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障房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

养老保障房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

一、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可[1](2019)在《日常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文中认为社区日常生活圈已日益成为建设城市社区的重要手段,以其符合居民日常活动尺度的空间单元,来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时空需求的精准匹配。随着老龄化背景下对于养老服务需求的与日俱增,使得社区日常生活圈势必需要对其进行强化补充。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背景下,对于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提出需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空间载体,其合理规划配置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日常生活圈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相关性,对长三角地区既有日常生活圈及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进行研究。通过人本角度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的思考,提出日常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新思路。研究依托对长三角4个主要城市的实证调研,通过采取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及SD评价的研究方法,从“行为-需求-供给”角度对14个案例社区中老龄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特征、养老服务需求特征及其对现有设施、资源的供给评价展开调研。具体调查社区老龄居民出行活动内容、活动频率、时空分布,对既有养老服务设施认知情况、理想需求偏好及两者之间的供需对比,并对上述出行活动及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进行评价。基于实证长三角“行为-需求-供给”的时空互动,分析其中存在的特征问题,本研究对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提供策略思路及规划方法。在分级角度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分级与日常生活圈时空结构相结合,明确社区服务空间单元。在分类角度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日常生活圈时空内容相结合,统筹生活圈功能配置,最终构建形成“片区-邻里-街坊”三级社区养老生活圈,并阐述相关配建方法,以期为社区层面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夏菁[2](2019)在《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与解锢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虽有近四十年的成绩,但“残疾人难出门”问题仍然很普遍。残疾人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因身体弱势与社会弱势的双重特征,其对空间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对于有空间移动能力却难以实现空间移动的残疾人而言,其长期处于“想而不能”的空间移动状态。为实现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空间共享以及提供与残疾人空间需要相匹配的空间供给,针对“残疾人难出门”这一社会现象,本文引入残疾人空间锢定概念,对残疾人空间移动能力不足的现象、机制及效应展开研究。本文从城乡规划学视角重新审视残疾研究的医学模式和社会模式,探索提升残疾人空间移动能力的规划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在新时代以人为本规划中关注残疾等弱势群体的空间公平与正义,推进大城市存量空间高质量发展以及中小城市增量空间公平与效率协同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残疾人空间锢定现象的内涵是残疾人主观想去多远而客观不能去多远的主客观空间接触机会不一致产生的现象。这是来自于外部环境障碍和残疾人自身健康状况两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立足于残疾人的空间需要,本文从残疾群体和个体空间需要出发,基于“群体——个体”视角建构残疾人空间锢定现象、效应及解锢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市为例,采用小微数据与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实证演绎。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基于“群体——个体”视角分析残疾人空间锢定现象时,研究总结提出了该现象的“三层次”特征:宏观层次残疾人空间结构锢定、中观层次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微观层次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结合实证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在宏观层,城市边缘区是残疾人口结构性集聚的区域,在城市内部发展压力作用于郊区和郊区自发城镇化的共同作用下,残疾群体向城市边缘区集聚的态势明显。在中观层,受政府力与市场力的综合作用,残疾个体聚居空间分化于低收入邻里,并且在该类聚居空间中,残疾人偏好的各类空间与城市空间的供给之间呈现错配特征:空间位置供给上的错位与空间内容供给上的失配。在微观层,残疾人的日常行为呈现如下特征:出行时间短、可供选择的出行时间受限、出行逗留时间不长;出行距离短、出行范围小、出行目的地类型不丰富。残疾人日常活动类型表现出必要性活动的发生类型少、自发性活动的发生频率低的特征。第二,在中微观层次分析残疾个体出行行为选择及偏好时,研究揭示了空间“二元性”规律以及约束残疾人空间行为的“四要素”。残疾人对空间的感知是以“家及周边”为界限进行二元划分。在中观层,残疾人对不同空间形态的聚居空间满意度均不高,总体上呈现出对“家及周边”空间的强偏好以及对突破“家及周边”空间的弱依赖的规律特征。在微观层,残疾人活动空间的选择并不完全遵循城市服务设施的等级配置。当突破该范围时,残疾人的空间选择具有强目标导向性。残疾人的日常行为活动受“四要素”影响,分别是来自于残疾人自身的健康因素,以及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经济、社会、建成环境因素。第三,在推断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以及探寻削弱负效应的策略中,研究发现残疾人空间集聚正效应可作为削弱其空间锢定负效应的手段。残疾人空间锢定现象本身的“被动”状态使残疾人空间锢定倾向负效应。但是,残疾人空间集聚却能促进部分残疾人“主动”走出家门。同时,就集聚本身而言,其可产生规模效应。故本文提出发挥残疾人空间集聚带来的正效应,通过规划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进入残疾人聚居空间,发挥市场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主动性,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残疾人共赢的格局。第四,在残疾人空间解锢的思路与策略探讨中,明确其重点是时空间秩序的再部署。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提出改善残疾人空间供给效度的策略,逐步实现残疾人主客观空间接触机会趋于一致,进而使其获得空间行动自由。在时间维度上,认为针对不同空间移动需要的残疾人应有供给的先后秩序,出行动机越强、出行能力越强的残疾人越应优先得到供给。在空间维度上,针对残疾人的空间集聚特征,应在认识集聚机制的前提下,采取差别化的供给方式;针对残疾人聚居空间类型分化与日常行为约束特征,应通过规划介入强调精准化的内容供给。全文约14.5万字。

张子琪[3](2018)在《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状况发展呈现城乡倒置格局,乡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渐严峻,集中体现为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与长期滞后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之间的矛盾。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直面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大挑战。本研究从问题的先发性和研究的可行性出发,以浙北乡村地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地理范围,采取问题切入——动力提取——条件解读——系统构建——策略提升的研究路径,以既存设施问题为出发点,基于资源和需求两个方向进行探究,分别从宏观角度窥视养老服务体系与历史及社会发展结合的资源流动规律,和从微观角度收集与分析使用者的具体行为特点和要求,最终回归到探析适应我国国情的乡村老年服务体系营建和设施建设的策略。具体从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1)从既有乡村老年设施建设与利用现状中显现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分析将现象归因为规划重叠与疏离的问题增生、功能闲置与缺失的矛盾并进、服务来源与责任的被动转移,以及运支持与建设的恶性循环四个层面;并从问题共性中提取出忽视乡村情况、定位细分模糊、需求认知偏差、系统建立缺乏、提供总量不足的发生本质。(2)基于对共性问题本质的探析,提出“乡村养老资源”与“乡村老人需求”是当前乡村老年服务体系和设施建设提升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进而对这两种驱动力的前提、基本概念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定义了作为乡村养老资源的经济、建设、服务与精神资源的主要内容,以及归纳乡村老年人需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动态性与多样性、当下性与未来性的基础认知。(3)以作为外在驱动力的未利用的资源,以及作为内在驱动力的未满足的需求为线索,从乡村老年设施为核心,一方面向上植根社会政治经济大背景,梳理与解读乡村老年服务体系的内在机制,定义“模式”为社会环境限定的资源供需框架,“服务”为资源供需流动的具体组织形式,以及“设施”作为资源接收终端的实体表现,并归纳从模式、服务再到设施的养老资源流动渠道;另一方面向下深挖乡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具体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对乡村老年人这一目标人群样本进行实地调研以及量化分析,并探索从对象到需求再到设施的老年服务设施的设计导向。(4)以顺应机制、跟进机遇、利用资源、满足要求的研究思路,系统构建乡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整体内容框架,在政策指导、服务架构与设施空间三个层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营建策略:政策上提出经济、保障、体制和文化四方面的政策支持要求;服务上提出多类型老年服务需求、多方面养老服务资源整合、多元化服务主体和根据乡村社区组织形成的养老服务组织架构;设施空间上提出基于要素综合的乡村老年设施规划,以及从使用者出发的乡村老年空间设计策略。

