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安眠药褪黑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种新型安眠药褪黑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一、新型安眠药Melatonin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易小翠[1](2021)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尿液中pyrazolam、氯硝西泮、2’-氯地西泮、meclonazepam、flubromazepam、flubromazolam六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研究pyrazolam和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1.首先通过优化pyrazolam、氯硝西泮、2’-氯地西泮、meclonazepam、flubromazepam、flubromazolam六种苯二氮卓类药物(BZDs)的色谱和质谱参数得到最优的检测条件,通过比较蛋白沉淀法和液液萃取法对提取回收率的影响优化血浆和尿液中六种BZDs的前处理条件。最后从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准确度、提取回收率与基质效应、稳定性五个方面进行方法验证。2.大鼠经灌胃给药0.09 mg/kg的pyrazolam,采集给药后血浆测定血药浓度,研究pyrazolam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3.大鼠经灌胃给药2’-氯地西泮2.625 mg/kg,采集给药后的血浆和尿液,研究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4.检测分析一例关于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的麻醉案件,证明嫌疑人是否通过2’-氯地西泮实施犯罪。结果:1.HPLC-Q-TOF-MS法可同时检测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pyrazolam、氯硝西泮、2’-氯地西泮、meclonazepam、flubromazepam、flubromazolam,在线性范围20-2000 ng/m L内,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20 ng/m L,精密度均在-15%~15%之间,准确度基本都大于80%并小于115%。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六种BZDs分别经蛋白质沉淀法和液液萃取法后的提取回收率较好,基质效应小。在室温下放置20-24 h、-20℃冷冻三天、-20℃下反复冻融三次三个条件下稳定良好。2.大鼠给予pyrazolam(0.09 mg/kg)后,只能检测到0.5-24 h的血药浓度,给药后第2天和第3天的血浆中均未检测到pyrazolam。Pyrazolam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约为1.5 h,给药后30 min达到最高血药浓度。3.大鼠经灌胃给药2.625 mg/kg的2’-氯地西泮后,2’-氯地西泮的半衰期约为93 h。在血浆中,2’-氯地西泮和三种代谢物地洛西泮、氯甲西泮、劳拉西泮均在给药后1 h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检出时限分别为144 h、24 h、144 h、48 h。在尿液中,2’-氯地西泮、地洛西泮、氯甲西泮、劳拉西泮的达峰时间均为8 h,检出时限分别为144 h、144 h、81 h、81 h。4.在被害人的血液中检测到2’-氯地西泮、地洛西泮、氯甲西泮和劳拉西泮,含量分别为16.94 ng/m L、345.33 ng/m L、33.81 ng/m L、30.56 ng/m L。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可同时检测大鼠血浆和尿液中pyrazolam、氯硝西泮、2’-氯地西泮、meclonazepam、flubromazepam、flubromazolam六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并对pyrazolam和2’-氯地西泮及其代谢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可为临床救治相关药物中毒以及相关案件的侦破提供参考。

邢其郡[2](2021)在《天麻中的有效成分靶向MT1发挥镇静安神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睡眠已经是整个现代人类日常生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我们的一生中身体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处于睡眠的状态中,睡眠阶段具有恢复体力、消除一天的疲劳、促进身体发育和生长、增进学习记忆的作用,因此睡眠对于我们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受到自身内源性的压力和外源性的环境因素影响,表现为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过程中易惊醒的失眠病症已经在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的出现。短期的失眠会导致疲惫、发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而长期的失眠会导致抑郁、免疫力下降和代谢类疾病。因此失眠的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失眠治疗的常见的有苯二氮卓类药物,但其副作用多且危害大。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中药治疗疾病的传统,天麻更是自古以来就被证实具有镇静安神、息风止痉,治疗头晕、癫痫、失眠等疾病,而天麻中的化合物复杂多样且生理学效应众多,阻碍了新药的研发。因此,本文的研究方向选择天麻中的活性成分包括天麻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以及本实验室已经构建好的睡眠系统相关受体如多巴胺受体D2、D3,食欲素受体OX2、褪黑素受体MT1、MT2高表达细胞株为平台筛选可能发挥镇静安神作用机制的潜在靶点。根据本研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天麻素和巴利森苷A能够通过MT1受体而上调p-ERK水平,并且提高程度呈现浓度依赖性。接着通过热稳定性、蛋白酶切实验以及受体探针FRET基线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巴利森苷A与MT1受体的结合能力,并对MT1受体结合口袋的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后巴利森苷A无法通过其激活ERK1/2,表明巴利森苷A与MT1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下游的信号通路。通过鼻腔注射的方式将天麻素、巴利森苷A和巴利森苷B给药小鼠诱导小鼠的睡眠实验发现天麻素、巴利森苷A能够有效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同时用ELISA法检测DA和5-HT表明天麻素、巴利森苷A可以明显增加小鼠大脑DA和5-HT的含量,通过q-PCR实验发现天麻素、巴利森苷A能降低肝脏和肾脏中的炎症因子的表达,但可以上调fos基因的表达,提示这两种化合物可以活化小鼠中的神经元而降低炎症因子间接促进睡眠而同时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而对血常规生化检测发现三种化合物均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无影响。

陈倩[3](2020)在《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地氟烷与七氟烷运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中麻醉维持,对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年龄在65-85岁拟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地氟烷组(D组)和七氟烷组(S组),D组采用地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S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信息情况,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用意识模糊评估法(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AM)评估患者是否发生POD,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并记录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1、2、3、4天的认知功能,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Chinese Richards 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C-RCSQ)评分评估患者术前1晚、术后当晚及术后1至3天夜间患者的睡眠质量。