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荻[1](2021)在《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语空现象作为副语言乃至非言语行为中的有效交际手段,在课堂这类特殊的交际情境中广泛存在,其在课堂中的作用和意义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就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分别对副语言中的语空现象研究进行回顾,了解语空现象的定义和概念;从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以及副语言研究入手,进而对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进行梳理;最后为目前国际中文课堂中语空现象的研究提出了评价性意见,以期为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于思琦[2](2021)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以M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教学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交往活动。在教学交往中,师生之间的非言语交流占很大的比例。教师非言语行为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鼓励和启发学生。基于高中生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特点,教师利用非言语行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研究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正确使用对创建有效的英语课堂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调查发现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主体大多集中在初中和大学阶段,很少有学者对高中生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观察学习理论和对话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高中一线教师和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本文通过对M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年级200名学生和30名教师进行调查,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教师非言语行为在高中英语课堂上的使用情况如何?(2)教师和学生对于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关注意识如何?(3)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如何?为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发现如下:(1)教师能够经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教师非言语行为来辅助教学。教师最常使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有手势语、头部动作、眼神交流以及音量来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常使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有位置变换、身体接触、身体姿态、身体距离、停顿或沉默以及语速。教师和学生均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使用头部动作和手势语来辅助教学。然而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使用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但这种实际应用并没有引起学生真正的感知。而在位置变化,身体接触以及音量方面,学生的认同感要高于教师的自我认知。(2)教师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师对除身体接触外的非言语交际形式都比较关注,其关注意识表现出来的集中趋势较强。学生十分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速,头部动作以及音量的使用,但对教师身体接触的关注意识并不高。学生对于各种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关注意识程度不尽相同。(3)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感染学生课堂情绪、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以及管理学生纪律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教师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正向的。鉴于以上研究发现,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供一些参考,以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王少蒙[3](2021)在《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比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运用情况调查》文中认为近年来,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数与日俱增,中国派往国外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也越来越多。中国与泰国因地缘相邻,所以大量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选择去泰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既可以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又能增进中泰友谊,实现“中泰一家亲”的和谐局面。但被派出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大部分都不会泰语,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时,副语言和体态语就在教师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对外汉语研究领域,学者们对教师的副语言和体态语的研究较少,作为体态语和副语言研究领域的一大特色就是按照不同课型和不同的汉语水平阶段来研究,所以本文就从不同课型来进行研究。本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数据分析法等方法。首先,笔者从“孔子学院官网”选取“2019年泰国志愿者汉语教学微课比赛”获奖作品作为研究素材,笔者把选择的五节微课按照课型分为综合课、口语课、语法课共三个课型。其次,根据课堂观察量化表,记录下课堂中汉语教师志愿者体态语和副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功能。然后,把记录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汉语教师志愿者使用最多的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使用副语言和体态语的两点有效之处:一、汉语教师志愿者普遍使用的体态语有情绪表露性动作、工具性动作和指示性动作。二、汉语志愿者教师常用的副语言有发声方式和语空现象。三点不足之处:一、过多的使用伴随性动作、隔断音、调节适应性动作和部分工具性动作。二、解说性动作的使用存在单一性和不规范性。三、体触性动作的使用存在不必要性。并针对不足之处对汉语教师志愿者提出三点可行性的建议:第一,建议汉语教师志愿者减少无意识的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第二,汉语教师志愿者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应规范化。第三,汉语教师志愿者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可以结合中泰文化差异。希望该研究能引起“泰国志愿者汉语教学微课”参赛者对副语言和体态语的重视,规范课堂教学用语,以便提高教师课堂语言使用效率,并为以后的微课比赛提供更多优秀的作品。

