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鳞片组织引苗试验研究

百合鳞片组织引苗试验研究

一、利用百合鳞片组织诱导育苗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任梓铭[1](2019)在《基于气培体系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蒜科(Amaryllidaceae)石蒜属(Lycoris)为东亚特有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具有重要的观赏、药用及生态价值。中国是石蒜属植物的主要分布产地,其中又以占据了全国80%以上种质的浙江、江苏省等,为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化分布中心。石蒜属植物花色丰富、花型独特,已逐渐成为了优良的鲜切花、盆花及园林景观配置材料。然而由于受到幼年生长期长、自然繁殖率低的限制,自然繁殖方式已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鳞茎需求量,并且大规模的鳞茎采挖,已经对石蒜属植物野生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高效人工繁育体系的建立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目前园林应用广泛的两种石蒜属植物: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Ls)及忽地笑(Lycoris aurea,La)为研究材料,基于气培条件下的鳞茎块繁殖法,从形态学、细胞学、亚细胞学、生理水平上对石蒜属植物的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展开比较研究。首次在石蒜属植物研究中结合PacbioIso-seq和Illumina RNA-seq进行联合测序,构建了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及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相关基因池数据库,并基于该平台系统地进行了种间及种内两种比较模式下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功能分析,初步揭示了创伤诱导的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与小鳞茎发生能力间的相关性,将研究目标聚焦在基盘切割造成的创伤刺激引起的乙烯生物合成及其信号传导、植物创伤响应反应与创伤诱导的植物再生关系中。本研究为进一步解析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的分子机理,以及有效推动原产于我国的野生球根花卉的人工繁育体系构建及种球商品化育种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概括如下:1.气培条件下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阶段确定为了探究在自然条件下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在不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情况下,通过基盘切割处理诱导小鳞茎发生的方式建立了气培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研究体系,并从形态学、组织学、亚细胞学、生理水平等层面展开种间对比研究,首次将气培条件下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1)早期感受阶段(0-3d),(2)腋芽萌发及伸长阶段(3-9d),(3)小鳞茎形成阶段(9-15d),(4)小鳞茎发育及膨大阶段(15-45d)。并基于再生小鳞茎数量统计分析,将两者分别定义为高增殖率表型(Ls)和低增殖率表型(La)。同时,经由该体系确定的小鳞茎发生方式、发生组织部位以及发生关键时期,为后续转录组测序取样点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持。2.基于“腋芽起源”的小鳞茎发生方式确定本研究基于气培体系证实了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的腋芽发育起源方式。并基于小鳞茎于鳞片远轴端连接基盘处组织发生的特点,揭示了基盘结构在这一过程中的必要性。同时,气培体系还揭示了石蒜属植物“由顶向基”的小鳞茎发生方式,即由内层鳞片向外层鳞片发生;亚细胞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淀粉粒在这一过程中的旺盛代谢活动,表明在受到基盘切割刺激后,细胞中淀粉代谢响应的迅速性,也首次将球根花卉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这一生物学过程的研究聚焦到发生前期无肉眼可见形态变化的感受态阶段(0~6h)。3.联合测序构建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基于建立的气培发生研究体系和划分的四个主要生长阶段,对两个种的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对比取样(Oh,6h,48h,6d,15d,27d,36 d),在石蒜属植物研究中首次结合Pacbio Iso-seq及Illumina RNA-seq开展双平台联合测序,通过分平台测序并整合两平台测序结果,构建获得了石蒜属植物的全长参考转录组。利用Illumina HiSeq Xten转录组测序平台完成了换锦花及忽地笑两个种7个时期共计42个样品的测序,共得到352.12Gb原始下机数据(Clean Data)。经过进一步质控后共获得Final cleaned reads换锦花为486,423,193条,忽地笑为526,792,197条。其中,换锦花的Final cleaned reads被进一步用于校正Pacbio Iso-seq数据中的低质量序列,该平台共获得转录本序列258,031条。七个均匀选自小鳞茎发生及发育阶段的样品等量混合后于Pacbio RS II平台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Clean data共计10.39 Gb。其中低质量序列经由Illumina clean reads进一步校正,联合高质量序列共同去冗余后获得全长转录本序列37,518条。经过两平台数据整合及质控后,获得最终Finaltranscriptome assembly包含全长转录本序列285,128条,预测基因数量为204,933个。以构建的“参考转录组”为参,获得Illumina平台所得Clean reads的比对率分别为76.75%(换锦花)和68.35%(忽地笑)。共鉴定获得转录因子及转录调节子分别为4,074个及1,262个。通过与多个蛋白数据库比对,及GO和KO注释,获得了全长转录本的基因注释结果。4.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比较转录组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ImpulseDE2方法分别获得种间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112,779个(Lavs Ls),种内DEG为换锦花67,973个,忽地笑36,251个。全局热图分析揭示了基盘切割处理后6h基因表达的显着性差异,表明转录水平的调控和种间差异的发生远早于形态变化的出现,其中6 h瞬时上调表达基因在换锦花中占比最大,而瞬时下调表达基因则是忽地笑中占比最大的部分。KEGG富集分析获得的与乙烯生物合成密切相关的代谢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在两种中表现出基因表达模式的显着差异,初步揭示了高增殖率表型与活跃乙烯生物合成的密切相关性,并首次提出了创伤诱导的内源乙烯合成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1)小鳞茎发生促进型中活跃的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本研究首次提出了应对基盘切割的活跃的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与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能力紧密相关。种间表达量对比分析揭示了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路径关键基因ACO,ACS,ERS1,ERS2,ETRI,ETR2,EIN4,CTR1,-EIN2,EIN3/EIF1在高增殖率表型(Ls)中的显着上调表达模式,表明活跃的乙烯合成可能对创伤诱导的小鳞茎发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基于乙烯的创伤响应性,通过分析创伤响应相关基因进一步揭示了快速的创伤响应能力与小鳞茎发生能力间的相关性;(2)基盘切割的双重作用不同于传统研究中基盘切割破坏顶芽,从而促进腋芽萌发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基于创伤响应相关基因ANAC071、RAP2.6L、ACS2、LOX2等在高增殖率表型(Ls)中的快速响应性,揭示了基盘切割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基盘切割消除了鳞茎内部的顶端优势,通过调控生长素转运促进小鳞茎(腋芽)萌发;另一方面基盘切割造成的创伤可能作为一种信号启动并促进了小鳞茎(腋芽)发生。同时,占比最高的转录因子(TF)和转录调节子(TR)家族的ERF和AUX/IAA共同揭示了乙烯和生长素在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关键参与性,并提出生长素对小鳞茎发生的调控可能经由响应生长素而产生的乙烯介导,而作为一种防御性响应激素,乙烯的合成又对生长素转运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参与调控石蒜属植物小鳞茎的发生及发育。

何金凤[2](2018)在《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Franch)鳞片扦插和种子萌发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鳞片扦插和种子繁殖,是百合重要的繁殖形式。大量研究表明,鳞片扦插有利于提高百合的繁殖系数,扩大百合繁殖数量;种子繁殖有利于提高百合对环境的适应。百合鳞片扦插和种子萌发受自然条件(光照、温度差异等因素)和激素的影响。激素协调、控制着扦插植物和种子生长发育,激素种类和浓度差异,对扦插植物和种子萌发影响不相同;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对扦插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但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和种子萌发的影响,鲜有报道。针对这一现状,本试验选取宝兴百合鳞片和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中层鳞片扦插和种子发芽试验两种方式,尝试探索不同的温度、光照时间和激素浓度,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籽球生成和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激素处理对扦插鳞片根长、籽球直径、籽球鲜重、籽球繁殖系数和籽球萌发率有显着影响;其中单独使用激素IBA50mg/L处理时,籽球重量、籽球直径、籽球萌发率等各方面达到最优,单独使用激素IBA100mg/L,籽球繁殖系数高;GA350mg/L和IBA50mg/L互作时,有利于增加籽球直径和重量。宝兴百合鳞片扦插,在12/d光照条件下,较24h/d和全黑条件影响显着;鳞片扦插中,12h/d光照条件,利于提高籽球的重量、籽球繁殖系数和籽球的萌发率。温度处理中,宝兴百合鳞片扦插适宜的温度为变温(前期温度为15/8℃,中后期为25/15℃),变温利于籽球形成,温度低于15℃时,将会限制扦插鳞片形成籽球。(2)宝兴百合种子萌发中,激素GA3400mg/L处理,种子萌发效果在激素处理中最好,当种子能自然萌发时,CK(清水)处理,种子的萌发率较激素处理更高。宝兴百合种子在12/d光照条件,较24h/d和全黑条件影响显着,12h/d光照条件,更有利于宝兴百合种子萌发。温度处理中,最适合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在15℃时,种子萌发会受到限制。(3)鳞片扦插整个过程中,鳞片内的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扦插中期,鳞片内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扦插前增大,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为小籽球的形成和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其中在50-100mg/L的IBA处理中和12h/d光照处理中,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快。

