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

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

一、预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危险因子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子祥[1](2020)在《血清膜联蛋白A2与冠心病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nonaryarteryheartdisease,CAD)是一类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形成,管腔狭窄或闭塞为基础,继而造成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是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学界公认的动脉粥样硬化学说主要是内皮损伤后,脂质浸润,炎症瀑布爆发,继之粥样斑块形成。研究发现,血清膜联蛋白A2作为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9 型(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的内源性抑制剂,可通过抑制PCSK9对LDL受体的降解,从而调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除此之外,血清膜联蛋白A2可分泌多种促炎因子,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血清膜联蛋白A2作为一把“双刃剑”,在改善血脂代谢的同时,又促进炎症发生。其与冠心病及血脂代谢是否有相关性、呈现什么样的趋势变化仍罕见相关报导。因此我们设计了本项临床回顾性研究,以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对冠心病及血脂代谢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罹患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差异,分析其与冠心病类型及冠心病风险的关系。同时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探讨血清膜联蛋白A2是否影响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及降脂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靶点。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200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检测患者血清Annexin A2、MPO、PON1水平,并分析其与罹患冠心病、冠心病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及LDL-C的相关性。结果1.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相比,具有较高水平的Annexin A2、MPO、MPO/PON1和较低水平的PON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浓度的Annexin A2、MPO和低浓度的PON1为罹患的独立危险因素。2.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2.43±1.66 vs1.74± 1.47 ng/L,P=0.013)、CRP 水平(4.13±8.73 8.27±14.24 mg/L,P=0.030)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4.13±3.85 vs 2.56±1.14,P=0.002)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ROC曲线分析显示:Annexin A2联合CRP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14(95%CI:0.625-0.803,P<0.001)。3.冠脉病变支数各组内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MPO等无显着差异及趋势(P>0.05);Gensini积分与血清膜联蛋白A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4.Annexin A2水平在冠心病糖尿病组患者中为2.41±1.72 ng/L,在冠心病非糖尿病组中为2.09±1.57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分析同样提示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清Annexin A2水平稍高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低Annexin A2水平患者相比,高Annexin A2浓度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并无明显降低趋势。(P>0.05)结论1.与非冠心病人群相比,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血水平的Annexin A2、MPO和较低水平的PON1,并且随着Annexin A2水平的升高,罹患冠心病的风险也随之升高,然而血清Annexin A2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2.与SAP相比,ACS患者冠心病患者血清Annexin A2、CRP及NEU/LYM显着升高,提示全身炎症反应的激活,与冠心病的临床稳定性密切相关。Annexin A2联合CRP对冠心病患者发生临床不稳定事件的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血清中Annexin A2水平与LDL-C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宋宁[2](2020)在《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在人群遗传流行病学水平,探索MALAT1基因多态性(rs3200401,rs4102217,rs600231)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发病和心肌缺血损伤标记物的关联性。(2)分析lnc RNA MALAT1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作用,评判lnc RNA MALAT1作为潜在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在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3)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索lnc RNA MALAT1参与ACS血管内皮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SNPscan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MALAT1基因三个SNP位点(rs3200401,rs4102217,rs600231)进行基因型鉴定。同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929例ACS患者与1053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ACS发病的关联性。(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纳入159例ACS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实验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 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中lnc RNA MALAT1表达水平对ACS的诊断效能,利用Kaplan-Meier曲线探讨不同lnc RNA MALAT1表达水平对院外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情况,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的比较。