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卫生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房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森林生态卫生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房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一、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任晓旭,何祯[1](2021)在《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生态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参考现有森林生态资源生态康养功能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生态学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基础,初步构建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的生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将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的生态资源指标体系分为森林自然特征、森林小气候、空气中保健物质、景观美学四个类别,并提出具体指标及相应的评价方法。

洪琦[2](2019)在《基于邻避情结的临安区公墓选址影响因素探析》文中认为目前,我国殡葬改革的进程已经明显落后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随着社会全面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殡葬乱象已经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短板,其主要根源是缺失殡葬服务设施布局的科学方法体系。本文聚焦于公墓选址周边居民对于公墓建设的态度研究,通过调查周边居民的邻避情绪,分析不同群体个人特征、风险感知、认知观念、公众信任、公民参与与公墓选址接受度之间的相关性,探索化解公墓选址中居民产生邻避情结的策略,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墓布局方法体系提供研究基础。推进殡葬改革,最重要的是探索公墓选址邻避情结的影响因素,寻求化解问题的策略。本文系统的调查了临安区公墓现状与相关需求,选取个人特征和风险感知、认知观念、公众信任、公民参与四个变量,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公墓选址中居民接受度的六个假设,形成从邻避情结视角探讨公墓选址影响因素的基本假定,再通过问卷和访谈获取数据,以SPSS22软件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公墓选址接受度的方程,总结出临安区居民对公墓选址产生邻避情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公墓选址邻避情结的化解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就相关分析而言,性别、学历、距离状况、风险感知、认知观念、公众信任和民众参与与居民对公墓选址的接受度存在相关性年龄、婚姻状况、家中是否有12岁及以下小孩、职业、收入、户口与居民与公墓选址接受度之间未发现相关性。2.就回归分析而言,可以看出,认知观念是影响居民邻避情结的最主要因素。学历、职业、认知观念、公众信任和公民参与与公墓选址接受度呈正相关;而年龄、距离状况、风险感知与公墓选址接受度呈负相关。3.根据回归分析建立的公墓选址接受度方程,提出政府预防居民产生邻避情结的化解策略:加强沟通、提高居民认知水平、加强风险和环境评估、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公民参与等。

徐彤晖[3](2018)在《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以森林为根本的旅游离不开森林中各种靓丽的风景。所以,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设计便成为了森林旅游必不可少的环节。森林旅游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专业人员对于森林风景资源的准确判断。本文从森林康养的视角出发,对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情况及其保护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全面掌握资源情况,为业务主管部门科学管理和正确引导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充分研究国内外森林康养相关理论、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相关资料,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现状等,针对如何更好地提高森林康养整体效果、评估森林景观,本文以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样本,对其森林风景资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根据论文完成整个期间对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调研、资料收集,调查得出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风景资源涵盖5大主类的全部,涉及到12个亚类,65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单体。基于森林康养的视角,对现有的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因子做出调整,剔除不相关因子,建立森林康养方面的评价因子。确定森林康养视角下的森林风景资源评价体系。根据做出的森林康养视角的森林风景资源评价评分表,为提高客观性限定每项评分区间并邀请专家对评价内容进行打分。再利用数学统计方法计算得出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发展建议。

杜倩[4](2018)在《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科技的大发展,使得人们从最一开始的自然环境搬入城市之中,人类在自然环境中进化了500万年,其进化史的99.99%发生在自然环境(Miyazaki ec al.,2011)这种转变使得人类在潜意识之中产生的许多的不适应。加之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种种问题,在当代生存压力表达之下,人们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消极影响,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在这种大环境下,人们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森林所给人带来的健康益处之上(李卿,2013),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启动一些项目,试图通过森林来寻找解决当代的健康问题的答案,森林康养在这种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新的跨学科的科学和公众的关注焦点而受到各国的关注(李卿,2013)。森林康养是强调康体保健功能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目前国内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森林康养研究方向过于局限而使得很多理论与实际应用脱离。国内文献研究多偏向于环境因子本身,但是对于森林康养相关产业等其他方向的研究较少,限制了森林康养的产业化发展。此外,国内少有完整且成体系的规划理论进行规划指导等。为了更好的帮助森林康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研究,较完整的总结已有文献关于森林康养的相关概念、森林康养规划设计类理论要求以及国内外建设实践情况等理论的要求,并选取浙江温州雁荡山飞泉片区为森林康养基地为规划研究区域,结合实地调研,总结出最适合雁荡山本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对其规划开发等方式进行探究。在进行文献阅读研究并确定调研范围及方法后,对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进行实地调研,主要对植物、道路系统、水系以及人文景观等基础现状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出适合开展森林康养的康养资源,主要包括植物保健资源、视觉景观资源、水系资源以及人文资源四个方面。其次,学习国内外优秀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案例,借鉴其在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建设点,并根据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的实际情况筛选出适合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特色内容。根据已调研的结果,对未涉及的文献方向进行阅读研究,并将调研结果予以整理,根据前期查阅文献以及整理资源的结果进行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分为总体分区规划以及特色专项规划。总体分区规划包括总体功能分区、分区建设项目以及相应的交通组织规划。选取森林康养基地内特色区域并结合国内外森林康养基地的特色建设内容,形成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的专项规划。特色专项规划主要包括森林疗养步道、森林康养活动、森林理疗菜单和森林植被规划。