主要观察指标为POD发生率和C-RCSQ评分;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MMSE评分,术中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停药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恢复至90的时间,定向力恢复及拔管的时间,苏醒期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呛咳、躁动的发生率。结果:76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D组38例,S组38例。两组性别、年龄、ASA分级、BMI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中POD发生率为15.79%(6例),低于S组的26.32%(10例),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26)。D组患者术后当晚C-RCSQ评分为53(49.5555.05)分,高于S组的42.9(40.7546.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至3天患者的C-RCSQ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MMSE评分第1天D组高于S组(P<0.01),第2至4天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D组较S组,手术开始时HR和MAP波动更小(P值均<0.01),停药到BIS恢复至90、定向力恢复及拔管的时间更短(P值均<0.01);术中其余时刻HR、MAP及苏醒期并发症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地氟烷麻醉与七氟烷相比,POD的发生率虽未见明显差异,但地氟烷组患者术后当晚睡眠质量更佳,早期认知功能恢复更快,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效应更平稳、术毕苏醒更快。

罗碧瑶[4](2019)在《基于双三氮唑的新型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核苷类似物是通过对天然核苷进行化学修饰得到的化合物,它们能模拟天然核苷的结构和作用机制,通过干扰DNA和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病毒复制,最终达到抗肿瘤或抗病毒的效果。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不仅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能调节生物体的免疫反应。二甲胺基和氰基是药物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药物分子中引入二甲胺基能有效地改善母体化合物的多种性质,包括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化合物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和改善药物的代谢性质等。氰基是以碳氮三键为结构的官能团,它能通过与关键氨基酸残基产生氢键相互作用,或者作为羰基、卤素等多种官能团的生物电子等排体,改变小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增强药物与靶标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药效。同时,氰基还可以作为代谢阻断点,抑制小分子发生氧化代谢,提高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稳定性。基于以上理论,我们设计了两类新型的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一类是将核苷开环糖链末端的羟基替换为二甲胺基,旨在使化合物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行有效的细胞摄取,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另一类是在双三氮唑核苷的1,2,4-三氮唑碱基上引入氰基,希望能够提高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并合成了含二甲胺基和含氰基的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的抗肿瘤活性评估。首先,我们通过MTT实验测试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筛选出了一系列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然后通过构效关系分析,确认了二甲胺基和氰基的引入确实能提高原母体分子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进一步对这两类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它们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同时,这两类新型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均能下调热休克因子1(HSF1)和热休克蛋白27(HSP27)及其客户蛋白eIF4E的表达,从而对热休克蛋白过表达的耐药性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分别引入二甲胺基和氰基的两类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这两种基团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母体分子的抗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因此有潜力发展成为新的核苷类抗肿瘤药物。

舒翠霞,邓轲,张蕾萍,董颖,华炜婕,赵璟悠[5](2018)在《肝组织中四种新型安眠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检测肝组织中四种新型安眠药。方法将剪碎的肝组织样品用6mL pH7.4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液稀释,振荡离心后取上层清液过HLB固相萃取柱,异丙醇/二氯甲烷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后供GC/NPD检测。结果利用该方法对添加佐匹克隆、褪黑素、唑吡坦和扎来普隆四种新型安眠药物的肝组织进行固相萃取和检测,萃取净化效果好,四种药物之间能很好分离,药物浓度在0.05~5μg/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05μg/g,低、中、高三浓度的回收率均在80%左右,日内、日间精密度均较稳定。结论该方法可有效的同时检测肝组织中四种新型安眠药物。

唐玲华[6](2018)在《不同麻醉药物复合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手术室外麻醉和日间手术的增多,如何保证此类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的国家,乙型肝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高,这类患者有其自身独特的病理生理特点:出血量大、来势迅猛、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40%以上。而这类患者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术的麻醉作为手术室外麻醉的代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要求诱导、苏醒快速,镇静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明显后遗效应和不良反应小,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此类患者多采用清醒镇静或者局麻下行内镜治疗术,临床观察表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术后患者尤其是苏醒阶段发生大出血的几率仍高达20%,其中30%-50%有误吸的风险。因此,如何减少围术期即术前术中术后的应激,降低围术期破裂出血和反流误吸的风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防止诱导后血压进一步下降,成为本研究的重点。目的:1.探讨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及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应用于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应用于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选择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的120例ASAⅢ/Ⅳ级患者,年龄为40-70岁,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使用静脉诱导后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全身麻醉(S组,n=60),另一组静脉诱导后采用丙泊酚静脉维持全身麻醉(P组,n=60)。采用BIS持续监测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分别记录TO,T1,T2,T3,T4,T5,T6,T7时刻的HR和MAP,其中T0作为基础值。