刘永辉[4](2017)在《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老年居住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养老需求的问题日趋明显。同时,老年居住设施建设领域缺少服务体系的支持,制约了该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对此,研究构建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并提出有效促进该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有助于老年人住房建设服务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对老年居住设施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现有建设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特定功能的建设服务要素或系统缺失、已有建设服务要素及系统联系不紧密。通过比较美、日、德、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与我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状况,发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政策法律、标准规范、资金来源、既有居住设施改造、老年居住设施开发方面存在差距。针对我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构建了我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该体系由环境系统、投融资系统、建设系统以及运营系统组成。其中,环境系统包括政策法规、行政监管、标准规范以及行业自律等服务要素;投融资系统包括设施融资服务、新建设施投资服务以及改造项目投资服务等要素;建设系统包括新建设施开发服务、设施适老改造服务、健康评估服务、设计服务、专业咨询服务、施工承包服务、设施研发供应服务等要素;运营系统包括家政、保健、医疗等养老服务以及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要素。每个系统中包含的服务要素都具有特定功能,每个系统及所含服务要素均围绕着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运转,相互影响、彼此作用,且随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查和文献分析,识别出影响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形成和发展的20个一般影响因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要因子,其中老年群体的改造意愿和消费能力是首要因素。此外,老年居住设施投资机构的发展环境和融资环境、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老年居住设施改造和运营服务能力也是影响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从激发老年居住设施消费需求、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提升老年居住设施改造和运营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我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老年人住房建设服务的发展,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居住水平。

王方兵[5](2015)在《城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居住环境建设是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重要内容。2013年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增了“宜居环境”一章,不仅强调了老年宜居住宅的开发,而且突出了结合人口老龄化趋势、分布等特征推动和扶持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然而在居家养老背景下,城市居家老人的居住状况并不理想,以住房为主的居住环境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还相差较远。虽然居家老人的基本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无论旧宅区的老公房,还是动迁房和商品房,室内室外都不同程度存在适老性能较差的问题,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需求问题非常突出。从相关文献的研究动态看,目前关于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规划领域,从社会保障,及人口学视角对老年人居住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从研究内容看,侧重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建造或改造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居住环境。通过对老年人养老特征、居住环境现状,及需求特征的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正是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和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从需求角度对居家老人的居住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帮助老年人从家庭和社区获得更多的养老支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第一、对全国和上海老年人基本住房状况进行分析;第二、分析上海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现状及相关的需求问题,归纳出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的需求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居家老人在不同类型上的需求差异;综合评价不同住房类型的适老性能,通过定性研究,分析居家老人在居住环境方面的主观诉求;第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并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和路径分析。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老年人基本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居家养老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适老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家庭照料资源的短缺及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依赖性增强,现实居住环境适老性不足的问题和老年人居住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居家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不同特征老年群体对居住环境需求的差异并非由需求本身引发,主要由购买力层次所决定。观察分层变量发现,客观分层变量中的文化程度在需求差异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居家老人文化程度差异直接反应在经济水平上,这也说明居家老人的居住环境需求差异与经济水平决定的购买力层次有很大关系。3.不同住房类型中居家老人对居住环境需求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安全性需求比较突出。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方面室内室外差异明显,其中室内便捷性需求和安全性需求较高。在不同住房类型中,旧宅区老公房的便捷性、安全性、可及性需求高于其他类型的住房,而商品房小区在改善社区环境方面需求最明显。另外,老年人及其家庭照顾者对居住环境安全性关注度也非常高。4.定性分析显示:老年人会在社区的安全性和居住环境的整体安全性之间进行平衡,旧宅区熟悉的生活圈及社会网络是其坚守的主要原因,这也说明“就地养老”有利于老年人身体和心理健康、持续保持与社会的交流。但从居住特征看,旧宅区空巢老人较多,可能最缺乏代内和代际之间提供的非正式养老支持,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对旧宅区适老性改造的必要性。5.住房规划、建设时适老性能不足,政策供给不足是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重要原因。依据供需平衡原理,居家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资源供给加以满足。但从宏观方面考察,老年产业具有明显的弱质特征,尤其是老年住房开发与居家老人需求之间处于失衡状态,老年居住环境需求问题的解决需要法规制度的规定和政策上的引导、支持。6.城市居家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需求的特征存在差异性,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的实现方式具有阶梯性。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以及空巢家庭中独居老人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在居住环境的需求上均存在一定差异,改善居住环境有助于提高老年人个人和老年人家庭的养老支持能力。7.旧宅适老性改造具有纳入旧居住区改造的政策和理论依据,可以解决旧宅适老性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依据基本养老服务、基本社会服务和基本公共服务之间的关系,参考相关的公共服务理论,提出将旧宅适老性改造纳入旧居住区改造范围,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有利于解决旧宅适老性改造的资金短缺问题。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尝试:1.基于社会分层视角,构建了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本文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系统、全面研究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各个方面,建立新的分析框架,在评价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2.从需求视角对居家老人的居住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拓展了居家养老和老年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内涵。以需求和意愿作为重点,对老年人居住环境进行研究,不仅扩展了需求理论应用研究的范围,有助于居家老人获得更多的养老支持,同时也为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3.以定量分析作为重要分析工具,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不同居住条件城市居家老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规律,这也是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的特色。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出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类型,根据居家老人的需求特征将四个因子分为基本需求和发展需求,为政府提供分层分类的居住环境建设和改造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4.依据供需匹配原理综合评价不同类型住宅的适老性能,并对比分析不同住房中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主观诉求。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居住环境中居家老人的需求差异,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老年宜居环境建设。5.系统提出了旧宅适老性改造和保障房分配老年人优先的理论和政策依据。借鉴老年人居住环境建设的国际经验,依托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公共服务理论、现行养老政策中的居住要点,及新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老年宜居环境的规定,论证了将老年旧宅适老性改造纳入旧居住区改造范畴,及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向老年人倾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周鹏飞[6](2014)在《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最为严峻的一个挑战和难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备典型的“未富先老”特征。在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受制于养老财政预算和养老产业发育不成熟等条件的制约,“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等养老方面急剧增长的需求目前仍处于严重失衡和滞后的阶段。老年公寓这一新兴养老事物就是在传统养老文化、强大的现实压力以及复杂的市场动力等多重合力牵引的时代背景下萌生的。研究老年公寓养老这种新兴养老方式的演进和发展,探索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和路径优化,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都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福利多元理论、外部性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产权分割与资产流动性等理论应用,同时对于老年人如何选择经济、有效、适合自身特征和经济供养能力的养老方式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研究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要素供给、政策效应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在宏微观层面会对整个社会、政府以及个人产生联动效应,有助于我们纾解现在和未来不断加重的养老压力和挑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和意义,先对几组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对世界和我国的养老模式变迁和发展进行了阐述,从古代到现代对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与演变进行了梳理,解读和阐述了老年公寓在我国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性质和角色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老年公寓的基本特征和我国发展老年公寓养老的意义所在。