何志嫚[5](2017)在《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西都峤山风景区为例》文中认为整合山岳型风景区的各种资源,处理好宗教文化与山岳环境的关系,保留山岳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特征,同时满足现代游客的游玩需求,对规划设计者是一大挑战。论文对如何规划风景区的自然环境,继承山岳型风景区的宗教人文文化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策略并进行了规划设计实践。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文献资料,对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基本概念与规划设计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了适合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规划理论体系。(2)提出了我国山岳型风景区发展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统计2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以山为名的有141个,占总数的57.8%。按成因、属性和功能等不同,把山岳型风景区划分为地质、气候、历史、文化、政治、军事、揽胜、探险、科考、健身等17个主要类型。总结了山岳型风景区存在:①山岳景观保护不当;②宗教园林单一;③商业现象严重等问题,并提出有:①开发理念经营模式创新化;②规划开发的全局性;③文化主题本土化等建议。(3)选择辽宁千山风景区、陕西天台山风景区、四川峨眉山风景区、广东西樵山风景区、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区进行案例分析,得出可以借鉴的内容包括:①以山岳为依托,完善风景区基本功能;②以宗教为亮点,剖析动植物资源准确定位;③以旅游为触媒,带动山岳景区品牌发展。(4)提出了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的规划策略包括:①遵循整体性、人文性、生态可持续性、经济性等原则;②注重神话传说的氛围渲染、顺应自然的空间环境、天地自然的风水形胜、楼台隐映的古典园林、相地合宜的建筑选址、画龙点睛的景观节点、朝山进香的拜谒风俗等宗教要素的提炼;③关注山水自然、人文景观、大众行为的审美意象;④把握总体布局、道路布设、基址选择、建筑营构、入口处理、植物造景等规划要素与环境的融合;⑤注意遗留物质文化、宗教文化、山岳地形文化、乡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延续。(5)对广西都峤山风景名胜区重点建设区进行概念性规划,坚持“文化为魂、休闲为体、生态为本”的规划理念,对景区进行园林景观的提升,宗教文化的整合。方案保护和深化了场地原有面貌,展示宗教文化、城市精神、生活方式和低碳科技的生态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陈棕[6](2017)在《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以临安市为例》文中指出生老病死是人生中的必经阶段,而殡葬则成为人避之不及而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社会一方面对殡葬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却又无人可免,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有关殡葬设施的相关研究贯穿了整个人类史,却又鲜有成体系的研究成果,有关于殡葬服务设施的相关规划更是少之又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殡葬服务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己经被认识到,但从理论梳理到内容框架研究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通过研究我国古今殡葬设施规划发展进程,发现我国传统殡葬文化主要基于道教、佛教、儒家以及风水思想。结合我国历代统一时期帝陵的选址实例,总结出我国传统殡葬设施选址的要素主要有山、水、以及朝向等;现代部分通过整合我国殡葬法律法规与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基于殡葬设施作为城乡基础设施,参照现代城乡规划体系。从生态与环境、经济与产业、人口与社会、历史与文化以及技术与信息五个方面,结合我国传统殡葬设施选址,对殡葬设施规划选址要素进行总结。聚焦县域殡葬设施总体规划,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内容框架,分为现状评价、发展策略规划、建设规划以及规划保障机制,将总结得出的规划选址要素整合到建设规划的县域总体布局中。以临安市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为例,对县域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内容框架进行实证研究,检验其适用性。殡葬设施作为一类富有民族特色的基础设施。我们应学习西方理论科学的一面,但不能照搬照抄其理论实践,需结合我国国情做出合理规划;对于我国传统殡葬文化,需顺应时代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发扬我国优秀文化。文章基于对中西方殡葬设施以及我国古今殡葬设施规划进程的梳理,提出县域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内容框架,并以实例验证与反馈。以期填补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体系中殡葬服务规划相关规范的缺失,并为我国殡葬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殡葬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示范和理论借鉴。

王耿昌[7](2015)在《福州植物园森林保健区的规划与营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生态和保健养身意识的增强,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日益强烈。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保健旅游资源已成为森林旅游规划与营建的重点任务之一。以福州植物园为例,对森林保健区规划与营建的指导思想、主要环境因子的测定与影响等进行分析,对森林保健区植物选择和功能分区做了规划和探讨,可以为今后森林保健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杨小亚[8](2014)在《基于“推—拉”理论的森林保健旅游者动机与重游意愿关系研究 ——以神农谷景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逐步沦为“水泥沙漠”,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人类亚健康问题突出。据统计,全世界有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森林生态环境对人体具有疗养、减压、调节、保健作用,能有效缓解和治疗人们的亚健康问题,森林保健旅游应运而生,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特别是德国、日本等。我国在森林环境资源的研究中贡献突出,但由于森林保健旅游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还留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森林保健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旅游动机、推拉理论和重游意愿进行归纳,建立了森林保健旅游者推拉动机与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神农谷游客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由因子分析得到推力动机分为回归自然、学习知识和逃离烦扰三个因子,拉力动机分为服务质量、环境资源、文化与活动、设施设备四个因子;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推拉动机之间、及其与重游意愿的关系;通过方差分析研究人口学特征与推拉动机的关系。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游客喜欢森林,了解森林的多种功效,但对修复保健和医疗保健的认知较低。游客最关注景区的原生态性,最喜欢森林浴场和空气负离子呼吸区等森林保健旅游产品。游客最主要的推力动机是对自然和森林环境的向往,最主要的拉力动机是森林环境资源。而不同年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常住地类型的游客在推拉动机上存在一些差异,但性别和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推拉动机没有显着影响。森林保健旅游者的拉力动机与推力动机显着正相关,并且二者正向影响重游意愿:回归自然价值和学习知识价值越高,重游意愿越强烈;服务质量价值和环境资源价值越高,重游意愿越强烈。由调查和访谈发现,游客对神农谷的满意度为“一般”,没有表现出强烈的重游意愿。为此,本文从环境保护、设施设备、市场营销和产品开发等方面为神农谷和森林保健旅游景区提出建议。最后对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郑峰[9](2014)在《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构想》文中指出台州绿心生态区位于浙江台州市区中心,椒江,黄岩,路桥三区的结合部,总用地面积76.5平方公里,其中绿心管理区63.24平方公里,协调区13.26平方公里。