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

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

一、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孙祥水[1](2018)在《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文中研究说明骨盆的功能是传导躯体的重量和参与构成髋关节。骨盆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变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缺失,常为肿瘤、炎症等直接或间接引起破骨活动增强的结果,皮质骨或松质骨均可受累。由于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复杂,血供丰富,侧支循环多,因而此处肿瘤常具有病理组织类型多样性的特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病例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多数见于个案报道。由于骨盆部位复杂的解剖关系,盆腔内脏器重叠等原因,故临床上往往很难早期发现骨质破坏改变。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相结合是诊断骨质破坏的基础。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各异,多数病例术前难以依靠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得到正确诊断,漏诊及误诊时常发生。儿童骨盆骨质破坏多数位于髂骨,坐骨、耻骨及骶骨也有累及。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骨盆解剖结构复杂,与多个重要脏器、血管、神经相毗邻,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3D(three-dimensional)打印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类型,将计算机生成的3D图像转换为物理模型,采用不同材料打印的骨肿瘤实体模型、个性化手术导板和个体化仿真金属植入体能够实现完全的个性化定制,对骨肿瘤治疗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借助3D打印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骨盆肿瘤的位置和边界,骨科医师能够在术前直观地观察到骨盆肿瘤侵袭的范围,从而确定肿瘤的界限,把握病变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并事先规划手术过程,进行复杂手术的术前规划、手术模拟及手术设计,尽可能避免手术失误的发生。目前3D打印技术应用于儿童骨盆肿瘤手术治疗的相关文献报道甚少。基于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借助3D打印的解剖模型,探索其应用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价值。第一部分 儿童髂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儿童髂骨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32例儿童髂骨骨质破坏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本组32例患儿,以髋部疼痛为首发症状14例,下肢跛行8例,髋部疼痛伴低热6例,外伤后摄X线片无意中发现4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为5.2±2.2岁;病变累及部位:左侧髂骨11例,右侧髂骨19例,双侧体骨2例。病程为2天~1个月,平均为12.6±4.3天。32例患儿常规摄骨盆前后位DR片及下肢全长DR片,28例行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18例患儿行MR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髂骨不同形态的骨质破坏,发生在髂骨翼29例,髋臼3例。溶骨性骨质破坏(21例),混合性骨质破坏(8例),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病灶边界清楚(19例),边界模糊(13例)。10例患儿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或肿胀,4例患儿见骨膜反应。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骨嗜酸性肉芽肿14例,神经母细胞瘤髂骨转移9例,骨髓炎4例,尤文氏肉瘤2例,骨囊肿1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非霍金氏淋巴瘤1例。结论: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病变类型多样,骨质破坏多数位于髂骨翼,以单发为主。骨嗜酸性肉芽肿和神经母细胞瘤髂骨转移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和下肢跛行为首发症状居多。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但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各异,确诊需行病理检查。第二部分 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目的:探讨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病种分布及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08年8月至2018年8月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8例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临床资料,结合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主要表现。结果:本组8例患儿,以髋部疼痛伴低热为首发症状3例,髋部疼痛2例,下肢跛行2例,臀部包块1例。男6例,女2例;年龄3岁~13岁,平均为9.4±3.2岁;病变累及部位:坐骨4例(左侧坐骨3例,右侧坐骨1例),耻骨2例(左侧耻骨1例,右侧耻骨1例),右骶骨1例,累及左髂骨及左骶骨1例。病程为7天~1个月,平均为16.2±6.2天。8例患儿均常规摄骨盆前后位DR片及下肢全长DR片、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及行MRI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影像学主要表现骨质不同形态的破坏,发生在坐骨4例,耻骨2例,骶骨2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混合性骨质破坏(2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边界模糊(6例)。2例伴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或肿胀,3例患儿见骨膜反应。术后的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共有5个病种: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结核2例,慢性骨髓炎1例,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结论:儿童耻骨、坐骨及骮骨骨质破坏病变类型多样,临床表现以髋部疼痛伴低热和下肢跛行为首发症状居多。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但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确诊需行病理检查。第三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6例骨盆肿瘤患儿。男4例,女2例。年龄11个月~13岁,平均6.8±3.8岁,右侧4例,左侧2例。按照Enneking和Dunham骨盆肿瘤部位分型,累及骨盆范围:Ⅰ型3例,Ⅱ型1例,Ⅳ型2例。术前经活检或病灶活检明确病理诊断:骨盆尤文肉瘤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髂骨软骨瘤1例,髂骨嗜酸性肉芽肿3例。术前进行32排CT连续扫描骨盆,根据CT数据使用Mimics和Geomagic Design Direct软件。使用三维可视化软件(MI-3DVS)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STL格式文件数据导入3D打印机,采用树脂及石膏材料打印出1:1骨盆物理模型,分析骨盆解剖、术前评估并进行术前模拟,结合三维重建数据,在3D打印骨盆模型指导下行精准病灶切除。结果:6例患儿均成功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及骨盆3D打印,3D打印骨盆模型能清晰显示骨盆及病灶组织解剖形态、肿瘤与骨盆血管结构毗邻关系,准确计算病灶体积等。6例患儿均精准切除病灶,实际手术过程与术前手术规划完全符合(6/6),无围手术期死亡,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3D打印技术可清晰显示儿童骨盆肿瘤复杂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术前规划出合理的手术方式,能精准切除病灶及骨盆重建。

