 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界面展示
    4.3 部署与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基础
    2.1 网络课程的理解
        2.1.1 网络课程的定义
        2.1.2 网络课程的现状
        2.1.3 网络课程的类型
    2.2 学习路径引导的考察
        2.2.1 学习路径引导的概念
        2.2.2 学习路径引导的研究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学习理论
        2.3.2 个别化教学理论
        2.3.3 自适应学习理论
        2.3.4 学习风格理论
    2.4 适应性超媒体的分析
        2.4.1 适应性超媒体的定义
        2.4.2 适应性超媒体的参考模型
    2.5 适应性超媒体模型与学习路径引导系统
第三章 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模型的构建
    3.1 模型结构
    3.2 课程领域模型
        3.2.1 领域模型的基本结构
        3.2.2 课程领域模型的构建
    3.3 课程学习者模型
        3.3.1 学习者模型的基本结构
        3.3.2 课程学习者模型的建立方法
    3.4 课程教学模型
        3.4.1 教学策略
        3.4.2 教学媒体
    3.5 课程适应模型
        3.5.1 适应性内容呈现
        3.5.2 适应性学习导航
    3.6 小结
第四章 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设计
    4.1 设计概述
    4.2 学习者特征的获取
        4.2.1 学习风格评价工具
        4.2.2 学习风格测试量表的选择
    4.3 媒体呈现方式的选择
        4.3.1 视觉倾向型
        4.3.2 听觉倾向型
        4.3.3 动觉倾向型
    4.4 学习内容的分解与重构
        4.4.1 概念图的构建
        4.4.2 利用概念图分解课程
        4.4.3 学习内容的组织
        4.4.4 概念、内容和试题之间关系的分析
    4.5 学习路径生成与学习补救
        4.5.1 学习路径生成
        4.5.2 学习补救
    4.6 课程学习工具的设计
    4.7 小结
第五章 应用实例
    5.1 开发背景
    5.2 实例系统的模型设计
        5.2.1 实例系统的领域模型设计
        5.2.2 实例系统的学习者模型设计
        5.2.3 实例系统的教学模型设计
        5.2.4 实例系统的适应模型设计
        5.2.5 实例系统的软件设计
    5.3 实例系统的实现
        5.3.1 学习风格测试模块的实现
        5.3.2 课程学习模块的实现
        5.3.3 形成性测验模块的实现
        5.3.4 使用路径引导模块的实现
        5.3.5 协作学习模块的实现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未来工作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9)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理解
        2.1.1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2.1.2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基本结构
        2.1.3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的理论基础
    2.2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理解
        2.2.1 学生模型的基本概念
        2.2.2 CELTS-11 学习者模型规范
        2.2.3 学生模型中表示的对象——学生的特征因素
        2.2.4 学生模型的建模方法
    2.3 相关案例的分析
第三章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构建
    3.1 学生模型构建的基本框架
        3.1.1 一般构建方法
        3.1.2 特点分析
        3.1.3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3.1.4 基本框架描述
    3.2 学生模型的分析
        3.2.1 学生模型的基本内容
        3.2.2 学生模型的扩展内容
        3.2.3 学生模型的学生特征
        3.2.4 学生模型的表示内容
    3.3 学生模型中学生个体特性信息挖掘
    3.4 学生模型中知识掌握程度度量
    3.5 学生模型中推理方法
    3.6 学生模型中自适应导航
        3.6.1 自适应导航的技术
        3.6.2 自适应导航的组成
        3.6.3 自适应导航的功能
    3.7 学生模型中自适应内容展示
        3.7.1 自适应内容展示的方法
        3.7.2 新页面动态产生的方法
        3.7.3 学生掌握知识的评估
        3.7.4 学生学习风格与偏好的把握
    3.8 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实现和更新
    4.1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实现
        4.1.1 学生模型内容的表示方法
        4.1.2 学生学习内容的表示方法
        4.1.3 学生情绪变化的表示方法
        4.1.4 学生学习偏好的表示方法
        4.1.5 学生模型的初始化和维护
    4.2 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更新
        4.2.1 学习内容的更新
        4.2.2 学生掌握知识值的更新
        4.2.3 学生偏好的更新
        4.2.4 学习主题的更新
    4.3 小结
第五章 学生模型在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的应用
    5.1 开发背景
    5.2 实例系统的设计
        5.2.1 学生模型的功能设计
        5.2.2 学生模型的表征
    5.3 实例系统的实现
        5.3.1 学生模型数据库的创建
        5.3.2 学生模型的创建与管理
        5.3.3 学生模型功能的界面呈现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主要创新
    6.3 未来工作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10)基于概念地图的网络化学习路径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工作与意义
    1.4 论文架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地图
        2.1.1 概念地图的基本特征
        2.1.2 概念与迷思概念
        2.1.3 概念地图与适应性学习系统
    2.2 学习路径
        2.2.1 学习路径的含义
        2.2.2 学习路径的应用研究
    2.3 适应性超媒体
        2.3.1 适应性超媒体的含义
        2.3.2 适应性超媒体参考模型
        2.3.3 适应性超媒体的方法与技术
第三章 基于概念地图的学习路径控制模型
    3.1 研究架构
    3.2 研究的基本假设
    3.3 适应模型的构建
        3.3.1 领域模型
        3.3.2 用户模型
        3.3.3 适应模型
第四章 CLPCS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分解重构课程
        4.1.1 提取关键概念
        4.1.2 建立关键概念与内容的对应关系
        4.1.3 设定单元教学目标
    4.2 分析试题
        4.2.1 筛选试题
        4.2.2 建立试题与内容的对应关系
        4.2.3 实施测验
    4.3 鉴定迷思概念
        4.3.1 概念累积计分
        4.3.2 鉴定个别学生迷思概念
    4.4 生成引导学习路径
    4.5 系统结构与模块功能介绍
        4.5.1 系统结构
        4.5.2 模块功能
    4.6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LPCS原型系统的试用与形成性评价
    5.1 原型系统的试用
        5.1.1 学习流程
        5.1.2 系统界面与功能介绍
    5.2 原型系统的形成性评价
        5.2.1 专家评价
        5.2.2 一对一的学生评价
        5.2.3 评价结果整理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致谢

四、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AI导师+教师”协同教学模式研究[D]. 文欣月. 西南大学, 2021
  • [2]在线英语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D]. 黄苏珂.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知识空间模型的可视化学习系统研究与设计[D]. 徐锦堂.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4]虚拟仿真技术在皮革学科信息化教学中的初步探索[D]. 刘蕾.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5]面向在线教育的自适应学习框架构建及系统设计研究[D]. 陈佳宾.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教育技术发展研究[D]. 兰国帅.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7]超媒体互动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陈楠. 吉林大学, 2015(06)
  • [8]网络课程中学习路径引导系统的研究[D]. 郑艳丽.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9]自适应教育超媒体系统中学生模型的研究[D]. 张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09(10)
  • [10]基于概念地图的网络化学习路径控制研究[D]. 雷菡. 西南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计算机超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