绿心生态区共涉及椒、黄、路三区40余个行政村约1.4万户、4.6万人。生态区主要由丘陵、山地、农田和果园等组成,绿心是台州大城市柜架的核心生态景观区,文化休闲区,旅游渡假区,高档住宅区,是台州城市的精华所在,绿心的功能定位为“以生态为主题,山水为特点,地域文化为内涵,以旅游度假为载体”的城市绿心生态区。在《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项目》的支持下,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分析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台州休闲度假旅游核心—绿心旅游度假区进行整体分析,将研究工作目标界定在:阐述台州绿心发展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对台州市旅游业在浙江全省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为提升台州绿心及台州市旅游竞争力提供对策和建议。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将研究顺序及内容规划为:第一章:绪论。论文分析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步伐的不断推进和世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当前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其中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正在异军突起,受到更多民众的热捧情况下,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设想的研究背景,阐述了此次研究工作的目的及意义,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此方面及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此次研究工作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等问题。第二章: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在此部分中论文详细论述了旅游概念及分类、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等基础性问题,同时从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提升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等三个方面对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第三章: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案例分析。首先对城市绿心旅游度假区概念及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发现台州绿心旅游生态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山水休闲资源、深厚的人文观光底蕴、便捷的交通条件、优异的地理区位,这些都为其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对台州绿心休闲度假区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当前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问题包括绿心旅游度假区保护力度不足、绿心各类绿地分布、布局不够合理、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城市文化底蕴结合度不高、绿心旅游度假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绿心生态环境建设人性化特色不足等;进而提出影响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竞争力的因素,体现在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优势与劣势分析、旅游开发机遇剖析与威胁判断等。第四章:提出提高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旅游竞争力的建议,内容包括:一是提高对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视,具体措施有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理念、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构建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持保障、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引进先进管理技术等;二是科学合理规划绿心旅游度假区,具体措施有科学准确的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适度的战略选择和长远的总体定位、特色鲜明的空间结构和清晰的分区思路、精心设计规划旅游线路、内容全面的景观和绿色系统规划;三是扩大绿心旅游度假区宣传力度,包括更新宣传理念,建立多渠道宣传途径、科学合理完善宣传内容等两个方面;四是打造旅绿心游度假区内核心项目产品,包括核心主题产品及五大景区设计等内容;五是提高绿心旅游度假区内的各样服务质量,内容有完善道路交通规划、完善基础保障设施、强化综合服务和购物设施建设、健全食宿服务设施、完善休闲娱乐设施、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并完善解说系统等,以更好促进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开发。第五章:结论。通过研究,论文提出在未来,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行道树木的管理也必然走向精细化方向,随着技术发展及相关管理标准的出台、大批专业人才的涌入,一定能够促使该项管理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想着美化、香化方向发展,最终为台州成为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蓬[10](2014)在《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林木种苗是园林绿化的基础和保障,林木种苗基地建设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苗木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城市园林化进程的质量与成效。传统的林木种苗基地是一种纯生产性的绿地,基于这一简单的认识,长期以来,基地的规划设计流于粗放,只需在适合的地方搭好大棚,种下苗木就大功告成,作为生产性绿地,较少具备景观价值,使其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处于较为孤立的地位,并不能与其它绿地形成良好的结合。为改善这一状况,笔者参考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学位论文、期刊等60余篇,总结出了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的优点与不足,并且借鉴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休闲农业园的相关经验,总结出林木种苗基地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研究的必要性;总结出了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的概念以及新型林木种苗基地的特性,分析得出了新型林木种苗基地应具有苗木生产、观光游览、科技展示、科普教育、参与体验、生态保护等功能,并且对其地形地貌、水体、植物、建筑、道路、游览设施等景观构成元素进行了分析,结合相关规划理论,进一步研究出新型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基本原则、规划思路以及规划内容,得出新型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方法。结合前期得出的理论方法对笔者参与的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项目所运用的规划方法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分析出了其特色以及不足之处,对前期理论研究加以验证与补充。本研究可为传统林木种苗基地的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木种苗基地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生态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价体系要素分类
    1.1 森林自然特征
    1.2 森林小气候
    1.3 空气中保健物质
    1.4 景观美学
2. 评价指标及方法
    2.1 森林自然特征评价
    2.2 森林小气候评价
    2.3 空气中保健物质评价
    2.4 景观美学评价
3. 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的生态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2)基于邻避情结的临安区公墓选址影响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镇化和老龄化呼唤殡葬服务改革的深化
