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

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

一、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影[1](2021)在《自拟凉血清淋饮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自拟凉血清淋饮对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上治疗该类患者提供新思路,减轻患者痛苦以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本课题将符合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组予口服三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口服中药自拟凉血清淋饮,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尿常规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卡氏评分相关指标,然后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1)在改善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小便短赤、腰痛、口干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血尿、发热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相当;(2)在中医证候总积分上两组均有下降,但治疗组经治疗后得到更好的改善,有效率更高;(3)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KPS评分比对照组的提高更明显;(4)对治疗后的尿常规进行比较,两组治疗后对尿常规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27<0.05)。(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正常,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拟凉血清淋饮能有效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更有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王铭洋[2](2020)在《两种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作为预处理方案的一部分,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预防具有显着的效果,但目前ATG的最佳剂量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剂量ATG的效果,为进一步明确ATG最佳剂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10月14日期间,于山东省立医院应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初次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共100例。回顾性比较10.0 mg/kg和7.5 mg/kg两种不同剂量ATG(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thymoglobulin)的临床效果。使用SPSS及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TG-10和ATG-7.5组分别纳入59例和41例患者。两组髓系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天(范围:6-20天)和12天(范围:10-21天),p=0.91。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天(范围:10-56天)和12天(范围:8-39天),p=0.08。在ATG-10和ATG-7.5两组中,Ⅱ-Ⅳ级急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5.3%vs 14.6%(p=0.93),Ⅲ-Ⅳ级急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1.7%vs 9.8%(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样,两组移植后3年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也无显着差异,分别为12.1%和14.3%(p=0.77)。ATG-7.5组移植后3年累计复发率较ATG-10组高,但无统计学差异(31.0%vs 18.4%,p=0.22)。多因素分析表明,ATG剂量与复发无关,移植前非完全缓解状态可增加疾病复发风险(HR=3.04,95%CI=1.10-8.45,p=0.0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TG-10 和ATG-7.5组移植后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9%vs 73.5%(p=0.98),无GVHD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7%vs 53.1%(p=0.14),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移植后100天出血性膀胱炎的累计发生率在ATG-7.5组较ATG-10组低(24.4%vs 40.7%,p=0.07)。结论:将ATG剂量由10.0 mg/kg降至7.5 mg/kg,并不会降低GVHD的预防效果,对复发及生存无影响,并且有降低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的趋势。因此,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可考虑应用7.5mg/kg ATG作为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一部分进行GVHD预防。

王璐[3](2020)在《MAC-haplo-HDPSCT后CMV、EBV感染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清髓性预处理单倍体相合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MAC-haplo-HDPSCT)后病毒感染发生的情况。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血液病中心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281例,分为单倍型组(161例)和全相合组(120例),比较不同移植方案下病毒感染发生的特点,回顾分析清髓性预处理单倍体相合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相关病毒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相关高危因素及预后的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病毒感染的总发生率为20.3%,单倍型组中,发生的病毒感染为37例,发生率为23.0%,全相合组中,发生病毒感染16例,发生率为13.3%;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总发生率为7.8%,单倍型组CMV发生率10.56%,全相合组CMV发生率4.2%;EB病毒(EBV)总发生率为3.9%,单倍型组EBV发生率5.59%,全相合组EBV发生率1.7%。在单倍型组CMV感染的多因素分析中出血性膀胱炎(HC)OR为2.881,P=0.048。结论:与全相合移植相比,清髓性预处理单倍体相合高剂量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发生率较高,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发生率比EB病毒感染发生率高。研究中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是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

