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中药汤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的疗效观察

复方中药汤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的疗效观察

一、复方中药煎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菲菲,张祉薇,于宏杰,张晓晓[1](2021)在《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之一,大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在中国癌症排名中高居第2位及第5位[1]。当前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2年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达到50%,其中发生局部复发转移和远处转移的患者分别占20%~30%及50%~80%[2],且发生复发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达19%[3],故术后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关乎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

吴凯婷[2](2021)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抑郁患者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致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SSRI)引起的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方法:临床收集SSRI引起的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单盲原则,运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服用痛泻要方加味;对照组50例,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及疗效变化,治疗结束后再进行4周的随访并记录复发率情况,且进行安全性指标评定,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来看,两种治疗方法对SSRI导致的肝郁脾虚型腹泻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均有缓解和改善作用。但在腹痛、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胸胁胀闷等这4个症状及总症状评分上观察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在情志抑郁、食欲不振、嗳气不舒这三个证候中两组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从临床疗效上看,观察组临床痊愈9例,好转3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好转34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74%,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治疗SSRI引起的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上中药观察组(痛泻要方加味)优于西药对照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从复发率看,观察组有效48例中,复发3例,复发率6.25%;对照组有效37例中,复发9例,复发率24.32%(P<0.01)。提示服用痛泻要方加味的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本次临床观察中,100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此次研究表明痛泻要方加味能有效改善SSRI引起的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减少患者复发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单祎文[3](2021)在《鼻敏通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其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研究鼻敏通窍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析其可能作用的靶点及机制。2.观察鼻敏通窍方治疗小儿鼻鼽病肺经伏热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导师治疗小儿鼻鼽的用药经验,为指导临床治疗小儿鼻鼽提供依据。方法1.利用TCMSP平台获得鼻敏通窍方中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相应靶点,利用4个疾病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OMIM、PharmGkb、TTD获取变应性鼻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预测鼻敏通窍方作用于变应性鼻炎的靶点;基于Cytoscape3.8.2,构建“中药-作用靶点-活性成分”的网络图;借助String平台建立蛋白相互作网络;运用Systems dock Web Site对其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初步验证分析结果;利用基于R语言的Venn Diagram和clusterProfiler包筛选出交集靶点,并对靶基因及其产物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绘制通路图。2.收集219例符合儿童变应性鼻炎西医诊断标准、小儿鼻鼽诊断标准及肺经伏热证症候诊断标准的鼻鼽患儿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1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鼻痒、打喷嚏、鼻塞、流鼻涕、鼻黏膜情况)、次要症状(眼痒、打鼾、张口呼吸、黑眼圈、身痒),以及中医症候(咳嗽、咽痒咽干、咽部充血、口干烦热、鼻衄、大便干结)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评分,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鼻敏通窍方的核心化合物可能是槲皮素(quercetin)、山奈酚(kaempferol)、汉黄芩素(wogonin)等,其关键作用靶点蛋白主要有IL-6、ICAM-1等,关键通路主要有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CLRS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h17分化等与炎症相关的通路,表明鼻敏通窍方可能通过作用于炎症相关靶点和通路,进而减轻变应性鼻炎炎症反应。2.鼻敏通窍方治疗219例鼻鼽肺经伏热证患儿1周疗效总有效率为78.54%,观察2周总有效率为92.24%,说明鼻敏通窍方在改善变应性鼻炎症状方面具有显着疗效。2个疗程后鼻鼽患儿的主症、次症及中医症候均有明显改善,口干烦热、身痒、大便干结疗效较好(有效率分别为84.62%,82.61%和80.95%),对咳嗽、黑眼圈、张口呼吸症状改善略逊于其他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9.62%,60.71%和 62.50%)。结论1.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初步分析了鼻敏通窍方干预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表明鼻敏通窍方中存在多个活性成分,并通过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效应以发挥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2.鼻敏通窍方治疗小儿鼻鼽肺经伏热证具有良好的疗效,服药2周后对于鼻鼽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中医症候改善明显。在治疗期内,未观察到患儿有明显不良反应,初步提示其治疗小儿鼻鼽安全有效。

