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护回缩措施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护回缩措施

一、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架回撤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1](2021)在《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文中指出装备提升、工艺改进、条件变化对煤矿的安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煤矿安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对于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设安撤专业化队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有着现实的意义。

王健健,牛军强,石凯[2](2021)在《大倾角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文章根据甘肃中部某矿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停采撤架期间的实际特点,分析了撤架期间的自然发火条件、原因,针对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因撤架周期长、受周边小窑肆意破坏、圆弧段采空区遗煤多、漏风复杂等诸多因素引起煤炭自燃,结合撤架巷道条件及位置关系,通过对比分析,采取了上下隅角砌墙、采空区注氮、实施高位钻孔注浆、合理分配工作面风量和建立预测预报等综合防治自然发火措施,有效减小了终采线漏风区域,防止了撤架期间的煤炭自燃升温,保证了撤架工作的顺利完成,对于大倾角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撤架期间人员的安全和设备及时回收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3](2021)在《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作为我国开采厚及特厚煤层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引入我国近40年来,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实践在我国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系统回顾与总结了我国在放顶煤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结合综放工作面技术特征、理论演化逻辑与资源开采新理念,将其发展历程分为初期试验、发展成熟以及智能化无人开采3个阶段。主要针对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以及综放"三机"装备的进展4个方面核心内容,对我国综放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围绕综放采场支架与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煤)结构与稳定性问题,依据机采高度的变化描绘了我国学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基本历程;从顶煤破碎机理、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以及顶煤放出规律理论3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关于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的发展道路;放顶煤开采工艺研究方面,则从常规的综放工艺、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工艺以及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展开,再现了我国学者的研究路线;同时简要阐述了综放"三机"装备的发展进程与最新成果。明晰了我国放顶煤技术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思路,分析并探讨了现阶段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发展前沿的相关难题,为我国综采放顶煤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与思维启迪。

梁则虎,刘子坤,苗峥[4](2021)在《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优化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现下沟煤矿ZF202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安全高效快速回撤,陕西泰盛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借鉴以往大倾角工作面回撤工艺,改进优化了工作面支架回撤方案。通过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科学合理组织劳动力,强化施工准备期作业工序,攻克了回撤过程中煤层倾角大、顶板管理困难、支架倾斜、一通三防等诸多难关。实践表明,该方案提高了回撤工效及作业过程的安全系数,创造了下沟煤矿大倾角工作面设备回撤的最短工期记录,为类似条件下综放工作面回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曹敬松[5](2020)在《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大倾角煤层大约占全国煤炭总量的15%20%,大多数矿区为了在较短的投资周期内实现高产量,高效益的目标,不断加大煤矿开采的强度,直接导致了很多煤层赋存好的资源优先开采完毕,从而大多数矿区开始转向煤层赋存较为复杂的难采煤层,研究复杂条件下大倾角煤层的机械化高效开采技术问题有很大意义。结合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的具体地质概况、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对5877y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变化和两巷顶板离层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并依据监测数据分析了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了大倾角工作面过9条老巷道、转采过拐点、大倾角复杂构造环境中煤层顶板的控制技术、大倾角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面刮板输送机防倒、防滑以及大倾角工作面对接、渐减液压支架等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对吕家坨煤矿5877y大倾角煤层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釆煤进行的研究,解决了大倾角煤层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既确保安全生产又促进了能源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图22幅;表17个;参42篇

