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红薯茎尖收入可观

一分红薯茎尖收入可观

一、一分地薯茎尖收入可观(论文文献综述)

寒雪树[1](2020)在《秋荷写夏意》文中研究指明秋分已过,看见朋友圈发的荷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夏景秋移的感觉。也难怪,进入天凉气冷、花败叶落的凋零仲秋,心头再现夏季绿茎碧叶浮托鲜艳欲滴荷花的动景,是对美好时光的恋恋不舍。趁国庆假日,我们走进濮阳海通黄河滩地,为识"庐山真面目",前去探赏秋荷的凄凉之美。

李朝锋[2](2019)在《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皮石斛富含石斛多糖、石斛碱等有效成分,具有益胃生津,润肺止咳,提高人体免疫、抗肿瘤、降低血糖等作用,被誉为药界“大熊猫”。广西是全国铁皮石斛主产区之一。由于铁皮石斛市场价格高、疗效显着、养生需求日益增长,导致野生资源日益短缺,广西铁皮石斛生产现状怎样?如何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保障广西铁皮石斛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加以研究。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资料收集、综合分析等方法,了解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广西铁皮石斛四种栽培模式投入、产出及效益,对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解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结果如下:1、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广西石斛种类多,规模化种植种类以铁皮石斛为主,主要分布在南宁、百色、玉林、贵港、桂林、河池等地,栽培面积近1300公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种植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高,种植周期长;栽培模式不同,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产品以粗加工为主,产品类别少,品牌效应不突出;销售渠道单一,营销体系薄弱等。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品质的影响是制约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关键。2、广西铁皮石斛栽培模式的投入、产出及效益分析目前广西铁皮石斛栽培主要有林下活树附生、大棚栽培、林下床栽、贴石栽培等4种模式。运用DEA数据模型分析4种栽培模式投入与产出,结果表明活树附生、大棚栽培、林下床栽及贴石栽培的综合效率值分别为1.0、0.65、0.69、0.67,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表明林下活树附生栽培模式投入成本最低,生产效益最高;从投入成本来看,大棚栽培>林下床栽>贴石栽培>林下活树附生;而从产出效益分析看,林下活树附生>林下栽培>贴石栽培>大棚床栽。3、西林县铁皮石斛活树附生栽培模式的评价通过总结种植户的经验,开展基地试验,证明活树附生是一种高效、节本、提质的铁皮石斛仿生栽培方法。其关键技术有:①选用2年生种苗比1年生、组培瓶苗的成活率高;②可降解无纺布的移栽捆绑材料具有保水保湿、具有弹性、可降解特性,促进铁皮石斛生长,还节省人工、时间成本;③移栽前不剪根,可促进铁皮石斛生长;与常规栽培相比,杉木段驯化附带基质可以为铁皮石斛生长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养分,使铁皮石斛种苗的成活率、茎长、茎粗分别提高55.7%、47.6%、38.8%,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及品质。4、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SWOT分析:广西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林业资源丰富,野生铁皮石斛品种资源丰富,发展铁皮石斛具有地理和环境优势。目前市场价格好,需求空间大,加上政府对农业扶贫资金项目支持,机遇合适。与外省相比,存在种植技术缺乏规范市场混乱,品牌缺失;移栽成活率低,产量、品质不高;加工粗放、加工环节薄弱;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产业链短缺;营销体系单一,流通渠道受阻等劣势。面临省外同类产品市场竞争力冲击,消费者对铁皮石斛品质和产品个性化需求等挑战。5、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补齐短板:①推广杉木段驯化活树附生铁皮石斛高效节本提质栽培模式,提高仿野生移栽成活率,提高产量和品质。②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茎、叶、花部位,研发不同剂型组方食用和保健新产品。③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市场质量监管力度。④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产品品牌和打通销售途径。⑤加强铁皮石斛保健养生的宣传和普及力度。