(3)采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CD31抗体表达以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纯度;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建立氧化应激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q RT-PCR检测lnc RNA MALAT1的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及RNA免疫沉淀实验(RNA-immunoprecipitation,RIP)确定lnc RNA MALAT1与hsa-mi R-205-5p之间的结合;利用核质分离实验检测lnc RNA MALAT1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immunoprecipitation,Ch IP)等实验探索lnc RNA MALAT1、hsa-mi R-205-5p及转录因子E2F1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同时,采用过表达和敲低实验、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基因及凋亡相关蛋白(抗凋亡蛋白Bcl-2、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果:(1)(1)对照组人群中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三种基因型AA、AG、G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2(39.1%)、486(46.2%)、155(14.7%),ACS患者中三种基因型AA、AG、GG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14(33.8%)、469(50.5%)、146(15.7%),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显性模型(AG+GG vs.AA)在ACS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2%vs.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人群中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两种等位基因A和G的分布频率分别:1310(62.2%)和796(37.8%),ACS患者中两种等位基因A和G的分布频率分别:1097(59.0%)和761(41.0%),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ACS组(41.0%)高于对照组(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显性模型(AG+GG vs.AA)与AC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ACS发病的危险因素(OR=1.267,95%CI 1.024-1.567,P=0.030)。(5)与不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相比,携带rs600231位点AG+GG基因型在合并糖尿病组的ACS患者中比例显着升高(72.0%vs.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ACS中,携带rs600231位点AG+GG基因型的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1)ACS组lnc RNA MALAT1的整体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纳入的ACS人群中,包括11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32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结果可见,与对照组相比,STEMI组MALAT1的表达水平最高2.14(0.40-5.88)vs.0.69(0.18-1.72),其次为NSTEMI 1.86(0.53-4.25)vs.0.69(0.18-1.7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排除混杂因素影响后,lnc RNA MALAT1与ACS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是ACS发病的危险因素(OR=1.193,95%CI 1.037-1.372,P<0.05)。(3)lnc RNA MALAT1水平检测AC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64(95%CI 0.60-0.72),最佳切点值选择0.816,该切点值具有70.0%的灵敏度和58.0%的特异度。(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lnc RNA MALAT1高水平组ACS患者院外MACE事件的发生率高于lnc RNA MALAT1低水平组(P<0.05)。(3)(1)本实验中确定的最佳的氧化应激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模型条件:H2O2浓度400umol/L,诱导12h。(2)氧化应激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中,HUVEC中lnc RNA MALAT1表达水平升高,hsa-mi R-205-5p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ALAT1-WT1+mi R-205mimic组与MALAT1-WT1+mi R-NC相比,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海肾荧光素酶(rellina luciferase)(Luc/Rluc)荧光校正值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敲低lnc RNA MALAT1,Bcl-2水平升高,Bax水平降低;过表达lnc RNA MALAT1的效应正好相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过表达mi R-205时,Bcl-2水平升高,Bax水平降低;敲低mi R-205的效应正好相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敲低lnc RNA MALAT1实验中,与sh-NC相比,sh-MALAT1-1组mi R-205的表达水平升高,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在HUVEC中,细胞核提取液中MALAT1的表达量占92.7%,细胞质提取液中MALAT1的表达量占7.3%。(8)Ch IP实验提示转录因子E2F1可能通过与MIR205基因的上游1-500bp左右的区域(即MIR-205-2)有结合;(9)敲低或过表达转录因子E2F1,mi R-205的表达呈现负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作用方向与lnc RNA MALAT1的调控方向一致。但当敲低或过表达lnc RNA MALAT1时,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变化在不同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RIP实验中确定转录因子E2F1与lnc RNA MALAT1有结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敲低lnc RNA MALAT1,明显降低了转录因子E2F1与MIR-205-2的结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我们发现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的基因型、显性模型和G等位基因在ACS组中的分布频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示着MALAT1基因rs600231位点可能是ACS发病的易感基因。rs600231位点显性模型(AG+GG vs.AA)与ACS的发生发展具有关联性,AG+GG基因型在合并糖尿病组的ACS患者中比例显着升高,携带AG+GG基因型患者心肌损伤标记物(CK、CK-MB)的水平显着高于AA基因型患者。(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我们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nc RNA MALAT1在ACS患者中表达水平整体呈上调趋势,是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ACS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生物标记物。(3)在氧化应激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模型中,lnc 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不仅在细胞质中能够作为“海绵分子”吸附mi R-205对细胞凋亡发挥调节作用;也能在细胞核中与转录因子E2F1结合,在转录水平影响mi R-205对细胞凋亡的作用。

