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明年下调部分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

韩国明年下调部分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

一、韩国明年下调部分我国水产品进口关税(论文文献综述)

金度勋[1](2021)在《国内否决者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旨在通过对韩国和日本两国国内行为体的政治行为的比较分析,考察韩日两国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呈现不同结果的原因。为此,论文采用双层博弈论和否决者理论的研究框架,并通过“获胜集合(Win-Set)”概念分析贸易谈判的过程,验证了三个国内政治因素——即“国内行为体的偏好及权力分布”、“国内政治制度”和“谈判代表的战略”——和农业贸易自由化水平之间存在着显着的相关关系,论文进而分析其因果逻辑。作者提出的假设是,韩日两国的农业政治经济结构塑造并影响着政府、国会等国内行为体的偏好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的设置,而国内行为体的偏好结构以及政治制度的设置又限制着韩日两国谈判代表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谈判中可能采取的战略,这最终决定了韩日两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谈判中所达成协议的内容。为检验这一假设,论文以韩国和日本两国所展开的八场谈判为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而言,作者将韩日两国的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分析,即1980-2000年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框架下的第一阶段和2000年代以来在自由贸易协定(FTA)框架下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韩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贸易自由化进程主要是由美国的压力引发,这一阶段的贸易谈判围绕大米、牛肉等重要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即“关税化(Tariff ication)”——问题所展开。在这一阶段,韩日两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牛肉和大米市场自由化谈判中得到不同的结果。其中,两国国内否决者对贸易自由化的偏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韩国,总统、政府各部门和国会等决策部门在这个阶段的偏好一致,他们坚决反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开放。这种偏好结构使得韩国的获胜集合规模很小,从而加强了政府抵制“外压(Foreign Pressure)”的谈判筹码,也使得韩国最终获得了近乎理想的谈判结果。相反,日本国内各行为体对农业贸易自由化形成了分散的偏好结构,即政府和执政党内部同时存在着对农业贸易自由化持赞成和反对立场的行为体。其中,支持自由化的行为体作为美国“沉默的盟友”通过说服国内鹰派等方式扩大了本国的获胜集合;他们通过扩大获胜集合并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的方式促进了日本的农业贸易自由化。在第二阶段,韩国和日本两国以自由贸易协定(FTA/EPA)的形式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但在这个阶段,由于韩日两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差异,两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中又展现了与第一阶段截然不同的面貌。具体而言,韩国的国内政治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国内行为体的偏好及权力分布方面,国内行为体对农业贸易自由化问题形成了分散的偏好结构,而且对外贸易谈判的权限集中于通商交涉本部,而标榜保护主义的农林水产部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在国内政治制度方面,在2008年出现的“一致政府”状态下,在野党的牵制能力处于弱势地位。这些国内政治因素的变化使得韩国同美国、欧盟等农业强国签订了高水平的自贸协定,从而大大开放了国内农产品进口市场。与此相反,日本在这个阶段的三个国内政治因素与第一阶段相比变化不大,这使得日本在这个阶段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谈判方面相对于韩国而言表现出保守的特征。在这个阶段,虽然日本政府在农业贸易谈判的政治制度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权力——如于2013年设立“TPP政府对策本部”并统一政府的对外贸易谈判权限,也成功地推进并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是农林水产省依然在“四省共同议长制度”下事实上长期控制着农业领域的贸易谈判权限,而且农林族议员通过农政“铁三角”在国内决策机制中仍发挥强大的影响力,这种情况一直约束着国内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水平,从而使日本在TPP谈判中成功地阻止了大米、小麦、猪牛肉、乳制品、糖类等五大“圣域”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综上,韩日两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中,韩国表现出先保守后开放的特征,而日本相对韩国而言表现出先开放后保守的特征。之所以韩日两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其因主要在于韩日两国三个国内政治因素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也就是说,韩日两国的国内政治因素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两国在农业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验证了三个国内政治因素跟自由贸易政策的协商结果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因果关系。特别地,在三个国内政治因素中,应该优先考虑“国内行为体的偏好和权力分布”,因为它对政治选择具有基础性的导向作用;其次,应考虑“国内政治制度”,如谈判权限是否集中、批准方面是否存在“分治政府”,因为这两方面的内容制约着政治家与谈判代表在政治抉择中的制度空间;再次,在前两大因素的基础上,探讨“谈判代表的战略”,相对而言,“谈判代表的战略”同时受到其他两大因素的制约,也就是说,“国内行为体的偏好及权力分布”和“国内政治制度”决定了“谈判代表的战略”是否能够作为重要变量以及其在谈判中所能发挥出的作用水平。

张晨[2](2020)在《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围绕农业及粮食问题而开展的农业政策制定可以说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政府行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当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始逐步向全球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方向发展,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活跃度逐步升高,相关领域内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因此,为维护其自身利益,作为世界主要粮食进口国的日本开始稳步推进农业政策的转向工作。战后的日本农业政策在《农业基本法》的指导下,共经历了60年代的“基本法农政”,70年代的“综合农政”以及之后的“地域农政”共三个主要阶段。进入到本世纪之后,日本的农业政策自小泉纯一郎内阁时期的“攻势型农政”,历经积极推进FTA/EPA谈判的民主党时期的农业政策,直至安倍晋三的“攻势型农林水产业”政策为止,以实现对既有的农业生产结构革新为目的,通过推动本国农产品出口,发展形成了极具“外向型”特征的“攻势型农业”。“攻势型农业”得以成型的重要基础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食粮法》与《食料·农业·农村基本法》的出台为标志,构建出的战后日本第二个农业政策制定框架。其与旧《农业基本法》的农业政策制定框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以新世纪日本农业政策转向为切入点,通过“国际粮食体制”理论所构建出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跳出传统分析日本农业问题只限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束缚,实践性地打通农业政策分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阻隔,探讨农业领域内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是如何影响战后日本农业政策的制定,分析并总结战后日本农业政策制定的特点。战后日本农业政策能够发生转向的前提实际上是基于日本政府不断地对早已不适应国际农业政治经济局势的既有农业政策进行的修正。因此,国际环境的变化对于日本农业政策的制定,已发展到起决定作用的程度。日本农业政策转向的经验在于其对国际环境变化的积极快速感知,而其教训也在于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消极迟滞应对。换句话讲,政府行为取向的形成就在于其自身与外界进行何种的互动之上。