侯曙光[3](2017)在《苗族回归边民文化变迁研究 ——以广西靖西市弄关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弄关苗族是一个回归边民族群,他们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从越南北部边境地区回归中国的,其离散与回归的迁徙历程和回归后的时代发展进程就是其文化变迁的过程。他们在离散与回归过程中,受到诸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如自然环境变化、族群迁徙、国家的指导、族群间的互动、科学技术发展以及自我创新等等,从而导致其传统的生计模式以及物质和精神文化等获得了较大发展和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技化和全球化进程加快,弄关苗族的文化内涵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另外,从国家边疆建设角度来说,弄关苗族的经济文化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少许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如经济发展受到当地地理位置、人口、传统思想观念等因素制约,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人口非法跨国流动问题阻碍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弄关苗族回归边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于周边其他族群等等。2014年以后,当地政府为使弄关苗族摆脱阻碍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开始转变边疆治理策略,以边境旅游业开发方式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目前,在政府的带动下,弄关苗族自身和一些民间组织也开始积极参与到当地建设中去,合力推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张国庆[4](2016)在《2CZX-2型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甘蔗健康种苗其分蘖率强、宿根性能好、出糖率高,种植可节约用种量60%左右,能够大大改善甘蔗的质量,目前,正在快速发展之中。但其种植农艺要求:种沟要开宽沟(宽度约30-40cm),排种单芽茎种植,每1m距离摆放约6-8个单芽种,种茎长度6 cm左右,或距离40cm横排一段蔗种(长度20-30cm),用种量仅为2000 kg/hm2,而传统甘蔗种植种沟宽度约25cm,每40cm距离直排1段蔗种(长度20-30cm),用种量12000 kg/hm2,若采用人畜种植方式,作业效率则相对更低,劳动强度大,作业成本高。而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相关配套的种植机,也严重影响了甘蔗健康种苗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因此,开发适用的机械化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技术显得更为紧迫。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甘蔗种植机械现状和甘蔗健康种苗种植农艺的基础上结合,研制了一种单芽段式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宽窄行种植方式,适用于种植已切割成段的甘蔗健康苗蔗段,能连续完成开深宽沟、施肥、蔗段人工辅助下有序排种、圆盘覆土等种植作业工序,通过理论计算、样机试制及田间试验等手段,主要有下列结论:1.设计研制了2CZX-2型健康种苗种植机,主要由排种机构、开沟器、施肥机构、覆土装置等组成。①设计的排种机构采用排种带粘贴分蔗条组成蔗种保护凹槽,人工辅助下实现有序分隔蔗种,分析得出了排种机构主要工作部件正常工作条件及结构参数主要为:蔗种箱容积为0.87m3,排种带选择胶帆布平带,分蔗条双排排布,样机行进速度取1.25m/s时,符合种植要求的排种带线速度为0.4m/s。②设计的种肥隔离式开沟器开深宽沟,可实现一沟双行摆种和施肥。通过理论与经验计算分析,确定了开沟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开沟器入土角37°,前部张角40°,侧挡土板外倾角10°,幅宽40cm。③施肥机构采用螺旋式排肥,结构紧凑,双向排肥。结合健康种苗种植时施多种肥料,肥料箱分隔为三格,通过螺旋混合拌匀经排出。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确定了肥料箱体积470L,施肥量0.034kg/m。④设计的覆土装置主要由圆盘、横架、圆盘架、调节装置等组成,创新设计圆盘位置角度多重可调结构,实现甘蔗的浅层覆土,圆盘直径30cm,厚度为2mm,达到结构简单培土可靠。2.试制样机田间性能试验:种蔗平均直径为27.27mm,蔗段平均长度为63.73mm,开沟平均深度为31.0cm,其稳定性系数达到87.1%,种肥间距为4.0cm,漏种率仅为5%,落种后种沟内蔗种距离为12.6cm,样机工作生产效率为0.61 hrrm2/h,燃油消耗量19.7 kg/hm2,能基本满足健康种苗种植技术要求。如何实现精准排种将是今后改进的重点。

罗兴录,樊吴静[5](2015)在《广西木薯产业提升制约因素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木薯产业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产业提升对广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广西木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产业提升的主要要制约因素;提出重新认识木薯产业的战略地位,推进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品种,推进木薯品种更新换代;推广木薯集约化栽培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整合加工企业,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强化"企业、薯农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完善木薯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等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对策。

董明[6](2015)在《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皖江地区位于安徽沿江一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论述了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重点揭示皖江地区经济在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并试图阐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总结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及相关规律。本文主要从政治与社会环境、自然条件、人口、土地、水利、农业、手工业、交通和商业等方面来梳理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情况,希望通过对皖江地区经济较为全面的综合考察来客观真实的揭示其经济发展的轨迹与规律。社会政治环境与自然条件是影响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二者的有利影响下,皖江地区经济在这一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人口是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人口逐渐增长的情况下,大量的土地得到垦辟。土地的垦辟又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粮食生产快速发展,种植技术得到提高,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的商品化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经济发生了显着的发展与变化。在良好的自然条件支撑下,皖江地区的手工业经济开始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发展面貌。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水运较为发达,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对外交流奠定了基础。在人口增多、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和交通业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城市与镇市商业经济也快速发展。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重要发展与变化,并为南宋以降区域经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过程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皖江地区的经济是处在剧烈变化与发展之中的,而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交通的进一步畅通。在人口和交通的推动下下,皖江地区依据独特的自然环境,利用航船经济与行担经济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区域经济,实现了由中唐以前的封闭内向型向唐中叶至北宋末年的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逐渐转变。就皖江地区经济发展重心而言,北部地区为这一时期的经济重心所在,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渐渐影响着区域经济重心的变迁。因而,了解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特点与相关规律,这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当今皖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实际的借鉴作用。

