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拉面小麦选育及栽培要点吴春1号

高产优质拉面小麦选育及栽培要点吴春1号

一、高产优质拉面小麦乌春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宋世宗,王圣宝,张涛,李芳[1](2016)在《面条专用小麦怀川66号的选育经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重点论述了面条专用小麦怀川66号的育种目标:应顺应国家去库存调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宏观政策要求,应符合城乡居民的要求和诉求,应符合各行业各学科对品质的评价要求。同时又详细介绍了怀川66号的选育方法、特征特性、显着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于明寨[2](2016)在《陇东旱地冬小麦遗传多样性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冬小麦是陇东旱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冬小麦新品种(系)的选育主要以产量为最首选育种目标,而往往忽视了对其它性状的选择,进而导致部分优异性状的消失。随着育种工作的持续开展,新品种(系)亲本的选择倾向于当地的主栽品种(系),导致育成品种(系)的遗传背景单一,致使其抗性和品质越来越差。因此,在选育冬小麦新品种(系)的过程中,如何既提高产量又保证遗传多样性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深入了解陇东地区冬小麦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丰富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或变异才能够改良作物的品质并保持其抗性。因此,本研究对陇东旱地冬麦区的56份冬小麦品种(系)基因组的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重要功能基因Glu-1位点的遗传丰富度进行分析;期望在研究冬小麦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异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北部旱地冬麦区种质资源的分布特性,发掘更多有益基因。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利用105对引物对56份陇东冬小麦品种(系)进行SSR分析,其中有85对引物扩增结果表现较好的多态性,共检出243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在26之间,平均每个标记2.86个等位变异,其中A基因组有等位变异80个,B基因组等位变异92个,D基因组等位变异为71个。2、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供试品种(系)的多态性平均值为0.4385,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03570.7462之间,平均值为0.3824,SSR标记在遗传多样性中表现出的有效性的平均值为93.8%,Shannon指数变幅为0.09221.5622。3、遗传相似性指数(GS)变异幅度在0.50960.7606,平均值为0.6414,以GS=0.6190为阈值,共可分为5个类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56份材料被分为2个亚群,每个亚群各包含29、27份材料。4、供试的56份冬小麦品种(系)的Glu-1功能基因的遗传变异相对匮乏,共有10种亚基变异类型。其中Glu-A1位点3种(null、1、2*),Glu-B1位点3种(7+8、7+9、6+8),Glu-D1位点4种(2+12、5+10、5+12、2+10)。Glu-1各位点主要以null、7+8和2+12亚基为主,分别占到78.01%、70.42%和77.75%。5、从亚基的组合类型来看,供试材料中共出现15种亚基组合。其中null、7+8、2+12出现频率达到35.71%,具有绝对优势。其次是null、7+9、2+12(19.64%)和1、7+8、2+12(10.71%)其他各组合类型所占频率均在10%以下,分布比较均匀。优质亚基组合仅有1、7+8、5+12(5.36%),2*、7+8、5+12(1.79%)两种,出现频率普遍偏低。

王川[3](2014)在《淮山冷鲜面加工工艺及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淮山营养丰富,有多种保健功效且具有药食两用的功能。市场上的淮山产品主要以鲜食为主,加工层次低,缺少高附加值的淮山产品,以淮山为原料生产的淮山冷鲜面增加了淮山的附加值以及综合利用效率。本论文围绕淮山冷鲜面的生产过程中淮山粉的制备、淮山护色工艺、淮山粉的添加量、添加剂的配方等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由于冷鲜面含水量高,其在储藏期间极易腐败变质,本文先研究了淮山冷鲜面在储藏期间的质构品质、感官品质、色差和微生物指标等品质的变化,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各种保鲜技术在淮山冷鲜面保鲜中的应用,最后在保鲜技术综合应用的条件下,建立的淮山冷鲜面储藏期间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初步预测了淮山冷鲜面的货架期。具体研究内容和试验结果如下:1淮山粉的制备和淮山的护色工艺以淮山干片的色泽、复水率以及淮山冷鲜面的感官评分为指标优化了淮山干粉的制备工艺:淮山片的最佳烘干温度为55℃,最佳烘干时间为8h,淮山粉的最佳粉碎粒度为150目。淮山鲜片在护色液中的最佳浸泡时间为35min,护色剂的最佳配比为:异Vc钠的添加量0.15%,柠檬酸钠的添加量0.15%,氯化钠的添加量0.25%。2淮山冷鲜面生产工艺优化研究了淮山干粉的添加量对淮山冷鲜面的感官品质、蒸煮品质、质构品质等的影响,综合淮山冷鲜面的营养、风味考虑确定淮山冷鲜面中淮山粉的添加量为25%。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挑选并确定了添加剂的配方:海藻酸钠0.25%、食盐2%和谷朊粉5%。方差分析显示谷朊粉的添加量对淮山冷鲜面品质的影响最为显着。3淮山冷鲜面储藏期间品质变化和微生物变化研究测定了淮山冷鲜面分别在O℃、5℃、15℃、25℃这四个储藏温度下的感官评分、蒸煮品质、质构品质和色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感官评分随时间的变化逐渐降低,温度变化趋势的影响为显着(P<0.05);质构品质方面硬度、弹性和咀嚼性这三个参数都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对这三者的影响均为显着(P<0.05);蒸煮品质方面,蒸煮损失率随时间变化无规律,溶胀度随着时间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温度对其影响不显着(P>0.05),5%下溶胀度保持最好;色泽方面,当储藏时间超过12h-24h时,色差值△E大于3.0,已能感觉到明显的色泽变化,温度对其影响为显着(P<0.05),温度越高色泽变化越明显。测定了储藏期间淮山冷鲜面的菌落总数变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生长曲线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度。4保鲜技术在淮山冷鲜面中的应用及货架期预测研究了微波处理保鲜、脱氧气调保鲜、添加剂保鲜这三种保鲜技术在淮山冷鲜面中的应用。试验结果可知,微波处理的最佳时间为40s;脱氧气调包装也有较好的保鲜效果,经过48h的恒温储藏,脱氧保鲜组的菌落总数比空白对照组降低87%;保鲜剂保鲜方面,三种保鲜剂对淮山冷鲜面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其中以Nisin保险组的防腐保鲜效果最好,灭菌率达到90%以上。在保鲜剂的复配试验中,0.01%Nisin与0.01%双乙酸钠复配组保鲜效果最好,保鲜能力为未复配组的1.45倍。在综合保鲜技术处理下的淮山冷鲜面的微生物生长动态数据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进行拟合,采用Curve expert曲线分析软件处理得到的的数据代入上述模型方程,得到的淮山冷鲜面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模型方程为:N(1)=1.04÷7.7712×exp{-exp[-2.718×0.0599(t-8.077)]},经过验证可知该模型的预测性较好,运用上述模型方程预测:经过保鲜处理的淮山冷鲜面在25℃储藏温度下的货架期为11天。