        1.1.2 城乡规划体系缺失殡葬设施规划
        1.1.3 殡葬设施规划方法研究的滞后阻碍了我国殡葬改革快速推进
        1.1.4 殡葬设施面临日益凸显的邻避问题
        1.1.5 临安区殡葬行业现存问题分析
        1.1.5.1 私建坟墓现象仍存在,乱埋乱葬现象抬头
        1.1.5.2 公墓建设布局凌乱,重建设轻管理
        1.1.5.3 殡仪服务水平不高,丧事扰民现象时有发生
        1.1.5.4 殡改法规不落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1.1 公墓选址中的要素分析及公墓邻避效应特征
        1.3.1.2 公墓选址中居民产生邻避情结的因素分析
        1.3.1.3 影响因素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1.3.1.4 邻避情结主要影响因素的策略分析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分析法
        1.3.2.2 实地调研法
        1.3.2.3 问卷调查法
        1.3.2.4 多学科交叉法
        1.3.2.5 归纳总结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方法深入
2 概念界定及研究现状
    2.1 概念界定
        2.1.1 殡葬设施
        2.1.1.1 殡仪服务设施
        2.1.1.2 殡仪馆
        2.1.1.3 公墓
        2.1.2 邻避
        2.1.3 邻避设施
        2.1.4 邻避情结
    2.2 理论基础
        2.2.1 区位论
        2.2.2 风险感知理论
        2.2.3 公民参与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邻避设施与邻避情结
        2.3.2 邻避问题治理进展
3 公墓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1 公墓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3.1.1 自然因素
        3.1.1.1 地形
        3.1.1.2 坡度
        3.1.1.3 朝向
        3.1.1.4 植被
        3.1.1.5 土壤
        3.1.1.6 可扩容性
        3.1.2 社会经济因素
        3.1.2.1 心理感知
        3.1.2.2 民众认可度与政策引导因素
        3.1.2.3 外部性
        3.1.3 风水因素
        3.1.3.1 基本概念
        3.1.3.2 风水学与墓址选择
        3.1.3.3 风水理论的荒谬性与科学性
        3.1.4 其它相关因素
        3.1.4.1 城镇与居住聚居区
        3.1.4.2 环境保护区
        3.1.4.3 道路交通
    3.2 我国公墓邻避效应特征
        3.2.1 邻避效应的范围向纵向延伸
        3.2.2 公众抗议内容特征
        3.2.3 公众邻避行为特征
        3.2.3.1 邻避行为多样化
        3.2.3.2 城市与乡村邻避行为存在差异
        3.2.4 政府对策措施特征
        3.2.5 公众特征
    3.3 公墓选址影响因素中邻避情结相关研究
    3.4 研究假设
4 临安区公众对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现状分析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1 信度检验
        4.3.2 效度检验
    4.4 民众对公墓选址风险感知的情况分析
    4.5 民众对公墓选址认知观念的情况分析
        4.5.1 民众对公墓选址的态度
        4.5.2 民众对公墓选址公平性的态度
        4.5.3 民众对公墓选址自然因素的看法
    4.6 民众对公墓选址公众信任的情况分析
    4.7 民众对公墓选址公民参与的情况分析
5 公墓选址中邻避情结影响因素的分析
    5.1 邻避情结影响因素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 个体特征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1 性别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2 年龄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3 婚姻状况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4 家中是否有12岁及以下小孩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5 受教育程度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6 职业状况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7 居民收入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8 距离状况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1.9 户口状况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2 风险感知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3 认知观念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4 公众信任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1.5 公民参与与公墓选址接受度的相关分析
    5.2 公墓选址接受度的回归分析
6 临安区公墓选址中居民邻避情结化解策略探析
    6.1 降低居民对公墓选址的风险感知
        6.1.1 建立风险沟通关系
        6.1.2 引入风险沟通机制
        6.1.2.1 构建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机制
        6.1.2.2 拓宽公众诉求表达渠道
    6.2 提升居民对公墓的思想认知
        6.2.1 树立转变认知观念的信心
        6.2.2 有的放矢、分类施策,转变认知观念
        6.2.3 在学校加强生命教育
        6.2.4 建立专业咨询类公益机构
    6.3 政府采取措施增强公民信任
        6.3.1 科学进行风险评估和环境评估
        6.3.2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6.4 建立公民参与的新型决策模式
        6.4.1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6.4.2 创新公民参与渠道
        6.4.3 提高政府与相关部门回应性
7 总结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2.4 国内外森林康养案例解析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技术手法
2 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及其内涵界定
        2.1.1 风景资源
        2.1.2 森林风景资源
        2.1.3 重要森林风景资源
        2.1.4 森林康养
    2.2 森林风景资源研究相关理论
        2.2.1 森林生态学
        2.2.2 森林景观学
        2.2.3 景观评价学
    2.3 森林风景资源分类研究
3 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森林风景资源评价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和确定
    3.3 评价体系构建及标准研究
        3.3.1 森林资源
        3.3.2 景观条件
        3.3.3 森林康养环境
        3.3.4 可利用条件
    3.4 森林康养视角下森林风景资源评价体系
    3.5 指标权重确定
        3.5.1 层次结构体系模型建立
        3.5.2 构造判断矩阵
        3.5.3 指标权重计算
        3.5.4 指标等级划分
4 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
    4.1 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4.1.1 自然地理概况
        4.1.2 自然资源概况
    4.2 调查过程
    4.3 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成果
        4.3.1 生物景观
        4.3.2 地文景观
        4.3.3 水文景观
        4.3.4 天象景观
        4.3.5 人文景观
5 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评价
    5.1 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定性评价
        5.1.1 森林资源
        5.1.2 景观条件
        5.1.3 森林康养环境
        5.1.4 可利用条件
    5.2 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定量评价
