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6例临床分析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6例临床分析

一、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范巍[1](2020)在《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论文旨在对比飞秒激光与传统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法对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中央角膜厚度(CCT)变化情况,评估此类患者在不同白内障手术方案下的角膜内皮功能;并探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技术的最佳手术适应症,以期重新定义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本研究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近立体视功能、旋转稳定性等指标,评估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并探究术后Toric IOL轴位旋转的最佳评估方法。方法:1、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轻度或中度(Kramcher法分级2至4期)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18例(31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飞秒激光组10例(15眼)与传统超乳组8例(16眼),对比两组术中累计超声乳化能量(CDE)及术前、术后3天、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指标;2、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23例(30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乳手术,按照Krachmer法裂隙灯分级将FECD患者分为3组:轻度组:6例(10眼);中度组:11例(14眼);重度组:6例(6眼),测量术前CCT、ECD、周边3mm角膜厚度(PCT3mm)、PCT4mm与FECD分组的相关性,并评估术后3天、1月、3月、6月CCT及并发症情况;3、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双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并双眼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植入组20例(40眼),B2组:传统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组20例(40眼)。对比三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目标残留散光及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实际残留散光、近立体视锐度、Toric IOL轴位旋转度、全眼高阶像差、全眼球差等指标。结果:1、飞秒激光组通过预劈核模式,术中CDE(4.50±2.43)较传统超乳组(7.17±2.80)显着减少(P<0.05),术后1月、3月、6月、12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CCT飞秒激光组亦显着低于传统超声乳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期内ECD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尽管两组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逐渐降低,但术后所有随访期内两组CCT均大于术前(P<0.05)。随访12月内,两组均未出现大疱性角膜病变或其他术中并发症。2、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在FECD的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组间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对于中度组与重度组的FECD患者,术前ECD、PCT3mm、PCT4mm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术前CCT对于FECD轻、中、重度组患者,两两比较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术前CCT与FECD分期线性相关性最强(r=0.882,P<0.05);而术前ECD、术前PCT3mm、术前PCT4mm与FECD分期相关性较弱(r分别为-0.503,0.682,0.577,P<0.05),且PCT受年龄因素影响明显,越靠周边角膜与年龄相关趋势越大。3、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通过飞秒激光技术,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中CDE(5.43±2.52)显着低于传统超乳组(7.64±3.07),EPT(32.22s±9.36s)亦较传统超乳组(41.77s±9.03s)显着减少,减少了高度近视眼术中眼部损伤。5、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较不矫正散光组,显着改善了术后7天、1月、3月裸眼中、近视力,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及残留散光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而术后7天、1月、3月最佳矫正远视力、全眼高阶像差及全眼角膜球差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术后各随访期等效球镜、残留散光、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术后3月Toric IOL旋转度为(4.08°±2.25°),显着低于传统术中手工标记及术后裂隙灯光带轴向定位法(5.95°±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月,囊膜标记法轴位旋转度30眼(75%)<5°,未出现轴位旋转超过10°患者,裂隙灯光带法20眼(50%)<5°,39眼(97.5%)<10°,1例轴位旋转为12°。结论:1.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较传统超乳相比,通过预劈核模式,降低了术中CDE,减少了FECD患者术后中央角膜厚度,降低了角膜内皮丢失率,是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有效手术方法;2、在白内障合并FECD患者中,尽管白内障术后CCT逐渐降低,但术后12月随访期中CCT均大于术前水平,预示FECD患者行白内障手术角膜内皮失代偿风险较高;3、对于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FECD患者,当术前CCT小于640μm时,术后6月随访期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未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者;重新定义了FECD患者术前“安全区”中央角膜厚度,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角膜内皮移植术;4、术前CCT与裂隙灯主观法评价FECD分期相关性最强,是一个预测FECD预后及手术适应症的可重复性客观指标;5、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了撕囊口直径,与传统手术相比,降低了术中CDE、EPT,减轻了对眼部组织的损伤;6、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提高了术后裸眼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减少了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7、通过Len SAR飞秒激光系统囊膜标记技术,与传统术中标记、术后裂隙灯光带法轴向定位相比,显着提高了术后Toric IOL轴向定位的精准度,可作为Toric IOL术前标记、术后轴位旋转度观察的新方法。