李祎[4](2020)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毒学检查情况。根据出血性膀胱炎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在134例患者中,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的患者为15例(11.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移植年龄、疾病状态、HLA匹配程度、ABO血型匹配、CMV感染、BK尿、预防GVHD的药物种类及急性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疾病状态、HLA匹配程度、CMV感染及急性GVHD程度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疾病状态、HLA匹配程度、CMV感染以及急性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红云,陈果,曾韫璟,张曦,高力[5](2019)在《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2018年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资料,比较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28例患者(输注组)与未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24例患者(未输注组)出血性膀胱炎的持续时间、反应率及疼痛评分,观察脐带间充质细胞输注的安全性。结果输注组患者总有效率大于未输注组(100.0%vs 45.8%);输注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较未输注组明显缩短[(20.6±13.5)d vs(33.9±21.7)d,P<0.05]。与未输注组比较,输注组出血性膀胱炎患者肉眼血尿持续时间明显缩短[(26.3±14.8)d vs(38.9±24.0) d,P<0.05];镜下血尿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31.3±13.6)d vs(48.9±22.0)d,P<0.05]。输注脐带间充质细胞不增加血CMV及尿BKV感染率。结论脐带间充质细胞能明显缩短出血性膀胱炎患者的病程,减少痛苦,改善预后,且无毒副作用。

孙碧韶[6](2019)在《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化疗药物导致的泌尿系损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及目的:化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造成多器官、多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化疗疗效和预后。在泌尿系统,化疗药物导致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HC),具有代表性的化疗药物分别是顺铂和环磷酰胺。目前临床上针对AKI和HC的治疗手段疗效有限,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应用为代表的干细胞技术为其治疗带来了希望,然而MSCs在泌尿系统的应用仍存在障碍。尿源干细胞(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是相比于MSCs更适用于泌尿系疾病的种子细胞,USCs及U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 secreted from urine-derived stem cells,USCs-Exo)在多种泌尿系疾病中具有治疗作用,而在化疗药物导致的AKI、HC等泌尿系损伤中的应用尚缺乏探索。本研究旨在探索USCs及USCs-Exo在化疗药物导致的泌尿系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并初步探讨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这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第一部分:探索USCs在顺铂诱导的大鼠AKI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收集6名健康男性的无菌尿液用于USCs的提取及培养。CCK-8实验检测USCs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检测USCs的表面标志物表达;诱导分化实验检测USCs的多向分化能力;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慢病毒转染USCs用于示踪。取30只野生型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通过单次腹腔注射顺铂(5 mg/kg)的方式诱导大鼠AKI模型,模型建立后第1天通过尾静脉注射应用2×106 USCs作为治疗。第2、4天各处死1只大鼠,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肾组织中GFP标记的USCs,第4天处死所有大鼠,摘眼球取血,取肾组织。血生化检测大鼠血清(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的水平;HE及PAS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学损伤变化,采用肾小管损伤评分、肾小球损伤计数、PAS阳性面积比评估大鼠肾组织学损伤程度;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Ki67免疫组化、TUNEL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增殖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肾组织TNF-α、IL-6、NF-κB、BCL-2、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变化。采用梯度浓度的顺铂诱导大鼠肾上皮NRK-52E细胞损伤,CCK-8实验检测顺铂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选取合适的浓度诱导后续细胞损伤模型;细胞模型构建后与USCs共培养,CCK-8实验检测损伤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第二部分:探索USCs-Exo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膀胱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用去除外泌体的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培养基培养USCs,2天后收集上清,超速离心法提取USCs-Exo,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粒径分析检测外泌体粒径分布;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取45只野生型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通过隔日注射1次,共4次的方式腹腔注射80 mg/kg的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膀胱炎模型。模型建立后的第1天,通过尾静脉注射含100μg总蛋白的USCs-Exo悬液作为治疗,第4天处死所有小鼠取膀胱。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学损伤变化,软件测量膀胱上皮厚度及黏膜下层的距离;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膀胱组织肥大细胞浸润变化;Ki67免疫组化观察膀胱黏膜增殖的变化;TUNEL染色观察膀胱黏膜凋亡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膀胱黏膜管腔面上皮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膀胱组织中TNF-α、IL-6、IL-10、NOX2、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变化;尿动力学实验检测膀胱排尿功能变化。用100 ng/m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膀胱上皮SV-HUC-1细胞的炎症模型,用PKH67染色的USCs-Exo与SV-HUC-1共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PS诱导的SV-HUC-1对USCs-Exo的吸收;CCK-8实验检测SV-HUC-1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SV-HUC-1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提取USCs-Exo及相应USCs中的RNA,small RNA测序探讨可能的机制。结果:1.我们提取的USCs呈指数生长,可快速增殖;表达与MSCs类似的表面标志物CD44、CD73、CD105、CD133;不表达造血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34、CD45;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SEA4;表达肾周细胞表面标志物CD146、PDGFRB、NG2;能向平滑肌和上皮细胞分化。在USCs治疗后,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显着降低;肾小管损伤评分、肾小球损伤计数、PAS阳性面积比明显降低;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在第2、第4天均可在肾组织中发现GFP标记的USCs;TNF-α、IL-6、NF-κB、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梯度浓度的顺铂均可导致NRK-52E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周期阻滞。选择10μM、20μM诱导体外模型,与USCs共培养后,诱导的NRK-52E细胞增殖活性显着升高、细胞周期阻滞改善,细胞凋亡率显着下降。2.我们提取的USCs-Exo电镜下呈典型的“杯盘状”形态;粒径分布在80200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9、CD63。在USCs-Exo治疗后,小鼠膀胱黏膜上皮厚度减少、黏膜下层距离明显降低;肥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黏膜上皮增殖率降低、凋亡率减少;膀胱上皮管腔面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TNF-α、IL-6、cleaved caspase-3及NOX2的表达水平均下降、而IL-10的表达水平升高;小鼠排尿间隔延长、最大排尿压下降。LPS诱导的SV-HUC-1细胞可吸收USCs-Exo,与USCs-Exo共培养后,增殖活性增强、迁移能力增强。small RNA测序提示USCs-Exo中的microRNA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所在。结论:1.USCs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从而在体内和体外减轻顺铂诱导的AKI大鼠模型的肾损伤;2.USCs对AKI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USCs直接向肾组织归巢分化或通过旁分泌方式发挥作用;3.USCs-Exo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膀胱上皮细胞的病理性增生及凋亡、及促进膀胱上皮细胞的迁移及分化,从而减轻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膀胱炎,促进其排尿功能的恢复;4.USCs-Exo对膀胱炎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很可能与其所含有的microRNA有关。