谢卫强,巩栋,高明暄,甄平[2](2018)在《股骨头内骨性脂肪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骨内脂肪瘤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发病机制不明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多好发于身体承重部位(下肢多见),如跟骨、胫腓骨、股骨和骨盆等。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很容易引起脂肪组织的坏死或者退变[1],凡有脂肪组织的部位均可能发生。此肿瘤发病隐匿,并且临床症状、体征不明显,大多数是体检时发现的,影像学表现与单房性骨囊肿、非骨化纤维瘤、骨梗死、软骨样肿瘤和动脉瘤样骨囊肿较为相似。

唐雪峰,李龙辉,许建平,叶明福[3](2012)在《软骨母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明确诊断要点。方法收集9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软骨母细胞瘤病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4~33岁,平均年龄19.7岁,>20岁者2例。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主要症状是轻度局部疼痛。影像学上9例均为囊状溶骨性改变,术前只有1例确诊。镜下9例均能观察到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组成成分:软骨母细胞、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和软骨基质。9例中7例软骨母细胞S-100(+)。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需结合年龄、部位、影像学特点,并重点把握住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镜下成分。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4](2011)在《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距骨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在临床工作并不罕见,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距骨骨折尤其是复杂粉碎性的距骨骨折有不断发展并上升的趋势,由于距骨无单独的血供,易发生缺血坏死,且因致伤暴力较大,往往存在软组织损伤,

曾效力,邓凤贤,赵晓梅,伍琼慧,樊长姝[5](2007)在《软骨母细胞瘤CT与MRI诊断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T上,软骨母细胞瘤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硬化,病灶内常见斑点状及片状钙化灶,部分有关节软组织肿胀及骨膜反应。在MRI上,其表现为在T1WI上呈等、稍低或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中等或高混杂信号,病灶边缘可见低信号环,部分病灶形成穿破骨皮质向外突出的软组织肿块。结论CT与MRI对软骨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赵宏普[6](2002)在《《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唐浩,邹丹凤,赵静,贾铭,陈卫国[7](2011)在《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42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囊肿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骨巨细胞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样骨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6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骨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7例。良性骨肿瘤17例(占20.7%),肿瘤样病变38例(占46.4%),原发恶性骨肿瘤10例(占12.2%),转移瘤17例(占20.7%)。结论髋周是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X线平片+CT或X线平片+MRI是较好的综合检查手段。