黄福铭[7](2011)在《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历史上有多次农作物引进,但是规模较大、影响较为广泛和深远的莫过于明朝时美洲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引进,特别是番薯的引进,对明清的农业生产、人口、环境、社会经济、饮食结构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愧为中国粮食生产史上的一次革命。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番薯引进中国的历史。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番薯来源的两种观点。指出本文采纳的是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番薯是美洲作物,与我国原产的甘薯不同。然后介绍了番薯传入的背景、途径。番薯的传入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明朝的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日益严重,加上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人民生活日益艰难,迫切需要一种能在贫瘠土地种植、高产、抗灾能力强的作物,以满足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美洲番薯在日益发展的中外交往中通过多种途径传入我国。另外,本章还详细介绍了番薯传入中国的多种途径。第二部分论述番薯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分布。番薯传入中国后,迅速传播,特别是清朝时,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而且番薯传播有鲜明的时间和地域特点。番薯得以广泛传播有多种原因,但主要是因为番薯本身优点众多,并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广。第三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番薯传入后对明清社会的影响。番薯传入后,促进了荒地开发,增加了耕地面积,缓解了粮食压力,在清初实现了人口的飞跃,改变了中国的粮食作物结构和食物结构,小农的独立性也得以进一步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商品化发展。但是番薯引进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还对山区产业结构产生了不利影响。最后本文简介番薯在近现代的广泛利用。到了近现代,番薯已不仅仅是一种粮食作物,更是经济作物,它被制成各种各样的食品,丰富了人民的饮食。番薯还被深加工,成为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不断发现番薯在医疗方面的新价值,对番薯的利用还扩展到航空、能源领域,使得它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番薯引进后对我国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引进新事物,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利用过程中,客观看待新事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扬长避短,防患于未然。

夏勇开[8](2011)在《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文中认为香蕉是世界贸易的大宗水果,在农产品贸易中仅次于小麦、大豆和玉米。在中国,香蕉是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是华南农业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长期以来,与进口香蕉相比,中国香蕉产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不强,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较小,科技有效投入不足,生产技术应用水平低,产业创新发展能力较差,政策支持滞后等等。站在全球背景下对中国香蕉生产技术进行经济研究,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将香蕉生产技术分为香蕉公共类生产技术、准公共类生产技术和私人类生产技术三类,本文认为,香蕉公共类技术供给应在政府的主导或资金支持下进行;香蕉准公共类生产技术供给应由各种合作组织及一定类型的研究机构来提供;香蕉私人类生产技术供给最好由企业来提供。本文指出,当前制约中国香蕉生产技术供给的主要问题是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技术供给主体的结构不合理,企业发挥的作用有限,所供给的技术质量有待突破,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率低,对广大香蕉种植户没有形成有效技术供给。本文以广西为例对中国香蕉种植户的技术需求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了1995~2009年中国香蕉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8.9%(索洛余值法)和27.0%(直接法);运用DEA的SBM超效率模型对香蕉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1995~2009年全国香蕉TFPch年均增长速度为0.6%,其中增长主要来源于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而综合技术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规模效率的提高。本文认为,近几年中国香蕉生产的技术进步总体表现乏力,在节约劳动力的生产技术、香蕉的采收采后处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等研发与应用方面,离产业的潜在技术需求存在较大的落差。未来中国香蕉产业要进一步加大香蕉科技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加大香蕉省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形成中国香蕉生产技术进步的第三次革命化浪潮。本文认为,对于香蕉这样的大宗热带作物,如果能够把中国最优秀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会形成香蕉生产技术的有效供给;如果把龙头企业以及通过香蕉合作社把广大的蕉农有效组织起来,进行香蕉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就能形成香蕉生产技术的有效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技术的应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最后,本文从香蕉生产技术的研发策略、应用策略以及中国香蕉产业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陈钦[9](2011)在《脱毒马铃薯种薯快繁技术推广研究 ——以汉中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脱毒种薯是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马铃薯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为此本研究针对汉中地区马铃薯退化严重的问题,通过试验及技术推广示范的研究方法,结合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建立繁育基地,以“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一级良种繁育基地”的模式,在汉中推广脱毒种薯,旨在为汉中及其周边辐射区域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这一技术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进行探讨。本研究充分发挥利用汉中地区马铃薯发展的地理环境优势,气候条件优势,政府扶持优势以及科研优势,以专业的马铃薯推广研究中心为平台,向各级科技人员培训推广脱毒种薯的快繁技术以及向农户直接示范推广脱毒种薯。通过以上探索研究,我们认为适宜汉中地区的推广模式:科研院所+公司+农户。通过以上模式最终实现脱毒种薯的全面覆盖。总之,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对全面提升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具有着重要意义;搞好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提高其栽培技术,是保证汉中市脱毒种薯的供应、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