陈克文[3](2019)在《钙化积分在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决策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冠心病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自然预后差,血运重建是其主要治疗方式,目前国内尚无公认的冠心病血运重建指南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合理性评价标准。目的探讨冠脉钙化积分(coronary calcium score,CACS)在接受不同血运重建疗法的复杂冠心病(包括冠脉三支病变和/或左主干病变)患者之间的差异性,并研究其在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决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筛选2017年10月——2018年11月国药东风总医院因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收入院病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其中符合冠脉三支和/或左主干病变且最终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复杂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共计98例。根据血运重建方式不同将纳入对象分入CABG(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组和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组,利用术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及冠脉钙化积分(CACS)扫描,分别计算两组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LM)、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LAD)、左回旋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LCX)、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钙化积分值、总钙化积分、重度狭窄节段钙化积分值,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CABG组RCA、LAD、LCX、总钙化积分及重度狭窄节段钙化积分值明显高于PCI组,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仅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LM)钙化积分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血管钙化程度比较,PCI组以中度钙化居多,CABG则集中表现为重度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平均狭窄节段数及狭窄节段平均CACS均明显高于PCI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利用ROC曲线得出LAD、LCX、RCA钙化积分及总钙化积分的最佳界值分别为:149.5、143.0、128.5、493.5。结论1.接受PCI及CABG治疗的两组复杂冠心病患者的CACS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CABG组CACS(LAD、LCX、RCA)及总CACS均明显高于PCI组,CABG组重度狭窄节段CACS同样明显高于PCI组。2.术前CACS定量分析,可辅助临床决策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方案选择,且根据ROC曲线的界值测定,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钙化积分测量报告及辅助性建议,并有有利于PCI术前手术方案制定、器械准备、风险及疗效评估。

罗艳红[4](2019)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与对照组的血管内皮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这4项指标的变化,探讨UAP患者RHI与Hcy、CysC及IMT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45-75岁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80例(包括RHI>1.67患者58例,RHI≤1.67患者122例)、对照组(冠脉造影阴性者)150例进行研究。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法(PAT)测定血管内皮功能RHI值,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RHI、Hcy、CysC、IMT四个指标的相关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AP组RHI值<SAP组RHI值<对照组RHI值,三组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Hcy>SAP组,UAP组血清Hcy>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cy对照组与SAP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血清CysC、IMT>SAP组血清CysC、IMT>对照组血清CysC、IMT,三组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中RHI障碍患者的Hcy、CysC、IMT值>RHI正常患者的Hcy、CysC、IMT值,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的RHI与Hcy、CysC、IMT指标呈显着负相关(r=-0.535,P<0.05;r=-0.529,P<0.05;r=-0.364,P<0.05);UAP患者RHI与Hcy(X1)、CysC(X2)、IMT(X3)三个指标独立相关,回归方程:Y=2.472-0.021 X1-0.408 X2-0.225 X3。结论:Hcy,RHI,CysC和IMT均与UAP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关。UAP患者的Hcy,CysC和IMT与血管内皮功能的RHI值呈负相关。Hcy,CysC和IMT可能是UAP患者内皮功能障碍(ED)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cy,RHI,CysC和IMT可以协助预测冠心病(CHD)高危人群,以便早期干预治疗,缓解UAP患者病情,降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王宇栋[5](2019)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PCI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不同动脉狭窄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通过观察三种指标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经过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98例患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冠脉造影并除外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30例就诊者为对照组。(2)根据CAG检查结果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25~49%35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50~70%32例,C组冠状动脉狭窄>70%31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30例。(3)对比分析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C反应蛋白是否存在差异,三种指标是否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是否是导致冠心病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NLR、WBC、CRP和LDL-C水平也随之升高,四组比较差异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2)经过相关性分析发现NLR、WBC、CRP与Gensini评分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R=0.569 P=0.000 R=0.669 P=0.000 R=0.514 P=0.000)(3)NLR(OR:3.675,95%CI:1.453~1.945),WBC(OR:1.343,95%CI:1.487~2.455)和 CRP(OR:2.689,95%CI:1.475~1.652)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NLR、WBC、CRP与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具有显着的正相关性。