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职业风险,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关注职业风险,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一、关注职业风险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孙艺峰[1](2021)在《L市法院司法警察职业压力治理完善研究》文中认为

郭冰[2](2021)在《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许多新的经济形态不断涌现,零工经济同样作为新业态下的经济模式获得快速发展,零工经济是典型的基于互联网和新科技发展的经济模式,激发了市场活力,改变了传统的就业形式。零工经济下由于职业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吸引了许多的劳动力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国目前有9亿劳动力,从事零工经济的就有2亿人,而且从业人员的数量还在不断激增,但现实情况是这部分群体的社会保险缺失问题比较严重,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基本权益,应该成为从业人员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复杂因素,导致他们的基本社会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通过调研来看,这部分群体的参保意识也很差,参保积极性不高。十四五期间在社会保障领域提出;“要健全覆盖全面、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要“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为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不断适应新业态的发展,要不断满足新型就业形态下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险需求。本文基于零工从业人员自身特点和其用工特殊性,并结合相关文献和数据,希望了解目前零工从业群体在社会保险参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对太原市的滴滴行业、外卖配送、快递配送为主进行了调研分析,运用文献研究、卡方分析、logistics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影响零工经济从业人员参保的影响因素,最终确定了年龄、劳动合同情况、了解程度、政府宣传工作、缴费政策满意度、参保意愿这6个因素,同时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目前还存在缴费率高、待遇水平偏低、不了解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等问题。这些都成为影响参保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从其特殊性出发,确保其能够享受到比较全面且完善的社会保险保护。因此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并且结合国外相关经验借鉴,最终从制度层面、个人层面、企业层面和国家层面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对策和建议,除此以外,还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

王凝[3](2021)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外卖员网络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浪新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型职业涌现提供了基础,日益成为吸纳与稳定就业市场的重要力量。外卖骑手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孕育下新业态从业人群,服务着国内巨大的需求市场。2020年上半年,美团平台骑手人数达295.2万人,同比增长16.4%。随着外卖员职业群体的不断壮大,媒体对其关注度也逐渐提升,相关报道聚焦外卖员日常生活、工作状态、权益保障等诸多面向,通过新闻报道赋予外卖人员不同的标签,塑造着这一群体的媒介形象。本研究通过对2018-2020年新浪网新闻频道中外卖员相关报道进行统计,发现新闻数量逐年递增且呈现出季节性变化规律,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报道,体裁多为消息、通讯,新闻主题多元但侧重负面主题报道。就报道对象特征而言,一般以男性为主且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新浪新闻建构了外卖员勤劳辛苦的劳动者形象、充满爱心的助人者形象、违法犯罪的实施者形象、交通事故频发的高危职业形象以及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弱势群体五大形象。由此本文继续探寻并总结出新浪新闻在建构外卖员媒介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分别是负面报道过多出现污名化倾向、聚焦悲情场景模糊事实真相、新闻深度挖掘不足以及外卖员缺少话语权从而导致被配角化。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则可以归结为,其一外卖员群体构成及工作性质影响媒介形象,其二媒体市场化与媒体报道偏向的牵制,其三受众媒介素养的缺失。最后本文从媒体责任、公众媒介素养、外卖员自我言说、制度保障四个层面为外卖员媒介形象再塑提出改进策略。

李阳[4](2021)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经常会面临各种生理性、心理性危害,职业安全感日益缺失。其中,发生频次较高且严重性较大的风险是影响医务人员职业风险感知水平的关键因素,是造成其职业危机感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医务人员自感职业风险较高会降低其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院的长期发展。此外,目前医院关于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防范措施实施不到位,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力度不足、深度不够。针对目前医务人员面临的困境,医疗机构应聚焦于医务人员感知对自身影响较大的风险,考虑如何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全面的、更具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及应对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丰富的职业风险应对帮助,提高职业安全感。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职业防护需求,旨在帮助医院相关管理部门针对重点职业风险类别、重点人群、重点需求实施精准干预,增强医院的风险管理力度,提升医疗、护理、技术人员的职业安全感及幸福感。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山东省某三甲医院为样本医院,调查对象为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在2020年10月-12月以《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需求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医务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其中职业风险认知的测量部分引用自冯秒编制的《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应用SPSS22.0数据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职业风险认知量表各条目评分采用十分制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为:条目标准化得分=(条目实际得分/条目最高得分)×10。