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湿地生态修复研究

滇池湿地生态修复研究

一、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波[1](2021)在《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过程及滇池湿地治理研究》文中提出指出了湖泊型湿地是湿地系统中重要的类型,因其强大的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而受到科学家们的密切关注。湖泊湿地在自然变化和人为作用的双重作用下,生态遭受严重破坏,而湖泊湿地的各个基本单元间的作用所蕴含的生态系统中的控制论过程,可以为湖泊湿地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众多参考。针对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特征方面,讨论了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控制论过程,并基于该理论基础,以滇池为例,设计了湖泊型湿地治理的总体方案。以期为滇池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丁艺[2](2021)在《“生态博物馆”视域下湿地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以滇池海东湿地公园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以有“高原明珠”之称的滇池湖畔的海东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快速增长,环境问题不断增加,城市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湿地自然资源越来越少。在如此背景下,即要保护湿地环境,又需顺应城市发展,协调湿地环境与城市的关系刻不容缓。突出湿地环境与人、与地域文化的和谐关系,本文以生态博物馆理念为切入点,深入思考海东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及相关问题。将生态博物馆理论应用于湿地景观空间设计,一定程度上跳出了生态博物馆的现有载体,提出了在湿地环境保护与利用的策略。从生态博物馆的根本理论出发,对比分析城市发展需求和各类政策下湿地保护与发展条件,结合海东湿地公园的实际状况合理践行生态博物馆理论。近年来生态博物馆这一新兴的博物馆形式的提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域文化和社区有着较为前沿的理解,通过生态博物馆概念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湿地来说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保护。将生态博物馆理论应用到湿地景观设计上,在湿地原址上建立起适宜的保护机制,加以地域文化元素和社区参与,打破人们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并不断丰富生态博物馆在不同地域载体中的应用研究。本文拓展了生态博物馆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整理了相关案例和文献资料,探索与思考生态博物馆下海东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可行性,将生态博物馆理论应用于城市湿地景观保护和发展开启了尝试,为未来更多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保护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杨文军,刘强,袁旭,田昆,岳海涛[3](2021)在《不同恢复措施对南滇池湿地冬季水禽多样性的影响》文中认为恢复受损湿地生态功能是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修复措施的选用会对恢复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滇池是国内重要候鸟越冬区,受长期围垦以及城市扩张的影响,湖滨区域破坏严重,近年来湿地公园建设为滇池湖滨带恢复带来了契机,但各种恢复措施的效果仍有待明确。2017年冬季以昆明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及临近湿地为研究区域,设置了人工重建湿地、人工恢复湿地、自然恢复湿地以及自然湖泊湿地4个对照样区,基于冬季水禽多样性进行了湿地恢复效果评价,并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湖泊湿地具有最高物种丰富度,其次为自然恢复湿地、人工恢复湿地和人工重建湿地。以Simpson多样性指数评价,自然恢复湿地的水禽多样性最高(0.60±0.03),其次为自然湖泊湿地(0.46±0.04)和人工恢复湿地(0.34±0.04),人工重建湿地水禽多样性最低(0.17±0.03),由此可见自然恢复措施效果优于人工恢复和人工重建。从景观格局上分析,水禽多样性与道路面积(r=-0.735,P<0.01)、景观形状指数(r=-0.461,P<0.01)和景观分离度指数(r=-0.661,P<0.01)负相关,这也表明人为干扰程度、景观形状以及破碎化程度均会对水禽造成重要影响。建议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中,降低非湿地类景观尤其是道路对整体湿地景观的分割作用,提高湿地斑块的连接性和完整性以满足水禽的空间需求,对于湖泊型的湿地公园应加强对湖滨带沼泽生境的营造,以满足涉禽的生存需求,从而增加区域的鸟类多样性。