接着,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老年公寓发展经验和路径进行了分析和借鉴。具体阐述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的老年公寓发展政策和经验介绍,为我国推进老年公寓发展进程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参考。本文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思考,主要针对老年公寓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状况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得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老年公寓市场需求潜力和供给现状以及供求之间的矛盾等基本结论,并依据个案调查问卷,对重庆市老年公寓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模式探讨中,本文从产业标准、需求供给、开发运营和融资四个角度探讨了老年公寓的开发理念问题,对我国目前老年公寓开发做了一个理念上的引导,然后提出了七种常规性的老年公寓开发模式,接着再从供给者和需求者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运营模式,再依此提出了提升老年公寓开发与经营成效的路径思考,最后以亲和源老年公寓为标杆案例进行了展示,从发展特色、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对老年公寓发展的融资问题上,本文先概览了我国老年公寓融资的基本现状,再从自身因素、开发者因素和制度性因素三个角度剖析了我国老年公寓融资的瓶颈所在。再从财政性资金、政策性资金和市场性资金三个角度建构了老年公寓融资体系的整体脉络。最后探讨了我国老年公寓融资渠道的优化与创新,对目前老年公寓的融资问题的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针对我国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以及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依此从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制、养老服务人才选任机制、养老服务人才发展机制、养老服务人才评价机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机制等六个方面阐述了人才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对策思考。最后,本文对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及财税政策建议进行了思考,从制度安排、发展规划、政府扶持和监督管理四个角度界定了政府的角色以及提出了初步的政策思考。然后从财政补贴政策、贷款贴息和担保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等方面介绍了促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接着对这些政策进行了有效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张晓旭[7](2014)在《老年宜居社区的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 ——以福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人口结构的快速改变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业已成为学界和业界讨论的焦点,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是养老问题中的一个重点。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显得力不从心,而我国目前尚未实现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面临的问题重重,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老年宜居社区的潜在消费群体和成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预示着老年住宅银发市场的繁荣前景。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面临养老金不足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将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用以解决低保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从中观层面来看,有稳定收入的老年人尽可能实现居家养老,这就要求政府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全面配合。从微观层面来看,考虑到老年消费者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老年消费群体应该在养老服务市场上有所选择。由于老年消费者生理和心理变化的特殊性,因此老年宜居社区的产品开发和营销思路对于老年地产业和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如何规划打造真正适宜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空间并辅之以正确的营销思路,是值得学界关注的新课题。

李巍[8](2014)在《福利视野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正经历着快速老龄化的深刻变革,在“未备先老”的现实国情下,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日渐瓦解和社会养老资源的供需失衡使得老年人居住问题愈发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并真正实现“住有所居”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老年人居住问题不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本文突破建筑科学领域以往从个体需求角度出发的物质空间形态研究的局限,从社会福利视角出发,自上而下地对城市老年人居住问题的根本动因、形成机制和解决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论文首先对社会福利和老年人居住相关概念及理论作出归纳和辨析,对有代表性国家(地区)的福利模式特征、老年人居住政策沿革及建筑类型划分进行国际比较,梳理其在不同福利制度指导下差异化的应对策略和实践路径,归纳共通的发展趋势及经验成果。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福利思想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体系框架,明确各个要素间的必然联系及其作用形式。其后,分别从福利制度、政策法规、设计策略三个方面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展开论述。在传统福利文化影响下,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补残型”特征明显,养老主体定位不清是目前存在问题的制度根源。在“适度普惠型”福利改革背景下,本文厘清了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基本思路,对家庭、国家、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等养老主体重新定位;通过我国涉老政策法规的系统研读,在政策导向与建设实践间建立应有联系,明确我国政策导向的方向选择,并对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居住政策和包括养老保障、长期照护、以房养老等相关配套政策法规作出合理化建议;在设计策略方面,养老设施布局、道路交通、公共空间等规划要素是城市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老年人居住生活的基本载体,应在明确老年社区规划基本原则下,对新建社区、既有社区更新及社区照护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通过对设施类型、设计标准、居住标准、运营方式的多角度分析,厘清现有规范中老年住宅的模糊定义,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类型划分作出合理定位。最后,论文对解决我国城市老年人居住问题的对策建议作出归纳总结。该研究不仅弥补了我国老年人居住研究体系中宏观影响要素的缺失,而且为规划建筑领域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切实的理论依据。

郭小娟[9](2014)在《西安市老年住宅建设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随着西安市老年人口的增加、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传统住宅适老弊端的显现,专业养老住宅开始受到关注。如何建设满足市场需求的老年住宅,成为了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西安市为例,从老年人的住宅需求意愿出发,研究了适合各类区域的老年住宅建设模式。首先,通过顾客价值体系了解了西安市老年人的居住意愿,得知老年人最看重的是从住宅获取的服务价值,而现有住宅在使用、配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都存在适老化缺陷;其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西安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具体居住需求进行了调查,在对调查数据和各宏观因素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以床位数和建筑面积为衡量指标,预测了西安市2014-2020年老年住宅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建设任务巨大;再次,根据各区县人均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常住人口数量四个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西安市划分成了四类区域,提出了适合各区域的老年住宅开发类型,为其配置了恰当的盈利方式,并从组织、融资、运营和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老年住宅开发的保障机制;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西安市老年住宅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老年住宅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的全面规划与引导,需要开发商、金融保险机构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然而目前老年住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不成熟,老年住宅产业的发展较为缓慢,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西安市乃至全国范围内老年住宅的建设提供借鉴。

吴犁[10](2014)在《我国养老地产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老年人口急剧增长,养老地产行业一方面发展步履艰难,但另一方面也面临巨大机遇、挑战。本文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与吸取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养老地产开发的先进经验,参考了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开发走在最前头的两家养老社区: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北京东方太阳城的发展经验,并从融资模式、盈利模式和政策建议三个方面剖析我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然后加以理论与实践分析,得出结论与建议。本文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采取科学理论、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推导出以下三点结论:(1)借鉴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养老地产开发融资模式的发展经验,再结合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养老地产业的经验,推出了适用于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相关融资模式,机构融资模式、BOT模式、组合融资模式和开发商保险机构合作模式等。(2)通过对北京太阳城养老地产项目、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养老地产开发的盈利模式:A+B盈利模式,医养结合的盈利模式等。(3)本文通过对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从金融、土地、财税、服务人员方面提出了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建议,并着重介绍了以房养老,逆向抵押贷款的金融模式。