周光华[6](2019)在《液态二氧化碳高效防灭火机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宁夏宁东煤田主要开采易自燃煤层,自然发火期最短18天,采空区煤自燃灾害频发。在综放面开采过程中、停采撤架期间与大采高工作面发生过多起煤自燃封闭工作面事故,其中在羊场湾II020210工作面采取传统灭火措施后存在短时间内发生复燃现象。宁东煤化工基地每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废气,若将二氧化碳液化并利用其降温、惰化等功能,进行规范化和常态化地用于煤层自燃火灾治理与预防中,将形成安全生产与废物利用的双赢局面。论文基于液态二氧化碳的惰性与低温性质,选取宁东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分析液态二氧化碳在松散煤体中吸附、降温与扩散规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不同工况下采空区二氧化碳运移规律与对应的传质传热过程,开展了大流量液态二氧化碳管路输送高效防灭火关键技术研究并对现场复杂条件下的煤自燃灾害防治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液态二氧化碳比氮气更容易被煤吸附,有助于抑制煤自燃;煤样粒径越大,降温效果越好;以气态二氧化碳自由扩散与液态二氧化碳冲击波作用运移和相态转化两种形式在松散煤体中扩散移动;在松散煤体内的降温区域可划分为相变降温区、对流降温区、传导降温区与扩散降温区,在降温和防止复燃效果明显优于液氮。(2)采空区二氧化碳释放后,降温区域主要集中在释放口附近,纵向上呈现出明显的重气扩散特征,靠近采空区底部集聚,横向上主要靠压力和浓度梯度作用扩散,高浓度区域比较集中;二氧化碳管路埋深在40~60m之间,注入流量为5kg/s的工况下,对采空区的惰化效果较好,进风巷风流为0.5m/s时,二氧化碳扩散效果最佳。(3)液态二氧化碳保压输送过程中水平和垂直各段最小安全输送距离的计算方法为VT×L≤To-Tc,确定了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过程的最小安全输送距离,在控制范围内二氧化碳可以以液气两相在管路内安全输送。现场实现流量最大60T/h,水平输送4000m,垂直输送距离1000m以液相为主的液态二氧化碳输送防灭火技术。选取宁东矿区典型的煤自燃灾害工作面进行了液态二氧化碳管路输送高效防灭火技术应用。对清水营110205工作面封闭火区治理,实现封闭18天后各项指标均符合启封条件并成功启封。实现了羊场湾II1020210工作面多次启封未扑灭火区的有效治理且防治临时停采期间的采空区煤自燃预防中取得了成功应用。

甄恩泽[7](2020)在《金凤矿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矿压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煤炭消费大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供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占比仍居首位,且预计在未来数十年,煤炭仍是我国能源需求的主要供体。随着煤炭资源不断开采,储量日趋减少,传统留设煤柱开采方式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亟需解决,无煤柱开采成为未来煤炭资源开采的发展方向,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作为新兴的高效、安全的新型无煤柱开采方法,应用越来越为广泛。且随着浅埋煤炭资源的消耗,部分矿区已经进入深部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层开采,其中倾斜煤层资源占据较大比重,在倾斜煤层中运用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技术,既符合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同时也可解决倾斜煤层开采中的动力灾害等系列问题,为探究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时,切顶成巷围结构特征、采场应力演化及矿压显现规律,同时为类似地质条件矿井提供借鉴。本文以宁夏银川金凤煤矿切顶成巷为工程背景,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结合室内岩石力学实验、现场试验等多种手段,对金凤煤矿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采场覆岩应力演化、切顶成巷关键参数及现场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对切顶成巷技术原理及关键技术做出了详细介绍,并对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及双向聚能定向爆破技术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多种切顶成巷围岩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了适用于保证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稳定的多方位控制体系。(2)针对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稳定性进行了力学分析,得出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采场基本顶初次破断时,其内部挠曲呈现非对称分布现象,挠曲最大位置处于采场中上部,基本顶首次拉伸式断裂位置处于沿倾向方向的前方煤壁及开切眼后方煤壁中上部;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采场基本顶在工作面下部及中上部断裂跨距不同,基本顶断裂形式,出现下部开口较大,上部开口较小的非规则“o-x”形周期破断。(3)建立了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提出了切顶成巷顶板三种失稳模式,并给出对应的失稳条件,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切顶成巷实体煤侧塑性区煤岩层层间界面应力表达式、塑性区宽度及实体煤帮的变形量,求得了采场下部采空区矸石垫层长度,并依据动量定理可知,得出切顶成巷的侧向支护体系的冲击力,通过对切顶成巷围岩环境做出系统详细的分析,为关键参数的选取提供理论支撑。(4)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采场覆岩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垮落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沿工作面走向方向上,形成以工作面前后方煤壁为拱脚,以推进距离中部为最高点的应力拱。沿工作面倾向方向形成拱脚在工作面两侧煤壁,拱顶位于工作面中上部的非对称应力拱。(5)通过模拟不同煤层倾角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分析了倾角变化对采场应力场分布的影响,得出三种煤层倾角工作面中及上部的超前工作面应力集中系数呈现出煤层倾角越小,应力集中系数越小的规律,工作面下部呈现煤层倾角最大时应力集中系数最小的现象;三种煤层倾角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在工作面前方应力集中系数与煤层倾角的大小成反比,且呈现出煤层倾角越大,应力集中位置距离切顶成巷越远的分布特征。三种煤层倾角工作面后方侧向压力应力集中系数大小为:煤层倾角15°>煤层倾角30°>煤层倾角45°,且采场顶板岩层中的应力释放区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并且倾角越大,非对称性表现越明显;倾斜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覆岩冒落拱呈非对称状态,拱顶最高位置位于工作面中上部,冒落拱上部为裂隙发育带;水平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冒落拱发育完成后,拱顶最高位置位于工作面中部,呈现出左右对称状态。(6)通过岩石力学参数试验,测试得出金凤煤矿011810工作面运输巷顶板岩石力学参数,依据现场地质钻孔及巷道岩性探测孔对顶板岩性进行了详细探查并依据结果进行了设计分区;随后依据岩石力学参数,运用理论计算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分区的顶板切缝高度及深度的确定;通过理论计算对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顶板恒阻锚索支护参数进行了确定,最后科学给出了切顶成巷围岩维护各项支护参数。(7)通过对现场实测矿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实施过程中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及切顶成巷围岩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矿压呈现非对称来压现象,工作面中上部区域>工作面中部>工作面上部>工作面下部。工作面两端头位置相比于工作面中部区域,其来压强度及周期来压步距都有变化,工作面中部区域整体来压强度最大,且来压步距偏小,两端头位置周期来压步距偏大;倾斜煤层切顶成巷顶底板变形呈现非对称变形,实体煤侧顶板下沉量小于碎石帮侧顶板下沉量;恒阻大变形锚索受力变化分为三个区域,不同区域内的应力增幅有所不同;切顶成巷临时支护区内液压单体压力变化规律及侧向压力变化趋势与成巷受动压影响距离密切相关。

