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和C++接口支持的航空发动机建模方法

MATLAB和C++接口支持的航空发动机建模方法

一、航空发动机在MATLAB与C++接口支持下的建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吴志伟[1](2021)在《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运行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是纯电动汽车存在着动力电池使用寿命、成本、电池能量密度以及充电难等问题,使得续航里程和整车成本成为阻碍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增程式汽车具有其动力方面的优越性,成为目前比较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尤其是在客车行业,各公司对于增程式电动客车愈加重视,并加大研发投入。但是增程式电动客车仍存在着配置较高发电功率增程器时,整车燃油消耗和动力系统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目标车型,根据整车动力总成结构布置、动力性能及行驶条件要求,对整车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增程器的发动机及发电机进行参数匹配计算;然后在AVL-CRUISE软件上完成整车模型的搭建,通过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验证所选动力部件匹配参数的有效性。其次,在整车动力性能约束条件下,以降低整车制造成本和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的,基于结合遗传算法和AVL-CRUISE与Simulink的优化仿真,对动力系统总成部件设定的参数完成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整车的动力系统制造成本及燃油消耗都得到了降低。最后,根据优化后的动力总成部件参数,结合供应商厂家零部件供货状态,选定合适的动力总成部件。根据整车控制逻辑及控制模块需求,完成增程系统及整车的装配,并在实验室进行部件调试和在客户现场路线进行整车的实地试验验证,实际测试表明整车达到了燃油消耗降低的目标。综上,本文通过整车动力系统参数的合理选择与运行优化,开发生产出了制造成本和燃油消耗率进一步降低的高功率增程器的城市客车,满足了客户需求,拓展了增程式电动客车的市场。

刘小雨[2](2021)在《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的航空发动机控制与验证》文中认为航空发动机因工作包线宽广、工作环境多变,以及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其控制系统设计要求严格。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一直备受航空领域和控制应用领域的重视,其中结合自适应控制的算法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本课题以某型双转子涡扇发动机为被控对象,开展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研究以及搭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最后,通过开展硬件在环试验,为所研究的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可行性验证。本课题主要工作如下:(1)研究航空发动机非线性数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在分析航空发动机各部件组成后,介绍各部件性能参数的计算。在部件级建模方法的框架下,基于气体动力学、热力学等基础定理,建立各部件的数学模型。最后,根据功率守恒、能量守恒和流量守恒方程,对各部件的非线性方程进行联立求解,得到表征航空发动机特性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即为本文的被控对象。(2)研究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控制方案。首先设计航空发动机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主回路控制器和执行机构回路控制器。执行机构控制器采用PI控制算法。主回路控制器是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了比例控制和抗饱和方法。接着,证明了主控制器的误差收敛性问题。最后,开展数值仿真进行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可以得出,相比于原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在多工作点、存在噪声或时延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快速性均得到改善。(3)搭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首先基于系统需求设计总体方案,接着对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其中,硬件设备主要由工控机、计算机、反射内存卡和光纤组成,主要作用是为控制器、发动机相关程序提供实时运行环境,并实现控制系统内部的实时通信。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模型软件和上位机监控软件,模型软件主要完成模型间的数据通信以及模型启停和运行控制等相关操作,上位机监控软件主要完成对模型输入输出数据的更新显示、控制系统输入指令的给定、运行曲线的绘制和模型软件的启停控制等。(4)开展硬件在环仿真试验。在完成系统通信验证,确保系统能够进行实时通信的前提下,将已经完成数值仿真的控制系统进行系统拆分、模型封装、注册。接着通过上位机监控软件完成模型的启动,并给定油门杆角度、飞行高度和马赫数等指令进行硬件在环试验。最后,通过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本课题所搭建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实时性以及所研究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工程应用价值。