采用标准化均数描述不同维度得分,t检验、方差分析及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得分差异,利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探究不同维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正式调查共回收464份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3份,有效问卷451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具体结果如下:(1)量表维度得分情况:职业风险认知可能性量表中,社会转嫁风险得分最高(7.77分),社会转嫁风险是医务人员认为最可能发生的风险;严重性量表中,纠纷与冲突得分最高(8.53分),纠纷与冲突风险为医务人员认为发生后果最严重的风险;(2)各维度影响因素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维度均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岗位类别为工作负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临床医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认知得分最高;最优尺度回归结果显示,岗位类别、婚姻状况为个人发展风险、患者安全风险、纠纷与冲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均<0.05),其中临床医生、已婚人群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岗位类别是社会转嫁风险认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高年龄、已婚人群、临床医生具有较高的风险认知水平。(3)满意度及需求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风险管理措施满意度较高,职业防护需求居于前六位的分别是工资薪酬制度、提高安保处及法规处等相关部门的医疗事故/纠纷反应速度、合理的排班和休假制度、公平合理的职称评定机制、购买医责险、上级领导及同事的关心与支持强烈,需求与感到最不满意的前六位措施内容保持一致。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医技人员的满意度及职业防护需求存在差别,临床医生及护理人员对提高医院相关部门的响应力度的需求强烈,医技人员对增设心理疏导小组需求强烈,医院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结论与建议纠纷与冲突风险、社会转嫁风险对医护技人员职业风险认知影响显着,且临床医生对职业风险感知的敏感性较强。重点关注“锐器伤”、“工作处于强迫体位”、“工资薪酬制度及职称评定机制不合理”、“患者安全问题限制尝试新方法”、“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医患纠纷问题”及“医疗制度不健全引发的费用问题”等影响较大的职业风险问题。此外,针对职业风险感知水平较高的临床医生、已婚人群进行重点防护。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防护措施虽满意度较高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对职业防护的需求强烈,医院职业风险防护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结合以上结果,考虑对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防护,进而提升其职业安全感。综上,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树立以人文为中心的医院形象,破除医患及内部沟通壁垒;(2)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体系,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技术价值;(3)建立科学弹性的倒班排班制度,为医务人员合理减负;(4)制定公平公正的职称评定制度,激发员工发展潜能;(5)健全有效、及时、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感。

杨伟然[5](2020)在《基层法官职业保障问题研究 ——以P市H区法院为例》文中认为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司法体制的全面改革,完善法官的职业保障体系,是这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层法官处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健全基层法官职业保障制度有利于体现基层法官的职业价值,促进基层法官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保障司法公正。文章以基层法官的职业保障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研究探讨基层法官职业保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首先,依据需求层次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在明确基层法官、职业保障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司法改革中关涉法官职业保障事项的进展情况,融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了现阶段P市H区法院在法官职业保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然后,通过查看法院内部资料、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分析了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工作负担沉重,心理压力过大;职业待遇不高,发展晋升困难;个案干涉普遍,难保独立审判;外界监督异化,职业尊荣感弱;安全保障不足,职业风险加大等。这些问题主要受案多人少矛盾凸显、行政体制强势制约、司法公信力不足、司法改革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法官自身的原因等因素影响。最后,针对目前基层法官职业保障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在减轻基层法官工作负担方面,建议强化基层法院人员配备,提高司法辅助人员素质,实现司法辅助事务外包;在健全基层法官职业发展保障制度方面,建议健全基层法官待遇从优制度,完善法官单独职务序列,全面实行法官逐级遴选制度,打通基层法官特别选升渠道;在保障基层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方面,建议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对基层法官的监督追责,规制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行为;在提升基层法官的职业荣誉感方面,建议完善基层法官惩戒制度,提升基层法官职业地位;在深化针对基层法官人身权益保障的司法改革方面,建议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细化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对公众的法治信仰教育。

邓桂苗[6](2020)在《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管执法人员是现代城市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主体力量,其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是维护城市秩序、营造城市和谐发展氛围、推动“四城同创”进程的重要保障。随着凉山州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城市病层出不穷,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执法环境、肩负着更加艰巨的执法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更加突出的职业风险。