岳凯璇[4](2020)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非言语行为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且探索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非言语行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深化。本文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以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为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二者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认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对课堂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均持有肯定的态度,但是二者之间在关注点上有一些差异。同时,教师在课堂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上也存在着规范性及把控能力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师生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重视度不够、教师缺少培训等原因,因此本文提出了完善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准则、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推进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等建议。希望本文能够对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同时也能为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系统的对外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培训体系拓展思路,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马金铭[5](2020)在《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交往更加密切,交际成为人们离不开的话题。研究表明,在日常交际中,仅有35%是靠言语行为传递信息,其余65%的信息都是靠无声的非言语行为传递的。随着研究的推进,非言语行为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其作为言语行为的辅助语言,有时却有着大于言语行为传递信息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一特性,使得学界对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不断深入。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言语行为作用更加突出。本文从中泰汉语教师、泰国学生对非言语行为关注意识及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泰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的方式,开展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综述部分包括国内外学者对非言语行为、教师非言语行为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成果。第一章,介绍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泰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管理差异,将二者进行比较,为后文研究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做基础。第二章,是教师与学生对泰国初级汉语课堂非言语行为关注度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在泰汉语教师发送电子版问卷,对泰国汉语教师及泰国汉语初级水平的学生发放纸质版问卷,将中泰汉语教师与泰国学生对初级汉语课堂非言语行为关注程度做调查,整理归纳后进行分析。第三章,挑选泰国北部、中部、南部在汉语教学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所学校分别进行中泰教师的汉语课堂观察,从表现形式和功能形式角度,比较中泰双方教师非言语行为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频率,并总结出其不足。第四章,在综合研究分析基础上,对中泰汉语教师提出一些非言语行为运用的建议,希望对未来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尽绵薄之力。第五章,结语是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创新与不足之处。

周佳鹏[6](2020)在《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们在进行交际活动时,我们首先会想到语言交际,但是语言不是我们相互交流的唯一方式,人们通过很多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其他信息,这些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活动是将汉语作为外语进行教学的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由于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教师和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与接收除了依靠目的语和媒介语进行言语交际,还需要非语言交际辅助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者需要掌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四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说明了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关于此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非语言交际相关理论的阐述,介绍了非语言交际的界定、分类、特点及功能,本文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个方面,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第三部分是对初级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使用的具体调查,调查运用了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以及访谈三种方式,第四部分探讨了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相关建议。

赵钰[7](2020)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基于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分析》文中认为教师非言语行为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特有的、针对学生而出现的、与教师言语紧密联系并以交际为目的的非言语行为。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优化课堂效果等。近年来,涉及学科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中研究对象较为单一,本研究从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出发,进一步探索优化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策略,为小学英语教师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先采用观察法,笔者选取所实习学校P小学四年级一名专家教师与一名新手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两位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从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表露性动作、工具性动作、适应性动作、调节性动作和距离性动作七方面的表现形式及其用于辅助修饰言语行为功能、代替言语行为功能、表达用语言难以表示的情感或态度功能、适应生理心理需要功能及调控组织语言教学功能五方面的功能同时进行课堂观察记录,共观察记录两位教师教授unit1和unit6各一节、unit2至unit5各两节共计20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非言语行为,从而收集两位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的相关数据;为了更加具体了解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与真实想法,本研究对两位教师从自身非言语行为运用目的、运用效果及运用方法的认识三个方面进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1)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有相同之处但差异仍旧显着。在表现形式方面,比起新手教师,专家教师更多地运用象征性动作、说明性动作、表露性动作及适应性动作;在功能类型方面,比起新手教师,专家教师更多地表现在辅助修饰言语行为、代替言语行为和调控组织言语教学;而在适应生理心理需要功能中,新手教师要显着多于专家教师。(2)专家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数量多且适当,能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有效地管理课堂行为。研究结果为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尝试途径,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

胡金铭[8](2020)在《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作为示范者的角色,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实现专业发展,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教师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体现在教师自身的方方面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包括教师的非语言行为。除此以外,许多学者纷纷表示人与人在进行交流时,非语言行为在传递信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能够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来说是十分有益处的。本研究以生物学课堂为依托,了解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对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情况,并整理出课堂上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类型、功能、特点以及教师非语言行为在课堂上的运用等方面的理论。通过整理笔者发现我国学者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重实践,轻理论,且以外语、数学、体育这几个学科的教师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高中生物学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研究缺乏,这对于有效指导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非语言行为的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以理论为基础来指导教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非语言行为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看重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语言行为,学生也表现出对教师的非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期待,但部分教师表示不知如何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为了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笔者对以上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理论,设计了三个教学案例并在实习学校进行实践,实践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最后,针对生物学教师如何有效的在课堂中运用非语言行为,根据相应理论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第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第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第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总之,本研究不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生物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语言行为做出了指导。

施佳怡[9](2020)在《师生关系中的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研究 ——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商学院汉语班级为例》文中提出本文在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引入角色理论,审视和剖析对外汉语教师行为在跨文化的师生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商学院汉语班级的个案分析,将现有研究深入至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行为实践层面。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师生交际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在师生关系中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和调整策略。

