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吸湿速干性能研究进展

运动服吸湿速干性能研究进展

一、运动服导湿快干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望潇[1](2021)在《基于在线喷涂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制备》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加倾向于功能化、智能化甚至多样化。单向导湿织物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的功能纺织品,通过构建织物内外层的亲-疏水差异来形成差动毛细效应,将人体皮肤排出的汗液由内层传递到外层,并迅速扩散到大气中,从而实现单向导湿的功能,保证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常用的单向导湿织物制备方法多为非连续式,而采用在线喷涂的方法将拒水剂整理在织物内层,是一种连续式的工艺,制备出的单向导湿织物具备高效短流程的特点。本课题以外层原棉内层涤纶的纬编双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喷涂的方法,将拒水剂整理到织物的内层,经过一系列处理,在缩短所需制备流程的前提下,得到具有单向导湿效果的织物。设计三种实验方案对织物进行处理,其主要流程分别为:(1)前处理(煮练)→染色→在线喷涂整理(拒水);(2)在线喷涂整理→前处理→染色→单面吸湿速干整理;(3)前处理→在线喷涂整理→染色→单面吸湿速干整理。首先,对在线喷涂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以静态接触角和保水率作为评判指标,得出最佳条件:拒水剂用量为50%(o.w.f.),喷涂速率为0.10m L/s、喷涂距离为10cm。其次,针对方案(2)和方案(3)中的前处理和在线喷涂整理的顺序,选择对织物先煮练后拒水和先拒水后煮练两种实验方案进行对比,用液态水分管理测试仪(MMT)测试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探讨煮练对拒水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两种方案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制备出了最佳工艺条件下的单向导湿织物。对通过上述流程所制备出的单向导湿织物,采用活性橙5或分散蓝对其进行染色,获得经活性橙5上染外层(棉)或经分散蓝上染内层(涤纶)的两种不同颜色的织物。用分光测试仪对所染织物的颜色指标(K/S值及L*、a*、b*)进行表征,用MMT对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进行测试,研究在线喷涂整理是否会影响织物后续的染色效果,以及染色的工艺条件是否会影响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上述颜色指标及对应MMT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线喷涂整理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很小,染色对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也很小。对织物进行单面吸湿速干整理,研究吸湿速干整理对单向导湿效果的影响。最后,用MMT对织物的单向导湿性能进行测试,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吸湿速干整理剂浓度为1%(o.w.f.),焙烘温度为160℃,焙烘时间为90s。

熊晶晶[2](2021)在《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吸湿快干类纺织品的不断研发,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服用类纺织品越来越青睐使用具有优良吸湿排汗性能的面料。织物吸湿、导湿速度越快,自然状态下经润湿后越易恢复干燥,人体在运动或高温高湿环境下着装时,可减少闷热、汗液粘黏等穿着不适感,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织物的导湿能力与其吸湿快干性能密切相关,对织物湿传递过程的研究以及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的测试与评定等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使用传统滴液法测试织物导湿性能时,借助相机获取织物润湿图像,首先针对织物图像特点,提出可以有效提取织物润湿区域及特征值的处理算法;然后通过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润湿面积测试结果的稳定性,确定合适的滴液高度、单次滴液量、采样数量等试验参数;按照规范的试验方法,对不同类型的34种织物进行了导湿性能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探讨了原料、纱线、织物结构及后整理工艺等因素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规律,验证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织物润湿面积动态变化曲线,提取表征织物动态导湿性能的评价指标,探索建立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织物润湿图像处理方法:利用同态滤波和高斯滤波对织物润湿图像进行预处理,可解决织物润湿图像亮度过暗和其他噪声问题,减小织物表面纹理结构对图像分割造成的干扰,再经阈值分割可有效提取出织物润湿区域及润湿面积值。(2)优化了滴液试验条件及采样方法:滴液试验可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液体,需对所用液体的表面张力进行说明,当滴液高度设置为2 cm、单次滴液量为40μL、按圆形轨迹变换滴液位置重复试验5次时,测得的织物润湿面积数据稳定性较好。(3)图像法测试结果表明的不同因素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已有研究结论相符,验证了测试方法的有效性:纤维原料对织物的导湿性能影响较大,亲水性纤维素纤维织物表现出优良的吸湿导湿性能;异形涤纶纤维较普通圆形截面的涤纶纤维表现出更好的导湿性能,异形度越大,织物吸湿导湿速度越快;不同纺纱方式的涤纶织物导湿性能差异不大,但较蓬松的涡流纺织物较环锭纺和赛络纺导湿性更好;纱线细度、织物组织和密度与织物紧度、孔隙分布密切相关,对织物导湿性能影响较大,密度较小的缎纹织物和斜纹织物吸湿导湿性能较好,而高支高密的平纹或方平织物导湿性能极差;经疏水整理的棉织物润湿性能变差,当疏水整理剂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浓度增大到1%时,织物难以被润湿,润湿面积接近为0。(4)初步形成了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与评价体系:利用织物动态润湿面积变化曲线,提取出可表征织物动态导湿性能的评价指标,包括吸湿速率、快速导湿时间、快速导湿面积、缓慢导湿时间和最大润湿面积。按照现有标准对34种不同织物的动态水分传递性能进行测试与评级,参考织物性能评级结果,探索建立了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与评定标准。