陈龙[10](2010)在《枣、酸枣的细胞学研究》文中指出枣(Ziziphus jujuba Mill.)为鼠李科(Rhamnaceae)枣属(Ziziphus Mill.)植物,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是我国第一大干果树种,为枣属植物中经济价值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种。酸枣(Ziziphus spinosus Hu.)是枣的原生种,分布广泛,是枣的砧木和重要中药材。我国有700多个枣品种,但是现在主栽的品种相对较少,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品种多样化和高档化的需要,又由于枣具有花小、坐果率低、早期胚败育等特点,造成去雄和人工授粉困难,不易得到杂种后代,种质创新远远落后于其他果树。本试验对枣和酸枣的细胞学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枣的起源演化、品种亲缘关系及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等提供细胞学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酸枣和赞皇大枣为试材,对其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将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加以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酸枣减数分裂符合二倍体的分裂规则;赞皇大枣分裂不规则,终变期出现单价体、二价体和三价体,且减数分裂后期I和后期II出现落后染色体,最终产生三分体、四分体、五分体、六分体,形成不等孢子。2.鉴于枣染色体较小的特点和节约制片时间两方面考虑,对去壁低渗法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以下的技术流程:晴天上午9:00左右(约25℃)取长至1~2cm枣头,室温下(约25℃) 0.002M 8-羟基喹啉处理1~2h,0.075M KCl室温前低渗30分钟,卡诺固定液固定24h,蒸馏水洗涤数次,取约1~2mm左右的茎尖,用2.5%混合酶液在25℃酶解3~4h,重蒸水进行后低渗15~30分钟,涂片,火焰干燥,Giemsa染色。3.对枣二倍体品种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行了观察,并对各个时期加以描述。结果表明,其有丝分裂规则,后期未出现落后染色体,但在前期和中期核仁仍存在,而到后期才消失。4.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11个枣品种的核型和8个枣品种及酸枣的数目,结果表明:这19个枣品种和酸枣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4;其中11个枣品种的染色体由正中部着丝点染色体、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不对称类型包括1B、2A和2B型;在同一不对称级内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并根据基本核型和核型不对称系数对分析了品种间演化顺序,认为枣品种间有多条演化路线。

二、一分地薯茎尖收入可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分地薯茎尖收入可观(论文提纲范文)