张进忠[3](2018)在《百合鳞茎离体发育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食用类百合种球发育较为缓慢,在种植生产过程中,需经过较长时间将鳞片发育形成的鳞茎种球从基叶苗培育成可商品化种植的茎秆苗,在此过程中鳞茎种球的生长由小变大、淀粉含量逐渐积累,此过程也是淀粉富集的过程。从淀粉合成代谢的角度研究鳞茎籽球的发育生理、鳞茎形成及膨大发育相关的淀粉合成酶基因调控机理有助于了解关键基因的调控功能、调控鳞茎膨大发育相关的内外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鳞茎培育技术体系对百合种植产业鳞茎籽球生产环节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在研发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Hoog)Cotton)组培鳞茎发育技术中,根据百合组培苗易生丛芽苗难长鳞茎的特点,设置四个培养阶段,分别为“丛生芽增殖阶段,小鳞茎诱导发育阶段,鳞茎膨大生长阶段,膨大鳞茎分化发育主茎秆阶段”,各阶段筛选不同培养方案,以期达到技术的最优化。在百合鳞茎发育过程中应用电镜观察淀粉颗粒积累变化及对鳞茎淀粉含量、淀粉合成相关酶AGPase、GBSS与SSS酶活性进行测定。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酶基因表达情况,克隆了AGP、GBSS与SSS基因序列,在鳞茎发育的四个阶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AGP、GBSS与SSS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研究淀粉合成限速酶基因AGP在百合鳞茎膨大发育过程中对淀粉合成代谢的调控从而影响鳞茎发育的机制,选择300 bp的AGP基因保守序列为干扰片段,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干扰AGP基因的RNAi载体并遗传转化百合组培苗进行反向下调表达研究,荧光定量PCR检测农杆菌转化植株AG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转化植株的AGPase蛋白表达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丛生芽增殖阶段使用0.30.5 mg/L BA与0.03 mg/L NAA配比能满足丛生芽稳定的继代与增殖,此阶段决定芽体的增殖系数;在小鳞茎诱导发育阶段,通过增加蔗糖浓度使丛生芽增殖阶段获得的芽体苗下部(叶片底端)变态化发育形成鳞片,并从里向外形成层层鳞片,最终形成小鳞茎;鳞茎膨大生长阶段采用0.15 mg/L BA与0.15mg/L GA3配比及适当增加蔗糖浓度使形成的小鳞茎得到急速膨大生长发育,此阶段是整个培养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膨大鳞茎分化发育主茎秆阶段是继续培养膨大鳞茎让其分化出内层鳞片的同时使其鳞茎盘生长点开始分化形成主茎秆,此阶段完成基叶苗到茎秆苗的转变。在鳞茎不同发育阶段通过电镜观察鳞茎形成发育过程,发现其鳞片基部与内部淀粉颗粒的急剧增加及鳞茎盘生长点主茎秆的分化,表明通过所构建的四阶段培养方案能有效培育出膨大的具有主茎秆分化的鳞茎籽球。2.鳞茎发育四个阶段的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分别为19.96%、32.54%、42.68%、46.52%,达到显着性差异水平;AGPase酶活在前三个阶段显着性增加,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保持平稳,第四阶段开始分化主茎秆,植株所获得蔗糖碳源除分配转移至鳞茎鳞片用于合成淀粉外,部分消耗用于茎秆分化的形态建成。GBSS酶活与AGPase酶活变化类似,而SSS酶活在第三阶段表现活性最低,还需进一步研究。淀粉含量的变化、淀粉合成限速酶AGPase酶活性变化与电镜观察到淀粉颗粒的积累增加及鳞茎膨大发育的变化相一致。3.将克隆获的得AGP、GBSS与SSS基因序列提交NCBI获登录号(KP751443,KP751445、KP751444);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的AGP序列918 bp,含86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为具有腺苷转移催化功能的“PLN02241”保守结构域,第8-184位氨基酸属“GlycotranfGTAtype”保守结构域,具有糖基转移催化功能,第208-289位氨基酸属“LbetaH”保守结构域,包含5个转角,具有酰基转移酶活性;整个编码区参与淀粉与糖的代谢。GBSS序列567 bp,编码189个氨基酸,第3-188位氨基酸属于“GlycosyltransferaseGTBtype”结构域,具有糖基转移功能及淀粉合成催化活性。SSS序列1257 bp,编码419个氨基酸,具有与催化α-1,4-糖苷键形成有关的“GT1GlycogensynthaseDULL1like”结构域,在第1,4,244-246,305-306,311,328,333氨基酸位形成“ADP-binding pocket”特征结构位点,在第172,348,353-354,356,388位氨基酸形成“homodimer interface”特征结构位点,有绑定催化底物的功能。对所克隆的三个基因编码蛋白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其在百合鳞茎发育生长过程中对淀粉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随着鳞茎发育进程,三基因均显着上调表达,且在鳞茎鳞片的表达显着性高于在叶片的表达。4.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GPase,能诱导表达34 kDa蛋白;制备了多克隆抗体,能与百合AGPase酶蛋白特异性反应。利用Gateway BP反应将干扰序列插入入门载体pDONR221,再进行LR反应将该序列正反向插入干扰载体pJawohl8-RNAi中,构建pDONR221-AGP入门克隆与pJawohl8-RNAi-AGP表达克隆,遗传转化百合愈伤诱导出AGPase蛋白表达量下调的转化植株;表明选择的AGP保守序列能作为干扰片段对百合内源AGP转录的mRNA进行下调;为研究AGP基因在百合鳞茎膨大发育过程中对淀粉合成代谢的影响从而调控鳞茎发育机制提供了信息。

邢景景[4](2017)在《淡黄花百合的引种栽培及耐热性机理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淡黄花百合(Lilium sulphureum Baker apud Hook.f)为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野生资源,不仅观赏价值高,耐热抗病性强,鳞茎还可食用入药。近年来随着药用百合需求剧增,大量野生资源被采挖,而人工栽培较少,其原生境遭到破坏,目前已列入中国珍惜濒危植物二级保护名录,资源现状不容乐观,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保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围绕野生淡黄花百合引种驯化、栽培繁殖及耐热性进行探究,为资源保护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以云南红河州采集的野生淡黄花百合(可开花种球)进行引种栽培,当年成活率可达100%,开花率为60%,初花期在6月10日,单朵花期5-7d,群体花期21d,11月下旬进入休眠期。80%的植株能够顺利越冬,次年开花率50%,初花期为7月10日,相比前一年推迟30d。淡黄花百合整个生长发育期持续近7个月,形态学性状与原生地基本相似,并且可以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武汉引种栽培。2.以种子、珠芽、鳞茎作为材料,开展最佳繁殖方式探究。结果表明:淡黄花百合种子在2泥炭:1珍珠岩基质中生长较好,发芽率可达70%;鳞片扦插前不宜采用NAA处理,未处理鳞片扦插诱导率也仅22.58%,再生效果不佳;淡黄花百合珠芽不具休眠特性,采用穴盘育苗→田间种植方式进行栽培繁殖,发芽率可达93%,6个月即可得到出苗整齐、根系生长粗壮的小鳞茎。以鳞片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外植体切成0.5cm×0.5cm小方块光照培养利于鳞片诱导不定芽,此阶段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1mg/L+蔗糖30g/L,诱导率可达60%;增殖培养阶段最适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 0.5mg/L+蔗糖30g/L,芽苗丛生、长势健壮,增殖倍数为2.0;生根结鳞茎培养阶段最适培养基为1/2 MS+NAA 0.1mg/L+蔗糖60g/L,鳞茎增大倍数为1.94,生根率100%,叶色浓绿厚实,鳞片抱合紧密,主根粗壮,整体生长状态良好;小鳞茎移栽,成活率高达99%,30d左右可得到长势健壮的幼苗。3.以珠芽为材料,开展不同基质及施肥方案探究,结果表明:基质和施肥分别对植株生长和鳞茎产量造成显着影响,并且有互作效应。最佳组合为A1B3,基质以泥炭:珍珠岩1:1配制,施肥为氮磷钾(2:1:1),此时珠芽萌发时间集中,出苗整齐,成活率达70%,植株高度适中,健壮不易倒伏,鳞茎增产显着。4.高温处理淡黄花百合幼苗,随胁迫时间延长,植株耐热指数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至168h分别比对照增加2.84倍、5.56倍和1.48倍。总叶绿素含量、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至168h分别比对照下降65.75%、36.33%。CAT和POD活性在0.5h达到最大后开始下降,至168h分别比对照下降96.47%、66.6%。丙二醛含量在0.5h降至最低(比对照降低35.58%)后上升,在1h升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1.55倍)后与对照保持平稳水平。可溶性糖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至对照水平,120h达到最大值,比对照增加1.37倍。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原来的10项指标替换为6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可达95.08%。依据综合评价D值可知,高温胁迫0.5h条件下植株表现较强耐热性。依据最优回归方程D=0.545-0.026X1+0.083X4-0.158X7+0.093X9+0.085X10,筛选出对淡黄花百合耐热性显着相关的指标为: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蛋白、CAT、POD活力,有助于淡黄花百合耐热性鉴定与应用研究。

杨征帆[5](2017)在《多花水仙繁殖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花水仙(Narcissus tazetta)为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地下鳞茎,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福建是多花水仙盛产地,漳州水仙成为我国球根花卉中较早出口的花卉之一,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多花水仙也存在品种单一,栽培周期长、繁殖速度有限、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新品种推广、产业生产和经济效益,进而导致水仙的产业发展缓慢。突破传统的分球繁殖技术,研发更高效优质的繁殖技术,提高水仙产量、质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金玉’、‘黄花Ⅱ号’、白花水仙、平潭水仙及‘金盏银台’为试验材料,进行扦插、刻伤繁殖技术研究,以达到促进新品种推广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探索‘金玉’、‘黄花Ⅱ号’水仙扦插繁殖技术 研究较适的消毒方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已初步建立扦插繁殖体系。研究发现‘金玉’、‘黄花Ⅱ号’水仙使用25%多菌灵1000倍液浸泡30 min,成活率可达100%;50 mg/L6-BA处理使‘金玉’、‘黄花Ⅱ号’水仙的诱导率达到235%、160%;种球4℃低温冷藏30 d,可提高扦插诱导率10-15%。‘金玉’、‘黄花Ⅱ号’水仙扦插繁殖技术体系的探索与建立为新品种推广提供技术支持。2.探索刻伤繁殖技术 以白花水仙、平潭水仙及‘金盏银台’为试验材料。相比‘金盏银台’水仙先刻伤后生长调节剂处理,先25 mg/L IBA处理后再刻伤处理,其诱导率要高于前者62.5%;白花水仙使用生长调节剂浸泡3 h、6 h,后者诱导率高于前者27.3%;‘金盏银台’水仙采用浅刻伤方式,其诱导率要高于深刻伤。进一步探索刻伤繁殖技术,以促进多花水仙新品种的推广,加快中国水仙产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试验结合扦插与刻伤繁殖技术,选取质量大小相近的二年生多花水仙母球为试材,纵向切成4等分,将每鳞茎块基部中间位置向上纵切1 cm深度,鳞茎块使用多菌灵浸泡消毒30min,使用混合基质(泥炭土:珍珠岩=3:1)培育,90 d后平均诱导系数为4.35。本研究以丰富多花水仙无性繁殖的理论为基础,为多花水仙的快速繁殖提供技术指导。同时,多花水仙繁殖技术体系的建成,也将为球根花卉繁殖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郑鑫[6](2017)在《亚洲百合无性繁殖小鳞茎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百合(Lilium spp)是多年生球根草本花卉,系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百合花茎高挺,花大色艳,颜色各异,姿态优雅,芳香宜人,而且生命力顽强具有丰富的艺术观赏价值,常被人们视作纯洁、光明和幸福的象征,又寓意着百年好合、幸福美满,并且百合的球茎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还有美容等功效,从而使它在球根花卉中脱颖而出,是世界认可的第五大切花。亚洲百合’普端头’(Liliam asiatic Hybrids ’Prato’)是优秀的栽培品种之一。花橙红色,无香味,具有很强抗逆性,并且可以在东北地区露地越冬栽培。本实验以亚洲百合普瑞头的鳞片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两种无性繁殖方法的最适繁殖条件。以及在鳞片扦插繁殖过程中母鳞片与小鳞茎的碳水化合物代谢与小鳞茎的形成、生长、膨大的关系。