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并用prism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拔管后5min的镇痛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术后麻醉医生和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2.选择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的160例ASAⅢ/Ⅳ级患者,年龄为40-70岁,随机分为四组,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组(B组、C组、D组)分别于诱导前1Omin静脉给予0.2μg·kg-1、0.5μg·kg-1、1μg·kg-1的右美托咪定泵注10min后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全身麻醉(D组,n=40),对照组静脉诱导前予生理盐水泵注10min后采用七氟烷吸入维持全身麻醉(A组,n=40)。采用BIS持续监测麻醉深度和生命体征,分别记录T0、T1、T2、T3、T4、T5、T6、T7、T8、T9时刻的HR和MAP,其中TO作为基础值。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并用prism 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拔管后5min的镇痛和镇静情况,同时记录术后麻醉医生和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1.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患者MAP在插管后T2、T3、T5、T6和T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HR在插管后T2、T3、T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停药后P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8.38±2.25)min,S组患者苏醒时间为(14.57±1.04)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患者拔管时间为(21.70±2.70)min,S组患者拔管时间为(15.83±0.88)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组58.3%患者使用麻黄碱,S组28.3%患者使用麻黄碱,两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拔管5min后,Ramsay镇静评分有显着差异,七氟烷组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更为满意,患者的舒适度亦更高,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与A组相比,C组患者HR和MAP T2,T8,T9时点均低于A组,有统计学差异,D组患者T2至T9 HR和MAP均低于A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C组患者HR和MAP T2,T8,T9时点均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D组患者T2至T9 HR和MAP均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相比,D组患者HR T2至T9时间点均低于C组,T3至T9 MAP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25%使用了阿托品,与其他三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毕停药后D组患者苏醒时间为(20.32 ±2.78)min,拔管时间为(21.31 ±2.87)min,与A、B、C组相比显着延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拔管5min后,C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VAS镇痛评分与A、B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和VAS镇痛评分与A、B、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麻醉医生与患者对麻醉质量更满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患者采用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患者苏醒迅速,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少,患者和麻醉医生的满意度均更高,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2.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无论是麻醉诱导前还是麻醉苏醒期间血流动力学均更平稳,可降低围术期患者血管破裂出血和反流误吸的风险,但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延长,中等剂量组患者和麻醉医生的满意度最高,因此中等剂量的右美托咪定+七氟烷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病人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多麒[7](2017)在《生物样品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非苯二氮卓类药物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属于第三代镇静催眠药。该类药物具有入睡速度快,促进深度睡眠,醒后无宿醉感等特点,因此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问世以来,受到广泛关注。该类药物的代表性药物有唑吡坦、佐匹克隆和扎来普隆。其中扎来普隆是临床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也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但与此同时,相关文献报道,有不法分子利用该类药物实施麻醉抢劫、迷奸、毒驾等。目前,还未见同时检验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的报道。因此,建立生物样品中扎来普隆及其两种代谢产物5-氧扎来普隆和脱乙基扎来普隆的快速、简便、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生物样品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5-氧扎来普隆和脱乙基扎来普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1.建立了检测扎来普隆及其两种代谢产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2.建立了全血中扎来普隆及其两种代谢产物的沉淀蛋白和QuEChERS提取净化方法;3.建立了尿液中扎来普隆及其两种代谢产物沉淀蛋白和固相萃取提取净化方法;4.建立动物实验模型,分析了扎来普隆中毒标记物在大鼠体内代谢规律。实验结果:1.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2.1 mm×150mm,1.7μm)色谱柱;0.1%甲酸水(A相)和0.1%甲酸-乙腈(B相)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采用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选取扎来普隆母离子m/z 306.1,定性离子m/z264.4和m/z 236.0,定量离子m/z 236.0,选取5-氧扎来普隆母离子m/z 322.2,定性离子m/z 252.2和m/z 280.2,定量离子m/z 280.2,选取脱乙基扎来普隆母离子m/z 278.2,定性离子m/z 236.4和m/z 260.3,定量离子m/z 260.3。扎来普隆、5-氧扎来普隆和脱乙基扎来普隆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1ng/mL、0.05ng/mL和0.02ng/mL,最低定量限分别为0.05ng/mL、0.5ng/mL和0.1ng/mL。该方法在0.51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达0.999以上。2.全血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的基质效应系数在84.6%104.6%,绝对回收率在92.0%100.1%。此方法在0.5100n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精密度以及日间精密度RSD≤10.3%。3.尿液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采用固相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的基质效应系数在90.3%100.6%,绝对回收率在88.0%95.8%。此方法在0.5100ng/mL范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精密度以及日间精密度RSD≤10.4%。4.建立大鼠动物实验模型。SD大鼠12只,雌性,体重200g±10%,以灌胃方式给药,按设定系列时间点对大鼠剪尾取血。将大鼠置于代谢笼中自然留尿并及时收集,每次尿准确称重,连续取8日。经过对大鼠血、尿液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检测,得出检验时间窗长度排序为:尿液中5-氧扎来普隆>尿液中扎来普隆>尿液中脱乙基扎来普隆>血中脱乙基扎来普隆>血中扎来普隆>血中5-氧扎来普隆。