陆佳瑜[3](2020)在《发动机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应用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取代传统凸轮轴配气机构,能够实现发动机气门的全柔性控制,包括可变气门升程、可变气门相位以及可变开启持续期等技术,从而显着提升发动机的节能环保性能以及动力性能,契合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战略,是汽车发动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实现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全柔性控制,充分发挥其特点以及优势,需要对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进行精密的运动控制。但由于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工作环境复杂,其本身又是一个多系统耦合的非线性系统,给其运动控制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针对一种基于动圈式电磁直线执行器开发的新型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用理论分析、数学建模、仿真计算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精密运动控制方法以及能耗优化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了应用电磁驱动进气门的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某四缸发动机原型机进行了改装,用电磁驱动进气门取代原有的凸轮轴配气机构,构建了基于电磁驱动进气门的发动机试验台架。为了实现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在发动机上的实际应用,设计了一个能满足八气门同时控制的运动控制平台。构建了基于具有优越运算能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硬件系统,通过CAN总线与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进行通信,并构建了控制系统的软件框架。最后构建了电动直线负载模拟平台,为后续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建立了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及其非线性因素的数学模型。针对电磁直线执行器电磁力在不同位置下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二阶多项式的非线性电磁驱动力模型。针对执行器在工作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问题,提出了正反运动方向下不同模型参数的Stribeck摩擦力模型。对排气门在不同工况下受到的排气压力进行拟合,得到了其简化的数学模型。此外还对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在高频状态下的迟滞特性进行了研究。这些模型的建立为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动态性能和控制算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3)研究了电磁驱动配气进气门的全柔性精密运动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目标行程和目标响应时间规划出运动轨迹的四阶轨迹规划方法,为实现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全柔性控制提供了基础。根据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系统特性,设计了一种改进型双闭环自抗扰控制器。最终实现了电磁驱动进气门在发动机上的稳定运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轨迹规划与改进型双闭环自抗扰控制器结合,能够在不改变控制参数的情况下,实现电磁驱动进气门的全柔性控制。最大跟踪误差在0.04mm以内,稳态精度可达0.02 mm,并且不存在超调现象,同时具有很好的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抑制能力。(4)对电磁驱动排气门的精密运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排气压力补偿的双闭环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用以克服排气压力对排气门运动的影响。针对电磁驱动排气门控制系统在受到大排气压力时出现的电流迟滞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预加载的迟滞补偿策略。最后以电动直驱负载模拟器来模拟排气压力,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排气压力对电磁驱动排气门运动的影响。在不改变控制参数的情况下,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能实现不同排气压力下的电磁驱动排气门的全柔性控制。稳态误差在0.02 mm以内,最大跟踪误差为0.38 mm,同时不存在超调现象,并且具有很好的参数在线辨识效果。(5)对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能耗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状态方程的电磁驱动气门优化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规划的电磁驱动能耗优化方法。并通过高斯伪谱法对电磁驱动气门能耗优化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气门优化运动轨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轨迹能够有效减少气门消耗,能耗优化率最高可达40%。通过matlab/Simulink与发动机仿真软件联合仿真的方法,验证了优化后气门升程曲线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很小。

胡鹤翔[4](2020)在《基于改进SVM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关于航空发动机气路系统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无论是从发动机运行还是飞机任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发动机的异常运行都是不可取的。而发动机气路系统中各个部件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飞机的整体性能和运行情况,因此早期发现异常对于发动机健康管理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发动机气路数据少的缺点,使用机理建模来扩充故障数据库;针对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随机的缺点,提出使用GA对LSSVM参数进行寻优;开发了迎合当下需求的移动故障诊断平台。文章涉及到航空发动机机理建模、故障数据模拟、改进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算法和移动故障诊断平台开发等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气路的故障种类和故障原因,并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气路系统的部件级机理模型。首先论文分析了气路部件性能参数和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其次以某型双轴涡扇航空发动机为建模对象,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模块建立了发动机气路系统机理模型;最后利用建立好的机理模型进行气路故障进行模拟,从而得到气路故障数据。(2)针对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数据少且非线性的特点,采用LSSVM对发动机气路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并用遗传算法分别对SVM和LSSVM进行参数优化。首先选取低压转子转速,高压转子转速,风扇出口压力,压气机出口压力,低压涡轮出口压力,高压涡轮出口压力,低压涡轮出口温度,高压涡轮出口温度8种可测参数作为故障特征;其次使用Python实现了改进算法的仿真分析;最后通过将GA-LSSVM与GA-SVM、LSSVM以及SV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A-LSSVM在诊断精度、抗噪强度以及训练耗时三方面都优于其他三种算法,取得了良好的仿真结果。(3)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平台。首先对移动诊断平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功能需求分析以及设计了系统的框架;其次设计和实现了平台所包含的账号管理模块、电子化工单管理模块、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模块和发动机机队管理模块;最后对移动诊断平台各功能进行测试。