2.NLR、WBC和CRP是冠心病患者的伴随指标,同时可能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3.NLR、WBC和CRP可能成为临床评估冠心病动脉狭窄程度的参考指标。第二部分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PCI手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PCI治疗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血清水平的差异,分析PCI术后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情况。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阳性组和MACE阴性组,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水平是否存在差异。结果:(1)PCI术前血清NLR、WBC、CRP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LR、WBC、CRP水平于PCI术后24h明显升高(p>0.05),而于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血清水平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时血清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2)经过随访发生有5例患者发生了 MACE,比例16.67%,观察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清NLR、WBC、CRP水平变化情况发现,在MACE阳性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不同时段其血清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血清NLR、WBC、CRP水平,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均升高,24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回落。(2)MACE阳性组血清NLR、WBC、CRP水平在PCI术前高,术后1周无明显回落,同时明显高于MACE阴性组。(3)血清NLR、WBC、CRP水平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PCI手术预后的相关指标。

陆开[6](2019)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细胞参数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发病及预后与白细胞及其亚型的分类计数、红细胞及其相关分类计数、血小板及其相关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等血常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胸痛中心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03例急性胸痛患者作为本次结业课题研究对象,以就诊第一时间行静脉血为标准,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病史、年龄等其它相关数据。根据最终的出院/死亡诊断,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n=268)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n=135),分析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间的差异。结果:1.AMI组中吸烟史、糖尿病病史、MACE、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高于非AMI组(P均<0.05);而红细胞分布宽度则低于非AMI组(P<0.05);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体重指数、入院心率、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及其余血常规指标均无统值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比值比2.199,95%可信区间:1.128-4.286,P<0.05)及 PLR(比值比 3.460,95%可信区间:1.738-6.890,P<0.001)为 AMI的独立危险因素。3.通过对NLR、PLR及二者联合针对AMI绘制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64,95%CI:0.591-0.687,P<0.001,当 NLR 截值取 3.67 时,此时诊断 AMI 价值较高。PLR 的曲线下面积为 0.62,95%CI:0.571-0.668,P<0.001,当 PLR 截值取 108.38 时,此时诊断AMI价值较高。采用并联实验联合NLR和PLR诊断AMI的灵敏度为70.90,特异度为57.04。4.通过对NLR、PLR及二者联合针对MACE绘制R0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81-0.771,P<0.001,当大于 6.6 时,其预测 MACE 价值最高。PLR 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95%CI:0.765-0.844,P<0.001,当大于192时,其预测MACE价值最高。而采用NLR和PLR联合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65.74,特异度为84.75。结论:1.RDW、PLT、WBC、GR和LY与AMI存在相关性,对于AMI的发病有一定预测价值;2.NLR和PLR是AMI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PLR是AMI患者30d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作为诊断AMI和预测30d内MACE的指标,但二者联合无明显优势。

马铁丁[7](2019)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对粥样斑块产生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各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anomalie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OCA)患者CT冠状动脉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的图像的分析,对AOCA进行分型,以阐明异常起源的冠状动脉同粥样斑块的产生是否有联系;2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之间、各型内部冠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3哪种类型AOCA较为危险。方法1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被检出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患者,将其中具有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AS)高危因素(先心病、高血压、高血脂、长期吸烟、糖尿病,肥胖、明确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等)的患者剔除,共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62±9.233岁,为AOCA组。再收集冠状动脉正常起自左、右冠窦的患者(采用同AOCA组相同的排除标准),共65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9.95±5.691,为对照组。2记录两组病人的图像信息,将两组患者中的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比较,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为标准,比较异常起源冠状动脉中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同正常起源的冠状动脉之间的差别。再分别比较异常起源的左、右冠脉同正常组的斑块产生率的差别。