本文立足于凉山州实际情况,在街头官僚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及依法行政理论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章主要是对城管执法人员、风险和职业风险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街头官僚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依法行政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三章简要介绍了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特殊性、职业风险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方式归纳了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的主要类型;第四章从城管执法人员个体层面、城管组织层面及社会层面着手,系统梳理了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执法风险来源,主要包括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偏差、执法资源不足、执法保障欠缺、执法方式不当、公众的支持度偏低等;第五章针对城管执法人员个体、组织、社会三个层面的职业风险来源,在借鉴其他地区城市管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提高执法人员职业素养、加大城管执法资源投入、增强城管执法保障、优化城管执法方式、强化公众认同等方面提出了防范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来源的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职业风险防范策略,有利于为识别和防范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风险、减少职业风险损失提供参考,同时为其他民族地区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杨庆国[7](2020)在《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享经济的发展,给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期间,共享经济平台在保障民众健康与生活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网约车也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越来越多的灵活就业者开始加入网约车司机群体以应对求职困境。但由于我国劳动法和职工社会保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捆绑关系,在网约车司机与网约车平台之间的劳动关系暂未明确的前提下,网约车司机无法纳入职工社会保险体系,使其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在网约车司机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之下,这部分从业者的社会保险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直接关系着新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否。基于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社会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共享经济背景下网约车司机所面临的社会保险问题展开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从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相关理论入手,在对非标准劳动关系、网约车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立足于网约车运营的不同模式,总结网约车司机所包含的模式,进而确定本文所研究的网约车司机类型。其次,结合目前我国的立法现状,指出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的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面临的问题包括网约车司机无法参与职工社会保险体系,社会保险费分担机制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标准,社会保险费征缴面临困境,司法实践领域工伤事故认定困难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我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险存在捆绑关系、传统劳动法保护主体范围受到限制。再次,通过对英美国家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相关立法的经验分析,总结其对我国相关立法在扩大劳动法适用范围、加快网约车司机专属保险法律建设、明确网约车平台的强制保险义务三个方面的启示。最后,在借鉴国外网约车司机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的法律应对需要重点从扩展网约车司机的权利、实现分层保护,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险费分担机制,完善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制度,完善网约车司机的工伤保险制度几个方面着手。

辛若恬[8](2020)在《L省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法制建设的部署完善推动了监狱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对监狱警察工作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基层监狱警察身处刑罚执行一线,履行看押服刑人员、通过刑罚执行的手段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职能,是我国行政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狱警察是一个需要使命感、讲“忠诚”的职业,职业忠诚度是监狱警察能否履职尽责的重要基础,提升职业忠诚度,发挥监狱警察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培养能力,有效预防人才流失风险,维护队伍稳定,提高工作效能。近年来虽然监狱警察工作积极性有一定提升,但整体效果并不明显,被动应付的多。本文以心理契约理论、组织承诺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分别找出职业忠诚与三者之间的联系,形成以职业认知、职业情感、从业意志、工作行为四方面组成的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结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多年基层监狱工作经验,从实际入手设计调查并实施。通过前期访谈和预测问卷设计检验,形成正式问卷下发。用数据分析和实地访谈等方式,梳理出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的现状,依据现状探究存在的问题,对影响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职业忠诚度的建议。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可以看出目前L省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整体偏低,在工作行为方面得分最低,从业意志方面水平相对较高,这意味着监狱警察有较强的从业决心,但是并不能够积极主动去工作、提升自我。其次,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整体偏低说明目前监狱警察工作存在多方面的的问题,在个人认知方面对职业价值和需求认同不够深厚,情感方面缺乏奉献精神漠视监狱事业发展,意志方面过度关注个人得失,在工作行为方面缺少主动钻研,工作被动。再次,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的成因有个人因素,如:职业理想信念不坚定、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组织环境因素方面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职业保障不到位,以及社会中认同感和执法容错率低的环境。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提升建议,包括从改善外部环境提高监狱警察职业认知、增强组织建设提高职业情感、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从业意志、转变职业观念提高履职行为。力争从多方面提高监狱警察职业认知,强化职业认同感,坚定从业意志,提高工作效率,为监狱队伍管理科学化提供帮助。