张桂芳[4](2013)在《阜麦936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产稳产优质中筋小麦阜麦936是阜阳市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以(皖麦20×冀麦5418)F1为母本,内乡184为父本进行复合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2005年8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黄淮南片冬麦区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及山东菏泽等地高中产水肥地种植。2006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2005年获阜阳市政府通报嘉奖,是安徽省小麦良种政府统一供种补贴品种。所以本文以阜麦936的选育与应用推广为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期对广大小麦育种者和种子技术推广者在小麦品种选育与推广工作提供参考。阜阳市农科院小麦育种课题组把适合黄淮南片生态条件、中高产水肥田的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作为育种目标,以常规杂交选育为主采用强强联合的方法,经多年单穗选择、聚集优良性状,在优良组合中选择优势材料,于2000年育成出圃。该品系参加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品系比较试验排名第1位。2002年通过国家黄淮南片春水组预备试验,2003-2004两年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试均顺利通过,2005年通过黄淮南片春水组生产试验,达到品种审定标准。2005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5011。该品种属弱春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株高80cm左右。每667.7m2成穗40万,每穗结实35-40粒,千粒重40 g。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籽粒黑胚率低,商品性好。2004-2006两年时间进行阜麦936栽培技术的研究,形成较为完整的阜麦936配套栽培技术,并应用于生产。为了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在阜麦936通过国家审定并取得品种权保护专利后,阜阳市农科院联合省内外多家种子公司,授权多家种子企业在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省繁殖推广和经销,借助国家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的平台,使阜麦936得以快速推广。阜阳农科院与安徽省种子总公司联合,按照“质量第一、信誉至上、服务农民、互惠双赢”的原则,创建了以安徽省种子总公司为中心,上联育种科研单位,依托自身优势和繁种基地,下联种子经营企业,共同进行种子产业化研究开发阜麦936,形成了育、繁、推产业化开发联合体。阜阳农科院提供阜麦936原种和良种种源,种子企业在繁殖基地繁殖原种(或良种)并销售,形成了较完整的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自2005年审定以来,阜麦936累计推广面积3.3×105hm2,增效2.32亿元,其中阜阳市种植面积达6.7×104hm2,占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的10%,为阜阳市打造“百亿江淮粮仓”做出了重要贡献。阜麦936的选育与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阜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黄春梅[5](2013)在《菜用黄麻叶多糖、黄酮的萃取及菜用黄麻叶面条制作的研究》文中提出菜用黄麻(即长蒴黄麻,又称麻叶菜、埃及野麻婴、帝王菜等,英文名称Jew’s Mallow)为椴树科黄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位为嫩茎叶。原产阿拉伯半岛、埃及、苏丹等地,是非洲人喜食的一种营养成分极高的蔬菜。本文对菜用黄麻叶进行简要介绍,深入分析菜用黄麻叶的营养价值成分,着重通过实验阐述微波辅助法提取菜用黄麻叶中的多糖和总黄酮的优势。并将菜用黄麻叶应用于面条中,通过对面条蒸煮过程中吸水率的测定和面条感官评价,探讨影响菜用黄麻叶品质应用的一些因素,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最佳应用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研究浸泡时间、微波电流、微波时间、固液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这六因素对菜用黄麻叶中多糖和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对单因素梯度实验和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95℃、水浴时间30 min、微波电流180 mA、固液比1:60。在此条件下,菜用黄麻叶中粗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复合提取得率分别为15.2663%和 1.7697%,总量达到 17.036%2、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确定菜用黄麻叶全粉与面粉的最佳配比和最佳加水量及浸泡时间,再用多因素正交实验验法研究不同辅料配比对菜用黄麻叶面条色泽、口感等感官品质影响,并确定出研制菜用黄麻叶面条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和配方。最终确定了菜用黄麻叶面条的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水40 mL,菜用黄麻叶粉2.5 g,食盐2.0 g,无水碳酸钠为 0.15 g。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6](2011)在《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文中提出针对目前新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干旱情况加剧的现实,加强超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与应用是当务之急。本课题选育出的优质超高产、多抗、杆强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成为新疆重点推广的品种。现介绍新春17号选育的技术方案、品种特性以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

杨虎[7](2011)在《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属禾本科玉米属植物,原产于美洲大陆的墨西哥、秘鲁、智利等沿安第斯山麓狭长地带。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始有关于玉米文字记载的历史。稍后玉米被引种到北欧诸国,并从那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以至世界大部分地区。玉米现已发展为粮食、经济、饲料、果蔬、能源等多元用途作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玉米种植面积位居第一位,产量处于第二位。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玉米是利用杂种优势时间最早、面积较大的作物。杂交玉米的培育和推广,是玉米种子商品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玉米种子商品化主要标志是20世纪中期出现种、粮生产分工并确立。由此,玉米种子商品率日益提高,逐渐形成产业化。至20世纪末,杂交玉米覆盖率已逾90%,为所有农作物杂种利用最高。可以说正是在20世纪,玉米种业从无到有,从原始自留种发展到种业产业化,由迟滞封闭的传统孤立态走向蓬勃开放的现代产业化,亦代表着中国种业的发展方向。