刘凌岩[4](2020)在《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山西中医药大学脑病科门诊符合月经性偏头痛诊断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治疗,取穴:主穴:风池、太冲、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血海、子宫。局部取穴:百会、四神聪。各穴位得气后分别留针30 min,留针过程中,将直径18mm、长度15mm的小艾段(优质艾绒)置于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子宫穴的针柄上,从下端点燃施灸,并于针与皮肤接触处置一硬纸片以防灰烬散落烫伤皮肤。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一天1次,一次5mg,口服,每晚睡前服。2组均在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治疗,每日一次,持续7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若试验期间患者头痛剧烈难以忍受,可继续针刺治疗,必要时服用布洛芬片。评价2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并给予统计学分析。评价2组治疗前后头痛程度评分、偏头痛发作次数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评分、伴随症状评分及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并于治疗后1月进行随访,进一步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和温针灸疗法均可减轻头痛发作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并明显改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比,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疗效更显着,可明显减轻头痛发作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明显改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可有效改善月经性偏头痛的疼痛程度,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的发生,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疗效显着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作为月经性偏头痛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王志坚(Wong Chi Kin)[5](2016)在《《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的应用规律,并与本草文献和《伤寒杂病论》内对黄柏之运用作比较,探索黄柏在应用规律和温病学派对伤寒之继承和发扬,总结黄柏之功效及运用原则,为现代中医临床正确地运用黄柏的依据。方法:以《临证指南医案》为基础,分析有关黄柏运用和含有黄柏的医案,对其病种、症状、证型、病程长短、就诊次数和各卷门中的应用、病机、望诊、舌诊、脉象、黄柏配伍、成方等,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整理相关数据,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临证指南医案》记载有关黄柏的医案中,(1) 10卷中各卷都有应用黄柏的医案,但其应用次数不同,其中卷七应用最多,共应用26次,占应用总数的25.2%;其次是卷三,共应用21次,占应用总数的20.4%。(2) 62门中共有39门应用黄柏,应用频次最多的依次为淋浊、遗精、痿、痢、便闭、疝、虫、便血、痹等。(3) 绝大部分医案全程运用黄柏,共80则,占所有103则医案的77.7%。(4) 记载的诊次一般为1次,共占所有医案的66.0%。其次为2次,占15.5%。(5) 应用黄柏医案遍及8大现代医学系统,应用较多的系统依次为消化、运动、泌尿、生殖、神经、循环等,其中消化系统最多(34次,33.0%)。(6) 只有3次论及患者舌象情况,其中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各1次。(7) 全书合共有23处记载脉象。依次序出现次数最多为数脉, 其后为其他相兼脉,沉脉,弦脉,细脉,实脉,洪大脉,散脉,濡脉及革脉。(8) 最多见的证型为实证(多为湿热、热毒、心肝肠实火),近45%,而虚证(多为肝、肾单独或同时阴虚)稍多于虚实夹杂证(多为肾虚合并湿热,或心肾不交)(9) 根据《医学心悟》治病八法,除汗法和吐法外,其余下、和、温、清、消、补,六法都有医案记录。其中以清兼补法用最多。其后依次为清法,温补法,清和法,消法,清兼下法,消补法,温下法与补法。。(10)共有103条含黄柏组方,共采用四种剂型,其中采用汤剂69条,占67%;丸剂31条,占30%。(11)含黄柏的成方只有9条,其中出现最多的是滋肾丸,共出现12次,占所有成方的31.6%;其次安胃丸7次,占18.4%。成方以丸剂多见,共出现30次,占78.9%;其次为汤剂,出现7次,占18.4%;散剂出现1次,占2.7%。(12)与黄柏配伍最多的中药依次是黄连、茯苓、知母、泽泻、熟地黄、白芍、川萆薛、生地、人参、肉桂、龟版(连同龟甲)、广皮、牛膝、山栀、青皮、茅苍术、川楝子、当归。配伍次数最多的是黄连,共28次,占4.1%。(13) 标记了7中炮制类型的黄柏,分别为:炒焦黄柏、炒黑黄柏、略炒黄柏、盐水炒黄柏、炒黄柏、黄柏、生黄柏。运用最多的是黄柏,共应用93次,占总数的90.3%。(14) 共有8处记载黄柏的用量,用量从5分到8两不等。结论:(1) 叶氏使用黄柏的医案多是一两剂药即对症取效,而且多在全程或前期就使用黄柏。疗效之显着,反映了叶氏辩证能力超群,或者揭示黄柏使用指征的把握其实并不困难。(2) 叶氏应用黄柏治疗的病症广泛,月.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分治表里上、中、下三焦,或趋降其寒性,增加其疗效。但其主治仍离不开其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苦寒坚阴等。(3) 黄柏药性苦寒最善清化湿热,滋阴降火。故望诊中出现湿热蕴结(色黄、形膨、胀、肿)、湿热熏蒸蒙蔽清窍(色苍、神呆、迷、欲昏),叶氏承《神农本草经》之旨,认为黄柏善解湿热蕴结,可使湿去热走,燥湿而不伤阴。或阴虚火旺(形瘦)、虚火上炎(色赤)等证候是叶氏使用黄柏的指征,叶氏多次提及黄柏的潜阳、和阳功效。(4) 叶氏在医案中只有3次论及舌象。分别为舌白、舌干苔白、舌灰边白。证明黄柏在炮制后,寒性趋降,但仍能保持其化湿特性。(5) 所有黄柏医案中未见迟脉、结代脉等脉象,笔者认为若遇寒邪凝滞证型不宜用黄柏。(6) 脾胃虚弱、肾阴阳两虚、或素体虚寒者,慎用黄柏,或师李东垣法配伍健脾胃药或师朱丹溪法配伍补肾药。叶氏不只是一味使用黄柏泻实火,解热毒,还用来清虚火、潜阳、和阳,黄柏祛湿,湿去热走而阳气归源。(7) 清补法之所以使用最多,这是由于这些医案中,都不是以黄柏作为主药的缘故。(8) 叶氏擅长使用黄柏与其它药味配伍,实现相须为用或制约温燥药药性。(9) 叶氏使用含黄柏的内服膏剂和酊剂,这种剂型创新值得后世借鉴和研究。(10) 叶氏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李东垣独创的滋肾丸,大胆创新性地使用滋肾丸治疗多种病症如肝风、遗精、淋浊、便闭、疝、诸痛等,并取得良效。叶氏安胃丸是在仲景《伤寒论》中乌梅丸化裁而来,体现了叶氏对经方的传承与创新。(11) 叶氏采用含黄柏成方时多选丸剂,表明其使用黄柏每次量少,且不入汤剂水提取药理成分,而以吞服为主的用药特色。(12) 叶氏认为黄柏炒制的辅料及程度如果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疗效药性药理变化。(13) 叶氏使用黄柏量小效宏的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仇立波,孙忠人,张秦宏,任雪[6](2012)在《中药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近20年来中药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状况。方法:采用评价随机对照实验质量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估,通过Jadad评分表对此作出评价,并运用统计学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23篇(共1 789例),通过分析得出中药治疗压疮疗效较为理想,治疗组优于西医对照组。结论:建议临床医生在压疮的治疗中采用中药或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耿爱爱[7](2010)在《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中药方剂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消银解毒汤。对照组30例,口服复方青黛胶囊。两组均外擦肤痔清软膏。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PASI评分,经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作出疗效判定。结果: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两组有明显的差异性。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导致患者退出试验。结论:消银解毒汤是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风热血燥证)的有效验方,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复方青黛胶囊。