彭雅俐[4](2021)在《基于地域文化的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人们发现城市湿地不仅在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方面起到保护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我国在各地积极倡导建立城市湿地公园。可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模式固化,景观趋同,设计手法单一等问题却屡见不鲜。地域文化作为人与自然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始末。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独特的地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明蚕食,失去辨识度,从而导致城市地域特色景观的缺失。因此本文旨在从风景园林专业视角探索地域文化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实地调研法、归纳演绎法4种研究方法,以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为实践研究对象,得到以下结论成果:(1)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和地域文化景观相关理论以及两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的文献查阅,从风景园林专业视角对地域文化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2)结合昆明捞鱼河湿地公园、广州海珠湿地公园、宁波杭州湾湿地公园、法国卡玛格湿地公园、日本钏路湿地公园5个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案例,对比分析了案例中地域文化与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相结合的景观营造方法。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实践项目提供借鉴参考。(3)探究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理论体系,通过对应用的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表达内容的自然环境层面、人文环境层面、社会环境层面。还有表达载体、表现手法等具体要素的分析。理解了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作用,找出了地域文化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4)对云南鲁甸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分析、转化朱提地域文化素材,将研究总结的地域文化理论体系应用到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打造以保护湿地生态自然环境为主,体现地域特色,休闲娱乐活动、科普教育功能为辅的城市湿地公园,对我国今后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王锐,李顺年[5](2020)在《基于滇池湿地载体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湿地是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器,对现代城市的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基于滇池湿地载体,围绕湿地公园建设和开发的理念认识、功能定位、面临的困难和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对城市的公共环境文化发展进行研究,期待为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湿地开发提供参考。

时嘉薇[6](2020)在《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中景观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近几年来,全世界不同风格的主题类公园涌入人们的眼球,参观、游玩公园已经形成了现代人们生活的一种娱乐和休闲的生活方式。随着人们休闲方式的需求增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更高的追求和向往,出现了湿地公园。它增加了城市的生态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找出国内外不同类型的主题公园发展的特性和规律,结合湿地公园的特征促进未来国内湿地主题公园中景观设计的发展是本篇论文的研究方向。我国的主题公园起步较晚,对湿地主题公园的研究不是很全面,这类公园的发展现状也不尽人意。但由于这类公园大多数位于城市或城市周边,所以也是短途游、周末游的首选之地。拍照留影成为人们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游客照、风景照等依托网络的传播直接或间接的对主题公园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对环境美的追求提高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意识以及推动湿地公园周边经济的发展,所以将摄影为主题融入到湿地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丰富湿地公园的主题类型,以摄影为湿地主题公园的主题切入点,将国内外的主题公园和湿地公园中的景观节点用摄影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现用景观设计方便生活,将其所得结论应用于设计实践中。本论文对滇池周边不同的湿地公园进行考察,最终以昆明斗南湿地公园为项目地,论文中对斗南湿地的现状以及周边文化和花卉经济产业进行调研,对场所所处位置、交通等客观条件进行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表现的研究,将地域特色融入斗南湿地公园。同时突出湿地主题公园的休闲生态特色以达到宣传生态旅游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目的。将地域元素合理应用到斗南湿地的整体规划和景观节点中,营造为生态休闲、文化体验、艺术感染的湿地摄影主题公园。

