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骨折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髁突骨折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一、髁状突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伟[1](2021)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后对早期颞下颌关节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并与应用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术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术比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我院因下颌骨肿瘤根治导致颌骨节段性缺损,且在计算机外科技术辅助下同期行修复重建的患者20例。按手术应用的不同计算机辅助技术来进行分组,使用虚拟手术计划(virtual surgical planning,VSP)及外科手术导板技术的为导板组(n=9),使用RP技术打印三维模型作术前参考的为对照组(n=11)。对导板组和对照组术中操作时间进行记录比较;通过颌骨三维重建CT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对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腔间隙、线性比例计算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髁突长轴延长线交角以及髁突外极点、髁突顶点处位置偏差进行测量;通过颞下颌关节问卷调查表和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在术前及术后2周、1个月、6个月对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后带与髁突顶点夹角及下颌功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使用SPSS 22.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导板组术中操作时间较之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导板组患者健侧与患侧在术前、术后关节腔间隙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患侧关节矢状面和冠状面上间隙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变化不明显(p>0.05)。导板组和对照组2组间术前各测量值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及髁突长轴交角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侧髁突顶点处的偏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导板组患者关节盘与髁突顶之间夹角在术前、术后随访过程中,张口位和闭口位夹角角度变化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出现2例关节弹响,1例关节区压痛;在术后6个月时除有1例关节区压痛外,其余患者均无关节紊乱症状;张口度、侧方以及前伸动度等下颌骨运动功能在术后均不同程度下降,后续可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时已接近术前水平。结论:(1)和仅使用RP模型辅助下颌骨重建手术相比,数字化手术导板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手术时间,能较好地维持髁突三维位置稳定,为术后下颌功能的保存和恢复提供了重要结构基础。(2)应用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重建术后,下颌骨活动度(张口、侧方、前伸)短期内下降明显,后期可逐渐恢复,至术后6个月已接近术前水平。患侧关节盘在术后呈稍向前移位趋势,但变化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性,也不伴有明显症状,后期关节盘位置逐渐向术前靠拢,保持了稳定的盘-髁关系,有利于术后下颌功能的恢复。

穆娅塞尔·木沙[2](2021)在《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这里针对五年内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所医治的85名成年人单侧下颌骨髁状突囊内的骨折病人相关临床具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髁突囊内骨折比较并探讨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具体疗效作用,使用分析研究咬合关系、髁突动度、张口程度等方面的功能改进,提供一些参考,供临床工作中对于治疗方法的择定上。方法:在这里对五年内(2016年1月初至2020年12月底)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病房区域颌面外科病房部分的所有收入医治的85名成年人的仅一侧的下颌骨髁状突囊内骨折的相关收集的病例具体资料,以及对其内容进行相关回顾性分析研究并仔细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每一个病人的相关病例里的重要数据的并发症情况,以及相关临床疗效情况,个人基本信息概括等,治疗方法,骨折类型等。在收治的85例患者中,有54例通过了手术治疗,剩下31例未通过外科学的相关手术治疗。基于以上这两种颌面外科相关治疗方案对比前后的相关重要临床有关资料就是相应的临床疗效(例如:髁突关节功能,颌面面神经麻痹功能,髁状突动度,张口大小程度,咬合正确与否关系,相关开口形状等)和相应的CT扫描及曲面断层片来选择并评价的,一般来说随访期都能达到1-12个月。结果:访问病人于总共长达12个整月后还能随访到的占比数量达94%,也就是80例患者,在这里,手术治疗组还剩下50个病人和非手术治疗组剩下有30例个病人。这些病人相关治疗前所有病例的颞下颌关节区痛,相关咬合障碍,对应侧颌活动度,髁突伸展度和张口程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在改善咬合紊乱方面,非手术和手术的治疗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改善下颌偏斜、关节区疼痛、髁突动度、垂直张口程度等方面,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没有统计差异(P>0.05)。所有病人均没有出现面部瘫痪等面部相关症状表现。在降低下颌骨髁状突吸收程度以及复原髁状突解剖位置等方面,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存在着统计学明显差异(P<O.05),但是,关节强直和髁突形变等并发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区别是明显的,特别是针对髁突囊内的骨折后防治关节强直以及改善髁突动度与垂直张口度而言,其临床成效十分显着;在恢复最基本髁突位置以及咬合关系来讲,进行手术治疗易于促进囊内骨折后髁突吸收的发生率的下降,这方面非手术治疗等相关并发症并没有重要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这其中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个治疗方法的后期疗效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尤其临床成效显着的几点是髁突囊内骨折后避免关节强直及最大开口度和相关颞下颌关节强直方面;如果是为了复原患者髁突基本的解剖位置以及患者牙列的相关咬合关系,可以尽可能的选择手术治疗,因为改善以上并发症上面比不上手术治疗。