3进一步利用256层螺旋CT后处理系统结合CAG,对AOCA组的冠脉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根据Pursnani分型方法,将AOCA组病人分成4型(冠状动脉起源于冠状窦之外,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左主干缺如),比较AOCA组不同分型之间冠脉斑块发生率间的差别;比较各型AOCA自身异常起源的左、右冠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别。观察AOCA各型中异常起源冠脉的开口及走行同正常起源组间的差别,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总结4型AOCA哪种解剖变异对人更危险。结果1 AOCA组,男性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7.62±9.233岁,正常组,男性42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9.95±5.691岁,t=1.738,P=0.085,P>0.05。AOCA组65例患者,AS阳性46例,AS阴性23例,阳性率70.08%;正常组65例患者,AS阳性30例、阴性35例,阳性率46.15%。?2=8.109,P=0.004,<0.05。AOCA组左冠异常起源43例,AS阳性34例,阳性率79.08%,右冠脉异常起源24例,AS阳性12例,阳性率50.00%,正常组65例患者,左冠脉AS阳性27例,阳性率41.54%,右冠脉AS阳性12,阳性率18.46%,?2=39.296,P=0,P<0.05。2 ACOA组中,冠状动脉起源于冠状窦之外41例,AS阳性29例,AS阴性12例,阳性率70.07%;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18例,AS阳性11例,阴性7例,阳性率61.11%;单一冠状动脉1例,AS阳性0例,阴性1例,阳性率0%;左主干缺如6例,AS阳性6例,阳性率100%;?2=5.558,P=0.135,>0.05(有1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起源之冠状窦之外、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两种类型的AOCA)。AOCA组,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43例,AS阳性34例,阳性率79.07%,右冠状动异常起源24例,AS阳性12例,阳性率50.00%,?2=6.049,P=0.014,<0.05(有2个病例,左、右冠脉同时存在异常起源)。起源于冠状窦之外型,左冠脉异常起源31例、AS阳性24例,阳性率77.42%,右冠脉异常起源11例,AS阳性5例,阳性率45.45%,?2=3.882,P=0.049,P<0.05;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型,左冠脉异常起源6例,AS阳性4例,阳性率66.57%,右冠脉异常起源12例,AS阳性7例,阳性率58.33%,P=1,P>0.05。3 AOCA组中18例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病例,有5例血管开口成缝隙样,10例近端管腔走行距心肌、主动脉较近,患者多有阵发胸闷、憋气症状(该组病人无中、重度狭窄者),其他类型AOCA除中、重度狭窄者,均无明显症状,管腔无危险走行。结论1 AOCA患者在变异血管上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AOCA患者发生CAD及ACS的风险更高。2 4种分型斑块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但是异常起源的左冠脉发生斑块几率较高。3 4种类型AOCA中,仅起源于不适宜冠窦型,会由于冠脉开口、走行的变异引发除斑块造成狭窄之外的病情,在4型AOCA中最为危险。图11幅;表9个;参110篇。

吴恒[8](2019)在《血脂、炎症指标在冠心病诊断、评估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2603例病人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冠心病现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日益增加的冠心病人数与社会负担使得冠心病的防治成为医疗事业甚至是国家工作的难题。目前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受限于有创性,同时医疗花费高,目前仍不能推广作为冠心病患者早期筛查与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既往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血液指标也会存在差异,提示这些指标有潜在的诊断、评估价值。国内外都有文献认为血脂指标和炎症指标与冠心病诊断相关,但很少有兼顾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因此,我们进行本次回顾性研究,旨在阐明以血脂、炎症指标为代表的血液指标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实现大范围人群的冠心病无创筛查、确诊冠心病人群的无创性随访评估,通过冠心病检查的“抽血化”减轻社会与个人的医疗负担,降低医疗风险。方法:本研究回顾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冠脉造影的患者,排除既往PCI或CABG史以及出入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共纳入2603例。依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心病组(1426例)和非冠心病组(1177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记录患者的临床基线数据、冠脉造影结果、出院带药情况。首先,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次,对于冠心病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417名PCI术后9~15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根据有无支架内再狭窄分为:ISR组(90例)和非ISR组(327例)。对比患者前后两次的血脂、炎症指标和复查造影结果,分析不同指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复查造影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1.039,95%CI:1.025-1.053,P<0.001)、男性(OR=2.191,95%CI:1.728-2.778,P<0.001)、高血压(OR=2.060,95%CI:1.714-2.475,P<0.001)、糖尿病(OR=1.813,95%CI:1.435-2.290,P<0.001)、吸烟(OR=1.698,95%CI:1.219-2.365,P=0.002)、脂蛋白 a 水平(OR=1.014,95%CI:1.010-1.018,P<0.001)、白细胞水平(OR=1.068,95%CI:1.023-1.116,P=0.003)、空腹血糖水平(OR=1.056,95%CI:1.011-1.102,P=0.014)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OR=0.712,95%CI:0.515-0.986,P=0.041)、平均血小板体积(OR=0.84,95%CI:0.790-0.893,P<0.001)、总胆红素水平(OR=0.961,95%CI:0.949-0.973,P<0.001)是冠心病的独立保护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0.083,P=0.002)、糖尿病(β=0.078,P=0.007)、脂蛋白 a 水平(β=0.100,P=0.001)、白细胞水平(β=0.077,P=0.004)、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β=0.136,P<0.001)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β=-0.132,P<0.001)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的独立保护因素。分别做上述指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HDL-C、Lp(a)、WBC和NLR分别在Gensini评分取15、45、42和55时有最好的预测效应。PCI术后12(±3)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的患者中,非ISR组患者的总胆固醇(3.92±1.11 v 3.59±0.92 mmol/L,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99±0.83 vs 1.69±0.63 mmol/L,P<0.001)、C 反应蛋白水平(3.23±8.01 vs 1.63±2.50 mg/L,P<0.001)和白细胞水平(6.11±1.73 vs 5.76±1.46*109/L,P<0.001)均较前一次造影时有明显降低。