并采用解剖学的方法探究亚洲百合普瑞头鳞片在扦插繁殖过程中母鳞片和小鳞茎生长发育过程的形态变化,为百合种球工厂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本研究主要得到的结果如下:(1)利用普瑞头的外层鳞片、中层鳞片、内层鳞片对比可知,外层鳞片扦插效果最好,生长率和小苗的生长强壮程度均高于鳞茎的内层鳞片和中层鳞片。对百合鳞片的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处理时间及鳞片的扦插部位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各个因素之间差异显着,普瑞头在Q10的处理下生长状况最好,即扦插基质为草炭土+蛭石(1:1),植物生长调节剂为100mg/L6-BA+100mg/LIBA,处理的时间为3h,鳞片的部位为鳞片的下部。各因素的影响能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鳞片的部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与浓度>处理时间>扦插的基质。(2)利用普瑞头百合的中、外层鳞片为外植体,最佳的灭菌时间为15 min,最适合诱导小鳞茎的培养基为:MS+1.5mg/L6-BA+0.2mg/LNAA,分化率为84%,产生不定芽的个数为148个。(3)在扦插过程中,母鳞片中碳水化合物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小鳞茎中呈现上升趋势,在扦插初期(0-21 d),说明小鳞茎的形成主要依靠消耗母鳞茎中的碳水化合物来为自身提供养分,同时也说明小鳞茎的形成是一个碳水化合物积累的过程。在扦插中期(21-41d),母鳞片和小鳞茎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呈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扦插后期(42d以后),母鳞片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再一次大幅度下降,小鳞茎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明显上升,说明小鳞茎的膨大阶发育同样需要大量的消耗母鳞片的碳水化合物。(4)百合的小籽球萌发于近轴基部切口内部10层左右的的薄壁细胞处。小籽球的萌发生长发生过程顺次经过了启动时期、生长锥形成时期、叶原基形成时期和小鳞茎形成时期。

吴昀[7](2016)在《基于离体模式体系的百合小鳞茎发生发育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球根花卉,也称为观赏地下芽植物(Ornamental geophytes),在全球花卉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可应用于切花、盆花及庭院用花。然而,因种球较低的自然繁殖率及较长的童龄期,导致球根花卉新品种育种周期较长,例如,百合约12~15年,郁金香则需20~30年。鳞茎等必须大于某一临界大小时才能满足植株开花的要求,且大球常意味着更高的开花品质。因此,如何加速育种周期,缩短"童龄期"(即幼年鳞茎到成年鳞茎的时间),形成高品质开花球,解决其发生发育问题尤为重要,这对加快育种周期,推动我国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具重要意义。本文以百合(Lilium)为试材,在构建浙江省野生百合离体快繁体系基础上,建立了以东方百合’索邦’(L.Oriental Hybrids ’Sorbonne’)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离体模式研究体系,采用外源植物生长添加物质系统研究了鳞茎发育生理生化机制,同时建立了外源正负向调控转录组及表达谱数据库,并克隆了 一个淀粉合成代谢关键基因LohAGPS1,最后探讨了一种可用于鳞茎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天然突变体巨球百合(L.brownii.E.Brown ex Miellez var.giganteum G.Y.Li&Z.H.Chen),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百合属植物组织培养及东方百合’索邦’离体研究模型建立(1)湖州百合(L.lancifolium Thunb)鳞片经4℃冷藏2周后置于200~300 mg/L甲基托布津中震荡0.3~1 h,70~75%酒精中浸泡20~30 s,再浸入含1~2滴吐温-20,质量体积浓度为0.1%~0.2%。升汞中15~25 min,通过甲基托布津-酒精-升汞三步消毒法建立无菌体系,污染率为24.23%,死亡率为19.14%。鳞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5 mg/L,平均诱导率为54.55%,可获得4.8个不定芽;出芽后,转移到增殖培养基(6-BA1.5mg/L + NAA0.1mg/L)进行增殖培养,获得丛生芽,增殖系数为265%。(2)药百合(L.speciosum Thunb.var.gloriosoide.s Baker)种子萌发最佳培养基为 MS+ 6-BA1.0mg/L + NAA0.1mg/L,萌发率为83.3%,诱导率为88.9%,平均诱导不定芽数达2.5个;92%以上种子属于子叶出土型;未经剥皮处理的种子在任何培养基上都无法萌动;未剥皮处理污染率为5%,而剥皮处理低至0;种子萌发试管苗染色体倍性为2n=2x=24,未发生遗传变异。(3)以材料易获得,研究较多的东方百合’索邦’为试材,2%NaClO处理鳞片6min,污染率为0,死亡率为15.2%;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1.0mg/L+NAA0.1mg/L,平均诱导率为57.6%且平均诱导芽数为6.9个。随后,将材料放于仅含70 g/L蔗糖及8 g/L琼脂的MS基本培养基进行增殖壮球培养,直至获得足量并来自同一母体材料、生理生化状态一致性高的离体小鳞茎。取直径5~8 mm离体小鳞茎接种于上述最佳诱导培养基上,培养35 d获得大量芽,筛选芽长1~2 cm,基部直径3~5 mm的单芽用于后续试验,从而建立了发育生物学问题研究的离体模式体系,具均一性强,可控等优势。芽诱导过程可分为细胞脱分化阶段、生长锥形成阶段、叶原基形成阶段及芽形成阶段,这是关于离体芽诱导过程的首次完整报道。芽的形成为外起源,成熟鳞片中维管束平行分布于薄壁细胞中,并于鳞片尖端汇合,其维管束类型为有限维管束。在芽形成过程中,细胞中淀粉运输方向大致为从顶部至基部,从鳞片外侧向内侧,循环往复,以供应鳞片基部近轴端新芽形成所需的物质与能量。2.外源添加物质对’索邦’离体百合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1)在离体条件下,外源PBZ处理对植株地上部分及根产生抑制,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为5×10-2mM时,叶片数接近0,根数仅1.3。相应地,随PBZ浓度升高,相对鳞茎重量显着升高,最高达100%。LPBZ处理下,其鳞茎鲜重及直径最佳,75 DAT时,分别为396 mg及10.7 mm,为对照的2.5倍及1.6倍,相对鳞茎重量在69.86~85.38%间,地上及地下部分均衡生长,在培养基中营养消耗殆尽时,仍可保证叶片光合产物向鳞茎的运输。PBZ处理可促进小鳞茎中碳水化合物积累,处理浓度越高,积累效应越明显。多效唑对淀粉合成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是由于GBSS酶活性的增加,从而导致直链淀粉的合成,另一方面则是在碳饥饿时(60 DAT),有效增强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LPBZ下AGPase在整个发育期活性较高,表明ADPG底物供应充足。外源PBZ处理在膨大初期促进IAA含量,暗示PBZ有利于发育早期细胞的分裂与膨大。抗氧化酶体系中APX,CAT及GR高活性可能和清除15 DAT前用于松弛及软化细胞产生的ROS,确保有机体内ROS维持在低水平、稳定平衡的生理含量。(2)外源HA处理(0.2 mg/L~20 mg/L)可显着提高离体小鳞茎的鲜重,其重量最终分为对照的2.9倍,1.8倍及1.8倍,且低浓度效果最佳,在75 DAT时鳞茎鲜重为468 mg,鳞茎直径为11.68 mm,鳞茎大小为933.17 mm3。中高浓度HA处理对于植株地上部分(包括株高及叶片数)促进作用明显,但抑制根生长,LHA则利于根发育,根数最多为14.5,根长最长达5.75 cm。随着HA处理浓度升高,相对鳞茎重量逐渐降低,从而打破库-源平衡。HA可促进百合小鳞茎蔗糖、可溶性糖及淀粉等含量,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LHA处理下关键淀粉合成酶活性较高,而中高浓度HA处理下则在30 DAT时出现增高,且以AGPase及SSS为主,表明淀粉积累主要来自于支链淀粉合成。腐植酸处理并不能增加 iPA,ZR,ABA及IAA等鳞茎发育促进型激素的水平。然而,LHA处理下其GA含量显着低于其它处理,提高了整个鳞茎膨大过程中促进型激素/抑制型激素的比值,利于光合产物从芽向地下库器官转运。与之相反地,中高浓度处理下HA赤霉素水平高,这可能与其旺盛的地上部分生长相关。LHA处理还显着提高了 SOD,POD,APX,CAT及GR在发育早期活性,其可能用于清除活性氧以保持细胞稳定。(3)外源CPPU处理对于’索邦’百合试管鳞茎形成影响差异明显,结鳞茎率随处理浓度上升而下降,当浓度为5×10-2mM时,结鳞茎率为0%,此时,形成基部肿胀无鳞片且相对幼嫩的类芽假鳞茎。在中低浓度下CPPU处理可促进地上部株高及叶片生长,而高浓度则不利于其生长,所有CPPU处理均表现出对根系的抑制效应。CPPU处理可通过增强鳞茎对光合产物的竞争能力,从而同化物从叶片中的输出率及在鳞茎中的分配率均增多,即增加库强,因而鳞茎中蔗糖等可溶性总糖含量随CPPU处理浓度上升而升高,然而HCPPU由于叶片畸形较少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偏低。CPPU总体上可促进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GBSS及SSS等活性,但淀粉含量却显着低于对照,推测是由于CPPU在促进鳞茎淀粉合成同时促进了小颗粒淀粉的降解,其中HCPPU整个发育过程淀粉平均含量为52.37 mg/g FW。CPPU处理减少了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CTKs水平,而对于ABA及IAA有促进效果,且IAA含量与CPPU处理浓度呈线性关系。HCPPU处理下ABA/GA及IAA/GA的比值在发育过程中前者不断升高而后者不断下降,同时,其峰值在所有处理中最高,暗示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并可能与鳞茎无法成球直接或间接相关。CPPU处理总体上促进抗氧化体系相关酶活性,在45 DAT时,对于HCPPU,所有的激素及几乎所有抗氧化酶均出现峰值,这是否为HCPPU前期30%鳞茎形成率而终期鳞茎形成率为0%的转折点,还需进一步研究。(4)以最佳促进型处理LHA(0.2mg/L)、LPBZ(5×10-4mM)为标准,去除培养基中蔗糖,比较不添加蔗糖的最佳外源处理是否仍起作用。结果表明,HA及PBZ可部分表现其特性,如PBZ的株控作用,HA对叶片及根系的促进作用。LHA-SF叶片数达15.5,而LPBZ-SF则为4.2,对照为9.7,分别为添加蔗糖处理的4.85、1.75及4.43倍;三者相对鳞茎鲜重平均值仅为50.32%,而添加蔗糖处理则高达75.97%;处理60天时,LHA-SF及LpBZ-SF鳞茎鲜重分别仅为88 mg及82 mg。以上结果表明,蔗糖的添加对于离体条件下鳞茎发育必不可少,地上部分过旺生长及根系的不良发育是外在原因,引发源库失衡,而蔗糖则可能同时起了碳源及信号分子作用,调控百合植株光合产物流的方向及相关代谢途径。3.离体小鳞茎发生发育的分子调控路径及关键基因挖掘分析(1)基于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采用RNA-Seq首次报道了百合离体条件下的转录组背景信息。拼接获得64,794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776 bp,序列总大小约50 Mb,约占百合全基因组的0.14%。利用公共数据库共注释33,255个unigene,约占所有转录本的51.32%。采用MISA软件共检测到2,732条潜在SSR位点,并以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序列最多。在KEGG途径中,重点分析了碳水化合物及激素代谢路径,表明其在鳞茎发育中可能发挥的重要作用。。bHLH及ERFs转录因子家族对鳞茎的发生及发育可能较为关键。此外,LHCb转录本的高表达暗示鳞茎可能也参与光合作用,故因重新审视离体百合库-源关系。(2)以HCPPU(不结鳞茎型)、LPBZ(鳞茎促进型)及对照(正常结鳞茎型)建立三个转录谱文库,共获得3,663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6种表达模式和聚类。光合作用中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LHCB6、LHCA4在CON、LPBZ高表达而早期光诱导蛋白(ELIPs)在HCPPU中表达量高。与生长素相关的AVP1基因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在鳞茎形成类型中高表达,而生长素早期响应蛋白CH3、茉莉酸途径的转录抑制因子JAZ可能与HCPPU鳞茎形成失败相关;细胞分裂素氧化酶CKX在HCPPU中大量特异性表达,暗示细胞分裂素很可能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又以玉米素ZT为最关键的CTKs。氧化还原过程及氧化应激过程则很有可能参与调控鳞茎发生发育中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的过程。蔗糖合酶SUS3在HCPPU中相比LPBZ表达量更高,暗示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积累不足是HCPPU鳞茎无法形成的直接体现。(3)改良CTAB法最适于百合离体小鳞茎RNA的提取,样品质量可满足后续基因克隆等试验。通过RACE技术,首次报道了全长l,929bp的东方百合’索邦’LohAGPS1(GenBank登录号:KX398951),其中开放阅读框l,569 bp,编码522个氨基酸;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底物ATP结合位点,催化位点,底物G-1-P结合位点,激活因子3-PGA结合位点等保守结构域。4.巨球百合——可能用于鳞茎发育研究的天然突变体使用0.1%HgCl2处理巨球百合鳞片8min,污染率为40.00%。当培养基中含1.5mg/L 6-BA及0.5 mg/LNAA时,芽诱导效果较佳,诱导率为100.00%,平均诱导芽数为5.0个,芽健壮。巨球百合铁的含量为5.84mg/100g,硒元素含量高达0.014μg/kg,为卷丹百合的2.92倍,显示出较高的食用价值,甚至可考虑作为设计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的原料。巨球百合具鳞茎巨大的特点,作为天然突变体可用于挖掘控制鳞茎发育的相关调控基因。