(2)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铁皮石斛简介
        1.1.1 生物学特性
        1.1.2 药用价值
        1.1.3 主要药理成分
        1.1.4 主要分布地区
    1.2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铁皮石斛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种质资源现状
        1.3.2 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3.3 加工技术及产业开发现状
        1.3.4 产业发展概况及销售现状
    1.4 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及模型
        1.4.1 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理论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实地调研
    2.2 广西铁皮石斛不同栽培模式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
        2.2.1 数据包络分析(DEA)
        2.2.2 指标选取
    2.3 西林县铁皮石斛仿野生活树附生栽培模式评价
        2.3.1 试验区概况
        2.3.2 材料制备
        2.3.3 试验方法及步骤
        2.3.4 试验生长指标统计
        2.3.5 石斛多糖及氨基酸总量检测
        2.3.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调研结果分析
        3.1.1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概况
    3.2 广西铁皮石斛不同栽培模式投入与产出效益分析结果
        3.2.1 四种栽培模式调研结果分析
    3.3 西林县铁皮石斛仿野生活树附生栽培模式效益评价
        3.3.1 活树附生常规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2 不同试验处理组石斛多糖含量对比分析
        3.3.3 不同试验处理组生长指标对比分析
        3.3.4 不同试验处理组氨基酸总量(mg/100g)含量对比分析
        3.3.5 杉木段驯化栽培与常规栽培成活率对比分析
        3.3.6 杉木段驯化栽培与常规栽培投入产出效益对比分析(/667m~2)
    3.4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3.4.1 优势(Strengths)
        3.4.2 劣势(Weaknesses)
        3.4.3 机遇(Opportunitys)
        3.4.4 挑战(Threats)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1.1 不同栽培模式投入产出效益结论
        4.1.2 西林县活树附生栽培效益评价结论
        4.1.3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
    4.2 存在问题
        4.2.1 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对策实际运用
        4.2.2 广西铁皮石斛四种栽培模式投入产出合理性
        4.2.3 西林县活树附生栽培模式试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苗族回归边民文化变迁研究 ——以广西靖西市弄关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西方民族学、人类学界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
        (二)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界关于文化变迁的研究
        (三)苗族文化变迁研究
    三、田野寻踪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山里人家:弄关苗寨
    第一节 靖西市唯一的苗寨
        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弄关”屯名由来
    第二节 漂泊的族群
        一、苗族族源
        二、白苗来源及其迁徙
第二章 回归边民:弄关苗族
    第一节 弄关苗族边民的离散与回归
        一、缘何离散
        二、缘何回归
    第二节 如何回归
        一、苗族亲属的帮助
        二、壮族“老同”的接纳
        三、政府的“推拉作用”
    第三节 回归后的身份认同
        一、政府对弄关苗族身份的认识
        二、笔者对弄关苗族身份的认识
        三、弄关苗族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
        四、他者对弄关苗族的认同
第三章 生计模式及其变迁
    第一节 20世纪40年代前的游耕农业
        一、一路游耕到越南
        二、狩猎与采集
    第二节 20世纪40年代的定耕农业
        一、垦荒与定耕
        二、“以物易物”
    第三节 20世纪 50-70 年代的“集体大办公”
        一、集体中的农业生产
        二、集体中的其他生计
        三、饥荒与逃离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后的多元生计模式
        一、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生产
        二、工人、商贩与小卖部
        三、画眉鸟和山货的销售
        四、“靠边吃边”
第四章 物质文化及其变迁
    第一节 穿什么与怎么穿
    第二节 吃什么与怎么吃
        一、主食玉米时期
        二、主食大米时期
    第三节 从茅草屋到平顶房
        一、游耕时期的窝棚
        二、1972 年以前的木结构茅草房
        三、1972-2008 年的木结构瓦房
        四、2009 年以后的砖瓦房和平顶房
    第四节 从肩挑背扛到越野车
    第五节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
第五章 婚姻、家庭与社会组织的变迁
    第一节 婚姻习俗的变迁
        一、传统婚俗
        二、从早婚到晚婚
        三、从包办婚姻到自由婚
        四、通婚范围的变迁
    第二节 家庭结构的变迁
        一、从大家庭到小家庭
        二、分家与入新宅
    第三节 从族长制到村委会
第六章 精神文化及其变迁
    第一节 节日习俗的变迁
    第二节 文艺的传承与变迁
    第三节 宗教信仰的变迁
    第四节 丧葬礼仪的变迁
    第五节 生育观念的变迁
    第六节 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七章 苗族回归边民文化变迁的原因及困境
    第一节 对弄关苗族“回归边民”身份的再认识
    第二节 苗族回归边民文化变迁的原因
        一、族群迁徙过程中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族群迁徙过程中外部社会环境的推动
        三、族群内部的能动选择与创造
    第三节 苗族回归边民在文化变迁中的困境
        一、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人口非法跨国流动引发的系列问题
        三、回归边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低于其他族群
        四、苗族回归边民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新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2CZX-2型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甘蔗种植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甘蔗种植机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甘蔗健康种苗及其种植农艺
    2.1 甘蔗健康种苗特性
        2.1.1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优势
        2.1.2 甘蔗健康种苗国外研究进展
        2.1.3 甘蔗健康种苗国内研究进展
    2.2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农艺
        2.2.1 整地开沟
        2.2.2 蔗种处理
        2.2.3 选择基肥
        2.2.4 田间管理
    2.3 本章小结
3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总体方案
    3.1 种植机技术方案的确定
        3.1.1 结构特点
        3.1.2 工作原理
    3.2 主要技术参数
    3.3 传动系统设计
        3.3.1 排种系统
        3.3.2 排肥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主要部件设计
    4.1 排种机构设计
        4.1.1 排种机构结构形式及工作原理
        4.1.2 种箱的计算与设计
        4.1.3 蔗种排种带的选择
        4.1.4 分蔗条的结构与设计
        4.1.5 排种带的线速度计算
    4.2 种植机开沟机构的设计
        4.2.1 开沟器的研究分析
        4.2.2 整体结构
        4.2.3 开沟器的参数计算
    4.3 种植机施肥机构的设计计算
        4.3.1 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4.3.2 工作原理
        4.3.3 施肥机构结构参数设计
    4.4 覆土机构设计
        4.4.1 结构组成
        4.4.2 工作原理概述
        4.4.3 圆盘结构参数计算
    4.5 本章小结
5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的田间试验
    5.1 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的研制
    5.2 田间试验的目的
    5.3 田间工作性能试验
        5.3.1 试验场地条件
        5.3.2 试验场地调查
        5.3.3 田间作业质量指标检测
        5.3.4 试验总结分析
        5.3.5 经济效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广西木薯产业提升制约因素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木薯产业在广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木薯是优质的淀粉作物, 又是重要的生物质能源作物
    1.2 木薯产业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
    1.3 木薯产业是广西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1.4 木薯产业提升发展是广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2 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
    2.1 广西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
    2.2 广西木薯加工业及其主要产品
    2.3 广西木薯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2.4 广西木薯产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3 广西木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木薯品种单一老化, 栽培管理粗放, 产量低
    3.2 土地资源有限, 木薯种植面积扩增, 压力大
    3.3 加工企业原料不足, 效益不稳
    3.4 产业链不健全, 产品综合利用率低
    3.5 加工业“三废”污染环境有待解决
4 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1 广西木薯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产业提升
    4.2 农业产业化发展客观要求木薯产业提升
    4.4 广大薯农渴望木薯产业提升
5 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制约因素
    5.1 各级政府重视不够, 木薯产业没有真正列入广西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5.2 木薯种植千家万户, 规模小, 产业化程度低
    5.3 加工企业小型分散, 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不明显
    5.4 科技投入不足, 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弱
    5.5 原料缺口大, 加工企业发展空间不足
6 广西木薯产业提升的对策
    6.1 重新认识木薯产业的战略地位, 推进木薯产业跨越式发展
    6.2 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品种, 推进木薯品种更新换代
    6.3 推广木薯集约化栽培技术, 大幅度提高单产
    6.4 整合加工企业, 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
    6.5 强化“企业、薯农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6.6 完善木薯产业链, 提高产业整体经济效益
7 小结与展望