王震[8](2019)在《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回采工艺复杂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受地壳运动的剧烈作用,原始沉积的水平或近水平煤层隆起或凹陷或断裂后升降旋转而形成大倾角煤层(多数人倾向于35°-55°),煤层底板多呈凹凸起伏的向背斜,导致大倾角综采面割煤较直线综采面割煤复杂性剧增。采煤机从直线综采面割煤转为大倾角凹凸型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出现自行留顶切底/切顶留底现象,随着留顶切底/切顶留底量的累积,综采面凹凸圆弧段曲率逐渐增大,导致支架稳定性控制劣化,刮板输送机悬空,甚至支架倾倒,溜槽连接件折断,工作面生产停顿。有必要研究大倾角凹凸型(或向背斜)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工艺,以确保工作面合理曲率,维持工作面正常生产。同时,对非大倾角煤层底板起伏综采工作面割煤工艺优化也有借鉴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浮煤量大,切底或留底量难以准确测得。本研究采用计算机动态仿真方法,依据采煤机和刮板输送机主要结构参数和工作面倾角建立仿真模型,按比例绘制大倾角凹凸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多帧静态图后,导入Flash可直观演示非线性割煤的完整过程,且可获得较精确的切底或留底迹线和量值。该仿真方法克服了切底或留底量建立数学模型的困难和误差较大以及不能直观动态演示的缺点。本文基于大倾角煤层开采实例,分析了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工艺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基于仿真结果总结了非线性综采面割煤规律,揭示了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对支架、刮板输送机的影响,并以系统复杂性的观点论述了割煤、移架、推溜三者间的关联复杂性及其反馈、协同等相互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论述了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的固有特殊性,以系统复杂性的观点描述了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复杂性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量化仿真模型,对非线性综采面割煤进行了量化仿真,为指导现场适应底板起伏或凹凸圆弧段综采面的割煤工艺优化提供了依据。(2)针对较精确的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切底或留底量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采煤机留顶切底/切顶留底规律;同时分析了影响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切底或留底量的主要因素,并对割煤复杂性进行了量化。(3)基于量化仿真结果及割煤后支架、刮板输送机状态,分析了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对支架、刮板输送机的影响,阐述了割煤、移架、推溜间的关联复杂性。(4)提出了优化割煤、稳定支架、降低刮板输送机故障的技术方案,并应用于现场试验以保障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的持续正常推进。

马新根[9](2019)在《塔山煤矿复合坚硬顶板110工法关键技术及矿压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煤炭在我国及世界的能源开发应用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逐渐出现了开采深度增加、资源日益紧张、矿压控制困难等问题,传统煤炭开采方式及工艺亟待优化。切顶卸压无煤柱自动成巷开采工艺通过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技术、双向聚能张拉爆破技术、成巷临时支护技术、碎石帮挡矸支护技术等的结合使用,能够实现采区无区段煤柱、无额外充填体开采,该技术大幅提高了采区煤炭采出率、降低了区段巷道的掘进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较高的研究价值。为进一步拓展该技术的适用地质条件,深化切顶卸压理论研究,挖掘切顶卸压技术的应用形式,本论文以塔山煤矿8304工作面为例,针对复合坚硬顶板条件下的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技术应用及矿压规律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切顶卸压无煤柱自成巷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归纳为6步,并针对各工艺步骤提炼出切顶成巷的关键技术,包含双向聚能张拉爆破技术、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技术、挡矸支护技术、临时支护技术、组合爆破技术等;随后,对切顶成巷过程中顺槽围岩的应力状态演化过程进行了推演总结,为后续切顶成巷顺槽支护设计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最后,对试验工作面地质条件进行了汇总及初步分析,作为后续切顶成巷关键参数设计、矿压显现分析的基础资料。(2)针对试验工作面顶板复合坚硬的特点,对切顶成巷关键参数设计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通过顶板岩性窥视及岩石力学实验对顶板岩性进行详查;随后根据力学推导、几何分析等方法,对顶板切缝高度、角度等几何参数进行分区设计;之后,对顶板预裂切缝爆破相关关键参数进行试验确定及智能算法优化;最后对成巷各环节的顺槽支护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设计研究得到了试验工作面切顶成巷各工序的关键参数,并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方法体系,可为切顶成巷工法的优化、推广提供一定的设计借鉴。(3)针对试验工作面完成地质详查与切顶成巷设计后,采用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切顶卸压机理及效应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切顶卸压条件下的成巷围岩结构及采场应力分布特征。首先以覆岩运动规律为基础,对切顶短臂梁的力学结构进行分析;随后对切顶成巷各工艺阶段的顺槽围岩应力分布特征进行探究;之后对该工艺条件下的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进行研究总结;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成巷复用过程的后续顺槽变形规律及工作面矿压规律进行拓展研究。通过对切顶成巷及复用完整工艺周期内顺槽变形及采场矿压规律的探究,不仅从理论层面进一步解释了切顶卸压原理,也在试验实践中验证了切顶卸压效应。(4)为探究不同复合顶板结构下的切顶卸压围岩矿压分布特征,进一步优化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留巷支护设计,采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手段针对复合顶板结构特征、复合顶板切顶卸压效应等问题展开研究,并以塔山煤矿8304工作面作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矿压及留巷变形监测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顶板中软弱夹层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破坏,其层位分布对顶板整体特性有关键影响;在复合顶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中,当软弱层位于切顶层位中部时,留巷顺槽支护强度需求最高,当软弱层位于切顶层位顶部时,留巷顺槽支护强度需求最低;随着顶板切缝范围内软弱层层位高度的增加,实体煤侧应力集中峰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然后又下降的趋势,该变化趋势可用一元三次方程曲线进行拟合。(5)长壁工作面初采、末采顶板来压控制对其安全生产及接续具有重大影响,在切顶卸压技术机理研究及留巷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与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技术。首先针对两种技术的机理及相关关键参数设计方法进行总结;随后分别采用力学计算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切顶卸压效果及围岩应力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两种技术的可行性;最后以塔山煤矿8304工作面为例进行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能够有效缩短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减弱工作面初次来压强度,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技术能够有效减弱工作面末采矿压显现,均具有较好的卸压效果。