这一代谢规律对于法庭科学采取检材和提高检验鉴定效率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王迪[8](2017)在《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古代炮制方法,用米泔水对射干进行浸泡炮制,并将炮制前后样品制备成提取物,从化学成分,抗炎药效学,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三个方面对射干炮制前后进行对比研究,预期找到此种炮制方法的意义,进而为提高射干的临床应用提出新方法。方法:1.首先按照古代文献及现代中药材炮制规范指导原则对射干进行米泔水炮制,再以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方式将射干生品与制品制备成相应提取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外标法对射干炮制前后已知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用一测多评法对炮制前后未知的异黄酮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测定。找到米泔水炮制射干后化学成分的变化。2.基于角叉菜胶致大鼠炎症模型,对射干炮制前后的抗炎药效学进行比较研究。应用足趾容积测量仪对各组致炎前后的足趾容积进行测量,计算足趾肿胀率和抑制率。通过对比各组足肿胀抑制率,对炮制前后体外抗炎效果进行评价;再应用LC-MS/MS法对体内炎症指标花生四烯酸含量进行对比研究,评价服用生品与制品后体内炎症指标的变化情况。3.通过口服给药后比格犬体内相关药效物质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对射干生品与制品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变化进行对比研究。选择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为指标,应用LC-MS/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根据这些数据拟合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得出房室模型参数t1/2α、t1/2β、AUC(0-t)等,统计矩参数MRT、Tmax、Cmax等药代动力学参数,对生品与制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化学成分变化情况、药效学变化情况,综合分析射干炮制前后变化的特点。结果:1.对射干炮制前后样品及其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射干经过米泔水炮制后能够使苷类成分的含量降低,其中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含量分别降低56.20%、80.05%、79.01%;苷元类成分的含量增加,其中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的含量分别增加754.80%、230.32%、173.88%、120.76%、12.90%、11.98%;未知异黄酮类成分相对含量降低,其中未知成分Ⅰ、Ⅱ分别降75.74%、66.46%。2.通过对大鼠足趾肿胀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对比研究,发现射干经炮制后,其抗炎效果较生品有所提高。这可能由于炮制使射干中抗炎成分鸢尾黄素的含量增加,进而提高了药物的抗炎效果。虽然有文献报道射干中的射干苷在体内会向其苷元(鸢尾黄素)转化,进而发挥抗炎作用,但从试验结果看出这种体内转化的效果不如体外炮制效果理想,也表明了米泔水炮制射干,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苷元类成分含量增加,抗炎效果有所提高。不同给药组的体内炎症代谢中间产物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提示射干抗炎的作用通路可能由花生四烯酸的下游产物来完成。3.对射干炮制前后,有效成分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研究中发现,二者鸢尾黄素与野鸢尾黄素的代谢特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明,炮制后的射干中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的吸收分布时间均有所缩短,佐证了体外炮制后,苷类成分直接转化为苷元类成分,口服给药后,鸢尾黄素和野鸢尾黄素较生品吸收更快,而且,鸢尾黄素的AUC明显升高,制品MRT也较生品有延长的趋势,说明了炮制不仅使鸢尾黄素入血更快,并且生物利用度更高,药物滞留时间也稍有延长。由于鸢尾黄素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所以炮制前后Tmax乎没有变化,但Cmax明显增加,达峰浓度高,这可能是使炮制后射干的抗炎作用有所增加的原因。野鸢尾黄素炮制前后的AUC几乎不变,平均滞留时间MRT也未见差异,但Tmax稍有缩短,Cmax有所增加,结合给药后(生品与制品)样品血清色谱图中此成分总是会以双峰的形式出现,考虑其没有达到体外含量增加的比例,原因可能是野鸢尾黄素在体内会转化成同分异构体发挥治疗作用,对于这一点有望进一步研究。结论:1将射干炮制前后HPLC图谱与射干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射干经米泔水炮制后,没有产生新成分;已知的苷类(芒果苷、射干苷、野鸢尾苷)成分的含量有所降低,苷元类成分(鸢尾黄素、鸢尾甲黄素A、鸢尾甲黄素B、野鸢尾黄素、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的含量增加;未知异黄酮类化合物Ⅰ、Ⅱ的含量也所下降。从整体上证明米泔水炮制会使射干中苷类成分向苷元类成分转化。2.射干经过米泔水炮制后抗炎效果有所提高,体内炎症因子花生四烯酸含量没有显着性变化。提示射干抗炎的作用通路可能由花生四烯酸的下游产物来完成。3.经过对射干炮制前后的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鸢尾黄素、野鸢尾黄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均有所变化。炮制过程对射干原有的体内代谢行为特征有所影响。从总体上看,米泔水炮制射干能够使苷类成分含量降低,苷元类成分含量增加,这种变化能够导致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发生改变,进而提高射干的抗炎效果。

黄靓[9](2016)在《Neu-P1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医疗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随着介入治疗等各种高端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是由此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多年来,如何保护再灌注后的受损心肌成为研究者们倍感兴趣的课题。IR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包括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炎症反应、细胞凋亡、钙超载、线粒体损伤、内皮细胞活化和损伤以及自噬等。其中自噬是继凋亡后的又一热点,被认为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噬(Autophagy)是细胞内细胞器和蛋白的自我降解过程,自噬体通过与溶酶体结合,参与细胞内的降解过程,自噬在细胞的分化,生存,及其维持稳态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细胞自噬通过降解细胞内不稳定的蛋白质以及遭到破坏的细胞器,减轻其对细胞的损害作用,分解得到氨基酸等细胞代谢所必须的底物,维持细胞的自身稳态。自噬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不同阶段扮演着双重角色,缺血期自噬轻度增加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但是在再灌注期自噬进一步增加,反而加重心肌的损伤。大量研究证实,再灌注后心肌细胞自噬的异常增多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够在早期有效地抑制心肌自噬的发生,有望成为心肌保护的一条新途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褪黑素具有抗氧化应激而减轻IR的作用,且褪黑素具有广谱的器官保护作用,因此成为心肌保护领域的研究热点。动物及细胞实验证明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能激活褪黑素受体而起到类似褪黑素的作用,但Neu-P11是否能够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并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功能损害,及其对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目前尚未有文献报道。研究目的:本实验通过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及在体SD大鼠,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和体内模型,并以Neu-P11进行干预。