张芸菁[10](2020)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三级为例》文中指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整个课堂起着重要作用,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影响着课堂活动的开展、课堂效果以及留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热情。但目前国内对外汉语课堂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且未成系统,本文将围绕“初级口语课堂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行为”问题进行探索,总结相关经验,以期对对外汉语口语教学实践有所裨益。首先,第一章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主要分为国内外教师教学行为研究、国内外课堂观察研究、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三个方面。其次是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第二章对教师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这两个方向展开分析,针对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针对实际课堂的观察量表,并通过课堂观察法对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初等三级口语平行班的两位任课教师的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第三章基于课堂观察记录内容对教师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具体来讲,本章对两位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教师课堂反馈行为、教师课堂指令行为、教师非言语行为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第四章考察了学生对教师行为的理解和评价,结合学生的反馈,对第三章两个班级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比分析结论进行验证和补充。第五章先对全文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教师提出了四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二、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空现象的界定
二、国际中文课堂中语空现象的研究
三、国际中文课堂中语空现象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语

(2)教师非言语行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以M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
    1.4 Structure of the Research
Chapter2 Literature Review
    2.1 Teacher's Nonverbal Behaviors
        2.1.1 Definition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2.1.2 Classification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2.1.3 Functions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2.2 Related Studies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at Home and Abroad
        2.2.1 Related Studies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Abroad
        2.2.2 Related Studies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at Home
    2.3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3.1 Observational Learning Theory
        2.3.2 Dialogue Theory
Chapter3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Methods
        3.3.1 Questionnaire
        3.3.2 Classroom Observation
        3.3.3 Interview
    3.4 Research Process
Chapter4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in Senior English Class
        4.1.1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Body Language
        4.1.2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Para-language
        4.1.3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Objective Language
    4.2 The Concern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n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4.2.1 Analysis of the Concern Awareness of Teachers’Body Language
        4.2.2 Analysis of the Concern Awareness of Teachers’Para-language
        4.2.3 Analysis of the Concern Awareness of Teachers’Objective Language
    4.3 The Effects of Teachers'Nonverbal Behaviors on Students
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
    5.1 Major Findings
    5.2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4 Expectations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ppendixⅠ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Appendix II Questionnaire of Teachers
Appendix III Interview Outline
AppendixⅣ Classroom Observation Scale
Appendix V Transcript of Teachers Interview
Acknowledgements

(3)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比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运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第一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副语言国内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副语言的界定研究综述
        二、国内学者对副语言的界定研究综述
        三、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副语言研究综述
    第二节 体态语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国外学者对体态语的研究
        二、国内学者对体态语的研究
        三、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综述
第二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观察方法介绍
        一、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的观察对象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的观察方法
        (一)表现形式维度下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观察方法
        (二)功能维度下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观察方法
    第二节 表现形式和功能维度下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的观察与分析
        一、 综合课上教师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情况统计与描述
        (一) Z1 教师课堂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统计与描述
        (二) Z2 教师课堂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统计与描述
        二、口语课上教师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情况统计与效果分析
        (一) K1 教师课堂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统计与描述
        三、语法课上教师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情况统计与效果分析
        (一)Y1 教师课堂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统计与分析
        (二)Y2 教师课堂中体态语和副语言的使用情况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总结与思考
第三章 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大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使用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二)关于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三)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非言语行为概述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一)非言语行为的定义
        (二)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二、非言语行为的特点及功能
        (一)非言语行为的特点
        (二)非言语行为的功能
    三、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及分类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分类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情况调查
    一、调查的总体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及范围
        (三)调查方法
        (四)调查内容的设计
    二、调查的实施
        (一)课堂观察的实施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教师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及分析
        (二)学生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评价和建议
    三、师生调查问卷结果对比分析
        (一)师生关注点的统一性
        (二)师生关注点的差异性
第五章 初级对外汉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重视度不够
        (二)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使用中欠规范性
        (三)教师对自己的课堂非言语行为掌控力不够
        (四)教师和学生在使用的非言语行为上缺少共识
    二、问题的成因
        (一)教师未能充分认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教师缺少系统的培训
        (三)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四)师生之间的关注点存在差异
    三、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并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
        (二)教育机构应有规划地对教师非言语行为进行系统的培训
        (三)应完善教师非言语行为使用评价准则
        (四)应推进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量化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非言语行为研究理论基础
        一、定义
        二、分类
        三、功能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综述
第一章 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泰教师差异
    第一节 教师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
        一、中方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泰方教师的教育理念
        三、小结
    第二节 教学时间管理方面的差异
        一、中方教师的教学时间管理
        二、泰方教师的教学时间管理
        三、小结
    第三节 课堂秩序管理方面的差异
        一、中方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
        二、泰方教师的课堂秩序管理
        三、小结
    第四节 非言语行为方面的差异
        一、中方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二、泰方教师的非言语行为
        三、小结
第二章 泰国初级汉语课堂师生对非言语行为关注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调查对象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泰教师非言语行为应用情况观察与分析
    第一节 教师非言语行为应用情况观察与分析
        一、表现形式角度下观察与分析
        二、功能形式角度下观察与分析
    第二节 教师应用非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泰方教师存在的问题
        二、中方教师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泰国初级汉语课堂中泰教师应用非言语行为的建议
    第一节 对中泰双方教师的共同建议
        一、重视应用非言语行为
        二、学习规范非言语行为
        三、反思改进非言语行为
    第二节 对泰方教师的建议
        一、正确应用指示性动作
        二、增加应用解说性动作
        三、注意应用距离性动作
    第三节 对中方教师的建议
        一、减少伴随性动作和调节适应性动作
        二、减少隔断音和语空现象
        三、增加对泰国当地教学环境的了解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
    附录 B
    附录 C 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
    附录 D
    附录 E 教师非言语行为课堂观察表
后记