朱格非[2](2003)在《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的联合手术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复杂性角膜穿通伤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手术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方法:对本院近3年来收住院的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病人96例(96只眼)进行手术治疗,其中72例作联合手术,另24例作分期手术。将两组病例术后平均18.5个月的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还对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的联合手术,角膜穿通伤合并外伤性白内障及球内异物的联合手术,角膜伤口缝合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晶状体摘除、球内异物取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等进行了讨论。 结果:(1)经术后3个月至3年(平均18.5个月)的随访,联合手术组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1者61例,占84.7%,大于0.3者共49例,占68.1%。1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其他手术的病人,其移植片保持透明共11例,透明成功率为91.7%。分期手术组术后矫正视力大于0.1及0.3者分别为19例及11例,分别占79.2%及45.8%。经统计学处理后两组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x2=1.32,P>0.05;x2=1.87,P>0.05)。(2)术后并发症包括炎症反应、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晶体后囊混浊、人工晶体移位及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等。联合手术组中术后炎症反应较激烈且较持久。轻度玻璃体混浊发生率两组分别为32.0%及18.8%,有显着性差异(P<0.05)。联合手术组中有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晶体后囊混浊发生率两组分别为20.7%及25.0%,无显着性差异(P>0.05)。人工晶体轻度移位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5.6% 及12.5%,无显着性差异(P>0刀5人1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 中有2例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治疗后1例恢复透明,另1例为半透 明。臼)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组术后远期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丧失率 为 34.98%,平均细胞面积明显增大,变异系数uV值)亦明显增大, 六角型细胞比例下降,但移植片的厚度在正常范围内。其中*例移 植片保持透明,表明多数未发生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 结论:()联合手术可使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病人尽快恢复或提高 视力,既缩短了疗程,又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Q)联合手 术与分期手术比较,在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无显着性差 异,鉴于前者具有其他优点,故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Q)联 合穿透性角膜移植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是一种安全的方法。虽 然移植片内皮细胞各种指标变化较大,但其厚度正常,透明成功率较 高,仍不夫为治疗该病的良好方法。N)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的应用, 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了球内异物的摘出率。

张春林,黄振平,石尧,陈银,朱丹,刘正保[3](2002)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点。方法 对 6例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患者从角膜移植孔开放式摘除白内障 ,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 ,同期行角膜移植。结果 6例病人经12~ 18个月的观察 ,角膜植片透明者 5例 ,半透明者 1例 ,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联合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吕岚,王荣光,邹留河,康惠娟[4](2001)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与三联手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屈光力的改变 ,探讨对侧健眼角膜屈光参数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中的意义。方法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PKP)患者 4 1例 ,其中单纯 PKP2 5例 ,三联手术 10例 ,PKP联合白内障摘除 6例 ,其中 5例术后 1~ 1.5年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对术眼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及眼轴的改变进行对比观察 ,并与健眼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角膜屈率为 3 6.685~ 4 8.93 5 D,平均 4 0 .93 5± 3 .5 69D;术后角膜屈率为 3 9.190~ 5 0 .3 1D,平均 4 3 .95 5± 3 .4 14 D,配对 T检验示两者有显着性差异 ( P=0 .0 2 1) ;手术前后的眼轴分别为 2 0 .92~ 2 9.2 9mm (平均 2 4 .179± 0 .5 11mm)和 2 2 .76—3 0 .86mm (平均 2 4 .85± 2 .3 5 mm ) ,配对 T检验示两者无显着性差异 ( P=0 .0 81) ;健眼的角膜屈率为 4 2 .12 5~ 4 4 .810 D,平均4 3 .963± 1.2 2 4 D,经配对 T检验与患眼术后角膜屈率无显着性差异 ( P=0 .3 6)。 1例三联手术患者术后因高度近视而行人工晶体取出 ,另有两例因高度复性近视散光行 L ASIK;5例 PKP联合白内障 ,人工晶体二期植入的患者 ,4例裸眼视力在 0 .5以上。结论 :PKP术后角膜屈率发生显着性变化 ,健眼角膜屈光参数是三联手术中人工晶

李航,董东生,邹留河,王荣光,吕岚[5](1997)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文中研究表明详细分析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及治疗,并通过对23例进行分析及追踪观察,获得较满意效果。(1)患眼手术后服部疼痛、畏光、流泪症状消失;(2)在23只眼中82%移植片完全透明或半透明;(3)在23只眼中有12只眼获得脱盲脱残以上的视力。认为对于有望获得有用视力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首选而理想的方法。