费小妹[3](2021)在《棉型织物抗菌导湿复合功能整理研究》文中指出棉织物作为一种丰富的绿色天然纤维产品,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良好的穿着舒适性,保暖性及吸湿性能,穿着应用最广。棉织物虽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但其排汗性能较差,在人体大量出汗时,棉织物不能迅速将汗液排出,使织物容易粘在皮肤上而使人体产生不适感,而且,由于棉织物极易吸收水分又不能将水分迅速排出,这样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容易在其表面生长。这不仅降低了棉织物的穿着舒适度,还会使棉织物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本文对棉织物进行了抗菌、导湿复合功能整理。壳聚糖作为天然大分子聚合物,其在抑菌方面与其他抗菌剂相比具有抗菌谱广、灭菌率高、无毒等优点,本文选用壳聚糖对棉织物进行抗菌处理。首先采用过氧化氢在乙酸均相体系中降解高分子量的壳聚糖。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获得的分子量不同的壳聚糖的黏度和抗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最佳的降解条件为:过氧化氢浓度为1%,醋酸浓度为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min。通过用无纺布浸润壳聚糖溶液,然后将织物面压无纺布使得壳聚糖溶液面移到织物上,测试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透气性、硬挺度、顶破强力、芯吸高度。综合以上测试结果以及对织物的手感的综合评价得到的壳聚糖最佳整理浓度为5g/L。单向导湿整理是依据织物内外两侧亲疏水性不同而引起的差动毛细效应原理,使得汗液能够从织物内侧传输到织物外侧并且不易发生反渗,汗液在织物外侧迅速挥发,使棉织物的穿着舒适性的到极大的提升。本文针对贴皮肤棉织物的应用特点,选择两种对人体无害的棉纤维疏水处理剂5003、R3,经初步试验处理织物,对织物进行滴水扩散实验及透气性测试,选择出效果较为优良且对织物手感影响较小的疏水剂5003继续试验。通过将图案打印到A4纸上,然后覆膜镂空,用喷雾装置将整理液模拟喷墨打印的方式整理到织物上,获得抗菌导湿复合功能织物。通过测试不同工艺整理织物内外层的浸湿时间、吸水速率、浸湿面最大半径、液态水分扩散速度,累积单向传递能力以及整体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优选出最佳的整理工艺为:疏水剂浓度:20g/L,整理面积:60%,喷雾次数:200次,150℃焙烘5min。课题对用最佳工艺整理的织物进行了耐洗性测试,并测试了洗涤30次后织物的抗菌率及吸湿排汗速干性,测试结果表明交联剂浓度为6g/L时,织物的耐洗性能最好。最后对整理后织物的外观性能吸湿排汗性能进行了综合表征,结果表明,整理后的织物吸湿性有略微下降,但排汗速干性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织物的手感及外观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雷敏,李毓陵,马颜雪,程隆棣,周峰[4](2020)在《织物散湿性能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为有效评价织物的散湿功能,获得性能优异的热湿舒适性产品,探究了纺织品散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出汗速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纤维组成、纤维形貌、织物结构等内部因素。然后从散湿性能测试的国际标准及测量指标、室温散湿测试、加热散湿测试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现有检测标准与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该通过搭建可模拟真实人体微气候与外界环境的热湿检测装置,系统地分析环境因素与织物性能对散湿的影响,研究散湿过程的传热传质机制,为织物性能优化与舒适性面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张玉莹[5](2020)在《纺织基定向高导湿柔性电渗泵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纺织品的发展对其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水分管理在提高智能纺织品的舒适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外有关单向导湿织物的设计原理大都是利用差动毛细效应使汗液从里侧被吸附到织物外侧,从而达到吸湿排汗效果。然而,其导湿过程被动、无法对导湿过程及通量进行明确的可控操作,所以其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学科交叉应用成为智能纺织品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本课题引入一种新颖的导湿理论——电渗原理,利用纺织基电极层层自组装电渗泵,基于纳米多孔膜微通道中微流控双电子层的原理在低压(1V~12V)驱动下通过电渗流带动和控制水分的传输。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由于电渗泵的电极通常为硬质金属,所以使其难以用于智能可穿戴中,为了解决电极柔性的问题,本课题以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作为导电功能整理剂,水溶性聚氨酯(WPU)作为粘合材料,二者溶液按照4:1混合,然后通过高压喷涂技术在纯棉无纺布各纤维表面形成均匀的导电层(10次高压喷涂后织物表面电导率为50~60Ω/cm2),获得PEDOT:PSS改性棉质无纺布。随后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将制备的纺织基PEDOT:PSS电极与径迹蚀刻聚碳酸酯膜(PC膜)通过热压粘合技术制备电渗透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导水作用,平均质量通量为2.76mg?min-1?cm-2?V-1(驱动电压9 V~12 V)。(2)为了进一步提高织物的导电性及所制备的电渗泵具有更高的导湿通量,本课题采用石墨烯(0.1 g/mL)作为导电功能整理剂,通过浸渍涂层的方式在纯棉无纺布各纤维表面形成均匀的导电层(5次浸渍涂层后织物表面电导率为10~15Ω/cm2),获得石墨烯改性纯棉无纺布,随后将其组装电渗透复合材料并进一步研究其导水性能。研究发现,石墨烯改性的棉质无纺布导水性能有所提升,平均质量通量可达到4.64mg?min-1?cm-2?V-1(驱动电压7 V~10 V)。(3)由于高压喷涂和浸渍涂层的方法所制备的纺织基电极存在导电层脱落的问题,因此我们又采用碳纤维和镀镍金属无纺布作为纺织基电极,组装具有非对称电极的电渗复合材料。该组合不仅具有良好的导水作用,其平均质量通量高达23.49mg?min-1?cm-2?V-1(驱动电压1 V~6 V),而且其耐久性更是尤为突出,可以长时间(≥48h)浸泡在水中而保持其性能不发生改变,还可以在一定弯折角度内(0~150°)重复弯折至少500次,该材料不被破坏。作为概念验证,我们将可穿戴式电渗复合材料应用于运动鞋垫和运动服,以实现持久、充分的定向水分传输。这种水分传输可穿戴设备在诸如智能服装和医疗防护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总之,电渗原理的引入使得织物可以实现定向的、高通量的、持久的导湿效果,并且通过PEDOT:PSS及石墨烯对棉织物进行导电处理及选用碳纤维和镀镍金属无纺布,制备出纺织基柔性电极,使得电渗泵可以应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实现了多学科交叉来研究智能纺织品的目的。