宋轶群[10](2018)在《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的特厚煤层具有赋存厚度不稳定、硬度较大、自然发火期短等显着特点,传统厚煤层开采技术用于开采此类煤层不甚合适。为了解决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的特厚煤层高效开采技术问题,本文对该盘区的综放开采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所述。(1)对该矿东部盘区的开采境界进行了划分,计算出了境界内的可采储量,确定了盘区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2)确定出了盘区巷道及生产系统布置方法,包括盘区巷道布置方法、盘区各生产系统布置方法、盘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和盘区主要硐室设计方法等。(3)确定出了盘区采煤方法,括采煤工艺方式、工作面基本参数计算,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分析、机械化程度、采煤工艺及设备选择、工作面劳动组织和作业循环图表计算以及巷道回采布置方法等。(4)确定出了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与设备选择方法,包括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盘区运输设备和大巷运输设备选择方法等。(5)确定出了盘区通风与安全技术,包括盘区通风方式的选择和盘区通风设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和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安全性分析等。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实现神东矿区特厚煤层的高效开采、极大地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可为神华集团在该区域内煤炭开采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战略储备做出贡献。

二、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架回撤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架回撤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素质培训教育
    1.1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管理安全培训
    1.2 推行煤矿安撤专业技能实操培训
    1.3 推行了轮训制安撤技能提升法
    1.4 推行了“三系级考核”“师带徒”等措施
    1.5 实施煤矿安撤“五描述一操作”学习演练及考核
2 实施煤矿安撤专业化安全管理
    2.1 实施安撤专业“633安全管理”法
    2.2 实施安撤重点工程“跟班包保”制度
    2.3 建立煤矿安撤安全基础管理制度
    2.4 发挥生产技术对煤矿安撤管理的保障作用
    2.5 调整改进煤矿安撤生产工艺
3 结论

(2)大倾角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况
2 自然发火原因分析
    2.1 煤层自然发火期短
    2.2 特殊的巷道布置
    2.3 地质构造复杂
    2.4 回撤周期长
    2.5 撤架期间风流不稳定
3 综合防灭火措施的应用
    3.1 减少采空区漏风的措施
        3.1.1 上下隅角砌墙堵漏
        3.1.2 在工作面架顶铺设风筒布
        3.1.3 选择合理的配风量和通风方式
    3.2 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措施
    3.3 采空区灌浆防灭火措施
        3.3.1 预埋管路灌浆
        3.3.2 工作面网管式洒浆
        3.3.3 高位钻孔注浆
    3.4 建立预测预报系统
    3.5 封闭后的自燃防治措施
4 关于瓦斯与煤自燃共生,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5 结语

(3)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综放技术40年发展
    1.1 初期试验阶段
    1.2 发展成熟阶段
        1.2.1 特厚煤层综放开采
        1.2.3 软厚煤层综放开采
        1.2.4 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
    1.3 智能化开采发展阶段
        1.3.1 大同矿区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2 王家岭煤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1.3.3 其他矿井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实践
2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以及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2.1 综放采场支架围岩关系
        2.1.1 普通机采高度(2.0~3.5 m)
        2.1.2 大机采高度(3.5~5.0 m)
    2.2 综放采场顶板结构与稳定性
3 顶煤破碎运移放出规律分析
    3.1 顶煤放出机理
        3.1.1 顶煤体内应力场分布规律
        3.1.2 顶煤破碎机理
    3.2 综放采场顶煤冒放性分类评价
    3.3 顶煤放出规律的理论
4 放顶煤开采工艺
    4.1 常规的综放工艺研究
    4.2 特殊开采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1 特殊地质条件下综放开采工艺
        4.2.2 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3 瓦斯突出煤层综放开采工艺
        4.2.4 综放工作面防灭火技术
    4.3 综放工序的时空配合关系
5 综放工作面“三机”装备研究进展
    5.1 综放液压支架装备发展
        5.1.1 综放支架放煤口位置及结构的发展
        5.1.2 综放支架架型结构的发展
        5.1.3 智能化综放支架控制系统的最新发展
    5.2 综放采煤机装备发展
        5.2.1 综放采煤机装备研究现状
        5.2.2 滚筒采煤机
        5.2.3 发展趋势
    5.3 刮板输送机装备发展
        5.3.1 研究现状
        5.3.2 浮煤清理装置
        5.3.3 发展趋势
6 结语与展望

(4)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优化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
    1.1 工作面概况
    1.2 回撤工程概况
2 工程难点及施工安排
    2.1 工程难点分析
    2.2 回撤工序安排
        2.2.1 工序安排及进度