刘夏庆[5](2020)在《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与传统活塞式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作为理论上的四冲程发动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功重比大、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可以燃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不同理化性质的燃料。近年来,随着社会“节能与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逐渐将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和清洁能源的运用作为汽车行业的两大发展方向。可作为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器,且同时具有良好燃料适应性的转子发动机再次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为了提升转子发动机的性能,当转子发动机的结构、制造工艺、所燃烧的燃料种类、电子控制系统等方面发生变动时(例如:转子由单转子变为多转子、转子的密封件更耐磨损与气缸接触更加紧密、燃烧天然气和氢气的混合气等),需要通过大量的发动机性能测试试验,与发动机改动前的基础性能数据作对比,才能对转子发动机改进后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估。由于转子发动机本身的复杂性和测试内容的多变性,测试过程中所涉及的参数类别和数目众多,因此需要开发出一套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的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本文针对某型进气道喷射汽油转子发动机,在现有测试设备的基础上,以自主设计、制作数据采集卡为测试系统核心,利用图形化编程语言Lab VIEW作为上位机测试软件开发环境,研制出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转子发动机测试要求,对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功能做了具体划分,明确了测试系统结构和各部分组成。对相关测试参数的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对参数数值范围进行了初步估算,以此为依据完成对不同类型测试参数对应传感器的选型。根据测试系统的功能分析确定了底层数据采集卡和上位机测试界面的功能和设计方案。(2)将测试系统分为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两大模块进行具体设计。硬件部分主要为以Freescale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卡的设计,包括根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不同而设计的信号调理电路模块、微控制器芯片附属电路、电源模块和串口通信模块等模块的电路设计。软件部分分为采集卡数据采集和通讯程序、上位机测试监控界面的设计,采集卡程序将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信息通过串口通信的方式发送给上位机测试监控界面,上位机测试界面根据设备连接端口相继完成串口初始化设置、数据处理并实时显示和数据储存等功能。(3)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是影响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研究不同燃料空燃比控制的重要参数,普通的发动机台架试验所测得的进气流量值并不能完整覆盖发动机转速和负荷范围内的每一工况点,为了减小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参数测量的工作量,针对转子发动机进气系统特点,运用平均值建模的方法建立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数学模型,对于模型内的待定系数,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求解。(4)整合软硬件系统,对转子发动机进行台架试验,对开发的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的功能性进行验证。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模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仿真与台架试验实测值对比,来验证模型的结构和待定参数辨识的有效性。

刘伟民[6](2020)在《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是航空制造业、运输业和维修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方便后人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架构进行探索,并对健康管理相关算法进行仿真验证,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设计并构造了一个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并在建立了某型发动机退化模型的基础上,在平台上设计与验证了部分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算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开展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构架设计的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定义,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进行具体需求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课题组实际情况和硬件水平,将需求进行进一步分解,根据仿真平台需求分解,采用典型C/S软件架构,将系统定义为机载、地面和用户终端健康管理子系统,并对整体软件功能架构进行了定义;然后,开展健康管理系统关键算法的研究。首先建立JT9D部件级模型,并在测绘NASA公开文献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JT9D发动机退化模型,对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的算法进行需求与功能分析,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算法和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剩余寿命预估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和结果分析。其次,进行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各子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工作。设计仿真平台的网络数据链构架,并分别对机载、地面和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进行构架设计,决定各子系统中数据管理、算法集成、软件架构和数据储存等关键技术路径,为各个子系统的实现提供解决方案,并完成各个子系统具体的编码工作;最后,进行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与算法集成验证的工作。在硬件在环仿真平台上验证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在某商用云服务器上验证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在PC端和移动终端验证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的各项功能,然后验证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发动机剩余寿命预估算法和故障报警等功能,集成所有子系统,对照定义的需求对发动机健康管理仿真系统进行整体验证。

刘星怡[7](2020)在《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可有效提高飞机的安全性,并大幅降低发动机维修保养的成本。为此,本文针对大涵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气路故障,开展基于深度信念网络(DBN)的故障诊断算法设计方法研究。首先,阐述了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的研究意义,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产生的原因,基于TMATS工具箱航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生成气路故障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用于训练和测试故障诊断模型。其次,分析了深度信念网络原理和训练方法,构建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模型,并与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的传统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故障诊断性能。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法、粒子群算法和量子粒子群算法的超参数优化方法,提高了模型的诊断精度。最后,提出了基于DBSCAN聚类的包线划分算法,对标称转速下的飞行包线进行区域划分,并建立相应的故障诊断模型,训练和测试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全飞行包线故障诊断算法。

包静茹[8](2020)在《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目前软件工程的发展,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方便、易懂、易维护并且对设计需求反应灵敏的特点使得软件集成速度快速提升。当前在民用航空领域,越来越多的机载设备供应商在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和验证(Model-Based Development and Verification)的方式进行机载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这种基于结构化的方法由于支持代码生成以及支持仿真手段的使用为软件开发带来极大的便利性。本文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Model-Based Design,MBD)方法,选择Simulink作为本文的研究平台,在按照DO-178B/C规范的开发要求下,设计出一套高安全性的机载软件开发流程用以保证开发过程的安全可靠性,弥补了在软件工程角度开发机载代码过程对标准符合性研究的不足。鉴于目前航空领域建模工具的使用情况以及后续可移植性的考虑,本文选择Simulink及Embedded Coder(EC)代码生成器进行模型开发和代码生成工作;针对当前机载代码结构的特点及生成代码可读性不高,效率偏低的情况,从模型开发、仿真验证、代码优化等方面入手,着重对Simulink一致性建模环境配置方式以及代码高级定制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最佳优化方案。在机载代码定制生成方面,通过对目标系统支持包的分析,以Simulink通用的嵌入式系统支持包为出发点,对系统目标文件及其他与代码生成相关的文件进行研究,开发与机载代码生成过程有直接影响的重要控制文件,从编译器的角度对机载代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从而达到优化生成代码结构和可读性的目的,最终实现基于模型的安全、可读性高的机载代码开发工作。最后,将四旋翼飞控系统为实现对象对上述研究进行验证对比工作,按照该课题开发的流程图作为过程指导,从软件的系统需求出发对飞控软件进行建模,使用该课题研究出优化配置方案对代码生成过程进行控制,最后将生成的代码进行静态检测与适航性检测,对比未做优化的代码检测结果,该课题所研究的优化方案能够有效提高生成代码运行效率和可读性。