于猛[9](2020)在《我国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时至今日,如何实现审判权的独立公正运行,已经超越国界的限制,成为各国司法改革中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而解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审判权独立运行与司法责任制之间的关系。作为保障审判权独立运行、完善司法责任制的重要制度安排,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应运而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初步建立了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各地法院亦展开了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实践探索。但是,法官司法豁免的衡量标准、规范程序以及该制度本身如何恰当嵌入我国的司法传统和政法体制当中,进而产生积极效果等问题却并未得到妥善解决。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向维度,既要符合法官司法豁免的制度发生规律,也要契合中国特色的司法国情与体制机制;既要对我国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实践运作进行反思与检讨,也要将之上升到制度建构的层面进行理论关照,以建立符合审判权运行基本规律、契合法官职业特点,并兼具中国特色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体系。为此,本文对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基本原理、演变脉络、运行现状、积极功效、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完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未来改革和发展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体设计以及与相关配套制度的衔接协调等,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司法公正以审判权独立运行为前提,以司法责任制为保障,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坚持审判权独立运行与司法责任制的统一。我国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即是在司法改革实践中所得来的关于审判权独立运行与司法责任制之间关系的能动反映,并经历了观念萌生、初步建构、渐趋成型的演进过程。它以司法公正和权利保障为价值追求,强调赋权与限权的有机统一,基于这样的内涵和实质,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对审判权独立公正运行机制建设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司法责任制改革、法官职业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司法公正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就目前来看,囿于司法传统观念、法院治理机制和法官素质现状的影响,我国司法责任制更侧重于如何对法官进行司法追责,而对于法官司法豁免未报以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出现了制度设计合理性不足、运行机制泛行政化与法官依法独立履行审判职责实质退隐等系列问题,减损了该项制度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也对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造成了影响。基于现实考量可以发现,推进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改革及完善,具有正当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正当性方面,法官司法豁免制度非但不会危及或破坏司法责任制,相反可以通过对司法追责权力的规范,改变“重追责轻豁免”体制下的司法责任制,并推动其全面落实。实际上法官司法豁免制度作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过程,必然包括对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完善。维护法官的中立性地位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而法官司法豁免制度改革及完善不仅为法官中立审判提供了基本保障,还有利于消除司法干预现象。在必要性方面,面对法官权责失衡难题、法官职业角色紧张以及法官职业风险趋增的新态势,现有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已然不能满足审判权独立公正运行的发展需要,必须通过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及其完善,才能破解难题、缓解紧张及防范风险。在可行性方面,法官司法豁免制度改革及完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具有宪法法律层面的依据,是对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的贯彻和落实。而且,我国当下不断推进的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也为其提供了制度和智识支持。再加上最高人民法院以及各地法院通过法官依法履职保障制度化建设和实践则使其深化改革更加有章可循。党的十九大再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主题,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价值追求,要求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以此为契机,要破除法官司法豁免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必须审时度势,积极稳妥推进法官司法豁免制度改革,首先应明确法官司法豁免改革应遵循司法规律、有限豁免和统筹协调三个基本原则,防止其偏离正确性的方向。并通过完善立法设计、畅通运行机制和强化监督管理三个层面依次改进、创新和优化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内部构成,实现制度的规范完整、运行畅通和实施有效。同时,为了克服推进法官司法豁免制度改革过程中的障碍,还需与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关联性制度如司法追责制、法官员额制、法官职业伦理和法官职业保障等制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有序的衔接协调,以达成司法改革之目标。

蒋晓莹[10](2020)在《社会工作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 ——由章莹颖案引发的思考》文中提出保密原则是体现社会工作者的诚信及道德水平的试金石,遵从保密原则是保护案主利益的基本要求。本文从章莹颖案所引发的保密伦理冲突出发,对社会工作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展开深入探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的类别主要有三种:保密伦理与案主利益冲突、保密伦理与公共利益冲突、保密伦理与社会工作者利益冲突。结合已有冲突案例笔者发现,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伦理与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保密伦理在我国贯彻难度大,未完全实现本土化。我国社会工作者目前所遵循的伦理守则中,规范化操作指引细则不够,导致社工在服务中易陷入伦理困境,且相关法律意识等模糊,导致自身利益与案主利益受损。而政府等部门对于社会工作服务的干涉,以及法律规定的缺失,更是阻碍了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独立性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应更新具有本土化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伦理专业性与独立性建设、填补法律与政策空白等措施,推动社会工作不断完善,帮助社会工作者摆脱伦理困境,实现专业目标。

二、关注职业风险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职业风险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2)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1.4.1 主要工作
        1.4.2 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共享经济
        2.1.2 平台经济
        2.1.3 按需经济
        2.1.4 零工经济
        2.1.5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
    2.2 理论基础
        2.2.1 职业风险理论
        2.2.2 行为决策理论
        2.2.3 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零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演进与现状发展
    3.1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的历史演变
        3.1.1 养老保险演变发展
        3.1.2 医疗保险演变发展
        3.1.3 工伤保险演变发展
    3.2 零工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现状发展