    5.3 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优劣势分析
        5.3.1 特色及优势
        5.3.2 不利因素
    5.4 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发展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作者简介

(4)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开发新的业态形式
        1.2.2 提供新型旅游方式
        1.2.3 打造社会交往平台
        1.2.4 形成康养规划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
        1.3.1 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
        1.3.2 国内外关于森林康养基地设计的研究综述
        1.3.3 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实践
        1.3.4 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主要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案例分析
    2.1 缔造康养产业基础—德国的巴登·威利斯赫恩镇
    2.2 完善康养课程规划—日本FUFU山梨保健农园
    2.3 开拓活动设施空间—韩国:京畿道自然休养林
    2.4 打造特色养心福地—中国台湾杉林溪自然教育中心
第三章 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现状
    3.1 地理区位
    3.2 气候特点
    3.3 植物资源
        3.3.1 植物种类
        3.3.2 群落特征分析
        3.3.3 有毒植物分析
    3.4 道路系统
    3.5 客源市场
第四章 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的康养资源分析
    4.1 植物保健资源
        4.1.1 保健植物
        4.1.2 芳香植物
        4.1.3 药用植物
    4.2 视觉景观资源
        4.2.1 植物景观资源
        4.2.2 了望景观资源
    4.3 水系资源
    4.4 人文资源
        4.4.1 古寺
        4.4.2 古村落
        4.4.3 古亭
        4.4.4 古墓
        4.4.5 古道
第五章 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分区规划
    5.1 规划原则
        5.1.1 保护性原则
        5.1.2 系统性原则
        5.1.3 创新性原则
        5.1.4 地域文化性原则
    5.2 规划定位与理念
        5.2.1 浙南滨海的康疗福地
        5.2.2 飞泉高地的森林氧吧
        5.2.3 雁荡高境的禅音道场
    5.3 森林康养基地环境容量
    5.4 分区规划
        5.4.1 功能分区
        5.4.2 康养体验核心区域分区建设项目
        5.4.3 交通规划
第六章 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专项规划
    6.1 森林疗养步道及游线组织规划
        6.1.1 水疗步道
        6.1.2 芳香疗法步道
        6.1.3 地形疗法步道
        6.1.4 六感疗法步道
    6.2 森林康养活动
        6.2.1 心灵洗涤
        6.2.2 运动健身
        6.2.3 趣味体验
    6.3 森林理疗活动菜单
        6.3.1 短期体验式
        6.3.2 周期理疗
    6.4 森林康养植被规划
        6.4.1 综合服务管理区
        6.4.2 芳香疗养区
        6.4.3 森林水疗区
        6.4.4 森林浴场区
        6.4.5 康养服务社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5)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西都峤山风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范围
    1.6 研究内容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风景区
        2.1.2 山岳型风景区
        2.1.3 宗教文化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景观美学
        2.2.2 环境行为
        2.2.3 场所文脉
        2.2.4 可持续发展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三章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发展研究
    3.1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形成
        3.1.1 前期发展概况
        3.1.2 后期发展概况
    3.2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发展
        3.2.1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特征
        3.2.2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类型
    3.3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存在的问题
        3.3.1 景观保护不当
        3.3.2 宗教园林单一
        3.3.3 商业现象严重
    3.4 我国山岳型风景区的发展趋势
        3.4.1 开发理念经营模式创新化
        3.4.2 规划开发的全局性
        3.4.3 文化主题本土化
第四章 相关案例分析与借鉴
    4.1 辽宁千山风景区
        4.1.1 案例概况
        4.1.2 案例分析
        4.1.3 案例借鉴
    4.2 陕西天台山风景区
        4.2.1 案例概况
        4.2.2 案例分析
        4.2.3 案例借鉴
    4.3 四川峨眉山风景区
        4.3.1 案例概况
        4.3.2 案例分析
        4.3.3 案例借鉴
    4.4 广东西樵山风景区
        4.4.1 案例概况
        4.4.2 案例分析
        4.4.3 案例借鉴
    4.5 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区
        4.5.1 案例概况
        4.5.2 案例分析
        4.5.3 案例借鉴
    4.6 山岳型风景区案例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策略探讨
    5.1 规划构思的思考
        5.1.1 以文化为魂
        5.1.2 以休闲为体
        5.1.3 以生态为本
    5.2 规划原则的指导
        5.2.1 整体性原则:把握全局——凸显精神内涵
        5.2.2 人文性原则: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5.2.3 形象性原则:展现特色——落实因地制宜
        5.2.4 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维护生态——凸显生态文明
        5.2.5 功能性原则:满足功能——承载城市功能
        5.2.6 经济性原则:经济合理——提高经济效益
    5.3 宗教要素的提炼
        5.3.1 神话传说的氛围渲染
        5.3.2 顺应自然的空间环境
        5.3.3 天地自然的风水形胜
        5.3.4 亭台隐映的古典园林
        5.3.5 相地合宜的建筑选址
        5.3.6 画龙点睛的景观节点
        5.3.7 朝山进香的拜谒风俗
    5.4 审美意象的深化
        5.4.1 自然环境审美意象
        5.4.2 人文景观审美意象
        5.4.3 大众行为审美意象
    5.5 规划要素的融合
        5.5.1 总体布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5.5.2 道路布设与景观载体的融合
        5.5.3 基址选择与景区旅游的融合
        5.5.4 建筑营构与山岳地形的融合
        5.5.5 入口处理与宗教文化的融合
        5.5.6 园林经营与旅游趋势的融合
        5.5.7 遗留物质文化的保留与保护
        5.5.8 宗教文化场景的挖掘和展现
        5.5.9 山岳地形文化的保护和延续
        5.5.10 宗教植物意境的营造和传承
第六章 广西都峤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实践
    6.1 背景研究
        6.1.1 社会背景
        6.1.2 功能界定
        6.1.3 政策指导
        6.1.4 项目价值
    6.2 前期分析
        6.2.1 区位分析
        6.2.2 现状条件分析
        6.2.3 SWOT分析
    6.3 规划总则
        6.3.1 规划定位
        6.3.2 规划依据
        6.3.3 规划原则