而ISR组患者的指标中,仅总胆固醇(4.02±1.55 vs 3.69±1.08 mmol/L,P=0.029)较前降低。患者复查血液指标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水平(OR=1.072,95%CI:1.005-1.144,P=0.036)和白细胞水平(OR=1.167,95%CI:1.003-1.358,P=0.046)是预测复查冠脉造影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入院时的血液指标与12(±3)个月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Gensini 评分(OR=1.010,95%CI:1.001-1.019,P=0.034)、血肌酐水平(OR=1.023,95%CI:1.009-1.037,P=0.001)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脂蛋白a与白细胞不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也是冠脉狭窄程度的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是冠心病和冠脉狭窄程度的保护因素,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也对狭窄程度有预测作用,再次入院造影时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水平对支架内再狭窄有预测价值。这些结果也证实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血脂异常和炎症反应确实有着重要作用,相较于备受重视的血脂指标的控制,目前尚未在冠心病治疗领域有特异的抗炎治疗,在传统冠心病治疗的基础上,提升抗炎治疗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也许能更好的控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对于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其狭窄程度越高、血肌酐水平越高代表冠脉病变进展可能性越大,则应适当增加患者的随访频率。

陈阳阳[9](2019)在《血清GGT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究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水平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在冠脉病变患者与正常人体内的差异。2.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患者体内的血清GGT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3.对血清GGT水平和Hcy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做相应指标的ROC曲线,探讨两个指标是否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于2018年04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以“胸痛或胸闷”为主诉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详细收集一般资料,采取静脉血进行常规生化检查,采用桡动脉穿刺和多体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以Gensini评分结果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0分),轻度病变组(<20分),中度病变组(20-40分),重度病变组(>40分)。(2)排除标准:伴有其他脏器严重功能不全、应用免疫抑制剂、凝血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它器质性心脏病、重症感染、脑血管病变、三个月内服用影响Hcy水平的药物或食物、患有可能影响血清Hcy水平的疾病、入院前3个月服用过他汀类药物和严重酗酒的患者。(3)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禁食8小时,于第2日晨空腹状态下采取肘静脉血,留取标本,于我院检验科应用全能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肝生化、B型钠尿肽(BNP)测定、血常规、电解质、肾功能、血凝常规、心肌标志物、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通路等生化指标。(4)应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冠脉病变组和冠脉正常组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TG、HDL、ALT、半胱氨酸、蛋氨酸等比较结果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C、LDL-C、AST、肌钙蛋白Ⅰ、CK-MB、GGT对数值和Hcy水平等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着差异性(P<0.05)。2.与冠脉正常组相比较,冠脉病变组中GGT对数水平(1.23±0.24)和Hcy水平(14.27±5.80)显着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冠脉病变组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06±65.24)、GGT对数值水平(1.23±0.24)和Hcy水平(14.27±5.80)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性。此外,冠脉病变组中血清GGT水平(1.23±0.24)和Hcy水平(14.27±5.80)与Gensini评分存在显着相关关系。3.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分为三个亚组,将三个亚组分别与冠脉正常组比较后发现冠脉病变各亚组中血清GGT水平和Hcy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性,并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显着正相关。4.将TC、LDL-C、AST、肌钙蛋白Ⅰ、CM-MB、GGT和Hcy等指标纳入多元Logisi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和ROC曲线验证,曲线下面积最大是吸烟史(面积0.8166,95%置信区间为0.77320.8601);然后依次为性别、高血压史、CK-MB、GGT对数值、AST、Hcy。可得出GGT和Hcy水平为冠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CK-MB是冠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冠脉病变组患者血清GGT水平和Hcy水平均高于冠脉正常组。2.冠心病患者体内的血清GGT水平和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以Gensini评分衡量)呈正相关。3.血清GGT水平和Hcy水平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彭云玲[10](2015)在《NSTE-ACS患者炎症因子及补体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事件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及补体激活过程参与易损斑块的形成。本文观察NSTE-ACS患者血清中部分补体及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炎症因子及补体与NSTE-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首次发生(12小时以内)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共72例,作为病例组,入选病例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的NSTE-ACS诊断标准。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中心查体的无冠心病及不患有排除标准疾病的体检者33人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2组患者血清中补体C3、C4、C5b-9、炎性因子hs-CRP、s ICAM-1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NSTE-ACS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hs-CRP、sICAM-1及补体C3、C4、C5b-9水平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STE-ACS发生时血清炎症因子及补体水平升高。