刘伟南[3](2021)在《锥形束CT评估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对下颌管影像学表现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下颌管内包含有下牙槽神经和血管。它向下颌骨组织供血,并支配下颌骨、牙齿、唇部和邻近的组织。考虑到下牙槽神经的重要感觉功能,外科医生在该区域的手术过程中应尽量注意不要损伤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以防止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研究发现下颌管存在多种解剖结构变异,并且可能受到多种类型的颌骨病变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移位。曲面体层摄影、多层螺旋CT及锥形束CT是评估下颌管位置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其中,锥形束CT因其拥有极低的照射剂量、高空间分辨率、图像精准和强大的3D应用软件等特点,目前被认为是对下颌管进行检测较为适用的方法。先前其他学者运用锥形束CT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确定了下颌管在无病理下颌骨中的位置,主要用于牙科种植计划或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前下颌管的评估。目前,有关下颌骨病变区内下颌管显现情况及其移位方式的研究鲜有报道,临床上好发于下颌骨后部的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有含牙囊肿、牙源性角化囊肿和成釉细胞瘤,它们之间可以表现出相似的影像学特征,常常难以鉴别。虽然一些研究描述了三种囊性病变之间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但尚未阐明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对下颌管影像学表现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锥形束CT术前评估病变区内下颌管可见性情况以及不同颌骨囊性病变对下颌管位置的影响,分析下颌管位移特征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术前评估下唇麻木风险提供参考或为术前提供更加直观显示下牙槽神经管位置的方法以及找到新的鉴别因素,为外科医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0年10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就诊,经病理明确诊断为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和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的88名患者的病例及其术前锥形束CT资料。将收集的锥形束CT数据导入e Exam Vision软件对颌骨囊性病变区下颌管影像进行重建,重建的方法包括曲面重建(curver planar reformat,CPR)、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和横断面重建,对纳入研究病例重建后的下颌管影像特征(下颌管显现情况、管壁可见性分值、移位方向)进行回顾分析,最后在e Exam Vision软件容积重建平面内对CBCT图像数据进行下颌管容积三维重建(volume rendering,VR)用来评估下颌管与病变位置关系,采用Srinivasan研究中的3级对比评分系统比较CBCT横断面重建与容积三维重建图像之间下颌管显现情况,1分表示两幅图像下颌管影像相似;2分表示CBCT横断面图像优于容积三维重建图像;3分表示容积三维重建图像优于横断面图像。运用SPSS21.0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8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含牙囊肿29例,牙源性角化囊肿30例,成釉细胞瘤29例。全部88处病变下颌管显现情况分别为容易辨认占26.1%,大致可辨占52.3%,无法辨认占21.6%,运用CBCT对下颌骨囊性病变区内下颌管观察的总体显现率为78.4%。Kruskal-wallis H法检验管壁可见性在成釉细胞瘤(AB)组与含牙囊肿(DC)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三种病变在下颌管移位方向上无显着差异性(P>0.05)。CBCT横断面重建图像与容积三维重建对下颌管显现的对比结果显示,对比评分记作1分的患者共25人,1分组中管壁可见性得分均值为2.27±0.22;对比评分记作2分的患者共25人,2分组管壁可见性得分均值为3.13±0.46;对比评分记作3分的患者共19人,3分组管壁可见性得分均值为1.32±0.27,Kruskal-wallis H法检验不同对比分组之间管壁可见性分值具有显着差异(P<0.01),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锥形束CT可以用于囊性病变区下颌管的术前评估,为外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规避下唇麻木风险提供参考依据。2、成釉细胞瘤与含牙囊肿在管壁可见性分值上存在显着差异,即成釉细胞瘤管壁破坏程度远大于含牙囊肿,以此量化指标再一次佐证了成釉细胞瘤浸润性生长骨质广泛破坏的生物学特征。3、三种颌骨囊性病变之间下颌管位移变化特征无显着差异性,不可作为三种病变之间的鉴别诊断因素。4、容积三维重建可立体直观的显示下颌管与颌骨囊性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是适用于观察受囊性病变压迫一侧管壁存在连续性吸收移位的下颌管的阅片方法。横断面重建图像在显示管壁无明显吸收的下颌管方面要优于容积三维重建,横断重建面图像是诊断颌骨囊性病变区移位下颌管的基础,二者应结合应用。