吴妙妮[9](2020)在《移动承载的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主动电磁轴承(AMB)是一款高性能的机电一体化轴承。使用可以控制的电磁力为转子系统提供非接触式的悬浮支承,得到的悬浮结果与传统的机械轴承相似,但其转子系统能够达到的转速比传统机械轴承的要高得多。除此之外,AMB还具有如摩擦损耗为零、不需润滑、使用寿命长、振动可以控制等优点。因此,AMB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度旋转、高精度加工及高效率储能等领域。在大多数研究中,电磁轴承-转子系统一般是安装在载体的质心位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转子系统根据需求的不同在载体上的位置可能发生改变,不安装在载体的质心位置处。且在大多数的研究过程中,没有详细讨论转子系统的安装位置和轴向方向不同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所以研究转子系统的安装位置、轴向方向改变时对其转子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是有意义的。本文主要分析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在移动载体上的安装位置、轴向方向不同对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对磁悬浮技术和电磁轴承的建模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详细分析了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基于牛顿力学的运动微分方程,简单描述了该轴承系统的工作原理。其次,建立了地面固定直角坐标系、载体相对直角坐标系、辅助直角坐标系和转子直角坐标系等四个坐标系描述转子的位置,在拉格朗日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转子系统安装在移动载体的任意安装位置和轴向方向时的一般运动微分方程,分析了安装位置参数和轴向方向参数不同对其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上搭建了基于牛顿力学、Lagrange方程的数学模型。搭建了存在dSPACE系统的半实物实时仿真平台,对该系统平台中的dSAPCE系统、Simulink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在基于牛顿力学、Lagrange方程的模型中分别进行了转子悬浮仿真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基于Lagrange方程的模型中,进行了转子系统在移动载体上的安装位置不同、轴向方向相同时的仿真实验和安装位置相同、轴向方向不同时的仿真实验。分析了转子系统在移动载体上的安装位置、轴向方向不同对其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在半实物仿真平台上进行了转子系统在载体静止状态下的悬浮实验和转子系统在载体振动状态下的悬浮实验。在基于Lagrange方程模型中进行了转子系统在载体静止或振动状态下的悬浮仿真实验。分析了载体在做爬升、俯冲、盘旋、横滚等经典运动时,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安装位置和轴向方向不同对转子运动特性的影响。

张博文[10](2019)在《废弃航空煤油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航空煤油作为石油产品之一,目前主要用作航空涡轮发动机的燃料来使用之外,还用来清洗一些民用货机、客机整体油箱。并且随着我国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货机油箱一体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航空器当中。伴随着需要大量航空煤油来清洗飞机,尾翼油箱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杂质,为保证飞机的行驶安全,应当定期对飞机油箱进行清洗。这就需要用到航空煤油作为清洗剂来清洗油箱。但是由于航空煤油价格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回收循环利用航空煤油,并搭建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工业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来完成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由于PLC具有可编程性、反馈速度快、可具有安全防爆性等特点,并且PLC的可靠性高、稳定性强、防爆等级高、抗干扰能力强,更适应长期恶劣条件下的工作,也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的,是提高清洗系统的必要核心。本研究是根据实际项目为基础,针对中航某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直升机燃油试验系统中,清洗机翼油箱的废弃航空煤油进行回收的问题,设计以PLC为控制核心、传感器采集系统、执行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结合PID闭环控制,搭建一个完整控制回收系统。系统的主要工作内容涉及研究上层控制中PLC控制器,与HMI人机界面的通信方法,以及数据信号采集算法,以及下层回收系统的控制方式,即传感器与各执行器之间的配合,逻辑程序软件开发与控制器PLC硬件设计。HMI界面(人机界面)由PC加载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软件以及西门子触摸屏SIMATIC MP 277组成,触摸式人机界面设计,无机械磨损,具有界面友好等特点。人机界面为西门子高性能防爆型触摸屏MP系列。作为结合多功能面板和WinACMP选项的成套解决方案,该系统自身还可以作为更大型SIMATIC C7控制系统的替代系统。选定的PLC控制器对应就是西门子S7-400H,其能够更好地在集散自动化系统内展现应有的冗余功能效果,应用范畴涵盖机械、环保装置、运动系统以及印刷机械等诸多领域,实现控制的自动化效果更加突出,控制实现也更为复杂多样,能够对各种需求进行高效满足与匹配。本控制回收系统工作模式为离散型,但是清洗的过程可以连续进行的,设备与控制器都具有相匹配的RS485接口,通过MOBUS通讯协议完成传感器之间的串联,运用TCP/IP协议采集信息数据,通过PLC内部的PID闭环控制算法对信号的分析与处理,反馈给执行系统,完成一整套在线的回收控制系统。