        3.2.1 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
        3.2.2 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
    3.3 零工从业人员对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新需求
        3.3.1 零工从业者亟需增强社会保险制度的灵活性
        3.3.2 零工从业者亟需工伤保险制度的保护
        3.3.3 零工从业者亟需失业保险制度的保护
        3.3.4 零工从业者亟需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调研分析
    4.1 设计研究方案
        4.1.1 研究对象
        4.1.2 样本容量的确定
        4.1.3 数据收集
    4.2 设计调查问卷
        4.2.1 问卷结构
        4.2.2 确定变量并进行赋值
    4.3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
        4.3.1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描述性统计
        4.3.2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4.3.3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单因素卡方分析
        4.3.4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建立
        4.3.5 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4.4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问题的原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社保增值税的改革借鉴
        5.1.1 德国社保增值税改革
        5.1.2 日本社保增值税改革
        5.1.3 法国社保增值税改革
    5.2 新用工形式下的劳动保护路径选择
        5.2.1 德国设立“类劳动者”主体
        5.2.2 意大利设立了“准从属性”劳动者
        5.2.3 日本扩大劳动者的概念
    5.3 强化雇主责任的改革借鉴
        5.3.1 英国实行强制保险制度
        5.3.2 美国实行丰富的保险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完善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的对策建议
    6.1 解决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问题的具体路径
        6.1.1 制度层面
        6.1.2 个体层面
        6.1.3 企业层面
        6.1.4 国家层面
    6.2 实施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6.2.1 加大社会保险宣传力度
        6.2.2 构建高效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体系
        6.2.3 完善社会保险费用征缴制度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3)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外卖员网络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浪新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理论依据及研究设计
    2.1 理论框架
        2.1.1 框架理论
        2.1.2 媒介形象理论
    2.2 研究设计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问题
        2.2.3 研究对象
        2.2.4 类目建构
        2.2.5 信度检验
3 外卖员媒介形象内容分析
    3.1 宏观层次:外卖员媒介形象议题框架分析
        3.1.1 报道数量:总体呈现上涨趋势,季节性变化明显
        3.1.2 报道体裁:消息类新闻占主导,报道深度挖掘不足
        3.1.3 报道主题:侧重负面主题报道,主题分布失衡
    3.2 中观层次:外卖员媒介形象叙事框架分析
        3.2.1 报道结构分析:主要事件类结构占据主导
        3.2.2 引语使用:引语使用方式灵活,无引语比例近半
        3.2.3 报道对象性别:男性始终独大,女性缓慢增长
        3.2.4 报道地域特征:东部地区为主,其他地区关注度低
    3.3 微观层次:外卖员媒介形象表达框架分析
        3.3.1 报道形式:图文并茂类占主流,纯文字报道不断减少
        3.3.2 报道篇幅:简短精炼为主,长篇报道较少
        3.3.3 标题关键词:交通安全话题突出,凸显职业风险
        3.3.4 报道立场:中立及正向报道为主,立场相对公正
    3.4 报道框架特点小结
4 新浪新闻中的外卖员媒介形象分析
    4.1 新浪新闻呈现的外卖员媒介形象
        4.1.1 勤劳工作的劳动者形象
        4.1.2 充满爱心的助人者形象
        4.1.3 违法犯罪的实施者形象
        4.1.4 交通事故频发的高危职业群体
        4.1.5 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弱势群体
    4.2 新浪新闻建构外卖员媒介形象的不足
        4.2.1 负面报道过多,污名化倾向明显
        4.2.2 放大悲情场景,固化弱势群体标签
        4.2.3 新闻深度挖掘力度不足,新闻质量不高
        4.2.4 外卖员主体身份配角化,话语权缺失
5 外卖员形象建构的成因分析与优化建议
    5.1 外卖员形象建构的成因分析
        5.1.1 外卖员群体构成及工作性质影响形象建构
        5.1.2 媒体市场化与媒体报道偏向的牵制
        5.1.3 媒介素养缺失放大负面效果
    5.2 外卖员形象建构的优化建议
        5.2.1 媒体层面:建构客观完整的外卖员形象
        5.2.2 公众层面:提升媒介素养
        5.2.3 外卖员层面:把握自我表达主动性
        5.2.4 制度层面:保障劳动权益,加强监督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研究样本编码表
致谢

(4)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
    4 研究目的
资料来源与方法
    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资料收集方法
    3 调查工具
    4 资料分析方法
    5 质量控制
    6 伦理学处理
    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1 调查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
    2 调查对象职业风险认知总体情况
        2.1 职业风险发生可能性认知情况
        2.2 职业风险发生严重性认知情况
        2.3 职业风险认知总体情况
    3 不同人口学特征风险认知情况
        3.1 职业暴露风险
        3.2 工作负荷风险
        3.3 个人发展风险
        3.4 患者安全风险
        3.5 纠纷与冲突风险
        3.6 社会转嫁风险
    4 职业风险可能性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5 职业风险严重性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6 关于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6.1 调查对象总体对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6.2 医生、护士、技师对医院现行风险防护措施的满意度
    7 职业防护需求
        7.1 调查对象总体的职业防护需求
        7.2 医生、护士、技师的职业防护需求
讨论
    1 社会转嫁风险、纠纷与冲突风险危害不容小觑
    2 职业风险认知突出风险与影响因素探讨