李远,邓志平,杨发军,王涛,牛晓辉[8](2009)在《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痛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年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3例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顺性分析,男8例,女5例;年龄9~29岁,平均17.9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为67分(38~78分)。所有患者术前经详细的影像学评估后行手术治疗。术前活检3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2例。所有最终诊断以术后病理为准。所有患者行前侧Smith-Peterson入路经股骨头圆韧带止点开窗行肿瘤刮除植骨术,自体骨植骨7例,异体骨植骨5例,自体骨加异体骨混合植骨1例。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6~84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无肿瘤复发。1例自体骨植骨患者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后出现股骨头塌陷坏死,6个月后改行股骨头切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其余患者功能良好,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分(69~98分),较术前提高21分。自体骨植骨患者平均骨愈合时间5.3个月(3~11个月),异体骨植骨患者6.8个月(3~13个月),混合植骨患者4个月。结论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足一种少见肿瘤,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髋关节前侧Smith-Peterson入路经股骨头圆韧带止点开窗肿瘤刮除植骨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术后植骨愈合前进免负重,并进行免负重髋关节功能锻炼,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栗国梁[9](2009)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保守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总结FicatⅠ-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of the femoral head,ANFH)综合保守治疗方法的效果,以及寻找骨坏死病灶清除术后的理想填充材料,促进骨质的修复,并初步探讨将来能够用于治疗FicatⅡ-Ⅲ期ANFH更为理想的组织工程化人工骨材料。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ANFH综合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评价综合保守治疗方法的疗效。(2)探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治疗FicatⅢ期ANFH,以及使用自体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股骨头颈部复发性骨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病灶清除后骨缺损修复治疗时对于填充材料的选择要求。(3)自制一种磷酸钙胶原复合物,使之能够在组织工程材料中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和种子细胞的载体。(4)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转染对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135例确诊为ANFH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的综合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减轻负重、髋关节功能锻炼、按摩、热敷、理疗,口服活血化瘀、补髓生骨中西药物,其中80例患者行患侧股骨头供血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2)治疗3例患者,4个FicatⅢ期坏死股骨头,在X线透视下,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切开钻孔,行坏死区病灶清除和纳米人工骨植入。术后定期复查X线平片,2例术后CT复查,随访6-11个月。1例股骨头颈部复发性骨囊肿患者,同样方法通过股骨大转子下方钻孔进入囊肿腔内,刮除病灶后植入由自体骨髓、自体骨和甲基强的松龙混合而成的自体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术后每2-3个月随访,摄X线片或CT扫描复查。(3)实验研究:将磷酸钙和磷酸氢钙与Ⅰ型胶原按35%:35%:30%的质量比例混合,采用真空冻干技术制备成海绵状复合材料,半透膜透析。体外分离培养、成骨诱导扩增兔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连续检测第1,3,5周诱导培养液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茜素红矿化染色进行成骨分化鉴定。接种具有成骨细胞表型的BMSCs在透析过的复合材料上培养,病理切片检测细胞生长状况。(4)经脂质体介导将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兔BMSCs和诱导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G418筛选。利用RT-PCR、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析转染细胞的bFGF表达情况。另外,从形态、增殖特性(MTT法)和细胞周期、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等方面分析稳定表达bFGF的BMSCs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将稳定转染bFGF基因的大鼠骨髓源性成骨细胞与自制的磷酸钙胶原材料复合培养,并植于大鼠后腿肌袋内,分别于正常饲养2、4周后处死,取出植入的复合材料,制备病理切片,观察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按照ANFH疗效评价标准,135例183髋,优20.8%(38/183),良48.1%(88/183),可16.9%(31/183),差14.2%(26/183),综合非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85.8%(157/183)。(2)采用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的2例3髋疗效较好,11个月后骨质修复良好,关节面塌陷无进一步加重;1例疗较效差,因患者术后过早负重,关节面塌陷较重而置换人工髋关节。使用自体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的1例患者,5、10个月后复查,骨囊肿愈合良好,边缘硬化,无复发及并发症,按照Neer的X线骨囊肿愈合评价标准,骨囊肿Ⅳ级愈合。(3)实验研究中,BMSC体外诱导培养后,第1,3,5周分别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的ALP分泌量逐渐增加(P<0.05),茜素红矿化染色呈强阳性。病理切片示诱导后的BMSCs在磷酸钙胶原复合材料中生长良好。(4)重组牛pcDNA3-bFGF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转染目的细胞,经G418筛选稳定表达。RT-PCR结果显示稳定转染的细胞有大量目的基因mRNA转录,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胞质中有目的蛋白。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长均加快,细胞周期中增殖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转染与未转染的骨髓源性成骨细胞比较,ALP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然而,转染后BMSCs的ALP分泌量小于骨髓源性成骨细胞(P<0.01)。RT-PCR结果显示,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转染与未转染bF6F基因组均有Ⅰ型胶原mRNA表达,但是,转染和未转染的BMSCs中均无Ⅰ型胶原基因mRNA转录。转染有外源性bFGF基因的复合材料从大鼠体内取出后,病理切片观察材料部分被增生纤维结缔组织包绕,内有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结论(1)综合非手术性治疗对于ANFH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治疗时间长,患者依从性较差,预后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纳米晶胶原基复合骨可以作为骨修复材料治疗ANFH,但其缺乏生物学活性,治疗时间较长,坏死股骨头容易因过早的负重而加重塌陷。自体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植入治疗骨囊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3)自制的磷酸钙胶原复合材料与诱导后的BMSCs生物相容性良好,在骨缺损修复中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的良好载体。(4)稳定表达bFGF的BMSCs和骨髓源性成骨细胞增殖较快,但作为组织工程骨的种子细胞,骨髓源性成骨细胞较BMSCs更理想。外源bFGF基因转染后稳定表达,对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种子细胞转染的目的基因。