        6.3.4 规划理念
        6.3.5 上位规划
    6.4 总体规划
        6.4.1 总体布局
        6.4.2 功能分区
        6.4.3 道路系统
    6.5 分区规划
        6.5.1 白鹤塘景区
        6.5.2 南山肚景区
        6.5.3 庆寿岩景区
    6.6 专项规划
        6.6.1 建筑布局及风貌
        6.6.2 植物景观规划
        6.6.3 环境容量规划
        6.6.4 旅游战略规划
        6.6.5 竖向及岸线规划
        6.6.6 配套基础设施规划
        6.6.7 户外家具设置意向
        6.6.8 景观元素设计
        6.6.9 标识系统设计
        6.6.10 景观铺装设计
        6.6.11 无障碍设计
    6.7 投资估算与建设时序
        6.7.1 经济投资分析
        6.7.2 规划建设时序
        6.7.3 开发模式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获奖情况
附件

(6)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以临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1.1 城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1.1.1.2 殡葬规划体系尚未形成
        1.1.1.3 殡葬服务设施发展迅速
        1.1.1.4 传统殡葬思想发生转变
        1.1.2 研究意义
        1.1.2.1 有利于节约控制殡葬用地
        1.1.2.2 有利于推进殡葬文化健康
        1.1.2.3 有利于殡葬规划体系形成
        1.1.2.4 有利于保障规划落地实施
    1.2 研究内容与概念
        1.2.1 研究动因
        1.2.2 研究内容
        1.2.3 相关概念
        1.2.3.1 殡葬
        1.2.3.2 殡葬服务设施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1.1 文献分析法
        1.3.1.2 实地调研法
        1.3.1.3 比较研究法
        1.3.1.4 横向联系法
        1.3.1.5 归纳总结法
        1.3.1.6 实例分析法
        1.3.2 论文框架
2 殡葬服务设施相关理论与案例研究
    2.1 国外殡葬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2.1.1 国外殡葬服务设施发展历程
        2.1.2 国外殡葬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2.1.3 国外典型殡葬服务设施实例分析
        2.1.3.1 法国拉雪兹神父公墓
        2.1.3.2 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
    2.2 国内殡葬服务设施研究进展
        2.2.1 我国殡葬服务设施发展历程
        2.2.2 国内殡葬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研究进展
        2.2.3 国内典型殡葬服务设施实例分析
        2.2.3.1 青岛福宁园
        2.2.3.2 上海福寿园
    2.3 我国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存在的问题
        2.3.1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因素日趋复杂
        2.3.2 殡葬服务设施法律法规发展滞后
        2.3.3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体系尚未建立
        2.3.4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未能较好落实
        2.3.5 殡葬行业服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2.4 本章小结
3 中西方殡葬服务设施差异研究
    3.1 殡葬文化差异
        3.1.1 死亡认知
        3.1.2 宗教信仰
        3.1.3 东方风水与西方环境观
    3.2 殡葬设施差异性
        3.2.1 运行机制
        3.2.2 殡仪馆
        3.2.3 公墓
        3.2.4 殡仪服务中心
        3.2.5 组合模式
    3.3 殡葬设施规划选址的差异
        3.3.1 场地的豪华与简洁
        3.3.2 场地的自然与人文
        3.3.3 对待死者的态度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古今殡葬服务设施规划演变进程研究
    4.1 传统殡葬文化的演变
        4.1.1 风水文化
        4.1.1.1 水
        4.1.1.2 山
        4.1.1.3 风水的荒谬性与科学性
        4.1.2 儒家文化
        4.1.3 道家文化
        4.1.4 佛教文化
    4.2 传统墓地选址演变与发展
        4.2.1 秦汉帝陵选址
        4.2.1.1 秦始皇陵选址
        4.2.1.2 西汉帝陵的选址
        4.2.2 唐代帝陵选址
        4.2.3 明清帝陵选址
        4.2.3.1 明孝陵
        4.2.3.2 清东陵选址
    4.3 我国传统殡葬选址要素总结
        4.3.1 客观要素
        4.3.1.1 主山为背景,体现陵墓宏伟
        4.3.1.2 护砂为侧景,形成保护姿态
        4.3.1.3 水系为配景,沟通陵区生气
        4.3.1.4 案山、明堂和朝山为近景、中景和远景
        4.3.2 主观要素
        4.3.2.1 划定范围,确定位置
        4.3.2.2 坐北朝南,保证阳光
        4.3.2.3 选择土质、勘测水位
    4.4 我国现代殡葬法律法规进展
    4.5 现代殡葬服务设施专项规划
    4.6 现代城乡规划体系中殡葬设施规划要素总结
        4.6.1 生态与环境
        4.6.1.1 地形
        4.6.1.2 坡度
        4.6.1.3 朝向
        4.6.1.4 土壤
        4.6.1.5 植被
        4.6.1.6 可扩展性
        4.6.1.7 环境保护区
        4.6.2 经济与产业
        4.6.2.1 城镇与居住聚居区
        4.6.2.2 道路交通
        4.6.2.3 外部性
        4.6.3 人口与社会
        4.6.3.1 人口覆盖
        4.6.3.2 民众认可度与政策引导因素
        4.6.3.3 依据上位规划,平衡发展
        4.6.4 历史与文化
        4.6.4.1 家族性
        4.6.4.2 传统与风俗
        4.6.5 技术与信息
        4.6.5.1 工程技术
        4.6.5.2 网络信息化
    4.7 本章小结
5 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探究
    5.1 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内容框架
    5.2 殡葬设施发展现状与综合条件评价
        5.2.1 综合评价
        5.2.2 现状分析
        5.2.2.1 结构分布
        5.2.2.2 用地状况
        5.2.2.3 存量潜力
        5.2.2.4 葬式结构
        5.2.3 观念与习俗调查
        5.2.3.1 祭拜年限
        5.2.3.2 各类殡葬设施预期规划比例
        5.2.3.3 殡葬设施职能的接受程度
        5.2.3.4 可接受的服务半径
        5.2.3.5 特殊风俗习惯的调查
    5.3 殡葬设施发展策略规划
        5.3.1 规划理念
        5.3.2 规划目标
        5.3.3 规划原则
        5.3.3.1 大区分散、小域集聚
        5.3.3.2 照顾多数、兼顾少数
        5.3.3.3 交通便利、视线隐蔽
        5.3.3.4 景观选择、环境保护
        5.3.3.5 现有优先、逐步完善
        5.3.4 规划期限
        5.3.5 与各层次规划内容协调
    5.4 殡葬设施建设规划
        5.4.1 需求与规模预测
        5.4.2 县域总体布局
        5.4.2.1 殡葬服务设施总体布局规划
        5.4.2.2 殡葬服务设施规模等级确定
        5.4.2.3 殡葬服务设施选址布点
        5.4.3 各类殡葬服务设施规划
        5.4.3.1 殡仪设施规划
        5.4.3.2 墓地设施规划
        5.4.3.3 骨灰安置设施规划
    5.5 殡葬设施规划保障机制
        5.5.1 推动生态殡葬设施发展
        5.5.2 优化设施区域功能配置
        5.5.3 处理好各空间交通组织
        5.5.4 加大现有墓地整治力度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临安市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
    6.1 规划概况
        6.1.1 县域总体位置
        6.1.2 历史文脉
        6.1.3 环境特征
        6.1.3.1 地质地貌