周跃花[7](2020)在《高原湖泊驳岸景观设计应用与研究 ——以捞渔河湿地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内业界对驳岸景观设计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大多是驳岸景观对生态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驳岸景观设计理念等内容,它为城市提供观景、娱乐、休闲等功能。本文研究目的是对昆明市高原湖泊(滇池)驳岸景观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及研究,并且应用于驳岸景观设计当中。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捞渔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它位于昆明市滇池东岸,是滇池东岸众多湿地公园之一。近年来,随着滇池生态修复工程的不断推进,其已有了较完备的服务设施,依托驳岸和湿地有着相对完整的景观规划设计。如今捞渔河湿地公园已被广大市民及游客所熟知,具有较强的地标性。其逐渐成为广大受众度假休闲、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场所,同时湿地又具有调节生态环境、庇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通过多次调研,发现相关存在的问题,并总结问题的所在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生态水景、水体形态建设及规划、驳岸的处理、亲水景观进行设计提升。并以此为基础对高原湖泊驳岸景观设计提出相应的看法,为我国高原湖泊驳岸景观的设计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绪论部分重点就课题背景、研究目的及国内外相关驳岸景观的研究成果,同时表明了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一部分阐述了驳岸的基本概念和驳岸设计原则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通过分析提出有助于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的指导路线;二、三部分分析了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驳岸景观设计之间的特征与差异,经过深入的田野调研强调捞渔河湿地驳岸景观与高原湖泊之关系,寻找相应理论依据;第四部分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的策略与设计原则,从而对其的地域文化、自然资源、城市发展等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为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指明了方向,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陈云彪,王锦,潘曲波[8](2020)在《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类型及外来种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于2017—2019年采用野外路线调查和重点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湖滨17个已建湿地公园进行4轮调查,并对其园林物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地理区系、外来种和有入侵史记录的物种应用现况等进行系统研究,并对各公园园林植物物种进行了相似度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湖滨园林植物共计338个种,含13个变种、4个变型、3个杂交种、11个栽培变种、4个栽培型,生活型以乔木、灌木和多年生草本为主。科级含5种以上的优势科共20科;属级含1~5种的属有222属,表明滇池湿地具有丰富的园林植物科属多样性。园林种子植物科级地理分布型有11个类型及9个变型,除去世界广布型,热带分布区成分比重较大,科级R/T值为1.92,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属级地理分布型有14个类型以及15个变型,热带成分和温带成分各占46.40%和47.30%,属级R/T值为0.98,属级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但热带地理成分也占较大比重。外来园林植物和有入侵史园林植物数量较大,分别为43个科、99个属、132个种和28个科、45个属、51个种,其大多原产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公园外来园林植物应用率为30%~50%,表明外来园林植物在滇池湖滨湿地公园的应用具有普遍性,且部分公园的外来种数量与本地种数量基本持平。滇池湖滨各湿地公园园林植物相似系数大多处于0.30~0.57之间,其中相似度大于50%的湿地公园9个,表明在大量使用外来园林植物的情况下,滇池湖滨湿地公园间的园林植物仍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外来园林植物对整体景观的异质性改变不明显。

李杨,黄育红,杜劲松,潘珉,何锋,宋任彬[9](2020)在《滇池湖滨湿地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总结了滇池湖滨湿地保护现状,客观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能够为滇池湖滨湿地的保护乃至滇池的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支撑。

谭正洲[10](2020)在《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湿地是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不仅具有“水塔”和“基因库”的作用,还发挥着气候变化应对和区域碳循环“碳库”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口剧增、污染等,湿地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湿地生态面积大幅度下降,这个被誉为地球之肾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自《湿地公约》缔结后,国际社会已日趋关注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首先对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其次,对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现状,着重从管理主体、管理措施、管理成效等方面进行介绍与阐述,为下一步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发现提供现实依据;再次,从整体治理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对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蓝藻治理效果不好;2)开放式湿地公园管理漏洞存在;3)湿地环境效益释放不充分;4)入湖河口湿地管理不足;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为:1)缺乏湿地管理专门机构,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2)湿地保护经费没有形成长效保障机制;3)滇池环湖湿地建设与昆明市城市发展速度不匹配;4)湿地水体污染管理不到位;5)未能够有效充分利用湿地发挥湿地人文领域功能五个方面原因;最后,针对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问题从整体治理理论和政策网络理论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主要包括:第一,健全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第二,建立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并明确职责;第三,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技术干预。

二、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过程及滇池湿地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控制论过程
    2.1 基于反馈理论
    2.2 基于“黑箱”理论
    2.3 基于通信和控制理论
    2.4 基于自组织理论
3 湖泊型湿地治理案例—以滇池为例
    3.1 滇池流域概况
    3.2 滇池污染原因初探
    3.3 滇池恢复的总体目标
        (1)改善水质。
        (2)改善流域内生态环境。
        (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 结论与讨论