(6)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三、学术成果的回顾
    四、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五、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一节 政治与社会环境因素
        一、政治与社会的稳定
        二、战争的影响
    第二节 皖江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气候条件
        二、地貌与土壤条件
        三、森林植被条件
        四、水文资源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人口增长与人民生活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
        一、唐前期的快速增长
        二、唐中叶至五代的曲折增长
        三、北宋时期的加速发展
    第二节 人口增长的因素与途径
        一、社会安定促进人口增长
        二、地方官员的积极作为
        三、动乱时期的自保
        四、外来人口的迁入
        五、隐漏户与浮逃户的大量存在
    第三节 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
        一、富民的增多
        二、普通人民的生活状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的垦辟与水利建设
    第一节 土地垦辟的条件
        一、山川资源
        二、官方的政策支持
    第二节 土地的垦辟
        一、低山丘陵地带的垦辟
        二、河流湖泊的围垦
    第三节 水利的建设
        一、沟洫
        二、陂塘
        三、堰坝
        四、堤围
        五、斗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商品化
    第一节 土地的经营方式
    第二节 粮食生产与先进技术的采用
        一、粮食生产的发展
        二、先进技术的采用
        三、粮食的商品化
    第三节 经济作物的种植与养殖业的发展
        一、种茶
        二、栽桑养蚕
        三、种麻
        四、果树的种植
        五、菜蔬的种植
        六、药材的生产与商品化
        七、林业
        八、花卉的种植
    第四节 渔业与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一、渔业的发展
        二、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工业生产
    第一节 酿酒业
        一、饮酒风气渐盛
        二、酿酒技术进步
        三、酒的经济作用
    第二节 矿冶业与陶瓷业
        一、矿冶业
        二、陶瓷业
    第三节 纺织业的发展
        一、纺织品产地分布广
        二、技术水平提高
    第四节 造船业
        一、船舶种类增多
        二、造船数量扩大
        三、造船技术进步
    第五节 文具制造业的兴盛
        一、制笔业
        二、制墨业
        三、造纸业
        四、制砚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通与商业的发展
    第一节 交通的发展
        一、交通基本状况
        二、交通建设与修整
        三、桥梁与津渡的建设
        四、馆驿旅店的发展
    第二节 商业的发展
        一、州县数量的增长
        二、商业都市的繁荣
        三、镇市的迅速发展
        四、商业贸易的活跃
        五、商税不断增长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剧烈变化发展中的皖江地区经济
    二、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式及特征
    三、皖江地区的经济重心
参考文献
    一、基本文献
    二、今人着作
    三、学术论文
    四、学位论文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该课题的研究
    二、关于论文选题的几点说明
        (一) 概念上的界定
        (二) 研究路径
        (三) 重点难点创新点及不足
第一章 番薯的传入
    一、番薯是否古已有之的争论
        (一) 甘薯土生说
        (二) 甘薯引进说
    二、番薯传入的历史背景
        (一) 对外贸易日益发展
        (二) 明朝粮食进口低税政策
        (三) 土地兼并剧烈
        (四) 严重的流民问题
        (五)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三、番薯传入途径
        (一) 从越南引进广东省
        1、陈益从安南引进番薯
        2、林怀兰从交趾引进番薯
        (二) 从菲律宾引进福建省
        1、从菲律宾传入长乐
        2、从菲律宾传入漳州
        (三) 由“温陵洋舶”经由南澳岛传入福建省
        (四) 陆路:嘉靖年间从印度缅甸通过云南传入
第二章 番薯的广泛传播和分布
    一、广泛传播及其特点
        (一) 广泛传播
        (二) 传播特点
    二、广泛传播的原因
        (一) 社会需要
        (二) 解决了储藏问题
        (三) 番薯自身的优点
        (四) 政府和各界人士的积极推广
        1、清高宗对番薯的推广
        2、长乐县陈氏家族推广番薯的贡献
        3、福建巡抚金学曾的积极推广
        4、徐光启对番薯的热心推广
        5、山东布政使李渭在番薯推广中的作用
        6、陆耀与《甘薯录》的出版
        7、陈宏谋在陕西推广番薯
        (五)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益增加
第三章 番薯传入后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一) 促进荒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缓解粮食压力
        (二) 救荒功能显着
        (三) 促进人口增长
        1、明末清初人口的损耗
        2、清代人口的剧增
        (四) 改变粮食作物结构
        (五) 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六) 流民、移民与番薯
    二、消极影响
        (一)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对山区产业结构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 番薯在近现代的广泛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课题来源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设
        1.3.1 理论基础
        1.3.2 基本假设
    1.4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论文的组织结构
        1.4.1 主要结论
        1.4.2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关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
        2.1.2 关于农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研究
        2.1.3 关于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
        2.1.4 关于香蕉生物技术的研究