刘彬[8](2007)在《清热凉血法对造模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用清热凉血法治疗造模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观察治疗前后皮肤形态及镜下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40只豚鼠用0.05%丙酸氯倍他索制造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动物模型,分激素依赖性皮炎动物模型组,激素外用递减对照组、西药口服对照组、中药煎剂内服治疗组、中药煎剂内服加皮炎洗剂外用治疗组,每组八只,对实验前、后的各组豚鼠的皮损形态及病理改变进行观察,对各组药物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通过治疗,各实验组的造模区皮肤外观均有好转。镜下观察显示,硝酸银染色表皮均未出现黑素细胞增多的现象;各实验组HE染色,均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萎缩现象及炎性细胞浸润,但无毛细血管扩张,各实验组均有效,其中激素外用递减对照组,中药煎剂内服加外用治疗组疗效更好。西药口服对照组,中药煎剂内服治疗组疗效相似。结论:清热凉血法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据此法组成的内服方剂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时,与抗组胺类药物疗效差异不明显。但内服与外用合用疗效更好,与临床常用的激素递减疗法疗效相似。其药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前言近几年来,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广泛地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外用制剂,虽发挥了很好的速效作用,但由于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造成激素性依赖性皮炎的现象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发生于面部的尤为多见,严重影响容貌,易复发、不易治。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长期不规则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使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在使用范围内皮肤出现红斑、潮红、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甚至萎缩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该病的特点是用药后原发病迅速改善,但不能根治,治疗持续数周或数月后,一旦停药,1~2天内用药部位发生红斑、丘疹、触痛、裂隙、脓疱、脱屑疼痛、瘙痒、灼热、紧绷感,原发病恶化,当重新外用激素后,上述症状很快消退。如再停用,反跳性皮炎迅速发生,而且比以前更重。相当于祖国医学的面热、面痒、面肿、面游风、粉花疮等,也可归入“中药毒”的范畴,多是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致药毒蓄积,热毒内蕴,或兼感风热毒邪而发病。所以,田静教授以清热凉血为法,自拟中药煎剂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通过动物模型观察该法治疗效果及对治疗机理的探讨,使其更广泛地应用到临床。现报告如下。