二、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日常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提出需求
        1.1.2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需求趋势
        1.1.3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问题
        1.1.4 以人为本的规划导向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提供新思路
        1.1.5 作者所在团队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城市规划领域相关理论研究
        2.1.1 佩里“邻里单位”理论
        2.1.2 圈层式空间结构理论
    2.2 国内外日常生活圈规划相关研究
        2.2.1 基于居民时空行为视角的研究
        2.2.2 基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视角的研究
    2.3 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研究
        2.3.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构建
        2.3.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方法
        2.3.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方法
    2.4 研究评述
        2.4.1 国内外日常生活圈规划相关研究评述
        2.4.2 国内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研究评述
        2.4.3 本研究视角
第三章 日常生活圈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相关性研究
    3.1 日常生活圈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相关性研究
        3.1.1 日常生活圈与社区空间重构相关性
        3.1.2 日常生活圈与老龄居民时空行为相关性
        3.1.3 日常生活圈与养老服务设施供需相关性
        3.1.4 日常生活圈“供给-需求-行为”时空互动供给机制
    3.2 长三角地区日常生活圈规划研究
        3.2.1“15分钟社区生活圈”概念定义及规划内容
        3.2.2“15分钟社区服务设施圈”概念定义及规划结构内容
        3.2.3 15分钟社区服务设施圈具体规划方法
        3.2.4“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社区养老相关性
    3.3 长三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研究
        3.3.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
        3.3.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模式
        3.3.3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作机制
    3.4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问题思考
        3.4.1 行政化规划单元与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存在矛盾
        3.4.2 分散化设施布局与居民实际行为习惯存在矛盾
        3.4.3 静态均质配套服务与居民差异化养老需求存在矛盾
    3.5 日常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新思路
        3.5.1 从结构圈层角度引导设施规划单元
        3.5.2 从时空圈层角度引导设施空间布局
        3.5.3 从功能圈层角度引导设施内容能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长三角老龄居民“需求-行为-供给”实证研究
    4.1 长三角地区概况
        4.1.1 区位概况
        4.1.2 社会经济概况
        4.1.3 老龄化概况
        4.1.4 养老问题概况
    4.2 研究方法及调研设计
        4.2.1 调研对象
        4.2.2 调研方法与内容
        4.2.3 调研设计
        4.2.4 调研路径
    4.3 社区老龄居民日常出行为活动分析
        4.3.1 日常出行活动内容
        4.3.2 日常出行活动频率
        4.3.3 日常出行时空分布
        4.3.4 老龄居民出行活动SD法评价
    4.4 社区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偏好分析
        4.4.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认知情况
        4.4.2 养老服务理想需求内容偏好
        4.4.3 养老服务设施实际供给情况与理想需求偏好对比
        4.4.4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认知使用SD评价
    4.5 长三角地区社区老龄居民“行为-需求-供给”特征及思考
        4.5.1 社区老龄居民日常出行活动特征及思考
        4.5.2 社区老龄居民对养老服务(设施)需求偏好特征及思考
        4.5.3 社区老龄居民对日常出行活动及养老服务设施认知使用评价问题及思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日常生活圈视域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与方法
    5.1 日常生活圈视域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思路
        5.1.1 养老服务设施分级与日常生活圈时空结构相结合
        5.1.2 养老服务设施分类与日常生活圈设施内容结合
    5.2 长三角地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
        5.2.1 空间维度——明确社区服务空间单元
        5.2.2 功能维度——统筹生活圈功能配置
    5.3“片区-邻里-街坊”三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施方法
        5.3.1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规划控制
        5.3.2 片区、邻里综合服务中心用地规划控制
        5.3.3 片区、邻里综合服务中心建筑规划控制
    5.4“片区-邻里-街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施建议及展望
        5.4.1 实现弹性框架内动态配建模式
        5.4.2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模式
        5.4.3 构建社区全要素适老化网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各章概括与总结
    6.2 主要研究结论
        6.2.1 日常生活圈规划机制与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相关性
        6.2.2 长三角社区老龄居民与设施之间的“行为-需求-供给”特征
        6.2.3 日常生活圈视角下长三角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策略与方法
    6.3 研究展望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标养老服务设施名称内容整理
附录2 长三角地区4市原有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相关配置规范整理
附录3 上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苏州“邻里中心”实地调研
附录4 国标养老服务设施分级情况整理
附录5 社区老龄居民出行活动调研问卷
附录6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偏好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2)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与解锢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及解锢策略的理论思辨
    2.1 残疾研究的一般范式
    2.2 相关主要理论借鉴
    2.3 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及解锢策略的理论分析
第3章 残疾人空间结构锢定的实证研究
    3.1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
    3.2 残疾人空间结构锢定的实证研究方案
    3.3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结构锢定的集聚特征
    3.4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结构锢定的集聚机制
第4章 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的实证研究
    4.1 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的实证研究方案
    4.2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的分化特征
    4.3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的异同点比较
    4.4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类型锢定的分化机制
第5章 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的实证研究
    5.1 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的实证研究方案
    5.2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的约束特征
    5.3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的原因分析
    5.4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行为锢定的约束机制
第6章 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的实证研究
    6.1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的总体判断
    6.2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锢定的负效应
    6.3 南京市残疾人空间集聚产生的正效应
第7章 残疾人空间解锢思路及规划应对策略研究
    7.1 残疾人空间解锢的思路
    7.2 宏观层:差别供给以适应残疾人的空间结构集聚
    7.3 中微观层:精准供给以提升残疾人对空间的满意度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研究生发表论文清单

(3)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楔入
        1.1.1 缘起:乡村人口老龄化现象
        1.1.2 现状:乡村养老问题的聚焦
        1.1.2.1. 历史背景
        1.1.2.2. 政策环境
        1.1.2.3. 建设实践
        1.1.3 契机:转型期中的乡村与养老建设
        1.1.3.1. 转型期中的乡村建设
        1.1.3.2. 转型期中的养老建设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乡村老年问题研究动向
        1.2.1.1.乡村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前提与方法
        1.2.1.2. 乡村老龄化问题的表现形式探究