张雁南[6](2021)在《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改良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于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且入院后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7例(88眼),根据手术切口大小的差异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术中制作6mm长的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和3.5mm×3.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改良组制作3.5mm×1.5mm大小的“L”型结膜瓣和2.5mm×2.5mm大小的等腰三角形板层巩膜瓣。比较两组术后1d、1w、1mon、3mon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手术成功率、滤过泡情况、再次手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眼别、性别、平均年龄、术前平均眼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各类型青光眼数量、抗青光眼手术史具有可比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术后3mon时的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降眼压效果优于常规组;两组间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除术后3mon时,其余各时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较常规组在术后1d-1mon期间最佳矫正视力有更显着的提高;不同类型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术后眼压在组间和组内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组间术后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各随访时期的手术成功率均>80%,改良组均>90%,且改良组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大于常规组。结论:两组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均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相比常规组,改良组手术操作更简便、眼组织创伤更小,中短期(术后3mon)降眼压效果更好。

黄丹丹[7](2020)在《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研究,通过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观察其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compound trabeculectomy,Trab)进行比较。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对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50例(60眼)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对24例(30眼)患者进行微切口(2.2mm)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phaco-ECP组),26例(30眼)患者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phaco-Trab组)为对照组。由同一位临床和手术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实施上述手术,随访术后36个月内术眼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心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降眼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t检验、x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从而探究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白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结果:1、眼压:phaco-ECP组除了在术后第1天,术后其他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phaco-Trab组在术后所有随访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两组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内,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视力:两组在术后36个月时的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该两组间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4、中心视野: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视野平均缺损(MD)值和模式标准差(PS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视野MD值和PS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RNFL厚度:两组在术后36个月的RNFL厚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在手术前后,两组间的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并发症:phaco-ECP组的并发症(20%,2种)比phaco-Trab组(26.7%,4种)少。phaco-ECP组包括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前房纤维性渗出。phaco-Trab组包括术后浅前房、前房纤维性渗出、滤过泡渗漏、低眼压。7、降眼压药物使用及手术完全成功率:两组手术前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aco-ECP联合手术与phaco-Trab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远期临床效果相似,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延缓视野损害,减少降眼压药物使用。phaco-ECP联合手术比phaco-Trab联合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另一安全有效的选择。

魏薇[8](2020)在《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供体角膜的获取流程及行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本文总结54名DCD捐献者的一般信息,收集接受DCD角膜移植的3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疗效,其中31名患者接受单眼角膜移植手术,2名患者接受双眼角膜移植手术,共35例。35例中有12例为飞秒辅助的角膜移植,23例为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观察术后视力变化、角膜植片透明度、角膜内皮计数及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DCD捐献者家属均同意捐献角膜,除外暴露性角膜炎,共计60眼均取得角膜用于手术。1例出现术中并发症,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7例发生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缝线松弛。末次随访时,32例(91.4%)患者角膜植片透明,23例(65.7%)患者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DCD来源角膜作为今后我国角膜供体的重要来源,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可安全有效地角膜盲患者受益。

袁小艾[9](2019)在《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中调整切削屈光度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背景FS-LASIK是一种由飞秒激光辅助制瓣、准分子激光切削基质层的屈光手术方式,是目前屈光手术的主流术式之一。大多数准分子激光仪在使用过程中均发现随着患者屈光度的增加,术后发生过矫的程度也越重。那么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是否也存在这种问题呢?又该怎样调整手术方案呢?本研究在使用Zimer飞秒激光仪制瓣、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的手术过程中,通过调整切削屈光度,观察术后屈光状态,旨在探索一个最佳的手术设计方案。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中调整不同屈光度的疗效,找到切削屈光度的最佳调整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患者120例,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18-35(22.29±4.08)岁,将其右眼纳入研究。A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6.00D且<-7.00D 32眼,16眼全矫,16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25D;B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7.00D且<-8.00D 34眼,19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25D,15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50D;C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8.00且<-9.00D 26眼,14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50D,12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75D;D组患者等效球镜度数≥-9.00且<-10.00D 28眼,15眼切削屈光度减去-0.75D,13眼切削屈光度减去-1.00D。收集所有病例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方案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差异。结果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同样存在过矫的情况,且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过矫的程度也会增大。A组患者全矫和切削屈光度减去-0.25D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切削屈光度减去-0.25D和-0.50D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切削屈光度减去-0.50D和-0.75D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切削屈光度减去-0.75D和-1.00D两种手术方案术后各时间点裸眼视力及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及屈光度可以发现:术前等效球镜度数为≥-6.00D且<-7.00D、≥-7.00D且<-8.00D、≥-8.00D且<-9.00D、≥-9.00D且<-10.00D的患者术中切削屈光度分别减去-0.25D、-0.50D、-0.75D及-1.00D时可使术后屈光度在-0.25D+0.50D之间,且裸眼视力均可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SCHWIND AMARIS 500E准分子激光仪治疗高度近视时随着患者近视度数的增加,术后发生过矫的程度也越重。在治疗高度近视的术中适当的调整切削屈光度以减少术后过矫的发生是可行的。