2.NSTE-ACS患者发病后24小时、第3天、第7天血清补体C3、C4、C5b-9的水平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发病第3天达到峰值。提示NSTE-ACS患者急性期存在补体系统的激活。3.NSTE-ACS患者补体C3、C4、C5b-9及炎症因子s ICAM-1水平与心肌酶(Tn T、CKMB)、LVEF、NT-pro BNP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补体C3、C4与心肌酶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补体C5b-9与Tn T呈正相关(P<0.05),与CKMB及心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s ICAM-1与心肌酶呈正相关,与心功能无明显相关性(P>0.05)。4.NSTE-ACS组患者hs-CRP高危组补体C3、C4、Tn T、CKMB水平较低危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LVEF较低危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5b-9、s ICAM-1、NT-pro BNP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NSTE-ACS组患者GRACE评分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补体C3、C4及炎症因子s ICAM-1随危险分层的升高,其血清水平升高,高危组患者C3、C4、s ICAM-1与中危组、低危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患者C3、C4、sICAM-1、hs-CRP较低中危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补体C5b-9水平在GRACE评分各分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NSTE-ACS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及补体系统的激活,在NSTE-ACS的急性期存在补体系统反应一过性增强的过程。2.NSTE-ACS组患者补体C3、C4的峰值水平与Tn T、CKMB的峰值水平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提示NSTE-ACS患者补体水平与NSTE-ACS患者心肌坏死程度和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3.hs-CRP高危组患者补体C3、C4、Tn T、CKMB水平明显升高,LVEF水平明显降低提示不同hs-CRP危险分层下血清补体的激活程度不同,心肌损伤程度及心功能受损程度不同。4.GRACE评分高危组患者炎症因子及补体C3、C4水平较低中危组明显升高。提示NSTE-ACS患者急性期炎症因子及补体水平的激活程度对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二、预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危险因子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危险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膜联蛋白A2与冠心病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2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1.2.1 冠心病与炎症
        1.2.2 冠心病与血脂代谢
    1.3 血清膜联蛋白A2与炎症
    1.4 血清膜联蛋白A2与血脂代谢
    1.5 髓过氧化酶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
    1.6 对氧磷酶-1与血脂代谢及冠心病
    1.7 糖尿病与炎症及血清膜联蛋白A2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入组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资料收集
        2.2.1 般资料收集
        2.2.2 标本采集及检测
    2.3 诊断标准
    2.4 冠状动脉造影
    2.5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3.2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3.3 Annexin A2水平与冠心病患者临床稳定性的关系
    3.4 Annexin A2等指标对ACS的预测价值
    3.5 Annexin A2等炎症因子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
    3.6 Annexin A2与冠脉Gensini积分关系
    3.7 Annexin A2与CAD合并DM人群的关系
    3.8 Annexin A2与LDL-C的关系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血清膜联蛋白A2之于冠心病,正如炎症之于动脉粥样硬化
    4.2 血清膜联蛋白A2的调脂之路
    4.3 糖尿病引发的低度炎症
    4.4 髓过氧化酶与对氧磷酶-1
    4.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2)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MALAT1 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联性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分析
        1.5 质量控制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lncRNA MALAT1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1.3 内容与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1.5 质量控制
        1.6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lncRNA MALAT1 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实验内容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1.4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长链非编码 RNA MALAT1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钙化积分在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决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冠脉钙化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绪论
第1章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入组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检测方法
        1.2.1 主要仪器设备
        1.2.2 血清Hcy、CysC指标水平检测
        1.2.3 血管内皮功能RHI值检测
        1.2.4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第2章 结果
    2.1 三组患者RHI、Hcy、CysC、IMT值对比
    2.2 UAP患者RHI正常和障碍患者间Hcy、CysC、IMT值对比
    2.3 UAP患者RHI与一般临床资料的线性相关分析
    2.4 UAP患者RHI与Hcy、CysC、IMT指标的线性相关分析
    2.5 UAP患者RHI与Hcy、CysC、IMT指标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第3章 讨论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引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PCI手术中的应用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NLR、WBC、CRP水平在冠心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细胞参数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局限性与展望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对粥样斑块产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对冠脉斑块发生率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检查设备、仪器及药物