温峰利[4](2020)在《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使用复位小夹板固定和复位小夹板固定外加天龙续筋接骨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探究“天龙续筋接骨膏”治疗骨折患者在肿胀、疼痛及骨愈合方面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第四临床医学院就诊明确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并满足纳入标准的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使用简单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单纯为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组为复位小夹板固定外加“天龙续筋接骨膏”外用,采用多角度对照研究,从疼痛评分、肿胀减轻指数、Coney腕关节评分及X线骨痂愈合情况四个方面,观察“天龙续筋接骨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结果:(1)对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1周、第2周、4周、8周VAS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组间、交互效应在疼痛评分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对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1周、第2周、4周、8周腕部肿胀度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内、组间、交互效应在腕部肿胀测量结果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3天、1周、2周、4周、8周Coney腕关节功能评估评分等级方面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的评分等级优较对照组;(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第2周、4周、8周X放射评价骨痂等级标准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评分等级较对照组高;结论:天龙续筋接骨膏能有效改善创伤初期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缓解患肢疼痛,并有一定促进断端愈合,可加快腕关节康复。因此天龙续筋接骨膏在促进骨折愈合,减轻创伤早期软组织肿胀,改善疼痛方面有明显疗效。

孙艳,向学熔[5](2020)在《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耳前入路(PAA)、耳轮缘入路(TEA)、耳颞入路(TAA)、颌下入路(SMA)、颌后腮腺前缘入路(RMAA)、颌后腮腺后下极入路(RMPA)、颌后穿腮腺入路(RMTA)、单纯经口入路(TOA)、内镜经口入路(ETOA)和颌下切口内镜经口入路(SETOA)的并发症发生率,筛选较为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文献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查,提取信息包括第一作者、文献发表时间、手术入路方式、样本量、年龄、随访时间、并发症以及其阳性结果患者数。采用STATA 14. 0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1 282例患者、1 310侧髁突骨折。网状meta分析结果示,在面瘫发生率对比中,TOA和ETOA分别比SMA、PAA、TEA、RMPA的发生率低,危险比(RR)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 14(0. 02,0. 94)、0. 08(0. 01,0. 65)、0. 08(0. 01,0. 57)、0. 01(0. 00,0. 46)和0. 16(0. 03,0. 92)、0. 09(0. 01,0. 67)、0. 09(0. 02,0. 56)、0. 01(0. 00,0. 49),ETOA比RMTA发生率低,RR及95%CI为0. 11(0. 02,0. 67)(P<0. 05)。曲线下面积(SUCRA)排序结果示,面瘫、涎瘘、咬合不良、开口偏斜、TMJ症状中发生率最低的手术入路,分别为TOA、TEA、TOA、TOA、RMAA。结论:TOA、ETOA、RMAA较其他常用的入路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低,能获得更好的安全性。

姜瑞清[6](2019)在《Fonseca记忆指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初步诊断准确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Fonseca记忆指数(Fonseca anamnestic index,FAI)对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初步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口腔科室进行,选取396名参加体检的人群为调查对象,年龄在18-56岁。根据第七版《口腔颌面外科》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诊断方法为金标准,对每个调查对象进行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并完成Fonseca记忆指数问卷调查,根据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比较,来评价Fonseca记忆指数作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初步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1)以第七版?口腔颌面外科学?教材中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诊断方法为金标准,通过对受检者进行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得出受检人群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阳性发病率为52.52%,其中男性TMD阳性者在男性受检者中占50%,女性TMD阳性者在女性受检者中占56.76%。(2)通过受调查人群完成的Fonseca记忆指数问卷,得出受检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阳性患病率为58.59%,其中男性TMD阳性者在男性受检者中占56.45%,女性TMD阳性者在女性受检者中占62.16%。(3)通过Fonseca记忆指数问卷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灵敏度为(204/208)98.08%,特异度为(160/188)85.11%,阳性预测值为(204/232)87.93%,阴性预测值为(160/164)97.56%。(4)利用Fonseca记忆指数问卷调查得出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严重程度为:轻度有194人(48.99%),中度有32人(8.08%),重度有6人(1.52%)。结论:(1)在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中,Fonseca记忆指数和颞下颌关节临床检查方法,两者诊断方法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Fonseca记忆指数可用于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作为初步诊断的一种方法,可作为普通人群自查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种手段。(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病率在性别中没有明显的差异。