颜奥林[6](2020)在《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及综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创新的纺织技术和多样化的生活水平改变了织物的需求。如今,纺织品的舒适性,尤其是热湿舒适性已经成为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的主题。但是对于织物热湿舒适性的研究,还没有系统的揭示纤维—纱线—织物等方面的影响效应,并且由于针织面料的可延展性和柔软性,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较好,人们的研究重心在于针织面料,对于机织面料的热湿舒适性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纤维性状、纺纱参数、织物参数三个方面出发,采取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上机织造了13种纬平针针织试样和13种2/2左斜的机织试样。通过对试样的各项基础性能指标和热湿舒适性指标的测试,采用SAS软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的主要因素,综合评价织物的热湿舒适性优劣。以纤维异形度为影响因素,分别选择纤维横截面为圆形、扁平形、三角形、十字形、哑铃形的5种涤纶纤维,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横、纵形态的观察。同时将这5种纤维与普通涤纶纤维以80:20的混纺比进行混纺,得到5种线密度均为19.4tex的混纺涤纶纱。通过上机织造,织成组织结构分别为纬平针的针织面料和2/2左斜的机织面料,这十种试样的纱线线密度、纺纱方式、纤维种类均相同。测试面料的透气性、透湿性等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对两种组织结构的面料而言,随着纤维异形度的增大,织物的透气性增加、透湿性增加、芯吸高度增加、保温率降低。由于机织试样的面密度大于针织试样,针织试样的透气性远大于机织试样,透湿性大于机织面料,保温性小于机织面料,芯吸高度两种面料相差不大。哑铃形纱线织得的面料热湿舒适综合性能最佳。以纤维种类为影响因素,选择纱线线密度均为14.8tex的纯棉纤维、竹浆纤维、纯莫代尔纤维、棉/竹纤维(50/50)、棉/莫代尔纤维(50/50),制成组织结构分别为纬平针的针织面料和2/2左斜的机织面料,这十种试样的纱线线密度、纺纱方式均相同。分别测试了试样的热阻、湿阻、透气、透湿和保温性等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公式。结果表明纤维种类对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影响显着,对于相同组织结构不同原料的试样,莫代尔纤维织得的面料透气性、保暖性和导湿性最好,棉纤维面料的透湿性最好;而对于相同原料不同组织结构的试样,针织面料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大于机织面料,保温率和导湿性小于机织面料。在织物相同结构参数下,莫代尔纤维的热湿舒适性明显优于其他纤维种类。以纺纱方式为影响因素,比较分析了环锭纺、涡流纺和赛络纺的成纱原理和纱线内部结构,选择使用环锭纺、涡流纺和赛络纺纺制的线密度均为19.4tex的涤纶纱线,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三种纱线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并将这三种纱线织成组织结构分别为纬平针的针织面料和2/2左斜的机织面料,这六种试样的纱线线密度、纤维种类均相同。测试了试样的透气透湿、垂直芯吸和保温性等热湿舒适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组织结构不同纺纱方式的试样,涡流纺试样的透气率分别高于赛络纺试样和涡流纺试样的35.22%、21.79%;透湿量分别高于这两种试样的5.93%、4.73%;30 min时的芯吸高度分别高于这两种试样的22.79%、15.44%;湿阻最小。环锭纺试样的保温率分别高于涡流纺试样和赛络纺试样的10.70%、16.87%,热阻最大。对于相同纺纱方式不同组织结构的试样,针织面料的透气性和透湿性大于机织面料,保温率和导湿性小于机织面料。涡流纺织物的热湿舒适综合性能最好。

张琳[7](2019)在《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织物芯吸效应的影响》文中指出异形截面纤维的特殊形状,能有效地将肌肤表面的汗水和湿气吸收并快速传输至表面,达到吸湿快干和吸湿凉爽的效果。由于异形截面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吸湿快干内衣、吸湿凉爽夏季织物和运动服等,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创造了优越条件。异形截面纤维织物需要经过退浆处理以满足印染的要求。目前退浆的方式主要有碱退法、酶退法、氧化剂退法及酸退法。异形截面纤维代表品种有Coolsmart、Coolplus、Coolmax等,因其结构组成为聚酯,所以浆纱或浆丝时通常采用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及聚酯为浆料。退浆工艺是影响异性截面纤维纱线及织物芯吸效应的关键工序。本课题从异性截面纤维纱线及其织物的吸湿快干、吸湿凉爽机理出发,深入研究了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纱线和织物芯吸效应、力学性能及表面形态的影响,旨在获得合理的退浆工艺,达到退浆后异形截面纤维织物依具有良好芯吸效应的目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针对异性截面纤维的代表品种之一Coolsmart纤维进行了研究:(1)通过扫描电镜(SEM)研究了Coolsmart纤维的纵向表面及横截面特征。Coolsmart纤维的纵向表面研究表明,沿纤维纵向有四道沟槽,根据毛细管芯吸原理,液体沿着纤维表面沟槽进行扩散,从而纤维具有吸湿排汗的性能,同时沟槽中有堆积物,能谱(EDS)分析得出Coolsmart纤维沟槽中的堆积物主要为齐聚物,齐聚物的存在会堵塞水分传输通道,影响纤维的吸湿排汗性;Coolsmart纤维的横截面研究表明,Coolsmart纤维横截面为“十”字形。(2)分别采用清水处理工艺及碱处理工艺对Coolsmart纤维进行处理,经对比发现,碱处理工艺能更好的去除Coolsmart纤维沟槽中的齐聚物,增强纤维纱线的芯吸、润湿性能,当NaOH的质量分数在4%左右时,纱线的芯吸效果最好。考虑到该织物需要通过碱退浆满足印染的需求,本课题将齐聚物的去除工序与退浆工序合并,从而达到节省工序,节能环保的目的。(3)考虑异形截面聚酯纱线的特殊性,采用3种浆料配方进行上浆实践。研究碱退浆工艺,测试退浆后纱线芯吸高度及强力等性能。结果表明,退浆后纱线的芯吸高度提升,强力有所下降,合理的异形截面聚酯纱线退浆工艺参数为:NaOH质量分数4%、处理时间50 min。SEM测试表明,纤维间的浆料被清理干净,纤维沟槽内的齐聚物也与碱发生反应被清除。(4)碱退浆工艺对Coolsmart/C(50/50)织物芯吸效应、失重率及强伸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在退浆工艺参数中,影响最大的是碱液的质量分数。碱处理能有效的改善织物的芯吸效应,其导水性能明显优于未处理织物,但强伸性能有所下降。为了保证织物的各项性能,合理的异形截面聚酯纤维/棉混纺织物的退浆工艺为:NaOH质量分数2%、处理时间30 min。织物的经/纬向芯吸能力与织物的经/纬密度有关,当经向密度大于纬向密度时,经向织物的芯吸高度大于纬向织物的芯吸高度。图38幅,表54个,参考文献99篇