姚宪华[9](2006)在《中药湿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56例压疮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方法治疗压疮,观察组采用常规处理后加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均P<0·01);两组不同时期压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均P<0·01)。结论中药煎剂湿敷治疗压疮效果安全、确实。

左慧敏,滑卉坤,孙健[10](2002)在《褥疮护理近况》文中指出 褥疮是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血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的发生给患者增加痛苦。延长病程。如继发感染,则加重病情,严重者因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褥疮的防治非常重要。

二、复方中药煎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中药煎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内治法
    3.1 中药疗法
        3.1.1 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
        3.1.2 中成药及中成药注射液
        3.1.3 中药复方
        3.1.3.1 健脾益气固本
        3.1.3.2 扶正健脾,辅以清热、祛湿
        3.1.3.3 扶正健脾,辅以祛瘀、解毒
        3.1.3.4 辨证施治
4 外治法
    4.1 针灸疗法
    4.2 中药保留灌肠
5 总结与展望

(2)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抑郁患者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致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中医诊断标准
        3. 研究纳入标准
        4. 研究排除标准
        5. 退出观察标准
        6. 脱落标准及处理
    (二) 研究方法
        1. 资料采集
        2. 治疗方法
        3. 注意事项
        4. 疗效观察指标
        5. 临床疗效判定
    (三)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一般资料统计分析
    (二) 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
    (三) 临床疗效分析
    (四) 复发率评价
    (五) 安全性评价
三、分析与讨论
    (一) SSRIs导致的胃肠道损害机制
    (二) 从中医角度阐述SSRI导致肝郁脾虚型泄泻
    (三) 选方依据
        1. 中医角度分析
        2. 现代医学角度分析
    (四)结果分析和讨论
四、问题与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中西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概况
    参考文献

(3)鼻敏通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其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变应性鼻炎西医研究进展
        1.1 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2 变应性鼻炎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2 儿童变应性鼻炎中医认识及优势
        2.1 古代医家对小儿鼻鼽的认识
        2.2 现代医家对小儿鼻鼽的认识及临床研究进展
        2.3 中医药干预小儿鼻鼽特色和优势
    3 总结
第二部分 鼻敏通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网络药理学研究
    1 鼻敏通窍方研究背景
        1.1 导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学术经验
        1.2 鼻敏通窍方组方分析
    2 鼻敏通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2.1 网络药理学概述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第三部分 鼻敏通窍方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证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病情轻重程度分级
    3 临床病例选取
        3.1 病例来源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案
        4.2 观察节点及指标
        4.3 疗效评价标准
        4.4 不良反应观察
        4.5 统计学分析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5.1 试验完成情况
        5.2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5.3 综合疗效分析
        5.4 观察周期主症、体征疗效比较
        5.5 次症疗效比较
    6 不良反应观察情况
    7 结果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研究价值与意义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临证指南医案》相关研究进展
        1.1.1 《临证指南医案》中单味药的应用研究进展
        1.1.2 《临证指南医案》中对某病用药规律的研究进展
    1.2 黄柏相关研究进展
        1.2.1 地道沿革
        1.2.2 分布
        1.2.3 性状
        1.2.4 炮制
        1.2.5 性味归经
        1.2.6 功效主治及相关论述
        1.2.7 现代应用
        1.2.8 张仲景对黄柏的方证研究
        1.2.9 近代名老中医对黄柏用药的体会
        1.2.10 黄柏配伍研究进展
        1.2.11 黄柏药理研究进展
        1.2.12 黄柏安全性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
        2.1.1 资料来源
        2.1.2 研究对象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研究步骤
        2.2.1 分析黄柏的药性与功效
        2.2.2 分析黄柏在经方中的应用
        2.2.3 筛选医案
        2.2.4 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2.2.5 统计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黄柏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2 黄柏在各门中的应用情况
        2.3.3 黄柏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2.3.4 医案中患者的就诊次数
        2.3.5 所论述症状在现代医学系统中的分类情况
        2.3.6 医案中所论述望诊的情况
        2.3.7 医案中所论述舌象的情况
        2.3.8 医案中所论述脉象的的情况
        2.3.9 含黄柏医案的证型及脏腑虚实分布情况
        2.3.10 医案选用的治法分布情况
        2.3.11 含有黄柏的成方
        2.3.12 黄柏成方在各卷中的应用情况
        2.3.13 各门中含黄柏成方应用的情况
        2.3.14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门中详细应用情况
        2.3.15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不同证型中的详细应用情况
        2.3.16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阴阳辩证中的应用情况
        2.3.17 各条含黄柏成方在各脏腑中的应用情况
        2.3.18 含有黄柏组方的剂型分布
        2.3.19 与黄柏配伍的药味及其频次
        2.3.20 各种炮制黄柏的运用情况
        2.3.21 各种黄柏的用量统计
第三部分 讨论
    3.1 黄柏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各卷、门、系统应用的分析
    3.2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病证虚实、病位、病机与治则、治法的分析
    3.3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望诊的分析
    3.4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切诊的分析
    3.5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病程及就诊次数的分析
    3.6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的成方及其在卷门中分布情况的分析
    3.7 《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黄柏医案组方剂型的分析
    3.8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与药味配伍的分析
    3.9 《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炮制种类的分析
    3.10 经方与《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用量的对比分析
    3.11 黄柏的药用忌宜
第四部分 结语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附录
第七部分 致谢