朱丽芳[8](2014)在《老鸦瓣组织培养及试管鳞茎诱导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为百合科郁金香属药用植物,中药材光慈姑(Bulbus tulipae)为其除去绒毛后的干燥鳞茎。光慈姑味甘,性寒,有毒;具有解毒散结,行血化瘀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瘰疬,痈疽,疮肿,产后瘀滞。随着中药产业对光慈姑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光慈姑主要来源于野生,关于老鸦瓣及光慈姑各方面的研究内容较少,人工栽培存在繁殖系数低下等问题。组织培养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种苗,试管苗瓶内结球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老鸦瓣鳞茎沙藏处理打破休眠,筛选适宜的外植体、植物生长物质、培养条件,诱导出试管苗,并对试管苗进行试管鳞茎诱导,建立起老鸦瓣组织培养及试管鳞茎诱导体系,得出如下结果:(1)老鸦瓣鳞茎在0-2℃低温下沙藏120 d,以75%酒精浸泡30s和0.1% HgCl2浸泡12~15 min配合消毒或采用升汞连续二次消毒法(6+6)min,可在无激素MS培养基诱导产生芽茎(短缩芽茎)、鳞芽;升汞浸泡时间因鳞茎大小而异。诱导产生的芽茎(短缩芽茎)、鳞芽即可为初代外植体。(2)老鸦瓣芽茎(分为芽茎切段、芽茎顶端)和短缩芽茎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而鳞芽较适合诱导不定芽;在MS+6-BA0.5 mg·L-1+NAA2.0 mg·L-1的培养基上,芽茎顶端愈伤诱导率为78.54%,短缩芽茎顶端的愈伤诱导率为85.46%,鳞芽在MS+6-BA 1.0 mg·L-1+NAA 0.01 mg·L-1的培养基中有较高的不定芽诱导率89.53%;适宜的愈伤组织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1+NAA2.0 mg·L-1;以黄白、质密,表面光滑湿润的团块状愈伤组织有利于芽分化,适宜的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1+NAA 0.2 mg·1/1,芽分化率为66.21%,平均芽数为1.73个。愈伤分化的丛生芽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1+NAA0.2mg·L-1,增殖系数为2.48。(3)老鸦瓣冷藏芯芽及子茎(芽茎顶端膨大形成的子鳞茎)等器官为外植体,可直接诱导不定芽。子茎在MS+TDZ 2.0 mg·L-1+NAA 4.0 mg·L-1的培养基中直接诱导不定芽效果最好,不定芽得率为72.92%;芯芽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TDZ 2.0 mg·L-1+NAA 2.0 mg·L-1;以子茎不定芽适宜的增殖培养为MS+TDZ 0.2 mg·L-1+NAA 0.2 mg·L-1,丛生芽增殖系数达2.23。(4)老鸦瓣芽茎诱导的愈伤分化的丛生芽继代增殖壮苗后即为无根试管苗,可诱导试管鳞茎。丛生芽必须经历低温培养才能诱导出试管鳞茎。蔗糖、6-BA和大量元素浓度是影响试管鳞茎形成的主要因素,NAA对试管鳞茎诱导影响不显着。芽丛(2-5个一簇)接入MS+6.BA0.1 mg·L-1+NAA0.01 mg·L-1+蔗糖80.0 g·L-1培养基后,低温(5±1)℃培养60 d再转入高温(23±2)℃培养,形成的试管鳞茎最多。培养基中添加多效唑,对试管鳞茎形成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培养基中添加水杨酸时,高浓度(3.0 mg·L-1)水杨酸可以促进试管鳞茎形成。试管鳞茎诱导高温阶段,以(23±2)℃、黑暗培养有利于其形成。

汪娜,郭太君,李雪,陈少鹏[9](2013)在《野生毛百合与松叶百合组培快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以毛百合与松叶百合不同部位的鳞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方式、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部位鳞片对毛百合和松叶百合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百合用75%酒精30s+30%84消毒液15min消毒效果最好;鳞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mg/L 6-BA+0.5mg/L NAA;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MS+0.3mg/L 6-BA+0.2mg/L NAA。松叶百合鳞茎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 6-BA+0.3mg/L NAA;芽的增殖培养基为MS+1.0mg/L6-BA+0.1mg/L 2,4-D。外植体取样部位以鳞茎中层鳞片的基部较好。

李文英[10](2012)在《百合‘普瑞头’组织培养与开放组培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百介‘普瑞头’(Lilium asiatic Hybrids’Prato’)为亚洲百合杂种系,(Asiatic hybrids)的一个栽培品种。花橙红色,无香味,具有很强的抗寒、抗病害能力,在东北地区可露地栽培,是培育抗寒百合新品种的重要杂交亲本。本实验以百合‘普瑞头’鳞片为初代培养的外植体,建立组培体系,提高组培效率;对百合开放组织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简化组培过程,降低百合组培成本。1.以百合‘普瑞头’鳞片为外植体,研究激素种类及浓度、鳞片部位、光周期等对鳞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0.1%HgC12加入吐温20消毒处理8min为百合最佳消毒方式;诱导小鳞茎最适宜培养基为MS+0.50mg/L6-BA+0.10mg/LNAA,诱导率高达85.0%;鳞片诱导不定芽及愈伤的能力依次为内层>中层>外层,内层鳞片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0.50mg/L6-BA+1.00mg/LNAA,中层鳞片的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0mg/L6-BA+0.10mg/LNAA,平均诱导芽数最高;鳞茎诱导过程中适当的黑暗处理有利于外植体的诱导。适当时间的黑暗处理,鳞片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0mg/L6-BA和10.10mg/LNAA。2.百合‘普瑞头’再生叶片各部分的分化能力强弱为:叶基>叶中>叶尖,2,4-D浓度相同时,暗培养的叶片的分化率总是高于光培养。光培养及暗培养条件下,再生植株叶片的最适培养基均为MS+0.10mg/L2,4-D。3.百合‘普瑞头’再生小鳞茎鳞叶的分化能力强,无污染,且数量多,因此是‘普瑞头’快速繁体系的首选外植体。MS+1.00mg/L6-BA最适宜培养基,平均生成不定芽数最多,为4.7个,并且不定芽生长健壮;其次为MS+0.50mg/L NAA,平均生成不定芽和根的数量较多,并且植株生长健壮,获得的不定芽可直接用于炼苗移栽。4.诱导愈伤增殖与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1.00mg/L6-BA+0.50mg/LNAA;诱导率为100.0%,并且平均生成芽数最多(8.4个);根处愈伤增殖与分化的培养基为MS+0.50mg/L6-BA+1.00mg/LNAA,诱导率最高(76.7%),诱导不定芽数量多且生长健壮。最适不定芽的增值效果最好的是MS+0.50mg/L6-BA+0.05mg/LNAA;最适宜百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0mg/LIBA,生成根的数量多且整齐;室内炼苗后移栽成活率高达85.0%,且移栽后生长良好。5.塑料杯(高锰酸钾消毒)+组培塑料封口膜(高温灭菌)组合的培养基污染率最低,采用高锰酸钾消毒后的塑料杯,污染率明显降低;在上述的培养容器和消毒方法下,代森锰锌的有效抑菌浓度为5mg/L。6.以组织培养的百合‘普端头’再生小鳞茎鳞叶为外植体,建立了‘普瑞头’开放式组培体系。开放组培百合再生植株鳞片分化分化率为100%,和传统组培相同、平均分化芽数为4.4个略低于传统组培,但是相差不大;开放组培不定芽增殖效果于传统组培不定芽增值,诱导率及增殖倍数均高于传统组培;IBA处理60s为最适宜百合微扦插的IB八处理时间,不定芽的生率最高(92.3%)。瓶外生根后的百合组培苗生长健壮,比传统组培苗更快适应外界环境。

二、利用百合鳞片组织诱导育苗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百合鳞片组织诱导育苗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气培体系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
    1.1 球根花卉的主要繁育方式
        1.1.1 自然繁殖
        1.1.2 人工繁育
    1.2 石蒜属植物繁育现状
        1.2.1 石蒜属植物自然繁殖
        1.2.2 石蒜属植物人工繁育
    1.3 球根花卉腋芽/不定芽再生研究
        1.3.1 郁金香腋芽发育研究
        1.3.2 百合不定芽从头发生研究
    1.4 植物再生研究
        1.4.1 植物响应创伤刺激
        1.4.2 腋生分生组织发生
        1.4.3 腋芽发育及顶端优势作用
    1.5 参与植物再生的激素
        1.5.1 生长素
        1.5.2 乙烯
    1.6 球根花卉的转录组研究进展
        1.6.1 石蒜属植物转录组研究进展
    1.7 联合测序方法的应用
    1.8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8.1 研究目的
        1.8.2 主要内容
        1.8.3 研究技术路线
2 气培条件下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研究体系的建立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鳞茎材料选择
        2.1.2 种球消毒及处理
        2.1.3 培养条件
        2.1.4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及数量统计
        2.1.5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2.1.6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的亚细胞学观察
        2.1.7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及分析
        2.1.8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测定及分析
        2.1.9 数据处理及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鳞茎结构及鳞片位置划分
        2.2.2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的形态学观察及阶段划分
        2.2.3 小鳞茎发生数量及位置分布的统计学分析
        2.2.4 鳞片结构及小鳞茎发生位置的解剖学对比分析
        2.2.5 不同层鳞片及基盘结构的组织学分析
        2.2.6 不同层鳞片中细胞形态结构的种间比较分析
        2.2.7 小鳞茎发生的组织学起源分析
        2.2.8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鳞片及基盘组织的透射电镜分析
        2.2.9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糖组分的种间对比分析
        2.2.10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分析
    2.3 讨论
        2.3.1 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研究模型的建立
        2.3.2 气培条件下小鳞茎发生的主要方式讨论
        2.3.3 鳞片中淀粉含量与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的关系
        2.3.4 小鳞茎发生的快速响应性分析
        2.3.5 小鳞茎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种间差异分析
    2.4 小结
3 联合测序构建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及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相关基因池数据库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测序材料及取样方法