陈开建[10](2018)在《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散光是由于眼球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通过眼球折射后在空间形成不同位置的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圆的一种屈光状态。散光不仅降低了视觉质量,还降低了人们对高视觉需求工作的执行能力。随着屈光手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手术矫正散光。目前,中高度散光矫正方法常常采用眼内手术如:Toric ICL,Toric IOL等或者角膜消融手术如:FS-LASIK,SMILE,以及非角膜消融术如:LRIs,AK等。眼内手术与角膜消融手术在手术原理,技术以及设计等均不同,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矫正散光效果的比较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低度散光的矫正大多采用角膜消融手术。但是低度散光矫正如果出现轴向偏移,不仅不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还可能形成新的散光。而且个体间对散光的耐受不同,长期习惯低度散光的患者适当保留其生理的散光可能更有利于其术后快速恢复,因此低度散光的手术矫正仍存在争议。非角膜消融手术具有不消融角膜组织的优点,但是手术预期效果不确定。飞秒激光辅助AK提高了弧形切口制作的准确性,近年来逐渐成为矫正散光的有效辅助手段。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首先观察了散光在近视手术患者中的分布特征。对于中高度散光,采用矢量分析方法评价了FS-LASIK与Toric ICL矫正散光的效果。而对于低度散光,不仅探讨了低度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观察了手术矫正低度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探索了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减少了角膜组织的切削量,为矫正散光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为不同程度散光的手术矫正策略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第一部分近视手术患者中屈光状态的分布及特点观察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中近视和散光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到2016年7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患者的患者834例(834眼),年龄20.83±3.88岁(1843岁),其中男性606例(72.7%),女性228例(27.3%)。采用0.1%复方托品卡胺眼液麻痹睫状肌后由经验丰富的验光师行检影验光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的球镜,柱镜度数以及轴向,以负柱镜形式记录并纳入研究。分析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人群中近视,散光以及近视复合散光的分布特点。结果:1.1本研究中近视度数为-4.76±1.79D,其中男性:-4.51±1.77D,女性:-5.41±1.6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1)。低度近视,中度近视与高度近视分别为:19.3%,57.8%和22.9%,男性组中为23.43%,57.92%和18.65%,女性组中为:8.33%,57.46%和34.21%,不同性别组间近视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7.09,p<0.01)1.2本研究中散光度数为-0.74±0.71D,其中男性:-0.73±0.70D,女性:-0.78±0.73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p>0.05)。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分别为692眼(83%),27眼(3.2%)和115眼(13.8%),在男性组中分别为:84.82%,2.14%和13.04%,女性组中分别为:78.07%,6.14%和15.79%,不同性别组间散光类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9,p<0.01)。1.3 77.9%的近视患者复合不同程度的散光。在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中,散光分别为-0.58±0.57D,-0.69±0.70D和-1.00±0.77D,高度近视组中散光明显高于中低度近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8,p<0.01)。随着近视程度加深,低于0.5D散光比例逐渐减小而高于1.0D散光比例逐渐增加,不同程度近视组间,散光程度的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χ2=49.78,p<0.01)。第二部分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和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目的:通过矢量分析方法评价FS-LASIK和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到2017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近视手术且术前散光≥1.0D的患者44眼(44例),其中FS-LASIK组22眼(22例),Toric ICL组22眼(22例)。FS-LASIK和Toric ICL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2.72±4.85岁和25.27±5.49岁。患者于术前和术后3月检查均由经验丰富的验光师完成主觉验光检查,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的球镜,负性柱镜,轴向以及等效球镜。等效球镜=球镜+1/2柱镜。将散光度数高的眼纳入研究,如果双眼相同,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2.1术后3月,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及以上患者均为6眼(27.27%),且均未出现最佳视力下降2行的患者。2.2术后3月,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术后等效球镜在0D,±0.5D,±1.0D和±1.5D的比例分别为18.18%和36.36%,77.27%和95.45%,95.45%和95.45%,100%和100%,术后散光在0D,±0.5D,±1.0D和±1.5D分别为45.49%和59.09%,86.36%和81.82%,100%和95.45%,100%和100%。术后等效球镜和术后散光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1.09;p>0.05)。2.2术后3月,预期矫正散光,手术矫正散光,矢量误差,有效矫正率,误差矫正率,屈光度误差和轴向误差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间分别为2.00?0.50D和1.86?0.76D,1.95?0.48D和1.76?0.81D,0.25和0.00(中位数),1.00和1.00(中位数),0.12和0.00,0.00(中位数)和0.00,0.00和0.00(中位数),两组间矢量分析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术后3月,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散光的欠矫,足矫与过矫比例分别为36.36%和27.27%,45.45%和59.09%,18.18%和13.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p=0.66)。2.4在发生散光矫正轴向偏移中,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分别为27.27%和27.27%,9.1%和13.6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但是,偏移角度在FS-LASIK组和Toric ICL组中分别为4.11±3.02°和8.11±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5)。