周莹[3](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欧奕成[4](2020)在《关税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十年来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增长较快,不仅远高于同期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增速,也高于世界主要经济体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增速。2015年至2018年间中国关税部门多轮下调部分消费品进口的最惠国关税率,合理地调整关税成为了中国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贸易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近年来中国消费品进口平均关税水平的评价及其变化的成因、中国消费品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关税调整之间的关系、关税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该影响在不同的来源地国家和不同的品类之间的差别。首先,加权平均测算的结果表明:中国消费品进口关税水平并没有随着多轮的最惠国关税率下降而下降。为解释该问题,基于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利用2012年至2016年的跨期数据,将中国消费品进口关税水平变化的成因分解为税率效应和结构效应,发现:中国消费品总体关税水平的上升主要源自于进口份额变化而带来的结构效应,然而由最惠国关税率调整而带来的税率效应对其的作用却完全被抵消掉了。其次,通过分析中国消费品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关税调整的关系,发现其中三个矛盾:进口需求旺盛品类与降税品类不一致;来源地国家中的重点品类与降税品类不一致;主要来源地国家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不一致。Divisia动态分解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些矛盾。因此,若能够尽可能地剥离结构效应的影响,而突出税率效应的影响,那么中国消费品进口的降税效果可能会是显着的。再次,建立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影响因素模型,对2008年至2017年和20个来源地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消费品进口总体和分类的回归分析,发现:一方面,关税水平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即该影响会随来源地国家和品类的调整而改变:(1)受结构效应的影响,中国消费品总体的关税水平与其进口贸易正相关,从发达国家进口时这种正向作用更大,而发展中国家则不显着;(2)初级食品饮料和日用快速消费品的关税水平与其进口贸易负相关,加工食品饮料和耐用消费品则正相关。另一方面,总体而言,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还不够显着。最后,基于以上结论,为中国政府部门如何制定合理的关税政策,以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贸易提出具体的建议。

孙琛,左慧敏,陈述平,迂阳[5](2019)在《世界主要渔业大国进口关税分析及我国关税调整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世界水产品和进出口国家的生产与进出口现状为背景,从一般贸易理论与实践视角,对其进口关税水平和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水产品生产与进口特点,从保护国内产业和丰富国内市场的角度,提出了调整我国大宗鱼类、一般海水鱼类、高档水产品等水产品进口关税的具体建议。