贾常林[8](2019)在《单向导湿纯棉织物的制备及其吸湿凉爽性能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着装理念早已发生改变,对于衣物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追求它们的外观以及耐用性能,而是希望穿着的衣服具有更加优异的舒适性。在闷热的季节,人们迫切需要吸湿凉爽性能优异的衣服,提高织物的吸湿凉爽功能对纺织品研究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概述了吸湿凉爽织物研究现状。从织物的导热和导湿机理出发,阐述了影响织物导热性能和导湿性能的因素。织物内的热量传递主要是依靠热传导的形式进行的,可以通过热导率来表征织物的导热能力。织物之间的水分传递主要受到毛细效应的影响,可以通过增加织物两侧亲疏水性能的差异,使得织物具有更强的毛细效应。棉纤维作为性能优异的天然纤维素纤维,虽然吸湿性好,但导湿性差、热导率较低。本论文通过两步整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处理,先采用分散均匀的纳米ZnO分散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然后通过筛网印制工艺对棉织物进行单面的不连续疏水整理,制备了吸湿凉爽性能优异的单向导湿凉爽织物。针对纳米ZnO的易团聚,影响织物整理的问题,本论文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和分散剂在超声作用下对纳米ZnO溶液进行分散处理。通过对纳米ZnO分散工艺的探究,制备了平均纳米粒径为320.2 nm,PDI(分散指数)为0.159的均一稳定的分散液。探究纳米ZnO整理液的质量浓度、浸渍时间、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因素对织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测试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得出纳米ZnO对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并获得了抗紫外线性能优异的棉织物。通过SEM、FTIR、XRD等测试手段观察棉织物的表观形貌和结构,证明了纳米ZnO成功的整理在棉织物上。为了获得单向导湿性能优异的织物,本论文设计了三种不同亲疏水比例的筛网印制图案,通过MMT(液态水分管理性能)、芯吸高度、蒸发速率等测试对两步整理工艺后的棉织物进行了性能分析,综合分析得出在筛网印制图案的亲疏水比例为50%的时候,棉织物具有更好的热湿舒适性,且该整理工艺下的棉织物的单向导湿指数为380.37,表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单向导湿能力。通过对两步整理工艺后棉织物的热导率、接触瞬间凉感进行测试,发现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更好的导热性,较原棉的热导率高出50%,经两步整理工艺后的织物的qmax(接触冷暖感系数)为0.184 J/(cm2·S),表明该织物具有接触瞬间凉感性能。通过模拟纯棉织物在人体温度下的导热情况,采用FLIR红外照相机对织物表面的温度进行测定,发现经过两步整理工艺后的棉织物有着更好的导热性。对整理后织物的其它物理性能如白度、顶破强力等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本论文的整理工艺不会影响织物的白度,但顶破强力略有下降。

周青青[9](2019)在《含棉织物导湿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织物吸湿导湿性能研究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且成果颇丰。目前市面上的吸湿排汗面料多由改性后导湿性能优良的化学纤维构成,可为从事剧烈运动或环境温度高而大量出汗的穿着者提供必要的舒适性能。而日常生活中人们更青睐棉纤维制成的服装。棉织物天然环保、且在穿着者处于人体舒适温度环境/无汗的情况下提供优异的舒适性,但在人体出汗时容易吸附汗液紧贴皮肤而产生湿冷感,不舒适也影响美观。因而融合导湿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优势,研制适用更宽人体出汗程度或更宽环境温度变化范围的舒适面料将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本课题从天然棉织物服用面料的角度出发,通过导湿化学纤维的适量引入,探索含棉导湿服用面料的可行性以及面料中棉纤维的合理含量;并致力于实现含棉织物导湿过程的合理化表征,为含棉导湿服用面料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设计并上机试织了5块经纱均为棉,纬向为不同“棉/导湿涤纶Coolbst”的平纹交织面料,每块面料中棉纤维含量在50%100%之间,测试分析其导湿性能并得出结论:含棉导湿面料的开发具有可行性,但由于织物导湿性能与面料中含棉量呈高度负相关关系因而需要合理谨慎选择织物中棉纤维的含量;同时配合导湿纤维的适量引入,使得所设计的面料在保留棉织物舒适性的前提下同样拥有良好的导湿性能。然后基于试织的面料以及搜取的不同棉纤维含量(50%100%)的面料样品的实测导湿性能测试数据,分别从经典模型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的角度,探索更合理的表征含棉织物吸湿导湿过程的数学模型。现有的导湿模型忽略了纺织材料结构的复杂性,且不能有效表征棉纤维其润湿溶胀特性对毛细管直径的影响而与实际存在差距。本文将借助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方法,利用概率分布的形式模拟纺织材料毛细结构的不匀以及棉纤维在吸湿导湿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构建合理的含棉织物导湿概率模型。其中概率模型建立的前提是性能函数的确定以及变量参数分布的定义。经典模型分析是基于Washburn方程。借助Monte Carlo模拟方法定量分析其局限性;然后通过变量及参数的引入对方程局限性进行针对性修正,并分别借助Matlab和Origin获得各变量及参数的拟合分布函数,从而得到修正后的Washburn概率模型。线性回归分析则是在统计软件Minitab上针对自制和搜集的样本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分类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得到不同棉纤维含量(50%100%)、不同纬向纤维组成(棉/超细涤纶、棉/异形截面涤纶Coolbst、棉)织物其芯吸高度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并假定分布类型和CV值得到结构参数织物紧度的分布函数;从而得到三类织物的多元线性回归概率模型。基于所构建的概率模型进行Monte Carlo模拟实验,并与样品实测实验数据对比,发现修正后的Washburn概率模型在一定条件下能有效表征含棉织物遇液态水后的芯吸过程;而多元线性回归概率模型能在一定范围内反映织物中各结构参数以及织物中纤维组成类型的不同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最后另外搜集棉纤维含量同样在50%100%范围内,但不同规格的含棉织物作为样品,并扩大实验条件范围分别进行实测和Monte Carlo模拟实验,检验两个模型进一步扩展和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修正后Washburn概率模型能有效预测芯吸时间范围0-30min内含棉织物芯吸高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所构建的回归概率模型对于指定的3类面料导湿能力的预测准确性也得到进一步验证。