(2)“生态博物馆”视域下湿地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以滇池海东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1 生态博物馆理论概述
        1.2 生态博物馆理论应用的优劣势
        1.3 湿地景观保护相关政策
        1.4 湿地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滇池海东湿地公园保护面临的挑战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五)国内外相关理论对生态博物馆的研究概述
        5.1 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理论研究现状
        5.2 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的实践
一、生态博物馆理论及实践发展案例
    (一)生态博物馆的概念
        1.1 生态博物馆的定义与辨析
        1.2 生态博物馆的沿革发展
        1.3 生态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之异同
    (二)生态博物馆国外实践案列分析
    (三)生态博物馆国内实践案列分析
    (四)生态博物馆在不同方向中的应用理论
        4.1 村寨类生态博物馆
        4.2 遗址类生态博物馆
        4.3 湿地类生态博物馆
    (五)本章小结
二、生态博物馆下湿地景观设计研究综述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类
    (二)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
        2.1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 城市湿地景观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城市湿地景观设计的普遍规律
    (三)生态博物馆与湿地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3.1 生态博物馆促进湿地景观中地域文化发展
        3.2 湿地景观生态博物馆具有丰富性
        3.3 生态博物馆中文化表现对湿地景观设计的指导价值
    (四)将文化特征引入湿地景观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1 湿地景观处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
        4.2 湿地景观中文化表达的重要性
        4.3 有文化特征的湿地景观设计理论研究
    (五)本章小结
三、滇池海东湿地公园空间环境概述
    (一)滇池湿地概况
        1.1 滇池区位地理
        1.2 滇池自然环境
        1.3 滇池历史变化
        1.4 滇池湿地分布状况
    (二)滇池海东湿地公园概述
        2.1 海东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及布局形态
        2.2 海东湿地公园现有景观设计构成
    (三)滇池海东湿地公园周围文化特征及价值取向
        3.1 海东湿地公园文化现有的构成形式
        3.2 海东湿地公园周围地域文化分析
        3.3 海东湿地公园与文化价值取向的关系
    (四)海东湿地公园景观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现代发展与文化传承需要之间的矛盾
        4.2 文化认同感缺失
        4.3 景观设计层次单一
    (五)本章小结
四、生态博物馆理念下的海东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一)生态博物馆理念下的湿地景观设计原则
    (二)生态博物馆理念下的湿地景观设计要求
        2.1 构建生态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2.2 遵循历史文化发展
        2.3 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生态博物馆视角下研究海东湿地公园景观的意义
        3.1 拓宽海东湿地公园的保护思路
        3.2 促进海东湿地公园的文化内涵发展
    (四)海东湿地公园景观的延续方式
        4.1 保护湿地
        4.2 以人为本为传承核心
        4.3 保护地域文化
    (五)本章小结
五、生态博物馆视域下海东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案
    (一)设计定位研究
        1.1 设计目标
        1.2 项目周边分析
    (二)经典案例研究
    (三)总体设计概念
        3.1 设计概念
        3.2 设计定位
        3.3 设计原则
        3.4 设计手法与策略
        3.5 主题元素表达
    (四)总体方案设计
        4.1 设计布局
        4.2 驳岸设计
        4.3 分区细部设计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滇池湿地公园调查问卷
附录二:滇池湿地公园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致谢