通过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改变,心肌酶学及心肌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肌梗死面积等评价Neu-P1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并进一步通过检测心肌细胞自噬率,Western-blot检测细胞和心肌组织的自噬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从细胞和整体水平探讨Neu-P11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给予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明确了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Neu-P11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自噬中的作用,为探明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的心肌保护作用提供新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结果:第一部分Neu-P11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培养H9c2心肌细胞,利用缺氧复氧建立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6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Neu-P11 1n M组+缺氧复氧组(Neu-P11 1n M+H/R组)、Neu-P11 10n M组+缺氧复氧组(Neu-P11 10n M+H/R组)、Neu-P11 100n M组+缺氧复氧组(Neu-P11100n M+H/R组)、氯喹+缺氧复氧组(CQ+H/R组),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力,检测培养液中LDH、CK、CK-MB的含量,MDC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自噬率,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的表达。结果显示:MTT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活力结果显示: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经Neu-P11及自噬抑制剂氯喹处理后,心肌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LDH、CK、CK-MB检测结果显示Neu-P11组、CQ组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说明Neu-P11能够减轻缺氧复氧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肌细胞活力,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以100n M浓度时效果最佳,其效果与氯喹相似。MDC检测自噬率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发现Neu-P11、氯喹均能抑制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自噬,说明Neu-P11是通过抑制自噬起到心肌保护作用的。第二部分Neu-P11对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松解结扎线恢复灌注120min的方法,建立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结扎动脉前30min通过腹腔注射Neu-P11,生化方法检测血清LDH、CK、CK-MB的含量,检测心肌动力学的改变,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确Neu-P11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考察Neu-P11对心肌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通过结扎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前30min通过腹腔注射Neu-P11,发现Neu-p11可以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血清LDH、CK、CK-MB含量,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表明Neu-P11能够保护心肌细胞受缺血再灌注损伤。Western blot检测发现Neu-P11药物处理组大鼠心肌Beclin-1、LC3-II/LC3-I的比值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而p62水平有所上升,与CQ处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Neu-P11在体内抑制了细胞自噬。第三部分Neu-P11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自噬:培养H9c2心肌细胞,利用缺氧复氧培养模拟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分为5组: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组)、Neu-P11 100n M+缺氧复氧组(Neu-P11 100n M+H/R组)、雷帕霉素(25mmol/L)+缺氧复氧组、雷帕霉素(25mmol/L)+Neu-P11 100n M+缺氧复氧组,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p62及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mTOR、p-p70s6k、p-4EBP1)的表达。结果显示:100n M的Neu-P11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Beclin-1、LC3-II/LC3-I的比值均较缺氧复氧组显着降低(P<0.05),p62水平较缺氧复氧组提高,提示Neu-P11能够抑制自噬;25mmol/L的雷帕霉素干预后Beclin-1、LC3-II/LC3-I的比值均显着升高(P<0.05),p62水平显着降低。100n M的Neu-P11处理H9c2心肌细胞后,p-mTOR及其下游磷酸化蛋白p-p70s6k、p-4EBP1的表达水平均显着上调(P<0.05),提示mTOR通路被激活;雷帕霉素干预后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均显着下调(P<0.05),表明Neu-P11抑制心肌细胞自噬的作用是通过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结论:1.Neu-P11可以通过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改善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活力、降低LDH、CK、CK-MB的水平,保护心肌功能。2.Neu-P11可以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自噬,缩小相对心肌梗死面积、降低LDH、CK、CK-MB的水平,保护心功能。3.Neu-P11通过激活m TOR信号通路抑制心肌细胞自噬。

王珍[10](2016)在《褪黑素受体探针对镇静安神类中药成分的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失眠(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极高,失眠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还会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包括唑吡坦、佐匹克隆、扎来普隆、阿戈美拉汀、氟西汀等。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或阻断GABAa受体介导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传导功能,从而使大脑皮质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进而发挥镇静和促眠作用。由于GABAa受体分布的弥散特性,以之为靶标的药物作用区域广泛,极易产生多种副作用和耐药性。中药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预防、治疗疾病及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经历了漫长时间和无数临床的检验,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中药品类繁多,功效广泛,具有确实的镇静安神作用的中药就有几百种,坐拥如此丰富的资源,却对中药中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知之甚少。因此研究具有非内源性镇静安神功效的中药成分对相应靶点的作用是开发以中药有效成分为先导化合物用于治疗失眠的新药的重要手段。细胞膜受体是超过50%的药物的作用靶点。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是一个庞大的细胞表面跨膜受体家族,已经发现一千多个成员,参与多种生命活动的调节,也是最重要的药物靶标。目前针对GPCR的研究方法众多,包括同位素标记法、荧光标记法、抗体标记法等等。