两个导湿概率模型的建立从不同角度实现数值化表征了含棉织物的吸湿导湿过程,实现用概率分布的形式表征织物毛细结构的不匀及遇湿不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为含棉导湿面料的研发与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并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王欢,李艳梅[10](2019)在《适应高湿热环境的导湿快干服装》文中研究表明针对高湿热环境中人群对于导湿快干服装的迫切需求,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跨学科研究法对导湿快干服装开发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依据国内外服装热湿舒适性研究的相关成果,探析导湿快干服装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系列适合导湿快干服装的设计方法、测试仪器和测试方法、综合评价方法,为功能性导湿快干服装的开发、设计、生产提供指导借鉴,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运动服导湿快干性能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动服导湿快干性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在线喷涂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服装舒适性能的研究现状
    1.2 国内外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进展
        1.2.1 织物热湿传递机理
        1.2.2 液态水在织物中的传递与扩散
    1.3 国内外单向导湿织物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3.1 国内外单向导湿理论的研究
        1.3.2 单向导湿织物的结构要求
        1.3.3 单向导湿织物的制备方法
    1.4 研究方案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工艺路线
        1.4.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2 织物前处理及在线喷涂整理的工艺研究
    2.1 单向导湿织物的制备
        2.1.1 材料
        2.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2.1.3 实验方案设计
        2.1.4 性能的测试
    2.2 在线喷涂整理的工艺研究
        2.2.1 助剂的选择及处方
        2.2.2 在线喷涂整理的工艺条件
        2.2.3 在线喷涂整理的工艺参数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前处理对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
        2.3.2 前处理对织物综合导湿性能的影响
        2.3.3 拒水剂浓度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2.3.4 前处理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2.3.5 在线喷涂整理工艺条件正交试验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单向导湿织物的染色研究
    3.1 单向导湿织物的染色
        3.1.1 材料
        3.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3.1.3 染色工艺
        3.1.4 实验方案设计
        3.1.5 性能的测试
        3.1.6 染料标准曲线的测定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2.1 活性橙5 染料用量对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
        3.2.2 活性橙5 染料对织物上染率及固色率的影响
        3.2.3 活性橙5 染料对织物颜色指标的影响
        3.2.4 活性橙5 染色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3.2.5 分散蓝染料对织物染色上染率及固色率的影响
        3.2.6 分散蓝染料对织物颜色指标的影响
        3.2.7 分散蓝染色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吸湿速干整理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4.1 单向导湿织物的吸湿速干整理
        4.1.1 材料
        4.1.2 试剂及仪器设备
        4.1.3 工艺流程
        4.1.4 性能的测试
    4.2 结果分析与讨论
        4.2.1 吸湿速干整理剂浓度对织物单向导湿性能的影响
        4.2.2 拒水剂在线喷涂整理对吸湿速干整理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织物导湿性能的测试与评定
        1.2.1 织物导湿性能测试方法
        1.2.2 织物导湿性能评定方法
        1.2.3 织物导湿性能新型测试方法
    1.3 图像技术在纺织品检测中的应用
        1.3.1 图像技术在纤维检测中的应用
        1.3.2 图像技术在纱线检测中的应用
        1.3.3 图像技术在织物检测中的应用
    1.4 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导湿性能测试研究进展
        1.4.1 国外研究进展
        1.4.2 国内研究进展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织物润湿图像的采集与处理
    2.1 织物润湿图像采集
    2.2 织物润湿图像预处理
        2.2.1 图像增强
        2.2.2 图像平滑
    2.3 织物润湿区域提取
        2.3.1 图像分割
        2.3.2 润湿区域提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织物动态导湿性能图像测试系统构建
    3.1 图像采集控制界面
    3.2 测试装置
        3.2.1 装置结构
        3.2.2 装置搭建与校准
    3.3 滴液试验条件优化
        3.3.1 测试液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3.2 单次滴液量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3.3 滴液高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3.4 采样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4 织物导湿性能测试步骤
        3.4.1 试样预处理
        3.4.2 测试步骤
    3.5 图像法测试的不同织物导湿性能差异
        3.5.1 不同纤维原料的织物导湿性能差异
        3.5.2 不同纱线结构的织物导湿性能差异
        3.5.3 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导湿性能差异
        3.5.4 不同后整理工艺的织物导湿性能差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与评定
    4.1 动态评价指标的提取与表征