西尔扎提·艾散江[7](2019)在《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CBCT表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使用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讨论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成年患者30例(病例组),锥形束CT扫描获得颞下颌关节重建后的关节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然后选取经髁状突横轴外?矢状层面,使用Kamelchuk法测量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并与符合实验设计的从新疆医科大学在校生当中选取的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间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数据最终进行两组间比较以得出结论。结果: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组缺牙侧关节前间隙(2.69±0.35)mm大于对照组(1.85±0.4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组缺牙侧关节后间隙(2.24±0.40)mm小于对照组(2.50±0.3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组缺牙侧关节上间隙(2.84±0.29)mm与对照组关节上间隙(2.90±0.21)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可导致缺牙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变窄而后间隙变宽。

李国威[8](2018)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咀嚼时上、下牙的接触关系或者上、下牙发生接触的动作过程被称为咬合。咀嚼时咬合接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咬合的指导下,上、下颌发生咀嚼运动,对口腔内的食物产生研磨、挤压、捣碎等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牙周本体觉(proprioceptive sensation)感受器负责搜集与食物的厚度、硬度等相关的以及对牙齿压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关的信号,本体觉感觉神经末梢中的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将刺激信号通过三叉神经中脑核(Vme)周围突传递到Vme神经元胞体,再经过其中枢突将信号传递至包括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在内的部分运动核团。运动核团发出轴突终末至咀嚼肌,牵拉下颌骨,带动整口牙列完成咀嚼过程。在此过程中,VGLUTs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分为I、II、III(VGLUTl、VGLUT2、VGLUT3)三种亚型。其中VGLUTl和VGLUT2作为谷氨酸能轴突终末的特异性标识物主要分布于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三叉神经运动核(Vmo)作为重要的三叉系统内运动核团,可分为背外侧核(Mo5DL)和腹内侧核(Mo5VM)两部分。VGLUTl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运动核(Vmo)的背外侧部,VGLUT2则分布于整个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咀嚼肌作为运动下颌的主要肌肉,在日常言语交流、饮食咀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咀嚼肌由两组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成:颞肌、咬肌、翼内肌、二腹肌后腹在收缩时上提下颌,故称为闭口肌群,由Vmo背外侧核团神经元运动轴突终末支配;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的着力点主要在颏部,收缩时可下降下颌,故称为开口肌群,由Vmo腹内侧核团神经元运动轴突终末支配。对颞肌、咬肌、翼内肌等闭口肌神经元进行逆标,结果显示神经元标记物分布在背外侧核的某些不同区域;对二腹肌前腹等开口肌神经元进行逆标,结果显示神经元标记物分布在腹内侧核的某些区域。翼外肌辅助其它咀嚼肌可完成前伸颌、侧方颌等运动,多年来一直无法明确的将其定义为开口肌或闭口肌,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关于支配翼外肌的神经元分布位置目前尚无定论。翼外肌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找到支配翼外肌的神经元运动轴突终末来源于哪个核团是本研究的关键。颞下颌关节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之一,在包括翼外肌在内的咀嚼肌牵拉下行使着语言、咀嚼、吞咽、表情等日常不可或缺的复杂生理功能。在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中,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一种至今仍未被攻克的顽疾,它不仅会对患者的言语、吞咽、咀嚼等功能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导致下颌骨畸而形影响容貌,使患者的身体、心理健康遭受双重危害。长时间来,医务工作者们殚精竭虑针对TMJA的治疗采取过各种方法,然而却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是TMJ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颌面部肿瘤、外伤以及感染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TMJA,在诸多致病因素中创伤最为常见,由创伤引起的TMJA被称为创伤性TMJA。因此,对于创伤性TMJA发病机制的探究一直是近年来口腔颌面部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课题组前期成功建立绵羊单侧颞下颌关节(TMJ)复合损伤造成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模型,并通过大体观察、影像学观察、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得到翼外肌通过病理性牵张成骨的在创伤性TMJA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结论。但颞下颌关节(TMJ)损伤是如何促使翼外肌发挥作用,又是如何造成创伤性TMJA的?其分子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本研究将使用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大鼠模型,进一步对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的解剖学进行研究,找到支配翼外肌的核团与翼外肌之间的作用关系,并探究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后的兴奋性变化。具体内容共包含以下三部分:实验一: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通过对SD大鼠单侧髁突、关节盘、关节窝的复合损伤建立单侧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模型。方法:以10只6周龄SD大鼠为实验动物,术前测量其最大主动开口度并记录。所有实验动物均在右侧颞下颌关节手术,模拟髁突骨折、摘除关节盘、关节囊并在关节窝上制造“十”字型损伤,左侧正常颞下颌关节作为对照。术后6周、12周分别对尚未死亡的实验动物进行最大主动开口度测量和活体Micro-CT扫描,观察术前术后最大开口度变化,髁突大小、形态变化,关节复合体中关节间隙及上、下关节面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6周、12周依然存活的实验动物的开口度均不同程度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侧关节复合体受损明显,关节窝及髁突骨面粗糙不平,有钙化影像形成。与左侧正常髁突对比,实验侧髁突畸形膨大,髁突颈部宽度明显大于左侧正常髁突。实验侧关节间隙内可以见少量不连续新骨形成(P<0.001)。结论: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大鼠模型初步建立成功。实验二: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前后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研究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前后的SD大鼠翼外肌神经元进行逆标,找到颞下颌关节损伤前、后三叉神经运动核与翼外肌之间的神经元投射关系。方法:以6只8周龄SD大鼠为实验动物,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按实验一方法均建立左侧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不做任何处理,再分别对2组SD大鼠左侧翼外肌注射逆行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luorogold,FG),注射1周后对动物进行灌注固定、取脑,经过后固定、沉糖、冰冻切片,对标本进行免疫荧光双标,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Vmo内的标记情况和定位分布。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翼外肌注射FG的SD大鼠,在整个三叉神经运动核,包括其背外侧部(支配闭口肌)和的腹内侧部(支配开口肌)均可观察到FG逆标的神经元胞体。在共聚焦显微镜下免疫荧光双标显示FG标记的大部分Vmo神经元的中枢突终末同时也表现为NeuN免疫阳性,而且几乎所有FG和NeuN标记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接触紧密。结论: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前后,翼外肌均受三叉神经运动核(Vmo)调控,既参加开口运动,又参加闭口运动。实验三: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对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后不同时间段SD大鼠支配翼外肌的三叉神经运动核(Vmo)内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翼外肌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表达情况分析,明确三叉神经运动核(Vmo)神经元对于翼外肌神经元的兴奋性作用。方法:以20只健康SD大鼠为实验动物,术前随机分均为4组,每组5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3、4组手术制作左侧颞下颌关节复合创伤模型,大鼠分别饲养1周、2周、4周后分别取左侧三叉神经运动核和翼外肌,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行VGLUT1和AChE的蛋白质定量分析。结果:第2、3、4组三叉神经运动核中的VGLUT1浓度分别为1.20±0.38mg/ml、1.37±0.62mg/ml、1.46±0.69mg/ml,均较第1组1.00mg/ml明显升高(P<0.001),第2、3、4组翼外肌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浓度分别为1.09±0.10 mg/ml、1.30±0.10 mg/ml、1.30±0.21mg/ml,第2、3组较第1组1.00mg/ml明显升高(P<0.001)。结论: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发生后,三叉神经运动核(Vmo)与翼外肌的神经元兴奋性均有增强,且二者与时间大致呈正相关。