第三部分0.25D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0.25D散光对主觉和客观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7月到2017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下散光为0.25D的患者20眼(20例)。完善角膜屈光手术常规检查后,分别在矫正与未矫正0.25D散光状态下,行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检查,OQAS检查,分别记录对比敏感度值,OSI值,PVA值,MTFcutoff值,SR值。在双眼患者中,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3.1对比敏感度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暗环境对比敏感度值分别为:3c/d:1.64±0.20与1.65±0.18;6c/d:1.88±0.15与1.91±0.19;12c/d:1.58±0.24与1.62±0.18;18c/d:1.07±0.21与1.12±0.25。散光矫正组均略低于散光未矫正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0.80,-0.9,-1.28,p>0.05)。3.2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MTFcutoff分别为:48.07±8.00与43.94±10.27,PVA分别为:1.61±0.27与1.48±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2,0.23,p<0.05);OSI与SR在两组间分别为:0.41±0.37与0.45±0.37,0.28±0.06与0.25±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0.05,p>0.05)。3.3 PVA100,PVA25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分别为:1.63±0.26与1.48±0.34;1.29±0.26与1.13±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3.5,p<0.05),PVA9在两组间分别为:0.77±0.20与0.70±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第四部分:角膜屈光手术矫正0.25D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矫正0.25D散光对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本研究收集2018年7月到2018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屈光手术并且术前散光0.25D的患者22眼(22例),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散光矫正组和散光未矫正组。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和术后1月完成视力,裂隙灯和验光检查,并行OQAS以及暗环境下对比敏感度检查。如果双眼散光相同,将右眼纳入研究。结果:4.1视力与屈光状态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术后视力分别为:5.05±0.07与5.01±0.06;术后球镜分别为:0.21±0.60D与0.18±0.49D,术后柱镜分别为:-0.25±0.21D与-0.35±0.24D。术后视力,球镜与柱镜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0.14,1.03,p>0.05)。两组内术前散光与术后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1.31,p>0.05)。两组均未出现视力下降2行的患者。4.2 OQAS检查术后OSI,MTFcutoff,SR以及PVA100,PVA20,PVA9在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中分别为:0.73±0.35与1.03±0.59,37.06±9.52与32.14±13.78,0.19±0.04与0.17±0.07,1.25±0.31与1.06±0.46,0.9±0.26与0.77±0.39,0.51±1.38与0.46±0.24。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6,0.99,1.07,1.16,0.93,0.24,p>0.05)。4.3对比敏感度散光矫正组与散光未矫正组在暗环境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值分别为:1.59±0.19与1.56±0.12,1.89±0.21与1.87±0.09,1.55±0.24与1.54±0.29,1.22±0.21与1.15±0.2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0.32,0.12,0.69,p>0.05)。第五部分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5月到2017年3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的患者10眼(5例),所有患者均先接受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散光,术后观察至少3月后行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手术治疗。记录患者飞秒激光辅助AK手术前,AK术后3月,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手术后视力,验光结果并纳入研究。采用矢量分析法评价散光矫正效果。结果:5.1飞秒激光辅助AK术前与术后3月球镜,柱镜与等效球镜分别为:-6.13?2.15D和-6.47?2.02D,-3.55?1.39D和-1.53?0.57D,-7.90?2.26D和-7.24?2.23D。球镜较术前有轻度升高,柱镜与等效球镜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10,-5.04,-2.45,p<0.05)。飞秒激光辅助AK预期矫正散光:2.95?1.14D,手术矫正散光:1.68?0.38D,矢量误差:1.80?1.10D,有效矫正率:0.63?0.17,屈光度数误差:1.27?0.77D,角度误差:6.86?10.17°。5.2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SIK术前与术后球镜,柱镜与等效球镜分别为:-6.47?2.02D和-0.23?0.49D,-1.53?0.57D和-0.40?0.41D,-7.24?2.23D和-0.34?0.57D,球镜,柱镜及等效球镜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83,-7.65,-12.37,p<0.0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为4.92?0.10和4.95?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p>0.05)。5.3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预期矫正散光:2.95?1.14D,手术矫正散光:2.64?1.12D,矢量误差:0.30?0.48D,有效矫正率:0.89?0.13,误差率:0.09?0.13,屈光度数误差:0.31?0.38D,角度误差:-1.10?2.33°。结论:1.77.9%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并且随着近视度数增加,散光度数和高度散光的比例都增加。2.FS-LASIK和Toric ICL均能安全,有效的矫正近视复合中高度散光,但是,当发生散光矫正轴向偏移时,Toric ICL出现的角度误差可能更大。3.矫正0.25D散光有利于提高视觉质量和日间生活视力,但0.25D散光可能有利于改善暗环境下视觉质量。4.矫正0.25D散光对角膜屈光手术后视觉质量无影响,这可能与手术因素有关。5.角膜地形图引导FS-LAIS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术能安全,有效地矫正近视复合散光,并且减少了角膜组织的切削量。但是,手术治疗周期较长且手术设计要求更高。