(6)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访谈法
        (四)文献分析法
    四、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关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二)关于教师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三)关于对外汉语课堂中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第二章 非语言交际相关问题阐释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一)体态语
        (二)副语言
        (三)客体语
        (四)环境语
    三、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功能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
        (二)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特性
    注释
第三章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应用情况调查
    一、问卷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二)问卷设计与实施
        (三)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对象及观察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重点及内容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三、访谈
        (一)访谈的对象及访谈方法
        (二)访谈问题的设计
        (三)访谈结果分析
第四章 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课堂中非语言交际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与学生非语言交际中存在文化障碍
        (二)教师的消极非语言交际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师忽略课堂中学生的非语言反馈
        (四)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当
    二、对于课堂中非语言交际所出现问题的建议
        (一)教师正确面对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二)教师应规范自身非语言交际行为
        (三)课堂中教师应对学生消极非语言行为进行管理
        (四)学生应该建立非语言交际自觉意识
        (五)学校应开展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相关讲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基于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1.概念界定
        2.教师非言语行为相关研究
    (四)理论基础
        1.符号互动理论
        2.二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对象
        2.观察过程
        3.观察内容
    (二)访谈法
三、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比较
    (一)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整体情况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表现形式
        1.表现形式中各项目的比较
        2.表现形式七个项目中各子项目的比较
    (三)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类型
        1.功能类型中各项目的比较
        2.教师非言语行为表现形式的功能分布
四、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表现形式维度存在显着差异
        1.象征性动作:专家教师擅用手势掌势
        2.说明性动作:专家教师描摹无生命物
        3.表露性动作:专家教师用爱注视环视
        4.适应性动作:专家教师巧用手置胸前、新手教师习惯撑桌
    (二)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在功能类型维度存在显着差异
        1.辅助修饰、代替言语功能
        2.调控组织课堂教学功能
    (三)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非言语行为观念存在差异
        1.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目的的认识
        2.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效果的认识
        3.教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方法的认识
    (四)结论
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建议
    (一)运用建议
        1.重视教师非言语行为、深化相关理论认识
        2.规范教师非言语行为、提高相应教学技巧
        3.遵循教师非言语行为运用原则、提升教师运用能力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观察表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8)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述评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左右脑分工理论
    二、身势学理论
    三、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四、现代语言学理论
第三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概述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特点
        (一)先天性
        (二)真实性
        (三)差异性
        (四)辅助性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分类
    三、教师非语言行为的功能
第四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课堂应用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制定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问卷的内容
    二、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
        (一)对教师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三)现状调查的结论
第五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运用策略
    一、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教师对非语言行为缺乏理论的学习
        (二)教师对非语言行为运用的不够全面
        (三)教师和学生存在认知上的差异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生物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体势的运用
        (二)副语言的运用
        (三)仪表形象的运用
        (四)人际距离的运用
        (五)时间的运用
        (六)环境因素的运用
第六章 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案例设计及实施
    一、案例设计
        (一)案例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二)案例二:细胞的增殖
        (三)案例三: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案例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过程
        (四)案例一实践结果分析
        (五)案例二实践结果分析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应用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学实践
        (二)促进规范,提高运用水平
        (三)灵活适度,适时运用
        (四)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
第八章 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参考文献
致谢