        1.1.3 检查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所收集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组同冠状动脉正常解剖组的比较
        1.2.2 AOCA组同正常起源组左、右冠状动脉斑块产生率的比较
    1.3 讨论
    1.4 小节
第2章 各型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对粥样斑块产生影响的差别
    2.1 各型AOCA间异常血管冠脉斑块发生率的差异
        2.1.1 起源于冠状窦以外及左主干缺如
        2.1.2 起源于不适宜冠状窦
        2.1.3 单一冠状动脉
    2.2 讨论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综述
    3.1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研究现况
        3.1.1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分类
        3.1.2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诊断和治疗
    3.2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与粥样斑块
        3.2.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2.2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和斑块
        3.2.3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3.3 CCTA在 AOCA诊断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血脂、炎症指标在冠心病诊断、评估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2603例病人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1 引言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相关定义
    2.3 临床资料收集
    2.4 随访: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患者临床基线资料
    3.2 血脂和炎症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3 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
    3.4 独立危险(保护)因素ROC曲线
    3.5 冠心病组患者基线资料与Gensini评分
    3.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3.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严重程度独立危险(保护)因素ROC曲线
    3.8 复查冠脉造影患者资料与结果
    3.9 探究Gensini评分、临床资料和检验指标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4 讨论
5 研究局限性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血清GGT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方法
(三)结果
    1.冠脉病变组与冠脉正常组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
    2.Gensini评分与Hcy、GGT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比较
    3.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Hcy、GGT的比较
    4.冠脉病变组的GGT对数值和Hcy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5.冠脉病变组的GGT和Hcy水平的ROC曲线比较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NSTE-ACS患者炎症因子及补体变化与预后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2 研究结果
    1.2.1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本情况比较
    1.2.2 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
    1.2.3 补体的变化情况
    1.2.4 C3与心肌酶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5 C4与心肌酶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6 C5b-9与心肌酶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7 sICAM-1与心肌酶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8 hs-CRP危险分组下补体及炎症因子比较
    1.2.9 不同GRACE分层补体及炎症因子比较
1.3 讨论
    1.3.1 NSTE-ACS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1.3.2 NSTE-ACS与 hs-CRP的关系
    1.3.3 NSTE-ACS与 s ICAM-1 的关系
    1.3.4 补体系统的激活及与NSTE-ACS的关系
    1.3.5 血清炎症因子及补体与NSTE-ACS预后的关系
1.4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血清补体及炎性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预示冠脉粥样斑块破裂危险因子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膜联蛋白A2与冠心病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相关性研究[D]. 林子祥.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2]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 宋宁.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3]钙化积分在复杂冠心病血运重建决策中的应用[D]. 陈克文. 湖北医药学院, 2019(02)
  • [4]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 罗艳红. 南华大学, 2019(01)
  • [5]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和CRP在冠心病诊断和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王宇栋. 苏州大学, 2019(04)
  • [6]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细胞参数变化及其对诊断和预后的价值研究[D]. 陆开. 扬州大学, 2019(02)
  • [7]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对粥样斑块产生的影响[D]. 马铁丁.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8]血脂、炎症指标在冠心病诊断、评估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2603例病人回顾性研究[D]. 吴恒. 浙江大学, 2019(03)
  • [9]血清GGT和Hcy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陈阳阳.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10]NSTE-ACS患者炎症因子及补体变化与预后的关系[D]. 彭云玲.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标签:;  ;  ;  ;  

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