        1.2.1.3. 在地养老模式及其理论研究
        1.2.1.4. 老年友好社区规划及其理论研究
        1.2.2 国内乡村老年问题研究动向
        1.2.2.1. 乡村老年设施建设问题与设计研究
        1.2.2.2. 乡村养老服务需求及服务提供研究
        1.2.2.3. 乡村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小结
        1.2.3.1. 国外文献——观念与方法
        1.2.3.2. 国内文献——现状与趋势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搭建、充实与延伸
        1.3.2 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架构
    1.4 研究定位与内容
        1.4.1 研究定位
        1.4.2 研究内容
    1.5 重点概念界定区分
        1.5.1 浙北地区
        1.5.2 农(乡)村与农(乡)村社区
        1.5.3 老年人与乡村老年人
        1.5.4 老年服务体系与老年建设
    1.6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术路径
        1.6.1 文献调查与综合假设
        1.6.2 田野调查与在地实践
        1.6.3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1.6.4 学科交叉与理论联动
    1.7 研究框架
        1.7.1 章节内容
        1.7.2 论文结构
2. 乡村老年建设的内外驱动力探究
    2.1 现象中的问题:乡村老年相关设施发展历程与现状
        2.1.1 乡村敬老院/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2.1.2 乡村“星光老年之家”
        2.1.3 乡村互助幸福院
        2.1.4 乡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
        2.1.5 老年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2.1.6 乡村医养结合日间照料中心
        2.1.7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2 从现象到动力:乡村老年建设提升驱动力的提出
        2.2.1 建成环境中的问题归因
        2.2.1.1. 规划重叠与疏离的问题增生
        2.2.1.2. 功能闲置与缺失的矛盾并进
        2.2.1.3. 服务来源与责任的被动转移
        2.2.1.4. 运营支持与建设的恶性循环
        2.2.2 问题发酵中的动力催生
    2.3 外在驱动力——待利用的资源
        2.3.1 “乡村养老资源”的前提与概念
        2.3.1.1. 提出前提
        2.3.1.2. “乡村养老资源”的基本概念
        2.3.2 “乡村养老资源”的内容探索
        2.3.2.1. 经济资源
        2.3.2.2. 服务资源
        2.3.2.3. 精神资源
        2.3.2.4. 建设资源
    2.4 内在驱动力——待满足的需求
        2.4.1 “乡村老人需求”的前提与概念
        2.4.1.1. 提出前提
        2.4.1.2. “乡村老人需求”的基本概念
        2.4.2 “乡村老人需求”的特征认知
        2.4.2.1. 普遍性与特殊性
        2.4.2.2. 动态性与多样性
        2.4.2.3. 当下性与未来性
    2.5 本章小结
3. 系统耦合:乡村老年服务体系机制解读
    3.1 乡村养老“模式”:社会环境限定的资源供需框架
        3.1.1 乡村养老模式的发展脉络
        3.1.1.1. 集体化前的自发组织期(1949-1953)
        3.1.1.2. 集体化进程中的集体福利事业增长与衰退期(1954-1977)
        3.1.1.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的重生发展期(1978-2008)
        3.1.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下的多元探索期(2009-)
        3.1.2 乡村养老模式的内涵动因
    3.2 乡村老年“服务”:资源供需流动的具体组织形式
        3.2.1 乡村公共服务整体发展脉络
        3.2.1.1. 集体化前的自发组织期(1949-1953)
        3.2.1.2. “社”制度下的二元结构形成期(1954-1977)
        3.2.1.3. “村委会”制度下的二元结构加剧期(1978-2001)
        3.2.1.4. “村社区”制度下的二元结构破除期(2002-)
        3.2.2 乡村社会养老服务发展脉络
        3.2.2.1. 以窄范围集体供养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1949-1977)
        3.2.2.2. 以机构附带服务为主的社会养老服务(1978-2007)
        3.2.2.3. 强化服务内容和质量的社会养老服务(2008-)
        3.2.3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发展脉络
        3.2.3.1. 早期互助合作医疗(1949-1953)
        3.2.3.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索和归整(1954-1959)
        3.2.3.3. 由赤脚医生领头的农村合作医疗波动期(1960-1989)
        3.2.3.4. 农村合作医疗探索与恢复期(1990-2008)
        3.2.3.5. 体系化、均等化、医养结合(2009-)
        3.2.4 乡村老年服务的内涵动因
    3.3 乡村老年“设施”:资源接收终端的实体表现
    3.4 乡村老年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归纳:从模式、服务到设施
    3.5 本章小结
4. 路径深化:乡村老年服务设施要求探究
    4.1 研究方法与过程
        4.1.1 学科方法支撑
        4.1.1.1. 环境行为与建筑计划学理论
        4.1.1.2. 社会调查与统计量化方法
        4.1.2 研究对象选择
        4.1.3 整体研究框架
        4.1.3.1. “人”线索的调查研究过程
        4.1.3.2. “空间”线索的调查研究过程
        4.1.4 调研基本情况
    4.2 基于人群特性的服务内容探索
        4.2.1 基本人群信息
        4.2.2 主观需求特征
        4.2.2.1. 中高乡村性乡村老年人主观需求特征
        4.2.2.2. 中低乡村性乡村老年人主观需求特征
        4.2.2.3. 主观需求特征总结与探索
        4.2.3 日常生活规律
        4.2.3.1. 中高乡村性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规律
        4.2.3.2. 中低乡村性乡村老年人日常生活规律
        4.2.3.3. 日常生活规律总结与探索
        4.2.4 人群与需求指导下的服务内容模块
        4.2.4.1. 服务内容的分化与整合
        4.2.4.2. 服务提供的分时与针对
    4.3 基于使用方式的空间取向探索
        4.3.1 公共设施内的行为特征
        4.3.1.1. “全时段”型与“分时段”型设施
        4.3.1.2. 设施行为平面与空间解读
        4.3.1.3. 行为与设施空间的关联性
        4.3.2 村域空间中的行为特征
        4.3.2.1. 村域行为平面与空间解读
        4.3.2.2. 聚集群体规模和活动特性
        4.3.2.3. “功能性聚集”与“场所性聚集”
        4.3.2.4. 聚集行为发生的空间特征
        4.3.3 行为与偏好指导下的空间设计导向
        4.3.3.1. 空间异用现象的追因与避免
        4.3.3.2. 基于行为与偏好的设计探索
    4.4 本章小结
5. 乡村老年服务体系与设施营建策略
    5.1 既有乡村老年建设体系架构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5.1.1 既有理论参考
        5.1.1.1. 老年相关学科
        5.1.1.2. 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论
        5.1.1.3. 精明增长理论
        5.1.2 既有实践借鉴
        5.1.2.1. 老年持续照护观念的落地
        5.1.2.2. 资源统合的居家养老体系
        5.1.2.3. 自宅与开放化的养老动向
    5.2 基于机制与驱动力的老年服务内容体系
        5.2.1 原则与方向
        5.2.1.1. 立足实际,夯实基础
        5.2.1.2. 多元并举,服务当先
        5.2.1.3. 结构转变,针对高效
        5.2.1.4. 整体支持,全局考虑
        5.2.2 目标与内容
        5.2.2.1. 宏观:依赖政策体系的养老模式构想
        5.2.2.2. 中观:构成运行系统的服务组织与社区规划
        5.2.2.3. 微观:作为终端表现的设施与空间设计
    5.3 基于上下统筹的乡村养老模式政策支持
        5.3.1 乡村养老模式内涵解读
        5.3.2 乡村养老模式政策支持
        5.3.2.1. 经济——“自身发展”“外界助力”
        5.3.2.2. 保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5.3.2.3. 体制——“对地”“对人”
        5.3.2.4. 文化——“释放”“联系”“参与”
    5.4 基于资源分配的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形式架构
        5.4.1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形式架构内容
        5.4.2 乡村老年服务内容要求
        5.4.2.1. “多类型”老年服务需求探索
        5.4.2.2. “多方面”养老服务资源整合
        5.4.2.3. “多元化”服务主体相互支撑
        5.4.3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架构
        5.4.3.1. 乡村社区组织形式解读
        5.4.3.2. 乡村老年服务组织导入
    5.5 基于要素统合的乡村老年设施规划定位
        5.5.1 扩大定义——以村域为范围进行整体考虑
        5.5.1.1. 资源认识
        5.5.1.2. 状态评估
        5.5.2 物尽其用——将老年设施视作公共设施的针对性补充
        5.5.3 整体提升——营造老年宜居的乡村社区
        5.5.3.1. 资源整合化
        5.5.3.2. 环境适老化
    5.6 基于使用者的乡村老年空间化设计策略
        5.6.1 恰居其位——确定老年设施的定义与定位
        5.6.2 适得其所——确定乡村环境系统中的老年设施的选址原则
        5.6.3 内部统合——基于功能模块的设施布局
        5.6.3.1. “老年日间中心”
        5.6.3.2. “老年协养中心”
        5.6.3.3. “共融生活社区”
        5.6.4 针对设计——基于空间偏好的细部设计
        5.6.4.1. 基础:安全性
        5.6.4.2. 提升:偏好点
        5.6.4.3. 修正:经济性
    5.7 本章小结
6. “资源—要求—支持体系”匹配的实践探索
    6.1 村庄概况
        6.1.1 基本信息
        6.1.1.1. 村庄基本情况
        6.1.1.2. 产业发展情况
        6.1.1.3. 村落建设情况
        6.1.2 现状调查
        6.1.2.1. 养老资源分析
        6.1.2.2. 养老要求分析
    6.2 设计策略
        6.2.1 规划原则
        6.2.2 策略思路
        6.2.2.1. 老年支持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6.2.2.2. 老年设施与现有资源相互匹配
        6.2.3 空间布局
        6.2.4 设施设计
        6.2.4.1. 入口公共设施组团改造
        6.2.4.2. 老年日间活动据点改造
        6.2.4.3. 沿河全龄社区走廊设计
        6.2.5 环境提升
7. 结语
    7.1 本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7.2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4)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相关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居住区
        2.1.3 老年居住设施
        2.1.4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途径
        2.1.5 服务体系