其中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技术是近几年兴起并较广泛运用于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内结构变化的工具,通过检测荧光基团间的能量转移来表征与其相连的分子间距变化,从而推导分子结构变化过程。我们在GPCR分子内的不同部位分别连接两个荧光基团(黄色荧光基团eYFP和青色荧光基团turquoise)并使之可以发生能量转移(470nm激发光作用下,turquoise基团的能量可转移至eYFP基团,形成510nm的发射光并可被仪器检测到),构建成为分子探针。当配体的结合使受体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将使两个荧光基团间的FRET信号产生变化,这些信号的变化可用荧光显微镜或高内涵高通量系统观察分析。利用我们的GPCR探针,可以实时监测药物分子对受体结构变化的影响。GPCR是众多药物的作用靶点。人体睡眠除了受到上述提到的GABAa受体调节外,还受到一系列GPCR的控制。其中最普遍用于治疗睡眠障碍的GPCR药物靶标为褪黑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MTR),它具有两种亚型(melatonin receptor type 1, MT1和melatonin receptor type 2, MT2)。MTR在体内的天然激动剂为褪黑素(melatonin, MT)。MT是主要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与相应的MTR亚型结合,其中MT1主要通过介导神经元抑制来调控睡眠,MT2主要通过介导睡眠相位转变来调节昼夜节律。MT对机体睡眠和昼夜节律的调节主要由调控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 SCN)的冲动发放频率、睡眠-觉醒生物节律相位转换来实现。临床常用人工合成的MT来治疗睡眠时相推迟综合症等睡眠障碍。天然的MT半衰期很短(约40 min)且在中药以及日常食材中广泛存在。传统治疗睡眠障碍的中药很可能有相当一部分由药材中丰富的MT通过人体的MTR发挥作用。然而,中药以复合成分发挥功效,其中除MT以外还存在大量其他的活性成分,也可能作用于MTR。因此本研究将利用MTR及其分子探针鉴定具有能够维持睡眠的疗效、温和的副作用特性以及不会导致成瘾或依赖性的非内源性镇静安神功效的中药成分对MTR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构建MTR表达载体及其相应的Flp-In T-Rex HEK 293稳定细胞株,使MTR在稳定株中可以诱导表达。然后用不同浓度的中药处理,利用western blot。 ELISA以及FRET技术手段综合评价中药对MTR的作用。成功构建了筛选作用于MTR的中药活性成分的平台,为筛选中药中镇静安神的活性成分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研究内容:1、化学合成的MT1/2序列通过克隆、转化和测序成功构建pcDNA5/FRT/TO-VSV-G-MT1/2-eYFP-turquoise和pcDNA5/FRT/TO-VSV-G-MT1/2质粒。2、构建成功的分子探针pcDNA5/FRT/TO-VSV-G-MT1/2-eYFP-Turquoise瞬时转染到HEK 293T细胞中,通过高速荧光显微镜观察eYFP (黄色荧光蛋白)和turquoise (青色荧光蛋白)成功表达。3、成功构建持续诱导表达的MT1/2稳定细胞株,用高速荧光显微镜观察分子探针在细胞膜上成功表达。4、用Doxycycline Hyclate诱导稳定细胞株,经过饥饿处理细胞,用激动剂Ramelteon处理细胞,利用高速荧光显微镜制作FRET曲线,发现MT2分子探针波动明显,以达到筛选药物的标准。然而,MT1分子探针还没有达到筛选药物的标准。5、选取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的28种中药的不同浓度处理MT1细胞株,ELISA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SV-G/ERK/p-ERK的表达。初步验证28种中药对MT1的作用。本研究成功构建MT1/2质粒及其稳定细胞株,利用FRET技术对MT2分子探针的活性进行初步验证,同时初步验证牡丹皮、夜交藤、钩藤以及蜘蛛香(P<0.05)对MT1的作用显着。远志、大枣和洋金花本身含有丰富的MT,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它们并未通过MT1发挥作用。因此,其余中药中含有除了MT以外的其他成分能够对MTR发挥作用。

二、新型安眠药Melatonin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安眠药Melatonin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1 苯二氮卓类药物概述
    2 六种苯二氮卓类药物概述
    3 课题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六种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3 生物样品前处理
        2.4 方法学验证
    3 结果与讨论
        3.1 质谱条件的优化
        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3.3 生物样品前处理的优化
        3.4 方法学验证
    4 小结
第二部分 Pyrazolam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条件
        2.2 标准系列溶液的配制
        2.3 生物样品前处理
        2.4 方法学验证
        2.5 血样采集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
        3.2 药物动力学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2’-氯地西泮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分析条件
        2.2 溶液的配制
        2.3 生物样品前处理
        2.4 方法学验证
        2.5 血样和尿样的采集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方法学验证
        3.2 症状
        3.3 药物动力学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HPLC-Q-TOF-MS法在一例关于2’-氯地西泮麻醉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1 案例资料及检测
        1.1 案情简要
        1.2 仪器条件与试剂
        1.3 生物样品前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天麻中的有效成分靶向MT1发挥镇静安神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睡眠
        1.1.1 睡眠的生理功能及其意义
        1.1.2 睡眠的监测及其判断
        1.1.3 睡眠时相的划分及其特点
        1.1.4 睡眠障碍概述
        1.1.5 睡眠剥夺与记忆
        1.1.6 睡眠障碍的治疗
        1.1.7 失眠动物模型的构建
    1.2 G蛋白偶联受体
        1.2.1 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及分类
        1.2.2 与睡眠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
    1.3 褪黑素受体在哺乳动物中参与的睡眠调节
        1.3.1 褪黑素受体
        1.3.2 褪黑素受体结构与分类
        1.3.3 褪黑素受体参与睡眠相关的功能
    1.4 天麻
        1.4.1 植物学
        1.4.2 天麻的成分
        1.4.3 天麻中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
    1.5 天然产物作用靶标的鉴定
        1.5.1 小分子探针技术
        1.5.2 细胞热转变分析技术(CETSA)
        1.5.3 药物亲和靶标稳定系技术(DARTS)
        1.5.4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
    1.6 鼻腔滴注的给药方式
    1.7 本论文研究意义
第二章 以MT_1、MT_2、OX_1、D_2、D_3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1 实验材料
        2.1.1 菌种及质粒
        2.1.2 实验用细胞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4 实验试剂
        2.1.5 试剂配方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细胞传代
        2.2.4 细胞冻存
        2.2.5 Western blot
        2.2.6 化合物对受体高表达细胞系刺激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以多巴胺受体D_2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3.2 以多巴胺受体D_3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3.3 以食欲素受体OX_2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3.4 以褪黑素受体MT_2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3.5 以褪黑素受体MT_1为靶点的药物筛选