        3.1.2 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3 Illumina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
        3.1.4 Pacbio全长转录组测序文库构建
        3.1.5 基于Illumina转录组测序的分析流程
        3.1.6 基于Pacbio全长转录组测序的分析流程
        3.1.7 联合测序构建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
        3.1.8 全长转录本功能注释及转录因子、转录调节子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0 Illumina转录组测序数据概况
        3.2.1 Pacbio全长转录组测序数据概况
        3.2.2 双平台数据整合及全长参考转录组构建
        3.2.3 石蒜属植物转录组测序研究进展比较分析
        3.2.4 转录本功能注释及转录因子、转录调节子鉴定分析
        3.2.5 物种间转录因子家族的种类分布比较
    3.3 讨论
        3.3.1 石蒜属植物全长参考转录组的构建
        3.3.2 物种间转录因子种类分布的保守性与特异性
    3.4 小结
4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种间及种内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引言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聚类分析
        4.1.2 GO及KEGG功能富集分析
        4.1.3 RT-qPCR验证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种间及种内比较差异表达基因(DEG)的获得
        4.2.2 种内比较DEG聚类分析
        4.2.3 种间比较DEG聚类分析
        4.2.4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4.2.5 GO功能富集分析
        4.2.6 乙烯生物合成及代谢路径的种间差异分析
        4.2.7 差异表达显着DEG的筛选及功能分析
        4.2.8 RT-qPCR验证转录组数据可靠性
    4.3 讨论
        4.3.1 小鳞茎发生阶段初期的基因显着性差异表达
        4.3.2 乙烯生物合成在小鳞茎发生阶段初期的种间差异性分析
        4.3.3 活跃的类黄酮生物合成与鳞茎响应创伤刺激能力的关系
        4.3.4 应对创伤刺激的不同响应与小鳞茎发生能力的关系
    4.4 小结
5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及转录调节子分析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差异表达转录因子(TF)及转录调节子(TR)鉴定
        5.1.2 TF及TR聚类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差异表达TF分析
        5.2.2 差异表达TR分析
        5.2.3 与分生组织发生和侧生器官发育相关的TF和TR分析
    5.3 讨论
        5.3.1 转录起始调节在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5.3.2 NAC家族TF参与小鳞茎发生阶段初期调控
        5.3.3 活跃的分生组织发生为小鳞茎萌发提供物质基础
    5.4 小结
6 小鳞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与植物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引言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与植物激素相关的种内及种间DEG鉴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植物激素相关DEG的分类统计分析
        6.2.2 植物激素相关的种内比较DEG功能分析
        6.2.3 乙烯相关的种间比较DEG功能分析
        6.2.4 生长素相关的种间比较DEG功能分析
        6.2.5 其他激素种间比较DEG功能分析
        6.2.6 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路径分析
        6.2.7 与创伤响应相关基因的种间差异表达分析
        6.2.8 生长素转运及信号传导路径分析
    6.3 讨论
        6.3.1 乙烯生物合成及信号传导路径与小鳞茎发生能力的关系
        6.3.2 生长素转运与小鳞茎发生及发育的关系
        6.3.3 乙烯与生长素在小鳞茎发生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关系
        6.3.4 创伤修复能力与植物再生能力的关系
    6.4 小结
7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S1 无菌播种及组培小鳞茎扩繁体系的建立
    引言
    S1.1 材料与方法
        S1.1.1 外植体选择
        S1.1.2 消毒方法
        S1.1.3 种子萌发培养
        S1.1.4 增殖培养
        S1.1.5 不同基因型杂交种质的增殖培养
        S1.1.6 膨大及生根培养
        S1.1.7 移栽培养
        S1.1.8 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
        S1.1.9 观察与数据统计
    S1.2 结果与分析
        S1.2.1 无菌播种消毒效果
        S1.2.2 小鳞茎增殖培养
        S1.2.3 再生小鳞茎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S1.2.4 不同基因型杂交种质的增殖效果
        S1.2.5 生根及移栽结果
        S1.2.6 小鳞茎无菌播种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S1.3 讨论
        S1.3.1 富含分生组织的原生小鳞茎是优良的增殖外植体
        S1.3.2 基盘切割促进小鳞茎形成和再生
        S1.3.3 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小鳞茎再生提供适宜环境条件
        S1.3.4 基于直接器官发生的小鳞茎增殖体系的建立
    S1.4 小结
S2 为获得均一化再生小鳞茎的扦插繁育体系建立
    引言
    S2.1 材料与方法
        S2.1.1 鳞茎材料及处理
        S2.1.2 扦插基质准备
        S2.1.3 鳞茎扦插上盘
        S2.1.4 扦插数据统计
    S2.2 结果与分析
        S2.2.1 扦插小鳞茎发育观察
        S2.2.2 扦插小鳞茎增殖率统计
        S2.2.3 扦插繁殖与播种繁殖比较
    S2.3 讨论
        S2.3.1 扦插繁殖方式可有效缩短小鳞茎繁育周期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2)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Franch)鳞片扦插和种子萌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百合的价值
        1.2.2 百合扦插繁殖的影响因素
        1.2.3 百合扦插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1.2.4 百合鳞片的籽球起源
        1.2.5 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的主要内容、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材料与方法
        2.3.1 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研究
        2.3.2 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研究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宝兴百合鳞片扦插测定指标及方法
        2.4.2 宝兴百合种子萌发测定指标及方法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外部因素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3.1.1 激素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3.1.2 光照时间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3.1.3 温度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3.2 外部因素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3.2.1 不同浓度G_A3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光照时间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温度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外部因素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4.1.1 激素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4.1.2 光照时间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4.1.3 温度对宝兴百合鳞片扦插的影响
    4.2 外部因素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4.2.1 不同浓度G_A3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4.2.2 光照时间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4.2.3 温度对宝兴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5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3)百合鳞茎离体发育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百合鳞茎发育研究进展
        1.1.1 组培鳞茎膨大发育研究
        1.1.2 小鳞茎生长发育生理
        1.2 淀粉合成相关酶及基因研究进展
        1.2.1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1.2.2 颗粒结合淀粉合酶
        1.2.3 可溶性淀粉合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主要研究内容
        3.1 开发食用百合组培鳞茎生产技术路线
        3.2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淀粉与淀粉合成相关酶的变化特征
        3.3 克隆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AGP、SSS、GBSS
        3.4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模式
        3.5 百合AGP基因RNAi载体构建
        3.6 抗体制备
        3.7 农杆菌介导AGP基因RNAi载体遗传转化百合
第二章 百合组培鳞茎膨大发育技术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2.2.1 初代培养
        2.2.2 丛生芽诱导培养
        2.2.3 诱导小鳞茎形成培养
        2.2.4 鳞茎膨大发育培养
        2.2.5 交叉培养阶段实验
        2.2.6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电镜观察
        2.2.7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淀粉含量测定
        2.2.8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代培养情况
        3.2 丛生芽繁殖培养
        3.3 诱导小鳞茎形成
        3.4 鳞茎膨大生长
        3.5 不同培养途径对鳞茎形成发育的影响
        3.6 鳞茎发育SEM观察
        3.7 不同培养阶段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变化情况
        3.8 百合鳞茎直径、质量、鳞片数与主茎杆形成的相关性
        3.9 百合组培鳞茎发育生长阶段AGPase酶活性变化
        3.10 百合组培鳞茎发育生长阶段GBSS酶活性变化