    2.2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理论基础
        2.2.1 老年生态学理论
        2.2.2 建筑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现状
        3.1.1 老年居住设施开发建设现状
        3.1.2 既有居住设施适老改造现状
        3.1.3 老年居住设施配备现状
    3.2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发达国家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4.1 发达国家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
        4.1.1 美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
        4.1.2 日本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
        4.1.3 德国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
        4.1.4 新加坡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
    4.2 我国与发达国家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情况的比较
    4.3 发达国家老年居住设施建设的经验启示
    4.4 本章小结
5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的构建和运行流程
    5.1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的构建
        5.1.1 体系构建原则
        5.1.2 体系的构建
        5.1.3 体系的特点
    5.2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的运行流程
    5.3 本章小结
6 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一般影响因素分析
    6.2 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6.2.1 研究方法、问卷设计和样本选取
        6.2.2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6.2.3 数据分析
        6.2.4 结果分析
    6.3 促进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5)城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 ——以上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2 研究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的问题和内容
    1.5 研究特色
第2章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的文献综述
    2.2 社会分层理论
    2.3 需求理论
    2.4 非正式支持理论
    2.5 社会福利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
    3.2 调查样本基本人口学特征
    3.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4.1 全国城市老年人居住环境现状
    4.2 上海居家老人居住环境现状
    4.3 上海居家老人居住环境的主要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特征分析
    5.1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类型
    5.2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特征分析的模型构建
    5.3 不同群体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特征的回归分析
    5.4 不同住房类型适老性需求的综合评价
    5.5 不同住房类型的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差异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城市居家老人居住环境需求的影响机理分析
    6.1 人口因素
    6.2 市场因素
    6.3 制度因素
    6.4 政策因素
    6.5 理论思考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政策探索与研究展望
    7.1 结论与讨论
    7.2 政策探索
    7.3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对象来源
附录2 问卷调查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本人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
        1.1.1 老龄化带来的现实压力
        1.1.2 家庭结构和养老观念的变迁冲击传统养老模式
        1.1.3 发展老年公寓养老既是民生诉求也是市场所向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几组主要概念的辨析
        1.3.1 人口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问题
        1.3.2 养老模式与养老方式
        1.3.3 养老机构与机构养老
        1.3.4 老年住宅与老年公寓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及全文框架
    1.6 主要创新与不足
2 老年公寓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养老模式的变迁与发展
        2.1.1 世界养老模式的变迁与发展
        2.1.2 我国养老模式的变迁与发展
    2.2 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历史与演变
        2.2.1 我国古代的养老机构
        2.2.2 我国现代的养老机构
    2.3 老年公寓的性质与特征分析
        2.3.1 老年公寓出现的必然性
        2.3.2 老年公寓的性质与角色界定
        2.3.3 老年公寓的特征
        2.3.4 发展老年公寓的意义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需要层次理论
        2.4.2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2.4.3 福利多元化理论
        2.4.4 生命周期假说
        2.4.5 外部性理论
        2.4.6 产权分割与资产流动性理论
3 老年公寓发展的多国经验及借鉴
    3.1 典型国家或地区的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1.1 美国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1.2 日本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1.3 加拿大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1.4 新加坡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1.5 香港老年公寓发展概况
    3.2 国外老年公寓发展的经验及借鉴
        3.2.1 完善的养老法律法规体系
        3.2.2 多元化、适老化和人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3.2.3 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
        3.2.4 规范的、完善的融资服务与供给体系
        3.2.5 适度、有效的政府监管与支持
        3.2.6 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培养机制
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分析
    4.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4.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
        4.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分析
    4.2 老年公寓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4.2.1 影响老年公寓市场需求潜力的因素
        4.2.2 老年公寓市场需求方形成的条件分析
        4.2.3 制约老年公寓市场需求的因素分析
    4.3 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4.3.1 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的基本现状
        4.3.2 老年公寓市场供给方形成的条件分析
        4.3.3 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的主体
        4.3.4 制约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的因素分析
    4.4 老年公寓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4.4.1 供求双方在床位数量和结构上的矛盾
        4.4.2 供求双方在服务项目和质量上的矛盾
        4.4.3 供求双方在入住价格上的矛盾
    4.5 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老年公寓需求意愿的市场调查
        4.5.1 调研样本基本概况
        4.5.2 调研样本的老年公寓养老服务需求
        4.5.3 影响老年公寓需求意愿因素的实证分析
5 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模式
    5.1 我国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理念
        5.1.1 活跃老化理念契合老年公寓开发
        5.1.2 中端有市场,高端有供给
        5.1.3 硬件配备是前提,软件服务是核心
        5.1.4 资金筹措社会化,引入社会资本投资
    5.2 我国老年公寓开发模式选择
        5.2.1 规模性综合养老社区开发模式
        5.2.2 专项开发老年公寓模式
        5.2.3 普通住宅小区中配建老年公寓开发模式
        5.2.4 大型社区中配建老年公寓组团开发模式
        5.2.5 与相关设施结合的功能互惠型开发模式
        5.2.6 与相关产业或商业体结合的共同开发模式
        5.2.7 资源整合利用开发模式
    5.3 我国老年公寓运营模式选择
        5.3.1 老年公寓供给者常用的运营模式
        5.3.2 提高老年公寓需求者支付能力的运营模式拓展
    5.4 提升老年公寓开发与经营成效的路径思考
        5.4.1 宏观层面的策略思考
        5.4.2 微观层面的路径思考
    5.5 老年公寓标杆案例——上海亲和源老年公寓
        5.5.1 亲和源老年公寓基本情况
        5.5.2 亲和源老年公寓的特色
        5.5.3 亲和源老年公寓的商业模式
        5.5.4 亲和源老年公寓的会员卡盈利模式
6 老年公寓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6.1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的融资现状分析
    6.2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的融资困难及原因分析
        6.2.1 自身因素
        6.2.2 开发者因素
        6.2.3 制度性因素
    6.3 我国老年公寓发展中的融资体系构建
        6.3.1 融资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6.3.2 融资体系的整体架构
        6.3.3 我国老年公寓融资的主要模式
    6.4 我国老年公寓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6.4.1 财政性与政策性融资渠道优化
        6.4.2 内源性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6.4.3 市场性融资渠道优化与创新
7 老年公寓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7.1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
    7.2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7.2.1 数量不足与流失现象严重同时并存