        2.1 职业暴露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2.2 工作负荷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个人发展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2.4 患者安全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2.5 纠纷与冲突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2.6 社会转嫁突出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
    3 关于医务人员对医院现行措施的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3.1 医务人员总体满意度较高,职业防护需求强烈
        3.2 医生、护士、技师对医院风险管理的满意度及需求存在差别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2 建议
本研究的特色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相关需求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基层法官职业保障问题研究 ——以P市H区法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基层法官的定义
        (二)职业保障的含义
        (三)基层法官职业保障的内涵
        1、基层法官的职业特点
        2、基层法官职业保障的内涵
    二、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第二章 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的现状
    一、我国司法改革关涉法官职业保障事项
        (一)法官员额制度
        (二)法官职业化建设
        (三)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
    二、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P市H区法院法官队伍概况
        (二)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的主要做法
        1、推行“分调裁审”新型办案机制
        2、开设法官单独职务序列
        3、实行过问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4、加大安保投入
        (三)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取得的成效
第三章 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负担沉重,心理压力过大
        (二)职业待遇不高,发展晋升困难
        (三)个案干涉普遍,难保独立审判
        (四)外界监督异化,职业尊荣感弱
        (五)安全保障不足,职业风险加大
    二、P市H区法院法官职业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案多人少矛盾凸显
        (二)行政体制的强势制约
        (三)司法公信力不足
        (四)司法改革的配套制度不够健全
        (五)法官自身的原因
第四章 完善基层法官职业保障措施的建议
    一、减轻基层法官工作负担
        (一)强化基层法院人员配备
        (二)提高司法辅助人员素质
        (三)实现司法辅助事务外包
    二、健全基层法官职业发展保障制度
        (一)落实基层法官待遇从优制度
        (二)完善法官单独职务序列
        (三)全面实行法官逐级遴选制度
        (四)打通基层法官特别选升渠道
    三、保障基层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
        (一)推动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制度实施
        (二)规范对基层法官的监督追责
        (三)规制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行为
    四、提升基层法官的职业荣誉感
        (一)完善基层法官惩戒制度
        (二)提升基层法官职业地位
    五、深化针对基层法官人身权益保障的司法改革
        (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二)细化安全保障机制
        (三)加大对公众的法治信仰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基层法官职业保障调查问卷
    附录2 关于基层法官职业保障问题的访谈提纲
致谢

(6)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管执法人员
        2.1.2 风险
        2.1.3 职业风险
    2.2 理论基础
        2.2.1 街头官僚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依法行政理论
第3章 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及类型
    3.1 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的职业风险
        3.1.1 城管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
        3.1.2 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的内涵
    3.2 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类型
        3.2.1 职业风险事项调查
        3.2.2 人身安全风险
        3.2.3 心理健康风险
        3.2.4 工作责任风险
        3.2.5 声誉风险
第4章 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来源分析
    4.1 个体层面的风险源
        4.1.1 执法理念偏差
        4.1.2 执法能力不足
        4.1.3 执法程序不规范
        4.1.4 执法方式不当
    4.2 组织层面的风险源
        4.2.1 城管执法人力资源不足
        4.2.2 城管执法资金资源不足
        4.2.3 城管执法法律依据不足
        4.2.4 城管执法保障欠缺
        4.2.5 考核机制不完善
        4.2.6 监督机制不健全
    4.3 社会层面的风险源
        4.3.1 执法对象对城管执法工作的认同度较低
        4.3.2 普通公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支持不足
        4.3.3 媒体的非客观性报道
第5章 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策略
    5.1 个体层面风险源的防范策略
        5.1.1 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
        5.1.2 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
        5.1.3 规范城管执法程序
        5.1.4 优化城管执法方式
    5.2 组织层面的风险源防范策略
        5.2.1 增加执法人员数量,优化城管执法人力资源配置
        5.2.2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城管执法人员工作条件及工资待遇
        5.2.3 加强城管执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5.2.4 完善城管执法考核机制
        5.2.5 健全城管执法监督机制
    5.3 社会层面风险源的防范策略
        5.3.1 增进公众对城管执法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5.3.2 构建媒体与城管执法的良性互动关系
        5.3.3 科学应对舆情事件,塑造城管良好形象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相关理论概述
    2.1 非标准劳动关系的基本理论
        2.1.1 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概念
        2.1.2 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特征
    2.2 网约车相关的理论
        2.2.1 网约车的概念
        2.2.2 网约车的分类
        2.2.3 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区别