        4.1.1 动态评价指标提取
        4.1.2 评价指标测试结果
    4.2 织物动态水分传递性能测试
        4.2.1 试验设备与方法
        4.2.2 织物动态水分传递性能测试与评级
    4.3 织物动态导湿性能评定标准的建立
        4.3.1 评价指标对比
        4.3.2 评级标准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棉型织物抗菌导湿复合功能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纺织品的抗菌研究
        1.2.1 抗菌剂的介绍
        1.2.2 壳聚糖的抗菌性能及机理
        1.2.3 纺织品抗菌测试方法
    1.3 纺织品单向导湿的研究
        1.3.1 单向导湿的传导理论
        1.3.2 单向导湿的实现途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及织物抗菌整理
    2.1 前言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材料及药品
    2.4 壳聚糖溶液的制备
        2.4.1 制备方法
        2.4.2 结果与讨论
    2.5 织物抗菌整理
        2.5.1 棉织物清洁处理
        2.5.2 织物抗菌整理
        2.5.3 织物的抗菌性检测
        2.5.4 壳聚糖溶液浓度对织物其他性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棉织物单向导湿舒适性整理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及材料
    3.3 单向导湿疏水剂的优选试验
        3.3.1 疏水剂的成分选择
        3.3.2 棉织物疏水处理
        3.3.3 棉织物滴水扩散试验与结果分析
        3.3.4 织物透气性测试与结果分析
        3.3.5 织物手感评定与结果
    3.4 棉织物单向导湿热湿舒适整理
        3.4.1 单面区域整理面积设计原理
    3.5 疏水剂溶液直接数码喷印试验
    3.6 疏水剂溶液喷雾法整理棉织物
        3.6.1 喷雾量的控制
        3.6.2 棉织物单面区域整理优化
    3.7 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测试
        3.7.1 测试方法及评价指标
        3.7.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导湿抗菌复合棉织物整理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抗菌加导湿复合棉织物整理
    4.3 整理与未整理织物性能测试与表征
        4.3.1 抗菌性能
        4.3.2 吸湿排汗速干性能
    4.4 织物的耐洗性整理及评价
    4.5 织物的滴水试验
    4.6 织物KES风格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织物散湿性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织物散湿性能的影响因素
    1.1 内部因素
    1.2外部因素
2 织物散湿性能的检测
    2.1 室温散湿测试
        2.1.1 透湿杯法
        2.1.2 滴水称量法
        2.1.3 模拟出汗法
    2.2 加热散湿测试
        2.2.1 加热干燥法
        2.2.2 仿人体法
3 结束语

(5)纺织基定向高导湿柔性电渗泵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单向导湿纺织品概述
        1.2.1 单向导湿纺织品研究背景及意义
        1.2.2 单向导湿纺织品研究现状
    1.3 电渗泵概述
        1.3.1 电渗泵原理及分类
        1.3.2 电渗泵研究现状
    1.4 柔性电渗泵概述
        1.4.1 柔性电渗泵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柔性导电纤维在智能纺织品领域应用
    1.5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1.5.1 课题研究目的
        1.5.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PEDOT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PEDOT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PEDOT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EDOT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电极微观结构与形貌
        2.4.2 PEDOT:PSS化学结构
        2.4.3 PEDOT:PSS电极电渗泵水通量性能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与表征
    3.1 引言
    3.2 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极微观结构与形貌
        3.4.2 石墨烯改性柔性电极化学结构和水接触角
        3.4.3 石墨烯改性纤维素无纺布基柔性电渗泵水通量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纤维/金属无纺布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碳纤维/金属无纺布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制备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碳纤维/金属无纺布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材料形貌表征及电导率
        4.4.2 电极组合选择及亲疏水性能
        4.4.3 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水通量性能
        4.4.4 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耐久性
        4.4.5 纺织基非对称电极柔性电渗泵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织物热湿舒适性
        1.2.1 织物热湿舒适性的概念
        1.2.2 织物热湿舒适性的研究发展
    1.3 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1.3.1 微观层
        1.3.2 介观层
        1.3.3 宏观层
    1.4 织物热湿舒适性评价体系
        1.4.1 客观评价体系
        1.4.2 主观评价体系
        1.4.3 综合评价体系
    1.5 湿传递机理研究
        1.5.1 纱线湿传递机理研究
        1.5.2 织物湿传递机理研究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6.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设备