玉米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玉米种子产业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故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时间为序,以玉米种业发展为线索,梳理了20世纪玉米种业在各个阶段所表现的具体形式和发展特点,首次尝试结合运营管理体制与玉米种业的核心载体——玉米品种的演变,把中国玉米种业的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玉米农家种的继承与改良(引入—1962);玉米杂交种的创新与曲折演变(1963—1975);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变革与普及利用(1976—1994);现代玉米种业产业化的形成与运营机制(1995—至今)。突破以往单纯按时间或政治体制划分的局限,从本质上揭示了玉米种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与特征。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玉米种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分析了玉米种业发展的动力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特点;归纳了中国玉米种业的发展经验与启示;指出中国玉米种业的发展问题与不足。本文首先以玉米农家种的继承与改良为切入点,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传统玉米种业的延续与渐变过程(引入—1962)。在回顾玉米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及影响基础上,客观展现了传统玉米种业相关技术的继承与创新,并总结了传统玉米种业渐变的科技特征。玉米约在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最早是经由西南陆路传入,大致是先边疆,后内地;先山区,后平原;先南方,后北方。玉米的传入和发展促使耕地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对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玉米的种植、栽培和种子收集保存等各种技术的学习和总结,这就是传统玉米种业的相关技术积累工作,亦为玉米种业的继承与创新准备了前提。在中国玉米种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科技特征,即以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实验为基础;以生物统计学等进行定量分析;以化肥、农药和农机等为新型农业投入物。随之,玉米栽培与科技关系亦日益密切。中国玉米种业经过农家种时期的长期发展与引进种改良,已取得一定成绩,1958年12月,农业部颁布《全国玉米杂交种繁殖推广工作试行方案》,统一规划全国的玉米育种、繁殖和推广工作。1963年玉米单交种新单1号的育成标志我国玉米育种从以选育双杂交种为主向以选育单杂交种为主利用杂交优势的新阶段。亦为中国玉米种业进入玉米杂交种的创新与曲折演变(1963—1975)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此阶段受政治等因素影响,玉米种业发展较为曲折缓慢,但仍取得一定成绩:一是玉米栽培技术的进步;二是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利用;三是玉米种质创新技术与体制发展。在探索高产高效玉米杂交种的过程中,紧凑型株型育种成效显着。1976年烟台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伊育成的烟单14成为第一个在生产较大规模推广利用的玉米紧凑型品种,标志着中国玉米种业进入以紧凑型玉米为主导的时代。李登海正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育了一系列紧凑型玉米品种,其中掖单2号与掖单13号分别为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我国玉米主推品种,从而开拓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崭新局面,亦为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变革与普及利用为玉米种业发展准备了前提条件。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的创新和现代玉米杂交优势群的形成与利用乃是紧凑型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正是在这些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掖单13号等系列优良品种不断产生,并在实践中普及推广,取得增产实效;玉米紧凑型良种是基础,管理是关键。紧凑型玉米乃是密植型种,栽培管理上有其特殊要求,只有采取合适恰当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才能保证理想增效。各时期标志性玉米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利用促进了玉米种业持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现代玉米种业市场与体制发展变革发展,玉米种业产业化亦逐渐被提上日程,经过不断探索和总结,至1995年,国家实施了玉米种子工程项目,亦标志着我国现代玉米种业产业化的开端。在分析归纳了现代玉米种业的科技创新变革和玉米种业市场与体制变革的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现代玉米种业发展态势进行了总体分析。最后以登海种业与德农种业为例对现代玉米种业公司进行了个案分析。中国玉米种业体制经历了一个由政府主管到逐步走向市场调节公司化的过程。1987年,中国种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1995年更名为中国种业集团公司。现代玉米种业产业化主要包括玉米品种研发体系、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及销售体系、玉米种子行业管理体系和玉米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现代产业化玉米种业公司成长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国玉米种业的发展状况。登海种业是最大的玉米种子现代企业、德农种业为新兴的玉米种子企业,皆具代表性,故而在对玉米种业发展态势进行总体分析之后,以他们为个案进行了例证分析。玉米种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首先是促进玉米产量提高和面积扩大。新中国成立前后,无论是面积、单产还是总产均有较大程度地提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紧凑型玉米的持续培育并得以迅速大面积推广,体现了玉米品种发展对产量提高的贡献之巨。吉林省是我国春玉米最大产区,山东省是我国夏玉米最大产区。故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考察了玉米种业对区域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吉林省为例考察了玉米种业发展对农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作用。考察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的动力因素,有三个因素影响最为突出:一是作为玉米种业自身技术因素,玉米品种改良是内驱动力;二是作为国家制度因素,国家农业科技政策是指针,具导引作用;三是作为产业经济杠杆,市场需求乃是玉米种子产业的核心环节,具强大推动力。最后总结了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特点;归纳中国玉米种业的发展经验启示;指出中国玉米种业的发展问题与不足。纵观20世纪玉米种业的发展,它体现出自身运行的特点,有巨大成就,亦有问题与不足,无论得失成败,都对我们今天玉米种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启示与借鉴。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强化种业科研,走创新之路;锐意体制改革,走产业集团化之路;加强种子品牌建设,走优质精品之路;严格市场监管,走依法治种之路;拓宽种子市场,走国际化之路。