二、航空发动机在MATLAB与C++接口支持下的建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航空发动机在MATLAB与C++接口支持下的建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运行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产品现状
        1.2.2 增程式电动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现状
        1.2.3 增程式电动车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动力系统部件参数匹配及仿真
    2.1 整车基本参数及性能要求
    2.2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2.3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2.4 增程器参数匹配
    2.5 系统建模仿真验证
        2.5.1 AVL-CRUISE软件简介
        2.5.2 模型搭建
        2.5.3 各子模块建模
        2.5.4 各模块间物理连接及信号线连接
        2.5.5 仿真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动力系统参数优化
    3.1 多目标优化
        3.1.1 多目标优化简介
        3.1.2 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3.2 多目标优化算法
    3.3 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
        3.3.1 遗传算法概述
        3.3.2 遗传算法的结构
        3.3.3 遗传算法运算求解方法
        3.3.4 遗传算法控制参数选择
        3.3.5 遗传算法优化运算
        3.3.6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澳门客车的系统集成及测试
    4.1 动力部件选取
        4.1.1 驱动电机的选取
        4.1.2 动力电池选型
        4.1.3 增程器选型
    4.2 增程器现场发电试验验证
    4.3 整车系统搭建
        4.3.1 整车控制模块设计
        4.3.2 整车搭建实物展示
    4.4 整车实测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硕士时的重要成果

(2)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的航空发动机控制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与结构安排
2 航空发动机预备知识
    2.1 航空发动机组成
        2.1.1 基本结构
        2.1.2 部件性能参数
    2.2 航空发动机部件级建模
    2.3 航空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
    2.4 本章小结
3 控制器方案设计
    3.1 控制需求描述
    3.2 主控制器理论基础
        3.2.1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
        3.2.2 仿真分析
    3.3 主控制器及收敛性分析
        3.3.1 改进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
        3.3.2 收敛性分析
        3.3.3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实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搭建
    4.1 系统需求分析
    4.2 总体组成
    4.3 硬件方案设计
    4.4 软件方案设计
        4.4.1 控制器模型软件
        4.4.2 上位机监控软件
    4.5 本章小结
5 实时硬件在环仿真平台测试与验证
    5.1 通信测试
        5.1.1 反射内存测试结果分析
        5.1.2 共享内存测试结果分析
    5.2 上位机监控软件参数给定测试
    5.3 模型代码生成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发动机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的研究现状
    1.3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概述
        1.3.1 运动控制技术研究概述
        1.3.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试验平台设计
    2.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试验台架构建
        2.1.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
        2.1.2 试验用发动机原型机
        2.1.3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试验平台
    2.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控制系统设计
        2.2.1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2.2 DSP控制器
        2.2.3 电流及位移传感器
        2.2.4 功率驱动器
        2.2.5 dSPACE系统
        2.2.6 CAN通信
        2.2.7 控制器端口的多路复用技术
    2.3 电动直线负载模拟试验平台
        2.3.1 基于电动直线负载模拟器的排气压力模拟试验平台
        2.3.2 基于电动直线负载模拟器的系统动刚度测试平台
    2.4 本章小结
3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及其非线性因素建模
    3.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建模
        3.1.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工作原理
        3.1.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模型方程
    3.2 迟滞动态特性分析
        3.2.1 迟滞特性产生机理分析
        3.2.2 迟滞特性测试试验
    3.3 非线性因素建模
        3.3.1 电磁驱动力建模
        3.3.2 摩擦力建模
        3.3.3 排气压力建模
    3.4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仿真模型及参数确定
        3.4.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仿真模型
        3.4.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系统参数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型自抗扰控制的电磁驱动进气门运动控制
    4.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全柔性运动轨迹规划
    4.2 自抗扰控制器原理分析
        4.2.1 自抗扰控制器概述
        4.2.2 跟踪微分器
        4.2.3 扩张状态观测器
        4.2.4 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
    4.3 电磁驱动进气门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4.3.1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4.3.2 基于轨迹规划的前馈位置环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4.3.3 基于滑模控制的电流环自抗扰控制器设计
        4.3.4 改进型自抗扰控制器
    4.4 电磁驱动进气门运动控制的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4.4.1 高转速工况下气门运动控制结果分析
        4.4.2 不同目标轨迹下的气门运动控制结果
    4.5 系统鲁棒性分析
        4.5.1 系统参数扰动抑制能力研究
        4.5.2 外部扰动抑制能力研究
        4.5.3 压力波动抑制能力研究
    4.6 应用电磁驱动进气门的发动机试验研究
    4.7 电磁驱动进气门的运行参数全柔性化调节试验
        4.7.1 可变配气正时试验
        4.7.2 可变气门升程试验
        4.7.3 可变过渡时间试验
    4.8 本章小结
5 基于自适应鲁棒控制的电磁驱动排气门运动控制
    5.1 自适应鲁棒控制理论基础
        5.1.1 标准自适应鲁棒控制问题描述
        5.1.2 确定性鲁棒控制
        5.1.3 非光滑投影式自适应律
        5.1.4 自适应鲁棒控制
    5.2 电磁驱动排气门基于排气压力补偿的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5.2.1 位置环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5.2.2 电流环自适应鲁棒控制器设计
    5.3 基于电动直线负载模拟器的排气压力模拟
    5.4 仿真与试验结果分析
        5.4.1 试验说明
        5.4.2 与双闭环PI控制算法的对比仿真与试验研究
        5.4.3 参数在线辨识结果
        5.4.4 不同目标轨迹下的气门运动控制结果
    5.5 自适应鲁棒控制器鲁棒性分析
        5.5.1 系统参数扰动抑制能力研究
        5.5.2 压力波动抑制能力研究
        5.5.3 外部扰动抑制能力研究
    5.6 迟滞补偿策略研究
        5.6.1 问题描述
        5.6.2 迟滞补偿设计
        5.6.3 不同初始排气压力值下的气门运动控制结果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轨迹规划的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能耗优化研究
    6.1 优化控制问题的描述
        6.1.1 系统模型状态方程
        6.1.2 边界约束与路径约束
        6.1.3 能耗评价指标
    6.2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轨迹优化算法
        6.2.1 求解轨迹最优控制问题的一般方法
        6.2.2 高斯伪谱法
    6.3 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能耗优化结果与分析
        6.3.1 气门运动轨迹数值优化结果
        6.3.2 电磁驱动气门能耗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6.4 气门运动轨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6.4.1 联合仿真框架
        6.4.2 仿真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结论
    7.2 论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科研情况