        6.1.3.2 气候水文
    6.2 临安市殡葬设施现状
        6.2.1 殡葬法规体系健全,但存在有法不依现象
        6.2.2 殡葬改革重点明确,但成效差异显着
        6.2.3 殡仪满足基本需求,但服务水平不高
        6.2.4 公墓建设覆盖面广,但布局凌乱、重建设轻管理
        6.2.5 公墓运营机制建立,但与市场需求存在矛盾
    6.3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目标
        6.3.1 规划期限
        6.3.2 总体目标
        6.3.3 具体目标
        6.3.3.1 严格控制公墓数量增长
        6.3.3.2 因地制宜促进公益性骨灰存放设施建设
        6.3.3.3 建立完善的殡葬服务体系
        6.3.3.4 建立完善的殡葬管理体制
        6.3.4 上位相关规划
    6.4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调研内容
        6.4.1 居民需求调研
        6.4.2 临安市人口现状及分布
        6.4.3 墓穴数量预测
    6.5 殡葬服务设施规划内容
        6.5.1 殡葬服务设施总体规划布局
        6.5.1.1 标准化公墓规划布局
        6.5.1.2 景观骨灰塔规划布局
        6.5.1.3 骨灰灵堂规划布局
        6.5.1.4 殡仪服务中心(站)规划布局
        6.5.2 殡葬设施市(镇)区及乡规划选址
        6.5.2.1 建议选址新建
        6.5.2.2 建议原址扩展
        6.5.2.3 公墓及骨灰堂选址
    6.6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一 临安市公墓分布及规模现状汇总表
附录二 临安市殡葬设施规划布局一览表
附录三 临安市殡葬设施建设规模规划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福州植物园森林保健区的规划与营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保健区规划与营建的指导思想
2 森林保健区规划必须测定的主要环境因子
    2.1 空气负离子
    2.2 空气质量
    2.3 噪声因子
3 福州植物园主要环境因子测定结果与森林保健区规划
    3.1 福州植物园空气负离子测定结果与负离子呼吸区规划
        3.1.1 空气负离子测定结果
        3.1.2 森林保健功能小区之负离子呼吸区的设定
    3.2 福州植物园空气含菌量测定结果与负离子呼吸区规划
        3.2.1 空气含菌量测定结果
        3.2.2 森林保健功能小区之香薰保健区的设定
    3.3 福州植物园噪声测定结果与本草滋生苑设定
        3.3.1 噪声测定结果
        3.3.2 森林保健功能小区之本草滋生苑的设定
4 结语

(8)基于“推—拉”理论的森林保健旅游者动机与重游意愿关系研究 ——以神农谷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可能的创新点和难点
        1.3.1 可能创新点
        1.3.2 研究难点
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森林保健旅游相关文献综述
        2.1.1 相关概念辨析
        2.1.2 国外森林保健旅游的研究进展
        2.1.3 国内森林保健旅游的研究进展
    2.2 旅游动机相关文献综述
        2.2.1 旅游动机定义
        2.2.2 旅游动机类型
        2.2.3 旅游动机理论
        2.2.4 森林保健旅游者旅游动机
    2.3 重游意愿理论文献综述
        2.3.1 相关概念界定
        2.3.2 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
    2.4 旅游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关系研究
3 研究设计与变量测量
    3.1 问卷设计
        3.1.1 设计逻辑
        3.1.2 初始测量指标的生成
        3.1.3 专家咨询
        3.1.4 预调研测量指标的形成
    3.2 问卷预调查
        3.2.1 语义测试
        3.2.2 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
    3.3 正式问卷发放与数据分析方法
        3.3.1 案例地的选择
        3.3.2 调查方案
        3.3.3 数据分析方法
4 探索性研究分析
    4.1 样本描述性分析
        4.1.1 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
        4.1.2 森林保健旅游者出游行为的相关特征
        4.1.3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拉动机的重要性分析
        4.1.4 游客对神农谷景区满意度描述
        4.1.5 游客对神农谷景区的重游意愿描述
    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2.1 信度分析
        4.2.2 效度检验
    4.3 因子分析
        4.3.1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力动机的因子分析
        4.3.2 森林保健旅游者拉力动机的因子分析
    4.4 研究假设
        4.4.1 推力动机与拉力动机的关系
        4.4.2 推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关系
        4.4.3 拉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关系
        4.4.4 研究假设架构图
5 假设检验与统计分析
    5.1 相关分析
        5.1.1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力动机与拉力动机的相关分析
        5.1.2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相关分析
        5.1.3 森林保健旅游者拉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相关分析
    5.2 回归分析
        5.2.1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回归分析
        5.2.2 森林保健旅游者拉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回归分析
    5.3 研究假设的结果检验
6 人口学特征与推拉动机的差异性特征
    6.1 性别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6.2 年龄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6.3 受教育水平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6.4 职业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6.5 常住地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6.6 家庭人均月收入属性下的推拉各因子差异分析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1.1 森林保健旅游者出游行为特征
        7.1.2 神农谷景区游客满意度
        7.1.3 森林保健旅游者的推力动机
        7.1.4 森林保健旅游者的推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关系
        7.1.5 森林保健旅游者的拉力动机
        7.1.6 森林保健旅游者的拉力动机与重游意愿的关系
        7.1.7 森林保健旅游者推力和拉力动机的关系
        7.1.8 人口学特征与推拉动机的关系
    7.2 建议
        7.2.1 对森林保健旅游景区的建议
        7.2.2 对神农谷景区的建议
    7.3 研究不足和努力方向
        7.3.1 研究不足
        7.3.2 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试调查问卷
附录二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9)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
        (二) 绿心旅游度假模式具有强大的市场潜力
        (三) 浙江省大力发展省级旅游度假区的有利环境
        (四) 台州积极打造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有利契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关于绿心相关概念的方面的研究
        (二) 关于绿心开发与保护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一、旅游和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
        (一) 旅游的概念和分类
        (二) 旅游竞争力相关概念
    二、旅游竞争力研究的重要性