李占魁[8](2010)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解决当前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来说尤为重要,临夏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和四大门宦发源地,在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2千多万穆斯林当中,居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临夏地区的经济发展超越了本身,具有跨区域影响和全国意义,本文主要运用民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综合采用实地调查研究方法、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历史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临夏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归纳出解决临夏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及发展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及操作性。全文共包括绪论和正文两部分。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创新、研究概况。正文共有八章。第二章总结了民族地区特色经济理论及西部民族省份近年来某一特色经济领域内超前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以后的七章着重分析了临夏特色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及临夏特色经济发展,原则与战略,并对临夏农业特色经济、旅游特色经济、商贸特色经济、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的原则、思路、方向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战略发展模式。对特色经济与国家扶持、特色经济与基础教育做了探讨。

梁美凤[9](2009)在《甘薯全粉的工艺学特性及其用于制作饼干的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旋花科甘薯属植物甘薯营养价值高,不仅含有初级原料物质如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可溶性蛋白等,而且提供大量的具有保健功能的二级代谢产物,如咖啡酸及咖啡酸衍生物、花青素、类胡萝卜素等。许多研究表明甘薯具有淬灭自由基、抗氧化、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修复肝损伤、减肥、减缓人体机能的衰老、抗高血压、抑制胆固醇作用、增强免疫功能等多种保健功能。利用甘薯加工食品,不仅其产品营养丰富,且还兼有保健的功效,符合了现代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消费的理念,其市场前景广阔。本试验研究分为甘薯全粉和其它辅料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甘薯饼干制作工艺技术研究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研究当甘薯全粉添加量达到30%时,高筋粉的吸水率由65.3%上升至67.8%,形成时间延长,面团稳定时间缩短,由10.0min下降至6.2min,弱化度明显升高,由10FU增加到71FU;中筋粉的吸水率由63.1%上升至65.1%,形成时间延长,稳定时间缩短,由8.0min下降至4.7min,弱化度明显升高,由67FU上升至111FU。这说明甘薯全粉会降低面粉粉质性能。添加等量甘薯全粉之后,与中筋粉相比较,高筋粉的吸水率要高,其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长,弱化度明显要低很多。当甘薯全粉添加量达到30%时,以45min醒面为例,高筋粉的最大拉伸阻力由488BU降低至233BU,拉伸面积由128cm2下降至59cm2,最大拉伸比例由2.5降低至1.3,中筋粉的最大拉伸阻力由290BU降低至193BU,拉伸面积由79cm2下降至35cm2,最大拉伸比例由1.5降低至0.6。这说明甘薯全粉会降低面团拉伸性能。添加等量甘薯全粉之后,与中筋粉相比较,高筋粉的最大拉伸阻力和拉伸面积要大,最大拉伸比例也明显要大。从甘薯饼干的制作工艺上,为体现饼干中的甘薯的风味,要添加较多的甘薯,而同时又要使面团调制过程中面团性能要较好,因此,选择高筋粉来调制甘薯饼干面团,弥补由添加甘薯之后面团性能下降引起的不足,从而使面团性能达到一定的程度。添加糖粉、油脂、食盐、维生素C等对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分析均进行了分析。从对添加了30%甘薯全粉的高筋粉的面团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分析,维生素C的添加量在80mg/kg时可以使面粉韧性和烘焙品质达到很好的要求。2甘薯饼干制作技术研究本试验分析了饼干配方中原辅料不同水平及交互作用对甘薯饼干质构和感官评分的影响,得出甘薯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高筋粉100g,甘薯全粉30g,油脂15g,白砂糖20g,小苏打1.0g,碳酸氢铵0.8g,δ-葡萄糖酸内酯1.6g,食盐0.5g,鸡蛋4g,维生素C 8mg,香精和水适量。对焙烤工艺进行了正交试验,并根据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的结果得到其最佳焙烤方案为:面火温度220℃,底火温度190℃,焙烤时间9min。甘薯饼干中折算后的鲜甘薯的添加量为64.8%,达到了预期目标,其产品具有浓厚甘薯风味,具有甘薯特色。

张娟[10](2008)在《山药营养保健挂面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山药营养保健挂面的研制”是在充分了解国内外挂面的生产、消费和研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山药的生物学特性、食(药)用营养价值和资源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设计和实施的。试验以山药粉和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配以适当添加剂,在对山药粉、小麦粉以及山药—小麦不同配比混合粉的理化指标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山药营养保健挂面的最佳用料配比和生产工艺,并对面条烹煮特性和食味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山药粉的含水量略低于小麦粉,粗淀粉和灰分含量大于小麦粉,而粗蛋白含量低于小麦粉,但不显着。添加不同比例山药粉的混合粉,其理化指标和面团流变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混合粉中随着山药粉比例加大,其面团吸水率增大,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淀粉和灰分含量增大,降落值和沉淀值增大,面筋含量减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缩短,弱化度增大,评价值降低。拉伸特性变差,韧性和延伸性能都减弱,弹延比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或多或少都导致了混合粉挂面的加工性能下降。(2)单甘酯、谷朊粉和复合磷酸盐等天然食品添加剂可提高山药—小麦混合粉面团的加工性能。山药营养挂面混合粉配比和添加剂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85%、山药粉15%、单甘酯0.5%、谷朊粉5%、复合磷酸盐0.3%、食盐2%和食碱0.15%。(3)为提高山药挂面的营养保健品质,兼顾加工品质,研究尽量加大山药粉的比例,选择最佳添加剂配方。山药粉的添加对山药挂面的质量有影响,在保证挂面质量和加大山药粉比例的要求下,分析显示,在山药粉添加量达到15%时,山药挂面具有较好的品质。添加剂的量分别为单甘酯0.5%、谷朊粉5%、复合磷酸盐0.3%、食盐2%和食碱0.15%。结果表明,混粉中小麦粉与山药粉的比例为85:15最为理想。以此制作的挂面,其色泽乳白、组织细腻、光滑富有弹性、口感清爽,无异味且具有山药特有的清香味,食用品质良好。小麦面粉中添加山药粉强化了挂面的营养成分,发挥了山药的食疗保健功能。山药营养挂面的研制,将进一步丰富挂面品种,满足人们渴望营养保健的需求,也为山药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高产优质拉面小麦乌春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产优质拉面小麦乌春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面条专用小麦怀川66号的选育经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选育目标