王婉如[6](2019)在《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中后期,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促进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又一轮动力。贸易政策的变化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各国合作的加深,推进全球化的发展、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自由贸易,依旧是全球治理中的共识与长期趋势。贸易开放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然而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政府干预成为必要。税收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贸易税收政策的调整对扩大贸易开放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进入21世纪后,全球经济疲软的现象日益加深,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继续扩大贸易开放,既源于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开放诉求,又源于全球开放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在国际贸易的博弈中,一国可以通过关税、出口补贴以及贸易壁垒这三个政策工具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通过运用最新版GTAP数据库研究各种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发现其中关税的影响程度最小。然而,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也会给一国的经济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扩大贸易开放会增加外来风险与经济及财政收入的不稳定性。同时,会给本国带来其他的潜在问题如给环境污染、导致不公平竞争等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有些厂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选择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投入品进行生产,进而危害环境。对于幼稚产业,如果政府不给予它们短期保护或者支持性政策,这些新兴产业或者是发展中的幼稚产业自身国际竞争力并不强,便易因遭受国际上成熟产业的打击而受损等。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制约贸易开放度,因此,本文在研究税收政策影响贸易开放的基础上,探讨贸易开放度的变化对一国经济环境产生的影响,以税收收入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完善在税收政策进行调整时所需考虑的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税收政策调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单一政策调整或实现单一政策目标往往显得势单力薄.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在研究我国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中考虑宏观调控经济措施协调搭配更加能够使得财税政策发挥更大的效用,享受贸易开放带来的正面影响,而尽量控制其所带来的负面效果。通过微观层面实现单一政策目标的研究以及宏观层面其他经济协调政策的合作,对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内改革和融入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会对世界经济稳定运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故在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中,还将搭配财政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进行分析。本文共分为九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方法,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等。并梳理了贸易与税收相关文献,分别从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与分析部分,从理论上回顾了不同贸易理论下的税收政策主张,包括古典贸易理论、保护贸易理论与新贸易理论。并分析税收政策通过价格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影响组成商品的要素价格进而影响商品的成本,导致各国商品之间比较优势的差异,通过影响贸易模式与贸易条件对该国贸易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进出口贸易与贸易开放度。反过来,贸易开放也会通过影响一国税收收入进而影响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第三章回顾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税收与贸易政策的发展并分析其中的不足。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贸易政策逐步向开放型发展,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逐步前进。平均关税税率一降再降,尽管仍比多数发达国家高,但是我国一直是贸易自由化的坚定拥护者。我国扩大开放是顺应全球化大势的表现,而且这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我国税收政策作为市场调控的重要手段,在适应新环境推动贸易开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第四章与第五章为本文的主要实证分析部分,第四章实证分析我国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税收政策也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贸易开放程度,最终会影响贸易自由化进程。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通过价格。价格是税收政策影响贸易发展的中间传导变量。税收政策通过影响税金进而影响贸易水平。本章重点关注的税收政策或者工具主要包括三种,即对进口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出口贸易实施的出口补贴及同国内经济活动一样对产品生产等征收的所得税。通过构建GTAP模型,使用第九版最新数据库研究分析一国税收政策对于进出口贸易、产业部门等的影响,分析不同税种(关税、出口退税与所得税)对贸易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税收政策的调整会影响我国经济与贸易各个方面,而不同税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第五章分析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调整的制约因素;税率的降低会刺激经济的发展,并促进贸易往来。但是税负并非越低越好,尤其会受到财政收入的约束。贸易税收政策的调整会促进贸易开放,然而贸易开放会对一国税收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是那些依靠贸易税收收入的发展中国家。这反过来对一国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随着开放度加大,会对该国劳动力市场及收入分配、本国产业等均产生影响。这些都会制约贸易自由化进程。根据本文研究对象,选取税收收入为主要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GMM模型等分析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包括贸易税收收入的影响。并通过国家分组讨论,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初期可以暂不考虑对税收收入的制约影响,但是随着贸易开放加深到后期,需要着重考虑这一因素,放缓税收政策调整步伐。第六章则研究国外贸易开放背景下税收政策的做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贸易开放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完善我国税收政策的借鉴思路。在国家的选取上,先选择了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典型代表。美国很早就实现了贸易自由化,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税收政策的调整及对贸易与财政的影响。另外,文中主要是以发展模式、经济制度等与我国较为相似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为借鉴,故选择了泰国、加纳与印度等国进行研究。其中前两个国家贸易自由化初期财政盈余,而印度财政出现赤字状况影响贸易自由化进程进而反复调整贸易政策,印度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其贸易自由化与相关税收政策的调整。通过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做法,为我国在继续扩大贸易开放过程中税收政策调整提供思路借鉴。第七章为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与支出政策、非关税壁垒等搭配;研究为了优化税收政策的作用效果,降低贸易开放给本国带来的负面影响,选择支出政策、贸易政策、非关税壁垒等宏观经济调节措施与税收政策进行搭配调整。故本章分三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是搭配财政支出政策,一国贸易开放会对税收收入产生影响同时也会给政府支出带来影响,同样地,政府支出规模又会反过来影响贸易开放程度。一方面由于受到财政预算的约束,政府支出会受到税收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贸易开放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与冲击要求政府运用支出政策进行配套调整。第二部分是考虑贸易政策,在贸易开放过程中,各国所选择的贸易政策(如自由贸易、进口自由化、进口替代、受保护的出口导向型等)有所不同,税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应该考虑不同的贸易政策背景;在贸易政策的选取上,由于各方利益不同,导致了政府采取贸易自由化政策后形成了支持与反对这两股政治力量,最终结果就取决于政府对于冲突双方的调停。第三部分是结合非关税壁垒,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持续不明朗,各国出于本国经济发展和保护本国产业需要出发,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其中因非关税壁垒天然的隐蔽性特点而逐渐被各国重用,贸易保护呈抬头趋势。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非关税壁垒对于贸易的限制作用甚至会高于关税壁垒,阻碍贸易开放的扩大。第八章是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到相应的政策启示。包括贸易税收(关税、进口增值税与消费税、出口补贴)、国内税收(所得税)及搭配财政支出、非关税壁垒等的政策建议。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一、不同税种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会促进该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而降低出口补贴(退税率)效果恰恰相反。也就是说降低关税与增加出口补贴会促进进口与出口贸易。其中,出口补贴率对贸易的影响程度比关税税率大。另外,从影响程度的角度看,下降同等幅度的税率,出口补贴与国内所得税政策的影响效果要高于进口关税政策。可能是因为我国平均关税税率已经下降到较低水平,因而进一步调整空间对各行业部门的影响相对较小。二、贸易开放会影响税收收入进而限制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一方面,随着贸易开放度的加大,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国际贸易活动将愈发频繁,使其规模扩大。一国总税收收入将增加,但是贸易税收收入的变化方向不定。另一方面,根据发展中国家收入分组实证讨论结果,在低收入国家中贸易开放程度加大,对该国总税收收入的影响并不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在中低收入与中高收入国家中,贸易开放的深入将提高这些国家国内销售税以及所得税收入,进而弥补由于关税税率下降导致贸易税收收入的减少,最终导致总税收收入提升。然而在高收入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度的加大,会降低总税收收入水平。三、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搭配税收政策调整扩大贸易开放通过联立方程组的3SLS估计结果发现,贸易开放度与政府支出呈现出倒U型关系。发展中国家贸易自由化初期,补偿假说占据主导作用,需要扩大政府支出规模,以减少开放对本国产业及经济带来的风险冲击及消极影响。随着贸易开放的深入,效率假说会超过补偿假说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可以紧缩财政支出政策,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充分发挥市场的效率。另外,配合贸易政策,同时降低贸易壁垒措施。在贸易壁垒措施上,降低非关税壁垒对我国贸易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关税壁垒,为此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同时完善非关税壁垒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相关法律相接轨。四、国外在扩大贸易开放中税改以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贸易自由化过程中,需加强财政预算的管理,避免财政赤字问题的出现。对于一些国家而言,关税税率的下降会导致国际贸易税收收入的大幅减少,进而制约了贸易自由化进程。所以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为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一国会对国内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将对国际贸易税收的依赖性过渡到国内直接税与间接税收入中,以免贸易税收收入大幅降低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加纳与泰国国内税制改革的过程中,以所得税改革为主,间接税改革为辅。在扩大贸易开放的国家中其税收政策的调整经验包括:所得税的调整以降低边际税率或提高税前所得扣除额为主要改革内容;国内间接税的调整以扩大征税范围为主要改革内容。此外,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运用最新版GTAP数据库试图分析不同税制下税率的变化对贸易规模的影响。以往许多研究都集中于单个税种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关税、所得税、出口补贴等不同的税收政策角度进行权衡分析对经济与贸易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相比关税政策,降低同等幅度的所得税与增加同等幅度的出口补贴政策更加能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二,研究发现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并非线性关系。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贸易开放对税收收入的影响不同。起初至中期,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呈现正相关;到后期,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弥补了前人在贸易开放与税收收入关系研究的不足。第三,本文立足于新的视角即继续扩大贸易开放可能会对本国经济市场所带来的优劣影响对税收政策的调整进行分析,在继续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同时,对贸易自由化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配套政策完善,试图减少贸易开放的成本。且本文从政府收支角度考虑综合研究贸易开放对税收、财政支出等的影响,反过来运用这些政策进行调节等,丰富了税收政策与贸易开放的相关研究。第四,通过联立方程组的3SLS方法发现贸易开放与政府支出之间关系既不符合效率假说又不符合补偿假说,而是符合U型假说。为少量支持U型假说的研究提供了补充。