    2.2 试样的上机织造
        2.2.1 针织面料
        2.2.2 机织面料
    2.3 纱线性能测试
        2.3.1 拉伸性能测试
        2.3.2 纱线毛羽测试
    2.4 面料的基本性能测试
        2.4.1 平方米克重测试
        2.4.2 厚度测试
        2.4.3 密度测试
    2.5 面料的热湿舒适性能测试
        2.5.1 透气性测试
        2.5.2 透湿性测试
        2.5.3 保温性测试
        2.5.4 芯吸高度测试
        2.5.5 热阻、湿阻测试
第三章 纤维异形度对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
    3.1 纤维异形度的选择
        3.1.1 纤维形态观察
        3.1.2 纤维异形度的计算
    3.2 纤维异形度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3.3 纤维异形度对面料性能的影响
        3.3.1 透气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3.2 透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3.3 保温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3.4 导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3.3.5 热、湿阻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综合评价
        3.4.1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3.4.2 单因素方差分析
        3.4.3 主成分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素纤维种类对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
    4.1 纤维原料的选择
        4.1.1 棉纤维
        4.1.2 竹纤维
        4.1.3 莫代尔纤维
    4.2 纤维种类对面料性能的影响
        4.2.1 透气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4.2.2 透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4.2.3 保温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4.2.4 导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4.2.5 热、湿阻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综合评价
        4.3.1 单因素方差分析
        4.3.2 主成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纺纱方式对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影响
    5.1 纺纱方式的选择
        5.1.1 环锭纺
        5.1.2 涡流纺
        5.1.3 赛络纺
    5.2 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5.2.1 纱线表面形态观察
        5.2.2 纱线性能分析
    5.3 纺纱方式对面料性能的影响
        5.3.1 透气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3.2 透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3.3 保温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3.4 导湿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5.3.5 热、湿阻测试结果与分析
    5.4 综合评价
        5.4.1 单因素方差分析
        5.4.2 主成分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织物芯吸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芯吸机理、异形截面纱所用浆料和退浆原理
        1.2.1 芯吸机理
        1.2.2 异形截面纱所用浆料
        1.2.3 退浆原理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异形截面纤维的研究现状
        1.3.2 异形截面浆纱的研究现状
        1.3.3 异形截面纱线退浆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创新点
2 异形截面纱线的性能研究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清水处理工艺
        2.2.2 碱处理工艺
    2.3 表征与测试
        2.3.1 红外光谱分析(FTIR-ATR)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纱线的芯吸效应
        2.3.4 纱线的力学性能
        2.3.5 纱线的接触角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oolsmart纱线的红外光谱
        2.4.2 Coolsmart纤维纱线表面形态结构
        2.4.3 清水处理工艺与碱处理工艺对Coolsmart纱线性能的影响
        2.4.4 碱处理对Coolsmart纱线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异形截面纱线上浆实践
    3.1 实验原料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3 浆纱性能表征与测试
        3.3.1 浆液性能测试
        3.3.2 浆膜性能测试
        3.3.3 浆纱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浆液性能
        3.4.2 浆膜性能
        3.4.3 浆纱性能
    3.5 本章小结
4 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纱线芯吸效应的影响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3 表征与测试
        4.3.1 退浆率
        4.3.2 芯吸效应
        4.3.3 强伸性能
        4.3.4 退浆废水COD值的测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退浆时碱用量对纱线芯吸高度、退浆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退浆时处理时间对纱线芯吸效应、退浆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退浆废水中的COD值
    4.5 本章小结
5 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织物芯吸效应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3 表征与测试