        3.11 百合组培鳞茎发育生长阶段SSS酶活性变化
    4 讨论与小结
        4.1 百合鳞茎形成发育培养途径
        4.2 植物激素、蔗糖对鳞茎形成发育的影响
        4.3 鳞茎直径、质量、鳞片数与主茎杆形成的相关性
        4.4 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含量的变化
        4.5 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在鳞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4.6 小结
第三章 百合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试剂仪器
        2.3 简并引物设计与合成
        2.4 提取RNA
        2.5 cDNA的制备
        2.6 目的基因扩增和胶回收
        2.7 载体连接
        2.8 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2.9 菌液PCR鉴定
        2.10 测序与序列分析
        2.11 淀粉含量测定
        2.12 qRT-PCR检测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AGP、GBSS和SSS基因表达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RNA抽提结果
        3.2 PCR结果
        3.3 菌液PCR结果
        3.4 测序结果分析
        3.4.1 AGP序列分析
        3.4.2 AGPase氨基酸序列分析
        3.4.3 GBSS序列分析
        3.4.4 GBSS氨基酸序列分析
        3.4.5 SSS序列分析
        3.4.6 SSS氨基酸序列分析
        3.5 百合淀粉合成关键酶AGPase、SSS和GBSS基因序列分析
        3.6 百合鳞茎不同发育阶段淀粉含量
        3.7 淀粉合成酶关键基因在百合鳞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
    4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百合AGPase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植物材料
        2.2 菌株和质粒
        2.3 试剂
        2.4 pET28a-AGPase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5 pET28a-AGPase蛋白的诱导表达及SDS-PAGE检测
        2.6 pET28a-AGPase表达蛋白的纯化
        2.7 动物免疫血清的制备
        2.8 免疫血清的鉴定及测定免疫血清的滴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AGP基因保守片段的PCR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AGPase的鉴定
        3.2 SDS-PAGE鉴定诱导蛋白表达情况
        3.3 表达蛋白的纯化与Westernblot检测
        3.4 抗血清滴度测定
    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百合AGP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质粒载体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
        2.2 方法
        2.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2.2.2 构建入门克隆
        2.2.3 构建干扰表达载体
        2.2.4 农杆菌GV3101(pMP90RK)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5 干扰载体pJawohl8-RNAi-AGP转化农杆菌
        2.2.6 遗传转化与筛选
        2.2.7 转化植株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2.2.8 Western Blot检测
        2.2.9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目的干扰序列克隆
        3.2 AGP基因干扰片段装入到入门载体后菌落PCR结果
        3.3 入门载体pDONR221-AGP与目标载体pJawohl8-RNAi进行LR反应检测
        3.4 干扰表达载体pJawohl8-RNAi-AGP酶切结果
        3.5 构建的干扰表达载体pJawohl8-RNAi-AGP中干扰片段测序结果
        3.6 干扰质粒转化农杆菌PCR鉴定
        3.7 农杆菌介导干扰载体遗传转化百合愈伤组织
        3.8 荧光定量PCR检测AGP基因转录后抑制
        3.9 Western Blot检测
    4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淡黄花百合的引种栽培及耐热性机理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分布及现状
        2.2 百合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相关研究
        2.3 百合的繁殖及栽培研究
        2.3.1 百合的种子繁殖
        2.3.2 百合的鳞片扦插繁殖
        2.3.3 百合的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建立
        2.4 百合的耐热性研究
        2.4.1 高温胁迫下植物的形态变化
        2.4.2 高温胁迫对叶片解剖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2.4.3 植物抵御高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2.5 百合属植物的应用研究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4.1 淡黄花百合的引种栽培研究
        4.2 淡黄花百合的最佳繁殖方式探究
        4.3 基质和施肥方案对淡黄花百合珠芽生长及鳞茎增重的影响
        4.4 淡黄花百合耐热性指标的筛选与资源耐热性综合评价
第二章 淡黄花百合的引种栽培研究
    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时间及地点
        2.1.3 栽培基质的选择
    2.2 种球处理
    2.3 物候期及生长发育形态观察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引种栽培对物候期的影响
        2.4.2 引种栽培对淡黄花百合植株和花朵性状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淡黄花百合的繁殖方式研究
    3.1 淡黄花百合种子发芽试验
        3.1.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淡黄花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研究
        3.2.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淡黄花百合珠芽繁殖研究
        3.3.1 试验材料及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讨论
    3.4 淡黄花百合的组织培养和快繁体系建立
        3.4.1 材料
        3.4.2 试验方法
        3.4.3 结果与分析
        3.4.4 讨论
    3.5 淡黄花百合繁殖方式小结
第四章 不同基质和施肥方案对淡黄花百合珠芽生长及鳞茎增重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及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时间、地点
        4.1.3 试验方法
        4.1.4 数据处理及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质及施肥方案对淡黄花百合植株生长的影响
        4.2.2 基质及施肥方案对淡黄花百合鳞茎鲜重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淡黄花百合耐热性指标的筛选与综合评价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高温胁迫与耐热指数的测定
        5.2.2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高温胁迫对淡黄花百合幼苗耐热指数的影响
        5.4.2 高温胁迫对淡黄花各项百合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4.3 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及相关分析
        5.4.4 主成分分析
        5.4.5 综合评价
    5.5 讨论
        5.5.1 高温胁迫对淡黄花百合幼苗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5.2 淡黄花百合耐热生理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多花水仙繁殖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 水仙属植物
    2 水仙属植物的繁殖
        2.1 分球繁殖
        2.2 组培快繁
        2.3 双鳞片繁殖
        2.4 刻伤繁殖
        2.5 扦插繁殖
        2.5.1 扦插繁殖前处理
        2.5.2 催芽基质的筛选
        2.5.3 鳞茎大小对扦插的影响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仙属繁殖中的研究进展
    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多花水仙扦插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消毒处理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3 冷藏处理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球径大小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5 不同基质培育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6 不同切块方式对对多花水仙扦插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消毒处理的结果比较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结果比较
        3.3 冷藏处理种球的结果比较
        3.4 不同大小球径的结果比较
        3.5 不同基质培育的结果比较
        3.6 先切块后刻伤与扦插的结果比较
第三章 多花水仙鳞茎刻伤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多花水仙鳞茎刻伤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2 不同刻伤顺序对多花水仙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3 生长调节剂浸泡时间对多花水仙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2.4 不同刻伤方法与刻伤深度对多花水仙诱导率及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3.2 不同刻伤顺序处理
        3.3 不同生长调节剂浸泡时间处理
        3.4 不同刻伤方法与刻伤深度处理
第四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不同消毒处理多花水仙扦插繁殖过程
附录Ⅱ 不同激素处理多花水仙扦插繁殖过程
附录Ⅲ 冷藏处理多花水仙扦插繁殖过程
附录Ⅳ 不同基质处理多花水仙扦插繁殖过程
附录Ⅴ 先切块后刻伤处理多花水仙扦插繁殖过程
附录Ⅵ 先刻伤繁殖多花水仙扦插繁殖结果
附录Ⅶ 不同刻伤顺序处理多花水仙刻伤繁殖过程
致谢

(6)亚洲百合无性繁殖小鳞茎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我国百合种球的生产现状
    1.3 百合种球繁殖的研究进展
        1.3.1 百合的繁殖方法
        1.3.2 百合鳞片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3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
        1.3.4 百合碳水化合物含量研究进展
        1.3.5 百合小鳞茎发育过程的研究进展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器材