徐梦迪[7](2019)在《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与东盟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双方不仅有着合作的区位优势,也有着良好的经济贸易环境。从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的关税减免政策到中国与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构想的提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后,双方在海洋经济领域的经贸合作不断发展,双方渔业合作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渔业资源的开发和海洋产业合作等问题,相关的研究文献也较丰富,而着重研究中国与东盟间的水产品贸易特别是贸易潜力的文献却非常有限。本文以中国与东盟之间的水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来探析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水产品的贸易潜力。首先,文中对水产品贸易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为理清中国与东盟的水产品贸易结构、特征以及分析各国家水产品的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支撑。随后,文中对中国与东盟间的水产品贸易概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双方水产品贸易上的合作基础、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现状以及水产品贸易结构,从而分析双方水产品贸易特征和市场分布。接着,本文通过测算中国与东盟间的水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等贸易指数分别研究中国与东盟水产品的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将包括东盟六国在内的世界上与中国水产品贸易联系较为紧密的24个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一步法,估算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并讨论其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我国的政策和与东盟间的水产品贸易中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双方水产品贸易的配套对策建议,深化本文研究意义。文中认为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仍存在便利化水平有待提高、水产品贸易较为集中且品种单一、水产品贸易存在一定竞争性的问题,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也仍然有非常大的潜力。同时,为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东盟间的水产品贸易,本文提出了三点对策建议。第一,认为可以通过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提高水产品品质以及优化水产品生产结构、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来提升我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二,可以加强海运互联互通、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减少水产品贸易壁垒、推动双边贸易发展来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第三,可以通过加深技术交流、扩大双方水产品产值,加强区域经贸合作、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方式来达到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的,最终为双方的水产品贸易提供强劲的动力。

刘子飞,岳冬冬,孙慧武,赵明军,陈述平[8](2019)在《中美贸易摩擦对渔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涉及渔业产业及水产品,其中我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水产品加征关税已经实施,美国已发布对我国加征10%关税的水产品清单。此外对美国大豆和猪肉等相关产品加征25%关税、调减从其他区域水产品进口税率等也已经实行,未来不排除取消对美国来进料水产加工品免税政策等的可能性。美国是我国第一大水产品贸易国,中美贸易摩擦必然对我国水产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挤压我国渔业生产成本甚至成为压垮大多数水产养殖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增加了捕捞水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导致一批加工业倒闭和工人失业、主要出口水产品受阻、引起"菜篮子"物价波动等问题。最后提出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对渔业负面影响的建议。