(4)基于改进SVM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1.2.2 支持向量机算法在气路故障诊断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1.2.3 气路故障诊断系统
    1.3 论文主要内容概述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分析与建模
    2.1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
    2.2 气路故障诊断技术面临的困难
    2.3 航空发动机气路系统建模方法
    2.4 某型双轴涡扇发动机模型建立
        2.4.1 发动机气路系统建模假设
        2.4.2 某型发动机气路系统建模
    2.5 故障模拟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SVM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
    3.1 支持向量机算法概述
        3.1.1 支持向量机基本原理
        3.1.2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3.2 支持向量机故障诊断模型的改进
        3.2.1 多分类SVM算法和模型参数
        3.2.2 遗传算法优化LSSVM模型参数
    3.3 改进SVM算法应用及分析
        3.3.1 数据库建立
        3.3.2 参数对选择算法的影响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平台开发
    4.1 故障诊断系统分析与设计
        4.1.1 微信及微信小程序
        4.1.2 可行性分析
        4.1.3 系统架构设计
        4.1.4 功能需求分析
    4.2 航空发动机气路系统故障诊断平台开发
        4.2.1 运行环境的搭建
        4.2.2 网页端功能模块实现
        4.2.3 小程序端功能模块实现
    4.3 故障诊断平台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转子发动机简介
        1.2.1 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2.2 转子发动机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发动机测试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测试系统总体功能要求分析
    2.2 测试系统的总体设计
    2.3 测试参数测试基本原理及相关传感器选型
        2.3.1 测功机与转速、扭矩的测量
        2.3.2 温度参数的测量
        2.3.3 流量参数的测量
        2.3.4 压力参数的测量
        2.3.5 油耗参数的测量
    2.4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数据采集卡设计方案
        2.4.1 数据采集卡的基本功能分析
        2.4.2 数据采集卡设计方案确定
    2.5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上位机测试软件设计方案
        2.5.1 上位机测试软件功能分析
        2.5.2 上位机测试软件开发环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数据采集卡硬件设计
        3.1.1 微控制器芯片选型及附属电路
        3.1.2 传感器信号调理模块电路设计
        3.1.3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1.4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3.1.5 硬件抗干扰设计
    3.2 数据采集卡软件设计
        3.2.1 系统主程序
        3.2.2 A/D转换子程序
        3.2.3 串口通信中断程序
    3.3 上位机测试软件设计
        3.3.1 初始化设置
        3.3.2 各功能模块设计
        3.3.3 主界面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模型
    4.1 转子发动机进气系统特点
    4.2 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建模
        4.2.1 进气压力状态方程
        4.2.2 节气门空气流量模型
        4.2.3 进气口空气流量模型
    4.3 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模型参数辨识
        4.3.1 节气门空气流量模型参数辨识
        4.3.2 进气口空气流量模型参数辨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试验验证
    5.1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台架试验
        5.1.1 转子发动机测试台架搭建
        5.1.2 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台架试验验证
    5.2 转子发动机进气流量测量模型仿真与试验验证
        5.2.1 模型仿真验证平台搭建
        5.2.2 模型仿真与台架试验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
        6.1.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6.1.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及研究成果