    2.3 网约车司机的界定
    2.4 网约车司机享有社会保险权利的理论依据
        2.4.1 平等权理论
        2.4.2 分配正义理论
        2.4.3 职业风险理论
第三章 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的法律供给现状分析
    3.1 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的立法现状
        3.1.1 网约车行业立法现状
        3.1.2 社会保险立法现状
        1.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立法
        2.职工社会保险立法
    3.2 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的呈现
        3.2.1 网约车司机无法参与职工社会保险体系
        3.2.2 社会保险费分担机制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标准
        3.2.3 社会保险费征缴面临困境
        3.2.4 工伤事故认定困难
    3.3 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出现的原因
        3.3.1 我国劳动法与社会保险存在捆绑关系
        3.3.2 传统劳动法保护主体范围受到限制
第四章 国外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相关立法与启示
    4.1 美国网约车司机相关的社会保险立法
        4.1.1 转变劳动者认定标准
        4.1.2 社会保险单列计划
        4.1.3 强化商业责任保险
        4.1.4 丰富的保险模式
    4.2 英国网约车司机相关的社会保险立法
        4.2.1 英国网约工相关权益的探索实践
        4.2.2 强制保险制度
    4.3 英美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相关法律制度的启示
        4.3.1 扩大劳动法适用范围
        4.3.2 加快网约车司机专属保险法律建设
        4.3.3 明确网约车平台的强制保险义务
第五章 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的法律应对
    5.1 扩展网约车司机的权利,实现分层保护
        5.1.1 分层保护的基本观点
        5.1.2 分层保护视野下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权利扩展
    5.2 构建合理的社会保险费分担机制
        5.2.1 强化网约车平台的责任
        5.2.2 明确社会保险费的分担比例
    5.3 完善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制度
    5.4 完善网约车司机的工伤保险制度
        5.4.1 将《劳动法》保护基准由劳动关系延伸到劳动
        5.4.2 简化工伤认定程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L省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职业忠诚度的概念
        1.2.2 职业忠诚度的研究维度与测量综述
        1.2.3 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1.2.4 警察职业相关研究综述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基本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L省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设计
    2.1 理论构建
        2.1.1 关键词解析阐释
        2.1.2 职业忠诚度的影响因素
        2.1.3 心理契约与职业忠诚
        2.1.4 组织承诺与职业忠诚
        2.1.5 双因素理论与职业忠诚
        2.1.6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结构
    2.2 调研背景及样本
        2.2.1 调研背景
        2.2.2 调查对象和样本
    2.3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访谈设计
        2.3.1 访谈调查目的和方法
        2.3.2 访谈调查设计
        2.3.3 访谈调查过程
        2.3.4 访谈调查结果
    2.4 监狱人民警察职业忠诚度问卷设计
        2.4.1 问卷调查目的和方法
        2.4.2 统计分析方法
        2.4.3 预测问卷的设计
        2.4.4 预测问卷检验结果与正式问卷的形成
3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问卷调查及结果
    3.1 问卷调查安排
        3.1.1 问卷调查对象
        3.1.2 问卷发放方式
    3.2 问卷调查过程
    3.3 问卷调查统计
        3.3.1 问卷回收情况
        3.3.2 整体水平及特点
    3.4 问卷调查结果
        3.4.1 职业认知方面动机不纯和人岗匹配度低
        3.4.2 职业情感方面对监狱关注度和奉献度低
        3.4.3 从业意志方面关注个人得失大局观不足
        3.4.4 工作行为方面主动钻研能力和执行力低
4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的成因分析
    4.1 个人原因
        4.1.1 职业理想信念不坚定
        4.1.2 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4.2 组织环境原因
        4.2.1 基础设施不完善
        4.2.2 职业保障不到位
    4.3 社会环境原因
        4.3.1 社会认同感低
        4.3.2 执法工作容错率低
5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提升建议
    5.1 改善外部环境提高职业认知
        5.1.1 加强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5.1.2 调整准入门槛,重视能力岗位匹配
    5.2 增强组织建设提高职业情感
        5.2.1 加强硬件设施改造,保障工作基本需求
        5.2.2 优化“软环境”建设,加强队伍建设能力
    5.3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从业意志
        5.3.1 建立完善履职保护机制
        5.3.2 平衡“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
    5.4 转变职业观念提高履职行为
        5.4.1 内化理想信念,坚定职业初心
        5.4.2 科学职业规划,提升履职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访谈提纲(领导岗位)
附录B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访谈提纲(非领导岗位)
附录C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预测问卷
附录D 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我国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主要创新和不足
        一 研究方法
        二 本文的创新点
        三 本文不足之处
第一章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意义辨析
        一 司法豁免的历史源流与现代含义
        二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三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与其他主体司法豁免制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构成要素与理论基础
        一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功能定位
        一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价值取向
        二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功能定位
