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878例超声胆囊超声分析

病毒性肝炎878例超声胆囊超声分析

一、878例病毒性肝炎B超胆囊声像图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治东,张义涛[1](2018)在《B超对140例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率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的胆囊B超声像变化,分析其异常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70例为急性肝炎,对其胆囊B超声像异常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0例急性肝炎患者B超胆囊声像有61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87.1%,70例慢性肝炎患者B超胆囊声像有20例出现异常,异常率为28.5%,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超声异常率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声像异常率有明显区别,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李尚安,阮骊韬,李瑞春,李佩佩,马兰,王斐倩[2](2017)在《苏丹地区疟疾发作期的胆囊声像图特点》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苏丹地区疟疾发作期(MSA)患者胆囊声像图特点。方法对67例MSA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分成普通型和重症疟疾。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根据胆囊的大小、胆囊壁厚度(TGW)、囊腔内胆汁情况将超声表现分为Ⅰ、Ⅱ和Ⅲ型,比较MSA患者临床分型与胆囊超声分型间的相关性,同时分析不同超声分型间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67例MSA患者纳入研究,普通型52例、重症15例。超声表现正常14例、Ⅰ型28例、Ⅱ型19例、Ⅲ型6例;其中普通型中正常14例、Ⅰ型25例、Ⅱ型12例、Ⅲ型1例,重症疟疾中正常0例、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5例,普通型和重症疟疾超声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华人和苏丹人之间的胆囊超声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超声分型间肝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大部分MSA患者胆囊超声图发生相应改变,重症疟疾的胆囊改变较普通型疟疾更严重。

吴淑芬[3](2015)在《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的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方法:观察158例各种临床类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胆囊充盈程度、胆囊壁厚度、胆囊内胆汁情况以及胆囊内透声等超声影像情况,并对患者肝内、肝外胆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对腔内清晰程度进行观察。结果:158例患者胆系超声检测结果表现为胆囊壁粗糙增厚、双边征、透声差、结石、胆囊增大或变小以及类实质样改变等变化。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胆道系统异常明显高于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6,x2=16.27;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系统损害与临床类型、病程长短及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用超声动态观察胆系改变,及时检测肝功能,对指导临床用药、判断肝炎病情轻重及预测肝炎慢性化提供依据。

阳晖[4](2014)在《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胆囊B超改变的观察与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肝硬化和肝炎患者的胆囊B超图像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及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慢性肝炎20例(A组)、重型肝炎35例(B组)、肝硬化25例(C组);另选取4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研究对象胆囊B超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62例胆囊异常,占77.5%(62/80),对照组有7例胆囊异常,占17.5%(7/40),观察组胆囊异常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B、C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胆囊异常率显着低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各组(A、B、C组)的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的胆囊壁厚度明显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多合并胆囊异常,通过观察胆囊B超图像改变,可为肝脏病变程度的判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张正中[5](2014)在《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影响。方法我们对84例病毒性肝炎伴发明显胆囊声像图改变的患者,利用B型超声观察口服舒肝利胆中药前后胆囊声像图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胆囊大小在服药前后变化有显着性差异。结论①茵陈蒿汤加味的药物对患者胆囊有双相调节作用,一方面对胆囊有促其收缩和排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呈实体样回声的胆囊有促其内部出现液性无回声暗区,显示胆囊轮廓的作用。②探讨了这种双相调节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③胆囊声像图出现上述表现亦符合中医对于肝胆脏腑关系原理的论说。从超声角度证明这一原理的正确性。