黄金宇[9](2018)在《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贸易多边体制的支持者,但最近十多年来日本明显加快了签署FTA的步伐。截止到2018年7月,日本已经完成了17个FTA的签署,8个FTA正在谈判,其中日本-哥伦比亚FTA实质性达成一致,RCEP、日本-加拿大FTA均表示要在2018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日本-土耳其FTA和中日韩FTA正加紧谈判,实际上只有与海合会和韩国的谈判陷入停滞之中,尤其是日本-欧盟FTA的签订使日本从落后的状态迅速成为东亚地区的“排头兵”,与韩国并肩领跑。在FTA谈判中,农业议题是非常重要和敏感的领域。农业是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世界各国普遍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保护。随着FTA在全球贸易自由化浪潮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面对日本这样巨大且贸易保护水平很高的农产品市场时FTA谈判将会变得更加激烈。当前国际贸易自由化大潮中,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面临着巨大考验,在不断加强的保护中日益衰落的日本农业已经无力经受自由化的冲击。日本FTA谈判在两难困境下取得了显着效果,既推动了本国FTA谈判进程,又较好地保护了农产品市场,因此对其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值得进行研究。文章以日本FTA进程中的农业议题谈判模式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运用“双层博弈”模型总结了五种谈判模式的建立、构成和推广,分析了五种模式产生的历史和经济、外交、政治等方面的现实根源,在对谈判效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2006-2015年十年间的农业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形成了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经验。文章认为,日本深入地思考并灵活运用关税手段,通过设置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文章提出了中国在FTA进程中农业议题谈判以及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的建议,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对象国,中国耕地少、农产品竞争力弱等特点与日本类似,如何借鉴日本谈判模式推进FTA值得思考,做到有的放矢,占据有利地位,既保证谈判结果有利于中国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文章分为7章展开。第一章是绪论。说明了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研究意义和目的,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梳理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简要评价。第二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制定等相关理论,建立了FTA协定签署或不签署的“囚徒困境”模型,分析了国际政治学关于“国家利益至上”理论要求保护农业贸易与国际主流经济学要求建立自由贸易体系之间的摩擦与矛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建立了双层博弈模型分析了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三章是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梳理了日本FTA的签订过程,总结了日本FTA的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等五个主要特点,并从历史文化传统、国内政治决策体制之间的分歧、国际上的美日同盟以及日本农业保护现状等方面对日本FTA进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的谈判模式分析。归纳了日本十多年来在外务省、经产省、农水省等纲领性文件指导下,在FTA具体谈判实践中的五种谈判模式,即: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在双层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了上述模式的建立、“赢集”的构成、谈判的探索与实现及复制与推广。第五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日本悠久的农业保护政策构成了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持续低迷、粮食依赖进口、利益集团博弈等经济、外交、政治因素是现实根源。通过对全球化、区域化两个阶段分析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变过程,并通过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三个FTA农产品贸易降税模式的比较,直观地说明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讨了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第六章是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和实证分析。在建立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对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日本的农业贸易保护政策若做出较大让步将面临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和政治风险,因此遵循着尽量不做让步、尽量保护农业核心利益、尽力争取到政治、经济、外交、战略安全等方面利益最大化的思路。实证方面,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对日本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中国、东盟等12个国家或地区在2006-2015十年间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实证分析了关税、人口规模、贸易距离、人均GDP、实际GDP增长率、农产品生产总额、汇率、物价增长率、是否同盟国、FTA是否生效对日本农产品贸易额和对日本农产品进口额的影响。在分析中发现关税税率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既对进口价格、数量产生影响,又对进口、出口产生影响,尤其是与FTA是否生效交互发生影响。分析表明农业议题尤其是关税谈判在FTA进程中起着重大的决定性作用,日本通过复杂的关税减免模式既保护了本国农业又推进了FTA,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谈判经验。第七章是启示与建议。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总结了中国FTA进展现状和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比较详尽地提出了中国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同时就推动RCEP和中日韩FTA谈判进程分别提出了建议。

刘景景,张静宜[10](2018)在《我国水产品进口贸易形势与战略布局》文中研究说明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随市场变化不断变化。本文结合近年来水产品进口贸易发展的形势和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状况,对水产品进口贸易形势、进口结构、来源地及品种等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水产品进口贸易发展的趋势与战略布局建议。