        7.2.2 年龄大、文化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
        7.2.3 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待遇低、劳动保障不够
        7.2.4 专业技能缺乏、持证上岗率低、人才培训机制不健全
    7.3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机制建设与对策思考
        7.3.1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培养机制建设
        7.3.2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选任机制建设
        7.3.3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建设
        7.3.4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评价机制建设
        7.3.5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建设
        7.3.6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建设
8 老年公寓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及财税政策建议
    8.1 老年公寓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8.1.1 制度安排的角色
        8.1.2 发展规划的角色
        8.1.3 政府扶持的角色
        8.1.4 监督管理的角色
    8.2 促进老年公寓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
        8.2.1 财政补贴政策
        8.2.2 贷款贴息和担保政策
        8.2.3 税收优惠政策
        8.2.4 用水、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
        8.2.5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
    8.3 老年公寓发展中的财税政策有效性及存在的问题
        8.3.1 与老年公寓相关的财税政策有效性分析
        8.3.2 与老年公寓相关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8.4 促进老年公寓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8.4.1 财政投入政策建议
        8.4.2 税收优惠政策建议
        8.4.3 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建议
        8.4.4 土地政策建议
        8.4.5 PPP模式建议
    8.5 全文总结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后记

(7)老年宜居社区的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 ——以福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
        1.1.2 老龄市场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老年人养老居住类型研究
        1.3.2 老年住宅研究现状及前景
        1.3.3 老年消费者研究现状
        1.3.4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福州市老年人住房消费需求分析
    2.1 影响老年宜居社区购买者的个人因素
        2.1.1 购买力
        2.1.2 消费观念
        2.1.3 消费者个人需求
    2.2 影响福州市老年人住房消费的社会因素
        2.2.1 养老居住方式的三种类型
        2.2.2 福州市老年人住房消费的困境
    2.3 影响老年人住房消费的文化因素
        2.3.1 百善孝为先
        2.3.2 孝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 老年消费者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3.1 老年消费群的消费心理
        3.1.1 老年消费群的概念
        3.1.2 老年消费群特征
    3.2 老年消费群的内部机制
        3.2.1 老年消费群的群体规范
        3.2.2 老年消费群的内部沟通
    3.3 消费群体对消费者的影响
        (一) 模仿
        (二) 从众
    3.4 基于群体理论的营销策略
        3.4.1 实证分析
        3.4.2 群体营销策略
第四章 老年宜居社区营销策略
    4.1 老年宜居社区产品开发
    4.2 老年宜居社区的整合营销策略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福州市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的对策建议
        5.2.1 政府应落实对老年住宅社区开发的政策支持
        5.2.2 企业在开发老年住宅地产时应肩负社会责任
    5.3 社会应助力老年住宅社区建设
        5.3.1 鼓励社会团体加入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5.3.2 提倡社会各界活跃老年住宅社区精神生活
        5.3.3 表彰社会养老、爱老、敬老先进个人和集体
    5.4 消费者应积极转变传统养老住宅观念
        5.4.1 老年消费者积极转变传统养老住宅观念
        5.4.2 青年消费者应努力为父母提供乐养老年的居住条件
参考文献
附录1
个人简历
致谢

(8)福利视野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老龄化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冲击
        1.1.2 城市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与困境
        1.1.3 “积极老龄化”国家发展战略
        1.1.4 研究对象的确立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辨析及理论研究
        1.3.1 社会福利的涵义及其理论
        1.3.1.1 社会福利概念辨析
        1.3.1.2 社会福利模式划分
        1.3.1.3 社会福利理论概述
        1.3.1.4 “福利国家”历史演进
        1.3.2 老年人居住相关概念辨析
        1.3.2.1 老年人居住
        1.3.2.2 养老模式
        1.3.2.3 老年人居住建筑
        1.3.3 老年人居住基础理论研究
        1.3.3.1 联合国老年人原则
        1.3.3.2 原居安老(Aging in Place)
        1.3.3.3 积极老龄化(Activing Aging)
        1.3.3.4 长期照护理论(Long-term Care)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1 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研究
        1.4.1.2 建筑科学领域相关研究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2.1 人文社科领域相关研究
        1.4.2.2 建筑科学领域相关研究
        1.4.3 现有研究述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与研究框架
        1.6.1 研究创新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国际老年人居住对策比较研究
    2.1 比较对象选取的背景分析
    2.2 国家间老年人居住对策比较研究
        2.2.1 社会福利模式比较研究
        2.2.2 居住政策法规比较研究
        2.2.3 养老选择及建筑类型比较研究
    2.3 国际比较的归纳分析
        2.3.1 同一性的发展路径
        2.3.2 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2.3.3 普遍性的发展趋势
    2.4 国际比较的借鉴启示
        2.4.1 国际成功经验的借鉴
        2.4.2 我国应对策略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利制度——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的制度基础
    3.1 中国传统福利文化的历史继承
        3.1.1 福利文化的概念界定
        3.1.2 基于家庭伦理的传统价值观
        3.1.2.1 孝文化
        3.1.2.2 家庭义务
        3.1.2.3 互助观念
        3.1.3 基于社会组织结构的制度性安排
        3.1.3.1 家庭-宗族养老保障制度
        3.1.3.2 国家主导的社会救济制度
        3.1.4 传统福利文化的思想延续
    3.2 中国现代福利制度的现实考察
        3.2.1 制度初创与稳定:“国家-单位”社会福利模式
        3.2.2 制度调整及改革:“国家-社会”社会福利模式
        3.2.3 制度深化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全面推广
        3.2.4 “补残型”社会福利的演化特征
    3.3 现有制度下多元养老支持体系的问题解读
        3.3.1 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3.3.1.1 家庭组织结构的变迁
        3.3.1.2 家庭照护资源的不足
        3.3.2 政府养老责任的缺失
        3.3.2.1 政府的“投入不足”
        3.3.2.2 政府的“介入过多”
        3.3.3 市场养老定位的越轨
        3.3.3.1 市场的“发展滞后”
        3.3.3.2 市场的“定位不明”
        3.3.4 非政府组织社会参与的失位
        3.3.4.1 参与机制有待健全
        3.3.4.2 参与内容有待深化
        3.3.5 福利“社会化”与“市场化”的博弈
        3.3.5.1 “社会化”的理性分析
        3.3.5.2 “市场化”的内因探究
    3.4 “适度普惠型”福利改革的前景展望
        3.4.1 福利制度升级的推动因素
        3.4.1.1 国家经济实力提升的客观需要
        3.4.1.2 转型期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3.4.1.3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应对
        3.4.1.4 老龄化社会的机遇与挑战
        3.4.2 养老主体责任的重新定位
        3.4.2.0 家庭的基础作用
        3.4.2.1 国家的主导作用
        3.4.2.2 市场的积极作用
        3.4.2.3 非政府组织的补充作用
        3.4.3 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的政策建议
        3.4.3.1 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制度构建
        3.4.3.2 普遍受益原则下的福利对象
        3.4.3.3 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福利内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策法规——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的法制保障
    4.1 基本政策法规的宏观规控
        4.1.1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4.1.1.1 老年法的发展背景
        4.1.1.2 老年法的立法进程
        4.1.1.3 修订老年法的指导作用
        4.1.2 老龄事业政策的主导作用
        4.1.2.1 老龄事业工作体系的构建
        4.1.2.2 中央政府的老龄事业政策
        4.1.2.3 地方政府的老龄事业政策
        4.1.3 老龄产业政策的推动作用
        4.1.3.1 老龄产业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4.1.3.2 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4.1.3.3 老龄产业推广的前沿动态
    4.2 老年人居住政策法规的直接引导
        4.2.1 政策导向的方向选择
        4.2.1.1 政府(公共部门)主导模式
        4.2.1.2 市场(私人部门)主导模式
        4.2.1.3 福利制度传导下政策导向的理性选择
        4.2.2 基于建设实践的政策分析
        4.2.2.1 建设空白期(1949-1978)