(3)不同恢复措施对南滇池湿地冬季水禽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概况
2 研究方法
    2.1 水禽调查方法
    2.2 景观解译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物种组成
    3.2 水禽多样性
    3.3 景观格局与水禽多样性关系
4 讨论
    4.1 恢复措施对南滇池湿地水禽多样性的影响
    4.2 景观特征对水禽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4)基于地域文化的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得到重视
        1.1.2 现有城市湿地公园缺乏特色
        1.1.3 传统地域景观逐渐被现代城市化建设代替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国内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的现状
        1.3.2 国外关于城市湿地公园的研究现状
        1.3.3 国内关于地域文化景观研究的现状
        1.3.4 国外关于地域文化景观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湿地
        2.1.2 城市湿地公园
        2.1.3 地域文化
        2.1.4 地域性景观
    2.2 理论基础
        2.2.1 文化地理学
        2.2.2 园林美学
        2.2.3 新地域主义
        2.2.4 场所精神
3 相关案例分析
    3.1 云南·昆明捞鱼河湿地公园
        3.1.1 项目概况
        3.1.2 总体布局与特色
        3.1.3 经验借鉴
    3.2 广东·广州海珠湿地公园
        3.2.1 项目概况
        3.2.2 总体布局与特色
        3.2.3 经验借鉴
    3.3 浙江·宁波杭州湾湿地公园
        3.3.1 项目概况
        3.3.2 总体布局与特色
        3.3.3 经验借鉴
    3.4 法国·卡玛格湿地公园
        3.4.1 项目概况
        3.4.2 总体布局与特色
        3.4.3 经验借鉴
    3.5 日本·钏路湿地公园
        3.5.1 项目概况
        3.5.2 总体布局与特色
        3.5.3 经验借鉴
4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4.1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作用
        4.1.1 延续城市文脉,提升文化内涵,打造门户景观
        4.1.2 展现湿地地域特色,营造有归属感的湿地景观
    4.2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2.1 表达形式雷同,分区规划不合理,功能单一
        4.2.2 地域文化景观过度建设与生态保护观念相矛盾
        4.2.3 地域文化的应用缺乏整体性,与设计联系较弱
    4.3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4.3.1 生态性原则
        4.3.2 艺术性原则
        4.3.3 系统性原则
    4.4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内容
        4.4.1 自然环境层面
        4.4.2 人文环境层面
        4.4.3 社会环境层面
    4.5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要表达载体
        4.5.1 植物
        4.5.2 园林建筑
        4.5.3 园路铺装
        4.5.4 水体水景
        4.5.5 景观小品及辅助设施
        4.5.6 景点名称
    4.6 地域文化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
        4.6.1 留存与保护
        4.6.2 具象与符号化
        4.6.3 重现与复原
5 设计案例——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区域位置
        5.1.2 规划范围
        5.1.3 现状分析
    5.2 朱提湿地公园地域文化资源分析与表达
        5.2.1 收集材料——挖掘历史文化
        5.2.2 整理素材——提炼地域文化元素
        5.2.3 转化元素——丰富设计语言
    5.3 设计总则
        5.3.1 上位规划
        5.3.2 设计依据
        5.3.3 设计原则
        5.3.4 设计策略
    5.4 总体设计
        5.4.1 总体布局
        5.4.2 规划结构
        5.4.3 功能分区
    5.5 分区设计
        5.5.1 入口形象区——记忆朱提
        5.5.2 朱提文化区——朱提文苑
        5.5.3 活水公园区——九曲湿地
        5.5.4 运动花园区——生命律动
        5.5.5 滨湖休闲区——蓝心碧岛
        5.5.6 文创展示区——望帝春心
    5.6 地域文化景观设计
        5.6.1 景点命名
        5.6.2 景观设施
    5.7 专项文化活动设计
    5.8 专项设计
        5.8.1 交通流线设计
        5.8.2 水体专项设计
        5.8.3 竖向设计
        5.8.4 植物景观设计
        5.8.5 景观照明设计
        5.8.6 生物多样性设计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B 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主要图纸
致谢

(5)基于滇池湿地载体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滇池湿地的城市公共环境研究概述
二、对滇池湿地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认识
三、滇池湿地在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四、滇池湿地在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中功能重新定位思考
    (一)理顺滇池湿地发展思路
    (二)改进湿地公园开发建设方案
    (三)发掘地域文化元素,打造特色公共文化
    (四)构建体系化沿线城市新鲜氛围和形象