姚运[9](2018)在《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BMP2在髁状突骨折时细胞分布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使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明确不同类型的髁状突骨折时细胞分布是如何变化。方法:选用山羊15只,68个月龄,体重1012Kg,雌雄不限,选取山羊TMJ作为实验对象,一侧将骨髓腔用工具劈开,运用人工手术模拟的办法造成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另一只则通过人为使用打击工具来制造出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并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在喂养后期进行细胞的分离鉴定。结果:手术与外力致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均可以分泌骨形成蛋白,并向软骨细胞分化,促进骨折的愈合。骨折时细胞的分布紊乱。结论:髁状突骨折时软骨细胞及骨髓间充质细胞分布均有变化,软骨基质在骨折愈合和成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山羊髁状突骨折实验动物模型满足可重复性的科学要求,该模型可用于进一步探索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

曾朝强,王晶,张福洲,彭新皓,聂麟[10](2017)在《下颌骨骨折的曲面断层摄影与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总结下颌骨骨折的曲面断层摄影与CT影像学特点并探讨漏诊原因。方法回顾对比分析43例同时有曲面断层摄影及CT检查的下颌骨骨折影像资料,比较检出率,分析漏诊因素。结果经MSCT确诊43例共有71处下颌骨骨折及6处颞颌关节脱位,其中,体部骨折16处,颏部骨折21处,髁突骨折14处,角部骨折12处,牙槽骨折4处,升部骨折2处,冠突骨折2处。曲面断层摄影明确骨折63处;可疑骨折6处;漏诊骨折3处,其中髁突颈骨折1处,冠突骨折1处,升部骨折1处;漏诊颞颌关节脱位1处。曲面断层片的骨折诊断检出率为89%,脱位诊断检出率为83%。结论螺旋CT骨折检出率高于曲面断层摄影。螺旋CT检查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可更好地显示骨折及其周围情况,术前正确诊断对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及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