    1.1 应符合城乡居民的要求和诉求
    1.2 应顺应国家去库存调结构, 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宏观政策要求
    1.3 应符合各行业各学科对品质的评价要求
2 育种思路方法
3 怀川66号的特征特性
4 怀川66号的主要显着优势
    4.1 是中粮订单回收专用小麦
    4.2 适合做高档黄碱面
    4.3 出碗率高, 商品价值高
    4.4 符合城乡居民的需求
    4.5 高产稳产, 市场潜力大
    4.6 半冬性中熟品种, 成熟落黄好
    4.7 高抗倒伏, 抗性好, 适应性强
5 怀川66号的主要栽培技术
    5.1 适期播种
    5.2 土肥水管理
    5.3 病虫草害防治
    5.4 及时收获
6 结语

(2)陇东旱地冬小麦遗传多样性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分子标记技术
        1.1.1 形态标记
        1.1.2 细胞标记
        1.1.3 生化标记
        1.1.4 分子标记
        1.1.4.1 RFLP标记
        1.1.4.2 RAPD标记
        1.1.4.3 AFLP标记
        1.1.4.4 SSR标记
        1.1.4.5 SNP标记
    1.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
        1.2.1 麦谷蛋白与面粉品质的关系
        1.2.1.1 HMW-GS遗传变异研究
        1.2.1.2 HMW-GS对品质性状的影响
        1.2.1.3 HMW-GS的品质评分
        1.2.2 小麦HMW-GS遗传多样性研究
第二章 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SSR标记分析
        2.2.2 群体结构分析
        2.2.3 遗传多样性分析
        2.2.4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2 陇东地区冬小麦资源HMW-GS组成与遗传变异分析
        3.2.1 冬小麦资源HMW-GS等位变异分析
        3.2.2 冬小麦资源HMW-GS组成分析
        3.2.3 冬小麦资源HMW-GS组合类型及品质得分
    3.3 讨论
    3.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淮山冷鲜面加工工艺及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1 淮山概述
    1.2 淮山成分及功效
        1.2.1 免疫调节功效
        1.2.2 降血糖作用
        1.2.3 抗氧化抗衰老功效
        1.2.4 调节脾胃和促进肠胃功能
        1.2.5 其他作用
    1.3 淮山产品的开发
        1.3.1 淮山干片和淮山粉
        1.3.2 鲜切淮山和速冻淮山
        1.3.3 淮山罐头
        1.3.4 淮山果蔬汁复合饮料
    1.4 面条类制品研究进展
    1.5 冷鲜面保鲜的研究进展
        1.5.1 保鲜剂保鲜技术
        1.5.2 调节酸碱度保鲜
        1.5.3 冷藏保鲜
        1.5.4 气调保鲜技术
        1.5.5 非热杀菌保鲜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淮山原料的处理及淮山粉的制备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器材
    2.2 试验步骤与方法
        2.2.1 淮山粉制备工艺
        2.2.2 淮山护色工艺研究
        2.2.3 淮山制粉工艺的研究
        2.2.4 指标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淮山护色工艺的研究
        2.3.2 淮山粉制备工艺的优化
    2.4 小结
第三章 淮山冷鲜面加工工艺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仪器器材
    3.2 试验步骤与方法
        3.2.1 淮山冷鲜面加工工艺流程
        3.2.2 淮山粉的添加量对淮山冷鲜面品质的影响
        3.2.3 单因素试验
        3.2.4 添加剂的正交试验设计
        3.2.5 评价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淮山粉的添加量对淮山冷鲜面品质影响
        3.3.2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3 添加剂的正交试验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淮山冷鲜面储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和微生物生长曲线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1.2 试验仪器器材
    4.2 试验步骤与方法
        4.2.1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变化
        4.2.2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质构品质的变化
        4.2.3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蒸煮品质的变化
        4.2.4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色泽变化
        4.2.5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微生物的变化情况及货架期预测
        4.2.6 测定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感官品质的变化
        4.3.2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质构品质的变化
        4.3.3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蒸煮品质的变化
        4.3.4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色泽变化
        4.3.5 淮山冷鲜面在不同温度下储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4.4 小结
第五章 淮山冷鲜面保鲜技术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仪器
        5.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5.1.2 试验仪器器材
    5.2 试验步骤与方法
        5.2.1 微波处理对淮山冷鲜面色泽和保鲜效果的影响
        5.2.2 气调包装(脱氧)对淮山冷鲜面保鲜效果的影响
        5.2.3 天然保鲜剂和化学保鲜剂复配试验
        5.2.4 综合保鲜技术应用下淮山冷鲜面微生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5 测定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微波处理对淮山冷鲜面色泽和保鲜效果的影响