        2.1.5 关于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技术创新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
        2.2.2 关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方面的研究
        2.2.3 关于农户技术选择行为的研究
        2.2.4 关于香蕉生物技术的研究
        2.2.5 关于香蕉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第3章 中国与世界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3.1 香蕉的起源与全球种植区域布局
        3.1.1 香蕉的起源与传播
        3.1.2 全球香蕉种植区域布局
    3.2 世界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3.2.1 香蕉生产及贸易情况
        3.2.2 产业技术发展趋势
    3.3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概况
        3.3.1 产业区域布局与产量
        3.3.2 消费市场与主要产销企业
        3.3.3 中国香蕉种植典型地区
        3.3.4 中国香蕉产业的基本特点
第4章 香蕉生产技术的概念界定与国内外应用分析
    4.1 现代农业技术的概念、内涵与特点
        4.1.1 现代农业技术的概念
        4.1.2 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4.2 香蕉生产技术的概念界定
        4.2.1 香蕉公共类生产技术
        4.2.2 香蕉准公共类生产技术
        4.2.3 香蕉私人类生产技术
    4.3 国内外香蕉生产技术的应用分析
        4.3.1 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4.3.2 香蕉苗的组培生产技术
        4.3.3 香蕉系列配套栽培技术
        4.3.4 病虫害诊断、检测与控制技术
        4.3.5 香蕉采收和采后处理技术
第5章 香蕉生产技术需求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
    5.1 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5.1.1 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一般规律
        5.1.2 现代农业技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2 香蕉种植户技术选择的经济分析
        5.2.1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香蕉种植户技术选择的根本目的
        5.2.2 不同风险观影响香蕉种植户的技术选择
        5.2.3 农业技术的外部性与香蕉种植户技术选择
        5.2.4 信息不完备制约香蕉种植户的技术选择
    5.3 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的实证分析:以广西为例
        5.3.1 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
        5.3.2 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的优先序分析
        5.3.3 香蕉种植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5.3.4 实证结果分析
第6章 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供给分析
    6.1 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6.1.1 经济剩余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供给曲线
        6.1.2 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因素
        6.1.3 现代农业技术供给主体
    6.2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主体选择与供给模式分析
        6.2.1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主体的选择
        6.2.2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模式分析
    6.3 中国香蕉生产技术供给状况分析
        6.3.1 生产技术供给的总体状况
        6.3.2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结构
    6.4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4.1 技术本身存在的问题
        6.4.2 技术供给过程存在的问题
        6.4.3 香蕉生产技术供给问题的成因
第7章 中国香蕉生产技术贡献与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7.1 中国香蕉生产投入与产出状况分析
        7.1.1 香蕉生产成本分析
        7.1.2 香蕉生产效益分析
        7.1.3 小结与启示
    7.2 香蕉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定与分析
        7.2.1 研究方法与基本假设
        7.2.2 香蕉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
        7.2.3 实证结果分析
    7.3 中国香蕉生产的技术效率分析
        7.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3.2 技术效率的测定
        7.3.3 实证结果分析
第8章 案例分析:香蕉技术供给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8.1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政府技术供给创新模式
        8.1.1 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实施背景及概况
        8.1.2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基本框架与建设任务
        8.1.3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初步成效
        8.1.4 典型案例: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琼海试验站的实践与探索
    8.2 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产学研技术供给创新模式
        8.2.1 海南万钟实业有限公司概况
        8.2.2 海南万钟香蕉产学研示范园
        8.2.3 万钟香蕉产学研示范园的制度优势
        8.2.4 万钟香蕉产学研示范园的启示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9.1.1 研究结论
        9.1.2 主要创新点
        9.1.3 论文的不足之处
    9.2 对策建议
        9.2.1 香蕉生产技术的研发对策
        9.2.2 香蕉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策
        9.2.3 中国香蕉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出版着作、承担课题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附表一:1986~2009全球香蕉生产贸易基本情况表
    附表二:1995~2009年中国各主产省区香蕉生产成本变动表
    附件:香蕉种植户生产技术经济研究调查问卷