(6)中药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评估及结果
3 评价
4 讨论

(7)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病例来源与选择
    
2.2.1 病例来源
3.临床资料
    3.1 入选标准
    
3.1.1 诊断标准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一般资料
    
3.2.1 病例来源
    
3.2.2 病例分组
4.治疗方法
    4.1 内服
    
4.1.1 治疗组
    
4.1.2 对照组
    4.2 外用
    4.3 调护
5.疗效判定标准
    5.1 PASI评分标准
    
5.1.1 皮损面积
    
5.1.2 皮损严重程度
    
5.1.3 计算公式
    5.2 疗效评价标准
6.副作用评价
7.统计学方法
8.结果
    8.1 两组治疗前后PASI评分比较,见表5、图1
    8.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见表6和图2
    8.3 副作用评价结果,见表7、图3
9.讨论
    9.1 祖国医学对白疙病因病机的认识
    
9.1.1 古代中医对白疕的认识
    
9.1.2 现代医家对银屑病的认识
    9.2 现代医学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
    
9.2.1 遗传因素
    
9.2.2 感染因素
    
9.2.3 免疫因素
    
9.2.4 代谢障碍
    
9.2.5 内分泌因素
    
9.2.6 精神神经因素
    
9.2.7 微循环障碍
    
9.2.8 其它因素
    9.3 方药分析
    9.4 结果分析和机理探讨
    
9.4.1 结果分析
    
9.4.2 机理探讨
10.问题与展望
    10.1 对照组的设置
    10.2 样本和剂型
    10.3 随访
    10.4 实验研究
    10.5 心理学干预 第二部分 综述
1.中医药治疗研究
    1.1 内治
    
1.1.1 辨证论治
    
1.1.2 专方治疗
    
1.1.3 中成药治疗
    1.2 外治
    1.3 穴位刺激治疗
    
1.3.1 针刺
    
1.3.2 穴位注射
    
1.3.3 穴位埋线
    
1.3.4 耳穴割治
    
1.3.5 针刺拔罐法
    1.4 中西药联合治疗
    1.5 实验研究
2.现代医学治疗
    2.1 内用药物治疗
    2.2 外用药物治疗
    2.3 物理疗法
    2.4 心理学干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8)清热凉血法对造模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英文摘要
2. 中文摘要
3. 前言
4. 材料及方法
5. 结果与分析
6. 讨论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综述
11. 个人简历
12. 附图

(9)中药湿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评价方法: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不同时期压疮愈合时间比较
3 讨论

四、复方中药煎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防治大肠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J]. 李菲菲,张祉薇,于宏杰,张晓晓.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36)
  • [2]痛泻要方加味治疗抑郁患者用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致腹泻的临床研究[D]. 吴凯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鼻敏通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其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经伏热证临床疗效观察[D]. 单祎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温针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观察[D]. 刘凌岩.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临证指南医案》中黄柏应用的研究[D]. 王志坚(Wong Chi Ki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中药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J]. 仇立波,孙忠人,张秦宏,任雪. 河南中医, 2012(11)
  • [7]消银解毒汤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D]. 耿爱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2)
  • [8]清热凉血法对造模豚鼠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的实验研究[D]. 刘彬.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7(06)
  • [9]中药湿敷治疗压疮效果观察[J]. 姚宪华. 护理学杂志, 2006(07)
  • [10]褥疮护理近况[J]. 左慧敏,滑卉坤,孙健. 中国乡村医药, 2002(05)

标签:;  ;  ;  ;  ;  

复方中药汤剂治疗Ⅱ、Ⅲ期褥疮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