        5.3.2 气调包装(脱氧)对淮山冷鲜面保鲜效果的影响
        5.3.3 天然保鲜剂和化学保鲜剂复配试验
        5.3.4 淮山冷鲜面的微生物动力学模型与货架期预测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阜麦936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特色及创新点
2 阜麦936品种选育
    2.1 育种目标
    2.2 总体思路
    2.3 技术方案
    2.4 选育过程
    2.5 品系比较试验
    2.6 选育结果
3 阜麦936性状与区域试验结果
    3.1 试验设计
    3.2 指标测定方法
    3.3 阜麦936性状分析
        3.3.1 丰产稳产性
        3.3.2 品质测定
        3.3.3 抗病性测定
    3.4 区试分析
        3.4.1 区试产量分析
        3.4.2 区试产量稳定性分析
        3.4.3 灌浆速率对比
4 阜麦936配套栽培技术
    4.1 整地
    4.2 施肥
    4.3 播种
        4.3.1 种子质量和处理
        4.3.2 播种期
        4.3.3 播种量
        4.3.4 基本苗
    4.4 田间管理
        4.4.1 苗期管理
        4.4.2 中后期管理
        4.4.3 防治病、虫、草害
        4.4.4 收获、脱粒、贮藏
5 阜麦936推广体系建设
    5.1 三圃制生产原种的程序和技术要点
        5.1.1 选择优良单穗
        5.1.2 穗行比较鉴定
        5.1.3 穗系比较试验
        5.1.4 原种圃
    5.2 种子单位一般推广方式
    5.3 阜麦936推广体系建设
6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5)菜用黄麻叶多糖、黄酮的萃取及菜用黄麻叶面条制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立题背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菜用黄麻叶中多糖和黄酮的提取
        1.3.2 菜用黄麻叶在面条制作中的应用
2 菜用黄麻叶粗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微波辅助法提取菜用黄麻叶粗多糖
        2.2.2 微波辅助法提取菜用黄麻叶黄酮类化合物
    2.3 多糖和黄酮含量测试方法及原理
        2.3.1 多糖含量测试方法及原理
        2.3.2 黄酮含量测试方法及原理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浸泡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2 固液比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3 微波电流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4 微波时间、微波次数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5 水浴温度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6 水浴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
        2.4.7 正交组合设计实验
        2.4.8 微波辅助提取和传统热水浸提的比较
    2.5 本章小结
3 菜用黄麻叶在面条中的应用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2 菜用黄麻叶面条工艺流程及要点
        3.2.1 菜用黄麻叶面条工艺流程
        3.2.2 菜用黄麻叶面条工艺流程要点
    3.3 菜用黄麻叶面条品质评价因素
        3.3.1 感官指标
        3.3.2 理化指标
        3.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影响菜用黄麻叶面条品质因素的实验与分析
        3.4.1 不同水添加量对面团品质的影响
        3.4.2 不同菜用黄麻叶全粉添加量对成品加工品质的影响
        3.4.3 不同辅料添加量对成品的影响
    3.5 菜用黄麻叶面条质量指标
    3.6 本章讨论与小结
        3.6.1 讨论
        3.6.2 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条件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
    五、研究方法与手段
    六、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玉米农家种的继承与改良(传入—1962)
    第一节 玉米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及影响
        一、玉米引进中国的途径探讨
        二、玉米在中国的传播
        三、玉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第二节 玉米农家种相关技术的继承与改良
        一、玉米农家种相关技术的继承
        二、近代玉米种业相关技术的改良创新
        三、金皇后等标志性玉米品种的推广与利用
    第三节 玉米农家种改良创新的科技特征
        一、以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
        二、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三、以生物统计学等进行定量分析
        四、以化肥、农药和农机等为新型农业投入物
第二章 玉米杂交种的创新与曲折演变(1963—1975)
    第一节 杂交玉米栽培技术演变
        一、玉米栽培发展状况及特点
        二、主要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玉米种质资源的整理与利用
        一、我国玉米种质资源的搜集过程
        二、中国玉米种质资源分布
        三、玉米抗病性改良与种质资源利用
        四、中单2号等标志性玉米品种推广与利用
    第三节 玉米种质创新理论及技术演变
        一、"南繁"等异地培育理论的创立与推广
        二、玉米杂种优势技术创新与利用
        三、玉米推广体系的初创与曲折发展
第三章 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变革与普及利用(1976—1994)
    第一节 紧凑型玉米品种变革的科技基础
        一、现代玉米育种技术的创新
        二、玉米杂交优势群的形成与利用
    第二节 紧凑型玉米的产生与利用
        一、紧凑型玉米的产生
        二、紧凑型玉米品种的效应
        三、掖单13号等标志性玉米品种推广与利用
    第三节 紧凑型玉米栽培与管理技术
        一、紧凑型玉米的栽培技术
        二、紧凑型玉米的管理技术
        三、紧凑型玉米选育栽培的问题与启示
第四章 现代玉米种业产业化的形成与运营机制(1995—至今)
    第一节 现代玉米种业市场与体制发展变革
        一、玉米种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中国玉米种业体制的转变
        三、玉米品种评定与审(认)定的演变
        四、玉米品种推广体系的推进与创新
    第二节 现代玉米种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玉米品种研发体系
        二、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及销售体系
        三、玉米种子行业管理体系
        四、玉米产业组织结构
        五、玉米种业需求及风险控制状况
    第三节 现代玉米种业公司个案分析—以登海、德农种业为例
        一、登海种业公司发展分析
        二、北京德农种业公司发展分析
第五章 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影响与动因分析