(9)脱毒马铃薯种薯快繁技术推广研究 ——以汉中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国外研究评述
        1.2.2 国内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框架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
    2.1 快繁技术的背景及进展
        2.1.1 脱毒种薯的概念
        2.1.2 马铃薯种薯脱毒的意义
        2.1.3 茎尖剥离脱毒技术
        2.1.4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生产过程
        2.1.5 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的不足之处
    2.2 汉中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探讨
        2.2.1 品种筛选
        2.2.2 脱毒种薯繁殖技术
第三章 汉中地区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1 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3.1.1 全面提升汉中市特色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3.1.2 保证汉中市脱毒种薯供应、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3.2 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推广的可行性
        3.2.1 汉中地区的优势
        3.2.2 汉中市农科所具有从事脱毒马铃薯选育、引进和推广的技术优势
        3.2.3 汉中地区现有的推广机构
        3.2.4 汉中地区现有的销售体系
        3.2.5 汉中地区现有的销售渠道
第四章 探索适宜汉中地区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示范推广模式
    4.1 汉中地区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推广的途径
        4.1.1 大众传播
        4.1.2 集体指导
    4.2 汉中地区脱毒马铃薯快繁技术推广的模式
        4.2.1 项目计划型
        4.2.2 技物结合型
        4.2.3 物化推广型
        4.2.4 “科研+公司+农户”型
        4.2.5 农业开发型
        4.2.6 集体承包型
        4.2.7 协会促进型
        4.2.8 市场机制型
        4.2.9 汉中地区的主要推广模式
    4.3 不同试点脱毒马铃薯推广模式分析
        4.3.1 宣威市脱毒马铃薯推广模式分析
        4.3.2 大同市脱毒马铃薯推广模式分析
        4.3.3 威宁县脱毒马铃薯推广模式分析
        4.3.4 汉中地区的推广现状分析
第五章 推广效益分析和评价
    5.1 预期的经济效益分析
        5.1.1 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
        5.1.2 预期生产成本估算
        5.1.3 预期销售收入及利润预测
    5.2 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5.2.1 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5.2.2 预判的实施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枣、酸枣的细胞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枣属植物的分布和分类
        1.1.1 枣属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1.1.2 枣属植物的分类
        1.1.3 枣和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及枣品种的分类
    1.2 枣的起源与演化
    1.3 枣属植物细胞学研究进展
        1.3.1 染色体数目
        1.3.2 染色体核型
        1.3.3 染色体大小
        1.3.4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设备及用具
    2.2 试验方法
        2.2.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2.2.2 体细胞有丝分裂观察
        2.2.3 去壁低渗法在枣属植物制片中的优化
        2.2.4 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酸枣和赞皇大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
        3.1.1 花蕾大小与酸枣和赞皇大枣减数分裂的关系
        3.1.2 酸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3.1.3 '赞皇大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3.2 枣染色体制片技术体系的建立
        3.2.1 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过程中相关因子的优化研究
        3.2.2 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技术流程的建立
    3.3 枣有丝分裂的观察
    3.4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数目
        3.4.1 核型分析
        3.4.2 染色体数目
4 讨论
    4.1 酸枣和赞皇大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
    4.2 赞皇大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现象的形成原因及与花粉败育的关系
    4.3 关于枣酶解去壁低渗方法的探讨
        4.3.1 酶解去壁低渗法制片特点
        4.3.2 酶解去壁低渗法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因素
    4.4 枣有丝分裂中期核仁的存在
    4.5 枣染色体数目和核型
        4.5.1 枣品种的染色体数目
        4.5.2 枣核型多态性及演化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四、一分地薯茎尖收入可观(论文参考文献)

  • [1]秋荷写夏意[J]. 寒雪树. 时代报告(奔流), 2020(11)
  • [2]广西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概况及对策研究[D]. 李朝锋. 广西大学, 2019(01)
  • [3]苗族回归边民文化变迁研究 ——以广西靖西市弄关屯为例[D]. 侯曙光. 广西民族大学, 2017(02)
  • [4]2CZX-2型甘蔗健康种苗种植机的研制[D]. 张国庆. 海南大学, 2016(02)
  • [5]广西木薯产业提升制约因素与对策[J]. 罗兴录,樊吴静. 农学学报, 2015(08)
  • [6]唐代中叶至北宋末年皖江地区经济发展研究[D]. 董明.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0)
  • [7]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 黄福铭.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8]中国香蕉生产技术的经济研究[D]. 夏勇开. 海南大学, 2011(11)
  • [9]脱毒马铃薯种薯快繁技术推广研究 ——以汉中地区为例[D]. 陈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10]枣、酸枣的细胞学研究[D]. 陈龙.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一分红薯茎尖收入可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