(6)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中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
        2、生态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创新
        1、研究目的、意义
        2、研究的创新点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
        1、摄影的发展和现状
        2、主题公园的发展和现状
    (四)课题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1、研究方法
        2、研究基本框架
一、湿地摄影主题公园的概念界定
    (一)湿地公园
        1、湿地公园的概念
        2、湿地公园的类型
        3、湿地公园的主题性特征
        4、湿地主题公园的发展前景
    (二)摄影主题公园
        1、摄影主题公园的概念
        2、摄影主题公园的特点
        3、摄影主题公园的选址
    (三)主题性介入滇池湿地公园的可行性
        1、滇池湿地主题公园现状
        2、滇池湿地主题公园发展趋势
二、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设置的可行性分析
    (一)滇池流域湿地公园基本概况
        1、滇池流域湿地公园历史沿革
        2、滇池流域湿地公园区位介绍
    (二)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发展优势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特有的自然条件优势
        3、不断发展的经济优势
        4、独特的地域文化优势
三、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营造策略与应用方法
    (一)湿地主题公园引入摄影主题性的意义和价值
        1、提升湿地主题公园特色
        2、带动地域相关产业经济价值体现
    (二)影响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环境营造要素
        1、基础环境要素
        2、景观环境要素
    (三)摄影主题性与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的互适度
        1、湿地公园景观主题性体现的趋势
        2、以摄影主题性为主导的湿地公园景观营造
        3、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的功能展现
    (四)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1、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设计原则
        2、传承地域文化与功能划分
    (五)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应用方法
        1、核心空间——以摄影艺术为主体的景观节点打造
        2、衔接空间——保证核心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滇池流域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一)滇池流域斗南湿地主题公园设计策划
        1、滇池流域斗南湿地区域特质
        2、文化与经济体分析
        3、小结
    (二)滇池流域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选址条件
        1、滇池流域斗南湿地地理位置分析
        2、滇池流域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的周边特色
    (三)滇池流域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内容
        1、主题定位
        2、设计表现方式
五、滇池流域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一)斗南湿地公园前期考察调研成果分析
        1、斗南湿地公园现有自身区域优势
        2、斗南湿地公园的经济和旅游优势
        3、斗南湿地公园景观现状
    (二)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营造理念
        1、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强调摄影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
        2、以湿地资源优势为依托营造摄影特色的主题景观
        3、结合斗南花卉产业营造多元互动摄影主题的特色景观
    (三)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景观设计实践
        1、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总体布局图
        2、休闲亭
        3、下沉花海
        4、多色花海
        5、花房
        6、七彩围栏
        7、泡泡喷泉
        8、玫瑰廊架
        9、水帘栈道
        10、斗南湿地摄影主题公园植物设计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湿地植物整理
附录2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7)高原湖泊驳岸景观设计应用与研究 ——以捞渔河湿地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课题目的
        2.研究课题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概述
        1.国内理论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3.国内外相关驳岸景观发展的实践历程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
        2.田野调查法
        3.案例研究法
        4.访谈法
        5.问卷调查法
    (六)研究框架
    (七)本章小结
一、驳岸景观研究综述
    (一)驳岸的基本概念
    (二)驳岸的分类
    (三)、驳岸景观设计的特点
        1.保持自然生态平衡与稳定
        2.美化驳岸景观可增强愉悦感
        3.发掘历史与人文
    (四)驳岸景观自然资源面临形势
        1.驳岸景观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2.驳岸景观自然资源的机遇和威胁
    (五)驳岸景观生态设计理论基础
    (六)驳岸景观的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2.地域性原则
        3.安全性原则
        4.美观性原则
    (七)驳岸景观的亲水性
        1.驳岸景观的亲水性特征
        2.驳岸景观的亲水性原则
    (八)驳岸景观案例评析及存在的问题
        1.硬质人工驳岸景观多样性的缺失
        2.驳岸植物群落与种植方式单一
        3.亲水设施使用率较低
        4.存在安全隐患
        5.驳岸与景观道路连接不畅
    (九)国内外滨水驳岸案例分析
        1.国外案例——以布里斯班南岸设计为例
        2.国内实践案例——京杭大运河滨水区为例
    (九)本章小结
二、高原湖泊的景观特征
    (一)高原湖泊驳岸的概念
        1.云南高原湖泊湿地概述
        2.高原湖泊的历史沿革
    (二)高原湖泊驳岸环境分析
        1.地质地貌特征
        2.高原湖泊驳岸景观的人文环境
    (三)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的区别
        1.高原湖泊的地理分析
        2.平原湖泊的地理分析
    (四)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季节气候差异
        1.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气候分析
        2.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气温分析
        3.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风向分析
        4.高原湖泊与平原湖泊水文分析
    (五)本章小结
三、高原湖泊与驳岸景观的关系
    (一)高原湖泊与驳岸景观的内在联系
        1.驳岸景观与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
        2.驳岸景观防洪设计的一般原则
        3.防洪堤的形式与景观
        4.防洪堤的眺望空间设计
        5.透水性铺装对驳岸景观防洪体系的作用
    (二)高原湖泊周边公园驳岸景观设计特征
        1.海埂公园驳岸景观的特征
        2.大渔公园驳岸景观的特征
        3.下海埂湿地驳岸景观的特征
        4.海晏村驳岸景观的特征
    (五)本章小结
四、捞渔河湿地驳岸景观特色的评价体系
    (一)捞渔河湿地公园的文化资源
    (二)捞渔河湿地公园项目概况
        1.捞渔河湿地公园地理位置分析
        2.捞渔河湿地公园水净化系统分析
        3.捞渔河湿地公园气候条件分析
        4.捞渔河湿地公园自然要素环境分析
        5.捞渔河湿地公园人流数据分析
        6.捞渔河湿地公园餐饮点分析
    (三)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分析
    (四)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的潮汐分析
    (五)捞渔河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1.捞渔河湿地公园景观分析
        2.捞渔河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分析
        3.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线的材料分析
    (六)捞渔河湿地公园内部交通分析
    (七)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现状分析
    (八)本章小结
五、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设计改造与应用
    (一)捞渔河湿地公园项目概况
    (二)捞渔河湿地公园与驳岸景观地域文化资源的整合
    (三)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开发的目标
    (四)捞渔河湿地公园驳岸景观的提升设计与应用
        1.捞渔河湿地公园综合性游乐区驳岸景观提升设计与应用
        2.捞渔河湿地公园花卉观赏区驳岸景观提升设计与应用
        3.捞渔河湿地公园休闲区驳岸景观提升设计与应用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9)滇池湖滨湿地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滇池湖滨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滇池湖滨湿地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3 滇池湖滨湿地规范化管理对策
4 结语