    第一节 玉米种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分析
        一、促进玉米产量提高与面积扩大
        二、推动了区域农业开发与经济发展
        三、改变了农业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
    第二节 技术因素—玉米品种改良的内驱动力
        一、农家品种的评选及品种间杂交种的选育
        二、玉米双交种的培育
        三、玉米单杂交种的培育及其发展
        四、玉米科学家的贡献
    第三节 制度因素—国家农业科技政策的推动
        一、组织玉米育种攻关和改革管理措施
        二、玉米种子工程
        三、知识产权法与植物新品种保护
        四、种子法颁布历程
    第四节 市场因素—玉米消费需求的拉动
        一、市场需求理论分析
        二、玉米市场需求的态势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内容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内容
        1.2.3 主要创新
    1.3 研究概况
第二章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理论及模式
    2.1 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竞争优势理论
        2.1.3 非均衡发展理论与均衡发展理论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5 后发优势理论
    2.2 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一些经验模式
        2.2.1 云南的歌舞模式
        2.2.2 新疆的石油模式
        2.2.3 青海的创意经济模式
        2.2.4 宁夏的影视文化和伊斯兰模式
        2.2.5 广西山水+民俗文化旅游模式
        2.2.6 内蒙古的牛羊模式
第三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3.1 临夏回族自治1990—2008年的农业(个案)及工业发展(个案)
    3.2 临夏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
        3.2.1 经济发展速度
        3.2.2 经济发展水平
    3.3 临夏州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3.1 发展速度慢
        3.3.2 临夏州农民人纯收入增长缓慢
第四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条件与思路
    4.1 基础条件的SWOT分析
        4.1.1 优势(S)分析
        4.1.2 劣势(W)分析
        4.1.3 机遇(O)分析
        4.1.4 威胁(T)分析
    4.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
        4.2.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发展思路
第五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5.1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5.1.1 特色农业发展
        5.1.2 渔业的发展
        5.1.3 养殖业的发展
        5.1.4 林业的发展
    5.2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5.2.1 信息方面的问题
        5.2.2 科技方面的问题
        5.2.3 空间布局方面的问题
    5.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思考研究
        5.3.1 对把临夏建成我国同中东食品贸易的加工业基地问题的对策研究
        5.3.2 以创意农业促推临夏回族地区经济发展
        5.3.3 临夏州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5.3.4 临夏州东乡县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5.3.5 临夏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思考
        5.3.6 临夏州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5.3.7 临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5.3.8 临夏州羊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
第六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6.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族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1.1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
        6.1.2 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6.2 临夏旅游经济发展的RMP分析
        6.2.1 旅游资源(R)分析
        6.2.2 旅游市场(M)分析
        6.2.3 旅游产品(P)分析
    6.3 特色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6.3.1 临夏回族自治州刘家峡区域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6.3.2 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风情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6.3.3 临夏回族自治州古动物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对策
第七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7.1 特色工业的现状
    7.2 临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中制约因素
    7.3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7.3.1 从广河县回族特色工业经济发展看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特色工业经济的策略
        7.3.2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水产养殖现状及思考
        7.3.3 扶持壮大支柱产业 加快临夏地区发展
        7.3.4 抓好畜产品精深加工 获取畜产品最大利润
        7.3.5 临夏发展清真食品HALAI现状及思考
        7.3.6 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砖雕产业的现状和思考
第八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
    8.1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的形成与特点
        8.1.1 民间商贸经济的历史追述
        8.1.2 民间商贸经营的特点
        8.1.3 特色民间商贸与"河州模式"形成的机理
    8.2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经济发展现状
        8.2.1 发展取得的成就
        8.2.2 发展面临的制约和存在问题
    8.3 临夏回族自治州民间商贸发展对策