        2.2.2 各工序内容
3 施工管理及回撤方案优化
    3.1 施工管理
        3.1.1 施工安全管理严格
        3.1.2 劳动力组织科学合理
        3.1.3 准备工作超前到位
    3.2 回撤方案优化
        3.2.1 优化思路
        3.2.2 优化结果
4 结语

(5)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围岩控制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吕家坨矿工程地质概况及采煤方法选择
    2.1 吕家坨矿的地质情况及开发历史
    2.2 吕家坨矿-800水平八采区区域位置关系及概况
        2.2.1 邻区及地面情况
        2.2.2 本区域地面三个钻孔,井下三个钻孔情况。
        2.2.3 地层及标志层
        2.2.4 煤层厚度、倾角、结构、间距
        2.2.5 煤质
        2.2.6 煤层顶底板
        2.2.7 地质构造(含陷落柱、岩浆岩等)及古河床冲刷
        2.2.8 水文地质
    2.3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位置关系及概况
        2.3.1 煤层赋存情况
        2.3.2 煤层顶底板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
        2.3.5 无线电坑透地质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3.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
    3.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监测数据分析
    3.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轨道巷、皮带巷顶板压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安全开采技术研究
    4.1 吕家坨矿5877y大倾角工作面采煤方法及工艺选择
        4.1.1 采煤工艺
        4.1.2 采煤方法
        4.1.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开采技术难点
    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顶板控制技术
        4.2.1 正常时期顶板控制方法
        4.2.2 预防松软煤壁片帮冒顶方法
    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负责地质条件过老巷道处置
        4.3.1 5877、5876集中运巷道加固方法
        4.3.2 老巷道内的掘进冒高区巷道加固方法
        4.3.3 老巷道内的抬棚加固方法
        4.3.4 加固支护技术要求
        4.3.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7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6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5876集中皮带巷技术方案
        4.3.7 5877y工作面过5876工作面泄水石门技术方案
        4.3.8 5877y大倾角工作面过其它7煤层巷道方案
        4.3.9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通过皮带巷拐点旋转回采技术方案
    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回采发生煤壁片帮冒顶处理方法
        4.4.1 -800八采区域7煤层顶板冒顶特点
        4.4.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原则
        4.4.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片帮冒顶的顺序
        4.4.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处理煤壁片帮及冒顶事故的技术要求
        4.4.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做超前支护安全要求
    4.5 大倾角工作面“三机”防滑、防倒及防工作面飞石
        4.5.1 大倾角工作面输送机下滑原因分析
        4.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液压支架、溜子的防倒防滑措施
        4.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防煤、矸块滚落伤人
        4.5.4 5877y大倾角工作面与外切眼对接方案
        4.5.5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渐减液压支架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5877y工作面回采完毕分析
    5.1 5877y大倾角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5.2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成本投入
    5.3 5877y大倾角工作面回采期间综合效益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液态二氧化碳高效防灭火机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自燃灾害及防治措施
        1.2.2 二氧化碳抑制煤自燃机理
        1.2.3 液态二氧化碳运输技术
        1.2.4 二氧化碳防灭火应用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液态二氧化碳对煤自燃阻化作用规律及机制研究
    2.1 二氧化碳对煤自燃的抑制机理
        2.1.1 基本物理性质
        2.1.2 二氧化碳相变的热量转移特点
        2.1.3 二氧化碳对煤自燃氧化的抑制作用
    2.2 煤对二氧化碳的吸附性
        2.2.1 实验原理及测试仪器
        2.2.2 实验条件及方法
        2.2.3 吸附性能参数分析
    2.3 二氧化碳对煤体的降温规律研究
        2.3.1 实验装置
        2.3.2 实验过程
        2.3.3 实验结果分析
    2.4 液态二氧化碳在高温松散煤体的扩散规律研究
        2.4.1 实验装置
        2.4.2 实验条件
        2.4.3 实验结果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液态二氧化碳在采空区中扩散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
    3.1 液态二氧化碳在采空区相变传递模型
        3.1.1 连续性方程
        3.1.2 动量守恒方程
        3.1.3 湍流方程
        3.1.4 组分传输方程
        3.1.5 能量守恒方程
    3.2 模拟背景及工况条件
        3.2.1 工作面概况
        3.2.2 几何模型
        3.2.3 模拟参数
        3.2.4 边界条件
    3.3 模拟结果
        3.3.1 采空区氧气分布规律
        3.3.2 采空区温度变化规律
        3.3.3 采空区二氧化碳气体扩散规律
    3.4 关键压注参数分析
        3.4.1 释放口对采空区二氧化碳扩散影响规律
        3.4.2 流量对采空区二氧化碳扩散影响规律
        3.4.3 通风量对采空区二氧化碳扩散影响规律
    3.5 本章小结
4 长距离管路输送直注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研究
    4.1 液态二氧化碳压注防灭火技术可行性分析
        4.1.1 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比较
        4.1.2 管路输送直注灭火的理论分析