        2.1.4 实验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百合鳞片扦插繁殖
        2.2.2 百合鳞片的组织培养繁殖
        2.2.3 百合生理指标检测
        2.2.4 小鳞茎发育过程中细胞学观察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百合的扦插
        3.1.1 百合鳞片的不同部位对小鳞茎诱导分化的影响
        3.1.2 四种因素对百合鳞茎诱导分化的影响
    3.2 百合的组织培养
        3.2.1 不同灭菌时间对百合鳞茎诱导分化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百合诱导分化的实验结果
    3.3 小鳞茎生长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3.3.1 蔗糖含量的测定
        3.3.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3.3.3 淀粉含量的测定
    3.4 小鳞茎形成过程组织学观察
        3.4.1 扦插过程中小鳞茎的外部形态发生变化
        3.4.2 小鳞茎的组织形态发生过程
4 讨论
    4.1 扦插基质的选择对鳞片扦插的影响
    4.2 百合种球的预处理对鳞片扦插的影响
    4.3 引起百合鳞茎污染率高原因
        4.3.1 扦插繁殖中鳞片污染的原因
        4.3.2 组织培养中鳞片污染的原因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不同基因型百合生长的影响
    4.5 小鳞茎生长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4.6 小鳞茎的生长过程中形态学的变化
    4.7 不同部位的鳞片对诱导小鳞茎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离体模式体系的百合小鳞茎发生发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1 植物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灭菌及百合属植物离体快繁体系概况
        1.1.1 植物组培中外植体表面灭菌
        1.1.2 百合属植物离体快繁体系研究
    1.2 鳞茎发育研究模型
    1.3 试管鳞茎形成及膨大影响因子
        1.3.1 外植体类型、方向性及取材时间
        1.3.2 培养基配方及添加剂
        1.3.3 培养条件
    1.4 鳞茎形成及膨大生理生化机制
        1.4.1 蔗糖及碳水化合物代谢
        1.4.2 激素调控
        1.4.3 抗氧化酶
    1.5 鳞茎形成及膨大的分子机制
    1.6 转录组学应用及百合属转录组学研究情况
        1.6.1 转录组学研究及其应用
        1.6.2 百合属转录组学研究概况
    1.7 淀粉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1.7.1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
        1.7.2 淀粉合成酶GBSS及SSS
        1.7.3 淀粉分支酶SBE
    1.8 研究目的、内容、技术路线及意义
        1.8.1 研究目的
        1.8.2 研究内容
        1.8.3 技术路线
        1.8.4 研究意义
2 湖州百合组培快繁体系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低温冷藏对湖州百合污染的控制
        2.2.2 不同酒精灭菌时间对湖州百合污染的控制
        2.2.3 不同消毒剂及消毒时间对湖州百合污染的控制
        2.2.4 甲基托布津预浸对湖州百合污染的控制
        2.2.5 添加吐温-20对湖州百合污染的控制
        2.2.6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湖州百合诱导培养的影响
        2.2.7 不同增殖培养基对湖州百合继代培养的影响
    2.3 讨论
        2.3.1 湖州百合无菌体系的建立
        2.3.2 湖州百合快繁体系的建立
    2.4 小结
3 药百合无菌播种体系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剥皮处理对药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配比对药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染色体倍性检测
    3.3 讨论
    3.4 小结
4 鳞茎发育离体研究模型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消毒剂对'索邦'无菌体系建立的影响
        4.2.2 不同诱导培养基对'索邦'诱导培养的影响
        4.2.3 '索邦'均一离体模式研究体系的建立
        4.2.4 离体模式研究体系中的细胞学观察
    4.3 讨论
        4.3.1 '索邦'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4.3.2 离体研究模型建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4.3.3 离体条件下诱芽的形态发生学
    4.4 小结
5 多效唑(PBZ)处理对离体小鳞茎发育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观察与统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形态建成的影响
        5.2.2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NSC含量的影响
        5.2.3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5.2.4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5.2.5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蛋白活性的影响
        5.2.6 PBZ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MDA含量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低浓度PBZ处理促进'索邦'试管植株生长
        5.3.2 PBZ处理有利于NSC活跃转化
        5.3.3 离体条件下PBZ处理对内源激素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
        5.3.4 PBZ处理下抗氧化酶、MDA与离体鳞茎形态建成的关系
    5.4 小结
6 腐殖酸(HA)处理对离体小鳞茎发育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1.3 观察与统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形态建成的影响
        6.2.2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NSC含量的影响
        6.2.3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6.2.4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6.2.5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蛋白活性的影响
        6.2.6 HA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MDA含量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低浓度HA处理有利于'索邦'试管鳞茎膨大
        6.3.2 HA处理促进同化物的合成及向下运输
        6.3.3 离体条件下HA处理对内源激素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
        6.3.4 HA处理下抗氧化酶、MDA与离体鳞茎发生发育的关系
    6.4 小结
7 氯吡苯脲(CPPU)处理对离体小鳞茎发育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方法
        7.1.3 观察与统计
    7.2 结果与分析
        7.2.1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形态建成的影响
        7.2.2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NSC含量的影响
        7.2.3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淀粉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7.2.4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的影响
        7.2.5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蛋白活性的影响
        7.2.6 CPPU处理对'索邦'小鳞茎发育过程中MDA含量的影响
    7.3 讨论
        7.3.1 高浓度CPPU处理阻断'索邦'离体鳞茎形成
        7.3.2 CPPU同时促进淀粉合成及分解方向
        7.3.3 离体条件下CPPU处理对内源激素水平及其平衡的影响
        7.3.4 CPPU处理下抗氧化酶、MDA与离体鳞茎发生的关系
    7.4 小结
8 蔗糖对离体小鳞茎发育的影响
    8.1 材料与方法
        8.1.1 材料
        8.1.2 方法
        8.1.3 观察与统计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不添加蔗糖对于外源最适处理形态指标的影响
        8.2.2 添加蔗糖与否的不同处理形态指标比较
    8.3 讨论
    8.4 小结
9 基于ILLUMINA平台的离体百合鳞茎转录组学研究
    9.1 材料与方法
        9.1.1 材料
        9.1.2 RNA的提取、纯化及质量检验
        9.1.3 cDNA文库的构建及RNA-Seq
        9.1.4 重头组装
        9.1.5 测序和拼接数据提交
        9.1.6 Unigene功能注释和分类
        9.1.7 SSR分析
    9.2 结果与分析
        9.2.1 离体鳞茎RNA质量及测序均一性分布评估
        9.2.2 测序及组装情况
        9.2.3 Unigene功能注释
        9.2.4 Unigene功能分类
        9.2.5 转录因子及转录本分析
        9.2.6 KEGG代谢途径分类及注释
        9.2.7 SSR鉴定
    9.3 小结
10 外源正负向鳞茎发育调控的转录组学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材料
        10.1.2 RNA的提取、纯化及质量检验
        10.1.3 cDNA文库的构建及RNA-Seq
        10.1.4 重头组装
        10.1.5 测序和拼接数据提交
        10.1.6 Unigene功能注释和分类
        10.1.7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10.1.8 差异表达基因聚类分析
        10.1.9 不同鳞茎调控方式下最显着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注释
        10.1.10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及KEGG pathway注释对比
    10.2 结果与分析
        10.2.1 三种处理测序情况
        10.2.2 差异表达基因比较
        10.2.3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10.2.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和注释
        10.2.5 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筛选和注释
        10.2.6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与富集分析
        10.2.7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代谢途径
    10.3 讨论
        10.3.1 正负调控下差异表达基因及特异表达基因
        10.3.2 正负调控下GO功能及KEGG代谢途径富集
    10.4 小结
11 LohAGPS1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11.1 材料与方法
        11.1.1 植物材料
        11.1.2 菌株与载体
        11.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11.1.4 缓冲液、生化试剂和培养基
        11.1.5 外源RNase的去除
        11.1.6 仪器设备