        5.3.1 织物失重率
        5.3.2 织物厚度
        5.3.3 织物芯吸高度
        5.3.4 织物强伸性能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碱用量对织物芯吸效应、失重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4.2 退浆时处理时间对织物芯吸效应、失重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8)单向导湿纯棉织物的制备及其吸湿凉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吸湿凉爽织物的概述
        1.2.1 吸湿凉爽织物的简介
        1.2.2 不同类型的吸湿凉爽织物
        1.2.3 织物的导热机理
        1.2.4 织物的导湿机理
    1.3 单向导湿织物的概述
        1.3.1 单向导湿织物的机理
        1.3.2 单向导湿织物的制备
    1.4 纳米ZnO概述
        1.4.1 纳米ZnO的性能及应用
        1.4.2 纳米ZnO的分散性研究概述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意义
2 实验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纳米ZnO分散性能影响因素探究实验
    2.3 纳米ZnO对纯棉织物的整理工艺
    2.4 单向导湿整理工艺
        2.4.1 不同亲疏水比例筛网印制图案的设计
        2.4.2 疏水印制浆料的制备
        2.4.3 织物的疏水整理
    2.5 测试与表征
        2.5.1 粒径测试
        2.5.2 织物抗紫外性能测试
        2.5.3 红外光谱(FT-IR)测试
        2.5.4 X射线衍射(XRD)测试
        2.5.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2.5.6 芯吸高度测试
        2.5.7 水分蒸发速率测试
        2.5.8 接触角测试
        2.5.9 液态水分管理性能(MMT)测试
        2.5.10 热导率测试
        2.5.11 接触瞬间凉感测试
        2.5.12 织物的表面温度探测
        2.5.13 织物的导湿表观现象测试
        2.5.14 织物透气性测试
        2.5.15 白度的测试
        2.5.16 顶破强力测试
        2.5.17 耐水洗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纳米ZnO分散工艺优化
        3.1.1 影响纳米ZnO分散性能的单因素试验探讨
        3.1.2 影响纳米ZnO分散性能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3.2 纳米ZnO对纯棉织物的整理工艺参数探讨
        3.2.1 纳米ZnO对纯棉织物整理工艺的单因素试验
        3.2.2 纳米ZnO对棉织物整理工艺的多因素正交试验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2.4 红外光谱(FT-IR)
        3.2.5 X射线衍射(XRD)
        3.2.6 接触角分析
    3.3 单向导湿凉爽织物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3.1 织物芯吸高度
        3.3.2 水分蒸发速率
        3.3.3 织物的透气性
        3.3.4 液态水分管理性能(MMT)
        3.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3.6 接触角分析
        3.3.7 织物导湿表观现象
        3.3.8 热导率
        3.3.9 表面温度探测
        3.3.10 接触瞬间凉感性能
        3.3.11 织物的顶破强力及白度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撰写的论文
致谢

(9)含棉织物导湿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织物导湿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2 含棉导湿面料的制织及其性能测试与分析
    2.1 含棉导湿面料的设计与织造
    2.2 面料导湿性能测试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Washburn方程的含棉织物导湿概率模型的建立
    3.1 WASHBURN方程的介绍及其局限性
    3.2 WASHBURN方程的MONTE CARLO模拟
    3.3 WASHBURN方程的修正与概率模型的建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分类线性回归方法的含棉织物导湿概率模型的建立
    4.1 分类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
    4.2 分类线性回归概率模型的构建
    4.3 本章小结
5 含棉织物导湿概率模型的扩展及应用可行性分析
    5.1 WASHBURN修正方程概率模型的扩展
    5.2 分类多元线性回归概率模型的扩展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10)适应高湿热环境的导湿快干服装(论文提纲范文)

1 导湿快干服装的影响因素
    1.1 服装结构
    1.2 服装面料
    1.3 后整理
2 导湿快干服装设计方法
    2.1 开口设计
    2.2 宽松量设计
    2.3 合体性设计
    2.4 面料拼接设计
    2.5 口袋设计
3 导湿快干服装测试与评价
    3.1 测试阶段
    3.2 评价阶段
4 结束语

四、运动服导湿快干性能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在线喷涂的单向导湿针织面料制备[D]. 望潇.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1)
  • [2]基于图像技术的织物动态导湿性能测试研究[D]. 熊晶晶. 江南大学, 2021(01)
  • [3]棉型织物抗菌导湿复合功能整理研究[D]. 费小妹. 东华大学, 2021(01)
  • [4]织物散湿性能的研究进展[J]. 雷敏,李毓陵,马颜雪,程隆棣,周峰. 纺织学报, 2020(07)
  • [5]纺织基定向高导湿柔性电渗泵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玉莹. 青岛大学, 2020(01)
  • [6]纺织品热湿舒适性能测试及综合评价[D]. 颜奥林. 江南大学, 2020(01)
  • [7]退浆工艺对异形截面纤维织物芯吸效应的影响[D]. 张琳.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8]单向导湿纯棉织物的制备及其吸湿凉爽性能研究[D]. 贾常林. 东华大学, 2019(03)
  • [9]含棉织物导湿性能研究[D]. 周青青. 东华大学, 2019(01)
  • [10]适应高湿热环境的导湿快干服装[J]. 王欢,李艳梅. 毛纺科技, 2019(04)

标签:;  ;  ;  

运动服吸湿速干性能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