    4.2 长距离液态二氧化碳直接压注灭火技术
        4.2.1 系统构成
        4.2.2 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过程
        4.2.3 主要技术参数
    4.3 液态二氧化碳管路输送关键部分临界距离参数研究
        4.3.1 地面管路输送距离
        4.3.2 垂直管路输送距离
        4.3.3 井下水平输送距离
        4.3.4 保压阀输出距离
    4.4 长距离管路输送液态二氧化碳相变特征研究
        4.4.1 实验方法
        4.4.2 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过程参数变化规律
        4.4.3 液态二氧化碳输送过程中状态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5 长距离管路输送液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的应用
    5.1 封闭火区治理技术
        5.1.1 工作面及发火原因
        5.1.2 液态二氧化碳治理火区的灌注工艺及方法
        5.1.3 治理效果
    5.2 液态二氧化碳快速治理多次启封情况下煤自燃
        5.2.1 工作面及发火原因
        5.2.2 液态二氧化碳管路灌注直接灭火技术
        5.2.3 治理效果
    5.3 开放工作面煤自燃预防技术
        5.3.1 工作面概况及发火隐患
        5.3.2 预防技术
        5.3.3 预防效果
    5.4 封闭工作面预防煤自燃
        5.4.1 工作面概况及发火隐患
        5.4.2 预防技术
        5.4.3 预防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金凤矿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矿压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1.2.2 倾斜煤层开采覆岩结构特征研究现状
        1.2.3 切顶成巷开采覆岩运动及矿压规律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切顶成巷关键技术及试验矿井地质概况
    2.1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原理
        2.1.1 技术原理
        2.1.2 工艺流程
    2.2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技术
    2.3 双向聚能定向爆破技术
        2.3.1 双向聚能定向爆破机理
        2.3.2 双向聚能定向爆破技术优势
    2.4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控制技术
        2.4.1 切顶成巷碎石帮挡矸支护技术
        2.4.2 组合承载临时支护技术
        2.4.3 采场多方位切顶应力优化技术
    2.5 试验矿井概况
        2.5.1 工作面概况
        2.5.2 切顶成巷区域概况
    2.6 小结
3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稳定性分析
    3.1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覆岩破断机理
        3.1.1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基本顶挠度方程计算
        3.1.2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采场基本顶初次破断应力分析
    3.2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采场覆岩垮落特征
        3.2.1 工作面走向覆岩垮落结构
        3.2.2 工作面倾向覆岩垮落结构
    3.3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顶板稳定性
        3.3.1 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
        3.3.2 切顶成巷顶板稳定性力学分析
    3.4 实体煤应力集中区域稳定性分析
        3.4.1 切顶成巷实体煤帮部变形
        3.4.2 切顶成巷实体煤帮稳定性
    3.5 碎石帮稳定性分析
        3.5.1 采空区矸石垫层区域长度
        3.5.2 碎石帮矸石冲击影响分析
    3.6 小结
4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无煤柱开采应力场分布规律
    4.1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无煤柱开采应力分布及演化规律
        4.1.1 数值模拟软件
        4.1.2 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4.1.3 工作面推进方向支承压力分布及演化规律
        4.1.4 工作面倾斜方向支承压力分布及演化规律
    4.2 煤层倾角对切顶成巷无煤柱采场应力分布的影响
        4.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4.2.2 煤层倾角对工作面推进方向支承压力的影响
        4.2.3 煤层倾角对工作面倾斜方向支承压力的影响
    4.3 倾斜煤层采场覆岩运动规律对比分析
    4.4 小结
5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自成巷关键参数研究
    5.1 切顶成巷围岩力学参数及地质条件分析
        5.1.1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5.1.2 煤层分布特征
        5.1.3 顶板岩性条件分析
        5.1.4 切顶成巷设计区域划分
    5.2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顶板切缝参数确定
        5.2.1 切顶成巷顶板切缝高度
        5.2.2 切顶成巷顶板切缝角度
        5.2.3 切缝参数数值模拟分析
        5.2.4 切顶成巷爆破参数
    5.3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支护参数确定
        5.3.1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参数
        5.3.2 临时支护参数
        5.3.3 挡矸支护参数
    5.4 小结
6 现场实测矿压规律研究
    6.1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6.1.1 矿压监测测站布置
        6.1.2 采场矿压显现规律
        6.1.3 采场矿压显现特征分析
    6.2 倾斜厚煤层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围岩变形及受力分析
        6.2.1 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变形规律
        6.2.2 切顶成巷围岩变形特征分析
        6.2.3 切顶成巷围岩受力分析
    6.3 现场应用效果
        6.3.1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
        6.3.2 顶板定向预裂切缝爆破
        6.3.3 挡矸支护及巷道成型效果
    6.4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回采工艺复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大倾角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1.3.2 国外大倾角煤层开采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系统复杂性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复杂性分析