(6)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下标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构架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算法研究现状
        1.3.1 故障诊断算法
        1.3.2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需求分析与构架设计
    2.1 引言
    2.2 需求分析
        2.2.1 健康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2 仿真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2.2.3 算法需求分析
    2.3 构架设计
        2.3.1 仿真平台需求分解
        2.3.2 仿真平台构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管理系统关键算法需求分析与设计
    3.1 引言
    3.2 航空发动机模型及其退化模型简介
        3.2.1 JT9D发动机模型建立
        3.2.2 JT9D发动机退化模型建立
    3.3 航空发动机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
        3.3.1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3.3.2 卷积神经网络的推导
        3.3.3 基于CNN的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设计
        3.3.4 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验证与结果分析
    3.4 航空发动机剩余寿命预估算法
        3.4.1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简介
        3.4.2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推导
        3.4.3 基于LSTM的剩余寿命预估算法设计
        3.4.4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验证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子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3 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4 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设计
    4.5 仿真平台网络功能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健康管理系统仿真平台与算法集成验证
    5.1 引言
    5.2 系统集成验证
        5.2.1 机载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2.2 地面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2.3 用户终端健康管理仿真子系统
    5.3 功能验证
        5.3.1 传感器故障诊断算法验证
        5.3.2 剩余寿命预估算法验证
        5.3.3 故障报警功能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
        1.2.2 基于深度学习的故障诊断方法
        1.2.3 深度神经网络超参数优化方法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第二章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数据生成
    2.1 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
        2.1.1 部件结垢和结冰
        2.1.2 部件磨损
        2.1.3 部件腐蚀
        2.1.4 部件受外来异物损坏
    2.2 基于T-MATS的 JT9D发动机模型
    2.3 故障数据生成
        2.3.1 噪声注入
        2.3.2 数据归一化
        2.3.3 训练集与测试集生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模型
    3.1 受限玻尔兹曼机
    3.2 深度信念网络基本原理
    3.3 深度信念网络的构建与训练方法
        3.4.1 深度信念网络的构建
        3.4.2 深度信念网络的训练
        3.4.3 深度学习平台选择
    3.4 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故障诊断模型超参数优化方法
    4.1 典型超参数对训练结果的影响
        4.1.1 隐含层层数
        4.1.2 学习率
        4.1.3 动量值
    4.2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超参数优化
        4.2.1 正交试验法方法原理
        4.2.2 优化结果及性能分析
    4.3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超参数优化
        4.3.1 粒子群算法原理
        4.3.2 量子粒子群算法原理
        4.3.3 优化结果及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飞行包线故障诊断
    5.1 典型包线划分方法
    5.2 基于DBSCAN聚类的包线划分算法
        5.2.1 包线划分算法
        5.2.2 包线划分仿真实验
    5.3 全飞行包线故障诊断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高安全性机载代码生成相关技术
    2.1 基于DO-178标准的软件开发要素分析
    2.2 机载软件开发流程图分析设计
        2.2.1 DO-178总体内容分析
        2.2.2 软件开发过程分析
        2.2.3 机载软件开发流程图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载软件代码生成的配置/定制设计
    3.1 机载代码关键特性分析
        3.1.1 生成代码执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1.2 生成代码可读性影响因素分析
    3.2 机载代码生成配置/定制方法研究
        3.2.1 一致性建模环境分析
        3.2.2 模型优化及配置参数配置方法分析
    3.3 总体优化方案制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载软件代码生成的配置/定制实现
    4.1 机载代码模型优化配置
        4.1.1 代码生成结构分析
        4.1.2 信号线的代码生成结构分析
        4.1.3 代码生成接口结构分析
        4.1.4 自定义存储类型与信号/参数数据对象分析
        4.1.5 实时任务调度与代码生成分析
    4.2 基于Embedded Coder的机载代码定制生成
        4.2.1 系统TLC文件定制开发
        4.2.2 系统钩子文件定制开发
        4.2.3 代码模板文件定制开发
        4.2.4 主函数TLC文件定制开发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飞控机载代码生成及配置/定制优化
    5.1 系统需求分析及验证
        5.1.1 飞行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5.1.2 飞行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5.1.3 飞行控制控系统软件需求分析
    5.2 飞行器控制系统模型设计
        5.2.1 飞行器建模
        5.2.2 飞行控制器建模
        5.2.3 模型设计验证
    5.3 软件编码过程及配置/定制优化
    5.4 机载代码测试与对比
        5.4.1 代码静态测试对比
        5.4.2 代码有效性验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移动承载的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MB概述