(10)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湿地
        二、湿地分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整体治理理论
        二、政策网络理论
第三章 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现状
    第一节 官渡区湿地概况
        一、已建成的湿地
        二、在建湿地
    第二节 湿地与河道连通情况
    第三节 湿地保护与管理概况
    第四节 湿地管理主体、管理措施及成效
        一、湿地管理主体
        二、湿地管理措施
        三、湿地管理成效
第四章 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现存问题
        一、蓝藻治理效果差
        二、开放式湿地公园的管理问题
        三、湿地环境效益未充分释放
        四、入湖河口湿地管理缺位
    第二节 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缺乏湿地管理专门机构,存在多头管理
        二、湿地管护经费没有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三、湿地建设速度与昆明城市发展速度不相匹配
        四、湿地水体污染管理缺乏有效手段
        五、湿地人文领域功能未能充分挖掘
第五章 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
    第一节 健全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
        一、完善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立法
        二、完善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
    第二节 建立湿地保护与管理的专门机构并明确职责
        一、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与保护机构
        二、明确机构相关主体的具体职责
    第三节 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技术干预
        一、建立湿地动态监测的信息平台
        二、整合运用3S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四、滇池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湖泊型湿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过程及滇池湿地治理研究[J]. 余波. 绿色科技, 2021(16)
  • [2]“生态博物馆”视域下湿地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以滇池海东湿地公园为例[D]. 丁艺. 云南艺术学院, 2021
  • [3]不同恢复措施对南滇池湿地冬季水禽多样性的影响[J]. 杨文军,刘强,袁旭,田昆,岳海涛. 生态学报, 2021(18)
  • [4]基于地域文化的云南朱提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D]. 彭雅俐.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5]基于滇池湿地载体的城市公共环境文化发展研究[J]. 王锐,李顺年. 文化学刊, 2020(08)
  • [6]滇池流域湿地摄影主题公园中景观设计研究[D]. 时嘉薇.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7]高原湖泊驳岸景观设计应用与研究 ——以捞渔河湿地公园为例[D]. 周跃花.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8]滇池湖滨湿地公园园林植物地理区系类型及外来种应用研究[J]. 陈云彪,王锦,潘曲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0(06)
  • [9]滇池湖滨湿地保护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 李杨,黄育红,杜劲松,潘珉,何锋,宋任彬. 环境科学导刊, 2020(S1)
  • [10]昆明市官渡区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研究[D]. 谭正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滇池湿地生态修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