时正贤[6](2013)在《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病变的超声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的声像图变化。方法设观察组与对照组(乙肝病组与非肝病组)作比较,对两组B超检查所示的胆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患者胆囊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肝病患者,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χ2=46.13,P<0.01),胆囊病变类型主要是胆囊壁粗糙、增厚。结论乙型肝炎与胆囊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宋艳春[7](2013)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继发胆囊病变在临床上较多见,我们回顾2012年1月—8月在我院检查的100例HBV感染者胆囊B超检查结果,并与同期检查的350例无HBV感染患者的胆囊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月—8月在我院检查的100例HBV感染者的胆囊B超检查结果,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为2175岁,平均为48岁,所有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张京红,卢振,方哲平[8](2013)在《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MMP-2及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组织抑制因子水平(TIMP-2)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B超引导下肝活检及肝组织纤维化分期,B超检查测定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使用ELISA检测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MP-2和TIMP-2含量,另外选取1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分析MMP-2、TIMP-2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脾脏厚度、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宽度随患者肝纤维化分级的增加而增大;血清MMP-2、TIMP-2水平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升高,r值分别为0.805、0.771,P<0.05。结论肝脏B超形态学改变及血清MMP-2、TIMP-2水平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柯黎黎[9](2011)在《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弥漫性肝病患者门静脉、肝静脉、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胆囊壁的改变,探讨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健康者、92例脂肪肝患者、30例慢性肝炎患者、28例肝硬化患者,超声观察肝脏门静脉内径及脉冲比率(PR=最小流速/最大流速),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血流频谱,肝动脉RI,胆囊壁厚度、光滑度。用东芝aplio770、飞利浦HD1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结果:1.脂肪肝组轻度、中度脂肪肝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胆囊壁改变较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重度脂肪肝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正常组、轻度、中度脂肪肝组间有统计学意义。2.慢性肝炎组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形态、门静脉内径及脉冲比率、胆囊壁的改变较正常组有显着差异。3.肝硬化组门静脉内径及脉冲比率、肝动脉阻力指数、肝静脉频谱形态、胆囊壁改变与正常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结论:通过超声对肝脏内血流动力学及胆囊壁观测,慢性肝病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频谱变化以及胆囊壁形态改变,重度脂肪肝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正常组、轻度、中度脂肪肝组间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病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形态、门静脉内径及脉冲比率、胆囊壁的改变较正常组有显着差异。可以作为诊断弥漫性肝病的参考指标之一,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并对估计弥漫性肝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赵波[10](2010)在《慢性肝病、肝硬化时胆囊排空的超声研究》文中提出摘要目的:观测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胆囊收缩功能变化特点,分析肝脏疾病不同病变程度对胆囊的影响及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探讨慢性肝病、肝硬化与胆囊功能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的慢性肝病轻度、肝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根据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将病例组分为慢性肝病轻度、慢性肝病中重度及肝硬化组,每组各20例。并随机选取无任何肝病及胆囊疾病史的志愿者2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以超声常规检查胆囊声像图表现。测量胆囊最大长径(L)、宽(W)和厚(H),按公式V=π/6×(H×W×L),计算胆囊容积,以上分别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另分别于餐后15min、30min、45min、60min、75 min及90min时如前法再次测量胆囊长、宽及厚各径,作为餐后胆囊收缩功能的对照指标。并依照公式[胆囊排空分数(GBEF):GBEF=(空腹胆囊体积—剩余胆囊体积)/空腹胆囊体积。]计算胆囊排空分数。使用SPSS13.0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②慢肝轻度组;③慢肝中重度组;④肝硬化组。)(1)胆囊壁厚度比较:④与①、②比较,③与①比较胆囊壁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空腹状态下胆囊体积:④与①、②比较,③与①、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餐后30min时肝病患者GBEF比较:④与①、②、③比较,③与①、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餐后60min时GBEF比较:④与①、②比较,③与①、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餐后90min时GBEF比较:④与①、②、③比较,③与①、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各组GBEF曲线:肝硬化组及慢肝中重度组的GBEF最大值发生的时间较正常对照组提前。结论:(1)胆囊排空最大排空分数及最大排空分数出现的时间可作为肝脏病变的检测指标,来指导临床。(2)通过胆囊排空功能检测,可以提示或确定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或实验室检查不支持的早期肝硬化诊断。(3)胆囊排空功能的测量为肝脏疾病和胆囊疾病的诊断提供间接依据和有益信息,对病情和预后进行更精确的评估,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二、878例病毒性肝炎B超胆囊声像图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78例病毒性肝炎B超胆囊声像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B超对140例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检查方法和项目
    1.3 评判指标
2结果
    2.1 不同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变化
3讨论

(2)苏丹地区疟疾发作期的胆囊声像图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疟疾临床分型
    1.3 仪器与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疟疾临床分型与胆囊超声表现的关系
    2.2种族间比较
    2.3 不同超声类型间肝功能比较
3 讨论

(3)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设备与检查方法
    1.4 判断与评估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胆囊B超改变的观察与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胆囊B超检查结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胆总管内经及胆囊壁厚度比较
3 讨论

(5)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病变的超声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及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MMP-2及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结果
    2.2 肝脏纤维化分期与MPV、SPV的宽度及脾脏肋间厚度的相关性
    2.3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MMP-2、TIMP-2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3 讨论

(9)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正常肝脏实质超声图像,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门静脉内径及PR、胆囊壁超声测量结果
        2.1.1 脂肪肝组肝脏实质超声图像,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门静脉内径及PR、胆囊壁超声测量结果
        2.1.2 慢性肝炎组肝脏实质超声图像,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门静脉内径及PR、胆囊壁超声测量结果
        2.1.3 肝硬化组肝脏实质超声图像,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门静脉内径及PR、胆囊壁超声测量结果
    2.2 正常组与脂肪肝组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波形、门静脉内径、PR及胆囊壁比较
        2.2.1 正常组与慢性肝炎组肝动脉RI、肝静脉波形、门静脉内径、PR及胆囊壁比较
        2.2.2 正常组与肝硬化组肝动脉RI、肝静脉频谱波形、门静脉内径、PR及胆囊壁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慢性肝病、肝硬化时胆囊排空的超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仪器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慢性肝病对胆囊功能影响的探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878例病毒性肝炎B超胆囊声像图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B超对140例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异常率的分析[J]. 范治东,张义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05)
  • [2]苏丹地区疟疾发作期的胆囊声像图特点[J]. 李尚安,阮骊韬,李瑞春,李佩佩,马兰,王斐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7(05)
  • [3]超声影像在诊断病毒性肝炎合并胆道损害中的价值[J]. 吴淑芬. 中国医学装备, 2015(06)
  • [4]肝硬化和肝炎患者胆囊B超改变的观察与探讨[J]. 阳晖. 现代医药卫生, 2014(14)
  • [5]舒肝利胆中药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胆囊声像图的影响[J]. 张正中.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1)
  • [6]乙型肝炎患者胆囊病变的超声观察[J]. 时正贤. 中国医学工程, 2013(10)
  • [7]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胆囊超声声像图改变分析[J]. 宋艳春.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05)
  • [8]肝脏B超形态学变化、MMP-2及TIMP-2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J]. 张京红,卢振,方哲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7)
  • [9]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胆囊壁变化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柯黎黎. 青岛大学, 2011(06)
  • [10]慢性肝病、肝硬化时胆囊排空的超声研究[D]. 赵波. 山西医科大学, 2010(12)

标签:;  ;  ;  ;  ;  

病毒性肝炎878例超声胆囊超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