(9)师生关系中的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研究 ——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商学院汉语班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角色理论概述与对外汉语教师角色研究
        1.4.2 师生关系研究
        1.4.3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结合研究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行为与师生关系
    2.1 师生关系中的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
    2.2 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师生关系的教师角色因素分析
        2.2.1 交际的正式程度
        2.2.2 角色的个人化程度
        2.2.3 对角色偏离的容忍度
第三章 基于中英商学院汉语班级的教师角色行为分析
    3.1 对外汉语教师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分析
        3.1.1 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行为分析
        3.1.2 对外汉语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分析
    3.2 教学环节中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行为分析
        3.2.1 课堂导入环节
        3.2.2 新课讲解环节
        3.2.3 操练输出环节
        3.2.4 复习测试环节
    3.3 课外交际中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行为分析
        3.3.1 交流不同价值观念
        3.3.2 解读中国社会现象
        3.3.3 提供生活咨询帮助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存在的问题
    4.1 对各文化的认知能力欠缺
    4.2 交际中文化依附矛盾显着
    4.3 教学层次性和针对性不足
    4.4 汉语本体及文化知识匮乏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调整建议
    5.1 尊重多元文化,缩小角色偏离
    5.2 避免文化依附,培养交际策略
    5.3 关注学生主体,进行层次教学
    5.4 立足汉语本体,建立话语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三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3.1 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1.3.1.1 国外研究现状
        1.3.1.2 国内研究现状
        1.3.2 课堂观察研究
        1.3.2.1 国外研究现状
        1.3.2.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行为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课堂观察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调查法
        1.4.4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5 定量观察工具研究
        1.5.1 FIAS互动分析分类表
        1.5.2 COLT量表
第二章 调查设计和过程
    2.1 研究设计
        2.1.1 总体设计
        2.1.2 研究目的
        2.1.3 研究对象
    2.2 量表及调查问卷设计
        2.2.1 初等三级口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制订
        2.2.1.1 时间参考维度确定
        2.2.1.2 口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观察维度确定
        2.2.1.3 口语课堂教师言语行为方式确定
        2.2.1.3 口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观察维度确定
第三章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行为研究
    3.1 课堂教师言语行为比较分析
        3.1.1 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比较分析
        3.1.1.1 教师提问数量比较
        3.1.1.2 教师提问类型比较
        3.1.1.3 教师提问方式比较
        3.1.2 教师课堂反馈行为比较分析
        3.1.2.1 教师课堂反馈数量比较
        3.1.2.2 教师课堂反馈类型比较
        3.1.2.3 教师课堂反馈形式比较
        3.1.3 教师课堂指令语比较分析
        3.1.3.1 教师课堂指令语数量比较
        3.1.3.2 教师课堂指令语类型比较
        3.1.3.3 教师课堂指令语形式比较
    3.2 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比较分析
        3.2.1 课堂教师服饰仪表观察比较
        3.2.2 课堂教师体态语数量比较
        3.2.3 课堂教师体态语类型比较
第四章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1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4.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4.2.1 第一部分调查结果统计
        4.2.2 第二部分调查结果统计
        4.2.3 第三部分调查结果统计
        4.2.4 第四部分调查结果统计
第五章 总结与启示
    5.1 研究总结
    5.2 教学建议
        5.2.1 合理运用多样化的提问和反馈方式
        5.2.2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指令语
        5.2.3 规范教师非言语行为,适当使用表演式教学
        5.2.4 探索合适的教学话题进行创意教学
附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中文课堂中的语空现象研究综述[J]. 张荻. 甘肃高师学报, 2021(04)
  • [2]教师非言语行为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以M市第三高级中学为例[D]. 于思琦.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赴泰汉语教师志愿者微课比赛中副语言和体态语运用情况调查[D]. 王少蒙.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D]. 岳凯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非言语行为在泰国初级汉语课堂的应用研究[D]. 马金铭.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6]非语言交际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周佳鹏.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7]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 ——基于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比较分析[D]. 赵钰.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8]教师非语言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D]. 胡金铭.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9]师生关系中的对外汉语教师角色行为研究 ——以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商学院汉语班级为例[D]. 施佳怡. 兰州大学, 2020(11)
  • [10]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师教学行为研究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三级为例[D]. 张芸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非语言行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