二、韩国明年下调部分我国水产品进口关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明年下调部分我国水产品进口关税(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否决者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政治制度与对外贸易政策
        1.2.2 有关韩国和日本FTA政策的研究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分析框架:双层博弈论
    2.1 双层博弈和获胜集合
        2.1.1 双层博弈:国内政治与对外谈判的互动
        2.1.2 获胜集合
    2.2 偏好、制度和战略
        2.2.1 国内行为体的偏好、权力分配和可形成联盟
        2.2.2 国内政治制度
        2.2.3 谈判代表的战略
第三章 韩日农业政治经济比较
    3.1 韩日农业结构比较
        3.1.1 韩国的农业结构
        3.1.2 日本的农业结构
    3.2 韩日官僚组织的决策模式比较
        3.2.1 韩国的官僚体系及其变迁历程
        3.2.2 日本的官僚体系及其变迁历程
    3.3 韩日国内批准制度比较
        3.3.1 韩国的批准程序
        3.3.2 日本的批准程序
第四章 多边贸易体制下的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1980-1990 年代)
    4.1 韩国的农业贸易自由化
        4.1.1 韩美牛肉进口自由化谈判
        4.1.2 乌拉圭回合和韩国的大米关税化
    4.2 日本的农业贸易自由化
        4.2.1 美日牛肉/柑橘进口自由化谈判
        4.2.2 乌拉圭回合和日本的大米关税化
    4.3 多边贸易体制下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异同及其原因
        4.3.1 多边贸易体制下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异同
        4.3.2 贸易自由化进程不同的原因
第五章 自由贸易协定下的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2000 年代以来)
    5.1 韩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与农业贸易自由化
        5.1.1 部分开放时期(2001~2006):以韩国智利FTA为例
        5.1.2 全面开放时期(2006~至今):以韩国美国FTA为例
    5.2 日本的自由贸易协定与农业贸易自由化
        5.2.1 部分开放时期(2001~2013):以日本墨西哥EPA为例
        5.2.2 全面开放时期(2013~至今):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例
    5.3 自由贸易协定下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异同及其原因
        5.3.1 自由贸易协定下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异同
        5.3.2 贸易自由化进程不同的原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以及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及文献的回顾及综述
    第二节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农业发展—“国际粮食体制”理论
    第一节 第一粮食体制
        (一)“第一粮食体制”的形成及特征
        (二)“第一粮食体制”的终结与之后的调整
    第二节 第二粮食体制
        (一)“第二粮食体制”的形成及特征
        (二)“第二粮食体制”的终结及遗产
    第二节 对于“第三粮食体制”的展望
        (一)哈里特?弗里德曼的积极乐观论调
        (二)菲利普·麦克迈克尔的消极悲观论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二粮食体制”中的日本农业政策
    第一节 国际政治经济博弈下的“农地改革”和“粮食援助”
    第二节 国际市场冲击下的“基本法农政”
    第三节 “第二粮食体制”末期的“综合农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第三粮食体制”特征背景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
    第一节 美日贸易摩擦升级下的农产品市场深度开放与“地域农政”
    第二节 经济结构转型中的农业政策调整
    第三节 GATT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与日本农业政策转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向后的新世纪日本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与小泉纯一郎的“攻势型农政”
    第二节 FTA/EPA谈判的推动和民主党的农业政策
    第三节 美日、欧日FTA/EPA谈判与安倍晋三的“攻势型农林水产业”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4)关税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定量研究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2.1 关税影响消费品进口贸易的理论基础
        2.1.1 进口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
        2.1.2 自由贸易协定与贸易转移效应
    2.2 关于进口贸易的研究
    2.3 关于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研究
    2.4 关于关税水平对消费品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2.5 关于自由贸易协定对消费品进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2.6 关于影响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其它经济因素的研究
    2.7 现有研究评述
第三章 消费品加权平均关税水平的测算和评价
    3.1 消费品统计范围的界定
        3.1.1 BEC编码对消费品分类的界定
        3.1.2 HS编码对消费品分类的界定
        3.1.3 BEC编码和HS编码的比较与转换
    3.2 消费品加权平均关税水平的静态测算
        3.2.1 消费品加权平均关税水平的测算维度
        3.2.2 某一大类消费品的关税水平测算
        3.2.3 消费品总体的关税水平测算
        3.2.4 不同来源地国家消费品相对的关税水平测算
    3.3 对中国消费品加权平均关税水平的评价
        3.3.1 中国消费品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居高不下
        3.3.2 实际征税力度的国别差别较大
    3.4 中国消费品加权平均关税水平变化成因的动态分解
        3.4.1 Divisia指数分解模型的推导
        3.4.2 动态分解样本数据的说明
        3.4.3 关税水平变化的成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消费品关税下降的效果分析
    4.1 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特征
        4.1.1 中国消费品进口份额低于发达国家
        4.1.2 来源地较为集中且以发达国家为主
    4.2 中国消费品进口结构变化及其关税调整的矛盾
        4.2.1 进口需求旺盛品类与降税品类不一致
        4.2.2 来源地国家中的重点品类与降税品类不一致
        4.2.3 主要来源地国家与自由贸易协定伙伴国不一致
        4.2.4 上述矛盾的原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关税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影响的计量实证分析
    5.1 计量实证模型的建立
        5.1.1 贸易引力模型的拓展
        5.1.2 控制变量的选择
        5.1.3 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模型
    5.2 计量实证样本数据的说明
        5.2.1 样本的选择
        5.2.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5.2.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 计量实证模型的检验
        5.3.1 多重共线性检验
        5.3.2 异方差检验
        5.3.3 Hausman检验
    5.4 计量实证结果的分析
        5.4.1 消费品进口总体回归结果
        5.4.2 消费品进口分类回归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消费品进口降税措施
        6.2.2 推进与主要进口来源地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工作
        6.2.3 促进消费品进口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6.2.4 培育能促进消费品进口的新业态
        6.2.5 改善消费品进口贸易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世界主要渔业大国进口关税分析及我国关税调整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水产品生产和进出口国家
    (一)主要渔业大国水产品生产规模
    (二)主要渔业大国水产品进出口规模
二、主要进出口国家水产品关税水平和结构分析(2)
    (一)主要渔业大国水产品约束关税水平
    (二)主要渔业大国最惠国关税水平
        1. 泰国
        2. 越南
        3. 韩国
        4. 日本
        5. 美国
        6. 马来西亚
        7. 印尼
三、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分析
    (一)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水平
    (二)进一步完善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设置的政策建议