朱搏宇,张晓辉,张志芳,徐伟静,黄玉婷,王桂森,王欢乐[7](2019)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经验。方法对5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出血性膀胱炎患者采取分级护理,其中I-Ⅱ级26例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是做好水化及碱化尿液、利尿、膀胱冲洗及加强药物使用的护理等;Ⅲ-Ⅳ级24例患者护理措施以持续膀胱冲洗、膀胱灌注及高压氧疗、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护理为主。结果50例患者出血性膀胱炎缓解率为96.00%(48/50)。在实施治疗中患者均无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分级护理可使护理措施与患者病情相符,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同时还能体现护理专业的特性和价值。

王伟,杨建军,杨关天,周翔,丁永峰,胡向农,朱伟,杨正平[8](2019)在《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放射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本文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分度、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总结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以期为该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朱伟伟[9](2019)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文中指出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成熟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伴随着移植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带来移植相关并发症,出血性膀胱炎作为移植后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住院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引起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偶可危及生命。因此本研究一方面从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入手,早期作出诊断并干预,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改善预后;另一方面,探讨目前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以指导开展临床工作。方法:对2011年7月-2018年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1.选择8个临床参数: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分层、移植物、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处理方案、CMV感染、BK病毒尿行单因素危险分析。从单因素分析中选择有意义的因素应用Logistic行多因素分析。2.对发生HC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给予水化、碱化、利尿、抗病毒、糖皮质激素及膀胱冲洗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1.46例患者(19.09%)发生HC,其中Ⅰ度20例(43.48%),Ⅱ度17例(36.96%)Ⅲ度7例(15.22%),Ⅳ度2例(4.34%),发病时间 +9-+85d(中位时间+25d),持续时间4-61d(中位持续时间9.6d),单因素显示预处理含CTX、aGVHD、CMV、BK病毒尿与HC的发生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仅发现BK病毒尿与HC有统计学关系。2.46例HC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显着有效32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100%。结论:1.出血性膀胱炎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BK病毒感染是出血性膀胱炎的独立危险因素。2.膀胱局部治疗、·抗病毒、免疫抑制剂、间充质干细胞和介入治疗是临床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常用方法,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具体治疗。