第九章 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与国家特殊扶持政策
    9.1 加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落实力度 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9.2 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加快特困县—东乡族县特色经济发展
    9.3 加大对临夏州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临夏特色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9)甘薯全粉的工艺学特性及其用于制作饼干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背景
        1.1.2 立题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甘薯研究进展
        1.2.2 甘薯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1.2.3 面团流变学测定
        1.2.4 面制品质构特性测定
        1.2.5 饼干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甘薯全粉添加量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试验方法
        2.2.4 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甘薯全粉主要成分
        2.3.2 不同面粉类型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分析
        2.3.3 甘薯全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2.3.4 糖粉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2.3.5 油脂对面粉粉质特性的影响分析
        2.3.6 食盐对面粉粉质特性的影响分析
        2.3.7 V_C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甘薯饼干加工技术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试验方法
        3.2.4 试验设计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甘薯全粉添加量对饼干品质的影响
        3.3.2 油脂用量对甘薯饼干品质的影响
        3.3.3 白砂糖用量对甘薯饼干品质的影响
        3.3.4 复合疏松剂最佳用量对甘薯饼干品质的影响
        3.3.5 饼干配方正交试验对甘薯饼干品质的影响
        3.3.6 焙烤方案正交试验对甘薯饼干品质的影响
        3.3.7 甘薯饼干中鲜甘薯添加比例计算
        3.3.8 产品理化及卫生指标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山药营养保健挂面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挂面概述
        1.1.1 挂面的历史
        1.1.2 挂面的分类
        1.1.3 我国挂面的生产现状
        1.1.4 挂面的发展趋势
        1.1.5 现有的新型挂面
    1.2 山药概述
        1.2.1 山药的起源及分布
        1.2.2 山药的形态结构
        1.2.3 山药的营养及药用价值
        1.2.4 山药的加工利用与综合开发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内容和方法
        2.2.1 山药粉的制备
        2.2.2 山药粉及山药粉-小麦粉混粉的理化指标测定
        2.2.3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
        2.2.4 混合粉的应用试验
        2.2.5 面团添加剂的正交试验
        2.2.6 挂面的制作工艺及面条质量评价
    2.3 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的理化特性
        3.1.1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的理化特性
        3.1.2 混合粉理化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3.2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的面团流变学特性
        3.2.1 粉质特性分析
        3.2.2 混合粉拉伸特性分析
        3.2.3 粘度参数
    3.3 混合粉面条的感官分析
    3.4 添加剂正交试验分析
        3.4.1 不同比例添加剂对面团粉质特性的影响
        3.4.2 不同比例的添加剂对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
    3.5 混合粉面条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3.5.1 面条烹煮特性分析
        3.5.2 面条感官品尝评价
第四章 结论
    4.1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的理化特性
    4.2 山药粉-小麦粉混合粉的流变学特性
    4.3 添加剂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4.4 山药挂面的生产
    4.5 山药挂面的质量
    4.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高产优质拉面小麦乌春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面条专用小麦怀川66号的选育经过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 宋世宗,王圣宝,张涛,李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21)
  • [2]陇东旱地冬小麦遗传多样性及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分析[D]. 于明寨.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3]淮山冷鲜面加工工艺及保鲜技术研究[D]. 王川.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1)
  • [4]阜麦936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D]. 张桂芳.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4)
  • [5]菜用黄麻叶多糖、黄酮的萃取及菜用黄麻叶面条制作的研究[D]. 黄春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5)
  • [6]优质超高产春小麦新品种新春17号的选育特点与推广应用[J]. 王岩军,刘军,樊哲儒,李剑峰,张跃强. 种子, 2011(09)
  • [7]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 杨虎.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
  • [8]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 李占魁. 兰州大学, 2010(07)
  • [9]甘薯全粉的工艺学特性及其用于制作饼干的技术研究[D]. 梁美凤.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10]山药营养保健挂面的研制[D]. 张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高产优质拉面小麦选育及栽培要点吴春1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