(6)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呈抬头趋势
        二、国际贸易壁垒发展逐渐偏向以非关税壁垒为主关税为辅
        三、中国进出口贸易呈下降趋势然居民境外消费热度不减
        四、经济全球化及竞争的加剧急需具有竞争力的税收政策
    第二节 研究思路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概念及问题的厘定
        一、贸易开放及其度量
        二、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的税收政策
        三、贸易开放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际贸易与税收关系的研究
        二、贸易政策、财政收支与收入分配等研究
        三、简要评述
    第五节 研究内容
        一、贸易开放的衡量指标及其评价
        二、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三、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制约因素
        四、国外在扩大贸易开放中税收政策做法
        五、税收政策如何搭配其他宏观政策实现扩大贸易开放
    第六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
    第一节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价格因素
        二、非价格因素
    第二节 不同贸易发展理论下税收政策选择
        一、古典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二、保护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三、新贸易理论中贸易税收政策的选择
    第三节 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机制分析
        一、价格是税收政策影响国际贸易的直接传导枢纽
        二、税负转嫁或补贴等间接方式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三、国际贸易税收政策的效应分析
    第四节 贸易开放受到税收收入制约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三章 开放背景下中国贸易与税收政策回顾与分析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政策回顾
        一、逐渐开放的贸易保护政策(1978-2000 年)
        二、WTO规则下公平贸易与保护贸易并存发展(2001-2018 年)
        三、我国扩大贸易开放的必要性
    第二节 贸易政策变化下我国贸易开放状况
        一、贸易规模及开放度变化
        二、货物与服务贸易开放状况
        三、我国贸易开放程度与其他经济体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税收政策回顾
        一、开始降关税并提供出口补贴以促进对外贸易(1978-1991 年)
        二、继续降关税并进行分税制改革刺激对外贸易(1992-2000 年)
        三、大幅降关税并调整出口退税以扩张贸易规模(2001-2018 年)
    第四节 中国扩大贸易开放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关税政策
        二、出口退税政策
        三、所得税政策
        四、非关税壁垒政策
第四章 我国税收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研究内容
    第二节 GTAP模型及假设
        一、模型假设
        二、基本框架
    第三节 数据处理及模拟方案
        一、模型数据特点
        二、分组处理
        三、政策冲击方案设计
    第四节 关税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促进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二、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提高本国GDP增速并改善社会福利
        三、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将刺激我国畜牧业的对外贸易与轻工业的出口
    第五节 所得税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国内所得税税率将促进本国出口贸易而阻碍进口贸易
        二、降低所得税税率将恶化本国贸易条件但改善全球社会福利
        三、降低所得税税率将刺激我国工业与纺织业的产出及出口
    第六节 出口补贴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实证结果
        一、降低进口补贴率将抑制本国进出口贸易发展
        二、降低出口补贴率将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但恶化社会福利
        三、降低出口补贴率将较大抑制我国采掘业的出口及纺织业的进口
    第七节 本章研究小结
第五章 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调整主要约束因素
        一、税收收入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三、国内保护与产业结构升级
        四、本章研究假设
    第二节 实证设计及数据选取——以税收收入为例
        一、基本模型
        二、解释变量的选取
        三、数据来源及其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
        一、静态研究方法
        二、动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果
        一、贸易开放对贸易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二、贸易开放对总税收收入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低、中、高收入发展中国家分组讨论
        一、贸易开放对低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二、贸易开放对中低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三、贸易开放对中高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四、贸易开放对高收入国家税收的影响
    第六节 本章研究小结
第六章 国外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经验
    第一节 公平贸易论下以所得税为主的税收政策调整:以美国为例
        一、1933 年以前美国贸易与税收相关政策
        二、1934 年-《1974 年贸易法》出台期间美国贸易与税收相关政策
        三、1974至2018 年美国为推动公平贸易的税收政策
        四、贸易开放对美国关税收入及贸易的影响(1790-1934 年)
        五、贸易自由化对美国财政及贸易的影响(1934-2016 年)
        六、经验小结
    第二节 贸易自由化失败后适度保护贸易下税收政策做法:以印度为例
        一、印度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二、1991-1998 年印度贸易与税收政策改革
        三、1998-2017 年印度贸易与税收政策改革
        四、贸易开放对印度税收收入的影响
        五、经验小结
    第三节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引入增值税调整所得税:以泰国为例
        一、二战后泰国贸易政策相关背景
        二、泰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贸易税收政策
        三、泰国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内税制改革
        四、泰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贸易规模的变化
        五、泰国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政府税收的变化
        六、经验小结
    第四节 成功推动贸易自由化下简化税制降低有效税率:以加纳为例
        一、加纳独立后相关背景
        二、加纳1983 年经济改革计划中贸易与税收相关部分
        三、加纳1995 年入世后的贸易自由化进程
        四、贸易自由化对加纳税收及贸易的影响
        五、经验小结
    第五节 国外经验的启示
第七章 扩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与支出、非关税壁垒等搭配
    第一节 搭配支出政策调节收入分配
        一、效率假说与补偿假说
        二、贸易开放与政府支出之间U型关系的检验方法
        三、贸易开放初期搭配支出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四、随着贸易开放加深可逐步紧缩支出发挥市场效率
    第二节 税收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配合
        一、贸易政策的选择及实施效果
        二、发展中贸易大国的贸易政策改革措施
        三、我国税收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协调
    第三节 税收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政策的组合
        一、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二、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效果比较
        三、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政策的搭配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不同税种税率的调整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程度不一
        二、贸易开放会影响税收收入进而限制税收政策的调整幅度
        三、支出政策与非关税壁垒搭配税收政策调整扩大贸易开放
        四、国外在扩贸易开放中税改以所得税为主间接税为辅
    第二节 扩大我国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进口贸易税收政策
        二、出口补贴政策
        三、所得税政策
        四、财政支出政策
        五、非关税壁垒措施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国与东盟海洋经济合作研究
        1.2.2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研究
        1.2.3 贸易潜力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研究的基础理论
    2.1 比较优势理论
    2.2 竞争优势理论
    2.3 要素禀赋理论
3 中国与东盟国家水产品贸易的基础与贸易构成
    3.1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的基础
        3.1.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3.1.2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网络
    3.2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贸易构成
        3.2.1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发展现状
        3.2.2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构成
    本章小结
4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双边贸易关系分析
    4.1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竞争关系分析
        4.1.1 国际市场占有率
        4.1.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4.1.3 贸易专业化指数
    4.2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互补关系分析
        4.2.1 贸易互补性指数
        4.2.2 贸易结合度指数
    本章小结
5 中国与东盟水产品贸易潜力分析
    5.1 对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的解释
    5.2 对引力模型的解释
        5.2.1 传统引力模型
        5.2.2 随机前沿引力模型
    5.3 模型的设定
    5.4 变量解释和数据来源
        5.4.1 变量解释
        5.4.2 样本及数据来源
    5.5 模型检验与结果分析
        5.5.1 模型检验
        5.5.2 模型结果分析
    5.6 贸易潜力分析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深化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合作,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6.2.2 提升我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适应东盟水产品需求
        6.2.3 积极开展技术和经济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经济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美贸易摩擦对渔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美贸易摩擦回顾
2 中美水产品贸易概况
    2.1 贸易规模
    2.2 贸易品种
    2.3 贸易地位
3 贸易摩擦对我国渔业及水产品的影响
    3.1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渔业生产的影响
    3.2 对我国水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1) 对水产品出口的影响。
        (2) 对水产品进口的影响。
    3.3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水产品消费市场的影响
4 对策与建议
    4.1 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
        (1) 转变传统水产养殖方式, 提高生产效率。
        (2) 加强捕捞业规范和水产品监管。
        (3) 提升水产加工企业竞争力。
    4.2 扩大渔业对外开放, 拓展市场和渠道
    4.3 培育国内消费市场
5 结语