肖敏[10](2019)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与治疗》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本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LOHC)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评估西多福韦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防治LOHC有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allo-HSCT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对中段晨尿行BKV、CMV、JCV等病毒DNA定量检测。应用Gray’s检验对发生LOHC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Fine-Gray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LO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运用流式细胞学方法,监测非特异性T细胞及B细胞亚群的免疫重建。进一步分析14例静脉西多福韦治疗BK病毒阳性的LOH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西多福韦治疗LOHC的有效率、安全性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选择2013年3月至2018年6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接受全相合或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231例,其中男性155例(67.1%),女性76例(32.9%),中位年龄24(1-61)岁。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8岁、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14天、aGVHD的发生是影响膀胱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尿BK病毒阳性患者98例(71.0%),发生膀胱炎45例(45.9%),而阴性患者40例(29.0%)发生膀胱炎仅4例(10.0%)。尿BK病毒阳性与LOHC有明显相关性(P<0.001,HR 5.81,95%CI 2.102-16.062)。而尿JC、CMV病毒与LOHC均无明显相关性(JCV:P=0.563,HR 1.181,95%CI0.671-2.078,CMV:P=0.585,HR 0.838,95%CI 0.445-1.579)。移植后BK+组与BK-组在CD3、CD4、CD8 T细胞亚群免疫重建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B细胞免疫重建方面,移植后3月BK+组CD19+,CD20+,CD22+细胞群比例显着低于BK-组(P<0.01),移植后6个月BK+组CD19+,CD22+细胞群仍显着降低(P<0.05)。14例难治性BK病毒阳性的LOHC患者使用了静脉西多福韦二线治疗,总缓解(CR)率为(78.6%)。1例(7.1%)患者出现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其余2例(14.3%)患者出现轻度肾功能损害,7例(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下降,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发生LOHC患者总体生存率显着劣于未发生LOHC患者(P<0.05)。结论:LOHC的发生可能影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后。年龄>18岁、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14天、aGVHD的发生、BK病毒感染是发生LOHC的高危因素。移植后BK阳性患者CD19+,CD20+,CD22+B细胞亚群免疫重建延迟。西多福韦对难治性LOHC的疗效肯定,但其肾毒性需要引起重视并防范。

二、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自拟凉血清淋饮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2 病历选择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2.3 病例剔除标准
        2.4 病例终止标准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分组与治疗方法
    4 观测指标
        4.1 疗效性观测
        4.2 安全性观测
    5 疗效评价标准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5.2 尿常规疗效评价标准
        5.3 肿瘤病人QOL评价标准
        5.4 肿瘤病人KPS评价标准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1 年龄比较
        1.2 性别比较
    2 治疗前数据资料比较分析
        2.1 两组病例治疗前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2.2 两组病例治疗前KPS、QOL评分比较
    3 治疗后数据资料比较分析
        3.1 膀胱湿热型单项证候评分比较
        3.2 QOL评分比较
        3.3 KPS评分比较
    4 疗效评价
        4.1 两组病例治疗后膀胱湿热型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4.2 两组病例治疗后KPS评分疗效比较
        4.3 两组病例治疗后QOL评分疗效比较
        4.4 两组病例治疗后尿常规疗效比较
    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比较
        5.1 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比较
        5.2 不良反应
讨论
    1 西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2 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3 自拟凉血清淋饮的组方及方药分析
        3.1 方解
        3.2 方中单药现代药理研究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4.2 疗效分析
    5 安全性分析
思考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放射性膀胱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一 西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研究进展
        (一)放射性膀胱炎的病因及发病
        (二)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分型及分度
        (三)放射性膀胱炎的西医治疗
    二 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认识
        (一)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中医对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
    三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知情同意书
    附表2 临床研究观察表
    附表3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附表4 尿常规观察表
    附表5 生活质量评分(QOL)
    附表6 Karnofsky(卡氏,KPS,百分法)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2)两种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研究背景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机制及预防策略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MAC-haplo-HDPSCT后CMV、EBV感染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 病例资料的临床特点
    2 内容及方法
        2.1 预处理方案
        2.2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防治
        2.3 一般支持及细菌、真菌感染的预防
        2.4 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2.5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输注
        2.6 干细胞的植入
    3 统计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1.2.2 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诊断标准[5]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现状
    2.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严重出血性膀胱炎的单因素分析,表1
    2.3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多因素分析,表2
3 讨论
    3.1 疾病状态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联
    3.2 HLA匹配程度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联
    3.3 CMV感染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联
    3.4 急性GVHD程度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关联