    2.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工艺特点
    2.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工艺复杂性溯源
    2.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非线性割煤复杂性特征
    2.4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动态仿真模型
        2.4.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动态仿真模型的建立
        2.4.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动态仿真原理
    2.5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动态仿真
        2.5.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上凹段割煤动态仿真
        2.5.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下凹段割煤动态仿真
    2.6 本章小结
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量化仿真结果分析
    3.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仿真结果分析
        3.1.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留顶切底/切顶留底规律
        3.1.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留顶切底/切顶留底量与溜槽位置的关系
        3.1.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留顶切底/切顶留底量徘徊区间的演化
        3.1.4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留顶切底/切顶留底量值的累积
    3.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影响因素分析
        3.2.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倾角对割煤的影响
        3.2.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刮板输送机参数对割煤的影响
        3.2.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采煤机参数对割煤的影响
    3.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非线性割煤复杂性分析
    3.4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非线性割煤复杂性量化
    3.5 本章小结
4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支架与刮板输送机复杂性分析
    4.1 大倾角上凹段综采面支架稳定性分析
        4.1.1 大倾角上凹段综采面支架稳定性力学分析
        4.1.2 大倾角上凹段综采面回采过程中支架状态分析
    4.2 大倾角下凹段综采面支架稳定性分析
        4.2.1 大倾角下凹段综采面支架稳定性力学分析
        4.2.2 大倾角下凹段综采面回采过程中支架状态分析
    4.3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刮板输送机运行复杂性分析
    4.4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割煤、移架、推溜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4.4.1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回采工艺系统的协同机制
        4.4.2 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回采工艺系统的反馈机制
    4.5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1.1 矿井概况
        5.1.2 综采面煤层赋存条件
        5.1.3 综采面三机配套
    5.2 花山矿6143 综采面割煤仿真及优化
        5.2.1 综采面割煤仿真
        5.2.2 综采面割煤工艺优化
    5.3 刮板输送机下滑与支架稳定性控制
        5.3.1 刮板输送机的下滑控制
        5.3.2 支架的稳定性控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塔山煤矿复合坚硬顶板110工法关键技术及矿压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煤炭的能源地位
        1.1.2 煤炭开采趋势
        1.1.3 复合坚硬顶板矿压显现特征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长壁采煤法的发展
        1.2.2 沿空留巷技术的提出
        1.2.3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技术的研究现状
        1.2.4 复合坚硬顶板结构及矿压规律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切顶卸压自动成巷关键技术及试验矿井地质概况
    2.1 切顶成巷基本原理及工艺流程
    2.2 切顶成巷关键技术分析
        2.2.1 双向聚能张拉爆破技术
        2.2.2 恒阻大变形锚索支护技术
        2.2.3 挡矸支护技术
        2.2.4 临时支护技术
        2.2.5 组合爆破技术
    2.3 围岩应力状态演化过程
    2.4 试验工作面地质条件分析
        2.4.1 盘区概况
        2.4.2 工作面概况
        2.4.3 顺槽原支护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切顶成巷关键参数设计优化
    3.1 顶板岩性详查
        3.1.1 顶板层位分布
        3.1.2 岩石力学性质测定
    3.2 顶板预裂切缝高度
        3.2.1 设计原理及方法
        3.2.2 区划设计
    3.3 顶板预裂切缝角度及位置
        3.3.1 设计原理及方法
        3.3.2 区划设计
    3.4 顶板预裂切缝爆破参数
        3.4.1 设计原理及方法
        3.4.2 设计优化方向
        3.4.3 区划设计
    3.5 成巷支护设计
        3.5.1 锚索支护设计
        3.5.2 临时支护设计
        3.5.3 挡矸支护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切顶成巷围岩结构及应力场分布特征
    4.1 切顶成巷短臂梁结构
        4.1.1 覆岩运动规律
        4.1.2 短臂梁力学分析
        4.1.3 切顶几何参数影响效应
    4.2 顺槽矿压显现特征
        4.2.1 工序时空关系及围岩结构分区
        4.2.2 成巷覆岩变形分析
        4.2.3 现场监测效果
        4.2.4 顺槽宏观变形监测
    4.3 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
        4.3.1 工作面矿压监测
        4.3.2 工作面来压特征计算分析
        4.3.3 数值模拟拓展分析
    4.4 成巷复用矿压显现特征
        4.4.1 成巷复用过程
        4.4.2 成巷复用矿压特点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复合结构顶板切顶卸压效应分析
    5.1 复合顶板结构特征
        5.1.1 复合结构特征及分类
        5.1.2 复合顶板受力分析