二、髁状突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髁状突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2.1 临床影像资料获取
        2.2 手术方案
        2.3 术后处理
        2.4 评价方法
        2.4.1 手术时间评价
        2.4.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评价
        2.4.3 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
    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
    3 两组患者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分析
        3.1 关节腔间隙比较
        3.2 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比较
        3.3 髁突长轴延长线夹角比较
        3.4 髁突头位置比较
    4 导板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盘位置变化比较
    5 导板组患者下颌骨动度以及关节、咀嚼肌触诊变化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典型病例报告
综述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方法的应用进展及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2)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分类方法
        2.2 研究方法
    3 评估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锥形束CT评估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对下颌管影像学表现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下牙槽神经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计算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纳入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疗效判定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治疗方法及药物
        2.3 观察治疗及疗效评价标准
    3.质量控制
    4.统计方法
    5.流程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5)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查与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估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不一致性检验及发表偏倚检验
        2.3.2 网状meta分析
        2.3.3 SUCRA排序
3 讨论

(6)Fonseca记忆指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初步诊断准确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表
        2.2 TMJ临床检查
        2.3 检查工具和材料
        2.4 诊断标准
    3 质量的控制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TMD患病率
    2 FAI对评估TMD的准确性
        2.1 男性与女性之间TMD患病情况的比较
        2.2 按FAI评估调查人群中TMD的轻重程度情况
讨论
    1 患病率
    2 心理精神因素
    3 关节区的疼痛及弹响
    4 性别差异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咬合因素
        1.1 开
        1.2 深覆、深覆盖
        1.3 早接触
        1.4 后牙缺失
    2 外伤
    3 口腔不良习惯
        3.1 偏侧咀嚼
        3.2 紧咬牙
        3.3 唇、舌不良习惯
    4 精神心理因素
        4.1 精神心理因素的提出
        4.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精神心理因素的一些研究
    5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一些流行病学调查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CBCT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和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一 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品
        1.3 Micro-CT
    2.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制作动物模型
        2.3 术前术后开口度的测量
        2.4 Micro-CT观察
        2.5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主动开口度
        3.2 Micro-CT扫描
    4.讨论
实验二 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前后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研究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材料
    2.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注射逆性示踪剂FG
        2.3 实验动物灌注、取材和切片
        2.4 FG和NeuN的免疫荧光双重标记
        2.5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对照组FG注入翼外肌后FG逆标神经元在Vmo中的分布
        3.2 实验组FG注入翼外肌后FG逆标神经元在Vmo中的分布
    4.讨论
实验三 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在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用品
    2.方法
        2.1 建立动物模型
        2.2 Western blot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Vmo神经元兴奋性
        3.2 翼外肌兴奋性
    4.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9)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BMP2在髁状突骨折时细胞分布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技术路线图
    5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下颌骨骨折的曲面断层摄影与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四、髁状突骨折的影像学检查比较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化手术导板辅助下颌骨肿瘤切除及缺损重建对早期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的评价性研究[D]. 周伟.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85例成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的回顾性分析[D]. 穆娅塞尔·木沙.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3]锥形束CT评估牙源性颌骨囊性病变对下颌管影像学表现的影响[D]. 刘伟南.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天龙续筋接骨膏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分析[D]. 温峰利.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下颌骨髁突骨折不同手术入路并发症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J]. 孙艳,向学熔.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2)
  • [6]Fonseca记忆指数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初步诊断准确性的研究[D]. 姜瑞清. 皖南医学院, 2019(12)
  • [7]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CBCT表现[D]. 西尔扎提·艾散江. 新疆医科大学, 2019(12)
  • [8]颞下颌关节复合损伤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运动核—翼外肌投射通路的解剖学研究及意义[D]. 李国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9]软骨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BMP2在髁状突骨折时细胞分布的比较研究[D]. 姚运. 新疆医科大学, 2018(01)
  • [10]下颌骨骨折的曲面断层摄影与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研究[J]. 曾朝强,王晶,张福洲,彭新皓,聂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01)

标签:;  ;  ;  ;  ;  

髁突骨折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