    2.4 讨论
第三章 在MT_1受体水平上对天麻活性成分的验证和鉴定
    3.1 实验材料
        3.1.1 菌种及质粒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酶切法验证天麻活性成分与褪黑素受体的结合
        3.2.2 热稳定(CETSA)法验证天麻活性成分与褪黑素受体的结合
        3.2.3 点突变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巴利森苷A浓度梯度处理MT_1受体细胞验证相互作用
        3.3.2 热稳定法验证巴利森苷A与 MT_1受体细胞的相互作用
        3.3.3 酶切法(DARTS)验证巴利森苷A与 MT_1受体细胞的相互作用
        3.3.4 荧光共振能链转移技术(FRET)验证巴利森苷A与 MT_1受体的相互作用
        3.3.5 点突变关键结合位点区域氨基酸的褪黑素受体MT_1受体与巴利森苷A的相互作用
    3.4 讨论
第四章 天麻中的活性成分改善小鼠睡眠实验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试剂配方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分组
        4.2.2 鼻腔给药
        4.2.3 睡眠各指标指标判定
        4.2.4 自发运动能力测试
        4.2.5 q-PCR实验
        4.2.6 多巴胺(DA)和五羟色胺(5-HT)检测
        4.2.7 血常规检测
    4.3 实验结果
        4.3.1 天麻的三种入血成分给药小鼠可以发挥安神作用
        4.3.2 天麻的三种入血成分给药小鼠可以发挥镇静作用
        4.3.3 天麻的三种入血成分可以不同程度增加小鼠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
        4.3.4 天麻对小鼠脑肝肾脾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4.3.5 天麻对小鼠血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3)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老年化问题加剧
        1.1.2 POD及术后睡眠障碍问题突出
        1.1.3 POD及术后睡眠障碍得危险因素
        1.1.4 地氟烷的药理学特性及应用
        1.1.5 BIS监测在麻醉过程中的使用
        1.1.6 提出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PO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1.2.2 POD的诊断
        1.2.3 吸入麻醉药与POD的相关研究
        1.2.4 睡眠障碍的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方案
        2.1.3 数据收集
        2.1.4 数据统计
    2.2 结果
        2.2.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
        2.2.2 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术前、术后MMSE评分
        2.2.3 术前、术后睡眠质量情况
        2.2.4 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
        2.2.5 苏醒情况
    2.3 讨论及思考
第3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基于双三氮唑的新型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
1 绪论
    1.1 核苷类药物
        1.1.1 核苷及核苷类药物
        1.1.2 核苷类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及临床应用
    1.2 二甲胺基在药物分子修饰中的应用
        1.2.1 含二甲胺基药物的理化性质
        1.2.2 含二甲胺基药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1.3 氰基在药物分子修饰中的应用
    1.4 本章小结
2 选题思想及意义
    2.1 研究背景
        2.1.1 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
        2.1.2 含二甲胺基化合物的合成策略介绍
        2.1.3 含氰基的药物分子的合成策略介绍
    2.2 课题设计思路
    2.3 目标分子合成路线
    2.4 本章小结
3 新型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I的合成与表征
        3.1.1 目标化合物I的合成与表征
        3.1.2 实验部分
    3.2 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II的合成与表征
        3.2.1 目标化合物II的合成与表征
        3.2.2 实验部分
    3.3 本章小结
4 新型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I的抗肿瘤细胞活性评估
        4.1.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
        4.1.2 构效关系分析
        4.1.3 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4.2 双三氮唑核苷类似物II的抗肿瘤细胞活性评估
        4.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测试
        4.2.2 构效关系分析
        4.2.3 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研究
    4.3 本章小结
    4.4 实验部分
        4.4.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4.2 实验操作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B.相关化合物谱图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肝组织中四种新型安眠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法(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溶液及样品的制备
    1.3 实验步骤
    1.4 GC/NPD方法
2 方法学考察
    2.1 专属性试验
    2.2 线性关系及定量下限的考察
    2.3 萃取回收率与精密度
3 讨论
    3.1 目标物的体内代谢
    3.2 样品前处理
    3.3 淋洗液的选择

(6)不同麻醉药物复合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治疗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和硬化治疗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7)生物样品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法庭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用机理和药代动力学特点
        1.1.1 扎来普隆
        1.1.2 佐匹克隆
        1.1.3 唑吡坦
        1.1.4 褪黑素
    1.2 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1 前处理方法
        1.2.2 检测方法
        1.2.3 代谢物分析研究现状
    1.3 小结
2 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建立
    2.1 实验器材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标准溶液制备
    2.2 实验条件
        2.2.1 色谱条件
        2.2.2 质谱条件
    2.3 检测条件优化
        2.3.1 色谱条件优化
        2.3.2 质谱条件优化
        2.3.3 样品溶剂的选择
    2.4 实验结果
        2.4.1 标准曲线
        2.4.2 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
        2.4.3 日内精密度考察
        2.4.4 日间精密度考察
        2.4.5 注意事项
    2.5 小结
3 全血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验方法研究
    3.1 实验器材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生物样品来源
    3.2 实验条件
        3.2.1 色谱条件
        3.2.2 质谱条件
        3.2.3 空白生物样品制备
    3.3 前处理方法优化
        3.3.1 沉淀蛋白方法优化