        4.2.2.2 试验探索期(1979-1999)
        4.2.2.3 初步发展期(1999-2009)
        4.2.2.4 快速发展期(2010-至今)
        4.2.3 政策法规的问题解读
        4.2.3.1 老年人公共住房政策的缺失
        4.2.3.2 老年住宅开发土地政策滞后
        4.2.3.3 “养老地产”畸形发展的法规失控
        4.2.3.4 住宅适老化更新步伐缓慢
    4.3 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的间接支持
        4.3.1 养老保障制度———老年人经济、医疗保障
        4.3.1.1 养老保险
        4.3.1.2 医疗保险
        4.3.2 长期照护制度——老年人照护服务保障
        4.3.2.1 长期照护制度的发展背景及基本类型
        4.3.2.2 我国长期照护制度的初步探索
        4.3.2.3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经验借鉴
        4.3.3 以房养老——养老模式多元化的探索
        4.3.3.1 以房养老的概念解读
        4.3.3.2 以房养老的国际经验
        4.3.3.3 以房养老的前景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策略——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的技术支撑
    5.1 城市层面的统筹安排
        5.1.1 城市规划的积极应对
        5.1.1.1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1.1.2 老龄化城市的国际应对
        5.1.1.3 老龄化城市的规划方略
        5.1.2 养老服务体系的合理布局
        5.1.2.1 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5.1.2.2 城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
        5.1.3 相关规划要素的适老要求
        5.1.3.1 道路交通的便捷顺畅
        5.1.3.2 公共空间的开放包容
    5.2 社区层面的规划布局
        5.2.1 社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5.2.1.1 集中建设或分散布局
        5.2.1.2 封闭管理或开放服务
        5.2.1.3 被动接受或主动参与
        5.2.2 新建社区的升级
        5.2.2.1 适度探索专门老年社区
        5.2.2.2 重点发展城区老年公寓
        5.2.2.3 积极推广老年宜居社区
        5.2.3 既有社区的更新
        5.2.3.1 社区适老化更新可行性分析
        5.2.3.2 社区适老化更新的方向选择
        5.2.3.3 美国“自然形成退休社区”经验借鉴
        5.2.4 社区照护的整合
        5.2.4.1 多样化的社区照护形式
        5.2.4.2 网络化的社区照护体系
    5.3 建筑层面的技术规定
        5.3.1 设计规范
        5.3.1.1 设施类型细分化
        5.3.1.2 设计标准精细化
        5.3.1.3 居住标准合理化
        5.3.1.4 运营方式多元化
        5.3.1.5 老年住宅概念辩析
        5.3.2 户型设计
        5.3.2.1 紧凑合理的户型选择
        5.3.2.2 逆向思考的平面布局
        5.3.2.3 保持回游的交通动线
        5.3.2.4 易于改造的灵活空间
        5.3.3 新技术应用
        5.3.3.1 建筑技术
        5.3.3.2 信息技术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老年社区实证分析——以天津为例
    6.1 养老需求统计调查分析
    6.2 老年社区案例调研分析
        6.2.1 天津市老年社区规划背景分析
        6.2.2 武清卓达太阳城——全龄化老年社区
        6.2.2.1 项目背景
        6.2.2.2 设计立意
        6.2.2.3 项目评价
        6.2.3 宝坻云杉镇——专门化老年社区
        6.2.3.1 项目背景
        6.2.3.2 设计立意
        6.2.3.3 项目评价
        6.2.4 静海中慈枫林湾老年城——综合化老年社区
        6.2.4.1 项目背景
        6.2.4.2 设计立意
        6.2.4.3 项目评价
    6.3 案例比较分析
        6.3.1 开发运营方面的问题
        6.3.1.1 相关政策的明显缺失
        6.3.1.2 土地性质与运营方式的直接联系
        6.3.2 规划设计方面的问题
        6.3.2.1 社区区位及规模
        6.3.2.2 居住建筑类型
        6.3.2.3 配套医护设施
        6.3.3 建议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两版《老年法》中与老年人居住保障相关条文比较
    附录二:国家老龄事业基本政策沿革(1994-2013)
    附录三:2010 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基本数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9)西安市老年住宅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
        1.1.2 传统养老方式备受冲击
        1.1.3 社会养老机构弊端滋生
        1.1.4 国家养老政策大力支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概念界定
        2.1.1 老年人
        2.1.2 老年住宅
    2.2 老年住宅养老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2.2.2 福利多元论
        2.2.3 社会保障论
    2.3 老年住宅开发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顾客价值理论
        2.3.2 以房养老理论
3 基于顾客价值的西安市老年人现有住宅适老性分析
    3.1 老年住宅 CV 理论
        3.1.1 老年住宅 CV 构成要素
        3.1.2 老年住宅 CV 评价指标体系
        3.1.3 老年住宅 CV 评价方法
    3.2 市场调研问卷设计
        3.2.1 设计原则
        3.2.2 问卷内容
    3.3 市场调研样本分析
        3.3.1 样本特征分析
        3.3.2 样本信度分析
        3.3.3 样本效度分析
    3.4 现有住宅适老性评价
        3.4.1 指标权重计算
        3.4.2 顾客价值计算
        3.4.3 现有住宅适老性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西安市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分析
    4.1 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4.1.1 人口因素
        4.1.2 经济因素
        4.1.3 社会因素
        4.1.4 政策因素
    4.2 需求特征分析
        4.2.1 使用特征分析
        4.2.2 经济特征分析
        4.2.3 服务特征分析
    4.3 需求量预测
        4.3.1 床位数指标预测
        4.3.2 建筑面积指标预测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市老年住宅开发体系构建
    5.1 老年住宅开发类型剖析
        5.1.1 模式介绍
        5.1.2 优缺点分析
    5.2 基于区域聚类划分的老年住宅开发类型选择
        5.2.1 区域划分
        5.2.2 各区域老年住宅开发类型确定
    5.3 老年住宅各开发类型的盈利方式配置
        5.3.1 盈利方式介绍
        5.3.2 各类型老年住宅盈利方式确定
    5.4 老年住宅开发的保障机制
        5.4.1 组织架构
        5.4.2 融资方式
        5.4.3 运营系统
        5.4.4 管理模式
    5.5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老年住宅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制定老年住宅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
    6.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革新公众养老观念
    6.3 调动各方关注老年住宅产业的积极性
    6.4 发挥政策法规的引导和监督职能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

(10)我国养老地产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1.3 发展养老地产的必要性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3 养老地产业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1.3.1 养老地产的概念
        1.3.2 养老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
    1.5 结构布局
2 中国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2.1 养老地产的发展现状
    2.2 养老地产存在问题
        2.2.1 我国养老地产需求存在的问题
        2.2.2 我国养老地产供给存在的问题
3 国外养老地产经验借鉴
    3.1 美国开发养老地产的经验
    3.2 日本开发养老地产的经验
    3.3 英国开发养老地产的经验
    3.4 新加坡开发养老地产的经验
    3.5 国外养老地产开发经验借鉴
4 我国养老地产融资与盈利模式分析
    4.1 我国养老地产融资分析
        4.1.1 融资路径依然狭窄
        4.1.2 资金募集来源
        4.1.3 资金投资方向
        4.1.4 融资模式介绍
    4.2 我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4.2.1 国内养老地产市场的盈利模式
        4.2.2 我国养老地产市场可行的盈利模式
    4.3 我国养老地产发展的案例分析
        4.3.1 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
        4.3.2 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
5 发展我国养老地产的建议
    5.1 金融政策的支持
    5.2 土地政策的支持
    5.3 财税政策的支持
    5.4 产业政策的支持
    5.5 养老地产服务人员素质的培养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日常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研究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D]. 张可.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2]残疾人空间锢定效应与解锢策略研究[D]. 夏菁. 东南大学, 2019(05)
  • [3]基于资源与需求的浙北乡村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营建[D]. 张子琪. 浙江大学, 2018(01)
  • [4]老年居住设施建设服务体系研究[D]. 刘永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 [5]城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居住环境需求研究 ——以上海为例[D]. 王方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2)
  • [6]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D]. 周鹏飞.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7]老年宜居社区的消费需求及营销策略 ——以福州为例[D]. 张晓旭.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5)
  • [8]福利视野下的城市老年人居住对策研究[D]. 李巍. 天津大学, 2014(11)
  • [9]西安市老年住宅建设研究[D]. 郭小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10]我国养老地产发展问题研究[D]. 吴犁.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养老保障房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