(5)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1.2 预处理及GVHD的预防
    1.3 感染预防及支持治疗
    1.4 出血性膀胱炎的诊断、分度和疗效评判
    1.5 病毒指标监测
    1.6 出血性膀胱炎的处理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发病情况
    2.2 治疗效果
    2.3 病毒情况
    2.4 安全性
    2.5 随访
3 讨论

(6)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化疗药物导致的泌尿系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USCs在顺铂诱导的大鼠AKI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USCs-Exo在环磷酰胺诱导的小鼠膀胱炎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初探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尿源干细胞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出血性膀胱炎诊断及分级标准
    1.3 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及主要治疗方法
    1.4 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
        1.4.1 Ⅰ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4.2 Ⅱ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4.3 Ⅲ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4.4 Ⅳ级出血性膀胱炎的护理
        1.4.4. 1 改良导尿管
        1.4.4. 2 膀胱电镜术的护理
        1.4.4. 3 膀胱灌注的护理
        1.4.4. 4 高压氧疗
        1.4.4. 5 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的护理
    1.5 疗效判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8)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放射性膀胱炎的病因与发病
2 放射性膀胱炎的病理表现
3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和分度
4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
5 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治疗
    5.1 支持治疗
    5.2 高压氧治疗
    5.3 药物灌注疗法
        5.3.1 甲醛膀胱灌注
        5.3.2 明矾膀胱灌注
    5.4 医用三氧疗法
    5.5 外科治疗方法
6 放射性膀胱炎的预防
7 总结

(9)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移植方案
    2.2 感染的预防方案
    2.3 LOHC的诊断和治疗
    2.4 病毒的监测
    2.5 免疫功能监测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临床病例资料
    3.2 LOHC的发生情况
    3.3 影响LOHC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3.4 BK病毒与LOHC的相关性分析
    3.5 免疫功能监测
    3.6 LOHC的治疗
    3.7 LOHC的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成果
致谢

四、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自拟凉血清淋饮治疗膀胱湿热型放射性膀胱炎的临床观察[D]. 李俊影.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两种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临床效果比较[D]. 王铭洋. 山东大学, 2020(02)
  • [3]MAC-haplo-HDPSCT后CMV、EBV感染的相关研究[D]. 王璐.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李祎. 临床护理杂志, 2020(01)
  • [5]脐带间充质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刘红云,陈果,曾韫璟,张曦,高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9(23)
  • [6]尿源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化疗药物导致的泌尿系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 孙碧韶.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7]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分级护理[J]. 朱搏宇,张晓辉,张志芳,徐伟静,黄玉婷,王桂森,王欢乐. 现代临床护理, 2019(07)
  • [8]放射性膀胱炎的治疗进展[J]. 王伟,杨建军,杨关天,周翔,丁永峰,胡向农,朱伟,杨正平.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9(06)
  • [9]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影响因素及治疗进展[D]. 朱伟伟. 山东大学, 2019(09)
  • [1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的危险因素与治疗[D]. 肖敏.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急性出血性膀胱炎的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