谢飞彬[10](2007)在《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股骨近端不同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治疗方式的回顾性分析及术后随访调查,探讨股骨近端肿瘤性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式。方法:对自2000-2005年共56例股骨近端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资料男26例,女30例,年龄13~62岁,平均27.23岁,病理为:纤维结构不良1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骨囊肿4例;非骨化性纤维瘤1例;内生软骨瘤2例;骨样骨瘤2例;巨细胞瘤8例;软骨肉瘤7例;骨肉瘤9例;尤文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转移性肿瘤5例。17例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局限,界限清楚,采取病变刮除,辅予酒精浸泡等辅助措施后,自体髂骨、异体骨、重组合异种骨、人工骨或复合移植术;9例纤维结构不良、2例巨细胞瘤、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及1例单纯性骨囊肿,病变范围较大,伴有病理骨折或存在骨折高风险,或者髋内翻畸形,采用病变刮除,辅予瘤壁烧灼或95%酒精浸泡等辅助措施,自体骨、异体骨、重组合异种骨、人工骨或复合移植,并辅予DHS附加螺钉或髓内钉固定。2例骨皮质破坏严重的骨巨细胞瘤和19例恶性肿瘤,采取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髋关节,并重建周围软组织。转移性肿瘤5例中3例肿瘤切除后采用定制假体重建髋关节,1例切除后采用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1例应用骨水泥填充及髓内钉固定。术后根据重建方式、病变范围及X线复查缺损、骨折愈合情况制定训练方案。行刮除病变后单纯植骨者,至少术后4周扶拐下地,逐步负重;刮除病变后植骨内固定者,至少术后6周下地,逐步负重;假体重建关节者须强调加强下肢肌肉力量,至少6个月物理锻炼。对56例患者采用门诊复查、随访信和电话随访三种方式进行随访调查。结果术后随访6-51个月。1例术后3天,引流管口渗出血清样物质,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换药处理,如期拆线。植骨重建者典型术后表现3个月X线片可观察到植入材料边缘模糊、体积缩小,有降解现象,半年后可见骨缺损边界模糊,骨腔内密度较前有所提高,10个月后骨缺损较小者X线片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明显,骨缺损较大者,骨腔内密度不均匀;3例复发,其中1例伴内固定物旁骨折,再次行手术刮除植骨,加长12孔DHS内固定,再次术后14个月复查见已愈合,目前已去除内固定物,患肢功能良好,其余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4-12个月撤拐行走,无跛行;假体重建关节者1例术后出现下肢肿胀,给予处理后肿胀消退;1例软骨肉瘤术后30个月出现假体颈部断裂,给予假体近端加套翻修,翻修术后8月复查见假体无明显松动;1例骨肉瘤术后10个月因肺转移死亡,20例根据Enneking等提出的术后功能评估系统,20例术后15-18月的评分为80.0%-93.3%。5例转移瘤均存活半年以上,术后能早期下地行走且功能良好,Enneking评分平均78.8%。结论根据肿瘤生物学行为及股骨近端生物力学选择个性化的修复重建方式,对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疗效满意。

二、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儿童骼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部分 儿童耻骨、坐骨及骶骨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第三部分 3D打印技术在儿童骨盆肿瘤手术规划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简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2)股骨头内骨性脂肪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道
2 讨论
    2.1 病因
    2.2 影像学表现
    2.3治疗

(3)软骨母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见表1。
    2.2 病理特点
3 讨论
    3.1 诊断
    3.2 鉴别诊断

(4)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7)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病变发生部位及病种数量 (表1)
    2.2 综合影像学表现
3 讨论
    3.1 影像学表现
    3.2 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比较[10~12]
    3.3 小结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保守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综述)
    第一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保守治疗
    第二节 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13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非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股骨头坏死Ficat Ⅲ期的初步临床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节 自体骨髓组织工程复合物治疗股骨头颈部复发性骨囊肿1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自制磷酸钙胶原复合材料与诱导的成骨细胞生物相容性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节 重组bFGF基因转染对骨髓源性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骨盆骨质破坏的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D]. 孙祥水. 苏州大学, 2018(04)
  • [2]股骨头内骨性脂肪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谢卫强,巩栋,高明暄,甄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18(10)
  • [3]软骨母细胞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J]. 唐雪峰,李龙辉,许建平,叶明福.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2(03)
  • [4]可控加压空心螺钉在距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3例疗效分析)[J]. 赵志钢,郭庆宝,郝佳杰,徐志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1(24)
  • [5]软骨母细胞瘤CT与MRI诊断及误诊分析[J]. 曾效力,邓凤贤,赵晓梅,伍琼慧,樊长姝.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32)
  • [6]《中国骨伤》2002年第15卷关键词索引[J]. 赵宏普. 中国骨伤, 2002(12)
  • [7]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诊断[J]. 唐浩,邹丹凤,赵静,贾铭,陈卫国.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07)
  • [8]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J]. 李远,邓志平,杨发军,王涛,牛晓辉. 中华骨科杂志, 2009(12)
  • [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保守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栗国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10]股骨近端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骨缺损的修复重建[D]. 谢飞彬. 山东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股骨头动脉瘤样骨囊肿误诊为股骨头坏死1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