第二章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演变脉络与运行现状
    第一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演变脉络
        一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观念萌生
        二 改革开放后到十八大前(1979—2011):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初步建构
        三 十八大以后(2012至今):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渐趋成型
    第二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运行的基本现状
        一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规范依据
        二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积极功效
        三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现有的局限与不足
    第三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 传统司法观念对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制约
        二 法院治理机制泛行政化对法官权利的侵蚀
        三 法官素质现状对司法豁免制度运行的影响
第三章 完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现实考量
    第一节 完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正当性
        一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应有之义
        二 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三 维护法官中立性地位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完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必要性
        一 破解法官权责失衡难题的必要条件
        二 回应法官职业角色紧张的实践需要
        三 防范法官职业风险趋增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完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可行性
        一 制度保障
        二 技术条件
        三 现实依据
第四章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节 建构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 遵循司法规律
        二 有限豁免原则
        三 统筹协调原则
    第二节 健全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的基本路径
        一 完善法官司法豁免的立法设计
        二 畅通法官司法豁免的运行机制
        三 强化法官司法豁免的监督管理
    第三节 法官司法豁免制度与司法体制改革的衔接协调
        一 司法豁免与司法追责制
        二 司法豁免与法官员额制
        三 司法豁免与法官职业伦理制度
        四 司法豁免与法官职业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社会工作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 ——由章莹颖案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 章莹颖案中的社会工作保密伦理冲突
    (二) 研究目标、意义与方法
        1、研究目标与意义
        2、研究方法
    (三) 相关概念界定
        1、社会工作中的保密伦理
        2、利益冲突
    (四) 文献综述
        1、针对保密伦理及其重要性的讨论
        2、不同视角下的保密伦理研究
        3、保密伦理冲突与困境抉择
二、国外社会工作保密伦理
    (一) 社会工作伦理发展
    (二) 社会工作保密伦理原则与界限
        1、美国保密伦理原则与界限
        2、加拿大保密伦理原则与界限
        3、经典案例分析——Tarasoff案
三、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类别
    (一) 保密伦理与案主利益冲突
        1、泄露案主隐私造成专业关系破裂
        2、坚持保密原则可能引发不良后果
    (二) 保密伦理与公共利益冲突
        1、断定案主损害公共利益
        2、公共利益存在潜在威胁
    (三) 保密伦理与社会工作者利益冲突
        1、服务过程中面临身心安全风险
        2、被投诉与处罚
        3、遭遇关联诉讼
四、中国社会工作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
    (一) 中国部分地区社会工作保密伦理
        1、大陆社会工作保密伦理
        2、香港社会工作保密伦理
        3、台湾社会工作保密伦理
    (二) 社会工作保密伦理冲突
        1、“王女士”事件
        2、癌症末期疗护案例
        3、青少年矫正社会工作
        4、冒名获取公共援助
    (三) 相关法律问题
        1、隐私权的保护源于民法总则
        2、行业伦理规范与法律责任尚属于空白地带
        3、社会工作立法基础尚不具备
五、结论与反思
    (一) 问题概述
        1、保密伦理在我国贯彻难度大
        2、规范化操作指引细则不够
        3、社会工作者法律责任模糊
        4、社会工作者面临职业风险
        5、缺乏伦理实施保障机制
    (二) 原因分析
        1、中国传统伦理与社工保密伦理的矛盾
        2、社会工作服务开展受政府部门影响
        3、国内社会工作伦理研究缺乏预警性
        4、理论与实务相互作用待提高
        5、法律与相关政策界定不清晰
    (三) 改善措施建议
        1、更新具有本土化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2、加强社会工作伦理专业性与独立性建设
        3、推进社会工作职业风险警示教育与制度保障
        4、加强社会工作伦理与实务双向指导
        5、填补法律与政策空白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注职业风险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L市法院司法警察职业压力治理完善研究[D]. 孙艺峰.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零工经济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参保问题研究[D]. 郭冰.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3]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外卖员网络媒介形象研究 ——以新浪新闻为例[D]. 王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山东省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风险认知现状及防护需求研究[D]. 李阳. 山东大学, 2021(11)
  • [5]基层法官职业保障问题研究 ——以P市H区法院为例[D]. 杨伟然. 河南大学, 2020(06)
  • [6]凉山州城管执法人员职业风险防范研究[D]. 邓桂苗.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7]非标准劳动关系中网约车司机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 杨庆国.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8]L省F监狱警察职业忠诚度调查研究[D]. 辛若恬.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9]我国法官司法豁免制度研究[D]. 于猛. 郑州大学, 2020(02)
  • [10]社会工作保密伦理与利益冲突 ——由章莹颖案引发的思考[D]. 蒋晓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关注职业风险,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