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患者临床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FECD合并白内障患者发病率及基本资料情况
        1.2.2 术后数据分析
        1.2.3 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对比
    1.3 讨论
    1.4 小结
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FECD患者手术适应症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对象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术前基本资料
        2.2.2 相关性分析
        2.2.3 中央角膜厚度(CCT)与并发症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应用
    3.1 对象和方法
        3.1.1 对象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1组(飞秒激光联合IQ IOL)对照
        3.2.2 A组(飞秒激光联合Toric IOL)与B2组(传统超乳联合Toric IOL)对照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飞秒激光与数字导航系统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的联合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与三联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角膜屈率测定:
    3.眼轴的测定:
    4.手术方法
        (1) PKP:
        (2) 三联/二联手术:
    5.三联手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
结 果
    1.术后视力及屈光状况
    2.PKP手术前后角膜屈率的改变
    3.PKP手术前后眼轴的改变
    4.术后角膜屈率与健眼角膜屈率的比较
讨 论

(6)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术前检查
    1.4 围手术期及个体化治疗
    1.5 手术指征
    1.6 手术方式
    1.7 观察项目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眼压
    2.2 BCVA
    2.3 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种数
    2.4 手术成功率
    2.5 再次手术率、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
3 讨论
    3.1 两种联合手术的有效性分析
    3.2 两种联合手术的安全性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微创青光眼手术联合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致谢

(7)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合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对象
        1.1 DCD供体
        1.2 DCD受体
    2.研究方法
        2.1 DCD角膜供体获取流程
        2.2 手术过程及术后处理
    3.统计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中调整切削屈光度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屈光手术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近视与散光在角膜屈光手术患者中的分布特点观察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矢量分析法比较FS-LASIK和 Toric ICL矫正中高度散光的效果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0.25D散光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矫正0.25D散光对角膜屈光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5.1 研究资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六章 FS-LASIK联合飞秒激光辅助AK矫正近视复合散光
    6.1 研究对象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散光矫正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飞秒激光辅助散光角膜切开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合并白内障及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病例的长期临床分析[D]. 范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2]复杂性角膜穿通伤的联合手术治疗[D]. 朱格非. 暨南大学, 2003(03)
  • [3]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6例临床分析[J]. 张春林,黄振平,石尧,陈银,朱丹,刘正保.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2(04)
  • [4]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屈光力改变与三联手术[J]. 吕岚,王荣光,邹留河,康惠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1(06)
  • [5]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J]. 李航,董东生,邹留河,王荣光,吕岚. 眼科, 1997(03)
  • [6]改良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D]. 张雁南.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7]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对比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远期疗效[D]. 黄丹丹.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D]. 魏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FS-LASIK治疗高度近视术中调整切削屈光度的疗效观察[D]. 袁小艾.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10]不同程度散光手术矫正策略的临床研究[D]. 陈开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标签:;  ;  ;  ;  ;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