        1.1.1 AMB简介
        1.1.2 AMB研究现状
        1.1.3 AMB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AMB建模
        1.2.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2 转子系统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介绍
        1.3.1 论文的主要工作
        1.3.2 论文的结构说明
第二章 主动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内部模块与数学模型
    2.1 电磁轴承的组成
    2.2 电磁轴承-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建模
        2.2.1 单自由度的主动电磁轴承系统数学模型
        2.2.2 四自由度的电磁轴承系统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载体的转子系统建模与分析
    3.1 安装位置建模
        3.1.1 基础假设和坐标系
        3.1.2 转子系统的能量与广义力
        3.1.3 转子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2 位置参数对转子系统特性的影响
    3.3 数学模型介绍
        3.3.1 单自由度的电磁悬浮系统模型
        3.3.2 多自由度的电磁轴承系统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建立和实验平台搭建
    4.1 仿真simulink模型
        4.1.1 单自由度模型的建立
        4.1.2 四自由度模型的建立
    4.2 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
    4.3 dSPACE实时仿真系统
        4.3.1 dSPACE系统的简介
        4.3.2 基于dSPACE系统的优势
        4.3.3 基于dSPACE的系统搭建
        4.3.4 MicroLabBox设备调试
    4.4 半实物实时仿真系统平台介绍
        4.4.1 主动电磁轴承Matlab/Simulink模型
        4.4.2 控制器PID介绍
    4.5 两自由度的电磁轴承悬浮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
    5.1 参数设置
    5.2 对比实验
    5.3 匀速平动运动
    5.4 匀速转动运动
    5.5 振动仿真实验
    5.6 实验平台的振动实验
        5.6.1 实验平台介绍
        5.6.2 振动实验结果分析
    5.7 几种简单经典运动
        5.7.1 爬升、俯冲运动
        5.7.2 盘旋运动
        5.7.3 横滚运动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展望与总结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废弃航空煤油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航空煤油用途与市场状况
        1.3.2 国内外航空煤油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状况
        1.3.3 国内关于废弃航空煤油回收系统的研究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 本文章节安排
第2章 回收废弃航空煤油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废弃航空煤油回收处理的工艺流程
        2.1.1 回收系统流程
        2.1.2 设备层各控制点简介
    2.2 自控系统架构设计
        2.2.1 总体层次结构图
        2.2.2 各层级的功能
    2.3 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设计
        2.3.1 西门子S7-400PLC概述
        2.3.2 PLC控制器选型
        2.3.3 可编程控制器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Intouch组态的监控系统设计
    3.1 系统组态监控软件
        3.1.1 HMI简介
        3.1.2 Intouch组态设计
    3.2 触摸屏WinAC MP通讯功能设计
        3.2.1 WinAC MP与PLC之间通讯
        3.2.2 WinAC MP与计算机之间通讯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PID控制在回收系统中的应用
    4.1 PID控制模块简介
    4.2 模糊控制理论简介
        4.2.1 模糊PID控制器的组成
        4.2.2 常规PID控制器的设计
    4.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4.3.1 模拟量的模糊化以及参数调整规则
        4.3.2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实现及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回收系统中传感器的标定与数据分析
    5.1 传感器的检验与标定
        5.1.1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5.1.2 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
        5.1.3 压力传感器的安装及测压管道
    5.2 测试误差与数据处理
        5.2.1 误差分析与建模
        5.2.2 系统中的误差修正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航空发动机在MATLAB与C++接口支持下的建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增程式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与运行优化研究[D]. 吴志伟. 浙江大学, 2021(02)
  • [2]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的航空发动机控制与验证[D]. 刘小雨.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3]发动机电磁驱动配气机构运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 陆佳瑜.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改进SVM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研究[D]. 胡鹤翔. 中国民航大学, 2020(01)
  • [5]转子发动机测试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D]. 刘夏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6]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系统数字仿真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刘伟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7]基于深度信念网络的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刘星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基于代码生成的机载软件配置与定制技术研究[D]. 包静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9]移动承载的电磁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分析[D]. 吴妙妮.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10]废弃航空煤油回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张博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MATLAB和C++接口支持的航空发动机建模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