        3.3.2 QuEChERS方法优化
    3.4 实验结果
        3.4.1 沉淀蛋白方法结果与讨论
        3.4.2 QuEChERS方法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4 尿液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验方法研究
    4.1 实验器材
        4.1.1 仪器与设备
        4.1.2 药品与试剂
        4.1.3 生物样品来源
    4.2 实验条件
        4.2.1 色谱条件
        4.2.2 质谱条件
        4.2.3 空白生物样品的制备
    4.3 前处理方法优化
        4.3.1 沉淀蛋白方法优化
        4.3.2 固相萃取方法优化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沉淀蛋白方法结果与讨论
        4.4.2 固相萃取方法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5 扎来普隆中毒标记物代谢规律的研究
    5.1 实验条件和方法
        5.1.1 实验动物
        5.1.2 仪器与设备
        5.1.3 药品与试剂
        5.1.4 色谱条件
        5.1.5 质谱条件
        5.1.6 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检材的采取
        5.1.7 大鼠检材的前处理和检测
    5.2 实验结果
        5.2.1 工作曲线
        5.2.2 专属性实验
        5.2.3 血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结果
        5.2.4 尿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结果
    5.3 小结
结论
参考 文献
附录A 大鼠尿液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结果记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第一章 基于化学成分的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基于药理效应的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
    材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Neu-P1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中英文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Neu-P11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前言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Neu-P11对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前言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部分 Neu-P11通过激活mTOR通路抑制自噬
    前言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致谢
课题资助

(10)褪黑素受体探针对镇静安神类中药成分的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索引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
实验试剂配方
第一章 绪论
    1.1 失眠
    1.2 镇静安神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镇静安神类西药的研究进展
        1.2.2 天然药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G蛋白偶联受体
    1.4 褪黑素及其受体概述
        1.4.1 褪黑素的合成、分泌及代谢
        1.4.2 褪黑素及其受体的结构
        1.4.3 褪黑素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1.4.4 褪黑素系统对睡眠的影响
    1.5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本研究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
        1.7.1 构建载体
        1.7.2 将构建完成的褪黑素受体分子探针瞬时转染到HEK 293T细胞
        1.7.3 建立诱导表达质粒分子探针的稳定细胞株
        1.7.4 稳定细胞株的鉴定
        1.7.5 所构建质粒活性的检测
        1.7.6 中药的粗提取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
        1.7.7 酶联免疫分析(ELISA)对中药活性的筛选
第二章 褪黑素受体分子探针质粒的构建
    2.1 实验内容
        2.1.1 构建含有MT_(1/2)的质粒分子探针
        2.1.2 构建褪黑素受体质粒分子探针
    2.2 实验结果
        2.2.1 构建含MT_(1/2)质粒分子探针
        2.2.2 构建褪黑素受体质粒分子探针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褪黑素受体分子探针稳定细胞株的构建及验证
    3.1 实验方法
        3.1.1 细胞培养
        3.1.2 细胞复苏
        3.1.3 细胞传代
        3.1.4 细胞冻存
        3.1.5 细胞计数
        3.1.6 细胞转染
    3.2 实验结果
        3.2.1 质粒瞬时转染HEK 293T细胞
        3.2.2 质粒稳定转染Flp-InT-Rex HEK293细胞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检测中药对探针的作用
    4.1 实验方法
    4.2. FRET实验
    4.3 实验结果
        4.3.1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Ramelteon处理细胞,获得FRET曲线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利用褪黑素受检测中药对其信号通路的作用
    5.1 实验方法
        5.1.1 中药粗提取
        5.1.2 ELISA中药筛选
    5.2 实验结果
        5.2.1 在细胞水平检测28种中药材以及Ramelteon对褪黑素受体的作用
        5.2.2 ELISA检测人细胞磷酸化(p-ERK)的定量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MELATONIN RECEPTOR TYPE 1A编码基因序列
附录C MELATONIN RECEPTOR TYPE 1B编码基因序列
附录D 黄色荧光基团蛋白(EYFP)编码基因序列
附录E 青色荧光基团蛋白(TURQUOISE)编码基因序列

四、新型安眠药Melatonin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 易小翠. 宜春学院, 2021(08)
  • [2]天麻中的有效成分靶向MT1发挥镇静安神作用的研究[D]. 邢其郡.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3]地氟烷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谵妄和睡眠的影响[D]. 陈倩. 江汉大学, 2020(08)
  • [4]基于双三氮唑的新型核苷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 罗碧瑶. 重庆大学, 2019(12)
  • [5]肝组织中四种新型安眠药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法[J]. 舒翠霞,邓轲,张蕾萍,董颖,华炜婕,赵璟悠.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8(05)
  • [6]不同麻醉药物复合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和/或硬化治疗术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 唐玲华. 武汉大学, 2018(06)
  • [7]生物样品中扎来普隆及其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研究[D]. 徐多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4)
  • [8]米泔水制射干与射干对比研究[D]. 王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9]Neu-P1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D]. 黄靓. 南华大学, 2016(04)
  • [10]褪黑素受体探针对镇静安神类中药成分的鉴定研究[D]. 王珍. 昆明理工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一种新型安眠药褪黑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