        5.1.3 复合顶板切顶卸压效应
    5.2 不同复合结构切顶卸压效应
        5.2.1 数值模型建立
        5.2.2 模拟结果分析
    5.3 工程实践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开切眼及回撤通道切顶卸压应用拓展
    6.1 切顶卸压应用拓展
        6.1.1 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
        6.1.2 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技术
    6.2 开切眼切顶卸压技术
        6.2.1 开切眼卸压机理及相关设计
        6.2.2 开切眼切顶卸压效果分析
    6.3 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技术
        6.3.1 停采顶板结构分析及切顶设想
        6.3.2 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效果分析
    6.4 现场试验效果
        6.4.1 开切眼切顶卸压效果
        6.4.2 回撤通道切顶卸压效果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盘区境界划分和储量计算方法
    2.1 盘区境界
        2.1.1 盘区位置
        2.1.2 盘区划分
    2.2 盘区储量
        2.2.1 盘区工业储量
        2.2.2 盘区可采储量
    2.3 本章小结
3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计算方法
    3.1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
        3.1.1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1.2 盘区设计生产能力
        3.1.3 盘区回采率
    3.2 盘区服务年限
    3.3 盘区工作面掘进与回采接续计划编制
    3.4 本章小结
4 盘区巷道及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4.1 盘区巷道布置方法
        4.1.1 盘区走向长度和倾向长度的确定
        4.1.2 盘区煤柱尺寸的确定
        4.1.3 盘区内工作面的接替顺序
    4.2 盘区各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4.2.1 运煤系统
        4.2.2 通风系统
        4.2.3 运料系统
        4.2.4 排矸系统
        4.2.5 供电系统
        4.2.6 供水系统
        4.2.7 排水系统
    4.3 盘区内各种巷道的掘进方法
    4.4 盘区主要硐室设计
        4.4.1 盘区变电所
        4.4.2 盘区水仓
        4.4.3 调车硐室
    4.5 本章小结
5 盘区采煤方法
    5.1 采煤工艺方式确定
        5.1.1 采煤工艺确定
        5.1.2 采煤方法确定
    5.2 工作面基本参数计算
        5.2.1 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5.2.2 工作面推进长度的确定
        5.2.3 工作面割煤高度和放煤高度
        5.2.4 采煤机截深和放煤步距
        5.2.5 工作面日循环数
        5.2.6 工作面产量
    5.3 综放工作面回采率分析
        5.3.1 初采损失
        5.3.2 末采损失
        5.3.3 端头损失
        5.3.4 工艺损失
    5.4 机械化程度
    5.5 采煤工艺及设备
        5.5.1 工作面落煤、装煤方式及落煤、装煤机械
        5.5.2 工作面支护方式及支架选型
        5.5.3 工作面运煤方式及运煤机械
        5.5.4 综放工艺
    5.6 工作面作业循环图表
    5.7 巷道回采布置方法
        5.7.1 盘区巷道布置
        5.7.2 盘区煤柱尺寸
    5.8 本章小结
6 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与设备选择
    6.1 盘区运输系统布置方法
    6.2 盘区运输设备的选择
        6.2.1 顺槽运煤设备选型
        6.2.2 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6.3 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
    6.4 本章小结
7 盘区通风与安全技术
    7.1 通风方式的选择
        7.1.1 矿井概况
        7.1.2 矿井通风系统和通风方式
    7.2 盘区通风
        7.2.1 盘区通风概述
        7.2.2 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7.2.3 通风构筑物
        7.2.4 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7.2.5 掘进通风风量计算
        7.2.6 独立通风硐室所需风量
        7.2.7 其它需风量
        7.2.8 掘进通风方法
    7.3 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安全性分析
        7.3.1 影响综放开采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7.3.2 综放开采瓦斯治理
        7.3.3 综放开采防灭火措施
        7.3.4 安全监控装备
        7.3.5 综放开采工作面防治水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结论
    8.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架回撤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煤矿安撤人员的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J]. 宋有福,刘晨曦,芦兴东. 山东煤炭科技, 2021(12)
  • [2]大倾角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J]. 王健健,牛军强,石凯. 煤, 2021(08)
  • [3]我国煤矿综放开采40年:理论与技术装备研究进展[J]. 宋选民,朱德福,王仲伦,霍昱名,刘一扬,刘国方,曹健洁,李昊城. 煤炭科学技术, 2021(03)
  • [4]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优化与实践[J]. 梁则虎,刘子坤,苗峥. 陕西煤炭, 2021(01)
  • [5]大倾角复杂地质条件下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研究[D]. 曹敬松.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液态二氧化碳高效防灭火机理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周光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7]金凤矿倾斜厚煤层切顶成巷围岩结构特征及矿压规律研究[D]. 甄恩泽.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20(04)
  • [8]大倾角非线性综采面回采工艺复杂性研究[D]. 王震.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9]塔山煤矿复合坚硬顶板110工法关键技术及矿压规律研究[D]. 马新根.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10)
  • [10]柳塔煤矿东部盘区综放开采工艺研究[D]. 宋轶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大倾角综放工作面轻型支护回缩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