    11.2 试验方法
        11.2.1 总RNA的提取
        11.2.2 RNA质量检测
        11.2.3 引物序列
        11.2.4 第一链cDNA合成
        11.2.5 AGPS基因全长cDNA扩增
        11.2.6 目的片段的回收与纯化
        11.2.7 加A
        11.2.8 片段与载体的连接
        11.2.9 连接产物的转化
        11.2.10 阳性克隆的鉴定
        11.2.11 LohAGPS1基因cDNA全长的获得
        11.2.12 序列测定与分析
    11.3 结果与分析
        11.3.1 百合RNA提取方法比较
        11.3.2 LohAGPS1基因的克隆
        11.3.3 LohAGPS1基因的序列与功能分析
        11.3.4 LohAGPS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11.4 讨论
        11.4.1 复杂样品百合的RNA提取
        11.4.2 '索邦'离体鳞茎LohAGPS1基因全长克隆
    11.5 小结
12 巨球百合——可能用于鳞茎发育研究的天然突变体
    12.1 材料与方法
        12.1.1 材料
        12.1.2 方法
    12.2 结果与分析
        12.2.1 巨球百合组培体系建立
        12.2.2 巨球百合鳞茎营养成分分析
    12.3 讨论
        12.3.1 巨球百合材料的特异性
        12.3.2 巨球百合食用性的可开发潜力
    12.4 小结
13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3.1 主要结论
        13.1.1 百合属植物组织培养及'索邦'离体研究模型建立
        13.1.2 外源添加物质对'索邦'离体百合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生化机制
        13.1.3 离体小鳞茎发生发育的分子调控路径及关键基因挖掘分析
        13.1.4 巨球百合——可能用于鳞茎发育研究的天然突变体
    13.2 创新点
    13.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老鸦瓣组织培养及试管鳞茎诱导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百合科植物离体培养植株再生途径研究
        1.1 百合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概况
        1.2 百合科植物植株再生途径研究进展
    2 试管鳞茎研究进展
        2.1 试管鳞茎的诱导途径研究
        2.2 试管鳞茎诱导途径的影响因素
        2.3 试管鳞茎形成、膨大影响因素
        2.4 试管鳞茎休眠
        2.5 试管鳞茎生根及移栽
    3 老鸦瓣与光慈姑研究综述
        3.1 老鸦瓣与光慈姑概述
        3.2 老鸦瓣本草考证及系统分类研究
        3.3 老鸦瓣栽培生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3.4 老鸦瓣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
        3.5 老鸦瓣组织培养研究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老鸦瓣外植体消毒和无菌培养物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处理对老鸦瓣鳞茎的影响
        2.2 外植体消毒
    3 讨论
        3.1 鳞茎预处理和取材时期对外植体活力的影响
        3.2 外植体消毒方法
        3.3 抗生素在外植体消毒上的应用
第三章 老鸦瓣芽茎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丛生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愈伤组织的诱导
        2.2 不同芽茎部位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比较
        2.3 愈伤组织增殖
        2.4 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
        2.5 不同愈伤组织类型分化不定芽效果比较
        2.6 芽茎愈伤组织途径的丛生芽增殖
    3 结论与讨论
        3.1 外植体类型对初代诱导结果的影响
        3.2 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3.3 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其他因素
第四章 老鸦瓣子茎诱导不定芽及丛生芽增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
        2.2 芯芽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
        2.3 子茎不定芽增殖
        2.4 生根诱导
    3 讨论
        3.1 TDZ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3.2 不同外植体直接诱导芽效果比较
第五章 老鸦瓣试管鳞茎诱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低温处理对老鸦瓣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2.2 老鸦瓣试管鳞茎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2.3 不同浓度多效挫(PP333)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2.4 不同浓度水杨酸(SA)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2.5 不同高温温度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2.6 光照处理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2.7 试管鳞茎移栽萌发
    3 讨论
        3.1 试管鳞茎诱导途径探讨
        3.2 激素和培养基成分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3.3 培养条件对试管鳞茎诱导的影响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1 全文结论
    2 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致谢

(9)野生毛百合与松叶百合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外植体灭菌
        1.2.2 培养条件
        1.2.3 诱导培养
        1.2.4 增殖培养
        1.2.5 练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灭菌方式对2种百合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 不同激素组合对鳞片分化不定芽的影响
    2.3 不同部位的鳞片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4 不同激素处理组合对百合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5 试管苗的生根与移栽
3 讨论

(10)百合‘普瑞头’组织培养与开放组培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百合栽培品种的划分
    1.3 百合的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3.1 百合诱导的类型
        1.3.2 外植体的消毒处理
        1.3.3 百合外植体的分化
        1.3.4 激素及糖对百合分化的影响
        1.3.5 试管鳞茎膨大的研究
        1.3.6 试管苗生根的研究
        1.3.7 水分、光、温度等对百合组培的影响
    1.4 组培减少成本的研究
    1.5 无糖组织培养技术
    1.6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
        1.6.1 抑菌剂在组织培养的应用
        1.6.2 开放式组织培养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百合‘普瑞头’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外植体灭菌方法
        2.2.2 鳞片不定芽诱导
        2.2.3 再生植株叶片的诱导与分化
        2.2.4 再生植株鳞片的诱导与分化
        2.2.5 愈伤的继代与分化
        2.2.6 不定芽增殖
        2.2.7 生根壮苗
        2.2.8 炼苗移栽
        2.2.9 培养条件
        2.2.10 统计方法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灭菌方法
        2.3.2 百合‘普瑞头’鳞片的诱导与分化
        2.3.3 再生植株叶片的离体分化
        2.3.4 不同激素浓度对再生植株鳞片诱导的影响
        2.3.5 百合愈伤组织的增殖与分化
        2.3.6 不同激素组合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2.3.7 生根壮苗
        2.3.8 组培苗的驯化移栽
    2.4 本章小结
3 百合‘普瑞头’开放式组织培养初探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抑菌剂母液配制
    3.2 试验方法
        3.2.1 抑菌剂筛选
        3.2.2 琼脂粉用量确定
        3.2.3 培养容器及消毒方式
        3.2.4 不同浓度的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
        3.2.5 无菌操作台通风设施对培养基污染率的影响
        3.2.6 百合开放组培中外植体灭菌方式的研究
        3.2.7 百合开放组培中再生植株鳞片的分化
        3.2.8 百合开放组培中不定芽的增殖
        3.2.9 百合不定芽的瓶外扦插生根
        3.2.10 培养条件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抑菌剂种类及浓度的筛选
        3.3.2 琼脂粉用量确定
        3.3.3 培养容器和封口材料的选择与灭菌
        3.3.4 不同浓度代森锰锌的抑菌效果
        3.3.5 接种台通风设施对污染率的影响
        3.3.6 百合开放组培鳞片火菌方式
        3.3.7 百合开放组培再生植株鳞片的分化
        3.3.8 百合开放组培不定芽的增殖
        3.3.9 百合微扦插生根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百合‘普瑞头’两种组培方式的比较分析
    4.1 开放式组织培养与传统组培方式技术环节比较
    4.2 开放式组织培养与传统组培方式成本的比较分析
    4.3 开放式组织培养与传统组培方式的联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利用百合鳞片组织诱导育苗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气培体系的石蒜属植物小鳞茎发生及发育机理研究[D]. 任梓铭. 浙江大学, 2019(01)
  • [2]宝兴百合(Lilium duchartreiFranch)鳞片扦插和种子萌发的研究[D]. 何金凤.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百合鳞茎离体发育及淀粉合成相关酶研究[D]. 张进忠.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4]淡黄花百合的引种栽培及耐热性机理探究[D]. 邢景景. 华中农业大学, 2017(03)
  • [5]多花水仙繁殖新技术研究[D]. 杨征帆.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6]亚洲百合无性繁殖小鳞茎技术的研究[D]. 郑鑫.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7)
  • [7]基于离体模式体系的百合小鳞茎发生发育机制研究[D]. 吴昀. 浙江大学, 2016(07)
  • [8]老鸦瓣组织培养及试管鳞茎诱导技术研究[D]. 朱丽芳.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8)
  • [9]野生毛百合与松叶百合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汪娜,郭太君,李雪,陈少鹏. 北方园艺, 2013(11)
  • [10]百合‘普瑞头’组织培养与开放组培初探[D]. 李文英. 东北林业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百合鳞片组织引苗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