        (一) 增强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二) 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三) 提升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案例分析
    一、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简介
        (一) 城市绿心旅游度假区概念
        (二) 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
    二、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中的问题
        (一) 绿心旅游度假区保护力度不足
        (二) 绿心各类绿地分布、布局不够合理
        (三) 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城市文化底蕴结合度不高
        (四) 绿心旅游度假区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 绿心生态环境建设人性化特色不足
    三、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的旅游竞争力
        (一) 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优势与劣势分析
        (二) 旅游开发机遇剖析与威胁判断
第四章 提高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绿心旅游度假区
        (一) 科学准确的客源市场预测与定位
        (二) 适度的战略选择和长远的总体定位
        (三) 特色鲜明的空间结构和清晰的分区思路
        (四) 精心设计规划旅游线路
        (五) 内容全面的景观和绿色系统规划
    二、扩大绿心旅游度假区宣传力度
        (一) 更新宣传理念,建立多渠道宣传途径
        (二) 科学合理完善宣传内容
    三、打造绿心旅游度假区核心项目产品
        (一) 核心主题产品
        (二) 五大景区设计
    四、提高绿心旅游度假区各类服务质量
        (一) 完善道路交通规划
        (二) 完善基础保障设施
        (三) 强化综合服务和购物设施建设
        (四) 健全食宿服务设施
        (五) 完善休闲娱乐设施
        (六) 大力发展信息网络并完善解说系统
    五、提高对绿心旅游度假区建设的重视
        (一)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科学管理理念
        (二) 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
        (三) 构建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持保障
        (四) 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
        (五)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
        (六) 引进先进管理技术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期望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苗木产业迅猛发展
        1.1.2 林木种苗基地亟需新的规划模式
        1.1.3 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项目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评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3.1 生态林业建设进程加快
        1.3.2 城市化进程对林木种苗基地的影响
        1.3.3 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研究依据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方法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的相关概念与理念研究
    2.1 相关概念
        2.1.1 林木种苗基地的概念
        2.1.2 景观规划的概念
        2.1.3 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
    2.2 新型林木种苗基地的特点分析
        2.2.1 性质的独特性
        2.2.2 形式的多样性
        2.2.3 景观的独特性
    2.3 新型林木种苗基地的功能分析
        2.3.1 苗木生功能
        2.3.2 观光游览功能
        2.3.3 科技示范功能
        2.3.4 科普教育功能
        2.3.5 参与体验功能
        2.3.6 生态保护功能
    2.4 新型林木种苗基地景观构成元素分析
        2.4.1 地形地貌
        2.4.2 水体
        2.4.3 植物
        2.4.4 建筑
        2.4.5 道路
        2.4.6 游览设施
    2.5 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概述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2 园林生态学
        2.5.3 景观美学
        2.5.4 植物群落理论
        2.5.5 园林树木学
第三章 林木种苗基地景观规划方法设计要点研究
    3.1 规划基本原则分析
        3.1.1 把握开放性与整体性原则
        3.1.2 突出生态性原则
        3.1.3 坚持适地适树性原则
        3.1.4 实现经济性原则
        3.1.5 体现地域文化性原则
        3.1.6 重视参与性原则
    3.2 规划思路研究总结
    3.3 各项规划内容方法研究
        3.3.1 总体规划布局
        3.3.2 植物景观规划
        3.3.3 建筑景观规划
        3.3.4 道路交通规划
        3.3.5 游览设施规划
        3.3.6 防护林带建设
        3.3.7 基础设施规划
第四章 案例研究—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项目
    4.1 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指导思想
        4.1.3 规划原则
        4.1.4 规划目标
    4.2 项目前期分析
        4.2.1 区位分析
        4.2.2 自然条件分析
        4.2.3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4.2.4 周边场地环境分析
        4.2.5 SWOT 分析
    4.3 项目规划内容分析
        4.3.1 项目总体规划布局与建设规模
        4.3.2 项目功能分区分析—以新型林木种苗基地功能特点为主题
        4.3.3 项目专项设计分析—以新型林木种苗基地景观构成元素规划方法为基础
    4.4 项目效益分析
    4.5 项目评价
        4.5.1 项目特色分析
        4.5.2 项目的不足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森林生态保健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方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森林康养旅游基地生态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任晓旭,何祯. 文教资料, 2021(04)
  • [2]基于邻避情结的临安区公墓选址影响因素探析[D]. 洪琦.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6)
  • [3]基于森林康养视角的军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D]. 徐彤晖. 江西农业大学, 2018(02)
  • [4]雁荡山森林康养基地规划研究[D]. 杜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8(01)
  • [5]基于宗教文化的山岳型风景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广西都峤山风景区为例[D]. 何志嫚. 广西大学, 2017(01)
  • [6]殡葬服务设施县域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以临安市为例[D]. 陈棕. 浙江农林大学, 2017(05)
  • [7]福州植物园森林保健区的规划与营建研究[J]. 王耿昌. 林业勘察设计, 2015(01)
  • [8]基于“推—拉”理论的森林保健旅游者动机与重游意愿关系研究 ——以神农谷景区为例[D]. 杨小亚.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5)
  • [9]台州绿心旅游度假区开发构想[D]. 郑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14(01)
  • [10]浙江台州椒江珍贵林木种苗培育基地景观规划研究[D]. 杨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12)

标签:;  ;  ;  ;  ;  

森林生态卫生区建设初探——以台州房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