(9)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日本FTA进程研究
        1.2.2 日本FTA农业贸易问题研究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
        2.1.1 博弈论
        2.1.2 国际贸易谈判理论
        2.1.3 博弈论与国际贸易谈判的联系
    2.2 国家利益理论与农业保护
        2.2.1 国家利益理论
        2.2.2 关于农业贸易的相关经济学理论
    2.3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2.3.1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2.3.2 农业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3章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3.1 日本FTA战略的发展历程
    3.2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特点
        3.2.1 立足东亚,精选谈判对象
        3.2.2 迅速扩张,由双边EPA向巨型FTA转变
        3.2.3 先易后难,采取EPA形式取代FTA
        3.2.4 提高标准,力争主导规则
        3.2.5 维护安全,力保战略资源稳定进口
    3.3 日本FTA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
        3.3.1 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3.3.2 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
        3.3.3 来自美国因素的影响
        3.3.4 农业保护政策因素的影响
第4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分析
    4.1 主要政府部门对FTA战略谈判的纲领性文件
        4.1.1 外务省关于FTA战略的指导方针
        4.1.2 经产省关于FTA战略的基本原则
        4.1.3 农水省关于FTA战略的谈判要点
    4.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一个双层博弈模型
    4.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主要模式的形成及推广
        4.3.1 完全排除农产品的谈判模式
        4.3.2 保护最敏感产品的谈判模式
        4.3.3 利益交换的谈判模式
        4.3.4 “外交优先”的谈判模式
        4.3.5 全盘考量国家利益的谈判模式
第5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根源分析
    5.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历史根源:农业保护政策
        5.1.1 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2 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5.1.3 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一个横向对比
    5.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2.1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特点
        5.2.2 日本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议题谈判的影响
    5.3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现实根源:经济、外交、政治
        5.3.1 农业持续低迷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经济根源
        5.3.2 粮食依赖进口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外交根源
        5.3.3 利益集团博弈是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政治根源
    5.4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的未来将促进农业改革
第6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及实证分析
    6.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效果分析
        6.1.1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评价标准的建立
        6.1.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效果的评价
    6.2 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实证分析
        6.2.1 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
        6.2.2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择的说明
        6.2.3 实证分析过程
        6.2.4 主要结论
    6.3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的主要经验
第7章 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7.1 中国FTA战略进展情况
        7.1.1 中国FTA战略现状
        7.1.2 中国农业贸易保护现状
    7.2 对中国继续推进FTA战略的启示与建议
        7.2.1 在农业贸易保护及农业议题谈判方面的建议
        7.2.2 推动RCEP进程的建议
        7.2.3 推动中日韩FTA进程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我国水产品进口贸易形势与战略布局(论文提纲范文)

一、水产品进口贸易发展的总体形势
    (一) 水产品进口量、进口额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进口额增速快于进口量
    (二) 水产品进口增速快于出口, 贸易顺差收窄
二、水产品进口贸易结构变化
    (一) 来进料加工原料进口比例萎缩, 一般贸易进口比例增加
    (二) 食用水产品进口增长迅速
    (三) 鱼粉进口年际波动较大, 2017年鱼粉进口量激增
三、我国水产品主要进口来源地
    (一) 进口集中度下降, 东盟、加拿大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
    (二) 来进料原料进口的国家(地区)及品类较为集中
    (三) 秘鲁是鱼粉进口主要来源地, 自非主流国家进口比例上升
四、一般贸易进口的主要品种
    (一) 鳕鱼、大马哈鱼、大西洋鲑鱼、墨鱼鱿鱼、对虾、蟹类为食用水产品进口热点
    (二) 多数降税品种进口量增加
五、未来水产品进口贸易发展趋势与战略布局
    (一) 国内生产主动调减背景下供需缺口有扩大势头
    (二) 进口目的重在调剂, 对进口增长不必过分紧张
    (三) 进口品种要坚持“有保有压, 区别对待”的原则
        1. 国内养殖应重点布局食物转换效率高、产出量大的品种
        2. 国外进口要重点引进捕捞品种和高营养级别、高蛋白消耗型养殖品种
        3. 来进料加工贸易要逐步转型
        4. 对“由出转进”型品种应重点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进口监管
    (四) 构建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框架, 通过流通终端反向溯源倒逼“灰色渠道”转向“正规渠道”

四、韩国明年下调部分我国水产品进口关税(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否决者与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韩日农业贸易自由化比较研究[D]. 金度勋. 北京大学, 2021
  • [2]国际政治经济视角下的日本农业政策转向问题研究[D]. 张晨. 外交学院, 2020(08)
  • [3]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4]关税对中国消费品进口贸易的影响研究[D]. 欧奕成.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5]世界主要渔业大国进口关税分析及我国关税调整方向[J]. 孙琛,左慧敏,陈述平,迂阳. 中国渔业经济, 2019(06)
  • [6]扩大贸易开放的税收政策研究[D]. 王婉如. 中央财经大学, 2019(10)
  • [7]中国—东盟水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 徐梦迪. 武汉大学, 2019(09)
  • [8]中美贸易摩擦对渔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刘子飞,岳冬冬,孙慧武,赵明军,陈述平.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3)
  • [9]FTA进程中日本农业议题谈判模式研究[D]. 黄金宇. 辽宁大学, 2018(05)
  • [10]我国水产品进口贸易形势与战略布局[J]. 刘景景,张静宜. 中国水产, 2018(09)

标签:;  ;  ;  ;  ;  

韩国明年下调部分中国水产品进口关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